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相稳频技术在爱立信基站中的应用

锁相稳频技术在爱立信基站中的应用

一、爱立信基站中锁相稳频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杰[1](2019)在《基于AD9375的LTE-FDD基站射频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继第三代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根据双工方式不同,第四代移动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分为频分双工FDD-LTE和时分双工TD-LTE。LTE的发展对射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及商业化的普及,基于LTE基站的射频系统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本文围绕ADI公司的AD9375射频收发芯片展开对FDD-LTE射频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围绕AD9375射频系统设计电源模块,为整个射频系统的各个模块提供相应的供电电压,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2.围绕AD9375射频系统设计时钟管理模块,配合串行高速传输接口JESD204B为整个射频系统各个模块提供相应的参考时钟与同步时钟,完成数据传输的同步操作。3.围绕AD9375射频系统设计射频收发模块,AD9375收发器的频带很宽,但直接输出功率不高,为了量身定制基站所需功能,需要对AD9375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以及链路选择等一系列处理。4.针对ADI公司自AD937x系列后不再提供寄存器映射表的情况,搭建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整个射频系统的控制。5.针对AD9375射频系统的通信距离和工作频段,本文以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结合简化实频技术(SRFT)与Class-F功放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的宽带功率放大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D9375的FDD-LTE射频系统,该系统包含完整的射频收发功能,在与基带的通信过程中能够实现最高达12.5Gbps的传输速率,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多种应用场景的特点。宽带功放在1.6GHz-2.8GHz的频带范围内,功率附加效率(PAE)在60%以上,增益在10.7dB-12.7dB之间,该功放相对带宽达到了54.5%。该射频系统与Xilinx公司的开发板结合构成完整的通信系统后,对于射频应用的研究与开发都有着重要意义。

黄维辰[2](2017)在《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通道射频收发信机以及频率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在线视频和游戏,社交网络应用类软件以及移动支付等新兴网络服务的兴起,消费者对于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广大运营商也很重视这方面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未来的移动通信必将沿着"更高效率","更快速率"和"更加智能"这三个主要发展方向大步迈进。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开展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拉远技术(RoF)的有源一体化天线的研究,具有"高集成度"和"高效率"的优点。在高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开展了超宽带移动通信射频前端技术的研究,支持更大的信道带宽和大规模MIMO的应用,可实现"更快的传输速率",解决了其中多个关键的技术和设计难题,如高频段紧凑结构的高性能宽带多通道射频收发模块技术、高性能滤波器和双工器技术、超低相位噪声VCO和频率合成器技术等。研制的射频模块和系统均已成功地在下一代移动通信实验系统中得到应用,获得很好的性能。综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包括如下几个方向:1)针对未来移动通信的高集成度,高性能和高效率等要求,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高效节能的有源一体化天线",开展了针对于分布式组网和光纤拉远等新型移动网络的RoF射频子系统的研究。该射频子系统工作在2.6GHz频道上,信道带宽达到100MHz,最大支持8×8的MIMO传输模式,具有结构紧凑,射频性能指标好,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方便地用于有源一体化天线系统中。该射频子系统在北京清华大学和普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系统联调和测试任务,并成功连入普天公司的IMT-Advanced实验网,顺利地完成了专项课题验收。2)针对未来移动通信会向更高的工作频段和更多射频通道发展的方向,本论文研究设计了一套X波段的双通道接收机和一套Ku波段的多通道变频模块。其中X波段双通道接收机工作带宽800MHz,接收链路的最大噪声系数小于1.8dB,最大增益约为90dB,通带内增益波动约为2.1dB。增益可控范围约为60dB,输入1dB压缩点优于-30dBm。Ku波段多通道变频模块则包括了可以同时支持4个接收的下变频通道以及可以支持多通道校准使用的一发一收两个校准通道。该模块工作频段设计在16~18GHz,射频带宽40MHz,4个接收下变频通道之间的一致性较好,通道之间的增益一致性优于1dB,带内增益波动小于0.8dB,带外干扰抑制优于50dB,带外杂散功率小于-70dBm。发射链路带内增益波动优于1.5dB,带外杂散优于-52dBc。完成的变频模块体积较小,实现了多通道模块设计小型化的目的,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3)面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向更高频段发展的趋势,本论文利用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低损耗,低辐射,高隔离度和易与平面电路集成等优点,结合实际应用,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SIW高次模实现的点频振荡器,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加入移相器改进设计了压控振荡器。设计完成的X波段振荡器电路利用反馈环路中作为稳频器件的SIW双模圆腔特有的频率响应特点,在其上边带附近利用较大的群延时峰值大大改善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单频点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1 MHz处达到了-135.5dBc/Hz,对应的FOM值达到了-206.2dBc/Hz,性能良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加入移相器改进设计完成的压控振荡器调谐范围约为1.3%,调谐范围内的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1MHz处约为-123dBc/Hz至-130dBc/Hz。此外,本论文还针对SIW双模圆腔结构做了研究,分析了腔体中双模耦合的工作机理,并进一步通过在腔体中引入一个金属化通孔作为微扰,使得原双模圆腔的上边带传输零点可控。