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对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遮光对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一、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逸璇[1](2019)在《中国野生芍药耐荫性评价及应用于耐荫品种培育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主流的芍药栽培品种在生长期大都需要充足的光照,生产方式以大田栽培为主。近年来国内外芍药切花市场发展迅猛,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芍药产业化能力,应发展设施栽培。弱光是芍药设施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现有芍药品种中适应设施栽培弱光环境的很少,所以培育芍药耐荫品种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丰富的野生芍药在原生地表现出一定的耐荫性,但并未充分参与到杂交育种研究中。本研究采用种子和植株两种引种方式,在北京地区引种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nedia)、多花芍药(P.emodi)种子及新疆芍药(P.anomala)、块根芍药、川赤芍(P.anomala var.veitchii)植株,并对引种的植株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从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两个角度进行耐荫性综合评价。之后,利用中国野生芍药资源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对低亲和性问题进行细胞学机理探讨,筛选高亲和性的杂交组合并对后代进行耐荫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引种北京的块根芍药种子露地播种出苗率高达68.8%,种子引种效果好;多花芍药种子露地播种出苗率仅为0.05%,种子引种效果差。采用植株引种北京的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和川赤芍,经过连续2年的引种观察,新疆芍药长势较好,但未开花。块根芍药和川赤芍植株在北京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开花,表现出与原产地较一致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花期与原产地相比均提前约1个月,引种成功。2、于植株萌发前对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川赤芍的植株进行70%遮荫处理,(1)于盛花期对3种野生芍药植株的生长开花情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遮荫条件下3种野生芍药的叶面积增大,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升高,株幅、枝长、茎粗与全光下基本一致。块根芍药和川赤芍的成花率、着花量、花朵直径与全光下基本一致,单花花期显着延长1天以上。3种野生芍药在70%遮荫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耐荫性。(2)于显蕾期、花后20天、花后40天对3种野生芍药植株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全光条件下的3种野生芍药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遮荫能够缓解全光条件下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通过分析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可知,限制3种野生芍药净光合速率的是非气孔因素。(3)于显蕾期、花后20天、花后40天对3种野生芍药植株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遮荫条件下3种野生芍药表观量子效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电子传递速率升高,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表现出耐荫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使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荫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种野生芍药的耐荫性较为接近,显着高于耐荫性较好的芍药品种’大富贵’。3、以芍药(P.lactiflora)、块根芍药、川赤芍、多花芍药和白花芍药(P.sterniana)为父本,共设计16个杂交组合,授粉522朵花,获得1304粒种子。其中’粉玉奴’ X芍药、’高秆红’ X芍药、’红盘托金’ X芍药、’巧玲’ X芍药、’红盘托金’ X川赤芍、’巧玲’ X川赤芍这6个杂交组合共出苗491株。块根芍药、川赤芍、多花芍药、白花芍药与栽培品种远缘杂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亲和性。对杂交试验中未结实的2个杂交组合’粉玉奴’ X块根芍药和’巧玲’ X块根芍药进行授粉亲和性的荧光观察,结果显示,2个杂交组合授粉后均发生了乳突细胞胼胝质反应,萌发的花粉花粉管出现扭曲、停止生长的现象,为受精前障碍。4、于萌发前对491株杂交后代播种苗进行70%遮荫处理,40天后,随机选择各杂交组合后代中生长情况较好的20株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巧玲’ X川赤芍、’高秆红’ X芍药、’巧玲’ X芍药的杂交后代中耐荫性较好的个体比例显着高于芍药品种间杂交后代,说明利用野生芍药川赤芍和芍药原种参与杂交育种,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有助于提高后代耐荫性。本研究采用生长观察结合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综合方法,首次评价了中国野生芍药的耐荫性,利用野生芍药参与杂交获得耐荫性较好的后代,为培育芍药耐荫品种奠定工作基础,对发展芍药的设施栽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张孟文[2](2019)在《海南岛2种红树林自然杂交种与亲本的种群发育对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70余种红树林植物中,已报道有10余个为自然杂交种,例如海南红树林植物的自然杂交种主要有拟海桑(Sonneratia × gulngai)、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和尖瓣海莲(Bruguiera × sexangula.var rhynchopetala)。