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实践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实践

一、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病人的康复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珊珊[1](2021)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编制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和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期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增加执行意向、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变量,形成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探讨基于该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路径。方法1.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小样本预测试形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于2019年10月至12月选取23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2.通过查阅文献、德尔菲专家函询、小样本预测试形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于2019年10月至12月选取23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3.2020年1月至8月便利选取27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计划行为理论量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处理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问卷共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目标与方法管理、内容管理、环境与监测管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412%,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4,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1、0.974、0.976,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21,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3、0.864、0.839;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6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c2/df=1.755,RMSEA=0.053,GFI=0.914,NFI=0.963,IFI=0.984,TLI=0.980,CFI=0.983。2.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问卷共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行动计划和应对计划,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73%,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0,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82、0.979,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84,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85、0.856;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47,校标关联效度为0.71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c2/df=1.960,RMSEA=0.059,GFI=0.886,NFI=0.959,IFI=0.979,TLI=0.976,CFI=0.979。3.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得分为(63.40±16.06)分;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目前工作状态、个人月收入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与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均存在正相关(P<0.05)。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解释了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变异量的74%。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278,加入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变量后,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效应值达到0.674,其中,行为意向通过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396。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效应值分别为0.073、0.279。知觉行为控制可以通过行为意向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直接效应值为0.139,间接效应值为0.319,总效应值为0.458。结论1.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可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2.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评估。3.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目前工作状态、个人月收入。4.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意向可以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执行意向、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可以通过行为意向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

赵春姬[2](2021)在《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了解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以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的现状;明确脑卒中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三者之间的差异;分析脑卒中疾患群体中正念水平、心理弹性及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对于脑卒中类疾病患者制定出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吉林省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符合标准的304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CD-RISC心理弹性量表和中文简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以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进行量化评估。采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计算,分别应用计量资料、标准差、计数资料和百分比等指标来表示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正念水平、心理弹性和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同差异人口学特征的脑卒中患者之间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以及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以及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自我负担水平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由临床研究价值。结果:(1)研究对象正念水平总分为76.51±7.82分(满分90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了解情况的脑卒中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在正念水平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对象心理弹性总分为39.54±9.67分(满分100分),患者心理弹性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情况、患病时间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8.92±5.91分(满分50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对象的正念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正相关(r=0.764,p<0.01),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存在负相关(r=-0.732,p<0.01),正念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存在负相关(r=-0.668,p<0.01)。(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类型、对病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时间、正念水平、心理弹性共同纳入到影响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回归方程中,能共同解释67.1%的总体变异程度时为心理弹性的预测性最大限度。结论:(1)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普遍偏低,心理健康较低;正念水平较高;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处于为中等水平。(2)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正念水平呈正相关;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与患者正念水平呈负相关。(3)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疾病诊断类型、民族、婚姻状况、费用支付方式、病情认知、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正念水平、心理弹性。

