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对寄主果实气味的倾向反应试验

果蝇对寄主果实气味的倾向反应试验

一、桔小实蝇对寄主水果气味的趋向反应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1](2020)在《贺州市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转移为害规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贺州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李子的栽种面积日趋扩大,丰富的寄主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使该虫在贺州地区爆发成灾的风险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及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橘小实蝇在李子主产区内种群发生、转移为害及其行为反应等内容依次开展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贺州市李子主产区,4月下旬~12月下旬各主栽果园内诱剂瓶和黄板两种诱捕装置均可诱得橘小实蝇雄虫,其中在7月上旬及9月下旬的果实集中成熟期内出现种群诱捕高峰。此外通过对不同果园内种群消长规律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气温因子与橘小实蝇的种群消长动态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综上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的主要因素为寄主植物成熟期、挂果面积及气温。(2)在李子主产区内,橘小实蝇于4月下旬开始为害全年第一批成熟的寄主水果—枇杷和酸梅,5、6月份主要为害主栽水果三月李(5月)和三华李(6月);随后在相继进入成熟期的葡萄、桃、黄皮及柑橘类等寄主水果中交替转移为害,其中全年最后主要为害的为最晚采收的秋冬季水果-——沙糖橘和柿子。橘小实蝇在各类寄主果蔬上的转移为害先后次序及为害程度与寄主种类、成熟采收期和橘小实蝇同期发生量有关。全年转移为害中有两个时段为橘小实蝇为害高峰期,第一阶段为6~7月,主要为害桃和三华李;第二阶段发生在9~10月,主要为害番石榴。(3)在贺州市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主要以蛹越冬,不同果园内化蛹量的高低次序为:黄帝柑>沙糖橘>马水橘,树冠滴水线处化蛹量低于近树根处化蛹量;蛹主要分布在地下0~5cm范围内,占总蛹数的85.76±8.10%~95.01±4.80%,最深处可达地下8cm。(4)在不同成熟度李子中,橘小实蝇雌虫在转色期黄果上着卵量最高;在同一成熟度李子不同部位中,其产卵选择与果表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性,雌虫偏好于果表硬度低、成熟度较高的寄主李子上产卵。研究结果表明,果表硬度和颜色是影响橘小实蝇雌虫产卵的主要因素。(5)采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11种李子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及定向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11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波形明显,且对同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浓度梯度的电生理反应规律相似,表现为对高浓度的反应相对值显着高于低浓度的反应值;对于不同挥发物,橘小实蝇雌雄成虫EAG反应相对值差异显着。在特定浓度下,雌虫对挥发物辛酸乙酯、乙酸丁酯和己酸乙酯刺激反应明显,EAG相对反应值均达100%以上,而雄虫对己酸乙酯和乙酸己酯也有比较明显的反应,EAG相对反应值均达80%以上。在嗅觉定向反应中,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叶醇酯等酯物质具有相同的选择趋向性,但趋向程度有所差异。此外,结合各成熟度李子挥发物萃取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成熟李子中相对含量占比较大的辛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是造成橘小实蝇雌成虫偏好高成熟度李子上产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未来在橘小实蝇新型植物源引诱剂组分筛选,可考虑将该几种酯类物质作为基础组分进行深入研究。

黄爱玲[2](2020)在《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转移为害规律及寄主偏好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橘小实蝇寄主广泛,且可在不同寄主间转移为害。然而,尚不清楚该虫在广西番石榴产区转移为害规律及寄主偏好性。鉴于此,本文选取广西番石榴主产区玉林市为研究地点,系统调查番石榴产区各主栽果树果园的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以明确其转移为害规律,并分析气象因子与其种群动态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橘小实蝇对不同月份当令水果的产卵偏好性,明确其嗜好寄主;最后,研究了嗜好寄主理化性质和挥发物对橘小实蝇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结果不仅可弄清其在番石榴产区的转移为害规律,还可明确影响其产卵寄主选择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橘小实蝇的预测预报及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的为害情况及转移为害规律。调查了番石榴产区不同月份成熟的15种寄主果实,发现有10种寄主果实均受到橘小实蝇的产卵为害。在所有受害寄主果实中,台湾珍珠番石榴和西瓜红番石榴受害最为严重,虫果率分别高达80.65%和84.00%。在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为:番石榴和杨桃(1~2月)→番石榴、杨桃和桑葚(3~4月)→番石榴和香水柠檬(5月)→番石榴、香水柠檬、莲雾、荔枝和龙眼裂果(6月)→番石榴、杨桃、香水柠檬和莲雾(7~9月)→番石榴、杨桃、香水柠檬、金桔和青枣(10~12月)。(2)弄清了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该虫成虫在番石榴产区全年均有发生,其发生高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和11月上旬~12月上旬,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为发生低谷期,以蛹和成虫越冬,气温因子是影响其种群消长规律的主要因素。(3)发现在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嗜好在番石榴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果实上产卵,且在台湾珍珠番石榴和西瓜红番石榴两个品种间无明显的产卵偏好性。橘小实蝇对番石榴不同生育期果实的产卵偏好与果实硬度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4)明确了番石榴果实挥发物成分及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番石榴果实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酯类和烷烃类为主。橘小实蝇性成熟雌雄虫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中的乙酸异戊酯、乙酸叶醇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表现出了较高的触角电位反应,对(+)-柠檬烯和β-石竹烯反应相对较弱,对(+)-柠檬烯的反应最弱,但在高浓度的(+)-柠檬烯刺激可提高其触角电位活性。这6种挥发物中,乙酸异戊酯、乙酸叶醇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对雌雄成虫均产生显着的引诱效果,但雌雄成虫间无显着差异。

