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8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及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80例临床分析

一、新生儿、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症8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练芮含[1](2021)在《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比较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描述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热性惊厥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首次热性惊厥发作住院的6个月至6岁的10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期体检的107例健康儿童和同期就诊的107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为次要研究对象。调查纳入病例的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出生特征、母孕期疾病、惊厥发作特征、维生素D补充情况、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比较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热惊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30.28±9.72 ng/m L)低于健康组(35.82±8.45 ng/m L)(P<0.05),但与发热组(31.16±7.64 ng/m 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热惊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10.3%,不足率为38.3%,充足率为51.4%,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热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各不相同,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水平越低(P<0.05);学龄前儿童与婴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27.35±6.54 ng/m L)低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31.59±10.61 ng/m L),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出生后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抽血前1月规律补充维生素D、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生后未能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抽血前1月未能规律补充维生素D和未能完成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的热性惊厥患儿,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有过敏体质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26.13±7.80 ng/m L)低于无过敏体质的热性惊厥患儿(31.42±9.92 ng/m L),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后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和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8.ROC曲线分析血清维生素D为34.245 ng/m L时,预测热性惊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60.7%(P<0.05)。结论:1.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的平均血清维生素D水平处于充足范围的下限,与发热无惊厥患儿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健康儿童。2.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因临床分型不同而不同,合并过敏体质时明显减低,因此大年龄段热惊患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及有过敏体质的热惊患儿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3.出生后规律补充VD到半岁、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有利于提高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

于冰洁[2](2020)在《阜阳地区健康足月儿辅食添加类型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的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量较正常范围有所降低。贫血是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引起机体多脏器系统损害,对成年后的某些慢性疾患的发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6月至12月龄是婴儿辅食添加的主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的合适月龄里添加适当类型的辅食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和婴儿贫血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主要讨论阜阳地区不同的辅食类型对足月儿贫血发生率的影响,从而科学、合理的指导阜阳市婴儿辅食的添加,使之在一定范围上降低阜阳地区婴儿贫血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将临床资料分成常规喂养组及干预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在阜阳市各级妇幼机构常规体检的92例婴儿为常规喂养组,分别在6月龄、12个月龄查末梢血血红蛋白值。选择在我院新生儿随诊中心的93例婴儿为干预组,在6月龄时查末梢血血红蛋白值,且指导家长根据健康处方进行合理的辅食添加后,在12月龄时再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值。统计数据,分析比较常规喂养组和干预组不同辅食添加类型及不同抚养人居住地贫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比较辅食添加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呼吸系统及消化道感染率有无影响。结果 1.常规喂养组婴儿的贫血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婴儿的贫血发生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抚养人居住地的不同对常规喂养组及干预组的婴儿贫血发生率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常规喂养组的婴儿较干预组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高。4.常规喂养组的婴儿生长发育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阜阳地区婴儿添加的辅食结构不合理,辅食的添加类型对婴儿贫血的发生及生长发育有显着的影响。在婴儿的喂养中,需积极科学的添加辅食,尤其是鸡蛋、精肉等来源于动物的食品。

蔡淑君[3](2019)在《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惊厥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本文通过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用药特点,对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小儿惊厥做出有益的探索,发挥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优势,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惊厥提供思路。方法:本课题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468例/次临床资料较齐全的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月份、疾病转归、发作形式、惊厥持续时间、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既往惊厥病史、西医诊断及记录惊厥患儿的原发病,辅助检查如颅脑CT、MRI、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的归纳分析,治疗上中药、中成药使用情况。将数据录入至EXCEL,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小儿惊厥男女性别比为1.98:1,年龄分布方面以1~3岁患儿人数最多,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以6-7月、12-1月较多。2.儿童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本研究中,导致小儿惊厥的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占78.13%,热性惊厥病因中又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60.94%。除原因不明外其余的病因依次为:癫痫、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电解质紊乱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3.不同病因在性别分布上不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各个病因在男性分布上较多一些,女性稍少,但是整体上男女性分布均较多,比较均衡。不同病因在年龄上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大多数病因的年龄分布均在1岁以上;不同病因在不同季节分布上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如热性惊厥以夏季多见,中毒性脑病以秋季多见等。4.临床所见的惊厥中,以发热性惊厥常见,但并非所有感染性惊厥可见发热,部份非感染性惊厥也可由发热诱发,大部分惊厥患儿表现为全面性发作。5.大多数惊厥在5分钟内可自行缓解,15.05%的患儿在一次惊厥中出现2次或以上惊厥发作,既往曾有惊厥病史的患儿,在今后生活中惊厥复发率较高,达40.39%。6.脑电图是诊断惊厥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惊厥的确诊、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7.大多数惊厥预后良好,临床医师应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患儿家长对惊厥的临床特征、预后等正确认识,指导家长掌握院前处理及预防的方法。8.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具有独特的特点,解热是治疗小儿惊厥之首要,其次,应注重化痰、息风、平肝等。结论:小儿惊厥具有其独特发病性别、年龄及时间特征,其发病病因多样,严重情况各异,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其应根据小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病例特点,详细搜集病史,仔细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尽早明确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行特殊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惊厥方面有其特点及优势,解热为治疗小儿惊厥的首要,其次,还应注重化痰、息风、平肝等,掌握小儿惊厥中医辨证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优势。

