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食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浅谈绿色食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一、浅谈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柴青宇[1](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翟亚东[2](2020)在《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区域布局趋向合理。然而,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也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政策规划制定执行不到位,扶持资金不足,科技人才短缺等等。因此通过全面检视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解决路径,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研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介绍了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剖析了方城县在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对策与建议。河南省方城县是河南省省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其绿色农业发展水平高,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方城县农林牧渔农业产业总量长期处于南阳市全市前列,该县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通过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培育优良品种,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业总产值,全县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巩固绿色农业示范县的发展成果。但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受到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过程面临诸多问题。故此,本文选取以河南省方城县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方城县农业局等相关数据,重点呈现了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实施的现状,并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进行细致调研,在综合各类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企业融资困难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多元投资体系等完善绿色农业产业化的若干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忻州市人民政府[3](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郝心悟[4](2020)在《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实现两个“百年计划”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抓手,产业兴旺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同时,中国要实现在2020年全面脱贫,消除绝对贫困。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扶贫,没有产业的带动,扶贫只能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脱贫的居民更容易返贫。重庆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社会历史共同决定了江津区花椒产业的发展。江津区花椒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种植基础,具有广泛的种植基础。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总结和归纳江津区花椒产业的发展的经验,以及讨论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助于为其他地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发展启示。研究发现,当前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花椒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花椒产业发展相关支撑不够和配套技术发展滞后等五个问题。其中,1)花椒产业链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产业链条有待延长、花椒的品种较为混乱、花椒副产品利用不够、花椒加工环节落后、产品开发停滞不前;2)花椒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农户参与合作社比例低、生产经营规模狭小、农业经营的生产成本逐年增高、花椒产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管理;3)花椒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当前的品牌溢价能力不足、花椒产业的组织模式低效、花椒质量前景堪忧、花椒产量存在一定幅度波动导致品质有所降低:4)花椒产业发展相关支撑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宣传氛围有待提升、执法监管依据严重不足、缺乏政策支持;5)配套技术发展滞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发展人手不足、花椒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并进一步从制度、科技、市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风险抵抗和规避五个视角讨论了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鉴于此,进一步讨论了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思路,以及从加大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并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制度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延伸花椒产业链、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花椒产业品牌影响力、构建利益衔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有效监管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构建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2018)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豫政办[2017]14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1月29日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为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

刘建华[6](2010)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政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政策措施,在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丰富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实施成效,从体系微观运行和宏观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确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手段,为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概念、管理原则和功能作用,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运用生态经济学相关原理,丰富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模型和无公害农产品物品属性等理论。在体系认识的研究方面,主要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和发展入手,提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中标准或规范、生产主体及制度与体系队伍三个不可或缺要素。运用实例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取得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等成果进行总结,对其引领中国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及形成典型模式、维护农产品产地环境、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等成效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作用。在体系运行评价研究方面,对标准体系、生产主体的实施和市场三个方面的体系微观运行层面进行评价;运用SWOT原理从优势、劣势、机遇、制约四个方面在体系宏观发展层面进行评价。其中,体系运行层面分析产地环境和产品标准制定、生产主体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制度建设等方面影响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体系发展层面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自身的优势和一些劣势,外部发展的良好机遇及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在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方面,从科学优化标准体系、培育生产主体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提出以SO战略为核心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补充战略,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促使主体承担农产品可追溯的社会责任;切实加强服务监管能力、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探索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带动-科学技术的保障体系,完善体系发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创建、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目标和要求、方式和途径及保障措施。

王钱超[7](2010)在《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农产品供应“量”的问题不再是主要矛盾,农产品“质”的问题已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吃好”问题。作为国家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顺时应势,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这是保证食品安全、满足人们追求优质食品的客观需要;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农业产业化理论、生态哲学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理论、农业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阻碍:绿色消费观念不强、生产经营分散、资源优势发挥乏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销售不畅、资金投入不足。在确立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主导产业带带动模式、科技带动模式、市场带动模式。提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促进绿色消费大众化、大力扶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及化、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格局科学化、建立健全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确保绿色食品产业投入机制多元化。通过对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当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

吴双[8](2006)在《2000—2004年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从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开始,经过近15年的开拓和发展,我国的绿色食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按照"保护环境,安全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念,绿色食品创建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质量认证为形式,以标志管理