基于该理论分析,在28 GHz频段上设计完成了一个准椭圆滤波器和一个双工器并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得益于该双模圆腔引入的传输零点,测试结果显示其带外抑制性能良好。4)针对毫米波超高速通信系统的需求,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本论文开展了针对其中所需的超低相位噪声的频率综合器的研究。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频率合成器的组成并分析了相位噪声对射频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提出并设计完成了两套基于数字锁相环的Ku波段频率合成器,实测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10 kHz和1 MHz处分别达到了-103dBc/Hz和-123.6dBc/Hz,性能达到了设计需求,并已作为频率合成器模块成功应用在相应的多个课题项目中。为了能够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需求,进一步改善其相位噪声性能,本论文分析了使用传统设计方案导致相位噪声恶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数字锁相环和模拟锁相环相结合的方案,在Ku波段上设计完成了一个新的频率合成器模块。其中利用取样鉴相器构成的模拟锁相环实现较高频率的点频信号输出,并和数字锁相环实现的低频信号通过混频的方式得到高质量本振信号源,实测相位噪声在中心频率处偏离载波1kHz,10kHz,100kHz和1MHz时分别达到了-112.2dBc/Hz,-120.7dBc/Hz,-117.1dBc/Hz和-136.4dBc/Hz。实测结果证明该方案能够在较高频段上获得较低的相位噪声,可以很好的应用在面向5G通信的毫米波移动通信系统中。

向坤[3](2014)在《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漂移问题和下行链路基带信号峰均功率比过高的问题,研究适用于该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和峰均比抑制技术,以提高系统误码性能。通过对时间同步方案进行硬件实现和对峰均比抑制算法进行性能仿真,分别实现了系统高精度和高性能的设计要求。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基带控制部分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时钟漂移问题导致时钟频率稳定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误码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锁相环进行时钟同步的技术。该技术利用锁相环的特点,通过跟踪时钟漂移并对时钟信号进行预补偿来达到抵消时钟漂移的目的。本文首先从锁相环基本原理的研究着手,通过分析传统锁模激光器稳频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锁相环芯片的激光稳频方案,保证本地时钟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在分析了时钟漂移的产生和影响以及传统时钟同步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的时钟漂移补偿方案。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设计并制作了集成在一块4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时钟同步模块,包括本地激光稳频模块、时钟漂移测量和补偿模块、评估模块以及控制电路模块。对时钟同步模块的测试表明:加入时钟同步模块的时钟信号频率稳定度可达到10m,较之无同步模块,提高了4个数量级;分别对实验室环境下10Km和100Km单程光纤链路的测试表明,该方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该技术可以在较大的动态范围内补偿时钟漂移,提高时钟信号的频率稳定度,从而提高系统误码性能。本文从OFDM基带信号高峰均功率比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下行链路基带信号的高峰均比问题对功率放大器的影响。该问题将导致射频拉远单元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降低,并引起系统误码性能恶化。为了抑制较高的峰均比,减小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改进的预留载波法以及该方法和改进的交织分割部分传输序列(IP-PTS)方法的联合算法。改进的预留载波法利用基带信号具有较多空子载波的特点,结合预留载波法无需传递边带信息的优点,将部分空子载波作为预留载波,通过叠加的方式对原始基带信号的高峰值进行抑制。该方法仅需利用少量空子载波即可得到较好的峰均比抑制性能。联合算法对传统IP-PTS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算法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同时结合改进的预留载波法,进一步改善了峰均比抑制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IP-PTS算法相比,改进的预留载波法和联合算法分别实现了1.8dB和2.9dB的性能提升。

李振荣[4](2010)在《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芯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金融、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人们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要求也急剧提高。掌握无线通信芯片的关键设计技术,并根据需求不断进行性能改进,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蓝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实现手持、固定设备之间的数据安全连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在纠错、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不够突出,使其在金融、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大大受限。本文以蓝牙技术为载体,采取“基于蓝牙,改造蓝牙,优于蓝牙”的思路,针对无线通信芯片中基带、射频和SoC系统的关键设计技术和方法,研究了标准蓝牙SoC系统、增强型蓝牙基带、蓝牙频率综合器及其在卫星导航中的扩展应用这三方面内容,部分掌握了无线通信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本文在分析蓝牙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蓝牙基带的系统结构,并对系统中的链路控制、数据处理、跳频选择等关键模块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标准蓝牙基带IP,完成了蓝牙SoC系统的设计、集成和软硬件协同仿真,实现了标准蓝牙数据通信功能,为后续增强型蓝牙基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基于AES高级加密算法构造的跳频序列的性能,提出了AES算法的优化结构,采用低功耗技术实现了跳频序列发生器IP;采用了融合交织编码和FEC技术的复合纠错机制,有效降低了误码率,提高了蓝牙传输中抗击突发错误和多径效应影响的能力;研究了CVSD算法原理及实现方法,在蓝牙基带中集成了PCM和CVSD两种语音编码方式,提高了蓝牙语音通信的质量和灵活性;在蓝牙基带中集成了广播功能,扩展了蓝牙微微网通信节点数,提出了基于蓝牙微微网的多方语音通信的可实现方案;基于以上改进实现了增强型蓝牙基带,有效提升了蓝牙纠错、安全、抗干扰、组网等方面的性能,满足商业、金融和军事等领域近程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额外引入的资源开销和复杂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研究了蓝牙锁相型频率综合器线性模型和传输函数,分析了频率综合器系统的瞬态特性、环路稳定性、噪声特性以及环路滤波器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蓝牙频率综合器系统架构,进行了频率综合器系统及模块的原理分析以及电路和版图设计;分析了开关变容管电路和差分开关电容电路的调谐特性,提出了一种调谐灵敏度补偿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实现了2.4GHz高线性、低噪声LC压控振荡器及其相应的频率综合器;基于蓝牙频率综合器IP的理论和实现研究,进行了技术扩展,完成了卫星导航频率综合器数模混合电路的设计及仿真。