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痰泊郁复方对黑色素瘤小鼠肺转移及血黏度的影响

消痰泊郁复方对黑色素瘤小鼠肺转移及血黏度的影响

一、消痰破瘀复方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及血粘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顾恪波[1](2014)在《孙桂芝教授从痈疡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导师孙桂芝教授是国内外着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在临床一线工作50年,累计治疗各类肿瘤患者60余万人次,疗效卓着,在肺癌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深入学习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在孙老师精心指导下,本文对孙老师治疗晚期肺癌的理、法、方、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深入解析孙老师临床辨证施治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试图揭示中医药以“扶正培本”为主的治则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科学内涵,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有益探索。一、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有效病案进行系统整理挖掘。通过对31例存活超过三年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有效病案共384张诊疗处方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处方“构成比”统计分析,对各型肺癌辨证处方中的特色用药采用“无标度网络”模型解析,梳理、总结孙老师治疗晚期肺癌的辨证施治及特色用药规律。(二)对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进行理论挖掘。综合古今文献,结合孙老师临床运用上述方剂及“药对”的原理和机制,对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策略、遣方用药特点、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及取得显着疗效的原因进行深层次解析。(三)动物实验进行印证,揭示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取得显着临床疗效的分子免疫机制。“苏芪浸膏”是孙老师临床运用“益气活血法”辨治晚期肺癌、防其复发转移的代表方药,实验以Lewis肺癌复发转移荷瘤小鼠为模型,进一步验证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防治其复发转移疗效产生的分子免疫学机制,从一个侧面阐释孙老师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二、主要研究结果(一)临床病案研究运用辨证处方的“构成比”研究,结合特色用药的“无标度网络”分析,对孙桂芝教授特需门诊31例临床有效病案、共384张诊疗处方进行回顾性整理挖掘,探寻孙老师诊疗晚期肺癌的特色辨证及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显示:1在辨证处方方面:①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均较肺鳞癌使用《千金》苇茎汤比例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种类型肺癌相互比较,清燥救肺汤、三仁汤(或瓜萎薤白半夏汤)、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肺腺癌较肺鳞癌使用百合固金汤的比例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分别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百合固金汤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就黄芪建中汤使用比例而言,肺鳞癌比肺腺癌高,两者之间有极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肺腺癌、肺鳞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特色用药方面:通过“无标度网络”模型分析,揭示在上述辨病辨证处方基础上,孙老师还善于使用取象比类的露蜂房、生蒲黄以解毒抗癌,穿山甲、鳖甲以软坚散结,鼠妇、僵蚕、九香虫以通络散结,蛇舌草、重楼、草河车等清热解毒。基于“百合固金汤”在所有384张处方中出现比例为84.9%;而三型肺癌中各有近半数处方(肺腺癌45.7%;肺鳞癌55.0%;小细胞肺癌50.8%)是以“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为基本方剂进行化裁施治,说明在三型肺癌中较普遍容易出现“阴虚内热”证,但同时合并有“肺气亏虚”之兼证者亦多,因而使用益气养阴的“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比例最高,其次则以单纯益肺养阴的“百合固金汤”为较普遍运用。其次,在病机特点上,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在“热毒内壅”方面较肺鳞癌明显;肺腺癌相对以“阴虚内热”为主要本虚证候,肺鳞癌则相对以“肺气亏虚”为主要本虚证候,体现了不同类型肺癌可能存在不尽相同的病机特点,需要临床加以适当地区别对待。(二)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的理论性挖掘孙老师认为晚期肺癌具有以下特点:①“正虚”、“邪实”相因为病;②邪毒性属热毒,为正虚、气郁基础上化生而来;③晚期肺癌类似“恶性痈疡”,多质坚而糟脆易腐;④病机特点上,鳞癌多似痈疡、腺癌阴虚血热、小细胞癌须重点防治复发转移。治疗策略上应:①借鉴疡科思想,注重补消结合;②重视益气养血在治疗恶性溃疡中的重要作用;③辨病为先,辨证为主;④扶正祛邪,攻守有度;⑤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提高临床疗效;⑥调节升降枢机,理顺脏腑气机;⑦重视调理肾脏的作用;⑧重视动物药的应用;⑨“取象比类”以提高中药靶向性;⑩“中西医结合”以达优势互补。治疗方法上,重点分为六型:①热毒内壅型,以《千金》苇茎汤为主化裁;②燥热伤津型,以清燥救肺汤化裁;③热毒伤阴型,以百合固金汤化裁;④肺气亏虚型,以黄芪建中汤合玉屏风散化裁;⑤气虚痰阻型,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或三仁汤化裁;⑥气阴两虚型,以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在此基础上,随证施用“药对”,包括:①蒲黄+露蜂房;②天龙+僵蚕;③鼠妇+九香虫;④旋复花+海浮石;⑤桔梗+款冬花;⑥瓜蒌皮+薤白+花椒目等。防治晚期肺癌复发转移的“治未病”思想:①复发转移的总病机仍是“正虚邪实”,即正气不足、邪毒未尽;②防治复发转移要注重全身抗病机能的调理,协调脏腑功能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抑制癌细胞增殖,即重视“扶正祛邪”的根本大法;③肺癌转移常见部位为肺、脑、骨、肝等,可通过肿瘤标记物的高低,研判高危因素,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理念,针对性用药加以防治,有效控制病情。(三)动物实验以Lewis肺癌复发转移荷瘤小鼠为模型,以“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剂“苏芪浸膏”为实验干预方药,从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肿瘤炎性微环境及调控炎性因子活性与表达的角度,探讨了苏芪浸膏抗肺癌复发转移的分子免疫学机制,结果显示:①小鼠抑瘤率为环磷酰胺组>苏芪浸膏组>苏木组,而肺转移抑制率为苏芪浸膏组>环磷酰胺组>苏木组,提示苏芪浸膏具有一定抑制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且苏木与黄芪配伍后干预作用明显增强(P<0.05);②各荷瘤组小鼠脾Th1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荷瘤对照组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各用药组较荷瘤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且苏芪浸膏组较苏木组有显着差异(P<0.05);苏芪浸膏组对Treg细胞的降低作用强于西药环磷酰胺组(P<0.05),而对Th17细胞的影响与环磷酰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RyγtmRNA表达水平与Th17水平,Foxp3mRNA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水平形成相应的动态改变。③荷瘤对照组小鼠IL-17、IL-23、IFN-γ、IL-4和IL-6均较正常组呈不同程度升高趋势,各用药组经药物干预后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回落;而荷瘤对照组小鼠IL-2均较正常组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各用药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回升。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各组药物对Lewis肺癌转移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苏芪浸膏组优于苏木组,而与环磷酰胺组相似;苏芪浸膏组在调控肿瘤炎症反应方面优于苏木组,部分与西药环磷酰胺组相似、部分略强于西药环磷酰胺组;苏芪浸膏抗Lewis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调控炎性微环境、抑制肿瘤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三、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一)理论创新:本论文从晚期肺癌肿块坚韧糟脆,易发生破溃、久不收口的临床病理特点,论述了孙老师从痈疡角度辨治晚期肺癌的学术思想及抗复发转移经验,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对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策略、遣方用药特点、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及取得显着疗效的原因进行深层次解析。研究揭示了孙老师“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辨治晚期肺癌、抗复发转移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为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新思路。(二)方法创新:在挖掘整理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过程中,本研究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前沿技术,把辨证处方“构成比”与“无标度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对孙老师常用辨证处方及配伍药对进行了科学分析,更好地反映了名老中医的用药处方经验,为传承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未见相关报道,属方法创新。(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模式创新:在系统传承、挖掘孙老师临床经验和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专着《孙桂芝辨治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一部,该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系统整理、挖掘、总结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和抗肺癌复发转移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各级核心期刊发表孙老师临床辨治各种恶性肿瘤相关学术经验的论文16篇,探讨中药提取物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综述文章1篇,探讨苏木和黄芪抗肿瘤及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综述文章4篇,探讨中医“卫气”理论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研究综述1篇,苏芪浸膏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作用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文章1篇。

