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蛋白复合物的体外抗凝活性

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蛋白复合物的体外抗凝活性

一、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复合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彬,冯金秀,金文刚[1](2020)在《海带多糖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海带多糖是1种来源于褐藻的硫酸化多糖,由于其独特的硫酸化结构,并且富含岩藻糖,因而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凝血、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海带多糖的生物活性不仅与海带种类、地理位置、收获季节有关,而且与多糖本身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单糖组成、硫酸盐含量和硫酸酯基团位置密切相关,另外,不同的提取分离纯化手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海带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同时详细介绍了近些年有关海带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刘琨[2](2016)在《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水溶性杂多糖,因此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日本厚叶海带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粗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五个组分,并分别测定了五个组分的硫酸根含量及多糖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分离纯化后五个组分进行单糖组成的分析,最后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研究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了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最终得到五个组分F-0,F-1,F-2,F-3和F-4,各组分的硫酸根含量分别是15.84%,3.95%,16.87%,21.69%和26.11%;多糖含量分别为45.52%,32.43%,53.26%,46.88%,64.25%。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岩藻聚糖硫酸酯硫酸酯粗品,F-0,F-1,F-2,F-3和F-4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F-0,F-1,F-2,F-3主要由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组成,且不同组分之间各单糖的含量差异明显,除F-1外,其他各组分均以岩藻糖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F-1中甘露糖的含量最高为28.84%;F-4的岩藻糖含量最高为91.44%。3、研究选取肝癌HepG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人结肠癌HT-29及肺癌A549细胞四种肿瘤细胞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当样品浓度为800μg/mL时,组分F-2对肝癌HepG2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组分F-3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RAW264.7与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组分F-0对肺癌A549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能力。

魏碧娜[3](2016)在《海带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海带,褐藻门海带属,我国大规模养殖的经济型海藻。福建省是我国海带主产区,福建霞浦、连江、莆田均盛产海带。海带作为“药食同源”类海藻其药学功效在诸多药学典籍中记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糖是海带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血、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本文立足福建优势海带资源,对海带活性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组成及生物学活性。本课题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海带粗多糖WPS,得糖率为2.5%。采用离子交换法粗多糖WPS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粗组分WPS-1,进一步采用凝胶柱层析法纯化后得到多糖纯化组分WPS-1-2。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鉴定WPS-1-2为分子量分布均一的纯化多糖。HPLC检测其分子量为282 KDa。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是硫酸酯化多糖,其多糖含量为92.3%,硫酸根含量为10.4%。采用RP-HPLC法检测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其摩尔比为3.97:3.83:1。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显着抗氧化活性。经分离纯化后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总抗氧化能力提高,是其粗多糖总抗氧化力的2倍。此外,多糖纯化组分WPS-1-2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均有显着清除活性。当多糖纯化组分浓度为1 mg/mL时,其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95%,与相同浓度下Vitamin 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相当。当多糖纯化组分浓度达到3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3%,高于相同浓度下Vitamin C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最大增值抑制率为73%,且呈量效相关性。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明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MPs蛋白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显着抑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活性相关的MMP2蛋白酶活性。丙二醛测定结果表明,与过氧化氢模型组相比,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丙二醛含量,这与海带多糖纯化组分具有显着自由基清除活性相关。因此,海带多糖纯化组分WPS-1-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机制与其诱导细胞凋亡以及缓解过氧化氢对细胞增殖诱导作用有关。