黄慧欣[3](2020)在《南宁市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寄主定位研究》文中认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源起热带、亚热带区域的一种果蔬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目前在广西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Britt)产区为害严重。因此,本实验对南宁市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越冬特性、产卵选择、火龙果的挥发性物质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广西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西宁村火龙果产区,2018~2019年各类果园橘小实蝇雄成虫数量消长全年呈单高峰,始见期为4月上半月,8月~9月为高峰期,百香果和“金都1号”、“白肉桂热心”、“普红”火龙果品种等四个果园的诱捕高峰期均在8月中下旬,沃柑、茂谷柑、“台湾大红”、杂果区等果园诱捕高峰期均在9月上中旬,12月下半月~次年3月为橘小实蝇雄虫诱捕的低峰期。南宁市邕宁区蒲庙振企火龙果产区,2018年~2019年各类果园全年橘小实蝇数量呈单高峰,其中8月上中旬为龙眼园的诱捕最高峰,8月中下旬为沃柑园诱捕最高峰,“美龙6号”和“美龙2号”品种火龙果、杨桃、青柠果园主要在9月中下旬出现诱捕量最高峰,随后诱捕量开始下降,12月诱捕量下降至0头,次年3月初次诱捕到。根据寄主果实挂果期推测橘小实蝇在西宁村转移规律为:1~3月沃柑、茂谷柑→4~5月百香果杂果区(芒果)→6~12月火龙果;在南宁蒲庙振企火龙果产区转移规律为:1~3月青柠、沃柑→4~5月零星种植的杂果(枇杷)→6~8月龙眼(裂果)、火龙果→9~12月火龙果。气温是影响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活动的主要因子,降雨量、雨日数对橘小实蝇的活动影响较小。(2)在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无越冬现象,火龙果园内橘小实蝇的蛹主要分布在0~5 cm处的土层,坡地和平地的化蛹及羽化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平地和坡地化蛹及羽化率无区别。沃柑园内橘小实蝇的蛹主要分布在0~5 cm处的土层,树冠处和树根处的化蛹及羽化率无显着差异(P>0.05),在树冠处和树根处的化蛹和羽化率无明显差异。(3)橘小实蝇在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火龙果果实中具有明显的产卵选择。成虫喜在“美龙2号”和“台湾大红”品种半熟果上产卵;在“美龙6号”、“白肉桂热心”和“普红”的火龙果品种中,主要选择在全熟、半熟果上产卵,且在全熟果和半熟果的着卵量与不熟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不同品种不熟的果实的产卵选择中,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肉桂热心”>“普红”、“台湾大红”>“美龙2号”、“美龙6号”;在半熟果实,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白肉桂热心”、“普红”>“台湾大红”>“美龙2号”、“美龙6号”;在全熟果实中,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普红”>“美龙2号”、“白肉桂热心”>“台湾大红”、“美龙6号”。“美龙6号”、“白肉桂热心”和“普红”三个品种火龙果的硬度与橘小实蝇的平均着卵量相关性呈负相关性(P<0.05),“美龙2号”和“台湾大红”品种火龙果硬度与其平均着卵量无相关性(P>0.05)。(4)在完整的火龙果可共检测出主要挥发物质19种。“美龙2号”、“美龙6号”、“普红”、“台湾大红”品种的共有物质有苯乙酮、苯甲醛、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α蒎烯为“美龙6号”品种火龙果特有物质,(+)-柠檬烯为“台湾大红”特有物质。GC-EAD检测可知引起橘小实蝇触角电位反应的物质有: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柠檬烯、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雌雄间的反应情况无明显区别。四臂嗅觉仪检测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对(+)-柠檬烯、+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有趋性;雄成虫对+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有趋性。橘小实蝇雌虫EAG及浓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其对+α蒎烯、苯乙酮、苯甲醛、(+)-柠檬烯最敏感浓度依次为10-2μg/ml~10-3μg/ml、10-3μg/ml~10-4μg/ml、10-3μg/ml、高于10-1μg/ml或等于10-1μg/ml;橘小实蝇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及浓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对+α蒎烯最敏感浓度为10-4μg/ml~10-5μg/ml,对苯乙酮和(+)-柠檬烯最敏感浓度为高于10-1μg/ml或等于10-1μg/ml,对苯甲醛最敏感浓度为10-3μg/ml。