熊卉,张川,张伶俐,罗婷,刘丹[4](2017)在《中国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20102016年中国儿童疾病构成情况,为制定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中国各地区儿童疾病构成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3个研究,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合计1 797 696例,年龄为018岁,覆盖中国17个省份。住院新生儿主要单病种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和早产儿;住院儿童主要单病种为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肿瘤;门诊儿童主要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和婴幼儿腹泻;急诊儿童主要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抽搐待查和肺炎。医疗机构疾病构成: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新生儿主要单病种包括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儿童主要单病种包含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一级医疗机构儿童主要单病种还包含消化不良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同地区疾病构成:沿海地区新生儿主要单病种分别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陆地区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早产儿;边远地区主要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沿海地区儿童主要单病种为肺炎、支气管炎和早产儿;内陆地区主要为肺炎、支气管炎和手足口病;边远地区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结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差异大,现极缺基层医疗机构数据,建议开展研究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为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依据。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差别大,各地应根据本地情况,适量增补儿童基本药物。新生儿作为儿童的特殊群体,在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时应单独考虑。

唐荔[5](2013)在《新生儿手足抽搐症血清钙、镁离子测定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新生儿手足抽搐症患儿血清中钙、镁离子的测定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338例新生儿手足抽搐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3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钙、镁离子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手足抽搐症患儿血清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偏低。

周小娟[6](2013)在《婴幼儿手足搐溺症10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婴儿手足搐溺症产生原因,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减少发病率。方法:通过对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搐溺症108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发病的最高年龄是5个月以下,尤其是02个月;发病最高季节是2月份至5月份;母孕期缺钙、双胎、早产及低体重均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小儿生后患有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或喂养不当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结论:要加强对佝偻病知识预防宣教工作,指导母孕期和小儿加强户外活动和合理喂养,预防婴儿手足搐溺症的发生。

林毓群,孟勇,祝森志,林汶彬,黄文正[7](2010)在《婴幼儿血清钙水平与ST/QT比值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ST/QT比值对婴儿低钙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9130-P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对47例低钙血症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测,测定其ST/QT比值,同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钙、离子钙浓度,与21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婴儿低钙血症组ST/QT段比值与正常婴儿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婴儿低钙血症伴抽搐组ST/QT比值与单纯婴儿低钙血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婴幼儿由于血管细小,紧急时存在采血困难的问题,在不能检测血清离子钙情况下,心电图检测ST/QT比值可反映低钙血症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刘荷英,逯艳梅,刘江英[8](2010)在《30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婴儿的观察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

高秀芬[9](2007)在《婴儿手足搐搦症65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防治婴儿手足搐搦症的发生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65例住院婴儿手足搐搦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63例,好转2例,发现本病与喂养有密切关系,人工喂养多于母乳喂养。结论从围产期开始预防,可减少婴儿手足搐搦症的发生。