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红树林自然群落面积急剧减少,有多个植物如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拟海桑和海南海桑等处于濒危状态,其中红榄李和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已经被列为国家极小种群。尽管已有一些关于红树林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但仍然缺乏红树林自然杂交种与亲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异研究,不利于红树林自然杂交种的恢复。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试图选择自然环境中种群发育较差的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及其亲本卵叶海桑(Sonneratiaovata)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种群发育较好的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及其亲本木榄(Bruguierag-vmnorrhiza)和海莲(Bruguierasexangula)开展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从杂交种的特性(杂种优势、杂种劣势)角度入手,比较分析杂交种与亲本在自然分布的群落和种群及其种子或幼苗在控制条件下的响应特点,为红树林濒危植物的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杂交种与亲本群落及种群特征分析发现:在海南文昌八门湾和会文的红树林群落中,尖瓣海莲与其亲本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大小关系分别为木榄(20.55)>海莲(7.98)>尖瓣海莲(3.72),海莲(3.84)>尖瓣海莲(2.86)>木榄(0.09);在文昌八门湾红树林群落中生态位为木榄(9.87)>海莲(6.06)>尖瓣海莲(4.02)。在文昌铺前的红树群落中它们的重要值大小关系为木榄(21.54)>海莲(8.11),尖瓣海莲未见分布。从重要值和生态位可初步判断杂交种尖瓣海莲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如木榄和海莲。但文昌八门湾和会文红树林群落中,尖瓣海莲均偏向海莲,说明尖瓣海莲对环境的适应与海莲相似。海南海桑仅在一个地方出现(文昌八门湾),与其亲本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大小与生态位关系为杯萼海桑(8.08、4.5)>海南海桑(2.63、2.01)>卵叶海桑(0.70、0.97)。从重要值和生态位可初步判断杂交种海南海桑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低于亲本杯萼海桑、高于卵叶海桑,且偏向卵叶海桑,对环境的适应与卵叶海桑相似。种群结构进一步表明杂交种海南海桑与亲本卵叶海桑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发育不好,杯萼海桑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发育良好。尖瓣海莲、木榄和海莲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2)自然杂交种与亲本种子或胚轴萌发实验发现:通过光照时间、温度和盐度控制实验,海南海桑与其亲本种子萌发指标表现出随着光照时间、温度和盐度变化时,有不同的适宜范围和最佳值,环境条件变化过高或过低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和胚根完好率。3种植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一定的高温和盐度,光照12h、温度35℃、盐度2.59‰萌发最佳。但同样光照时间下杯萼海桑萌发率高于卵叶海桑,均高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较宽,为2540℃,海南海桑和卵叶海桑种子的适宜温度稍窄,为30-40℃,对温度的适应性大小为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海南海桑;高盐度将产生抑制作用,其中杯萼海桑适宜盐度范围较宽,为0-15‰,海南海桑和卵叶海桑适宜盐度范围为0-7.5‰,对盐度的适应性大小为杯萼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即杯萼海桑耐盐性优于海南海桑和卵叶海桑。这与三个样地中,海南海桑、卵叶海桑仅分布在低盐度的八门湾样地结果一致。以上三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种子的环境适应性均低于亲本杯萼海桑、卵叶海桑,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遮光强度、盐度和淹水时间控制实验表明,尖瓣海莲与其亲本胚轴萌发指标表现出随着遮光强度、盐度和淹水时间变化时,有不同的适宜范围和最佳值,环境条件变化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胚轴始萌发日、萌发周期、发芽率和死亡率。木榄更耐荫,遮光强度0-60%均适宜,20%的遮光强度更有利于萌发;尖瓣海莲和海莲胚轴不耐荫,遮光强度适宜范围都为040%,不遮光时更有利于萌发。对遮光的适应性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3种植物胚轴均耐一定盐度,其中木榄最耐盐,盐度0-30‰均适宜,10‰更有利于萌发;尖瓣海莲和海莲耐盐性较差,最适宜盐度均为5‰,但尖瓣海莲适宜范围(0-25‰)比海莲(0-20‰)宽;对盐度的适应性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3种植物胚轴萌发均喜一定淹浸,每天淹水0-12h均适宜木榄胚轴萌发,8h/d最适宜,尖瓣海莲和海莲适宜淹水时间范围稍短,为0-8h/d,最适宜淹水时间均为4h/d。对淹水的适应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以上三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胚轴萌发对环境适应性低于亲本木榄,高于亲本海莲,偏向海莲。(3)自然杂交种与亲本幼苗生长实验发现:遮光强度、盐度和淹水时间控制实验发现,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与其亲本、尖瓣海莲及其亲本幼苗生长的光合、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表现出随着遮光强度、盐度和淹水时间变化时,有不同的适宜范围和最佳值。杯萼海桑更耐荫,遮光强度0-40%均适宜,20%时生长最佳;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与其亲本卵叶海桑耐荫性稍差,不遮光时生长最佳,而海南海桑适宜的遮光范围(0-20%)比亲本卵叶海桑(040%)更窄,表明它们对遮光适应性的大小为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海南海桑。