金沙[4](2019)在《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的嗅觉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昆虫嗅觉系统对选择寄主、觅食、趋利避害、繁殖等行为反应具有关键作用。昆虫嗅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气味之后,位于嗅觉感受器神经元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编码”外界气味分子,将刺激物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传递至脑。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雄虫诱杀等方法防治。由于桔小实蝇自身的特点,常规化学防治手段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雄虫诱杀虽然经济安全,但是不能诱杀雌虫,这也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开发稳定高效、环境友好型的行为调控方法,已成为桔小实蝇防控新思路。本文在前期研究发现青霉菌对桔小实蝇具有强烈驱避作用的基础上,拟阐明桔小实蝇识别青霉菌的嗅觉机理,为开发桔小实蝇行为调节剂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桔小实蝇触角转录组测序及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以桔小实蝇触角RNA为模板,利用二代高通量(Illumina Hi Seq TM 2000)测序方法,构建触角c DNA文库并进行测序。获得transcripts共222,086条,平均长度667.27bp;unigenes共56,899条,平均长度1449.02bp。将得到的转录本分别比对到NR库、Swissprot库、KEGG、KOG、Uniprot数据库,进行注释并统计。通过对触角转录组序列的BLAST比对分析,以及比对嗅觉相关基因典型蛋白结构域,在桔小实蝇触角中共筛选得到43个普通气味受体ORs(Odorant receptors,ORs)、21个离子型受体IRs(Ionotropic receptors,IRs)和12个味觉受体GRs(Gustatory receptors,GRs),分别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根据与果蝇的近缘关系对桔小实蝇的嗅觉相关蛋白命名,构建了系统发育树。(2)桔小实蝇化学感应受体在交配前和交配后的表达模式利用RT-q PCR方法检测桔小实蝇ORs、IRs和GRs在交配前和交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桔小实蝇雌虫交配后与交配前相比,39个ORs表达量下调,而交配后的桔小实蝇雄虫与交配前相比,10个ORs表达量上调,14个ORs表达量下调。桔小实蝇雌虫交配后与交配前相比大多数IRs(16/21)表达量下调,而雄虫交配后与交配前相比大部分IRs(13/21)表达量上调。在雌虫和雄虫中,交配前和交配后的GRs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当交配状态发生改变时,桔小实蝇通过改变化学感应受体的表达量来调控嗅觉系统对外界刺激感知的灵敏度,从而保证能够在特定生理状态下完成特定的行为。(3)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驱避行为反应昆虫嗅觉系统对腐烂食物和不适宜产卵场所气味的识别表现出明显的驱避行为反应。采用Y型嗅觉仪和伸喙反应测定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行为趋向反应。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未交配和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均对青霉菌表现出显着的驱避反应;伸喙反应试验的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成虫对蔗糖具有强烈的伸喙反应,但对青霉菌悬浮液的伸喙反应频率很低,与阴性对照桔小实蝇典型驱避剂香茅精油的伸喙反应无显着差异。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青霉菌有显着的驱避反应。(4)桔小实蝇感知青霉菌的相关嗅觉基因的筛选将未交配的桔小实蝇分成两组,处理组桔小实蝇接触接种青霉菌的PDA培养基,对照组接触未接菌的PDA培养基,连续处理72 h,每天更换培养基,设3个重复。对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采用同样方法处理。处理72 h后,采用RT-q PCR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桔小实蝇43个ORs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4个嗅觉受体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青霉菌的诱导表达,分别是Bdor Or25、Bdor Or21、Bdor Or7和Bdor Or10,说明这4个嗅觉基因在桔小实蝇感受和识别青霉菌嗅觉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5)桔小实蝇Or25、Or21、Or7和Or10基因功能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结合行为学实验,进一步验证桔小实蝇识别青霉菌的嗅觉受体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注射ds RNA后72 h,Or25、Or10、Or7和Or21表达量下调65%-80%,表明通过注射ds RNA可以显着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行为学测定的结果表明,与未注射和注射ds EGFP的对照组相比,注射ds Bdor Or25、ds Bdor Or21、ds Bdor Or7、ds Bdor Or10的桔小实蝇雌、雄虫对青霉菌的驱避反应显着下降,对青霉菌的伸喙反应频率上调,表明筛选获得的这4个嗅觉相关基因确实在识别青霉菌过程中发挥了功能,其中注射ds Bdor Or7雌、雄虫伸喙反应上调幅度最大,分别比CK增加72%和71%。(6)青霉菌挥发物成分分析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青霉菌挥发性物质。在接种青霉菌的培养基和未接种青霉菌的对照培养基中分别检测到17个和19个化合物,其共有成分包括芳香烃、醛和醇类化合物,在接种青霉菌培养基中检测到有,但在对照培养基中未检测到的化合物中,芳香烃最多,其次是醛、酮和醇类化合物,其中,苯乙醛、壬醛、己基癸醇、4-异丙基苯甲醇和2-乙基对二甲苯的相对含量最高,这些化合物可能在青霉菌对桔小实蝇的驱避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在明确了青霉菌对不同时期的桔小实蝇均具有驱避效应,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是由嗅觉系统介导,采用转录组测序、RT-q PCR方法结合RNAi技术,筛选获得和鉴定了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过程的关键嗅觉基因,最后分析鉴定了青霉菌挥发性成分中对桔小实蝇具有驱避活性的候选化合物。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以桔小实蝇嗅觉受体为靶标的行为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段云博[5](2018)在《柑橘和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发生及转移为害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重要果蔬害虫,该虫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容易爆发成灾,主要引起果实烂果、落果,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以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为出发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手段,主要对柑橘和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橘小实蝇成虫寿命及产卵期的观察和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这两个主产区内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以期为不同主产区内橘小实蝇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柑橘主产区(桂林灵川)内不同果园的落果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共调查瓜果17种,分别为:砂糖橘、春甜橘、南丰蜜橘、温州蜜柑、椪柑、沙田柚、甜橙、杨梅、柿子、梨、桃子、枇杷、提子、黄瓜、丝瓜、苦瓜和辣椒。其中发现有橘小实蝇为害的共有7种,分别为:南丰蜜橘、温州蜜柑、柿子、杨梅、枇杷、桃子和梨。该地区一年有两次橘小实蝇为害高峰期,第一次为6~7月份,主要为害桃子和梨;第二次为10~11月份,主要为害温州蜜柑,且第二次为害较严重。在该主产区12月底至来年4月底没有发现橘小实蝇为害,且5月初才发生第一次为害,寄主为枇杷,12月中旬最后一次为害,寄主为温州蜜柑。在主栽果实柑橘受害之前,该虫在梨上为害。砂糖橘、春甜橘、栊柑、沙田柚和甜橙共5个柑橘品种不受该虫为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橘小实蝇在柑橘主产区的转移为害规律为:枇杷→杨梅和桃子→桃子和梨→梨→温州蜜柑→温州蜜柑和柿子→南丰蜜橘、柿子和温州蜜柑→温州蜜柑。2.对芒果主产区(南宁武鸣)内不同果园的落果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共调查瓜果18种,分别为:南丰蜜橘、砂糖橘、金橘、茂谷柑、沃柑、沙田柚、台农一号芒果、四季蜜芒、番石榴、杨梅、梨、枇杷、木瓜、西红柿、黄瓜、丝瓜、苦瓜和辣椒。其中发现有橘小实蝇为害的共有9种,分别为:金橘、番石榴、台农一号芒果、四季蜜芒、砂糖橘、南丰蜜橘、杨梅、枇杷和梨。该地区一年有两次橘小实蝇为害高峰期,第一次为1~2月份,主要为害番石榴、砂糖橘和金橘;第二次为7月份,主要为害台农一号芒果,且第二次为害较严重。在该主产区每个月均有橘小实蝇为害,一年中首次为害的寄主为砂糖橘、番石榴、金橘和四季蜜芒,末次为害的寄主也为砂糖橘、番石榴、金橘和四季蜜芒。在主栽果实芒果被为害之前,橘小实蝇在枇杷上为害。在芒果主产区,所有芒果品种均被橘小实蝇为害,但台农一号芒果的受害程度高于四季蜜芒。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橘小实蝇在芒果主产区的转移为害规律为:砂糖橘、番石榴、金橘和四季蜜芒→砂糖橘、金橘和番石榴→金橘和番石榴-→金橘和枇杷→枇杷→梨和台农一号芒果→杨梅、梨和台农一号芒果→梨和台农一号芒果→台农一号芒果和金橘→金橘→南丰蜜橘和金橘→四季蜜芒、南丰蜜橘和金橘→四季蜜芒和金橘→砂糖橘、四季蜜芒和金橘。3.对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橘小实蝇蛹不同化蛹体位、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土质和不同pH值土壤对其羽化率均有显着影响,但对其蛹期的长短影响均不显着。其中,不同化蛹体位的蛹羽化率和蛹期均不相同,“平躺”体位中蛹的羽化率最高,为97.33 ± 2.67%,“头朝下”体位中蛹的羽化率最低,仅为78.00 ±7.57%,“平躺”体位中蛹期最长,为11.19±0.52d,“头斜45°朝下”体位中蛹期最短,为10.46 ±0.09d;不同土层深度的蛹羽化率和蛹期均不相同,土层深度为5 cm时蛹的羽化率最高,为96.67 ±1.33%,9 cm时蛹的羽化率最低,仅为64.00 ±15.8707%,土层深度为5 cm时蛹期也最短,仅为10.90±0.20 d,3 cm时蛹期最长,为11.02± 0.22d;不同土质中蛹的羽化率和蛹期均不相同,粘土中羽化率最高,为96.00 ± 4.00%,壤土中羽化率最低,为56.67 ±3.71%,砂土和粘土中蛹期较长,均为10.44 ±0.02 d,壤土中蛹期最短,为10.26 ±0.12 d;不同pH值土壤中蛹的羽化率和蛹期均不相同,土壤pH=5.85时蛹的羽化率最高,为51.33±5.46%,土壤pH=9.98时蛹的羽化率最低,为 16.67 ± 5.21%,土壤 pH=8.38 时蛹期最长,为 12.13 ± 0.06 d,土壤 pH=7.34 时蛹期最短,为 11.73±0.31d。4.用人工饲料喂养的橘小实蝇成虫,在温度25 ± 1 ℃,相对湿度70 ± 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7.53 ± 1.82 d,显着长于雄成虫的平均寿命82.17 ± 1.81 d;产卵前期平均为12.05± 1.38 d,产卵期平均为 74.23 ±23.04 d。5.对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进行了研究:选取10月下旬柑橘主产区当地10种寄主为一个组合,包括南丰蜜橘、温州蜜柑、甜橙、沙田柚、柿子、提子、黄瓜、苦瓜、丝瓜和辣椒,令橘小实蝇对此组合做产卵选择,结果该虫在温州蜜柑上的产卵量最多,达到784粒,在丝瓜上的产卵量最少,仅为64粒。具体产卵选择顺序为:温州蜜柑>南丰蜜橘>柿子>沙田柚>甜橙>苦瓜>辣椒>黄瓜>提子>丝瓜。选取10月下旬芒果主产区当地10种寄主为一个组合,包括沃柑、茂谷柑、金橘、沙田柚、南丰蜜橘、木瓜、苦瓜、黄瓜、丝瓜和辣椒,令橘小实蝇对此组合做产卵选择,结果该虫在金橘上的产卵量最多,达到1257粒,在黄瓜上的产卵量最少,仅为390粒。具体产卵选择顺序为:金橘>南丰蜜橘>沃柑>茂谷柑>沙田柚>木瓜>丝瓜>苦瓜>辣椒>黄瓜。橘小实蝇对不同成熟度的砂糖橘和四季蜜芒的产卵选择顺序均为:全熟>中熟>未熟。