王洁[4](2015)在《海带降血压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可引发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等系列慢性疾病,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常见降压药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在发挥降压治疗作用的同时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从天然食物中提取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降血压功能因子已成为全球研发的热点领域。海带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海生褐藻,自古就作为降血压治疗的民间药物。我国海带年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量营养组分被废弃,利用率极低。本研究通过可控酶解海带粗蛋白制备具有显着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降血压肽,并对其作用机理开展了初步探究;同时高效回收加工副产物甘露醇及褐藻糖胶,提高了海带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研究结果为酶法制备具有降血压功效的海带活性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研究数据,为海带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采用超声辅助法对甘露醇、褐藻糖胶进行分步提取,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并确定了提取工艺参数,得出甘露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5%乙醇为提取溶剂,液固比52:1(mL/g)、超声时间33 min、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300 w,提取两次,最高提取率为16.36%;以0.1 mol/L的盐酸为提取剂,褐藻糖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为20:1(mL/g),超声温度49℃,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为300 w,提取率达3.18%。分步提取工艺的优化为实现海带综合利用及其降血压肽酶法制备奠定了基础。其次,建立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海带酶解液中的KY、GKY、SKTY、AKY、AKYSY、KKFY、FY、KFKY 八种降血压肽的同时定量检测;采用HPLC-ESI-MS/MS方法对该八种降血压小肽进行了结构分析与鉴定;通过ACE抑制活性体外检测,得出八种降血压肽的IC50值依次为5.24μmol/L、7.94 μmol/L、20.63 μmol/L、7.52 μmol/L、2.42 μmol/L、15.33 μmol/L、4.83 μMOL/L;同时检测了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得出混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最强,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次之,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最弱。再次,采用响应曲面法依次对混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酶特性及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混合酶酶解海带粗蛋白的最佳酶特性参数为:酶比例1:2:1(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pH 8.0,温度60℃;以最佳酶特性参数对海带粗蛋白进行酶解,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7%,酶底比4.4%,酶解时间5.1 h,得到水解产物的ACE活性抑制IC50值为5.64 mg/mL。该优化工艺参数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0.95%,两者拟合度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最后,采用SYBYL8.1软件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八种海带降压小肽与tACE结晶的3D结构进行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得到了八个稳定结合构象的等势面图。研究结果表明八种降血压小肽均与tACE之间有较强的多位点结合能力,主要位点为His383、Glu384、Glu411和His387,其结合能由氢键作用力提供,初步探讨了 ACE抑制活性与分子构象之间的关联性。

程忠玲,王承猛[5](2014)在《胶原/褐藻糖胶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备了一种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胶原/褐藻糖胶膜。采用FTIR分析了胶原与褐藻糖胶间离子键的形成,并分别采用体外凝血试验tAPTT、tTT、tPT和MTT染色法评价了其体外抗凝血活性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生长增值效果。结果表明,tAPTT、tTT分别在不同浓度出现显着性差异,而tPT未出现显着性差异;胶原/褐藻糖胶膜比胶原膜的OD550nm增加得多,HUVEC增殖数量有大幅度提高,胶原中添加褐藻糖胶后促进了HUVEC的增殖。