杯萼海桑更耐盐,盐度0-15‰均适应,10‰最佳,海南海桑和卵叶海桑耐盐性较差,适应范围均为0-10‰,但卵叶海桑的最佳盐度(5‰)高于海南海桑(0‰)。表明它们的耐盐性大小为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海南海桑,与种子萌发的实验结果一致。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与其亲本均适宜在0-8h/d淹水时间范围内生长,但杯萼海桑最佳淹水时间(8h/d)高于卵叶海桑(4h/d),更高于海南海桑(Oh/d)。表明耐淹性的大小为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海南海桑。以上三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幼苗的环境适应性均低于亲本杯萼海桑、卵叶海桑,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木榄和尖瓣海莲更耐荫,遮光范围0-40%均适应,20%时最佳,海莲虽然在0-40%也适应,但不遮光时生长最佳,对遮光的适应性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尖瓣海莲及其亲本在盐度为0-20‰均适宜生长,但木榄更耐盐,其最适宜盐度为15‰。,尖瓣海莲和海莲较不耐盐,最适宜盐度均为10‰,耐盐性的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木榄和尖瓣海莲最佳淹水时间均为8h/d,但木榄更耐淹,适应的淹水时间范围更广,为0-12h/d,尖瓣海莲与海莲适应的淹水时间范围一致,均为0-8h/d,但海莲最佳淹水时间4h/d,耐淹性的大小为木榄>尖瓣海莲>海莲。以上三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幼苗的环境适应性低于亲本木榄,高于亲本海莲,偏向海莲。(4)自然杂交种与亲本幼苗在盐胁迫和淹水胁迫下的叶片转录组分析发现:通过转录组分析技术,对不同盐度和淹水时间的处理的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共6种植物幼苗的叶片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和盐胁迫下,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与其亲本、尖瓣海莲与其亲本在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上调数量、下调数量以及差异表达基因注释上均有差异。可能这种差异,造成它们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差异,并最终表现在群落中的地位差异。本研究根据群落和种群特征分析初步判断了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与其亲本、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与其亲本在群落中的地位,通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环境控制实验、转录组分析进行了验证,得出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对环境的适应性均低于亲本杯萼海桑、卵叶海桑,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盐度可能是影响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和亲本卵叶海桑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两种植物仅在低盐度的八门湾样地有分布。而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对环境的适应性低于亲本木榄,高于海莲,并偏向海莲。环境条件控制实验的结果印证了种群分布的结果,可见环境条件是影响红树林自然杂交种与其亲本种群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环境的适应性影响了红树林自然杂交种及其亲本在群落的地位。

李彩斌,郭华春[3](2017)在《耐弱光基因型马铃薯在遮阴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性分析》文中认为为探寻遮阴对马铃薯光合和荧光特性及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马铃薯不耐弱光品种‘丽薯6号’和耐弱光品种‘中薯20’为材料,出苗后用遮光率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T),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测定了遮阴30 d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光诱导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遮阴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较CK显着下降;‘中薯20’的Pn、Pmax、LSP较高,LCP和暗呼吸速率(Rd)较低。2)不同基因型CO2响应参数无显着差异,但‘中薯20’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较高,CO2补偿点(CCP)较低。3)高光诱导过程中,‘中薯20’反应较快,光合能力较强。4)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较CK显着增加,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CK显着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5)非光化学热耗散(ФNPQ)和荧光耗散途径(Фf,d)比例显着增加,光化学猝灭耗散途径(ФPSⅡ)比例显着减少,主要以增加热耗散为主。遮阴后,耐弱光基因型‘中薯20’的NPQ和ФNPQ均高于不耐弱光的‘丽薯6号’,说明‘中薯20’的光合机构保护能力更强。综合分析表明,遮阴后耐弱光基因型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光补偿点、较低的CO2补偿点、较快的光诱导反应速度和较高的非光化学热耗散能力。

吴玉香,魏建康,沈少炎,陈淩艳,连彦,龙智慧,何天友,郑郁善[4](2017)在《遮光对西洋杜鹃花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西洋杜鹃为材料,研究了3种遮光处理对其花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遮光60%处理相比,遮光30%处理显着提高了花蕾的长度和宽度、花径、成花率,且花期提前10 d左右,遮光80%处理花期推迟了8 d左右;遮光有利于叶绿素含量提高,但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值;随着遮光程度不断增加,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均有所下降,胞间CO2浓度则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强而升高。西洋杜鹃在栽培应用上要注意光照条件,光照较强有利于花期提前,一定的遮光强度可以推迟其开花。