朱晓萍[3](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王娅[4](2021)在《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在文献回顾和胜任力理论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卒中中心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其胜任卒中护理工作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结合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形成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第一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云南省2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卒中中心13名护士及5名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出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要素。第二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拟定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的评价指标条目池并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选取15名来自不同省份的三级综合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经2轮专家咨询筛选和修订评价指标,形成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于2020年9~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从云南省已有国家级/省级认证通过的卒中中心的13个地级行政区选取17家卒中中心的108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6份,筛选评价指标条目及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 果]第一部分: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卒中中心护士的胜任力要素归纳为4个主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个人特质与动机,共包括13个亚主题。第二部分:初步拟定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85个三级指标制定专家咨询问卷。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8%和10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6.7%和33.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和0.92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96和0.149(P<0.01),第2轮专家咨询的指标变异系数为0.00-0.25。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个人特质与动机)、14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各指标条目的临界比值为10.470~20.893(P<0.001),且各条目与指标总体的相关性系数r均>0.40。对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和个人特质与动机4个维度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1、6、2、1个公因子(即二级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均为60%以上;删除2个内容重复的三级指标条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88,总折半信度为0.925;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36,S-CVI/Ave为0.989,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总体相关性系数为0.765~0.984(均P<0.001)。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77个三级指标的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最终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个人特质与动机)、10个二级指标及77个三级指标的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科学可靠,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有助于指导护士自身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卒中专科护理综合能力;并且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在卒中中心护士的准入、评价及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基础支持。

吴巧娣[5](2021)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及发生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减少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发生提供新的视角和更加科学的循证依据,以帮助其改善康复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依赖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中文修订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对新疆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0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编码有效问卷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将资料录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或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单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探索影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发生护理依赖的因素。结果:1.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总分为70.00(60.75,73.00)分,生理功能维度条目均分为4.78(4.11,4.89)分,心理社会功能维度条目均分为4.66(4.00,4.83)分;护理依赖检出率为44.29%。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主要照顾者类型、脑卒中类型、病程、功能障碍、跌倒史、专业人员康复指导、定期康复锻炼或治疗、抑郁、卒中后疲劳方面独立组与依赖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卒中康复自我效能得分均呈正相关(r=0.773、0.142、0.751,P<0.05)。3.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为配偶(OR=3.165,95%CI=1.092~9.177)、出血性脑卒中(OR=3.236,95%CI=1.103~9.491)、留有功能障碍(OR=4.453,95%CI=1.707~11.618)、卒中后疲劳(OR=2.096,95%CI=0.979~4.488)、自我护理能力-技能维度(OR=0.916,95%CI=0.828~1.013)及环境维度(OR=0.880,95%CI=0.784~0.988)、日常生活活动效能(OR=0.907,95%CI=0.855~0.962)7个变量进入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上7个变量对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928,P<0.001)。结论:1.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检出率处于中等水平,有待降低。2.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程度与其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卒中康复自我效能负相关。3.主要照顾者为配偶、出血性脑卒中、留有功能障碍、存在卒中后疲劳是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发生护理依赖的主要危险因素,自我护理能力-技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环境提高及日常生活活动效能增强是其主要保护因素。

武彩庆[6](2021)在《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关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患中风,其中近600万人死亡,另有500万人永久残疾。随着当前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多元主体下的社区康复工作取得硕果,面对中风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工作者理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社会工作在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影响亦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通过个案介入及总结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的路径和方式,并从系统评价证据、社工工作方法、社会环境等方面,为中风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经验参考。通过探讨当社区康复期的中风患者产生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问题后,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基于案主自身的情况,帮助案主扭转不合理认知,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提升自我认同感和效能感,更好地应对负性情绪。本文根据已有相关文献分析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采取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社区康复对于中风患者的效果,并选取L市A社区内中风后于社区康复一年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到中风患者在社区康复期间面临的负性情绪问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协助案主建立面临疾病的正确应对方式,强化积极情绪体验和理性思维模式,改善案主因中风引发的负性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介入下的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工作能够帮助案主缓解情绪问题、增进社会交往、提升自我认同、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秩序,同时社会支持网络的修复能够延伸个案介入效果的长效性,对于案主的后续康复有积极意义,进而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向纵深发展。