刘鑫[6](2014)在《褐藻胶衍生物及褐藻糖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丰富的海洋糖类化合物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糖尿病相关的细胞模型及体外筛选模型,并结合动物实验,研究了它们对糖尿病相关症状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具有活性的糖类的作用机制。首次发现了低聚古罗糖醛酸硫酸酯(SLMG)对肝脏的脂类代谢具有显着的下行调控作用,并研究了其作用机理;首次发现了墨角藻{F.vesiaulosus)来源的褐藻糖胶(FNF)不但具有优于阿卡波糖的抑制α-糖苷酶活性,同时对糖尿病肾病也有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人源肝细胞HepG2脂类代谢调控的结果显示,SLMG具有良好的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合成的活性,其调控在0-100 μg/mL剂量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且对肝细胞无毒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酶活力检测证明,SLMG可以抑制其活力,降低固醇合成速度。SLMG可以增加载脂蛋白A1(Apo AI)含量,提高HDL比例。一系列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SLMG可以通过磷酸化AMPK,从而使其激活;激活的AMPK刺激下游ACC、HMGCR磷酸化,使它们失活,并抑制SREBP-1活性,从而减少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SLMG可以刺激SREBP-2的升高,通过SREBP-2启动LDLR基因表达,增加LDL的清除速度;同时可以促进CYP7A1的分泌,提高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效率,降低血管疾病发生率。体外α-糖苷酶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墨角藻目来源的褐藻糖胶普遍具有较好的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尤其是墨角藻(F.vesiaulosus)来源的褐藻糖胶(FNF)抑制活性最高,其半数抑浓度(IC50)为39 μg/mL,活性远高于于阳性药阿卡波糖(387 μg/mL),双对数法测定其抑制方式为竞争性抑制。模拟胃酸降解证明胃酸不会降低其活性;酸降解分级实验表明其活性与分子量相关,只有较高分子量的组分具有活性。由于FNF是一种外观浅棕色且含有结合蛋白的粉末物质,其中可能含有微量多酚物质,经脱色以及采用酶法降解除蛋白后,几乎不影响其活性,并计算多酚类含量,表明FNF中的褐藻糖胶为唯一活性物质。对FNF进行细胞和动物实验:IEC-6细胞毒性试验表明FNF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db/db小鼠试验说明FNF在短期(随机血糖、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及长期(糖化血红蛋白)均有降低血糖,控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这也印证了其具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结论。抑制’肾细胞HBZY-1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褐藻糖胶普遍具有抑制肾细胞增殖,减缓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FNF的抑制增殖能力最强,毒性试验显示:FNF对肠细胞IEC-6及肾细胞HBZY-1均无细胞毒性。Western blotting研究表明:FNF通过降低TGF-β1、TGF-β1R的表达,减少骨架蛋白a-SMA的合成,并可抑制TIMP-1的表达,促使细胞外基质降解。FNF可有效阻止肾纤维化进程。综上,首次发现低聚古罗糖醛酸硫酸酯SLMG可以有效调节肝脏的脂类代谢,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首次发现墨角藻(F.vesiaulosus)来源褐藻糖胶FNF不但具有优于阿卡波糖的抑制糖苷酶活性,有效降低模型鼠的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而且还有很好的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也得到了阐述,FNF有作为多靶点糖尿病治疗药物潜力。本文的研究找到了两种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良好治疗作用的海洋糖类化合物,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远平,韩硕,李钰金[7](2013)在《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类含有岩藻糖和硫酸基的生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文章就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湿保湿、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调节血脂等生物活性作用进行综述。