周昕欣[2](2013)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形成,具有高侵袭和高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MM因其持续增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在近二十年中成倍增长。到目前为止,对MM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生物治疗、放疗、化疗和肿瘤疫苗,然而,只要MM发生转移,几乎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唯一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药物达卡巴嗦,其完全缓解率尚未超过5%。这可能是由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引起,引起多药耐药最主要的机制是肿瘤细胞凋亡通路障碍。因此,如何解决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进而提高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凋亡是现代医学丞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认为,中药在抗肿瘤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抗耐药性和减毒增效方面更具有显着优势。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业内学者认同“肺主皮毛”理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肺主管体表皮肤、粘膜、汗腺、发须等生理功能上的皮毛,而是对抗病邪时与“肌表”相似,是呼吸道和皮肤免疫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免疫反馈机制,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肺与皮毛在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有人观察到湿疹性皮炎患者发病前后均患有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患者64%患有皮肤疾病,临床同一药物既可治疗肺系病变,也可治疗皮肤疾患。有学者总结治疗肺癌最常用的中药有26味,本研究中有7味中药构成组方,其中白术、茯苓、甘草、浙贝母和莪术5味中药属于此26味中药之中,且肺癌治疗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补气方剂,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使用频次最多,已有学者证明四君子汤加减对肺癌治疗疗效确切。培土生金也称补脾益肺,是治疗肺脾两虚证的一种治法。按五行相生规律肺金与脾土为子母关系,按虚则补其母的治则,运用培土生金之法,健脾胃可以益肺气,待脾气充实,健运复职,土旺则金自生,肺虚之候自去。脾肺同属太阴,主行于人身胸腹,两经密切相连,经气相通,气血相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肿瘤抗原的存在,肺癌和黑色素瘤表达共同的黑色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MAGE)MAGE-1和MAGE-3,提示这两种疾病可能有相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综上,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两个层面支撑,精选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剂,酌加治疗肺癌有效的药物,可能对治疗皮肤肿瘤有效。且现代药理学证明,贝母苷甲抑制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样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转移均具有抑制作用。莪术挥发油对多种癌细胞既有直接破坏作用,又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抗癌作用,莪术醇通过非依赖Caspase途径来介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同样发现莪术水提波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的转移,可能与其能够抑制B16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以及降低B16的侵袭性和运动能力有关。半枝莲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明显下降,其提取物抗肺癌A549细胞生长。因而,本研究在四君子汤基础上,酌选浙贝母、莪术和半枝莲组成加味四君子汤治疗MM。Bcl-2和Caspase是公认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是凋亡抑制基因,对凋亡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可以促进MM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s被激活后能促进凋亡,其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尤为重要,引起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 MMP)是一个能够水解某些蛋白成分的蛋白家族,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其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其中MMP2、MMP9研究的较为深入,MMPs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的各种蛋白成分,破坏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组织学屏障,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在肿瘤迁移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MMP被认为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主要的蛋白水解酶。转录因子核因子NF-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是由五种不同蛋白(p50, p52,p65/RelA, RelB, c-Rel)组成的二聚体。通常NF-κB二聚体与抑制蛋白IκB相结合,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当多种刺激激活IκB激酶诱导IκB蛋白水解后,NF-κB的DNA结合结构域和核定位序列暴露出来,使NF-κB转位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转录。有大量文献已明确NF-κB (p65)是Bcl-2、MMP2和MMP9正性转录调控因子,而Bcl-2的低表达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途径和受体途径使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升高。本研究首先建立体外B16MM模型,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利用MTT法确认加味四君子汤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最佳作用剂量;其次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B16MM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再次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B16MM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最后研究可能参与调节上述蛋白表达的信号分子NF-κB的活性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明确加味四君子汤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体外MM模型的制备。2.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给药。3.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即MTT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增殖的影响。4.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凋亡的影响。5.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6.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mRNA表达;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检测促进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7.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检测促进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检测转录因子核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8.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Trans AMTM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1.成功建立了体外MM模型。2.成功制备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3.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抑制B16MM细胞增殖,作用12,24,48h,与同时间段空白对照组和血清对照组相比,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16恶性黑色素细胞增殖,中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24,48h抑制率为50.22%,53.81%,且48h与24h相比没有显着性变化。4.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B16MM细胞凋亡,各组凋亡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97±0.62)%,血清对照组(3.12±0.71)%,低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7.10±0.95)%,中剂量中药组(19.70±0.98)%,高剂量中药组(25.21±1.03)%,顺铂组(21.31±1.00)%,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随着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剂量升高,B16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降低。但顺铂组迁移能力低于中剂量中药组,高于高剂量中药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16细胞侵袭能力,各组穿过8μm含BD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的细胞个数分别是78.5±3.3个,80.3±3.5个,70.6±3.0个,44.6±1.8个,38.8±1.2个,41.5±1.5个,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方法检测Bcl-2、Caspase3、Caspase9、MMP2、MMP9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cl-2mRNA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mRNA表达,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B16MM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mRNA表达降低,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MP2和MMP9mRNA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cl-2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B16MM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NF-κB (p65)活性降低,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加味四君子汤对治疗肺癌有效的药物对B16MM细胞有作用。2.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凋亡促进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来实现促进B16MM细胞凋亡,抑制B16MM细胞增殖。3.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是通过下调MMP2和MMP9表达来实现抑制B16MM细胞迁移和侵袭。4. NF-κB(p65)是介导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抑制B16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迁移侵袭和促进凋亡的信号分子。