张利国[9](2006)在《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过渡,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世界各国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纷纷加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增强对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控制,建立更为有效的监管体系,广泛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安全认证食品的生产过程正好体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思想,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尽管近年来我国安全认证食品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领域也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生产企业或农户拿到安全认证标志后,在安全认证食品生产过程中施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化肥、假冒安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标志过期仍在使用、安全认证食品优质优价机制尚不健全等等,因此,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安全认证食品高效的管理制度关键取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只要安全认证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得不到有效激励或者消费者支付意愿低于生产者对安全认证食品的期望价格,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制度再健全,安全认证食品生产者也不愿意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标准及技术规范,描述了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现状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的生产农户数据和消费者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安全认证食品生产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普通食品生产农户选择安全认证食品生产意愿以及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国际、国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经验,提出加强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导言及研究综述部分。导言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框架和内容,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研究综述首先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述评,主要包括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者行为、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和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通过柠檬市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三个方面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了经济学理论分析。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安全认证食品的发展历程,阐

靳明[10](2006)在《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文中指出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扩展、提升与系统化,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绿色农业提出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为切入点,以促进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为目的,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明确界定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农产品)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与机理:阶段性特征、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等,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历程(包括产业政策演变过程)和问题,并针对绿色农业产业在特定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建议。论文的内容除第一章导论、第七章结论外,从逻辑上分为两部分,形式上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包括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绿色农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绿色农业产业成长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规律性、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为实证研究及提出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角度。第二章分析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在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农业的内涵,提出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特征和竞争力,即绿色农业具有持续性、集约性、高效性、标准化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多重特性;绿色农产品具有生态、安全、优质等质量特征和品牌优势,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和正外部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从短期来看相对较高,从长期来看相对较低,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品牌等差异性上。绿色农业直接源自农业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是农业转型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所迫切要求的,它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适应农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农业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第三章分析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通过借鉴一般产业成长过程的规律性,对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与机理:阶段性特征、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等进行分析。认为产业成长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成长轨迹、阶段性和规律性,可以采用定性与

二、浅谈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 绿色农业产业规模
    3.2 主导产业及知名产品
    3.3 区域分布
    3.4 绿色农业经营类型
第4章 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政策执行不到位,发展推动力不足
    4.2 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有限
    4.3 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分布不合理
    4.4 产业化实体运行不规范,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4.5 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带动不足
第5章 推进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发挥政府职能,规范绿色农业市场机制
    5.2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保证绿色农业资金需要
    5.3 提高绿色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优化绿色农业产业结构
    5.4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功能
    5.5 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1.2.3 关于花椒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借鉴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
        2.1.2 农业产业化
        2.1.3 农业产业链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专业化与分工理论
        2.2.2 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
        2.2.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条件分析
    3.1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3.1.1 江津区基本情况概况
        3.1.2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历程
        3.1.3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3.2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3.2.1 花椒产业发展的种植基础
        3.2.2 花椒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3.2.3 花椒产业发展的品牌效应
        3.2.4 花椒产业发展的市场监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花椒产业链不够完整
    4.2 花椒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4.3 花椒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
    4.4 花椒产业发展相关支撑不够
    4.5 花椒产业配套技术发展滞后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制度不完善
    5.2 科技程度不高
    5.3 市场竞争激烈
    5.4 资源禀赋较弱
    5.5 风险抵抗和规避能力弱
第6章 解决江津区花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6.1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6.1.1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6.1.2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6.2 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规划花椒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6.2.2 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加快推进花椒产业链延升发展速度
        6.2.3 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6.2.4 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江津区花椒产业品牌影响力
        6.2.5 构建利益衔接和风险防范机制,推进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7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萌芽与发展
        1.2.2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2.3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1.2.4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5 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2.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2.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管理原则
        2.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功能作用
    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4 环境外部性理论
    2.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发展
        2.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2.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系统
        2.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模型
        2.3.4 无公害农产品的物品属性
第三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探索和形成
        3.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发展
        3.1.3 中国农产品主导生产方式的分析
    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分析
        3.2.1 产地环境的管理与标准
        3.2.2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标准
        3.2.3 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标准
        3.2.4 产品的质量标准
    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组成结构分析
        3.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类型分析
        3.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比例构成及发展趋势
    3.4 制度和体系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
        3.4.1 工作制度建设
        3.4.2 体系队伍建设
第四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绩效分析
    4.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取得的成果
        4.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特点的形成
        4.1.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4.2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4.2.1 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4.2.2 市场化发展的分析