陈安进[8](2012)在《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富含硫酸基团的阴离子多糖,主要来源于褐藻、海参和海胆等。因其具有抗凝血、抗病毒、抗肿瘤、抑制血管增殖以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成为当今海洋功能性食品和药物研究的热点。体外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大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均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活性。但由于这些大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一般分子组成复杂,溶解性低,吸收较差。若直接注射又会产生较大的毒性,进入体内后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有报道称从泡叶藻中提取的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在体内同样显示出抗血栓活性。由于提取来源不同,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化学组分和结构会有较大差异,对于从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是否同样具有抗血栓活性,还鲜有报道,亦未见对其抗血栓机制进行研究的相关报道。本课题组前期应用自由基氧化法和阴离子交换法,从海带中制备纯化了具有不同分子质量和硫酸根含量的4种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分别为低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LF1和LF2,中分子质量的MFa和MFb。本文对这4种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了抗血栓活性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体内抗血栓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并结合前期预实验得到的药效学结果,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在此基础上,采用Fecl3刺激法制作动脉血栓模型,采用结扎法制作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对不同分子质量和硫酸根含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体内抗血栓活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发现,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其毒性逐渐增强。其中2种LMWF的LD50相近(分别为716.0mg·kg-1和639.1mg·kg-1),而2种MMWF的LD50相近(分别为50.6mg·kg-1和45.1mg·kg-1)。在本实验中,4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均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且随着分子质量增加,其血栓湿重逐渐减少,血栓生成抑制率逐渐增加,说明其抗血栓作用逐渐增强。并且这种抗血栓活性呈现明显的剂量相关性。2.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内皮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在体内研究中,通过制作大鼠内皮损伤模型,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情况,并测定内皮损伤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体外研究中,通过细胞培养,考察药物对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除vWF外,本文还使用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作为内皮损伤指标。在本文中,我们发现低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中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虽然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所改善,但这种保护作用远远低于LMWF。同时发现,LMWF可通过降低vWF和EMPs浓度,阻断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中的胶原结合,从而抑制了血小板活化,发挥内皮保护作用。3.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制作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考察了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粘附率的影响;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种诱导剂考察了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检测了影响血小板聚集的重要指标TXB2和6-Keto-PGF1α和对胞浆Ca2+内流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分子质量的LF1和LF2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而中分子质量的MFa和MFb对血小板粘附率没有明显影响。LF1和LF2对由ADP、AA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中分子质量的MFa和MFb对血小板聚集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表现出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组岩藻聚糖硫酸酯均表现出降低TXB2的作用,其中LF1和LF2组的降低作用强于MFa和MFb;另外,LF1和LF2同时具有升高6-keto-PGF1α的作用,而MFa和MFb则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LMWF会对PAF诱导产生的Ca2+内流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而MMWF则没有这种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LMWF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而MMWF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很小,其抗血栓作用更依赖于其他途径。进一步发现,LMWF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具体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TXB2和升高6-Keto-PGF1α水平,以及抑制胞外Ca2+内流来实现的。4.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活性和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抗血栓活性实验中确定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剂量为基础,通过体内研究,首先对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血活性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出血实验,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作为抗栓候选药的安全性。最后,通过对调节凝血过程的几种关键物质TFPI、AT-Ⅲ、PC和FIB进行检测,对其抗凝血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显示,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活性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并且抗凝活性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出血实验显示,随着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增加,出血危险性也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发挥抗凝作用的机制也不同。对于LMWF而言,主要通过提高TFPI活性发挥作用;而MMWF除可通过TFPI途径发挥抗凝作用外,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通过影响纤维蛋白原浓度发挥抗凝血作用。5.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体内研究,考察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全血凝块溶解实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两个纤溶指标,对不同分子质量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纤溶活性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大鼠动脉血栓模型和静脉血栓模型,考察了调节体内纤溶系统的关键指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等,以确定具体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纤溶活性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纤溶活性的强弱也呈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说明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换为纤溶酶发挥溶栓作用。从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主要是通过增强t-PA活性和抑制PAI-1活性来实现的。对u-PA活性并无影响。6.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制作大鼠血瘀模型,考察了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LMWF对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没有改变,而MMWF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沉方程K值等指标,提示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是MMWF发挥抗血栓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证实了海带中提取的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同时具有抗凝血和溶栓的功能,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发挥良好的内皮保护作用,这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血栓药所不具备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另外我们也发现,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发挥抗血栓作用的的途径随着分子质量的不同会发生改变,对于低分子质量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是通过抗凝血、抗血小板活化和纤溶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而对于中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来说,主要通过抗凝血、纤溶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来发挥抗血栓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种生物功能,其作用强弱甚至是作用机制也会随着分子质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LMWF与MMWF均具有抗凝血和纤溶作用,但这两种作用都随着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同时,虽然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都具有抗凝血功能,但LMWF主要通过提高TFPI活性发挥作用;而MMWF除可通过TFPI途径发挥抗凝作用外,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通过影响纤维蛋白原浓度发挥抗凝血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全面考察了海带中提取的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体内抗血栓活性,并对其抗血栓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其下一步作为抗血栓候选药进入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薛美兰[9](2012)在《褐藻糖胶对小鼠乳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褐藻糖胶(fucoidan)是从海带中提取纯化的一种多糖,其主要组成为褐藻糖、硫酸根,以及少量糖醛酸、半乳糖、木糖。褐藻糖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使之成为天然海洋药物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褐藻糖胶对肠癌、乳腺癌、肝癌和白血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但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为靶细胞,采用体外培养细胞(体外实验)及建立荷瘤小鼠模型(体内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动物整体水平探讨褐藻糖胶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最终将该药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1.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4T1,采用MTT比色法、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褐藻糖胶对4T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褐藻糖胶体外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2.体内实验:培养4T1细胞接种Balb/c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褐藻糖胶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情况,TUNEL染色检测瘤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褐藻糖胶处理后瘤组织内Bcl-2/Bax、生存素(Survivin)、β连环蛋白(B-cati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褐藻糖胶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体外实验:褐藻糖胶(0、50、100、200μg/ml)作用4T1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褐藻糖胶处理组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核固缩、有DNA碎片;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褐藻糖胶浓度的增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Ba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向细胞浆释放增加,Caspase-3的活化率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T比色结果显示褐藻糖胶能抑制4T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经50、100、200μg/ml褐藻糖胶处理48h后,G1期4T1细胞数明显增加,呈明显的G1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褐藻糖胶浓度增加,β-catinin、Cyclin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4表达逐渐减少(P<0.05)。另外,褐藻糖胶处理后,VEGF表达也出现减少(P<0.05)。2.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褐藻糖胶能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增长;TUNEL染色显示褐藻糖胶明显促进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Bax比值降低和Survivin的表达下降;免疫组化检测到β-catinin、CyclinD1、CDK4和VEGF的表达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降低;癌灶在肺部的转移率下降。结论:褐藻糖胶能明显诱导4T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1期阻滞,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肺转移,这些作用可能与Bcl-2/Bax降低、Survivin表达下降、Caspase-3激活以及下调Wnt通路中β-catinin、CyclinD1、CDK4的表达和抑制VEGF的生成有关。