谭剑侠[10](2007)在《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30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新生儿、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症8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症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2 诊断标准
        2.2.3 标本的采集和测定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2.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热惊组、健康组和发热组的比较
        3.1.1 三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
        3.1.2 三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
        3.1.3 三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程度比较
    3.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3.2.1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3.2.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出生特征的比较
        3.2.3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母孕期疾病的比较
        3.2.4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惊厥发作特点的比较
        3.2.5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其他血液指标的比较和相关性
        3.2.6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维生素D补充情况的比较
        3.2.7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吸烟暴露史的比较
        3.2.8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过敏体质的比较
    3.3 热惊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研究因素及赋值
        3.3.2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3.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测热性惊厥
第四章 讨论
    4.1 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现况
    4.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一般因素
        4.2.2 临床特点及分型
        4.2.3 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
        4.2.4 日晒及日常摄入维生素D制剂
        4.2.5 过敏体质
    4.3 热性惊厥患儿的维生素D补充策略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课题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热性惊厥患儿资料收集表
综述 维生素D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表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三、发明专利
致谢

(2)阜阳地区健康足月儿辅食添加类型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介
    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综述 辅食添加对婴幼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小儿惊厥的认识
        1.1.1 小儿惊厥的病理生理基础
        1.1.2 小儿惊厥的临床变现
        1.1.3 小儿惊厥的病因
        1.1.4 小儿惊厥不同病因年龄分布特点
        1.1.5 小儿惊厥的治疗
    1.2 中医对小儿惊厥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1.2.2 现代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研究方案
    2.2 结果
        2.2.1 统计结果
    2.3 讨论
        2.3.1 惊厥病因分析
        2.3.2 临床病例特点分析
        2.3.3 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经验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附件
统计学审核证明

(4)中国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横断面调查。
        1.1.2 研究对象0~18岁中国儿童。
        1.1.3 结局指标
        1.1.4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住院、门诊、急诊患儿的单病种及系统疾病排序
        2.3.1 住院患儿
        2.3.2 门诊患儿
        2.3.3 急诊患儿
    2.4 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患者单病种疾病构成
        2.4.1 三级医疗机构
        2.4.2 二级医疗机构疾病构成
        2.4.3 一级医疗机构
    2.5 不同地区住院新生儿和儿童疾病构成
        2.5.1 新生儿
        2.5.2 儿童共7个研究[14, 25, 27, 29, 31, 33, 34]报告了东部沿海地区儿童单病种疾病构成 (包括38 383例患儿) ,
3 讨论
    3.1 儿童疾病构成的现状
    3.2 儿童疾病构成的变化和特点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新生儿手足抽搐症血清钙、镁离子测定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2.1 试剂
        1.2.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婴幼儿手足搐溺症10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喂养情况
    1.3临床表现
    1.4辅助检查
    1.5治疗
    1.6护理
2讨论
    2.1发病时节
    2.2发病年龄
    2.3婴幼儿体内钙、磷储备情况
    2.4其他因素
    2.5预防

(7)婴幼儿血清钙水平与ST/QT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30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婴儿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及用药观察
        2.1.1 严密观察患儿意识、面色、前囟门饱满度、瞳孔大小、肢体活动及反射情况。
        2.1.2 正确给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
    2.2 护理
        2.2.1 一般护理
        2.2.1.1 发热的护理
        2.2.1.2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2.2.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2.1.4 绝对静卧
        2.2.1.5 加强基础护理
        2.2.1.6 并发症观察
        2.2.2 惊厥护理
        2.2.3 恢复期护理
3 做好宣教工作
4 讨论

(9)婴儿手足搐搦症6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10)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30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新生儿、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症8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D]. 练芮含.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阜阳地区健康足月儿辅食添加类型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D]. 于冰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蔡淑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中国医疗机构儿童疾病构成的系统评价[J]. 熊卉,张川,张伶俐,罗婷,刘丹.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08)
  • [5]新生儿手足抽搐症血清钙、镁离子测定结果分析[J]. 唐荔.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4)
  • [6]婴幼儿手足搐溺症108例临床分析[J]. 周小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30)
  • [7]婴幼儿血清钙水平与ST/QT比值的相关性分析[J]. 林毓群,孟勇,祝森志,林汶彬,黄文正. 中华全科医学, 2010(08)
  • [8]30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婴儿的观察与护理[J]. 刘荷英,逯艳梅,刘江英. 护理研究, 2010(02)
  • [9]婴儿手足搐搦症65例临床分析[J]. 高秀芬.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04)
  • [10]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308例临床分析[J]. 谭剑侠.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12)

标签:;  ;  ;  ;  ;  

新生儿及婴儿低钙性手足搐搦8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