本文基于商用SoC平台和射频模块对标准蓝牙基带和增强型蓝牙基带进行了测试;对蓝牙频率综合器系统电路进行了数模混仿;基于TSMC0.18微米标准CMOS工艺,对卫星导航频率综合器进行了投片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卫星导航射频前端要求;对本文提出的高线性、低噪声频率综合器进行了投片测试,结果表明该频率综合器能够明显提高输出频率调谐曲线的线性度,改善整个调谐范围内的相噪性能。尽管本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成果,但亦有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型蓝牙基带和蓝牙频率综合器的投片测试,以及蓝牙频率综合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待于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开展。

杨杰[5](2009)在《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电子、控制、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健康、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量家用电器和厨房设施的使用,家庭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凸现,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本文鉴于以上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GSM网络及短信息平台上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中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系统、无线GSM短信模块及传感器技术。本文给出了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组成方案,对主控模块、通信网络、传感器模块、继电器模块、短信模块及接口电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文中设计实现的家庭安防系统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优点。模块化的程序结构,使系统功能的扩展非常方便。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基本实现了系统的远程报警及控制功能,达到了远程监控家居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董晶晶[6](2009)在《基于MIMO-OFDM的基站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技术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一代通信系统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传输质量。因此3G长期演进计划(LTE)提出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物理层调制技术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降低干扰、同时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提高系统速率。新技术的使用意味着需要测试更多基站参数,同时出现破坏性干扰的概率也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开展MIMO-OFDM的基站测试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基站测试技术的研究、对MIMO-OFDM系统原理及LTE基站测试项目的分析,提出了以LTE-TDD为标准的基站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分为信号发生和信号接收两个部分,分别对测试系统的模拟前端和数字系统电路进行了设计。模拟前端分为以D/A转换、低通滤波和模拟上变频为主的信号发生部分和以模拟下变频和采集电路为主的信号接收部分。系统以DSP、FPGA作为数字系统的信号处理和控制中心,驱动高速高精度的ADC和DAC来实现对LTE移动基站射频参数实现测量。本文根据基站测试需求对系统构成各个单元电路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以期望用这样一个专用测试电路来代替多个传统的测试仪器,降低基站测试成本,为今后MIMO-OFDM基站测试提供参考方法。

李丽[7](2009)在《230MHz无线蜂窝基站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230MHz无线蜂窝通信系统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无线通信系统。本文参考无线窄带Mobitex网络,首先对230MHz无线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系统模型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基站和移动终端的接口规范和数据传输格式。其次,针对目前电力采用的轮询方式无法充分利用上下行信道资源,致使信道控制方法落后、信道利用率低,结合时分复用和标记交换的思想,兼顾随机接入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新的标记控制、轮询控制与随机并存的信道接入方法。最后对230MHz无线蜂窝基站的软硬件结构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分模块设计。基于ARM9芯片为核心处理器构建了硬件平台;在软件实现方面,主要对基站和终端之间各层的通信流程以及230MHz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接入协议进行了软件设计实现。

朱进军,何梁,张晓光[8](2007)在《射频拉远模块中软件时钟锁相的实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一种WCDMA基站时钟锁相的方法,尤其涉及WCDMA领域射频拉远模块中的时钟锁相技术。参考时钟源送到FPGA中做采样处理,CPU根据FPGA中计数结果,动态调整OCXO输出时钟频率。锁相软件完成对FPGA的配置,根据参考时钟源优先级选择输入的参考时钟,设定计数使能和计数步长。软件锁相通过状态机实现对OCXO输出频率的动态控制。实际运用证明,该方法解决了OCXO长期稳定度不好的缺陷,并解决了射频拉远模块与上一级通信的同步问题。