杨婧[3](2013)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治规律。材料与方法:将23例2008年1月-2012年11月之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及图表描述,从影响因素、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分析规律,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s exact test)对其与中医证型及ZP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4.3岁,患者Zubrud-ECOG-WHO功能状态评分(ZPS,5分法)4分为12例,3分为6例,2分为4例,1分为1例。发生转移17例。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ZPS≥3分者18例(占78.3%),1年内接受过手术者4例(占17.4%),3个月内接受过化疗者9例(占39.1%)。3.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肝郁脾虚表现,分别为:重度浮肿22例、面色少华19例、乏力18例、纳差16例、舌淡13例、情志抑郁12例、腹部隐痛11例、善太息11例。4.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为主;对于脾虚湿困型患者,治疗以益气消肿,健脾利水为主;气滞血瘀证的有效率优于脾虚湿困证患者(p=0.027),且生存期亦较脾虚湿困证患者延长。5.共16例患者死亡出院,其中ZPS<3分的患者死亡率(83.3%)较ZPS≥3分的患者(20%)低(p=0.017);气滞血瘀型患者死亡率为50%,脾虚湿困型患者死亡率为90.9%,证型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069)。结论:1.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及长期卧床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应警惕上述危险因素。2.中医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以浮肿为主的临床症状,对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殷东风教授认为更应注重调畅气机。3.对于不同证型的患者,临床应辨证分析,对症治疗;对于ZPS<3分的功能状态较好的患者,要积极、及时的治疗,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郭利华[4](2011)在《李斯文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对肺癌证治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中医医院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教学计划、年度考核、集中理论学习等师承工作环节。除完成以往的“第三批”跟师任务以外,还要完成“五部一局”要求的科研任务,即对导师治疗肺癌的证治规律加以临床研究。三年来,本人随导师李斯文教授门诊侍诊、住院部查房,仔细学习经典着作,单独脱产半年学习研究生课程,潜心研究中医理论,悉心感悟导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认真整理了导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通过整理李斯文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临床参考,并结合本次研究体会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1、通过系统文献研究:查阅了最近五年以来相关的中西医文献,包括国家级以及省级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专着,认真研读四大经典中医着作及本专业中医着作,深入学习、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李斯文教授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回顾、总结、整理李斯文教授对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其由此制定的治疗原则、治法、应用方剂及药物加减的规律,最后得出导师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分析其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的各方面因素: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方剂应用,药物配伍规律的分析。并回顾性研究、总结导师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从三年的18本跟师笔记记录了近10万字8000例门诊医案和3000余例住院病例中回顾、总结、整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李斯文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病案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整理出导师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运用文献研究、临床跟师、医案医话、聆听讲座、专题辅导等方法整理李斯文教授辨治肺癌的经验。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编制《李斯文教授辨治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信息采集表》,通过跟师李斯文教授门诊收集病例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上进行,主要运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临床所收集资料的频数分布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排序,通过统计分析初步形成李斯文教授辨治肺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导师李斯文进行医案医话、聆听讲座、专题辅导,进一步整理出李斯文教授辨治非小细胞肺癌证治规律。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一)学术思想:1、让肿瘤患者“带瘤生存”:导师李斯文认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这是带病生存,中医治疗癌症的整体观念是患者能“带瘤生存”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过程,治疗时必须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早期癌症病人,虽有肿块但尚未转移,此时“正盛邪实”,宜“攻毒祛邪”为主;中期癌症病人,肿瘤逐渐增大,邪正处于相持阶段,治疗上宜“攻补兼施”,或“攻多补少”;晚期癌症病人,肿瘤多己出现远处转移,邪毒得势嚣张,正气虚衰不支,这时如果一味攻伐,反而会加速病人的死亡,如果扶正培本,脾肾兼顾,“寓攻于补”,常能减轻症状,维持生机,使病人长期“带瘤生存”2、扶正抑癌是根本:李斯文教授[34]扶正抑癌理论探讨中说道,注重:(1)辩证辨病相结合;(2)注重与现代研究的结合;(3)强化免疫疗法的规范操作;(4)适时配合穴位注射及有机硒的补充;强调指出:扶正抑癌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无疑是达到此目的的最佳指导思想,它既传承了中医的治则的精髓,又适时的加入了现代医学成就的新元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肿瘤治疗学的实验和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必将进一步丰富扶正抑癌这一理论,也将更加确立其作为治疗肿瘤主导思想的地位。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法则来治疗肿瘤及其放化疗并发症,一方面可以改善症状,抑制肿瘤,稳定病情;一方面可以达到放、化疗减毒增效的作用。临床所见,有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在无望之际,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肾、补益气血,配合饮食、气功等治疗,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提高了其远期生存率。导师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的体会是:中药治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治疗;中药治癌,祛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对于体质差的病人,中药所取得的疗效比较理想,扶正抑癌可使病人带瘤长期生存。3、气滞血瘀是肿瘤形成和转移的根本原因:导师李斯文教授认为,由于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中医长期以来将活血化瘀作为治疗肿瘤的一大治法,并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即便是在其他治法的处方中也多加入了活血中药。所以导师临证时特别注意观察“舌下脉络”以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导师认为,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活血化瘀是其重要治疗大法之一,他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三七、川芎、当归、丹皮、赤芍、丹参、红花、桃仁、元胡、虎杖、王不留行、五灵脂、穿山甲、全蝎、蜈蚣、土鳖虫、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4、“毒邪学说”与恶性肿瘤:导师认为,凡具有治疗作用的有毒中药在性味上皆具有某种偏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用中药的这种偏性来纠正疾病之偏,达到以偏纠偏,补偏救弊的目的,是中药治病的主要原理,在肿瘤的治疗上亦同样如此,利用有毒中药或剧毒中药的偏性,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理辩证用药,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使机体的阴阳失调状态达到相对平衡,是毒药抗癌有效的基本原理,因此,在癌症的治疗上,应该大胆的应用有毒中药或剧毒中药,这样才能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5、治未病的思想:导师认为:中医肿瘤“治未病”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提醒人们要保护人体的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在肿瘤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会引起肿瘤发病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阻断和延缓疾病的发生,争取不患肿瘤。既病防变:提倡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发现患了肿瘤,首先不能精神紧张,过度紧张和放弃治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并且努力防其传变。尤其是患者采取手术、放疗或化疗时,要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变生他症。“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愈后防复发:在病情相对稳定,临床症状相对减少或改善的情况下,中医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采取辨证施治原则,调节以及调动人体内在机能,平衡阴阳,纠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6、“三因制宜”的观点:导师在春季擅用粉葛以疏风解表,避用薏苡仁;仲夏季节擅用石菖蒲以醒脾开窍;秋季擅用鱼腥草、百合以润肺止咳;冬季擅用麦冬、玄参、枸杞子以养阴补肝肾。