刘欢[6](2018)在《桔小实蝇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趋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果蔬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长和世代重叠等特性,可严重为害芒果、番石榴、甜橙、杨桃等超过2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济水果。该虫主要以杂食性幼虫蛀果取食的方式为害,因其雌成虫产卵隐蔽、幼虫潜食为害、入土化蛹等特点,同时桔小实蝇野生种群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和阿维菌素等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导致防治工作较为困难。根据持续控制、安全有效的防治思路,防控成虫是目前防治桔小实蝇的主要策略。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是一种天然的苯基丙烷化合物,对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监测、诱杀、根除桔小实蝇田间种群。但由于ME对人类健康有致癌性、只能诱捕性成熟雄成虫的缺点,不适宜长期田间使用;而以ME为模板合成的衍生物不仅引诱效果差且工艺复杂,因此开发新型绿色桔小实蝇引诱剂成为亟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利用“逆化学生态学(Reverse Chemical Ecology)”的策略,以嗅觉通讯蛋白为靶标分子,开发安全性高、专一性强的昆虫行为调控剂来防治目标害虫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阐明ME引诱桔小实蝇雄成虫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桔小实蝇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而且也对以ME分子结构为模板或ME作用的嗅觉蛋白为靶标研发新型引诱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ME的分子机理至今尚未明确。根据昆虫气味识别机制,本文通过采用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荧光定量PCR、爪蟾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RNAi等技术对桔小实蝇触角中参与识别ME过程的潜在靶标嗅觉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OBP2在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ME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首先,我们在实验室内采用“二次诱捕法”对桔小实蝇雄成虫进行汰选,经过6世代的汰选,对ME无趋性的性成熟雄成虫比例显着上升且保持稳定。然后,通过iTRAQ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分析、鉴定对ME有趋性和无趋性性成熟雄成虫触角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共成功鉴定出4,622个蛋白质,其中277个蛋白质表达量差异性显着,在有趋性的雄成虫触角中共有192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85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荧光定量PCR(qRT-PCR)进一步验证了iTRAQ蛋白组学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iTRAQ蛋白组学结果和qRT-PCR结果,我们筛选出了4个气味结合蛋白OBP2、OBP50c、OB56D-1、OB56D-2作为靶标基因进行功能研究。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15 d)对ME的趋性显着高于未性成熟雄成虫(3 d)和性成熟雌成虫(15d),同样的,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基因在性成熟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也显着高于在性未成熟雄成虫和性成熟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ME刺激可以显着诱导雄成虫触角OBP2、OB56D-1和OB56D-2的表达量上调,但对OBP50c的表达量无影响。注射dsRNA沉默OBP50c、OB56D-1和OB56D-2基因后不影响雄成虫对ME的趋性能力,但沉默OBP2基因后,雄成虫对ME的趋向能力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OBP2在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识别ME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2.OR88a调控桔小实蝇雄成虫对ME的趋性迄今为止,参与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ME的气味受体ORs的种类和功能尚未知。为了进一步阐明ME引诱桔小实蝇雄成虫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E处理组和矿物油(MO)对照组的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成功注释到19,933个基因,其中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为4,433个,在ME处理的雄成虫触角中共有3,813个基因表达量上调,620个基因表达量下调。随后,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了RNA-Seq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气味受体OR63a-1和OR88a在ME诱导刺激后大量表达。通过异源真核表达、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发现,共表达OR63a-1/Orco的爪蟾卵母细胞对ME刺激反应不明显;相反,共表达OR88a/Orco的卵母细胞对ME刺激反应强烈,反应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RNAi沉默OR63a-1不影响雄成虫对ME的趋性,但沉默基因OR88a显着降低了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对ME的趋性能力。因此,我们初步推测OR88a可能是识别ME的靶标气味受体,参与调控桔小实蝇雄成虫对ME的趋性行为。3.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ME的分子模型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和已有的文献报道,我们初步构建了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识别、定位ME的分子模型:当ME气味分子通过桔小实蝇雄成虫触角感受器表皮的小孔进入触角的淋巴液后,气味结合蛋白(OBP2或OBP83a-2)迅速与ME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淋巴液到达气味受体OR88a,然后激活OR88a/Orco异源二聚体产生动作电位,信号传导进入桔小实蝇大脑并最终产生趋向ME的行为反应;激活OR88a/Orco异源二聚体后,ME气味分子被气味降解酶ODEs降解。

杜俊灵[7](2016)在《桔小实蝇雌虫引诱物筛选及其在“推—拉”技术中的作用》文中提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我国南方水果的重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桔小实蝇的综合防治中常利用甲基丁香酚作为引诱剂诱杀成虫,以降低其种群数量。但甲基丁香酚只能吸引桔小实蝇雄虫,对雌虫并无引诱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物进行了一系列筛选测试,并通过“推拉”综合作用的防治方式,提高了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率。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9种化学物质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力。利用昆虫行为观察箱,分别测试了茴香醚、α-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β-蒎烯、苯甲酸乙酯、(E)-松柏醇、2-烯丙基-4,5-二甲氧基和(Z)-3,4-甲氧基肉桂醇等9种物质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活性,结果显示:效果最好的为石竹烯,诱雌量为12.33头/瓶,引诱率达到了62%;其次为茴香醚和(Z)-3,4-甲氧基肉桂醇,均具有较好的引诱性,雌虫引诱量分别达到11头/瓶和8.33头/瓶,雌虫引诱率分别能够达到55%和42%。值得注意的是茴香醚对雄虫的引诱量与雌虫持平,也高达11.00头/瓶,引诱率为55%,说明茴香醚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力。2.测试了9种引诱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量。结果表明:5种引诱物在17:0121:00时间段诱雌量显着高于另两个时间段;而9:0013:00与13:0117:00两个时间段的诱雌量并无显着差异。引诱力较强的石竹烯在一天中三个调查时间段(按时间顺序)的诱雌量分别为1.67头/瓶、3.33头/瓶以及7.33头/瓶。而茴香醚在17:0121:00时段诱雌量只明显高于13:0117:00时段的诱雌量。这可能与引诱物的种类和桔小实蝇的行为特点有关。3.测定了7种植物常见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力及EAG活性。发现癸醛、乙酸异丁酯、乙酸乙酯和正己醇对雌虫的引诱量较高,其中癸醛达到了5.33头/瓶,引诱率达到了总量的27%;其次为乙酸乙酯,达到了5.00头/瓶,引诱率达到了总量的25%。供试的7种植物挥发物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作用均显着高于对照,同时对桔小实蝇雄虫也均具有较强的引诱力,其中乙酸乙酯的引诱量达到了9.33头/瓶,引诱率为47%;正己醇),达到了8.67(头/瓶),引诱率为43%。进一步的EAG测定结果发现:7种物质中,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癸醛和正己醇的行为和电生理活性均较高;相对EAG值较高的有:正己醇2.566±0.243a、癸醛2.365±0.147a、γ-萜品烯2.108±0.137abc、乙酸异丁酯1.858±0.040c,芳樟醇和莰酮的没有展现出较强的诱雌活性;试验还发现行为试验结果和EAG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对应。4.采用不同引诱物质进行混配提高了对雌虫的引诱率。利用茴香醚、α-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β-蒎烯、苯甲酸乙酯等9种引诱物质进行混配,测试混合物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力结果显示:当茴香醚和石竹烯按照6:4比例进行混配的时候,诱雌效果最好,平均达到了14(头/瓶),引诱率达到了70%。但添加其他几种物质后,引诱率无显着差异甚至出现引诱率下降的情况。5.探讨了引诱剂在桔小实蝇“推拉”防治技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驱避剂的存在显着影响引诱剂的诱雌量。当驱避剂为大蒜精油时,引诱剂的诱雌量最高,平均达到了11.00头/瓶;其次为香茅精油,诱雌量为9.33头/瓶;而对照的诱雌量仅为5.33头/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引诱剂不同浓度、引诱剂与驱避剂比例、两种驱避剂比例三个影响因素中,前两个因素对诱雌量的影响显着,其中最适宜的引诱剂浓度为50%;最适宜的引诱剂与驱避剂比例为4:1。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30%的引诱剂浓度、4:1的引诱剂驱避剂比例,其诱雌量高达到80%。在田间果园进行引诱剂与驱避剂放置的最佳距离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只有在相距4m时,引诱剂诱到的桔小实蝇雌虫较多。