        4.2.3 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例分析
    4.3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的形成
        4.3.1 都市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2 综合农场产业化生产模式
        4.3.3 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4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4 生态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
        4.4.1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基本概况
        4.4.2 红兴隆分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4.4.3 取得的成效
        4.4.4 红兴隆分局产地环境评价
第五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评价分析
    5.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的运行分析
        5.1.1 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
        5.1.2 标准体系运行作用和效果的分析
    5.2 生产主体的实施效果分析
        5.2.1 生产主体实施的现状分析
        5.2.2 实证分析1——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材料现状分析
        5.2.3 实证分析2——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评价分析
    5.3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情况的分析
        5.3.1 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5.3.2 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
    6.1 科学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科技水平
        6.1.1 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
        6.1.2 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增强标准针对性应用
    6.2 培育生产主体,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
        6.2.1 因地制宜,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6.2.2 提高服务能力,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
        6.2.3 加强引导,促使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6.3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6.3.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监管能力
        6.3.2 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
        6.3.3 推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七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构想
    7.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SWOT 分析
        7.1.1 优势(Strengths)
        7.1.2 劣势(Weaken)
        7.1.3 机遇(Opportunities)
        7.1.4 制约(Threats)
    7.2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保障
        7.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
        7.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保障要求
    7.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构想
        7.3.1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阶段
        7.3.2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
        7.3.3 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保证食品安全、满足人们追求优质食品的客观需要
        1.2.2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1.2.3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2.1.1 农业产业化的界说
        2.1.2 生态哲学理论
        2.1.3 农业可持续发展
        2.1.4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2.1.5 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2.1.6 比较优势理论
    2.2 绿色食品产业化及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2.2.1 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内涵
        2.2.2 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2.3 农业综合开发对绿色食品产业的作用
        2.3.1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2.3.2 农业综合开发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柱
        2.3.3 农业综合开发是吸引各类绿色食品产业投资的有效平
        2.3.4 农业综合开发是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比较借鉴
    3.1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总体情况
        3.1.1 国内外绿色食品法规与标准制定现状
        3.1.2 国内外绿色食品生产和市场发展现状
        3.1.3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交流与合作
    3.2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3.2.1 绿色食品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3.2.2 绿色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将进一步统一
        3.2.3 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得到重视
    3.3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生产转轨时期经济效益问题需要解决
        3.3.2 绿色食品价位太高
    3.4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3.4.1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3.4.2 抓紧相关体系建设
    3.5 对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启示
        3.5.1 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和扶持不可缺少
        3.5.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必须不断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3.5.3 发展规模经营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3.5.4 完善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智力保障
        3.5.5 加大资金投入是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模式选择
    4.1 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4.1.1 成效显着
        4.1.2 总体差距大
    4.2 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阻碍因素
        4.2.1 绿色消费观念不强
        4.2.2 生产经营分散
        4.2.3 资源优势发挥乏力
        4.2.4 科技含量不高
        4.2.5 市场销售不畅
        4.2.6 资金投入不足
    4.3 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势
        4.3.1 农业资源禀赋优势
        4.3.2 区位优势明显和生态环境优良
        4.3.3 劳动力资源充裕
        4.3.4 政策环境优越
    4.4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4.4.1 指导思想
        4.4.2 主要目标
    4.5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4.5.1 龙头企业带动模
        4.5.2 主导产业带带动模式
        4.5.3 科技带动模式
        4.5.4 市场带动模式
        4.5.5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模式选
第五章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对策建议
    5.1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5.1.1 提高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有额
        5.1.2 提高在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
        5.1.3 提高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度
        5.1.4 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
    5.2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2.1 促进绿色消费大众化
        5.2.2 大力扶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
        5.2.3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及化
        5.2.4 加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格局科学化
        5.2.5 建立健全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
        5.2.6 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
        5.2.7 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建设
        5.2.8 确保绿色食品产业投入机制多元化
第六章 对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6.1 詹氏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及经营现状
    6.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促进詹氏发展
        6.2.1 扶持基地项目建设为有机、绿色食品的原材料品质提供保障
        6.2.2 扶持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有利于消除有机、绿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危害
        6.2.3 扶持流通项目建设确保有机、绿色食品在市场流通领域的顺利通行
    6.3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目录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文献综述
        2.1.1 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2.1.2 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者行为研究
        2.1.3 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研究
        2.1.4 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
        2.1.5 文献总结
    2.2 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2.2.1 柠檬市场理论
        2.2.2 生产者行为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4 理论总结
第三章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3.1 安全认证食品的定义
    3.2 安全认证食品发展历程
        3.2.1 国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历程
        3.2.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历程
    3.3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
        3.3.1 无公害食品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
        3.3.2 绿色食品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
        3.3.3 有机食品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
第四章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体制
        4.1.1 管理体制的现状
        4.1.2 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2 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管理