肖伟[9](2007)在《CDMA通信中的混沌扩频及无线信道参数估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在扩频频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的技术基础是构造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扩频码,并且扩频码具有足够多的编码序列,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混沌码序列的特点是其自相关特性类似于δ函数,互相关特性接近于零;并且混沌对初始状态极其敏感,因此序列数量很可观。所以将混沌序列用于代替传统方案中的扩频码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扩频通信的优势。虽然混沌序列有诸多优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混沌序列都能用于扩频通信中,例如非平衡的扩频序列将会引起载波泄露,因此需要对这些序列寻优,然而由于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特性使得混沌序列数量很大,这将使寻优算法变得很复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设计具有平衡特性的混沌序列发生器,并且该发生器产生的序列具有很好的相关特性能,能够用于CDMA通信系统,并改善系统性能。本文对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序列是否为混沌序列进行了研究,由于计算得到的序列Lyapunov指数是正的,由此判定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序列是混沌的。并且利用重构相空间技术,重构了序列发生器产生的混沌序列的相空间,发现新的混沌序列具有更加复杂的混沌吸引子,更加复杂的混沌行为。最后,将本文设计的混沌序列与传统的扩频序列、周期性混沌序列用于CDMA系统,比较分析系统的误码率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混沌用于CDMA系统的误码率明显比传统的扩频序列和周期性混沌序列引起的误码率低。本文的另一个工作是无线信道参数估计。首先,利用了Unscented变换,以及与Kalman滤波器结合提出的UKF算法对无线信道参数(信道衰减系数以及时间延迟参数)进行估计。仿真中考虑到多用户,及存在远近效应的前提,仿真结果表明UKF算法能在多用户、多路径传输的条件下有效的抑制远近效应对信号检测的影响,有效的估计无线信道参数。

赵宇[10](2005)在《蜂窝网无线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蜂窝无线定位服务(LCS)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移动增值业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通过对各种位置特征参数的测量和估计,从而实现移动用户的定位。其中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 的定位方法又是移动台定位首推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蜂窝网无线定位系统,包括蜂窝网无线定位系统结构和组成、时间参数测量与估计以及位置估计算法等。然后,本文在对现有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中三种典型的基于TDOA 的定位算法(Fang 氏算法,Chan 氏算法,泰勒序列展开法),并且基于科学的定位精度评价指标,在高斯噪声信道环境以及典型的移动通信信道模型(T1P1)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Taylor算法和Chan 氏算法的定位精度高且易于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和仿真条件下各有优缺点。在充分考虑了精度要求、定位频率、响应时间和定位目的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三种定位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特点,本文针对几种典型的移动定位服务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精度定位的算法选择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满足不同定位业务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出最佳定位算法进行定位估计。最后,本文详细介绍了TDOA 定位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3GPP 系统中标准定位方法。

二、爱立信基站中锁相稳频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立信基站中锁相稳频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D9375的LTE-FDD基站射频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移动通信及射频系统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功率放大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射频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宽带功放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FDD-LTE基站射频系统
    2.1 FDD-LTE基站的架构
    2.2 FDD-LTE基站射频系统的硬件架构
    2.3 JESD204B高速串行传输接口
    2.4 Xilinx FPGA开发板介绍
        2.4.1 ZCU102 评估板
        2.4.2 ZC706 评估板
        2.4.3 KC705 评估板
第三章 基站射频系统电源管理模块与时钟管理模块设计
    3.1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3.1.1 5V稳压模块
        3.1.1.1 LM340MP稳压器
        3.1.1.2 5V稳压模块设计
        3.1.2 ADP5054 降压模块
        3.1.2.1 ADP5054 电源管理芯片
        3.1.2.2 ADP5054 降压模块设计
        3.1.3 ADP125 低压差线性调节器
    3.2 时钟管理模块设计
        3.2.1 锁相频率合成技术
        3.2.1.1 频率合成器介绍
        3.2.1.1 锁相频率合成技术
        3.2.2 AD9528 时钟模块设计
        3.2.2.1 AD9528 时钟合成芯片
        3.2.2.2 AD9528 时钟模块设计
        3.2.3 时钟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站射频系统AD9375 收发机模块设计
    4.1 AD9375 模块
        4.1.1 AD9375 射频捷变收发器
        4.1.2 AD9375 的功能配置
    4.2 基于Xilinx开发板的嵌入式系统
        4.2.1 嵌入式系统Vivado工程搭建
        4.2.1.1 Vivado工程相关知识产权核(IP核)
        4.2.1.2 Vivado工程搭建
        4.2.2 嵌入式系统SDK工程搭建
    4.3 AD9375 收发机模块设计
        4.3.1 发射链路设计
        4.3.1.1 发射链路结构
        4.3.1.2 发射链路模块
        4.3.2 接收链路设计
        4.3.2.1 接收链路结构
        4.3.2.2 接收链路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RFT与 F类结合的高效率宽带功放设计
