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和保护

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和保护

一、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吕楠[1](2020)在《基于空间遗传理论的国际陆港规划方法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国际陆港能够有效带动内陆经济发展,提高沿海港口物流运输能力和港口竞争力,对推动内陆物流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陆港建设起步较晚,理论经验不足,与国外港口存在差距。因地域条件、经济水平不同,国内外未形成统一的设计理论,且缺乏相应的物流产业规范作为技术支持,综合导致国际陆港建设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调查研究表明:国际陆港普遍存在选址不合理、规模预期不足、功能板块衔接不畅等问题,同时,国际陆港的规划方法仍不完善,相关理论缺乏系统性,无法对国际陆港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因此,深入研究国际陆港规划理论,优化传统规划方法,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对有序建设、合理运营国际陆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空间遗传理论不依赖于特定问题,广泛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具有功能优化、组合优化的特点。研究将其与传统规划方法相结合,对国际陆港规划具有重要影响的选址、功能布局、指标体系方面开展研究,构建了基于空间遗传理论的多层次国际陆港规划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概率的国际陆港选址规划理论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了国际陆港选址规划影响因素,构建了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运用系统聚类定量分析了陆港选址相关问题,并引用贝叶斯判别对选址聚类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采用贝叶斯网络-灰色理论对国际陆港进行了风险评估,建立了贝叶斯网络结构图,得出了相应评估风险概率。研究表明:基于贝叶斯概率的选址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物流量等影响因素,减小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国际陆港风险评估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国际陆港选址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国际陆港功能区布局规划方法改进与优化。基于SLP方法确定了国际陆港功能区布局规划的具体操作步骤,同时考虑历史统计数据,结合马尔科夫链方法对传统SLP法进行优化,建立了国际陆港货运量灰色预测模型,提高了随机波动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完成了国际陆港货运量的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改进SLP法对陆港功能区面积的预测更加科学合理,并通过物流及非物流关联度分析,合理确定功能区布局,大大提高了陆港工作运转效率,对陆港未来规划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借鉴。(3)国际陆港开发强度指标研究。建立了组合马尔科夫物流量预测模型,弥补了组合预测模型对不确定性数据样本预测精度较低的缺陷。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园区开发强度指标进行修正,建立了国际陆港用地规模及核心功能区面积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基于马尔科夫链方法的PENT方法所确定的土地规模能够满足国际陆港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国际陆港的建设规模预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4)以西安港为例,采用贝叶斯方法、MC-SLP法(基于马尔科夫链的SLP法)以及MC-PENT法(基于马尔科夫链的PENT法)分别对西安港的选址规划及风险评估、功能区布局规划、开发强度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西安建设西安港具有较低的风险等级,是安全可行的;基于MC-SLP法确定的西安港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基于MC-PENT方法确定的西安港核心功能区面积及理论性开发强度指标对规划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采用空间遗传理论优化后的规划方法能够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完成不同层次的定量分析,对国际陆港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马蓉[2](2019)在《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欧间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中欧集装箱运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中欧班列发展起来的中欧铁路通道、中欧海铁联运通道以新的起点及姿态带动了中欧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新通道的崛起,引起市场的无序竞争,通道间争夺货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时效性经济要求下,不同品类的集装箱货物均有适宜其运输的运输通道及相应的运输方案。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不同品类的货物在中欧多通道集装箱运输条件下的最优运输方案选择问题,为中欧之间具有不同运到时限要求的不同品类的集装箱货物,在经济原则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运输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论文在阐述了运输通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运输通道的定义及运输通道分类,对本文所研究的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基于货物的价值特性,对货物进行了分类。(2)对中欧之间的三种集装箱运输通道进行了定义,并分别对中欧铁路通道、中欧海运通道及中欧海铁联运通道上集装箱的作业组织流程进行介绍,同时对三种运输通道的集装箱作业组织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并从运输费用因素、运输时间因素及货物时间价值因素对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做决策因素分析。针对本文所研究的中欧集装箱运输问题,论文构建了单位集装箱货物时间价值计算模型,为后文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3)构建了多通道中欧集装箱运输虚拟网络,将通道节点间的在途运费、在途运输时间及节点的作业费用、作业时间反映在虚拟网络中的运输弧及虚拟作业弧上。结合单位集装箱货物的时间价值模型建立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0-1整数规划模型。最后给出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步骤与思路。(4)以宁波和汉堡为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的起讫点,同时以宁波主要向欧洲出口的五类货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宁波到汉堡的三种集装箱运输通道,得出这五类货物在不同运到时限下的最优运输通道的运输方案。求解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货物在不同运到时限下,在中欧之间的三种集装箱运输通道上的最优运输方案是不同的,高价值时间敏感类及时间敏感类货物倾向于选择中欧铁路通道运输,高价值货物可以选择中欧铁路通道及中欧海铁联运通道运输,而一般类货物选择海运通道运输更具有经济性。最后,本文结合货物类别、中欧铁路通道口岸的换装等待时间对求解结果展开分析。