武冲,张晓敏,尹燕雷,冯立娟,杨雪梅,王菲[5](2017)在《遮阴对红叶樱花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文中提出以一年生红叶樱花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4%、50%、85%遮阴处理和全光照处理对红叶樱花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率的增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a/b减小;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花色苷含量减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降低。全光照条件下,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24%、50%、85%遮阴条件下呈单峰曲线。红叶樱花作为园林观叶植物,遮阴降低了其花色苷的含量,因此在造景搭配时应尽量避免遮阴。

刘凯月,杜绍华,郭思佳,赵硕[6](2016)在《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遮荫对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和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它们进行了30%、60%、90%的3个梯度的遮荫处理,以全光照作对照,研究了不同遮荫条件下2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度的增加,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2饱和点、CO2补偿点降低,表现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随遮荫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同遮荫条件下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表明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均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董彦娜,李连龙,郭思佳,赵硕,刘冬云[7](2016)在《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和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foli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对2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提高,斑叶堇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均依次上升;而qN值则呈逐渐下降,体现了斑叶堇菜对弱光环境的强适应性。而大叶铁线莲的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则随着遮荫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qN值则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大叶铁线莲有一定的耐荫性。

梁文斌[8](2015)在《短梗大参生理生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为五加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耐荫性强,其株形、叶形和叶色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易于修剪,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优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可作为优良的园林观赏耐荫新树种,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景制作及室内观赏等。短梗大参的引种栽培对于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提高城市生态效益和增添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永顺县引种至长沙市的短梗大参为试验材料,首次系统地开展了生理生态特性和繁育研究,为短梗大参的驯化栽培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短梗大参根系不发达,根和茎的维管束分化程度不高,海绵组织发达;生长季长,抽梢能力强;在适宜的遮荫环境下生长良好。(2)引种栽培于林下的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不存在“午休”现象,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曲线也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夏季6-7月。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没有强光抑制现象,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估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6.902 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013.163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LCP) 4.794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290 μmol·m-2·s-1,表明短梗大参耐荫性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适合于遮荫环境下栽培。(3)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地栽和盆栽短梗大参生长和光合作用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地栽短梗大参在全光照下(郁闭度0)生长速率、植株高度、茎粗及叶片大小明显高于半光照(郁闭度约0.5)和弱光照(郁闭度约0.8),但叶片颜色暗绿且有灼伤斑,观赏价值低,而在半光照下叶色翠绿,观赏价值高;比叶重(LMA)随着光照增强而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则下降。