美容美发工具乙肝表面抗原污染调查

美容美发工具乙肝表面抗原污染调查

一、美容美发工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吴伟慎,张国平,魏兆飞,何海艳,赵莹[1](2021)在《天津市急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天津市急性乙型肝炎病例的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确诊急性乙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1:2配对方法调查与病例性别、现住街镇、乙肝疫苗接种史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健康对照。对全部病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一般信息和感染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配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率比较采取χ2检验,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017—2019年共调查急性乙肝322例,对照调查644人;logistic配对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中有HBsAg阳性者OR(95%CI)值为4.587(2.546~8.265);理发店修面OR(95%CI)值为4.107(1.746~9.660);修脚OR(95%CI)值为3.748(2.116~6.637);身体意外创伤OR(95%CI)值为2.391(1.051~5.441);既往肝病史OR(95%CI)值为3.027(1.061~8.638);婚姻状态中离异OR(95%CI)值为5.350(1.647~17.383);文化程度提高OR(95%CI)值为0.777(0.657~0.920)。结论密接者中有HBsAg阳性者、理发店修面、修脚、身体意外创伤、既往肝病史、离异是天津市急性乙肝病例感染的危险因素;但随着文化程度提高,感染风险降低。

向辉[2](2020)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性接触和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是成年人感染HBV的主要途径。大多数进城务工者(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支持,易感染乙肝。国内外关于农民工与乙肝感染风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分析,针对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与行为意向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编制适用于农民工的乙肝危险行为量表,据此调查分析农民工危险行为现状与行为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和预调查等,编制乙肝危险行为量表,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于2017年812月间,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将重庆市主城九区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高、中、低三层,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区;在抽中的3个区内,目的性抽取建筑、餐饮、制造、住宿、美容美发等不同行业/单位;最后,再按照员工户籍所在地(农村),招募农民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的危险行为,探索影响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意向与危险行为主要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乙肝危险行为意向,危险行为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力。结果:(1)量表开发结果:在TPB基础上引入行为经验与后悔感受两个维度多个变量,经信度、效度检验及语义修订后,量表最终保留7个维度48个条目。因子负荷在0.462到0.928之间,可解释总变异度75.2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χ2/df=1.859,GFI=0.969,AGFI=0.883,CFI=0.900,IFI=0.969,RMSEA=0.039);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8,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648到0.961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859,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370到0.973之间。(2)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92名研究对象,在最近六个月中,414(29.56%)名农民工至少发生了一次HBV感染的危险行为,1434(84.53%)名农民工有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在发生性行为的1006人中,超过半数(65.81%)的研究对象在发生乙肝危险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农民工乙肝知识水平较低(6.00±1.00)。农民工获取乙肝知识前三位的途径分别为听身边的人说的(53.01%)、电视广播(37.71%)、手机/互联网(28.78%)。年龄较大(OR=0.97,95%CI:0.960.98),乙肝知识水平较高(OR=0.92,95%CI:0.880.96)的农民工的乙肝危险行为意向较低,行为态度(β=0.44,P<0.001)、主观规范(β=0.20,P<0.001)、知觉行为控制(β=0.07,P=0.020)、行为经验(β=0.13,P<0.001)对行为意向有显着正向直接影响;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较少(OR=0.98,95%CI:0.980.99);行为意向(β=0.23,P<0.001)、既往预期后悔(β=0.10,P<0.001)对行为有显着正向直接影响,主观规范(β=0.05,P<0.001)对行为有显着正向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经验间相互影响,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经验相互影响,既往预期后悔与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相互影响。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能够作为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近1/4的对象存在乙肝危险行为,且大多数对象有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农民工安全套使用频率普遍较低。年龄越小,知识情况越差,对乙肝危险行为的态度赞同,行为经验多,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越消极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越积极;年龄越小,对乙肝危险行为的意向越赞同,对危险行为越不后悔的农民工,发生乙肝危险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今后农民工群体的乙肝防控可考虑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同伴教育,以更好地针对分析提出的关键影响因素,达到减少农民工乙肝危险行为的目标。