潘雅[8](2016)在《桔小实蝇对食物糖含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区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危害大、防治困难。近十年来,桔小实蝇在我国暴发蔓延,给我国果蔬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桔小实蝇的两大主要营养源之一的糖研究较少,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采用了不同糖浓度的人工饲料连续饲养4代桔小实蝇,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各项生物学参数;以及用不同糖浓度溶液浸泡桔小实蝇的主要寄主,研究其产卵选择情况,旨在为桔小实蝇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及有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原实验室幼虫人工饲料中,以蔗糖为唯一变量,通过改变蔗糖的浓度喂养五组桔小实蝇,研究发现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等发育历期均随糖浓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其中,卵的历期和产卵前期中低糖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高糖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幼虫期糖浓度降低,最早出现跳蛹现象,而糖浓度升至28%时,由对照组的7.6d延长至9.6d,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2、采用不同糖浓度的幼、成虫人工饲料连续5代饲养,卵的孵化率和老熟幼虫质量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对照组(中间糖浓度20%)的孵化率和老熟幼虫质量显着高于低糖浓度(12%、16%)和高糖浓度(24%、28%)人工幼虫饲料饲养下的各项指标。2日龄蛹重、化蛹率及羽化率基本无显着差异,F2中糖浓度28%饲养下的桔小实蝇2日龄蛹重达最低值13.58±0.27mg,明显低于其他糖浓度饲养下的2日龄蛹重,但随着连续饲养,其2日龄蛹重有增加的趋势,与其他糖浓度饲养下的桔小实蝇2日龄平均蛹重逐渐接近。雌雄比也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着,除糖浓度24%外,成虫雌雄比均小于100%。在24%浓度连续世代饲养下,其雌雄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F5代时,其雌雄比高达146%。在对照组(20%)饲养下雌、雄虫质量高于其他糖浓度。除对照组(20%)外,其他糖浓度在不同世代下的雌、雄虫质量均在有差异性,且不同世代中雌、雄成虫的质量变化均成一致趋势。研究表明低糖浓度与对照组参数差异不显着,而高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各类生物参数有随浓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3、本文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糖浓溶液浸泡寄主水果,对桔小实蝇的产卵量有一定的影响,高糖浓度溶液浸泡下的寄主上产卵量降低。其中采用番石榴引诱产卵的结果最为显着,在CK和糖浓度1%浸泡下的番石榴上产卵量最高,达13.53粒/每雌和16.83粒/每雌,与25%、50%、75%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下的产卵量:8.37粒/每雌、5.83粒/每雌、8.63粒/每雌有显着差异。但在香蕉、芒果、柑橘组实验中均无此结果。

谭静,陈玲,李红亮,王强,商晗武[9](2016)在《桔小实蝇雌雄虫对18种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差异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其雌虫经常选择多种水果果实进行产卵和为害,因此这些寄主水果的挥发物很有可能是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嗅觉信息。为了系统研究不同寄主水果挥发物对桔小实蝇雌雄虫的嗅觉反应差异,本研究从8种寄主中选择18种常见的植物挥发物,分别对其雌雄进行触角电位(EAG)测试。结果显示,雌雄成虫个体之间有11种无显着性差异,其他7种雌雄之间均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雌虫对反-2-己烯醛、苯甲醛和3,4二甲基苯甲醛等3种,雄虫对乙醛和水杨酸甲酯等2种具有较强的EAG反应(均>300 m V)。另外发现,雌雄成虫对于供试的醛类、酯类和酮类的平均反应值均较醇类和萜烯类的平均反应值强(P<0.01),而雌雄之间除醛类外,其他类别挥发物并无差异。表明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对植物的嗅觉选择性和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在挥发物类别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涂蓉,季清娥,陈家骅[10](2013)在《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未交配的和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为试虫,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对10种果实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同种水果,雌虫比雄虫反应明显,未交配成虫比已交配的成虫反应明显。同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桔小实蝇对其寄主挥发性物质中常见的10种组分的反应。结果表明,对同种物质,雄成虫交配前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显着大于交配后触角电位反应值。在交配前雄虫比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对多数挥发物组分,在交配后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值比雄虫的大。