地栽短梗大参在半光照、弱光照环境下光响应曲线属强度抑制型,光合速率易受强光抑制,而在全光照环境下光响应曲线为饱和趋近饱和型;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呼吸速率(凡)均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加,表观量子产量(AQE)则以半光照环境下的最高;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初始荧光(F0)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明显的差异。盆栽短梗大参在遮荫处理(70%光日照和40%光日照)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显着高于全光日照(100%光日照)(P<0.05),且随着遮荫程度增强而增加,而叶绿素a/b比值则呈下降趋势;与全光日照相比,遮荫处理提高短梗大参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同时明显降低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遮荫处理提高PS 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c/Fm)和潜在活性(Fo/Fm),尤其是40%光日照下Fv/Fm和F0/Fm均显着高于全光日照(P<0.05)。遮荫处理下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着低于全光日照(P<0.05),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以减少热耗散等途径来提高PS Ⅱ光能转化效率;在夏季全光照下叶绿体易受强光伤害,基粒类囊体变得疏松、膨胀,基质片层扭曲,脂质体增多,70%光照处理能缓解强光对叶绿体结构的伤害,在40%光照下叶绿体为正常状态。(4)盆栽干旱胁迫试验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短梗大参光合速率受强光抑制明显,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能力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和胁迫时间增加,初始荧光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明显降低,光合器官遭到破坏,光合作用停止。短梗大参叶片相对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下降低,而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则升高。在干旱胁迫下内源激素ABA、IAA、ZR及GA均上升。(5)短梗大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表明: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合适的萌发温度为15-25℃;萌发率由高到低的基质依次为琼脂(27%)、滤纸(24%)、黄泥(15%)、沙子(13%)、珍珠岩(7%);50 mg·L-1赤霉素处理显着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沙藏处理可显着促进种子萌发(P<0.05)。不同栽培基质对短梗大参幼苗生长影响明显(P<0.05),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为园土+牛粪+珍珠岩。(6)扦插生根效果表明:3年生硬枝生根效果明显优于1年生嫩枝(P<0.05),黄土和椰糠的生根效果优于河沙和谷壳灰,珍珠岩最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有明显的影响(P<0.05),以2000 mg·L-1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98.8%;不同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不利于短梗大参的扦插生根。本研究中短梗大参合适的扦插条件为:扦插基质为黄土,插穗为3年生硬枝,速蘸2000 mg-L-1 IBA溶液处理。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其不定根形成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诱导阶段、表达阶段和生长阶段3个阶段,并伴随明显的生理生化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69.18%,而在表达和生长阶段均比扦插前上升,最大增幅为55.51%;PP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增加,最大增幅达515.85%,在表达阶段下降至最低,在生长阶段又上升,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达590.24%;POD活性在根诱导阶段和生长阶段均增加,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为59.20%;IAA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逐渐升高,在表达阶段达到峰值,比扦插前增加了14.84%,生长阶段则下降至扦插前水平;与对照相比,IBA处理可提高插穗不定根数量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但PPO、POD和IAAO活性几乎不受外源IBA的影响。

刁俊明,钟福生,刘惠娜[9](2011)在《遮光处理对桐花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Ac100)、48%光照(Ac48)、20%光照(Ac20)]对淡水种植的桐花树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10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显着的"午休"现象,而Ac48和Ac2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午休"程度降低;不同月份期间,遮光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存在显着影响.遮光处理的桐花树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全光照处理相比均下降;随遮光度增大,叶片叶绿素a+b和叶绿素b含量显着升高,而叶绿素a/b降低,且叶面积显着增大.试验表明遮光处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和桐花树叶片生理特性等内在因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且桐花树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光环境.