赵慧[7](2020)在《免疫与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脑卒中后脑内炎症反应参与损伤级联扩大及神经功能恶化,但其特点与直接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注射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增强脑缺血或出血后脑内炎症反应,观察脑内炎症特点、病理变化及临床结局,明确脑卒中后脑内炎症的直接作用。在细胞调节水平,具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亚群对脑卒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研究以2型为代表的ILC及其调节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33对脑卒中的影响,以明确脑卒中后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特征与机制,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野生型C57BL/6小鼠100只,雄性,予以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MCAO组)、PTx处理脑缺血组(20μg/kg PTx+MCAO组)、脑出血组(ICH组)、PTx处理脑出血组(20μg/kg PTx+ICH组)(随机数字法),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对野生型C57BL/6小鼠建立60分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胶原酶微量泵注射法制备野生型C57BL/6小鼠脑出血模型。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转棒疲劳实验检测第1-3天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第3天各组小鼠的病灶侧脑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对第3天各组小鼠中枢活性氧进行标记示踪;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内皮细胞与紧密连接蛋白ZO-1、内皮细胞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共染,观察第3天各组小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第二部分:野生型C57BL/6小鼠40只,雄性,予以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与脑缺血组(MCAO组)(随机数字法),每组20只。流式细胞分析比较各组小鼠MCAO模型制备后第3天脑、脾、外周血的ILC2计数;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中IL-33表达水平。应用药理学干预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删除、转输或活化ILC2细胞对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的影响:分组1)野生型C57BL/6小鼠制备MCAO模型后20只,雄性,予以分为2组,PBS处理组(Vehicle组)与删除ILC2组(anti-CD90.2组)(随机数字法),每组10只。2)应用免疫缺陷的Rag2-/-γc-/-小鼠制备MCAO模型后20只,雄性,予以分为2组,PBS处理组(Vehicle组)与ILC2转输组(ILC2组)(随机数字法),每组10只。3)野生型C57BL/6小鼠制备MCAO模型后20只,雄性,予以分为2组,PBS处理组(Vehicle组)与IL-33处理组(IL-33组)(随机数字法),每组10只。应用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T2成像比较各组小鼠MCAO模型制备后第1、3、7天脑梗死病灶体积;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转角实验比较各组小鼠MCAO模型制备后第1、3、7天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与MCAO组相比,第1-3天20μg/kg PTx+MCAO组小鼠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高(*P<0.05),转棒疲劳实验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ICH组相比,20μg/kg PTx+ICH组小鼠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高(*P<0.05),转棒疲劳实验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2)各组小鼠中枢免疫细胞浸润分布:与Sham组相比,MCAO组与ICH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显着增多(*P<0.05)。分别与MCAO组、ICH组相比,20μg/kg PTx+MCAO组、20μg/kg PTx+ICH组小鼠中枢内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5)。此外,分别与MCAO、20μg/kg PTx+MCAO组相比,ICH、20μg/kg PTx+ICH组小鼠中枢内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CD8+T细胞明显减少(*P<0.05)。(3)各组小鼠脑氧化应激对比:与Sham组相比,MCAO组、ICH组第3天的活性氧产生显着增多,氧化应激水平显着增高(*P<0.05)。20μg/kg PTx+MCAO组、20μg/kg PTx+ICH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较未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4)各组小鼠血脑屏障染色:与Sham组相比,MCAO组、ICH组第3天的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表达显着减少。分别与MCAO组、ICH组相比,20μg/kgPTx+MCAO组、20μg/kg PTx+ICH组的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表达进一步减少。第二部分:(1)与Sham组相比,MCAO组野生型C57BL/6小鼠脑内ILC2计数明显增多(**P<0.01),脾与外周血中ILC2计数明显减少(*P<0.05),提示脑缺血后ILC2向中枢浸润增多。(2)为研究ILC2是否影响脑卒中病理进程,我们利用抗CD90.2单抗删除ILC2及将ILC2转输至Rag2-/-γc-/-小鼠(无T、B、NK细胞)体内,经核磁影像与神经功能评分阐述ILC2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3天,抗CD90.2抗体删除ILC2显着增加小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P<0.05)。而通过将ILC2转输至Rag2-/-γc-/-小鼠可有效降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P<0.05)。上述结果表明ILC2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3)继而,我们利用病理切片染色发现,少突胶质细胞是表达IL-33的主要细胞,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显着上调(*P<0.05)。推测胶质细胞来源的IL-33可能是维持脑部ILC2细胞存活与活化的主要细胞。缺血性脑卒中小鼠体内给予IL-33能够扩增ILC2数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P<0.05)。结论:第一部分:PTx引起的系统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加重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体现为:中枢内小胶质细胞活化,髓系与淋巴细胞的浸润增多;PTx引起的免疫炎症过程可能与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在中枢内浸润增高有关,而与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中枢浸润关系不密切。相比ICH模型,MCAO模型以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CD8+T细胞的中枢浸润为主,提示天然免疫可能主要参与了脑缺血急性期损伤加重。PTx对小鼠脑内活性氧的产生及其氧化应激水平有进一步放大作用。PTx诱发的炎症反应下调脑卒中后第3天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表达,使其破坏加重,进一步扩大脑内免疫炎症反应水平。第二部分:MCAO小鼠脑内有大量的ILC2浸润,而外周ILC2显着减少,提示外周ILC2可能在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部位。通过删除或转输ILC2的相关实验提示ILC2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损伤和病灶体积,证明ILC2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保护作用。IL-33可在体内扩增ILC2,表明脑内胶质细胞来源的IL-33可能是维持ILC2细胞活化的关键分子。ILC2减小梗死体积、帮助神经功能的修复可能是通过其上游的IL-33调节作用完成,其中少突胶质细胞可能是IL-33的主要来源。

李颖[8](2020)在《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以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丰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项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六字诀呼吸训练,六字诀呼吸训练时间为30分钟,训练频次为1次/天,5次/周,共干预12周,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及干预1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1)肺通气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l)、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2)呼吸肌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3)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4)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例数。(5)再发脑卒中例数: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例数。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研究对象入组时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吸烟史、肌力、出血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呼吸肌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肺通气功能FEVl:(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FEV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FEVl改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FEVl进行比较,两组患者FEVl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43),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262)。FVC:(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FVC进行比较,两组患者FVC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27),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127)。MVV:(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MV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MV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MVV进行比较,两组患者MVV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48),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F:(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P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P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PEF进行比较,两组患者PEF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44),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616)。