黄涛[3](2019)在《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气化铁道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在电气化铁道中跨线、集装箱等设备工作时通常位于车辆上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机车连续受流且作业时接触线从工作位置较快移开,作业结束后能较快返回的移动式接触网。首先,本文介绍了移动接触网的研究现状。紧接着在深入研究移动接触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应的参数、指标以及自动、手动和检修三种控制方式,探讨了移动接触网与固定接触网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取电、互锁控制等。其次,对移动接触网的设计及架设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最后,本文结合西门子S7-300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移动接触网的控制系统包括硬件配置、系统资源分配、PLC外部接线图以及系统控制程序等逐一做了详细的阐述,并运用S7-300 PLC编程语言对移动接触网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移动接触网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对移动接触网控制的编程正确,且结构设计合理。电气化铁道中移动接触网的运用为其运输、作业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电气化铁道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非常重要。

王佳磊[4](2018)在《铁路集装箱维修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维修作业现场劳动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确保劳动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概述铁路集装箱维修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3个方面分析影响铁路集装箱维修劳动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运用风险管理、强化过程管控,推进日常化管理、形成安控网络,落实安全职责、夯实基础管理,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等加强集装箱维修现场劳动安全管控的对策。

韩晓鸣[5](2018)在《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开启联集公司新时代发展新征程》文中指出一、2017年工作回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员工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深入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统筹推进全年

王凡[6](2016)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顾客满意度逐渐受到商家的重视,顾客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顾客的消费倾向。铁路货运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铁路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对铁路货运量不断下降,货运收入持续走低的现状,将顾客满意度相关理念引入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中来,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发展,改变铁路货运的整体现状。本文在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及铁路货运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国内外顾客满意度研究现状,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研究对象,对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顾客满意度评价进行概述,在概述的基础上总结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现状及特征。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引入到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生产运作中来,构建符合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现状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行顾客满意度评价,针对于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的对策措施,促进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发展。

邓蕴倞[7](2016)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原铁道部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的,目的是要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求,提高物流效率。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主要经济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建设并运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门服务于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铁路集装箱运输提供配套以及相关服务,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已陆续建成的有昆明、上海、重庆、郑州、成都、大连、青岛、武汉和西安9个中心站,初步形成了全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已建成的集装箱中心站的功能,以及以后如何建设其他的集装箱中心站,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展开对重庆中心站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从概况、产品与服务、客户及其特点、运营班列、财务情况等方面对重庆中心站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重庆中心站货源分析后,根据近五年的办理量进行需求预测。然后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方法(DEA)对重庆中心站效率进行评价分析。需求决定发展,效率决定发展速度。最后运用经典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心站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此提出适应发展的战略建议。

袁俊喜[8](2015)在《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道口信号设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道口是集装箱车辆进出集装箱作业区的必经之处,结合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的站型特点,简要介绍集装箱卡车道口和区间临站道口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口系统设计方案,着重分析道口通知点位于站内时,由车站联锁控制的道口通知报警时机及传感器自动解除时机的设置。在目前尚无道口定型设计和规范的情况下,以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目标,采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及道口控制系统,制定严密的控制方案,确保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运输生产安全。

刘晓奇[9](2015)在《集装箱中心站集卡道口防护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目前已开通及在建的集装箱车站主要集卡道口防护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对集卡道口防护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论述,并以应用于在建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集卡道口的方案研究为例,为类似工程的信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苏厚仁[10](2015)在《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营销管理 加强市场开拓——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2014年度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经营团队团结协作、同心同德,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2014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与重点工作回顾2014年,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战略,根据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完成董事会下