张春桃,朱小楼,蔡开锋,于永根[10](2010)在《薹草的耐阴性研究及园林适用环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吉祥草作参照,对条穗薹草、仲氏薹草、栗褐薹草和三穗薹草进行遮光梯度为0、50%、75%、90%的遮光处理后,测定5种植物的叶宽、叶长、叶绿素a+b、叶绿素a/b、光-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值。结果表明:随遮光度增加,5种植物的叶宽无显着变化,叶长、叶绿素a+b含量、Fv/Fm、Fv/F0和Fv′/Fm′增加,叶绿素a/b、光补偿点和qN降低;仲氏薹草和三穗薹草的叶绿素a+b含量在遮光75%下达到最高,叶绿素a/b分别在遮光75%、50%下达到最低;栗褐薹草、仲氏薹草和三穗薹草的光饱和点在遮光50%下最大,条穗薹草和吉祥草分别在遮光0和75%下最大。综合分析表明:5种植物的耐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栗褐薹草、吉祥草、条穗薹草、三穗薹草、仲氏薹草;条穗薹草和栗褐薹草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吉祥草、仲氏薹草和三穗薹草较窄。结合野外生境调查结果表明:条穗薹草适宜在水库边、河道旁的死水区和水位变化区等生态环境下栽种;栗褐薹草可用于林下、建筑北侧、桥梁下空地等荫蔽性较强处栽种;三穗薹草和仲氏薹草则因耐阴性弱,适宜于在常绿阔叶林林缘、路边坑边草丛中、山坡灌丛等环境下栽种。

二、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野生芍药耐荫性评价及应用于耐荫品种培育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野生芍药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中国野生芍药资源概况
        1.1.2 中国野生芍药引种研究进展
        1.1.3 中国野生芍药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1.1.4 中国野生芍药参与的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2 植物耐荫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耐荫反应的形态特征
        1.2.2 植物耐荫反应的生理特征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中国野生芍药引种北京适应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4种野生芍药原生地情况
        2.1.3 引种栽培地情况
        2.1.4 引种方法
        2.1.5 栽培管理
        2.1.6 植株生长特性研究
        2.1.7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2.1.8 多花芍药种子打破休眠方法
        2.1.9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和川赤芍植株引种北京生长状况
        2.2.2 块根芍药和多花芍药种子生物学特性
        2.2.3 赤霉素和~(60)Coγ射线多花芍药种子萌动情况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3种野生芍药资源耐荫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遮荫处理
        3.1.3 生长和开花指标的测定
        3.1.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1.5 光合参数的测定
        3.1.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3.1.7 3种野生芍药耐荫性评价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遮荫对3种野生芍药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3.2.2 遮荫对野生芍药和芍药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 遮荫对野生芍药和芍药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3.2.4 遮荫对野生芍药和芍药品种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3.2.5 遮荫对野生芍药和芍药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6 3种野生芍药耐荫性综合评价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野生芍药应用于耐荫品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花粉采集、贮藏
        4.2.2 花粉萌发率测定
        4.2.3 人工去雄与套袋
        4.2.4 授粉与授粉后管理
        4.2.5 种子采集及统计
        4.2.6 杂交种子的处理和播种
        4.2.7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荧光鉴定
        4.2.8 杂交后代耐荫性评价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芍药杂交父本花粉萌发率测定
        4.3.2 芍药杂交组合结实情况
        4.3.3 芍药杂交授粉亲和性的荧光观察与受精障碍分析
        4.3.4 芍药杂交后代耐荫性评价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海南岛2种红树林自然杂交种与亲本的种群发育对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植物群落及其植物组成的种群生态位与适应性
        1.3.2 种子萌发与适应性
        1.3.3 幼苗生长与适应性
        1.3.4 植物自然杂交种研究
    1.4 科学问题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土壤土质
    2.4 气候条件
        2.4.1 气温
        2.4.2 日照
        2.4.3 降水
        2.4.4 相对湿度
        2.4.5 蒸发
        2.4.6 风速
    2.5 水文环境
    2.6 植物组成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1 研究内容
        3.1.2 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3.2.1 群落特征
        3.2.2 种群结构与特征
        3.2.3 种子萌发
        3.2.4 幼苗生长
        3.2.5 转录组分析
        3.2.6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清澜港保护区固定样地红树林群落特征研究
        4.1.1 清澜港保护区固定样地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重要值研究
        4.1.2 清澜港固定样地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4.1.3 小结
    4.2 清澜港保护区固定样地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种群结构与特征
        4.2.1 种群高度级结构
        4.2.2 种群大小级结构
        4.2.3 种群静态生命表
        4.2.4 种群存活曲线
        4.2.5 种群时间序列分析
        4.2.6 小结
    4.3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4.3.1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及其亲本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
        4.3.2 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及其亲本胚轴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
        4.3.3 小结
    4.4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4.4.1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及其亲本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
        4.4.2 自然杂交种尖瓣海莲及其亲本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
        4.4.3 小结
    4.5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对生境条件适应的转录组分析
        4.5.1 测序数据产出统计
        4.5.2 测序数据组装
        4.5.3 基因表达量分析
        4.5.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5.5 Unigene的NR功能注释
        4.5.6 Unigene与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
        4.5.7 Unigene与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功能注释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清澜港红树林群落特征及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共6种红树林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5.1.2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繁殖体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