3呼吸肌肌力MIP:(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MI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MI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MIP进行比较,两组患者MIP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4)。MEP:(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M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M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进MEP行比较,两组患者MEP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4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138)。4神经功能缺损NIHSS:(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和干预前对比,NIHS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对比,NIHSS得分改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的NIHSS得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NIHSS得分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因素主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533),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28)。5肺部感染例数:干预随访结束,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6再发脑卒中例数:干预随访结束,试验组和对照组再发脑卒中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结论1六字诀能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2六字诀能增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肌力。3六字诀对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一定的效果。

马漫[9](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术后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依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烟雾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案。2.对烟雾病患者实施干预,探讨该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1.调查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从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便利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82例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例,问卷回收率是92.2%.采用单因素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可控影响因素。2.基于现况调查的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依据该方案初稿开展专家咨询,纳入6例研究对象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修改形成施测稿。3.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行外科手术干预的烟雾患者136例,进入脑血管五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干预组,进入脑血管一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对照组。干预组连续进行6周,共6次干预,患者在院干预以团体、一对一形式进行,患者出院以电话和微信形式进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方案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测量,收集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健康信念量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资料。运用Exce12013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19.0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均数为71.38分,服药依从性患者占64.6%,术后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评分作为自变量,服药依从性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411.414P<0.01),二者关系呈正相关。生活质量P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吸烟、年龄共解释了 PCS得分89.2%的变异,该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M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年龄、饮酒史共解释了 MCS得分87.3%的变异,该模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并修订施测稿。该干预方案6周内实施6次,主要包括烟雾病知识的学习、了解烟雾病危害、改变导致烟雾病复发的行为、克服自我管理存在的困难、感知自我健康受益。3.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42例,样本流失6例,流失率4.2%,有效样本量136例。纳入研究对象18~64岁,干预组86例,对照组50例。干预前进行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干预组年龄(44.00±10.459)岁;对照组,年龄(44.18±12.197)岁。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析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水平干预前后、各维度变化,对干预前后分值变化、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干预前对照组健康信念总分(70.26±7.52),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72.26±5.49);干预组干预前健康信念总分(70.61±7.61),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89.73±6.46)。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健康动力”、“感知障碍”两个维度。随着时间推移干预组和对照组健康信念水平都有所提升,干预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居住状态、术前症状表现、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是否患有高血压等因素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P<0.05)。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烟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5.43±0.57,5.25±0.43),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7.31±0.76,5.02±0.49),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正向回答条目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提高较多,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变化不大。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饮酒史、居住状态、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纳入回归方程。研究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5.9%的变异。F=42.89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干预组烟雾病患者PCS得分变化(57.24±23.48,62.36±22.77),MCS得分变化(51.77±17.33,62.74±16.49);对照组生理维度得分变化(58.12±25.44,53.23±21.11)MCS 得分变化(50.52±17.74,49.26±15.78)。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干预组MCS得分变化高于PCS得分变化,尤其是“情感职能”、“活力”“心理健康”等维度。另通过分析发现,对照组在未实施干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评分出现了下降情况。烟雾病患者术后PCS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3.2%的变异。F=41.507,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术后MCS变化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Suzuki分期及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9.7%的变异。F=56.77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影响因素较多,术后服药依从性不高,健康信念水平高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好。2.通过现况调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实施该干预方案,得出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可以提高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尚[10](2020)在《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现状,获悉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关系,进而探究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素并明确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自我感受负担的作用机制,为减轻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供建议,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便利抽取吉林省内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精简版(SOC-1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分别测定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自我感受负担。将收集的资料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AMO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1)本研究中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4.60±8.40),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患者家庭亲密度得分为(68.70±9.05),家庭适应性得分为(44.68±7.98),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脑卒中患者家庭适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0.77±6.00)。