    5.1 SRFT与 Class-F功放技术原理
        5.1.1 SRFT原理
        5.1.2 Class-F功放原理
    5.2 宽带功放模块设计与仿真
        5.2.1 宽带功放模块设计
        5.2.1.1 F类功放谐波控制网络
        5.2.1.2 宽带功放模块设计流程
        5.2.2 宽带功放模块仿真
    5.3 GaN HEMT功放模块的控制电路
        5.3.1 GaN HEMT功放控制原理
        5.3.2 GaN HEMT功放控制模块设计
        5.3.2.1 GaN HEMT功放控制电路上电时序保护
        5.3.2.2 GaN HEMT功放控制电路下电时序保护
        5.3.2.3 GaN HEMT功放控制电路输出电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频系统调试与分析
    6.1 电源管理模块调试与分析
    6.2 时钟管理模块调试与分析
    6.3 AD9375 收发机模块调试与分析
    6.4 宽带功放调试与分析
    6.5 GaN HEMT功放控制模块测试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通道射频收发信机以及频率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内容及研究现状
        1.2.1 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射频子系统研究现状
        1.2.2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振荡器及滤波器研究现状
        1.2.3 面向5G通信系统的频率合成模块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撰写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用于分布式无线组网技术的RoF射频子系统的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系统指标要求
    2.3 系统架构分析
    2.4 系统设计与仿真
        2.4.1 射频收发信机
        2.4.2 光电转换模块
    2.5 系统测试结果
        2.5.1 本振信号测试结果
        2.5.2 发射链路测试结果
        2.5.3 接收链路测试结果
        2.5.4 射频子系统的整机测试结果
        2.5.5 射频子系统的系统测试结果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多通道射频模块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X波段双通道接收机
        3.2.1 系统指标要求
        3.2.2 系统架构分析
        3.2.3 系统设计与仿真
        3.2.4 系统测试结果
    3.3 Ku波段多通道变频模块
        3.3.1 系统设计与指标要求
        3.3.2 系统架构分析
        3.3.3 系统设计与仿真
        3.3.4 系统测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振荡器和滤波器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双模元件的振荡器设计
        4.2.1 振荡器原理
        4.2.2 振荡器发展状况和本设计目的
        4.2.3 基于双模圆腔的振荡器分析
        4.2.4 电路设计
        4.2.5 测试结果
    4.3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双模元件的压控振荡器设计
        4.3.1 设计目的
        4.3.2 设计分析
        4.3.3 电路设计
        4.3.4 测试结果
    4.4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双模元件的滤波器设计
        4.4.1 目前发展状况
        4.4.2 设计目的
        4.4.3 理论分析
        4.4.4 滤波器和双工器设计
        4.4.5 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面向5G通信技术的频率合成器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频率综合器研究状况
    5.3 基于锁相环的频率综合器理论分析
        5.3.1 锁相环基本组成及模型分析
        5.3.2 锁相环性能分析
        5.3.3 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 系统参考源的设计
        5.4.1 恒温晶振性能
        5.4.2 锁相环电路设计
        5.4.3 时钟分配
    5.5 采用单片集成VCO+PLL的频率合成器设计方案
        5.5.1 电路设计与分析
        5.5.2 有源环路滤波器设计
        5.5.3 辅助电路和结构
        5.5.4 实物及测试结果
    5.6 采用独立VCO和PLL的频率合成器设计方案
        5.6.1 电路设计与分析
        5.6.2 实物及测试结果
    5.7 采用混频的频率合成器设计方案
        5.7.1 低频VCO设计
        5.7.2 10GHz锁相点频源设计
        5.7.3 参考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5.7.4 混频模块设计
        5.7.5 测试结果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
    B.1 基本情况
    B.2 学习和工作简历
    B.3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学的课程
    B.4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B.5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3)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TD-LTE系统概述
        1.1.1 TD-LTE标准简介
        1.1.2 TD-LTE主要技术特征
        1.1.3 TD-LTE相关应用
    第二节 射频拉远技术概述
        1.2.1 射频拉远技术特点
        1.2.2 CPRI和OBSAI协议简介
    第三节 本文工作和创新点
        1.3.1 工作背景和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工作
        1.3.3 主要创新点
        1.3.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TD-LTE系统原理
    第一节 TD-LTE系统物理层结构
        2.1.1 帧结构和多址技术
        2.1.2 物理信道基本结构
    第二节 TD-LTE系统中的OFDM技术
        2.2.1 OFDM基本原理
        2.2.2 正交调制和解调
        2.2.3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2.2.4 OFDM技术的优缺点
    第三节 TD-LTE射频规范
        2.3.1 上行链路射频规范
        2.3.2 下行链路射频规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拉远系统原理