程忠玲,吴效楠[10](2011)在《羊栖菜褐藻糖胶的抗凝血和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对酸提法从羊栖菜中提取的粗糖进行纯化得到褐藻糖胶。采用体外凝血试验tAPTTt、TTt、PT评价了褐藻糖胶体外抗凝血活性和MTT染色法检测褐藻糖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t,APTTt、TT分别在不同浓度与对照组出现显着差异,而tPT未出现显着差异。在10μg/mL~200μg/mL浓度范围内,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数量有大幅度提高,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说明褐藻糖胶是促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

二、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复合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复合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带多糖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取与分离纯化
2 结构解析
3 生物活性
    3.1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2 抗菌活性
    3.3 抗癌活性
    3.4 免疫调节功能
    3.5 抗衰老活性
    3.6 糖尿病治疗
    3.7 抗氧化活性
    3.8 治疗肾病
    3.9 治疗哮喘
    3.10 抗血栓功能
4 结语

(2)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Fucoidan的提取、纯化与分级研究
        1.1.1 Fucoidan的提取、纯化
        1.1.2 fucoidan的分级
    1.2 Fucoidan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研究
        1.2.1 Fucoidan的化学组成
        1.2.2 Fucoidan的结构研究
    1.3 Fucoidan的生理活性
        1.3.1 抗凝血活性
        1.3.2 抗氧化活性
        1.3.3 抗肝损伤活性
        1.3.4 抗病毒活性
        1.3.5 降血脂活性
        1.3.6 抗肿瘤活性
        1.3.7 其他生理活性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Fucoidan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Fucoidan含量的测定
        2.2.1.1 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84]
        2.2.1.2 硫酸根的测定-明胶BaCl2法[85]
        2.2.2 Fucoidan的分离纯化
        2.2.2.1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
        2.2.3 Fucoidan粗品及各组分单糖含量的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日本厚叶海带fucoidan粗品含量的测定
        2.3.2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
        2.3.3 各组分多糖及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2.3.4 各组分单糖组成的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Fucoidan对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PBS缓冲液的配制
        3.2.3 MTT储备液的配制
        3.2.4 样品溶液的配制
        3.2.5 MTT法检测fucoidan对癌细胞的作用
    3.3 结果与分析
        3.3.1 Fucoidan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3.3.2 Fucoida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 的抑制作用
        3.3.3 Fucoidan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
        3.3.4 Fucoidan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海带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海带研究概况
        1.1.1 海带资源分布与功效
        1.1.2 海带营养成分和应用
    1.2 海带多糖分类和理化性质
        1.2.1 褐藻胶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1.2.2 褐藻糖胶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1.2.3 褐藻淀粉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1.3 海带多糖构效关系研究
        1.3.1 单糖组成与多糖生物活性关系研究
        1.3.2 海带多糖硫酸根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
    1.4 海带多糖的提取
        1.4.1 热水浸提法
        1.4.2 酸提取法
        1.4.3 碱提取法
        1.4.4 超声波法
        1.4.5 酶提取法
    1.5 海带多糖纯化
        1.5.1 脱色
        1.5.2 脱蛋白
        1.5.3 去除褐藻胶
        1.5.4 海带多糖纯化
    1.6 海带多糖药理活性
        1.6.1 抗凝血作用
        1.6.2 降血压及降血脂作用
        1.6.3 降血糖作用
        1.6.4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
        1.6.5 抗辐射及对其他毒素的阻吸作用
        1.6.6 免疫调节作用
        1.6.7 抗氧化活性
    1.7 海带多糖利用情况与存在问题
    1.8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海带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配制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海带多糖的提取
        2.2.2 海带多糖分离纯化
        2.2.3 海带多糖纯度鉴定
        2.2.4 多糖含量测定
        2.2.5 海带多糖分子量测定
        2.2.6 硫酸根(SO_4~(2-))含量测定方法
        2.2.7 单糖组成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海带粗多糖的制备结果
        2.3.2 海带多糖分离纯化结果
        2.3.3 海带多糖纯度鉴定结果
        2.3.4 海带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2.3.5 海带多糖分子量测定结果