对于气候较干燥时,导师用药时重用沙参、麦冬、玄参、天花粉等等。导师认为因人制宜,强调治病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病证,而必须看到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下的“人”的不同病理生理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则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以及辨证论治在实际运用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只有做到全面地看待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方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伏邪理论”与恶性肿瘤:导师认为,把握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传变、转归规律,才能见病知源,握机于病象之先,方不至见病治病。重温伏邪学说,对于临床思考一些复杂现象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很有帮助。一些病情深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疾病应考虑是否可能与伏邪有关。传统四诊合参不能发现的疾病,某项肿瘤标志物增高、流式细胞的改变、不典型增生改变等等,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发现邪气之所伏。这些所谓无证可辨的疾病,如何见病知源,审机论治,用伏邪学说可以给我们临床参考和更多的思路。8、药对发挥:药对作为一种临床用药的配伍形式,从古至今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成为许多医家用药之特色。导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而总结出常用的治疗肿瘤病的对药,灵活将各药对运用于肿瘤病的治疗中,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肿瘤病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病机多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阴阳失衡。因此,在临床中导师常常是辨证运用药对,体现了统医学之辨证论治的特点及现代医学之个体化治疗。9、肿瘤患者药物与心理干预,二者不可偏废:导师李斯文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存在过多的掩饰,并较多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存在与抑郁情绪相关的认知曲解和与抑郁情绪不相关的认知曲解等。临床观察中,通过个别心理疏导、认识矫正及家庭支持有助于减少认知歪曲,减轻自我心理曲解程度;能显着提高心理自控能力,改善患者的主观态度,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等。观察还发现,肿瘤分期、躯体症状、干预措施、经济水平及认识偏差等四项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提示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认识偏差、心理干预措施是否得当有关。因此,成熟良好的治疗方案以及良好的治疗,患者是否获益应当涵盖上述人文关怀和心身调整,使“药疗-心疗-食疗”三维一体,施惠于人。(二)临床经验:1、导师李斯文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注重整体,结合脏腑、八纲、气血津液等辩证方法,权衡病情轻重缓急,确定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扶正以祛邪,祛邪以安正,灵活运用。在早期主要以祛邪为主,治以理气行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中晚期以扶正为主,治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补肾益精,滋补阴血等。2、导师一般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气血亏虚型阴虚火旺型5个证型。应根据以上证型的不同表现,在乳腺癌基本方基础上选择加减部分药物。乳腺癌基本方:柴胡、白芍、当归、木香、香附子、炒枳壳、炒扁豆、山药、山土瓜、昆布、海藻、生牡蛎、夏枯草、炒杜仲、巴戟、鱼鳔胶、鸡内金、甘草。总之乳腺肿瘤之发病,与外因固然有一定关系,但内因是根本,外因决定于内因,我们的手术、放疗、化疗均是局部治疗甚至包括内分泌药物治疗,未从根本上解决内因,这也是复发及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治疗内因宜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而目前治疗内因的方法,成熟的基本上仅有中医药一枝独秀。3、导师把肠癌辨证分型4型:脾虚湿热型、湿热瘀毒型、脾肾寒湿型、气血亏虚型;并以基本方加减:太子参、炒白术、云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炒扁豆、山药、内金、甘草、天龙、地龙、龙葵等。导师认为肠癌总属本虚标实之候,病程中每见虚实夹杂之证,如脾虚兼湿热者有之,血瘀兼气血亏虚者亦有之等等。治疗中当以辨证为主,权衡轻重,不可拘于一隅。肠癌早期,多以湿热,瘀毒偏盛,治以祛邪为主,晚期则脾肾阴阳气血俱虚,治当以扶正固本为主。治疗肠癌一定要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治疗,治病留人,中医药应全面、早期介入治疗全过程,尤其是肠癌术后、放化疗后。不要到复发转移西医没办法,才找中医,那就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李斯文教授在临床中采用“药疗、心疗、食疗”三位一体治疗,并与穴位注射,针灸,外敷中药,直肠给药等疗法,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疗效十分显着。4、治疗鼻咽癌的经验。多数鼻咽癌患者为放、化疗后的患者,患者症状多数表现为:口干思饮,味觉减退、张口受限,听力下降,齿酥头痛,鼻出血,鼻阻脓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以“气阴两虚,热毒蕴结”为病机,故治疗时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法。组方基本方用:沙参,条参,太子参,黄芪,银花,连翘,川芎,赤芍,侧柏叶,辛夷花,苍耳子,炒黄柏,杏仁,桔梗,炒黄芩,白芷,炙内金,甘草。同时导师主张:放化疗后瘀血内停者居多,适当配伍蜈蚣、全蝎、地鳖虫、地龙等等,以加强搜风通络之力,对于防止照射野纤维化有积极的作用;其余兼证随证化裁。对于鼻腔干燥者用菜籽油局部涂抹;面部、颈部照射野皮肤用仙人掌片外敷抗纤维化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临床中导师运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鼻咽癌患者,获益患者较多,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肿瘤的外治疗法有敷用中药,穴位敷贴等。中医中药能整体调治,扶正培本。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延长病人生存期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在癌肿尚未切除时,中药治疗应当以攻击癌肿为主;若癌肿已经切除,所以与未经手术切除者的治法也有区别。应当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扶正药物为主。中药外治还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系统和保护骨髓的功用。所以癌症手术切除后敷用中药,不但能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二、证治规律研究结果(一)结果:观察分析资料较完整的10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肺癌患者,其中肺癌术后68例,未手术32例。男性59例,平均年龄47.25岁,女性41例,平均年龄48.21岁。按证型分气虚痰湿证26例,阴虚热毒证11例,气阴两虚证15例,气血瘀滞证20例,热毒炽盛证12例,痰瘀互结证16例。门诊和住院病人,就诊患者一年中坚持服用中药。每日一剂。三个月一疗程进行评估。选用自身对照。结果如下: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统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治疗后可稳定并改善KPS评分的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KP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肿瘤标志物的改变进行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治疗后胸部CT进行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毒副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二)结论:1、李斯文教授在临床上辨治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原则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对症处理,总结出导师辩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证治规律:证型分气虚痰湿证、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气血瘀滞证、热毒炽盛证、痰瘀互结证6型。治疗上以健脾益气,解毒散结,化瘀涤痰等治法为主,找出各个证型中使用几率较高的药物如:太子参、沙参、丹参、重楼、半枝莲、蛇舌草、鱼腥草、浙贝、川贝等。找出导师治疗肺癌的基本方药组成:如“菲宁饮”中药复方:人参15g,沙参20g,白术20g,.茯苓15g,生苡仁30g,虎杖15g,石见穿15g等10余味。该方将攻补融为一体,使补而不助邪,攻而不伤正。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对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有一定帮助,对少部分瘤体有缩小和稳定的作用,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方面无不良影响。2、通过医案医话、聆听讲座、专题辅导:李斯文教授认为肺癌为本虚标实的疾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对症处理,治疗上采用自拟“菲宁饮”为基本方,辨治各型非小细胞肺癌。导师辨治肺癌有其特色,如临床常使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常使用自拟的“抗毒I号”、“抗毒II号”、“生血I号”、“生血II号”治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导师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有较好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3、文献研究是整理名老中医经验的前提,临床跟诊学习、客观准确收集病例信息是基础,后期使用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关键,而认真用心感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整理其经验的核心。