        5.1.3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
        5.1.4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对环境适应性的转录组分析
    5.2 结论
        5.2.1 清澜港红树林群落特征及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共6种红树林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5.2.2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繁殖体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
        5.2.3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
        5.2.4 自然杂交种海南海桑、尖瓣海莲与亲本幼苗对环境适应性的转录组分析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3)耐弱光基因型马铃薯在遮阴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光合作用测定
        1.3.2 光响应曲线测定
        1.3.3 CO2响应曲线测定
        1.3.4 光合诱导曲线测定
        1.3.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阴对马铃薯光合特征参数的影响
        2.1.1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1.2 对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2.1.3 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
    2.2 遮阴对马铃薯光合诱导参数的影响
    2.3 遮阴对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遮阴对马铃薯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4)遮光对西洋杜鹃花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洋杜鹃开花时间的影响
        1.2.2 不同光照度对西洋杜鹃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度对西洋杜鹃开花状况的影响
    2.2 不同光照度对西洋杜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光照度下西洋杜鹃光合特性日变化
        2.3.1 试验当天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
        2.3.2 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2.3.3 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的蒸腾速率日变化
        2.3.4 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的气孔导度日变化
        2.3.5 不同光照度下西洋杜鹃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2.3.6 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2.3.7 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的气孔限制值日变化
        2.3.8 西洋杜鹃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2.4 不同光照度对西洋杜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5)遮阴对红叶樱花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叶片色素含量测定
        1.3.2 光合作用日变化
        1.3.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阴对红叶樱花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2.2 遮阴对红叶樱花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2.3 遮阴对红叶樱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遮阴对红叶樱花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6)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遮荫处理
        1.2.2 光合作用日变化测定
        1.2.3 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荫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2.2 遮荫对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2.3 遮荫对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2.4 遮荫对胞间CO2摩尔分数日变化的影响
    2.5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的关系
    2.6 遮荫对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2.7 遮荫对CO2响应曲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7)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项目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2.2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潜在活性(Fv/Fo)的影响
    2.3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2.4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RII)的影响
    2.5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影响
    2.6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影响
    2.7 遮荫对2种地被植物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8)短梗大参生理生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园林树种引种研究进展
        1.1.1 植物引种驯化理论发展
        1.1.2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实践研究
        1.1.3 园林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1.2 林木繁育研究进展
        1.2.1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1.2.2 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 短梗大参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概述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试验设计
        1.4.5 技术路线
2 短梗大参的生物学特性
    2.1 产地自然概况
    2.2 引种地自然概况
    2.3 植物形态特征
    2.4 生态解剖特征
        2.4.1 材料和方法
        2.4.2 根的构造特点
        2.4.3 茎的构造特点
        2.4.4 叶的构造特点
        2.4.5 气孔特征
        2.4.6 短梗大参解剖特征的生态学意义
    2.5 生境特征
    2.6 短梗大参生长的物候特点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枝梢的发生
        2.6.3 新梢的生长节律
        2.6.4 短梗大参越夏和越冬生长表现
    2.7 小结
3 短梗大参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光合生理特性的测定
        3.1.2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3.1.3 遮荫试验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及影响因子的日变化
        3.3.2 净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3 短梗大参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3.3.4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年变化
        3.3.5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生长的影响
        3.3.6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3.3.7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荧光参数的影响
        3.3.8 遮荫对盆栽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3.4 小结
    3.5 讨论
        3.5.1 短梗大参的光合生理特性
        3.5.2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植株生长