        4.2.1 认证管理的现状
        4.2.2 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4.3 安全认证食品市场准入管理
        4.3.1 市场准入管理的现状
        4.3.2 市场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4.4 安全认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4.1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4.4.2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农户安全认证食品生产行为与管理分析
    5.1 农户安全认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5.1.1 理论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5.1.2 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5.1.3 安全认证食品生产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5.2 农户选择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意愿分析
        5.2.1 农户选择安全认证食品生产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5.2.2 农户选择安全认证食品生产意愿的计量经济分析
    5.3 农户安全认证食品生产行为与管理
第六章 消费者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与管理分析
    6.1 理论分析框架
    6.2 数据来源及基本特征
    6.3 安全认证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描述性分析
        6.3.1 无公害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描述性分析
        6.3.2 绿色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描述性分析
        6.3.3 有机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描述性分析
    6.4 安全认证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6.4.1 安全认证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
        6.4.2 模型的建立和计量方法的选择
        6.4.3 无公害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6.4.4 绿色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6.4.5 有机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6.5 安全认证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与管理
第七章 国际、国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及经验总结
    7.1 国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
        7.1.1 美国有机农业管理
        7.1.2 德国有机农业管理
        7.1.3 日本有机农业管理
    7.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
        7.2.1 深圳无公害蔬菜管理
        7.2.2 黑龙江绿色食品管理
        7.2.3 上海有机农业管理
    7.3 国际、国内管理经验总结
        7.3.1 国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经验总结
        7.3.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经验总结
第八章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政策建议
    8.1 优化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体制
    8.2 完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管理
        8.2.1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
        8.2.2 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
        8.2.3 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8.2.4 积极宣传和普及认证知识
        8.2.5 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
        8.2.6 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检查机制
    8.3 完善安全认证食品市场准入管理
        8.3.1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
        8.3.2 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
        8.3.3 建立市场准入联动机制和惩罚机制
    8.4 加强安全认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8.4.1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8.4.2 科学制定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
        8.4.3 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8.4.4 完善安全认证食品信息体系建设
    8.5 从生产者角度加强安全认证食品管理
    8.6 从消费者角度加强安全认证食品管理
    8.7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动因
    2.1 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
        2.1.1 绿色农业的相关概念
        2.1.2 绿色农业的涵义
        2.1.3 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产品的特征
        2.1.4 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2.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
        2.2.1 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与可持续农业观念的产生发展
        2.2.2 从可持续农业观念到绿色农业模式
    2.3 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因
        2.3.1 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在需要
        2.3.2 发展绿色农业是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绿色消费的需要
        2.3.3 发展绿色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2.3.4 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需要
        2.3.5 发展绿色农业是应对绿色壁垒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章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
    3.1 产业成长与产业生命周期的涵义及阶段划分
        3.1.1 产业成长与产业生命周期的涵义
        3.1.2 产业成长轨迹
        3.1.3 产业成长阶段划分
    3.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3.2.1 一般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的总体描述
        3.2.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
    3.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分析
        3.3.1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分析
        3.3.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分析
第四章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成长发展历程
        4.1.1 产业形成期:技术选择、标准确定与社会认可(1990 年~21 世纪初)
        4.1.2 产业成长期:销售起飞,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4.2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所处成长阶段的实证分析
        4.2.1 产业成长阶段的定量划分方法
        4.2.2 模型参数估计与曲线拟合方法
        4.2.3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成长过程曲线拟合
    4.3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存在问题的总体分析
        4.3.2 市场需求问题
        4.3.3 市场供给问题
        4.3.4 市场环境问题
        4.3.5 供求均衡关系分析
第五章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战略
    5.1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目标
        5.1.1 总体目标
        5.1.2 分层次目标
        5.1.3 分阶段目标
        5.1.4 具体目标
    5.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原则
        5.2.1 正确认识“三品”定位和发展关系
        5.2.2 处理好“四个关系”和做好“四个结合”
        5.2.3 明确发展方向和突出发展重点
        5.2.4 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加快发展
    5.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对策
        5.3.1 实施整体品牌战略,全方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
        5.3.2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优势绿色农产品产业带,提升绿色农产品竞争优势
        5.3.3 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绿色农业基地建设,为绿色农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5.3.4 加快质量安全认证进程,加强监管,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3.5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5.3.6 加快市场培育、开拓和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
        5.3.7 完善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成长发展的保障体系
        5.3.8 加大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六章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6.1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历程、演变方式及政策特征分析
        6.1.1 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历程、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1.2 绿色农业的变迁历程、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1.3 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2 绿色农业产业化政策绩效评价――以浙江为例
        6.2.1 政策绩效评价
        6.2.2 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
    6.3 绿色农业产业政策创新思路与建议
        6.3.1 引导市场需求
        6.3.2 促进有效供给
        6.3.3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谈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方城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翟亚东. 长江大学, 2020(02)
  • [3]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4]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郝心悟. 西南大学, 2020(01)
  • [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5)
  • [6]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 刘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7]安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王钱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8]2000—2004年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A]. 吴双. 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 2006
  • [9]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D]. 张利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10]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 靳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浅谈绿色食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