杨晓丽[3](2019)在《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病情况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揭示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变化模式和规律,建立理想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2017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全年的发病情况进行趋势预测,为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数据源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辽宁省人口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辽宁省20072016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用发病数、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描述辽宁省20072016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特征。采用Eviews9.0软件对2007-2016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月发病数做ARIMA模型分析,探索理想模型结构,并完成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对2017年的月发病数进行预测,与实际数据比对分析,评价预测效果,确立比较理想的预测模型。结果:1.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平均发病率为57.17/10万,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2.2007-2010年、2012年发病有季节差异,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城市为抚顺市(168.45/10万)、辽阳市(123.13/10万)、本溪市(77.68/10万),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81:1。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是主要发病人群,三类人群合计发病占比为72.55%。3.以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月发病数建立时间序列,确立季节乘积性模型ARIMA(0,1,1)(0,1,1)12为短期预测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的理想模型,预测结果显示ARIMA(0,1,1)(0,1,1)12模型预测2017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月发病数,平均相对误差为7.12%,预测精度较高。结论:1.经过14年的辽宁省新生儿乙肝扩大免疫计划的推广,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2.青壮年、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农民是辽宁省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3.ARIMA(0,1,1)(0,1,1)12预测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精度较高,是理想模型。

孟静[4](2019)在《8家三甲医院住院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要求,医疗机构要落实手术、住院、血液透析、侵入性诊疗等患者的乙型肝炎检测规定,本研究通过对住院患者乙肝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主要从血清流行病学方面掌握我省及多个省份住院人群中的感染特征、血清组合模式、影响因素等分析,旨在了解目前住院人群中的乙肝感染的重点人群,并通过地理区域了解其分布情况,为医院乙肝防治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儿童乙肝抗体结果分析来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筛查与补种的时机等提出建议,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策略、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包括三部分:1、1家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2、8家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3、2002年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效果分析。第一部分: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975,257人次,其中需要实施手术、侵入性诊疗、透析、妊娠等操作的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共检测297,576人次,排除数据缺失、重复检测(保留第一次检测结果)、急性感染者,除去乙肝相关疾病科室检测结果,共纳入234,801名患者的检测结果。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对样本的乙肝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总体HBs Ag阳性率为4.74%,HBs 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在31-50岁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其中男性HBs Ag阳性率4.85%,女性HBs Ag阳性率4.62%。30岁以下男性与女性HBs 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人群HBs Ag阳性率男性显着高于女性。HBe Ag血清学转换大多发生在40岁之前。HBs Ab单独阳性率在1岁儿童中最高,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占总体34.56%,HBs Ag阴性HBc Ab阳性既往感染者占总体19.54%,乙肝标志物全阴性的易感人群占总体41.15%。育龄期(15-49岁)女性HBs Ag阳性率5.97%。结论:住院患者中HBs Ag阳性率仍较高,其中以31-50岁患者中HBs Ag阳性率最高,可达到7.66%,男性显着高于女性。HBe Ag血清学转换大多发生在40岁之前。育龄期女性HBs Ag阳性率仍处在中高感染水平,且HBe Ag阳性率在年轻的女性中较高,需加强母婴阻断的实施与监测。第二部分: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于全国各个地理位置8家医院的住院患者乙肝检测结果,这些医院分别位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上海、重庆、广西,医院级别均为三级甲等。对其中需要实施手术、侵入性诊疗、透析、妊娠等操作的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排除数据缺失、重复检测(保留第一次检测结果),除去乙肝相关疾病科室检测结果,1岁以下人群检测结果排除,最终纳入365020名患者检测结果。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HBs Ag总体阳性率6.42%,随年龄增长,HBs Ag逐渐上升,最高值在31-50岁年龄组,后随年龄逐渐下降。整体中,男性6.95%,女性5.87%。20岁以下HBs Ag阳性率无性别差异,20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广西、重庆HBs 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HBe Ag血清学转换大多发生在40岁之前,其中甘肃省HBe Ag阳性率最高,占25%。育龄期女性HBs Ag阳性率6.93%,HBe Ag阳性率20.28%。HBs Ag阴性HBc Ab阳性既往感染者占26.36%,HBs Ab单独阳性占34.03%,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40岁之后达到稳定水平。全阴性乙肝易感者占34.26%。结论:多中心结果提示8家医院住院患者HBs Ag阳性率为6.42%,南方省份HBs Ag阳性率更高,且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北方省份HBs Ag阳性率虽较南方省份低,HBs Ab单独阳性率更高,但乙肝易感人群比例也较高。第三部分: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975257名患者,纳入标准是2002年后出生的人群,共有141,037人,检测乙肝标志物的患者有42,268人,排除标准是不完整、重复的检测结果,最后纳入38,551名患者检测结果。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占63.98%,其中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36.46%。1岁以下人群阳性率与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随月龄增长逐渐上升,1岁以上人群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与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在3岁后阳性率维持在50-60%,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维持在20-30%。乙肝易感人群中随年龄增长,3岁之后维持在35-45%之间,性别间无差异。全阴性易感人群阳性率从1岁9.27%上升至3岁的35.31%,HBs Ab下降幅度与易感人群阳性率上升幅度基本一致。所有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几何平均滴度随年龄变化,在1岁以内随月龄从152m IU/ml升至313m IU/ml,在3岁时迅速降至20m IU/ml以下。对HBs Ab阳性者几何平均滴度进行计算,结果几何平均滴度随年龄变化不大,9岁前一直维持在稳定水平,在300-500m IU/ml范围内,9岁之后出现显着上升。结论:在2002年后出生的住院儿童中HBs Ab阳性率为63.98%,1岁以内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与滴度随月龄增长明显上升,1岁以上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与滴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HBs Ab阳性儿童的抗体滴度不随年龄组增长而下降,在9岁之后出现明显升高。