        3.5.3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比叶重的关系
        3.5.4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3.5.5 光照环境对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3.5.6 光照环境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3.5.7 光照强度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4 短梗大参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及生理生化响应
    4.1 试验材料
    4.2 干旱胁迫试验设计
    4.3 研究方法
        4.3.1 光合参数的测定
        4.3.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4.3.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4.3.4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干旱胁迫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4.5.2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5.3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5.4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4.6 小结
    4.7 讨论
        4.7.1 干旱胁迫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7.2 水分胁迫与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4.7.3 干旱胁迫与膜系统的关系
        4.7.4 干旱胁迫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4.7.5 干旱胁迫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7.6 干旱胁迫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7.7 干旱胁迫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 短梗大参繁育技术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设计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种子萌发试验
        5.2.3 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
        5.2.4 扦插试验
    5.3 研究方法
        5.3.1 种子形态及生活力测定
        5.3.2 种子萌发测定指标
        5.3.3 幼苗生长测定指标
        5.3.4 生根统计
        5.3.5 生理生化指标
        5.3.6 扦插生根解剖观察
    5.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力
        5.5.2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5.5.3 不同栽培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5.5.4 不同插穗类型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5.5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5.6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5.7 扦插生根的解剖特征
        5.5.8 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
    5.6 小结
    5.7 讨论
        5.7.1 光照、温度和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7.2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7.3 低温沙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7.4 栽培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5.7.5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因子
        5.7.6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理
6 结论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遮光处理对桐花树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
        1.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3.3 叶面积的测定
        1.3.4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遮光对桐花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2.2 遮光条件下光合四项指标的月份比较
    2.3 遮光对桐花树叶绿素含量及叶片面积的影响
        2.3.1 遮光对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遮光对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2.4 遮光处理下桐花树的光响应曲线特性
    2.5 桐花树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3 结论

(10)薹草的耐阴性研究及园林适用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试验材料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光对5种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2.2 遮光对5种植物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2.3 遮光对5种植物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2.3.1 光补偿点 (LCP)
        2.3.2 光饱和点 (LSP)
        2.3.3 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
    2.4 5种植物的耐阴性评价
    2.5 遮光对5种植物荧光特性的影响
    2.6 4种薹草植物的园林应用展望
3 结论与讨论
    3.1 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LCP、LSP和Pmax对不同着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3.2 叶绿素荧光对不同遮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3.3 4种薹草的运用方式

四、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野生芍药耐荫性评价及应用于耐荫品种培育初步研究[D]. 张逸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海南岛2种红树林自然杂交种与亲本的种群发育对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D]. 张孟文. 海南大学, 2019(06)
  • [3]耐弱光基因型马铃薯在遮阴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性分析[J]. 李彩斌,郭华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8)
  • [4]遮光对西洋杜鹃花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吴玉香,魏建康,沈少炎,陈淩艳,连彦,龙智慧,何天友,郑郁善.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8)
  • [5]遮阴对红叶樱花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武冲,张晓敏,尹燕雷,冯立娟,杨雪梅,王菲.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2)
  • [6]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J]. 刘凯月,杜绍华,郭思佳,赵硕.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7]遮荫对斑叶堇菜和大叶铁线莲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董彦娜,李连龙,郭思佳,赵硕,刘冬云. 北方园艺, 2016(19)
  • [8]短梗大参生理生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D]. 梁文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8)
  • [9]遮光处理对桐花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 刁俊明,钟福生,刘惠娜. 嘉应学院学报, 2011(05)
  • [10]薹草的耐阴性研究及园林适用环境分析[J]. 张春桃,朱小楼,蔡开锋,于永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4)

标签:;  ;  ;  

遮光对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