二、桔小实蝇对寄主水果气味的趋向反应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桔小实蝇对寄主水果气味的趋向反应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贺州市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转移为害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广西李产业的发展现状
        1.1.1 李概述
        1.1.2 广西品种区域分布及栽培面积
        1.1.3 市场价值及产业发展
    1.2 橘小实蝇的发生及扩散为害研究进展
        1.2.1 橘小实蝇迁移能力与种群动态
        1.2.2 橘小实蝇的寄主选择及转移为害规律
    1.3 橘小实蝇越冬耐寒性
        1.3.1 种群与发育历期对橘小实蝇越冬耐寒性的影响
        1.3.2 降水量对橘小实蝇越冬特性的影响
        1.3.3 寄主对橘小实蝇越冬特性的影响
    1.4 橘小实蝇对寄主挥发性物质趋性效应
        1.4.1 橘小实蝇对寄主挥发性物质行为反应
        1.4.2 橘小实蝇对寄主挥发性物质电生理反应
        1.4.3 植物挥发在实蝇类害虫综合防控应用
    1.5 李树橘小实蝇的发生及防治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李子主产区内橘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2.1.3 研究方法
        2.1.4 气象数据来源
    2.2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果树间的转移为害规律调查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地点
        2.2.3 调查方法
    2.3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越冬特性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地点
        2.3.3 研究方法
    2.4 橘小实蝇对寄主水果的产卵选择研究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5 橘小实蝇对李子果实挥发性物质趋性研究
        2.5.1 供试材料
        2.5.2 实验设备及试剂
        2.5.3 实验方法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6.1 气象因素与种群发生量
        2.6.2 橘小实蝇对寄主水果的产卵选择
        2.6.3 触角电位EAG与嗅觉行为反应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3.1.1 李子基地各类果园挂果期
        3.1.2 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3.1.3 橘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3.2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成虫转移为害规律
    3.3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越冬特性
        3.3.1 越冬虫态
        3.3.2 越冬蛹在不同果园土层的分布
    3.4 橘小实蝇对寄主水果的产卵特性
        3.4.1 橘小实蝇对同时期不同挂果寄主的产卵选择
        3.4.2 橘小实蝇对不同成熟度李子的产卵选择
        3.4.3 不同成熟度李子生理指标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
    3.5 橘小实蝇对李子果实挥发物的趋性
        3.5.1 不同成熟度李子果实挥发物提取与测定
        3.5.2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不同成熟度李子挥发物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3.5.3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11种标样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3.5.4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11种标样物质的行为反应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4.2.2 李子主产区内橘小实蝇种群转移为害规律
        4.2.3 李子主产区内橘小实蝇的越冬特性
        4.2.4 橘小实蝇对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
        4.2.5 橘小实蝇对李子挥发性物质的趋性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转移为害规律及寄主偏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橘小实蝇的危害
    1.2 环境因子对橘小实蝇种群的影响
        1.2.1 温度对橘小实蝇种群的影响
        1.2.2 湿度对橘小实蝇种群的影响
        1.2.3 寄主对橘小实蝇种群的影响
    1.3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选择性
        1.3.1 寄主种类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
        1.3.2 寄主生理状态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
        1.3.3 寄主挥发物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和材料
    2.2 实验地点
    2.3 实验方法
        2.3.1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不同月份橘小实蝇的为害情况
        2.3.2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3.3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的越冬研究
        2.3.4 橘小实蝇产卵寄主的选择性
        2.3.5 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测定
        2.3.6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2.3.7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不同月份橘小实蝇的为害情况
        3.1.1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寄主受害情况
        3.1.2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不同寄主的虫果率
    3.2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3.2.1 玉林市西岸村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3.2.2 北流市才旺村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3.2.3 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3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的越冬研究
        3.3.1 玉林市和北流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越冬存活率
        3.3.2 橘小实蝇越冬幼虫的化蛹深度
    3.4 橘小实蝇产卵寄主的选择性
        3.4.1 橘小实蝇雌成虫对同月份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
        3.4.2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不同成熟度果实的产卵选择
    3.5 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测定
        3.5.1 台湾珍珠番石榴不同生理状态果实挥发性物质测定
        3.5.2 西瓜红番石榴不同生理状态果实挥发物质测定
    3.6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3.6.1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GC-EAD反应
        3.6.2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EAG反应
    3.7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不同月份橘小实蝇的为害情况
        4.1.2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4.1.3 橘小实蝇产卵寄主的选择性
        4.1.4 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测定
        4.1.5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4.1.6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4.2 讨论
        4.2.1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不同月份橘小实蝇的为害情况
        4.2.2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4.2.3 玉林市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的越冬研究
        4.2.4 橘小实蝇产卵寄主的选择性
        4.2.5 番石榴果实的挥发物
        4.2.6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4.2.7 橘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南宁市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寄主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橘小实蝇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1.2 橘小实蝇的寄主及其危害
    1.3 橘小实蝇的发生及转移为害规律研究进展
        1.3.1 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规律及越冬规律
        1.3.2 橘小实蝇种群消长的影响因素
        1.3.3 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1.3.4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
    1.4 火龙果橘小实蝇发生为害概况
        1.4.1 广西火龙果种植发展现状
        1.4.2 国内外火龙果橘小实蝇危害情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成虫消长规律及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2.1.1 实验材料
        2.1.2 调查地点
        2.1.3 实验方法
        2.1.4 气象数据来源
    2.2 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越冬调查
        2.2.1 实验材料
        2.2.2 越冬虫源
        2.2.3 实验方法
    2.3 橘小实蝇对不同品种火龙果的产卵选择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供试虫源
        2.3.3 研究方法
    2.4 火龙果挥发性物质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研究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成虫消长规律
        3.1.1 火龙果产区各类果树果园挂果期
        3.1.2 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数量消长规律
        3.1.3 橘小实蝇田间消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2 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越冬特性
        3.2.1 火龙果园橘小实蝇越冬情况
        3.2.2 沃柑园橘小实蝇越冬情况
    3.3 橘小实蝇对不同品种火龙果的产卵选择
        3.3.1 橘小实蝇对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火龙果的产卵选择
        3.3.2 橘小实蝇对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火龙果的产卵选择
        3.3.3 火龙果硬度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3.4 火龙果挥发性物质及其对橘小实蝇引诱作用
        3.4.1 5个品种火龙果不同成熟度的挥发物成份分析
        3.4.2 橘小实蝇对不同品种火龙果挥发性物质的GC-EAD反应
        3.4.3 橘小实蝇对火龙果挥发物标样的四臂嗅觉仪反应
        3.4.4 橘小实蝇对火龙果挥发性物质标样的触角电位反应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4.2.2 橘小实蝇的越冬问题
        4.2.3 橘小实蝇在火龙果上的产卵问题
        4.2.4 火龙果挥发性物质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引诱作用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的嗅觉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微生物农药
        1.1.1 微生物农药概述
        1.1.2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
        1.1.3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1.2 昆虫化学感受系统
        1.2.1 嗅觉受体
        1.2.2 离子型受体
        1.2.3 味觉受体
    1.3 挥发性物质在害虫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1.3.1 挥发性物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1.3.2 挥发性物质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嗅觉基因筛选鉴定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1.3 桔小实蝇触角总RNA提取
        2.1.4 转录组测序流程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1.6 嗅觉基因鉴定
        2.1.7 嗅觉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2 嗅觉基因表达分析实验方法
        2.2.1 供试虫源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和耗材
        2.2.4 实验方法
        2.2.4.1 桔小实蝇触角总RNA的提取
        2.2.4.2 cDNA链的获得
        2.2.4.3 RT-qPCR检测
        2.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 桔小实蝇对青霉菌行为反应的测定方法
        2.3.1 供试虫源
        2.3.2 主要试剂及用品
        2.3.3 Y型嗅觉仪测定法
        2.3.4 伸喙反应试验
        2.3.5 数据统计分析
    2.4 嗅觉基因RNA干扰研究方法
        2.4.1 供试虫源
        2.4.2 主要试剂
        2.4.3 主要仪器和耗材
        2.4.4 实验方法
        2.4.4.1 克隆RNAi基因片段
        2.4.4.2 体外合成dsRNA
        2.4.4.3 显微注射dsRNA
        2.4.4.4 RT-qPCR检测注射后Bdor ORco基因的表达水平
        2.4.4.5 RNA干扰后的伸喙反应试验
        2.4.5 数据统计及分析
    2.5 嗅觉基因RNA干扰研究方法
        2.5.1 供试虫源
        2.5.2 主要试剂
        2.5.3 主要仪器和耗材
        2.5.4 实验方法
        2.5.4.1 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ORs基因的筛选方法
        2.5.4.2 基因片段的克隆
        2.5.4.3 嗅觉基因RNAi实验方法
        2.5.5 数据统计及分析
    2.6 青霉菌挥发物的鉴定与分析
        2.6.1 实验材料
        2.6.2 仪器与设备
        2.6.3 顶空萃取法收集青霉菌挥发物
        2.6.4 青霉菌挥发物的鉴定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桔小实蝇触角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
        3.1.2 基因注释结果
        3.1.3 基于转录组数据中ORs、IRs和 GRs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3.1.4 桔小实蝇触角蛋白序列与果蝇序列的进化分析
    3.2 嗅觉基因交配前后的表达分析
    3.3 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
        3.3.1 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嗅觉行为反应
        3.3.2 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伸喙反应分析
    3.4 Bdor ORco的 RNAi结果分析
        3.4.1 PCR产物鉴定及dsRNA合成
        3.4.2 注射dsRNA对成虫存活的影响
        3.4.3 注射dsRNA对 Bdor ORco表达水平的影响
        3.4.4 RNAi后青霉菌对桔小实蝇行为的影响
    3.5 桔小实蝇OR基因的RNAi结果分析
        3.5.1 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的ORs基因筛选结果
        3.5.2 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的ORs基因克隆和dsRNA合成
        3.5.3 注射dsRNA对成虫存活的影响
        3.5.4 RNAi干扰后Bdor ORs表达水平的变化
        3.5.5 RNAi对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行为的影响
        3.5.5.1 对伸喙反应行为的影响
        3.5.5.2 RNAi干扰对照基因Or17和Or1 对伸喙反应行为的影响
    3.6 青霉菌挥发物的检测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由嗅觉系统介导的桔小实蝇对青霉菌的驱避行为
        4.1.2 桔小实蝇感知青霉菌相关气味受体的鉴定
        4.1.3 RNA干扰及功能分析
        4.1.4 青霉菌挥发物的鉴定
        4.1.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附录 B 桔小实蝇触角转录组序列
附录 C RT-qPCR引物序列表