蒙明虑,熊国林,黄斯梅,黄荟森,蒋金泰,岑祚洁,蒙婞婞,谢志春[5](2019)在《广西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影响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西高中生乙肝高发的原因,为有关部门制定乙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西2 632名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病毒性肝炎患病史、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等。结果 2 632名学生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192名,阳性率为7.29%。单因素χ2检验结果发现,学生HBsAg阳性率的高低与家庭成员有无肝炎史、学生有无美容美发外伤史、本人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对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传播途径、传染源以及乙肝治疗结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具有肝病病史和学生美容美发外伤史与乙肝感染呈正性相关(OR=3.62,95%CI=2.28~5.73; OR=3.06,95%CI=1.94~4.83),乙肝疫苗接种史与乙肝感染呈负性相关(OR=0.08,95%CI=0.05~0.11)。结论广西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可能与乙肝疫苗接种缺失、美容创伤及家庭接触有关。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6](2018)在《卫生计生委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文中认为国卫疾控发〔2017〕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财政(务)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规划国土委、建设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Ministry of Finance;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7](2018)在《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文中指出为做好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遏制病毒性肝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的指示精神,结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郭文宏,刘航,韩旭,姚孝元,潘力军[8](2017)在《公共场所乙肝表面抗原污染现状及其原因》文中研究说明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发[1987]24号)规定的7大类28种场所为参考,对我国公共场所HBsAg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存在HBsAg污染的现象,理(美)发、美容、公共洗浴、住宿、文化娱乐、公共交通车辆、候车室、就诊室等污染状况尤为严重。同时,从场所性质、卫生管理状况和人员培训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公共场所HBAg污染的成因,并提出应加强场所的卫生管理,提高人员的培训水平和制订相关卫生标准来防控公共场所HBsAg污染的建议。

蒙明虑[9](2017)在《广西高中生HBV和HC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学生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间接评价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今后有关部门制定乙肝及丙肝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广西现有的14个地级市,按地理位置分布从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抽取五个代表城市,分别是:玉林(东)、南宁(南)、百色(西)、桂林(北)和柳州(中),每个城市随机抽取3所高中,抽中的高中每所再随机抽取3个班级(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2)调查方法:每个学生都要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低温保存,用于检测乙肝及丙肝的相关指标,同时对每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检测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和丙肝病毒的抗体(抗-HCV)。(4)统计方法:采用EpiDate3.1软件建立调查问卷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研究乙肝和丙肝在高中生中的流行特征,用X2检验来分析各阳性率在性别、民族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的有效人数是2632人,相关结果如下:(1)人口学特征:2632名学生中,男女比例0.46:1,汉族占56.88%,壮族占38.72%,其他少数民族为4.41%,16岁年龄组36.36%,17岁年龄组32.79%,18岁-20岁年龄组30.85%。(2)乙肝和丙肝血清学流行现状和特征:调查发现中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29%(192/263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73.67%(1939/2632),抗-HCV阳性率为0.84%(22/2632),HBsAg、HBsAb和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和民族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的X2分别为3.322,0.34和0.193,民族的X2分别为1.600,0.557和3.068,p均>0.05)。HBsAg阳性率在年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025,p>0.05),而HBsAb和抗-HCV阳性率在年龄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5.305和6.259,p均<0.05),16岁年龄组HBsAb阳性率最高,18岁-20岁年龄组最低,抗-HCV阳性率在16岁年龄组最低,18岁-20岁年龄组最高。HBsAg在地区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2,p<0.05),在百色地区最高,桂林地区最低。抗-HCV阳性率在地区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15和1.722,p>0.05)。乙肝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间HBsAg和HBsAb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115和32.846,p<0.05),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g阳性率最低,HBsAb阳性率最高。(3)乙肝和丙肝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说明,家庭成员的肝病病史和美容史是乙肝的危险因子(OR=3.616,95%CI=2.2815.731;OR=3.057,95%CI=1.9364.828),乙肝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子(OR=0.076,95%CI=0.0510.111),共用牙刷和内窥镜检查史是丙肝的危险因素(OR=3.078,95%CI=1.17448.074;OR=4.182,95%CI=1.32813.170)。(4)乙肝血清学检出标志物模式:乙肝血清型结果有16种组合模式,单纯HBsAb阳性是主要模式,占64.25%,HBeAb、HBcAb均阳占17.68%,HBsAb、HBeAb均阳占5.59%,HBsAg、HBeAb、HBcAb即小三阳占2.70%,HBsAg、HBeAg、HBeAb即大三阳占1.33%。结论:广西高中生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是一个值得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加强宣传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特别是乙肝和丙肝的防治措施,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降低青少年乙肝和丙肝的发病率。