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病情了解程度、住院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与家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544,P<0.01),心理一致感得分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呈负相关(r=-0.652,P<0.01),家庭功能得分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呈负相关(r=-0.569,P<0.01)。(5)心理一致感、家庭适应性、文化程度、性别、对病情了解程度共同纳入到影响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回归方程中,能共同解释自我感受负担52.6%的变异量(F=51.765,P<0.001)。(6)心理一致感负向预测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功能负向预测自我感受负担,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自我感受负担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多处于中等水平。(2)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越高,家庭功能越好;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越高则自我感受负担越轻。(3)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心理一致感、家庭适应性、文化程度、性别、对病情了解程度。(4)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感受负担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对自我感受负担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是家庭功能对自我感受负担影响的中介变量。

二、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病人的康复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病人的康复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相关概念界定
    4 理论依据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形成条目池
        2 专家函询
        3 小样本预试验
        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 验证性因素分析
        6 资料收集
        7 统计学方法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专家函询
        2 小样本预试验
        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
        2 问卷编制的过程科学合理
        3 专家函询结果可靠
        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二部分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形成条目池
        2 专家函询
        3 小样本预试验
        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 验证性因素分析
        6 资料收集
        7 统计学方法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专家函询
        2 小样本预试验
        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重要性
        2 问卷编制的科学性
        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结果
        1 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描述
        2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各变量的描述
        3 不同特征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影响
        4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路径分析
    讨论
        1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现状
        2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现状
        3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现状
        4 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影响
        5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模型解释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考虑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脑卒中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情况
    3.2 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现状
    3.3 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现状
    3.4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3.5 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
    3.6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3.7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脑卒中患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脑卒中患者的正念水平分析
    4.3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弹性分析
    4.4 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分析
    4.5 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4.6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B 调查问卷
附录 C 综述(已发表) 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我国卒中中心建设及护士胜任力的研宄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回顾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
    2.7 数据整理与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现状
    3.3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及卒中康复自我效能现况
    3.4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单因素分析
    3.5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与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卒中康复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3.6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多因素分析
    3.7 验证模型对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临床预测能力
第四章 讨论
    4.1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抑郁、卒中后疲劳状况
    4.3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现状
    4.4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卒中康复自我效能现况
    4.5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的创新性
    5.4 研究的局限性
    5.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护理依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中风问题日益严重
        (二)社区康复发展迅速
        (三)中风患者缺乏社区康复支持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系统评价法
        (二)访谈法
        (三)研究思路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运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二、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三、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相关系统评价
    四、社会工作介入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五、已解决的问题及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风患者社区康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文献检索策略
        (一)纳入排除标准
        (二)数据提取
        (三)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
        (四)研究数据的合成
    二、文献检索结果
        (一)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三、森林图
        (一)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二)抑郁水平
    四、偏倚检验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四章 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问题诊断
    一、中风患者的基本情况
        (一)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二)受损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案主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一)案主的选择
        (二)案主自述
        (三)案主家属描述
    三、案主的问题评估
        (一)负性情绪严重
        (二)日常生活失序
        (三)社会支持不足
    四、小结
第五章 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个案介入
    一、介入过程
        (一)前期准备
        (二)建立专业关系、会谈及接案
        (三)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目标及计划