张翀[5](2011)在《扶正通络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发病趋势估计,到2015年,全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将达1500万,死亡将超过1000万。因此,能否控制肿瘤转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恶性肿瘤治疗的成败,也是当今恶性肿瘤理论和临床研究中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肿瘤转移的疗效尚不确切,而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导师邱幸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正气亏虚、癌毒炽盛和络脉痹阻是导致肿瘤转移的主要机理,故提出“扶正通络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临床运用表明,此法防治肿瘤转移,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和降低死亡率。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的调查显示,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本课题在探讨肿瘤转移理论的基础上,以肺癌转移为例,运用补肺通络解毒方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模型小鼠抗肺癌转移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补肺通络解毒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的方法,探讨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2、补肺通络解毒方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模型小鼠抗肺癌转移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采用动物实验的方式,设立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通过复苏、接种、保种Lewis肺癌瘤株,选取生长良好的Lewis肺癌组织,剪碎匀浆,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40只C57BL/6小鼠右腋皮下,依据文献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模型。补肺通络解毒方为邱教授的经验方,由黄芪、人参、全瓜蒌、莪术、蜈蚣、龙葵组成。模型复制成功后,模型对照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于接种后第二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日,第29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采取标本,进行以下检测:各组抑瘤率、抗肺转移抑制率、脾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以RT-PCR法观察模型对照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小鼠瘤细胞VEGF mRNA.nm23 mRNA表达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模型对照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小鼠瘤细胞VEGF蛋白、nm23蛋白和AQP-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1、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正虚络痹毒结”是肿瘤转移的基本病机,恶性肿瘤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毒邪作用于人体所致,这种毒邪由多种致病邪气积聚体内,日久突变而来,与普通毒邪有根本的区别,我们称之为“癌毒”。人体产生恶性肿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化生”,而肿瘤转移的病机是“正气亏虚,癌毒炽盛,络脉痹阻”:人体正气亏虚、癌毒化生,导致恶性肿瘤产生;在肿瘤发生之后,由于个人调摄不当,或用药过度导致亏虚的正气进一步损伤,同时癌毒相对于亏虚的正气日渐炽盛,络脉痹阻,癌毒或附着于常毒,最终正不抑邪,癌毒突破正气的约束,四散于全身,即发生转移。癌毒的转移通道是人体的络脉;癌毒转移的目的地是脏气亏损的易感脏腑。“扶正通络解毒”是防治肿瘤转移的治疗法则。其中扶正是防治肿瘤转移的根本,补益气血以强正气之本,补益脏腑以强正气之根;解毒是防治肿瘤转移的关键,解除常毒以绝癌毒化生之源,涤除癌毒以绝肿瘤转移之根;通络是防治肿瘤转移的重要环节,通络消瘤以除肿瘤之体,虫类搜剔以除肿瘤转移之根。2、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抑瘤率可达44.62%,肺转移抑制率可达77.9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补肺通络解毒方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在抑制转移方面补肺通络解毒方效果优于环磷酰胺。3、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的脾指数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CD4+/CD8+比值上,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说明补肺通络解毒方有良好的提高免疫的作用。4、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结果显示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均可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 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显示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均可降低VEGF表达,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说明补肺通络解毒方能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5、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nm2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均可提高nm23蛋白的表达,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RT-PCR法检测瘤细胞nm23 mRNA表达,结果显示,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均提高nm23表达,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说明补肺通络解毒方能提高nm2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癌转移。6、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AQP-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均可降低AQP-1蛋白的表达,补肺通络解毒方低剂量、补肺通络解毒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表明补肺通络解毒方能降低AQP-1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癌转移。结论补肺通络解毒方具有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模型肺转移作用,能提高脾指数,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良好的提高免疫的作用,同时能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还可提高nm23蛋白及nm23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AQP-1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VEGF蛋白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AQP-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提高nm23蛋白及nm23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补肺通络解毒方抗肿瘤转移的部分机理。

邓凯文[6](2009)在《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瘀血的研究在传统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血瘀”的概念亦因此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血瘀(瘀血)是指积血、留血、恶血、蓄血、干血、死血、败血、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的病理产物。广义的血瘀包括了狭义的瘀血,更泛指由痰浊、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导致血液流动不畅,或积于脉内,或溢于脉外,或形成血栓,以及机体性质、成分发生改变者。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基本病变和共同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有诸病多瘀、病久血瘀、瘀生湿浊、瘀阻气血、瘀久入络等特点。传统医学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局部性疾病,肿块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是一种病类而非一个病,其致病因素很复杂。病因主要为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正气亏虚和精神情志失调,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蕴结、脏腑虚损等。祖国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肿瘤发病的基本病因。气血失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常表现为血瘀证。瘀结日久,又将进一步阻碍气机的运行,必成症瘕积聚。从现代肿瘤学角度,瘀血体质的人有癌变的倾向,癌变后恶性转移率明显较高,复发率亦较高,预后欠佳,持续性血液高凝状态与癌症前期的关联早已被建立。此外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还与凝血系统异常、新血管生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在抗癌的治疗策略,活血化瘀大法的选用应考虑为各治疗法则中之必然。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在改善微循环通畅之际,亦调整与强化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有些活血化瘀方药更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本课题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血瘀对癌症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转移所扮演的角色。在研究过程中会重访传统中医对血瘀的概念,并从现代医学视野深入探讨活血化瘀治疗癌肿及癌前病变效应,以及其双重性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从收集和分析各名中医的抗癌效方中的药物和药对,期望提供另一个以控制恶性肿瘤转移和癌症病变的治疗选择。研究方法:学生从古代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探讨了血瘀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提出活血化瘀可贯穿于治疗恶性肿瘤始终,并从约256个近期中医药方剂的分析,证实活血化瘀大法已融入各种癌症的治法中,并与其他治疗大法并用。被分析的方剂或多或少都有活血化瘀中草药成分配伍;有古方加减活血化瘀药物,有活血化瘀古方、经方化裁再加针对病情的药物,亦有单味药为方,更有当代中医所新编的活血化瘀方。分析提示了几个趋势或模式,药物大剂量的使用、血中气药的广泛运用、近期方剂搜风药的普遍运用,尤在晚期癌症。通过分析这些方剂,可有助于了解活血化瘀中药的特性,从而有助于临床的运用。研究结果:传统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肿瘤发病的基本病因,凡是癌瘤,必正气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火毒内盛等相互胶结的病理变化。而血瘀证形成的基本病理机制可概括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血瘀而形成瘀血积聚,发为肿块而成癌瘤。现代医学发现恶性肿瘤、血液凝固、新血管生成三者关系密切。癌症微环境是创造于三种不同细胞,则癌细胞、血管细胞和宿主间质细胞的相互信息传导。持续性的“血液高凝状态”已证实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癌细胞为了在宿主体内增殖和转移,必须与血凝系统、抗凝系统和溶纤维蛋白系统相互配合,得其援助,促进新血管生成,从而建立癌前血凝恶性循环。新血管生成是血液凝固和恶性肿瘤转移的中心环节,凝血系统的关键因子如组织因子、凝血酶和非水融性蛋白可通过凝血途径和非凝血途径而诱导新血管生成,从而滋养癌细胞的生长。在不同肿瘤的各个阶段均可见瘀血的征象,因而常施展“活血化瘀、异病同治”之手段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始末。