        2.3.6 海带多糖糖硫酸根含量测定结果
        2.3.7 单糖组成
    2.4 小结
第三章 海带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2.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测定
        3.2.3 羟自由基(·OH)生成清除能力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3.3.2 对超氧阴离子(O_2~(-·))清除力测定结果
        3.3.3 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VSMC增殖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配制
        4.2.2 VSMC细胞获取及培养
        4.2.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VSMC细胞
        4.2.4 VSMC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
        4.2.5 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VSMC增殖的影响
        4.2.6 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的VSMC增殖的形态学变化影响
        4.2.7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VSMC细胞核
        4.2.8 明胶酶谱法分析MMPs蛋白酶
        4.2.9 MDA含量测定
        4.2.10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VSMC细胞培养结果
        4.3.2 VSMC细胞鉴定结果
        4.3.3 VSMC细胞异常增殖结果
        4.3.4 海带多糖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4.3.5 海带多糖对VSMC细胞的MMP-2蛋白酶的影响结果
        4.3.6 海带多糖对VSMC胞内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4)海带降血压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海带概述及其营养成分
        1.1.1 海带营养成分之甘露醇
        1.1.2 海带营养成分之褐藻糖胶
        1.1.3 海带营养成分之海带蛋白
        1.1.4 海带加工利用现状
    1.2 高血压概述
        1.2.1 高血压的定义
        1.2.2 高血压流行病学的现状
        1.2.3 常见的降血压药物及开发趋势
    1.3 食源性降血压肽研究现状
        1.3.1 食源性降血压肽的来源
        1.3.2 食源性降血压肽的制备方法
        1.3.3 降血压肽的降压机理
        1.3.4 降血压肽构效关系研究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海带综合利用之甘露醇和褐藻糖胶的分步提取
    2.0 引言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海带甘露醇与褐藻糖胶提取优化实验方法
        2.2.1 海带粉样品的制备
        2.2.2 试剂的配制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总含量测定
        2.2.5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设计
        2.2.6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甘露醇提取的响应面分析
        2.3.2 褐藻糖胶提取的响应面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带中降血压肽检测方法研究
    3.0 引言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溶液的配制
        3.2.2 海带酶解产物制备
        3.2.3 海带降血压小肽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3.2.4 RP-HPLC检测方法有效性
        3.2.5 ACE抑制活性的体外检测方法
        3.2.6 降血压小肽LC-ESI-MS/MS检测方法
        3.2.7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降血压肽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优化
        3.3.2 HPLC方法有效性验证
        3.3.3 八种降血压肽的结构鉴定结果
        3.3.4 海带酶解物中不同降血压小分子肽定量分析
        3.3.5 海带酶解物及其降血压小肽的ACE体外抑制活性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酶酶解制备海带降血压肽
    4.0 引言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降血压肽制备工艺流程
        4.2.3 ACE抑制活性体外检测
        4.2.4 混合酶酶特性参数优化响应曲面实验
        4.2.5 海带粗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响应曲面设计
    4.3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响应曲面法优化酶特性参数
        4.4.2 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合酶酶解工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带降血压肽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探究
    5.0 前言
    5.1 方法
        5.1.1 受体蛋白结构优化
        5.1.2 八种降血压肽构象优化处理
        5.1.3 Surflex-dock分子对接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降血压肽筛选对接打分结果
        5.2.2 降血压肽作用位点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分步综合提取海带中的甘露醇和褐藻糖胶
        6.1.2 海带降血压肽检测方法的探究与蛋白酶选择
        6.1.3 海带降血压肽混合酶酶解工艺条件优化
        6.1.4 海带降血压肚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胶原/褐藻糖胶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2 胶原的制备
    1.3 胶原/褐藻糖胶膜的制备
    1.4 FTIR光谱测定
    1.5 体外抗凝血活性评价
    1.6 膜表面HUVEC增值的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FTIR分析
    2.2 体外抗凝血活性评价
    2.3 材料表面HUVEC增值的检测
3 结论