(5)柑橘和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发生及转移为害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1.2 广西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1.3 橘小实蝇对水果产业的危害
1.4 橘小实蝇的发育历期及发生代数
    1.4.1 发育历期
    1.4.2 发生代数
1.5 橘小实蝇的分布及种群动态
    1.5.1 分布范围
    1.5.2 种群动态
    
1.5.2.1 不同地区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
    
1.5.2.2 不同寄主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
1.6 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柑橘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调查地点
    2.1.3 调查方法
2.2 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调查地点
    2.2.3 调查方法
2.3 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研究
    2.3.1 供试虫源的获取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方法
    
2.3.3.1 不同化蛹体位的影响
    
2.3.3.2 不同土层深度的影响
    
2.3.3.3 不同土质的影响
    
2.3.3.4 不同pH值土壤的影响
2.4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期观察
    2.4.1 虫源的获得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方法
    
2.4.3.1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观察
    
2.4.3.2 橘小实蝇成虫的产卵期观察
2.5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
    2.5.1 虫源的获得
    2.5.2 试验材料
    2.5.3 试验方法
    
2.5.3.1 橘小实蝇对同时期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
    
2.5.3.2 橘小实蝇对不同成熟度水果的产卵选择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柑橘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3.1.1 成熟果实种类
    3.1.2 果实虫果率变化规律
    3.1.3 落果内橘小实蝇数量变化规律
    3.1.4 寄主内橘小实蝇雌雄性比变化规律
3.2 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3.2.1 成熟果实种类
    3.2.2 果实虫果率变化规律
    3.2.3 落果内橘小实蝇数量变化规律
    3.2.4 寄主内橘小实蝇雌雄性比变化规律
3.3 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
    3.3.1 不同化蛹体位的影响
    3.3.2 不同土层深度的影响
    3.3.3 不同土质的影响
    3.3.4 不同pH值土壤的影响
3.4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期
    3.4.1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
    3.4.2 橘小实蝇成虫的产卵期
3.5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
    3.5.1 橘小实蝇对同时期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
    
3.5.1.1 橘小实蝇对柑橘主产区当地同时期瓜果组合的产卵选择
    
3.5.1.2 橘小实蝇对芒果主产区当地同时期瓜果组合的产卵选择
    3.5.2 橘小实蝇对不同成熟度水果的产卵选择
    
3.5.2.1 橘小实蝇对柑橘主产区砂糖橘的产卵选择
    
3.5.2.2 橘小实蝇对芒果主产区四季蜜芒的产卵选择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柑橘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4.1.2 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4.1.3 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
    4.1.4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期
    4.1.5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
    
4.1.5.1 橘小实蝇对同时期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
    
4.1.5.2 橘小实蝇对不同成熟度水果的产卵选择
4.2 讨论
    4.2.1 柑橘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4.2.2 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
    4.2.3 影响橘小实蝇蛹羽化的因素
    4.2.4 橘小实蝇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期
    4.2.5 橘小实蝇对寄主的产卵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及发表论文情况

(6)桔小实蝇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趋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前言
1.1 桔小实蝇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1 桔小实蝇为害特点
    1.1.2 桔小实蝇适生环境
    1.1.3 桔小实蝇入侵风险评估及适生性分析
    1.1.4 桔小实蝇化学生态学研究概述
    
1.1.4.1 昆虫嗅觉感受机理简介
    
1.1.4.2 桔小实蝇嗅觉反应行为
1.2 应用甲基丁香酚防控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1.2.1 甲基丁香酚引诱桔小实蝇雄成虫的生理学基础
    1.2.2 甲基丁香酚诱捕桔小实蝇影响因素及田间应用
    1.2.3 甲基丁香酚衍生化合物
    1.2.4 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本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气味结合蛋白(OBPs)在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甲基丁香酚过程中分子功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昆虫
    2.2.2 供试试剂与耗材
    2.2.3 主要仪器
    2.2.4 溶液的配置
    2.2.5 试验方法
    
2.2.5.1 人工筛选对ME无趋性的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
    
2.2.5.2 iTRAQ技术分离、鉴定对ME有无趋性桔小实蝇雄成虫的触角差异蛋白
    
    2.2.5.2.1 桔小实蝇雄成虫触角蛋白质提取、消化和iTRAQ标记
    
    2.2.5.2.2 肽段液相色谱法分级和质谱鉴定
    
    2.5.2.2.3 蛋白质功能与通路注释
    
    2.5.2.2.4 蛋白质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
    
    2.5.2.2.5 蛋白质聚类分析
    
2.2.5.3 荧光定量PCR验证嗅觉相关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
    
    2.2.5.3.1 雄成虫触角RNA提取步骤
    
    2.2.5.3.2 RNA的浓度与质量检测
    
    2.2.5.3.3 cDNA合成
    
    2.2.5.3.4 qRT-PCR验证嗅觉相关蛋白mRNA表达量
    
2.2.5.4 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
    
2.2.5.5 不同日龄桔小实蝇成虫对ME的趋性及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的表达量分析
    
2.2.5.6 ME对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在性成熟雄成虫触角内表达量的影响
    
2.2.5.7 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生物学功能研究
    
    2.2.5.7.1 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基因dsRNA引物设计
    
    2.2.5.7.2 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基因T7引物PCR扩增
    
    2.2.5.7.3 PCR反应产物电泳观察
    
    2.2.5.7.4 PCR反应产物回收、纯化
    
    2.2.5.7.5 胶回收产物T载体克隆连接反应
    
    2.2.5.7.6 T载体连接产物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
    
    2.2.5.7.7 菌落PCR验证
    
    2.2.5.7.8 甘油存菌
    
    2.2.5.7.9 质粒提取
    
    2.2.5.7.10 PCR扩增,胶回收、纯化PCR产物作为dsRNA合成的模板
    
    2.2.5.7.11 合成dsRNA
    
    2.2.5.7.12 RNAi沉默雄成虫OBP2、OBP50c、OB56D-1和OB56D-2效率检测及对ME趋性的影响
    
2.2.5.8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人工汰选后对甲基丁香酚无趋性雄成虫比例的变化
    2.3.2 对甲基丁香酚有趋性和无趋性雄成虫触角iTRAQ蛋白组鉴定与结果分析
    2.3.3 触角差异蛋白GO功能注释与分析
    2.3.4 触角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
    2.3.5 qRT-PCR检测差异蛋白编码基因在有、无趋性雄成虫触角的表达量
    2.3.6 气味结合蛋白进化树分析
    2.3.7 性别与日龄对桔小实蝇成虫对甲基丁香酚趋性及OBPs表达量的影响
    2.3.8 甲基丁香酚显着诱导雄成虫触角OBP2表达量上调
    2.3.9 OBP2、OBP50c、OB56D-1、OB56D-2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2.3.9.1 dsRNA合成产物鉴定
    
2.3.9.2 OBP2调控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的趋性行为
2.4 小结 第三章 气味受体(ORs)在调控桔小实蝇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趋性行为的分子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法
    3.2.1 供试昆虫
    3.2.2 供试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溶液的配置
    3.2.5 桔小实蝇雄成虫处理与触角样品收集
    3.2.6 触角总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Illumina测序
    3.2.7 序列DeNovo组装和Unigenes功能注释
    3.2.8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3.2.9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
    3.2.10 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基因表达量
    3.2.11 OR63a-1和OR88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
    3.2.12 不同日龄和日节律对桔小实蝇雄成虫对ME的趋性及OR63a-1、OR88a表达量的影响
    3.2.13 OR63a-1和OR88a在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和双电极电压钳记录
    