活血化瘀不仅可以使瘀阻的络脉再通,疼痛缓解,亦可以通过化瘀消除癌瘤产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抑癌缩瘤、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从而解除癌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现代研究证实,活血中药大多具有促流和抗凝作用,而化瘀中药大多具有抗栓溶栓作用。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的形成与转移分别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转移基因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癌基因的表达及DNA合成的,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瘤细胞滞留、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粘附两个途径达到抗凝目的。此外,在免疫调方面,循还系统为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是免疫组件的载体,气血欠佳直接影响免疫功能的素质,活血化瘀可提升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癌变。从各种迹象,在运用活血化瘀大法治疗恶性肿瘤时应考虑到癌前血瘀的重要和优先性。抗新血管生成方面,现代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有以下几个作用,从而达到抗肿瘤新血管生成的目的:①干扰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或阻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②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③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提高TNF活性;④其他非特异性机制。但有报导在临床上施活血化瘀大法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有双重性的效应,因而至今运用此大法防治癌症及恶性肿瘤转移的适应性仍被争议。学生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对无症状缺乏认识;②延误治机;③药性质量不明;④选药处方配伍疏忽;⑤忌药与方剂用药差劣。综合以上,只要有血瘀症状,原则上就可选用活血化瘀药,同时能与扶正之法并用为佳;则应在祛邪之时不伤正,扶正之余不助邪,与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中药结合使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含有活血化瘀成份之中医抗癌方剂,来源繁多,学生从无数书籍、周刊、杂志取得近20年来256首有活血化瘀中药方剂,以脏腑分类,详细分析方中组成,在归纳法过程,观察选药的性质、剂量和在每一方剂分类中出现频率,再参考某些中药配对着作以触定配对框架,取得结论。①新编验方多以古方或经方为基础,加减组成演变而成;②验方中之活血化瘀中药,多为传统草药,少数为近代发现;③从256近代选方,活血化瘀草药组成有一定的配伍,药物归经却较不明显;④活血化瘀虫类药,多属昆虫类,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走窜”生命活性,故破瘀散结之力内服外敷都比草类药强,亦有搜风功能,多用于临床晚期癌症血瘀严重的状况;⑤三棱、莪术是中医抗癌之活血化瘀方剂中最普遍的组合;⑥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晚期症状,情况一为脉络闭阻、瘀塞不通的“不通则痛",常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引起;⑦从选方中可观察到中医采用白花蛇舌草在癌症治疗的普遍性;⑧中医在治疗癌症也极少用金属矿物质。结论: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基本病变和共同病态,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肿瘤,从传统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种病类而非一个病证,其致病因素却非常复杂,两者之间有着复杂、密切的关系。血瘀可以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对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肿瘤也可引起机体凝血功能的异常,产生血瘀。因此,在抗癌的治疗策略,活血化瘀大法的选用应考虑为各治疗法则中之必然。虽然现在对于活血化瘀是否会导致肿瘤转移还存有争议,但学生认为只要辨证准确,把握好时机,选药恰当,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的。

黄利敏[7](2009)在《六神丸抗肺癌转移及其作用靶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六神丸抗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以Lewis肺癌、S180肉瘤为模型,观察六神丸的抑瘤、抗转移等作用疗效。临床观察六神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免疫功能(NK细胞)、肿瘤标志物CEA的变化情况和毒副反应的情况。结果:动物实验证实,六神丸对Lewis肺癌和S180肉瘤移植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肺转移瘤的生长,对Lewis肺癌肺转移在转移率和转移程度方面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0.01);并抑制肿瘤组织VEGF、MMP-2的表达,提高E钙连接素的表达,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低剂量与化疗合用具有显着增效作用;亦有保护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器官损伤的倾向。临床观察显示六神丸联合化疗可较好改善大部分临床症状,稳定并增加体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对血液系统的损害,降低肿瘤标志物CEA的水平,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及消化系统毒副反应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六神丸可作为一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临床辅助用药,且在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上发挥作用。其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组织VEGF、MMP-2的表达,提高E-cad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李育林[8](2009)在《补元通络汤治疗肾虚痰瘀阻滞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元通络汤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肾虚痰瘀阻滞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4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补元通络汤联合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照组予单纯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血CEA、血沉、血T细胞亚群、外周血象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补元通络汤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发热、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结论:补元通络汤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观察时间短,对于生存期及效果持续时间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梅蕾[9](2008)在《白附子对荷瘤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环磷酰胺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白附子在小鼠体内引起H22肿瘤细胞死亡的类型与机制、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五组。经给药十天后,次日处死,称小鼠体重,取瘤体、胸腺、脾,计算抑瘤率与q值,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摘眼球取血,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量、BUN、Scr、GPT和GOT;取小鼠股骨,测定骨髓微核率;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天数,测定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SGTR引起肿瘤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22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GTR引起肿瘤细胞死亡为细胞凋亡类型。②SGTR可下调突变型p53基因和PCNA基因的表达。③SGTR的抑瘤率为36.80%。SGTR与CTX合用抗肿瘤有相加作用(q=0.8619)。④SGTR未能改善化疗后荷瘤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降低。⑤SGTR能升高肿瘤所致的胸腺指数降低。⑥SGTR未降低肿瘤对小鼠造成的GPT和GOT的升高。⑦SGTR和肿瘤对小鼠的BUN和Scr未造成影响。⑧SGTR使荷瘤小鼠体重正常增长。⑨SGTR可以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生命延长率达63.82%。结论:白附子混悬液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和PCNA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SGTR和CTX联合用药有相加作用。SGTR对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治疗后的荷瘤小鼠没有减毒作用。SGTR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改善了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

孙静[10](2008)在《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复制CAM模型及肿瘤自发性和实验性(包括血道、淋巴道)转移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芯片等技术,对益气养阴方作用不同瘤株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转移抑制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和肿瘤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等指标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CAM模型显示本方通过降低肿瘤细胞VEGF及MMP-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不同瘤株转移模型显示本方可以抑制肿瘤自发性、实验性血道和淋巴道转移;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证实本方改善肿瘤机体的血液高粘状态;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本方对与肿瘤浸润转移、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与代谢有关等多个靶位基因进行调节。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VEGF、MMP-2的表达以及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二、消痰破瘀复方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及血粘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痰破瘀复方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及血粘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孙桂芝教授从痈疡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处方、用药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临床常用方剂