李君梅,黄玉莲,龚玲,郑雪凤,陈园生[10](2015)在《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患者和社会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和对照人群预防乙肝的认识、态度、行为(KAP),分析乙肝病毒(HBV)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乙肝患者178例,社会人群147人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乙肝是传染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1.57%和76.87%,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能传染乙肝的知晓率分别为19.66%和68.03%,对感染乙肝后危害严重的知晓率分别占87.64%和67.35%,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分别为88.2%和34.01%,经血传播乙肝知晓率分别为87.64%和78.35%,经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应加强乙肝患者和社会人群乙肝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接种乙肝疫苗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肝发病率。

二、美容美发工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容美发工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市急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信息特征(表1)
    2.2 病例和对照组感染因素的人数分布(表2)
    2.3 感染危险因素的配对单因素分析(表3)
    2.4 感染危险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4)
3 讨论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量表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乙肝危险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3)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
        1.1.2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1.2 传染病预测模型研究概况
        1.2.1 传染病预测模型研究的意义
        1.2.2 传染病预测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
        1.2.3 乙肝预测模型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数据质量控制
    2.3 统计分析
        2.3.1 模型的识别和建立
        2.3.2 模型的回代与预测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2007-2016 年辽宁省乙肝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3.1.1 总体情况
        3.1.2 季节分布特征
        3.1.3 人群分布特征
        3.1.4 职业分布特征
        3.1.5 地区分布特征
    3.2 ARIMA时间序列建模分析
        3.2.1 2007-2016 年辽宁省乙肝发病的基本情况
        3.2.2 发病数据的平稳化判断
        3.2.3 模型的识别
        3.2.4 模型的建立
        3.2.5 模型的诊断
        3.2.6 模型的回代与预测
第4章 讨论
    4.1 辽宁省2007-2016 年乙肝发病流行特征分析
        4.1.1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4.1.2 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4.1.3 职业分布特征
        4.1.4 地区分布特征
        4.1.5 辽宁省乙肝防控建议
    4.2 ARIMA模型对2017 年辽宁乙肝发病预测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8家三甲医院住院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HBV抗原抗体系统
        1.1.1 HBsAg
        1.1.2 HBsAb
        1.1.3 HBeAg
        1.1.4 HBeAb
        1.1.5 HBcAb
    1.2 HBV自然史
    1.3 HBV传播方式
        1.3.1 HBV垂直传播途径
        1.3.2 HBV水平传播途径
    1.4 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4.1 全球HBV感染流行情况
        1.4.2 我国HBV感染流行情况
    1.5 乙肝疫苗在WHO成员国中应用情况的变迁史
    1.6 乙肝疫苗种类
        1.6.1 血源性乙肝疫苗
        1.6.2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1.6.3 DNA疫苗
    1.7 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1.8 乙肝疫苗覆盖情况
    1.9 乙肝疫苗应用后儿童的乙肝感染情况
    1.10 我国国民对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1.11 乙肝检测相关政策及WHO指南
    1.12 乙肝标志物检测方法
        1.12.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12.2 化学发光法(CLIA)
        1.12.3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
第2章 吉林省某医院住院患者乙肝感染情况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血清学检测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2.2.2 乙肝标志物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中的分布差异
        2.2.3 HBsA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内性别间的差异
        2.2.4 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HBeAb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变化
        2.2.5 乙肝标志物组合模式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中的比较
        2.2.6 住院患者中育龄期女性乙肝感染情况
    2.3 讨论
第3章 8家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乙肝感染情况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室检测
        3.1.3 统计学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2.2 乙肝标志物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省份的阳性率情况