3.2.13.1 OR63a-1、OR88a和Orco表达载体构建
    
3.2.13.2 OR63a-1、OR88a和Orco基因cRNA合成
    
3.2.13.3 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和双电极电压钳记录
    3.2.14 RNA干扰验证OR63a-1和OR88a的生物学功能
    3.2.15 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RNA-seq数据质控与评估
    3.3.2 不同处理组样本转录组测序与Denovo组装分析
    3.3.3 转录组Unigenes基本功能注释
    3.3.4 ME处理组与MO对照组桔小实蝇雄成虫触角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GO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3.3.6 与嗅觉传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3.3.7 qRT-PCR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量
    3.3.8 气味受体进化树分析
    3.3.9 日龄和日节律对桔小实蝇雄成虫趋向ME能力及OR63a-1、OR88a表达量的影响
    3.3.10 爪蟾卵母细胞系统研究OR63a-1、OR88a分子功能
    3.3.11 OR88a调控桔小实蝇雄成虫对ME的趋性行为
    3.3.12 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转导ME的分子模型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OBP2参与桔小实蝇雄成虫识别ME的分子过程
    4.2.2 OR88a调控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对ME的趋性行为
    4.2.3 桔小实蝇性成熟雄成虫识别ME的分子模型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嗅觉蛋白质二级质谱图谱 附录 2 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7)桔小实蝇雌虫引诱物筛选及其在“推—拉”技术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桔小实蝇发生为害与防治
1.2 桔小实蝇引诱物的研究
1.3 桔小实蝇驱避物的研究
1.4“推拉”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试验设计思路 2 桔小实蝇引诱物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药品
    2.1.3 试验仪器及用品
    2.1.4 试验方法
    
2.1.4.1 桔小实蝇雌虫对引诱物趋向反应
    
2.1.4.2 雌虫引诱率与引诱时间的关系
    
2.1.4.3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常见挥发物趋向反应
    
2.1.4.4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常见挥发物EAG反应
    
2.1.4.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桔小实蝇雌虫对引诱物趋向反应
    2.2.2 雌虫引诱率与引诱时间的关系
    2.2.3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常见挥发物趋向反应
    2.2.4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常见挥发物的EAG反应
2.3 小结 3 混配引诱物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力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药品
    3.1.3 试验仪器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桔小实蝇引诱剂在“推拉”防治中的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供试药剂
    4.1.3 试验用品
    4.1.4 试验方法
    
4.1.4.1 驱避剂存在对桔小实蝇雌虫诱集量的影响
    
4.1.4.2 引诱剂与驱避剂-不同浓度、比例对桔小实蝇雌虫诱集量影响
    
4.1.4.3 引诱剂与驱避剂水平距离对桔小实蝇雌虫诱集量影响
    
4.1.4.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驱避剂存在对桔小实蝇雌虫诱集量的影响
    4.2.2 正交试验三因素对诱雌量的影响
    4.2.3 引诱剂与驱避剂的浓度和比例对诱雌量的影响
    4.2.4 引诱剂与驱避剂水平距离对桔小实蝇雌虫诱集量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桔小实蝇雌虫引诱物筛选
    5.1.1 桔小实蝇雌虫对引诱物趋向反应
    5.1.2 雌虫引诱率与引诱时间的关系
    5.1.3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挥发物趋向反应
    5.1.4 桔小实蝇雌虫对寄主挥发物EAG反应
5.2 混配引诱物对桔小实蝇雌虫引诱效果
5.3 引诱剂在桔小实蝇“推拉”防治技术中的作用。
    5.3.1 驱避剂存在对桔小实蝇诱雌量影响
    5.3.2 正交试验三因素对诱雌量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8)桔小实蝇对食物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
    1.1.1 分布与传播
    1.1.2 寄主及为害
    1.1.3 生活史
1.2 桔小实蝇的综合防治
    1.2.1 检疫措施
    1.2.2 预测预报
    1.2.3 农业防治
    1.2.4 物理防治
    1.2.5 化学防治
    1.2.6 生物防治
1.3 营养学对桔小实蝇影响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不同糖浓度下桔小实蝇发育历期的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试验方法
    
2.1.2.1 桔小实蝇幼虫饲料
    
2.1.2.2 桔小实蝇成虫饲料
    
2.1.2.3 不同糖浓度下卵的发育历期观察
    
2.1.2.4 不同糖浓度下幼虫的发育历期观察
    
2.1.2.5 不同糖浓度下蛹的发育历期观察
    
2.1.2.6 不同糖浓度下成虫产卵前发育历期观察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3 不同糖浓度下桔小实蝇生存学参数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试验方法
    
3.1.2.1 不同糖浓度桔小实蝇稳定品系的建立
    
3.1.2.2 不同糖浓度品系桔小实蝇卵孵化率及老熟幼虫质量的测定
    
3.1.2.3 不同糖浓度品系桔小实蝇化蛹率及2日龄蛹质量的测定
    
3.1.2.4 不同糖浓度品系桔小实蝇羽化率的测定
    
3.1.2.5 不同糖浓度品系桔小实蝇雌雄比及雌雄虫质量的测定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卵孵化率
    3.2.2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老熟幼虫质量
    3.2.3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化蛹率
    3.2.4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2日龄蛹重
    3.2.5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羽化率
    3.2.6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雌雄比
    3.2.7 不同糖浓度饲料饲养下桔小实蝇连续世代的雌、雄虫质量
3.3 小结 4 桔小实蝇对不同糖浓度溶液的产卵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供试虫源
    
4.1.1.2 供试水果
    
4.1.1.3 供试糖溶液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桔小实蝇雌雄虫对18种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差异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昆虫
    1. 2 试验仪器和试剂
    1. 3 试验方法
        1. 3. 1 试剂及刺激样品的制备
        1. 3. 2 触角电位测定
        1. 3. 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桔小实蝇雌雄虫对寄主挥发物EAG反应的差异比较
    2. 2 桔小实蝇雌雄虫对各类气味挥发物的EAG反应比较
3 讨论

(10)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水果
        1.1.3 供试化合物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嗅觉行为反应测定
        1.2.2 触角电位的测定
        1.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成熟果实的嗅觉行为反应
    2.2 对寄主挥发物不同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
3 讨论与结论

四、桔小实蝇对寄主水果气味的趋向反应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贺州市李子主产区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转移为害规律[D]. 李媛. 广西大学, 2020
  • [2]番石榴产区橘小实蝇转移为害规律及寄主偏好性研究[D]. 黄爱玲. 广西大学, 2020(02)
  • [3]南宁市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寄主定位研究[D]. 黄慧欣. 广西大学, 2020
  • [4]桔小实蝇感受青霉菌的嗅觉机制研究[D]. 金沙.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柑橘和芒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发生及转移为害规律研究[D]. 段云博. 广西大学, 2018(12)
  • [6]桔小实蝇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趋性的分子机理研究[D]. 刘欢.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桔小实蝇雌虫引诱物筛选及其在“推—拉”技术中的作用[D]. 杜俊灵.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8]桔小实蝇对食物糖含量的影响研究[D]. 潘雅.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9]桔小实蝇雌雄虫对18种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差异比较[J]. 谭静,陈玲,李红亮,王强,商晗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5)
  • [10]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J]. 涂蓉,季清娥,陈家骅. 热带作物学报, 2013(11)

标签:;  ;  ;  ;  

果蝇对寄主果实气味的倾向反应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