        1.6 辨证用方“构成比”的统计学分析
        1.7 特色用药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各型肺癌“方剂使用频数”的“构成比”分析
        2.2 各型肺癌处方当中“特色用药”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分析
    3 讨论与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防复发、抗转移经验
    摘要
    一、孙桂芝教授对晚期肺癌病因病机的研究与探讨
        (一) 诱因首责烟毒
        (二) 病机详辨虚实
        (三) 正虚、邪实,相因为病
        (四) “癌毒”的化生
        (五) “癌毒”致病的机制及特点
        (六) 结合不同类型肺癌的病理特点探讨各自病机变化及传变特点
    二、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的策略
        (一) 借鉴“疡科”思想,辨治晚期肺癌
        (二) 治疗恶性溃疡,不离益气养血
        (三) 辨病为先,辨证为主
        (四) 扶正祛邪,守方应变
        (五) 血肉有情,提高疗效
        (六) 调节升降枢机,理顺脏腑气机
        (七) 重视调理肾脏的作用
        (八) 重视动物类药的应用
        (九) “取象比类”,提高中药靶向性
        (十)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更具优势
    三、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的常用治法
        (一) 扶正培本法
        (二) 活血化瘀法
        (三) 清热解毒法
        (四) 软坚散结法
        (五) 以毒攻毒法
    四、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的分型选方
    五、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的特色用药
    六、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时随证加减用药
    七、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时常用中成药
    八、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常用方剂解析
        (一) 《千金》苇茎汤
        (二) 清燥救肺汤
        (三) 百合固金汤
        (四) 苏芪浸膏(苏木+黄芪)
    九、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可随证选为治疗晚期肺癌的常用中药
        1 清热解毒类
        2 活血化瘀类
        3 祛风除湿类
        4 以毒攻毒类
    十、孙桂芝教授治疗晚期肺癌常用药对
    十一、孙桂芝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晚期肺癌复发转移的理论研究
        (一) 影响晚期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
        (二) 肺癌转移的常见途径
        (三) 预防复发和转移,可供参考的指标——肿瘤标记物
        (四) 孙桂芝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肺癌复发转移
        (五) 临床预防肺癌复发与转移的常用中药
    小结
    附:孙桂芝教授治疗肺癌典型病案介绍
        例1:左肺鳞状细胞癌
        例2:右肺中-低分化腺癌
        例3:左肺小细胞癌化疗后,脑转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活血法抗LEWIS肺癌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前言
    实验一 益气活血法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一”小结
    实验二 益气活血药对荷瘤小鼠TREG/TH17动态平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小结
    实验三 益气活血药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中T淋巴细胞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小结
    实验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本研究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学术论文与专着
    一、学术论文
    二、专业着作
致谢
个人简历
查新报告

(2)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实验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实验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李斯文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对肺癌证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指导老师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李斯文教授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研究
    一、“带瘤生存”
    二、扶正抑癌是根本
    三、气滞血瘀是肿瘤形成和转移的根本原因
    四、“毒邪学说”与恶性肿瘤
    五、治未病的思想
    六、“三因制宜”的观点
    七、“伏邪理论”与恶性肿瘤
    八、药对发挥
    九、肿瘤患者药物与心理干预 二者不可偏废
第二部分 李斯文教授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一、李斯文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
    二、李斯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
    三、李斯文教授辩证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
    四、李斯文教授治疗鼻咽癌的经验
    五、李斯文教授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的经验
李斯文教授对肺癌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步骤
    四、研究结果
    五、研究结论
    六、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跟师期间科研/论文情况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5)扶正通络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一、历代医家对肿瘤转移防治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历代医家对肿瘤转移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历代医家对肿瘤转移的防治法则
    二、扶正通络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1 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
        2 扶正通络解毒法是防治肿瘤转移的根本法则
    三、补肺通络解毒法防治肺癌转移的理论探讨
        1 肺癌转移的原因
        2 肺癌转移的途径
        3 肺癌转移的规律
        4 肺癌转移的病机
        5 防治肺癌转移的治疗和用药法则
    四、补肺通络解毒方的方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肺通络解毒方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补肺通络解毒方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补肺通络解毒方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小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血瘀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血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病因方面
        2.2 病机方面
    3.血瘀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4.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与凝血系统的关系
        4.1 恶性肿瘤与血液凝固和聚沉
        4.2 恶性肿瘤与新血管生成
        4.3 恶性肿瘤与血液凝固、新血管生成的三角关系
第二章 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
    1.活血化瘀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2.活血化瘀与抗肿瘤机制的探讨
        2.1 对肿瘤细胞癌基因的表达及DNA合成的影响
        2.2 抗凝方面
        2.3 免疫调节方面
        2.4 抗新血管生成方面
    3.活血化瘀治疗恶性肿瘤效应的双重性
第三章 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抗肿瘤药物分析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六神丸抗肺癌转移及其作用靶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一般材料与实验模型建立方法
        1 动物
        2 瘤株
        3 药品
        4 试剂
        5 实验用动物模型的建立
        6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实验一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的体内抑瘤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实验二 六神丸对 Lewis 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三 六神丸对荷瘤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四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移植瘤 VEGF 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免疫组化试剂
        3 HPIAS-1000
        4 实验方法
        5 结果
    实验五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移植瘤 E-钙连接素、MMP-2 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免疫组化试剂
        3 六神丸对荷瘤鼠 E-cad、MMP-2 表达的影响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一般临床资料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和方法
        4.1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4.2 症状改善情况
        4.3 生活质量评定
        4.4 毒副反应
        4.5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4.6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 的变化
    5 疗效评定
        5.1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 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
        5.2 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见附录)
        5.3 生活质量评定