二、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空间遗传理论的国际陆港规划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际陆港研究综述
        1.2.1 国际陆港形成及演化机理
        1.2.2 国际陆港与海港互动
    1.3 国际陆港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3.1 SLP方法研究
        1.3.2 PENT方法研究
        1.3.3 遗传算法研究
    1.4 国际陆港规划与空间遗传理论进展
        1.4.1 国际陆港规划
        1.4.2 空间遗传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国际陆港规划理论研究
    2.1 国际陆港规划理论方法
        2.1.1 国际陆港相关基础理论
        2.1.2 国际陆港选址规划
        2.1.3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
        2.1.4 国际陆港开发强度指标
        2.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国际陆港选址规划理论
        2.2.1 国际陆港选址原则
        2.2.2 国际陆港选址制约因素
    2.3 国际陆港功能布局理论
        2.3.1 国际陆港的功能布局规划含义
        2.3.2 国际陆港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2.4 国际陆港开发强度理论
        2.4.1 国际陆港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意义
        2.4.2 土地开发强度指标控制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陆港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3.1 陆港发展现状调查
        3.1.1 调查概述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陆港空间使用情况调查
        3.2.1 调查概述
        3.2.2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3.3 陆港规划编制情况调查
        3.3.1 调查概述
        3.3.2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3.4 国际陆港规划问题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贝叶斯概率理论的国际陆港选址优化研究
    4.1 空间遗传算法-贝叶斯方法
    4.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选址优化模型构建
        4.2.1 传统选址模型局限性
        4.2.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选址影响因素确定
        4.2.3 基于贝叶斯判别的选址模型构建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选址风险评估
        4.3.1 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
        4.3.2 灰色评估模型步骤
        4.3.3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4.4 风险评估实例验证
        4.4.1 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4.4.2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空间遗传概率方法的国际陆港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5.1 空间遗传概率方法-马尔科夫链
    5.2 基于马尔科夫链方法(Markov Chain)的SLP方法优化
        5.2.1 SLP方法原理与步骤
        5.2.2 SLP方法局限性
        5.2.3 SLP方法优化
    5.3 MC-SLP方法实施
        5.3.1 功能区的规模预测
        5.3.2 功能区基本要素分析
        5.3.3 功能区关系研究
        5.3.4 初步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5.4 MC-SLP方法实例验证
        5.4.1 物流量预测
        5.4.2 功能区面积计算
        5.4.3 功能区相互关系
        5.4.4 功能布局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遗传网络的国际陆港开发强度指标探究
    6.1 遗传网络-马尔科夫链
    6.2 基于马尔科夫链方法(Markov Chain)的PENT方法优化
        6.2.1 PENT方法原理与步骤
        6.2.2 PENT方法局限性
        6.2.3 PENT方法优化
    6.3 MC-PENT方法实施
        6.3.1 物流量预测
        6.3.2 用地规模预测
        6.3.3 核心功能区规划预测
        6.3.4 指标修正系数测算
    6.4 MC-PENT方法实例验证
        6.4.1 用地规模预测
        6.4.2 开发强度指标确定
        6.4.3 开发强度指标评价与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际陆港规划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7.1 西安港概况
        7.1.1 发展背景
        7.1.2 服务范围
    7.2 基于空间遗传概率方法的西安港选址规划优化研究
        7.2.1 区位分析
        7.2.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西安港选址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7.2.3 基于系统聚类法-贝叶斯判别的西安港选址模型建立
        7.2.4 基于贝叶斯网络-灰色估计法西安港风险评估
        7.2.5 西安港空间选址
    7.3 基于空间遗传算法的西安港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7.3.1 功能布局与分区
        7.3.2 功能区用地规模
        7.3.3 功能区关系研究
        7.3.4 功能区空间布局
    7.4 基于空间遗传网络的西安港开发强度指标探讨
        7.4.1 园区占地总规模测算
        7.4.2 核心功能区面积预测
        7.4.3 指标修正系数测算
        7.4.4 开发强度指标确定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中欧集装箱运输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欧集装箱运输相关研究
        1.3.2 运输通道与运输方案选择研究
        1.3.3 货物时间价值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运输通道相关理论
        2.1.1 运输通道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2.1.2 运输通道的分类
        2.1.3 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概念界定
        2.1.4 影响运输通道选择的因素
    2.2 货物时间价值理论
        2.2.1 货物价值特性
        2.2.2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货物分类
        2.2.3 货物时间价值的定义
    2.3 本章小结
3 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作业组织流程对比分析
    3.1 中欧铁路通道集装箱作业组织流程
        3.1.1 发送作业
        3.1.2 在途运输作业
        3.1.3 到达作业
    3.2 中欧海运通道集装箱作业组织流程
        3.2.1 集装箱港口发送作业
        3.2.2 在航运输与到达作业
    3.3 中欧海铁联运通道集装箱作业组织流程
    3.4 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作业组织流程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节
4 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决策因素分析
    4.1 运输费用因素
        4.1.1 中欧铁路通道运输费用分析
        4.1.2 中欧海运通道运输费用分析
        4.1.3 中欧海铁联运通道运输费用分析
    4.2 运输时间因素
        4.2.1 中欧铁路通道运输时间分析
        4.2.2 中欧海运通道运输时间分析
        4.2.3 中欧海铁联运通道运输时间分析
    4.3 货物时间价值因素
        4.3.1 货物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4.3.2 单位集装箱货物时间价值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建模与求解
    5.1 多通道中欧集装箱运输问题描述
    5.2 多通道中欧集装箱运输问题网络图示及网络变换
        5.2.1 问题的网络图示
        5.2.2 网络变换
    5.3 模型假设
    5.4 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模型
        5.4.1 参数说明
        5.4.2 模型建立
    5.5 模型求解方法
        5.5.1 权重系数确定
        5.5.2 模型求解算法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宁波中欧集装箱运输通道运输方案选择问题描述
        6.1.1 背景分析
        6.1.2 问题描述
    6.2 实证问题的网络描述
    6.3 数据收集与处理
        6.3.1 运输货物类别
        6.3.2 运输费用数据
        6.3.3 运输时间数据
        6.3.4 权重系数处理
    6.4 模型求解
    6.5 结果分析
        6.5.1 货物类别对运输方案选择的影响分析
        6.5.2 中欧铁路通道口岸换装等待时间影响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移动接触网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设计依据
        1.3.2 主要工作
2 移动接触网
    2.1 移动接触网的结构
    2.2 移动接触网的原理
    2.3 移动接触网工作的三种状态
    2.4 移动接触网的取电过程
    2.5 移动接触网的互锁控制
    2.6 移动接触网的设计
    2.7 移动接触网的架设
    2.8 移动接触网的其他结构形式
3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设计
    3.1 PLC简介
    3.2 移动接触网PLC控制系统设计
        3.2.1 S7-300 PLC介绍
        3.2.2 系统要求
        3.2.3 系统方案比较
        3.2.4 系统总体结构
        3.2.5 系统硬件设计
        3.2.6 系统软件设计
4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仿真研究
    4.1 初始位状态仿真
    4.2 自动控制方式仿真
    4.3 手动控制方式仿真
    4.4 检修运行仿真
5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运行测试
    5.1 软件测试
    5.2 硬件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移动接触网PLC控制程序