(6)褐藻胶衍生物及褐藻糖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褐藻
        1.1. 褐藻简介
        1.2. 褐藻胶
        1.3. 褐藻糖胶
    2. 糖尿病
        2.1. 糖尿病概述
        2.2. 糠尿病分类
        2.3. 糖尿病的历史
        2.4. 糖尿病并发症
        2.5. 糖尿病的冶疗方法
    3. 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糖类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及讨论
        3.1 不同种类海洋糖类影响HepG2细胞的脂质积累活性初步测定
        3.2 SLMG的硫酸化相关检测
        3.3 LMG及SLMG的HepG2细胞毒性检测
        3.4 不同浓度LMG及SLMG对HepG2细胞的脂质积累的影响
        3.5 LMG及SLMG抑制HMGCR酶活性
        3.6 SLMG对载脂蛋白AI分泌的影响
        3.7 SLMG对AMPK、HMGCR、ACC的磷酸化的影响
        3.8 SLMG调节SREBP-1表达
        3.9 SLMG调节SERBP-2及LDLR表达
        3.10 SLMG调节CYP7A1表达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海洋糖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筛选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种类海洋糖类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初步测定
        3.2 不同来源的褐藻糖胶的抑制活性
        3.3 具有较好活性褐藻糖胶酶学参数测定
        3.4 总酚含量测定
        3.5 酸降解对活性的影响
        3.6 蛋白对活性的影响
        3.7 脱色对活性的影响
        3.8 QFF分离组分活性测定
        3.9 毒性研究
        3.10 Db/db小鼠试验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海洋糖类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抑制HBZ-1增殖活性初筛
        3.2. 细胞毒性测定
        3.3. 对HBZY-1细胞α-SMA分泌的影响
        3.4. 不同来源的褐藻糖胶活性测定
        3.5. 细胞周期测定
        3.6.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合成的影响
        3.7. 对TGF-β1及其受体TGF-β1R合成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个人简介
学术成果
致谢

(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吸湿保湿
2 抗凝血
3 抗肿瘤
4 抗氧化
5 调节血脂
6 其他活性