        (四)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过程
        (五)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介入评估
    二、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本文研究局限
        (一)证据与实务的结合有待加强
        (二)理论应用存在不足
        (三)实务内容较为单一
        (四)介入经验具有局限性
    三、对研究主题的展望
        (一)规范社区康复需要更多关注和实践
        (二)研究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技术化手段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免疫与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PTx引发的炎性反应对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2.2 各组小鼠中枢免疫细胞浸润分布
        2.3 各组小鼠脑氧化应激对比
        2.4 各组小鼠血脑屏障染色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2型固有淋巴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鼠脑与外周ILC2数量变化
        2.2 ILC2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2.3 缺血性脑卒中后第3天小鼠少突胶质细胞是IL-33的主要来源
        2.4 IL-33能够扩增ILC2细胞数量,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缺损与脑梗死体积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出血性脑卒中呼吸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认知
        1.1 脑组织损伤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
        1.2 出血性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
        1.3 出血性脑卒中后导致气道堵塞
    2 中医学对出血性脑卒中呼吸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认知
    3 呼吸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3.1 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
        3.2 呼吸训练对吸气肌和呼气肌的影响
        3.3 呼吸训练对咳嗽能力的影响
        3.4 呼吸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4 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评价指标
    5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训练研究现状
        5.1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5.2 呼吸训练器
        5.3 有氧训练
        5.4 呼吸训练操
        5.5 传统中医康复
        5.6 物理因子治疗
    6 六字诀的发展、特点与作用机制
        6.1 六字诀的发展
        6.2 六字诀的特点
        6.3 六字诀的作用机制
    7 六字诀的应用现状
    8 研究假设
    9 研究意义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1.4 样本量例数与分组
    2 研究方法
    3 基线资料
    4 评价指标
        4.1 肺通气功能
        4.2 呼吸肌肌力
        4.3 神经功能缺损
        4.4 肺部感染发生例数
        4.5 再发脑卒中例数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6.1 严格计算机随机化分组
        6.2 严格培训试验员
        6.3 严格培训患者
        6.4 严格培训随访员
        6.5 努力提高患者依从性
        6.6 盲法随访观察及分析结果
        6.7 规范指标的检测和收集
        6.8 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7 伦理考虑
        7.1 自愿原则
        7.2 保密原则
        7.3 有益原则
        7.4 公平回报原则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完成试验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2.1 患者试验前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效果评价指标比较
    3 干预效果评价
        3.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比较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VC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VV比较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EF比较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IP比较
        3.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EP比较
        3.7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得分比较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比较
        3.9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再发卒中例数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2 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
    3 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4 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5 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率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烟雾病的研究现况
        1.2 烟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1.3 健康信念的研究进展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类型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人口学资料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量表信效度检验
        3.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现况分析
        3.4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程度与服药依从性的回归分析
        3.5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4.2 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分析
        4.4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方案构建
    1. 干预方案初稿形成过程
        1.1 文献研究
        1.2 干预人员
    2. 干预方案施测稿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研究
    1 研究类型
    2 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干预方法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3.3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
        3.4 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4 讨论
        4.1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4.2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4.3 健康信念模式对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论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研究的创新性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10)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1.7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3 研究对象家庭功能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5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
    3.6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的回归分析
    3.7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自我感受负担影响的路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研究对象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5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分析
    4.6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重要影响因素
    4.7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已发表的综述 慢性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四、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病人的康复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D]. 张珊珊. 青岛大学, 2021(02)
  • [2]脑卒中患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 赵春姬. 延边大学, 2021(02)
  •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4]卒中中心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D]. 王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巧娣.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武彩庆. 兰州大学, 2021(02)
  • [7]免疫与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 赵慧. 山西医科大学, 2020(01)
  • [8]六字诀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D]. 李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D]. 马漫.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 高尚.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