    第一节 射频拉远系统结构
    第二节 射频拉远与光纤直放站的比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锁模激光器稳频技术研究
    第一节 锁模激光器
        4.1.1 锁模激光器的分类
        4.1.2 锁模激光器的锁模原理
        4.1.3 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 锁相环原理
        4.2.1 锁相技术的发展及锁相环电路的分类
        4.2.2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4.2.3 锁相环的主要概念
        4.2.4 电荷泵锁相环的结构及其线性模型
    第三节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及其性能分析
        4.3.1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4.3.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噪声
        4.3.3 锁相环路对噪声的抑制特点
    第四节 传统激光稳频方法
        4.4.1 利用PZT控制光纤长度的研究
        4.4.2 传统应用PZT的锁相环方法
    第五节 基于锁相环芯片的稳频方法
        4.5.1 锁相环模型
        4.5.2 100MHz稳频电路
        4.5.3 900MHz稳频电路
        4.5.4 基准频率源
        4.5.5 短期频率稳定度测量电路
        4.5.6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钟同步技术研究
    第一节 时钟同步问题
    第二节 传统时钟同步方法
        5.2.1 光延迟线同步方法
        5.2.2 主动补偿同步方法
    第三节 利用锁相环的同步方法
        5.3.1 时钟漂移和补偿
        5.3.2 时钟同步方案
        5.3.3 时钟同步电路设计
        5.3.4 秒脉冲产生电路设计
        5.3.5 时钟同步模块控制电路设计
        5.3.6 时钟同步性能评估电路设计
        5.3.7 时钟同步方案综合电路设计
        5.3.8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TD-LTE系统PAPR抑制技术研究
    第一节 TD-LTE系统的PAPR问题
        6.1.1 峰均比定义
        6.1.2 PAPR对功率放大器的影响
    第二节 PAPR抑制算法
        6.2.1 SLM算法
        6.2.2 PTS算法
        6.2.3 预留载波法
        6.2.4 算法性能仿真
    第三节 改进预留载波法
        6.3.1 TD-LTE下行链路基带信号分析
        6.3.2 改进预留载波法原理
        6.3.3 算法运算复杂度分析
        6.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TR-IP-PTS算法
        6.4.1 改进PTS算法原理
        6.4.2 TR-IP-PTS算法原理
        6.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芯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要点及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蓝牙技术概述
    2.1 概述
    2.2 蓝牙基带技术
        2.2.1 蓝牙基带概述
        2.2.2 蓝牙基带安全机制
        2.2.3 蓝牙基带纠错机制
        2.2.4 蓝牙跳频技术
        2.2.5 蓝牙组网技术
    2.3 蓝牙射频技术
        2.3.1 蓝牙射频概述
        2.3.2 蓝牙物理信道与时隙
    2.4 蓝牙频率综合器
        2.4.1 频率综合器概述
        2.4.2 频率综合器分类
        2.4.3 频率综合器评价指标
        2.4.4 蓝牙型频率综合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标准蓝牙SOC系统设计
    3.1 标准蓝牙SoC系统结构
    3.2 标准蓝牙基带IP研究与实现
        3.2.1 标准基带整体结构
        3.2.2 链路控制单元
        3.2.3 数据处理单元
        3.2.4 跳频选择单元
        3.2.5 其他关键模块
        3.2.6 标准基带IP实现结果
    3.3 标准蓝牙射频实现
        3.3.1 射频芯片选型
        3.3.2 射频芯片工作原理
    3.4 标准蓝牙固件开发
    3.5 标准蓝牙SoC系统集成
        3.5.1 系统集成
        3.5.2 中断控制
        3.5.3 地址分配
        3.5.4 系统仿真方案
        3.5.5 仿真验证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型蓝牙基带研究
    4.1 增强型蓝牙基带功能分析
    4.2 基于AES加密算法构造跳频序列
        4.2.1 AES算法概述及原理
        4.2.2 跳频序列性能分析
        4.2.3 跳频序列发生器优化实现
        4.2.4 跳频序列发生器实现结果和分析
    4.3 基于交织编码的复合纠错算法
        4.3.1 交织编码算法概述
        4.3.2 交织编码纠错性能研究
        4.3.3 复合纠错模块实现
    4.4 CVSD语音编码方式
        4.4.1 语音数据传递
        4.4.2 CVSD编解码实现
    4.5 广播功能及节点扩展
    4.6 多方语音通信
    4.7 增强型蓝牙基带实现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蓝牙频率综合器理论研究
    5.1 锁相型频率综合器线性模型
    5.2 锁相型频率综合器瞬态特性
    5.3 锁相型频率综合器噪声分析
        5.3.1 相位噪声及抖动
        5.3.2 振荡器噪声分析
        5.3.3 PLLFS系统噪声分析
    5.4 环路滤波器参数设计
        5.4.1 二阶无源滤波器参数设计
        5.4.2 三阶无源滤波器参数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蓝牙频率综合器优化设计
    6.1 蓝牙频率综合器系统设计
    6.2 鉴频鉴相器
        6.2.1 鉴频鉴相器基本原理
        6.2.2 鉴频鉴相器优化设计
    6.3 电荷泵
        6.3.1 电荷泵基本原理
        6.3.2 电荷泵优化设计
    6.4 压控振荡器
        6.4.1 LC压控振荡器基本原理
        6.4.2 正交宽带LC压控振荡器设计
        6.4.3 高线性LC压控振荡器研究
    6.5 分频电路
        6.5.1 高速双模预分频电路设计
        6.5.2 数字分频电路设计
    6.6 环路滤波器设计
    6.7 数字控制接口设计
    6.8 蓝牙频率综合器实现结果
    6.9 蓝牙频率综合器IP扩展应用
        6.9.1 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6.9.2 卫星导航芯片频率综合器系统设计
        6.9.3 卫星导航芯片频率综合器实现结果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测试及结果分析
    7.1 蓝牙SoC系统基带功能测试