(8)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岩藻聚糖硫酸酯研究概述
        1.1.1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与纯化
        1.1.2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
        1.1.3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化学组分研究
        1.1.4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血栓性疾病研究概述
        1.2.1 发病机制
        1.2.2 抗血栓药物进展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药物的制备与化学组成
        1.4.1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
        1.4.2 中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
        1.4.3 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中性糖分析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比较
    2.1 急性毒性实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2 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比较
        2.2.1 实验材料
        2.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2.2.3 实验结果
    2.3 小结
3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3.1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体内研究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2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小结
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系统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配制
        4.2.2 操作步骤
        4.2.3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各组血小板粘附率比较
        4.3.2 各组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4.3.3 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含量
        4.3.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钙离子内流的影响
    4.4 小结
5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试剂配制
        5.2.2 操作步骤
        5.2.3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正常大鼠血浆中APTT值、PT值、TT值
        5.3.2 出血时间测定
        5.3.3 调节凝血关键指标检测
    5.4 小结
6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药品与试剂
        6.1.3 主要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全血凝块溶解实验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6.2.2 溶栓机制研究
        6.2.3 统计学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全血凝块溶解实验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比较
        6.3.2 血浆中各项纤溶指标检测标准曲线
        6.3.3 FeCl_3刺激血栓动物模型中各组对纤溶指标影响的比较
        6.3.4 下腔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中各组对纤溶指标影响的比较
    6.4 小结
7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7.1 实验材料
        7.1.1 实验动物
        7.1.2 药品与试剂
        7.1.3 主要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试剂配制
        7.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7.2.3 操作步骤
        7.2.4 统计学分析
    7.3 实验结果
    7.4 小结
8 结论
    8.1 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体内抗血栓活性进行了研究
    8.2 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内皮保护作用。
    8.3 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8.4 对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活性和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
    8.5 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8.6 考察了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英汉名词缩略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9)褐藻糖胶对小鼠乳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
    1.1 褐藻糖胶及细胞株
    1.2 药品与试剂
    1.3 材料与仪器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细胞水平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体外实验)
        2.1.1 MTT法检测褐藻糖胶对正常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1.2 MTT法检测褐藻糖胶对4T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1.3 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2.1.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
        2.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1.6 RT-PCR检测Bcl-2、Bax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
        2.1.7 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Survivin蛋白表达
        2.1.8 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2.1.9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
        2.1.10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
        2.1.11 RT-PCR检测Cyclin-D1和CDK_4 mRNA的表达
        2.1.12 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yclin-D1和CDK_4的表达
        2.1.13 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 mRNA和蛋白表达
        2.1.14 统计学分析
    2.2 动物整体水平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体内实验)
        2.2.1 实验动物及其饲养
        2.2.2 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和实验方案
        2.2.3 移植瘤常规病理检查
        2.2.4 小鼠肺转移癌灶检测
        2.2.5 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2.2.6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内Bcl-2、Bax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
        2.2.7 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β-catenin,Cyclin-D1和CDK_4的表达
        2.2.8 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
        2.2.9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细胞水平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体外实验)
        3.1.1 褐藻糖胶ISA对小鼠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1.2 褐藻糖胶对4T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1.3 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3.1.4 褐藻糖胶处理后的DNA ladder
        3.1.5 褐藻糖胶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
        3.1.6 褐藻糖胶处理后Bcl-2和Bax mRNA的水平
        3.1.7 褐藻糖胶处理后4T1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3.1.8 褐藻糖胶处理后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
        3.1.9 褐藻糖胶作用后4T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3.1.10 褐藻糖胶作用后4T1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
        3.1.11 褐藻糖胶处理后4T1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的水平
        3.1.12 褐藻糖胶对4T1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1.13 褐藻糖胶处理后细胞中Cyclin-D1和CDK_4 mRNA的表达水平
        3.1.14 褐藻糖胶处理后细胞B-catenin,Cyclin-D1和CDK_4蛋白的水平
        3.1.15 褐藻糖胶处理后4T1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3.2 动物整体水平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体内实验)
        3.2.1 褐藻糖胶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3.2.2 移植瘤大体病理及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
        3.2.3 褐藻糖胶对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2.4 移植瘤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
        3.2.5 移植瘤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
        3.2.6 移植瘤组织B-catenin、Cyclin-D1和CDK_4蛋白的表达
        3.2.7 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的表达
        3.2.8 褐藻糖胶对荷瘤小鼠肺转移灶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羊栖菜褐藻糖胶的抗凝血和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褐藻糖胶的提取与纯化
        1.2.1 提取
        1.2.2 乙醇分级沉淀法
    1.3 体外凝血试验
    1.4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增殖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外凝血试验结果
    2.2 MTT实验结果
3 结论

四、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复合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带多糖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杜彬,冯金秀,金文刚. 中国海洋药物, 2020(01)
  • [2]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刘琨. 大连海洋大学, 2016(08)
  • [3]海带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 魏碧娜.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4]海带降血压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王洁.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5]胶原/褐藻糖胶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程忠玲,王承猛. 高分子通报, 2014(06)
  • [6]褐藻胶衍生物及褐藻糖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研究[D]. 刘鑫. 中国海洋大学, 2014(10)
  • [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刘远平,韩硕,李钰金. 饲料与畜牧, 2013(02)
  • [8]不同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及机理研究[D]. 陈安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9]褐藻糖胶对小鼠乳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薛美兰. 青岛大学, 2012(08)
  • [10]羊栖菜褐藻糖胶的抗凝血和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研究[J]. 程忠玲,吴效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04)

标签:;  ;  ;  ;  ;  

褐藻糖胶及其与胶原蛋白复合物的体外抗凝活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