        3.2.3 HBsA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间的比较
        3.2.4 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HBeAb阳性率随年龄变化的情况
        3.2.5 各省份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HBeAb阳性率的情况
        3.2.6 各省份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HBsAg阳性率的情况
        3.2.7 育龄期女性HBs Ag阳性率及HBs Ag阳性者中HBe Ag、HBe Ab阳性的情况
        3.2.8 各种乙肝组合模式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省份中的阳性率比较
        3.2.9 单独HBsAb阳性在各省份中不同年龄组的阳性情况
    3.3 讨论
第4章 2002 年后出生儿童及疫苗效果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实验室检测
        4.1.3 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4.2.2 HBsAb单独阳性与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间的差异情况
        4.2.3 1岁以下患者中HBsAb单独阳性与中等以上滴度阳性率随月龄的变化情况
        4.2.4 HBsAb单独阳性率与乙肝标志物全阴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内性别间的比较
        4.2.5 7月龄以上儿童HBsAb单独阳性率与全阴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4.2.6 HBsAb单独阳性与乙肝标志物全阴性儿童中HBsAb的几何平均滴度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4.2.7 HBsAb阳性儿童中HBsAb的 GMT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4.2.8 乙肝标志物在各年龄组中的阳性率情况
        4.2.9 10岁以下HBsAg阴性儿童中HBe Ab及HBcAb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广西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影响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乙肝病毒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2 乙肝病毒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7)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治现状
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二) 工作原则。
    (三) 工作目标。
三、防控措施
    (一) 加强疫苗接种, 筑牢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免疫屏障。
    (二) 综合防控危险因素, 减少疾病传播。
    (三) 强化监测报告, 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
    (四) 优化检测策略, 加强传染源发现工作。
    (五) 规范治疗管理, 提高治疗效果。
    (六) 做好药品供应,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七) 加强宣传教育, 努力消除社会歧视。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构。
    (二)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防治能力。
    (三) 加强科研和国际合作, 提高防治水平。
五、督导与评估

(8)公共场所乙肝表面抗原污染现状及其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场所HBs Ag污染状况
    1.1 住宿场所HBs Ag污染状况
    1.2 公共浴室、理发和美发场所HBs Ag污染状况
    1.3 文化娱乐场所HBs Ag污染状况
    1.4 游泳场馆等HBs Ag污染状况
    1.5 候车室、就诊室及公共交通工具HBs Ag污染状况
2 公共场所HBs Ag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公共场所性质或规模
    2.2 公共场所种类、人员流量和污染来源
    2.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2.4 从业人员的培训
3 公共场所HBs Ag污染的防控措施

(9)广西高中生HBV和HC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患者和社会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美容美发工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市急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吴伟慎,张国平,魏兆飞,何海艳,赵莹. 中国公共卫生, 2021(11)
  •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进城务工者乙肝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向辉.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2007-2016年辽宁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预测[D]. 杨晓丽. 吉林大学, 2019(03)
  • [4]8家三甲医院住院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调查[D]. 孟静. 吉林大学, 2019(10)
  • [5]广西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影响因素调查[J]. 蒙明虑,熊国林,黄斯梅,黄荟森,蒋金泰,岑祚洁,蒙婞婞,谢志春.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1)
  • [6]卫生计生委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J].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07)
  • [7]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J].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Ministry of Finance;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8(01)
  • [8]公共场所乙肝表面抗原污染现状及其原因[J]. 郭文宏,刘航,韩旭,姚孝元,潘力军. 职业与健康, 2017(11)
  • [9]广西高中生HBV和HC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D]. 蒙明虑.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10]克拉玛依市乙型肝炎患者和社会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J]. 李君梅,黄玉莲,龚玲,郑雪凤,陈园生. 职业与健康, 2015(15)

标签:;  ;  ;  ;  ;  

美容美发工具乙肝表面抗原污染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