        7.1.1 基于标准基带的蓝牙SoC系统测试
        7.1.2 基于增强基带的蓝牙SoC系统测试
    7.2 蓝牙频率综合器仿真
    7.3 卫星导航芯片频率综合器测试
        7.3.1 测试环境及方法
        7.3.2 测试结果及性能分析
    7.4 基于高线性VCO的频率综合器测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5)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GSM 网络基础
    2.1 GSM 网络体系结构
        2.1.1 移动台(MS)
        2.1.2 基站子系统(BSS)
        2.1.3 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
        2.1.4 运行子系统(OSS)
    2.2 GSM 短消息传输过程
3 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组成
    3.2 系统方案选择
        3.2.1 通信网络选择
        3.2.2 前端探测模块选择
        3.2.3 前端控制模块选择
        3.2.4 单片机处理器选择
        3.2.5 短信模块选择
        3.2.6 用户终端选择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4 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组成
    4.2 硬件电路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前端探测及控制模块
        4.2.2 单片机处理模块
        4.2.3 短信收发模块
        4.2.4 用户终端模块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总体流程
    5.2 初始化程序
        5.2.1 单片机初始化
        5.2.2 短信模块初始化
    5.3 A/D 转换控制程序
    5.4 短信模块中断程序
    5.5 无线遥控模块程序
    5.6 GSM 模块的串行通信
    5.7 短信息编码及操作
        5.7.1 相关的GSM AT 指令
        5.7.2 短信息编码及操作
        5.7.3 短信息发送案例
6 系统测试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MIMO-OFDM的基站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LTE 无线通信系统
        1.1.2 LTE 关键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MIMO-OFDM 原理及基站测试
    2.1 MIMO-OFDM 基本原理
        2.1.1 MIMO 基本原理
        2.1.2 OFDM 基本原理
        2.1.3 MIMO-OFDM 系统
    2.2 基站发射机测试
    2.3 基站接收机测试
    2.4 测试方案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3.1 D/A 转换电路设计
    3.2 滤波及混频电路设计
        3.2.1 本振发生电路设计
        3.2.2 滤波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3.2.3 I/Q 调制电路设计
    3.3 信号接收电路设计
        3.3.1 模拟下变频电路设计
        3.3.2 A/D 前端调理电路设计
        3.3.3 A/D 转换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系统电路设计
    4.1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4.1.1 基于DDS 原理的频率合成电路设计
        4.1.2 数字调制功能实现
        4.1.3 OFDM 调制实现
        4.1.4 OFDM 解调实现
        4.1.5 FPGA 选型
    4.2 微处理器系统电路设计
        4.2.1 微处理器选型
        4.2.2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2.3 USB 接口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230MHz无线蜂窝基站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230MHZ 无线蜂窝网络结构与协议
    2.1 230MHz 无线蜂窝网络结构
        2.1.1 系统信道
        2.1.2 业务信道
        2.1.3 接入信道
    2.2 230MHz 网络系统模型与协议分析
        2.2.1 网络层协议
        2.2.2 逻辑链路控制层协议
        2.2.3 物理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介质访问控制研究
    3.1 信道接入方式分类
    3.2 传统信道接入算法分析
        3.2.1 固定分配
        3.2.2 随机接入技术
        3.2.3 Polling 信道接入算法
        3.2.4 竞争式信道接入
        3.2.5 混杂方案
    3.3 基于标记交换的信道接入算法
        3.3.1 算法原理
        3.3.2 信道划分
        3.3.3 通信流程
    3.4 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30MHZ 无线蜂窝基站硬件设计
    4.1 系统总体框架
    4.2 电源、复位和晶振电路设计
        4.2.1 电源电路
        4.2.2 手动复位
        4.2.3 晶振电路
    4.3 存储器电路设计
        4.3.1 FLASH 存储器接口电路
        4.3.2 SDRAM 存储器电路
    4.4 硬件接口电路
        4.4.1 以太网接口电路
        4.4.2 串口电路设计
        4.4.3 JTAG 和 I/O 接口电路
        4.4.4 调制解调接口
        4.4.5 发送接收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30MHZ 无线蜂窝基站软件实现
    5.1 软件平台搭建
        5.1.1 嵌入式 Linux 的特点
        5.1.2 Linux 平台的构建
    5.2 总体设计框架
    5.3 网络层和逻辑链路层实现
        5.3.1 基站和终端通信网络层对话模型
        5.3.2 基站和终端间逻辑链路控制层通信情况分析
        5.3.3 软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媒体访问控制层实现
        5.4.1 230MHz 系统帧结构及差错控制
        5.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差错控制的实现
        5.4.3 CMX909B 控制流程
    5.5 信道接入算法的软件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CDMA通信中的混沌扩频及无线信道参数估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蜂窝移动通信与 CDMA通信系统进展
    1.2 扩频序列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工作
        1.3.1 混沌序列的产生