(4)铁路集装箱维修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影响铁路集装箱维修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人的因素
    2.2 物的因素
    2.3 安全管理因素
3 加强集装箱维修现场劳动安全管控的对策
    3.1 开展警示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3.2 运用风险管理, 强化过程管控
    3.3 推进日常化管理, 形成安控网络
    3.4 落实安全职责, 夯实基础管理
    3.5 组织应急演练, 提升处置能力
4 结束语

(5)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开启联集公司新时代发展新征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工作回顾
    1. 着力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促进了安全再上新台阶。
    2. 努力推进运输增量, 场站作业量又刷新纪录。
    3. 加强集装箱班列组织服务, 国际班列开行效益、品牌得到双提升。
    4. 积极推进法制化市场化进程, 场站经营再摘新成果。
    5. 完善装备、信息管理工作, 场站功能保障有力。
    6. 落实场站建设计划, 保证了场站建设有序推进。
    7.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合理控制了各项成本支出。
二、2018年工作目标
三、2018年工作重点
    1. 强化安全管理基础, 确保公司安全持续稳定。
    2. 千方百计扩大运输市场份额, 促进场站作业量稳步增长。
    3. 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多式联运良好开展。
    4. 提升中心站间点对点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国际班列开行比重。
    5. 突出竞争优势, 努力实现物流业务新突破。
    6. 加强装备、信息建设等基础保障工作。
    7. 扎实有序推进中心站场站建设项目保证施工按计划落实。
    8. 做好财务管理和严格成本费用控制工作。