        1.3.2 无线信道参数估计
2 扩频码在 CDMA中的应用
    2.1 3G及 CDMA技术简介
        2.1.1 IS-95标准简介
        2.1.2 CDMA系统的信号设计
        2.1.3 CDMA系统的其它几项关键技术
    2.2 CDMA系统中的扩频码
        2.2.1 WCDMA中的短扰码(Short Scrambling Codes)的产生
        2.2.2 CDMA2000中的扩频码的产生
    2.3 扩频序列的性质
        2.3.1 相关特性
        2.3.2 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混沌理论的概述及应用现状
    3.1 混沌概述
        3.1.1 混沌概述
        3.1.2 混沌在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3.2 混沌系统的几个测度
        3.2.1 不动点
        3.2.2 混沌序列的随机性
        3.2.3 混沌序列的相关特性
        3.2.4 重构相空间理论
    3.3 本章小结
4 混沌扩频序列的产生及性能分析
    4.1 DS/CDMA系统扩频码的一些重要特性
        4.1.1 相关特性
        4.1.2 码的个数
    4.2 混沌序列发生器的设计及其特性分析
        4.2.1 混沌序列发生器设计
        4.2.2 混沌序列的二值化
    4.3 混沌序列特性分析
        4.3.1 Lyapunov指数
        4.3.2 混沌吸引子
        4.3.3 混合混沌序列的统计特性
        4.3.4 自相关和互相关旁瓣均方根值
    4.4 混沌扩频序列用于DS/CDMA系统
        4.4.1 混沌扩频系统数学模型
        4.4.2 高斯信道下混沌扩频码的误码率性能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无线信道参数估计技术
    5.1 无线信道简介
    5.2 无线信道参数估计技术
        5.2.1 UT变换及UKF滤波器
        5.2.2 系统及信道模型
    5.3 利用UKF对信道参数估计及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蜂窝网无线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定位业务需求及其发展现状
    1.2 蜂窝网无线定位技术
        1.2.1 定位方案与定位系统
        1.2.2 基本定位技术
        1.2.3 移动定位策略的选择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蜂窝网络移动定位系统
    2.1 蜂窝无线定位系统
        2.1.1 体系结构
        2.1.2 系统组成
        2.1.3 信令操作
    2.2 时间参数测量与估计
        2.2.1 TOA 测量与估计
        2.2.2 TDOA 测量与估计
    2.3 位置估计算法
        2.3.1 多边几何定位
        2.3.1.1 TOA 位置估计
        2.3.1.2 TDOA 位置估计
        2.3.2 基于估计理论的位置估计
        2.3.2.1 样本数据库辅助的定位方法
        2.3.2.2 数据融合实现位置估计
第3章 基于TDOA 的基本定位算法分析及比较
    3.1 定位问题的最小二乘表示
    3.2 TDOA 双曲线方程组的数学模型
        3.2.1 泰勒序列展开法
        3.2.2 具有表达式解的算法
        3.2.2.1 Fang 算法
        3.2.2.2 Chan 算法
    3.3 算法分析小结
第4章 定位算法仿真及性能比较
    4.1 定位准确率的评价指标
        4.1.1 均方误差MSE 与CRLB
        4.1.2 圆误差概率(CEP/SEP)
        4.1.3 几何精度因子(GDOP)
    4.2 影响无线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4.3 仿真信道模型及网络拓扑
        4.3.1 T1P1(COST259)信道模型
        4.3.2 延时扩展Greenstein 模型
        4.3.3 蜂窝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移动台分布
    4.4 算法在各种不同信道环境中的性能比较
        4.4.1 算法在高斯噪声环境中的性能比较
        4.4.2 算法在实际信道环境中的性能比较
    4.5 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4.6 提出一种应用于多精度定位服务的算法选择方案
        4.6.1 多精度定位基本思想及定位服务流程
        4.6.2 针对三种定位算法提出的一种算法选择方案
第5章 TDOA 定位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5.1 3GPP 系统中的标准定位方法
    5.2 3GPP 定位系统的基本结构
    5.3 3GPP 中移动台定位流程
    5.4 3GPP 的IP-OTDOA 定位的基本原理
        5.4.1 IP 的工作原理
        5.4.2 循环时间(RTT)
        5.4.3 OTDOA 和位置计算
    5.5 定位信号的表示和OTDOA 估计性能
    5.6 TDOA 定位在GSM 系统中的应用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爱立信基站中锁相稳频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D9375的LTE-FDD基站射频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 吴佳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9(12)
  • [2]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通道射频收发信机以及频率源的研究[D]. 黄维辰. 东南大学, 2017(09)
  • [3]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D]. 向坤. 南开大学, 2014(07)
  • [4]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 李振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5)
  • [5]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D]. 杨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09(S2)
  • [6]基于MIMO-OFDM的基站测试技术研究[D]. 董晶晶.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03)
  • [7]230MHz无线蜂窝基站的设计[D]. 李丽.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8]射频拉远模块中软件时钟锁相的实现方法[J]. 朱进军,何梁,张晓光. 无线电工程, 2007(04)
  • [9]CDMA通信中的混沌扩频及无线信道参数估计技术研究[D]. 肖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 [10]蜂窝网无线定位方法研究[D]. 赵宇. 吉林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锁相稳频技术在爱立信基站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