(6)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顾客满意度评价概述
    2.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简介
        2.1.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概况
        2.1.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环境分析
        2.1.3 重庆铁路集装箱装中心站运作现状
    2.2 顾客满意度评价概述
        2.2.1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
        2.2.2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方法
        2.2.3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现状及特征
第三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
        3.1.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3.1.2 模型变量间的互动关系
    3.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设定的原则
        3.2.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2.3 基于G1法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
    4.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4.1.3 隶属度值的确定
    4.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
        4.2.1 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顾客满意度多级模糊计算
        4.2.3 顾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5.1 完善中心站设施设备及信息网络的建设
        5.1.1 利用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5.1.2 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5.1.3 健全中心站的网络营销机制
    5.2 完善中心站顾客抱怨管理体系的建设
        5.2.1 建立顾客投诉管理系统
        5.2.2 建立顾客满意度管理系统
    5.3 完善中心站价格机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5.3.1 完善运价信息的收集
        5.3.2 制定灵活的运价策略
    5.4 完善中心站运输组织建设
    5.5 加强中心站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现状
        1.1.2 中铁联集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总体框架
        1.3.1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状分析
    2.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概况
        2.1.1 站内设施与资源
        2.1.2 重庆铁路口岸
        2.1.3 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
        2.1.4 西部现代物流园区
    2.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产品与服务
    2.3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客户及其特点
    2.4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班列
        2.4.1“中欧—渝新欧”国际大通道
        2.4.2 渝深(平湖南)铁水联运班列
    2.5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盈利情况
        2.5.1 运营收入分析及测算
        2.5.2 营业成本分析及测算
        2.5.3 利润及其趋势
    2.6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需求预测
    3.1 货源及其需求
    3.2 利用灰色系统进行需求预测
        3.2.1 灰色预测模型步骤
        3.2.2 需求预测
    3.3 利用回归方法进行需求预测
    3.4 组合预测模型
第四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效率分析
    4.1 基于DEA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效率分析
        4.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介
        4.1.2 DEA方法的模型
        4.1.3 效率指标的选取
        4.1.4 中心站效率评价
    4.2 结果分析
第五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战略分析
    5.1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5.1.1 SWOT分析法
        5.1.2 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法
        5.1.3 企业价值链分析
    5.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SWOT分析
        5.2.1 内部优势分析
        5.2.2 内部劣势分析
        5.2.3 外部机会分析
        5.2.4 外部威胁分析
    5.3 发展战略选择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道口信号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集卡" 道口安全防护系统设计方案
    2. 1 “集卡" 道口安全防护方案
        ( 1) 人工方式
        ( 2) 半人工方式
        ( 3) 自动控制方式
    2. 2 “集卡" 道口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技术原则
    2. 3 “集卡" 道口安全防护系统设计方案
    2. 4 道口设备的工作流程
    2. 5 道口接近通知报警时间计算
    2. 6 道口接近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2. 6. 1 接车进路接近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2. 6. 2 发车进路报警及解除时机
        2. 6. 3 接车方向调车进路报警及解除时机
        2. 6. 4 发车方向调车进路报警及解除时机
3 邻站道口设计方案
    3. 1 道口安全防护方案
    3. 2 道口信号主要技术原则
    3. 3 道口信号设计方案
    3. 4 列车接近通知时间及接近区段长度的确定
    3. 5 道口接近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3. 5. 1 上行接车接近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3. 5. 2 下行发车接近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 1) 向SN口发车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2)向S口发车通知报警及解除时机
4 结语

(9)集装箱中心站集卡道口防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现有方案介绍
2集卡道口防护系统设计要点
    2.1道口控制报警设置
    2.2列车信号机的延迟时机
    2.3箭头式交通信号集卡道口防护系统
3方案改进
4结束语

(10)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营销管理 加强市场开拓——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2014年度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2014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与重点工作回顾
    1.优化管理体制, 加强安全管控
    2.优化生产组织流程, 提升场站作业效率
    3.完善营销管理, 加强市场拓展
    4.加强设备管理, 完成了基础设施维保维修工作
    5.强化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有效防范经营资金风险
2015年工作重点和工作部署
    1.深入推进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可控
    2.认真落实提效增量工作要求, 努力实现生产提效目标
    3.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化水平
    4.加强经营管理和做好节支增收工作
    5.统筹兼顾场站规划设计, 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6.切实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适应公司快速发展需要

四、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空间遗传理论的国际陆港规划方法优化研究[D]. 吕楠. 长安大学, 2020(06)
  • [2]基于多通道的中欧集装箱运输方案选择研究[D]. 马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D]. 黄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4]铁路集装箱维修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J]. 王佳磊.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8(02)
  • [5]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开启联集公司新时代发展新征程[J]. 韩晓鸣. 大陆桥视野, 2018(03)
  • [6]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 王凡.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7]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D]. 邓蕴倞.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8]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道口信号设计方案研究[J]. 袁俊喜. 铁道标准设计, 2015(10)
  • [9]集装箱中心站集卡道口防护方案研究[J]. 刘晓奇. 铁道通信信号, 2015(07)
  • [10]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营销管理 加强市场开拓——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2014年度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J]. 苏厚仁. 大陆桥视野, 2015(06)

标签:;  

集装箱中心站的安全检查和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