        5.4 毒副反应评定(参照WHO 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见附录)
        5.5 注意事项
    6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1 两组化疗完成情况
        7.2 近期客观疗效
        7.3 症状改善情况
        7.4 生活质量评定
        7.5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7.6 毒副反应
        7.7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 的变化
讨论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1.1 中医学有关肺癌的记载
        1.2 中医学有关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有关肺癌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转移的分子生物学认识
        2.1 机体免疫状态与肺癌转移
        2.2 基因表达及调控与肺癌转移
        2.3 粘附分子与肺癌转移
        2.4 血管生成和肺癌转移
        2.5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肺癌转移
    3 攻毒法治疗肺癌的理论依据
    4 六神丸的方药分析
    5 六神丸的现代研究进展
    6 临床疗效及实验结果分析
        6.1 临床结果分析
        6.2 实验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补元通络汤治疗肾虚痰瘀阻滞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
        (二) 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诊疗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疗效标准
    六、治疗结果
        (一)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的比较
        (二)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三) 治疗前后客观疗效比较
        (四) 两组患者治疗后副反应比较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肺癌骨转移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 “种子与土壤”假说
        (二) 两种骨转移的机制
        (三) 肺癌骨转移的部位
    二、祖国医学对肺癌骨转移的认识
        (一)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二)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方药研究
        (一) 方药组成及配伍
        (二) 中药功效溯源
        (三) 治则治法与组方探讨
    四、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现代药理研究
        (一) 诱导细胞凋亡
        (二) 细胞毒作用
        (三) 改变细胞表面的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
        (四) 抑制肿瘤间质内新血管生成
        (五) 调整机体的免疫监控能力
    五、临床疗效分析
        (一) 临床主要症状疗效观察
        (二)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观察
        (三) 治疗前后客观指标变化的观察
        (四) 治疗后肝肾功的变化观察
        (五) 副反应观察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白附子对荷瘤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环磷酰胺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肿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2、肿瘤治疗方法的演变
    3、抗肿瘤中医中药的研究概况
        3.1 中医治法治则
        3.2 抗肿瘤中药的分类
        3.3 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4、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与肿瘤的关系
        4.1 胸腺、脾脏的免疫抑制状态
        4.2 外周血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
    5、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关系
        5.1 p53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5.2 PCNA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6、中药对环磷酰胺化疗后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7、中医药疗效评价的认识
        7.1 医学模式转变
        7.2 生存质量测评在中医药抗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7.3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标准
    8、白附子的研究概况
        8.1 国内外对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的实验研究
        8.2 药效学研究
        8.3 毒性研究
    9、课题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瘤株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
        1.6 常用溶液配制
    2、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制备
        2.2 给药方法和剂量:
        2.3 小鼠体内抑瘤实验
        2.4 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测定
        2.5 白细胞计数的测定
        2.6 骨髓微核率的测定
        2.7 p53和PCNA蛋白病理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及图像分析
        2.8 GPT、GOT、BUN和Scr的检测
        2.9 肿瘤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2.10 观察指标
        2.11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抑瘤率及q值
    2、p53蛋白及PCNA蛋白表达实验结果
    3、SGTR对环磷酰胺化疗后H22荷瘤小鼠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4、SGTR对环磷酰胺化疗后H22荷瘤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
    5、SGTR对环磷酰胺化疗后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H22瘤剥离后称重 ,实验结果如下
    6、SGTR对环磷酰胺化疗后荷瘤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7、GPT和GOT实验结果
    8、BUN和Scr实验结果
    9、生存期实验结果
    10、荷瘤小鼠的一般状况观察
    11、H22荷瘤小鼠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11.1 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
        11.2 电镜下观察H22细胞形态
讨论
    1、白附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1.1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2 对p53的影响
        1.3 对PCNA的影响
        1.4 对H22所致实体瘤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2、白附子对环磷酰胺引起荷瘤小鼠毒副反应的拮抗作用
    3、白附子对H22实体瘤的疗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10)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及对肿瘤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实验一 不同时期鸡胚血管发育情况的初步观察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CAM血管生长的影响
        实验三 益气养阴方对CAM移植瘤血管生长及对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血道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
        实验一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血道转移的影响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
    第三部分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实验一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的影响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实验三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讨论
    1 益气养阴治则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1.1 祖国医学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1.2 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临床对益气养阴抗肿瘤转移的应用
        1.4 益气养阴治则抗肿瘤转移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2 益气养阴方抗肿瘤转移的研究
        2.1 组方配伍分析
        2.2 益气养阴方组方药物抗肿瘤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3 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3.1 对抗血管生长及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3.2 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3.3 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4.2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一作者)
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四、消痰破瘀复方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及血粘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孙桂芝教授从痈疡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D]. 顾恪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2]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周昕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3]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D]. 杨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4]李斯文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对肺癌证治规律的研究[D]. 郭利华. 云南中医学院, 2011(08)
  • [5]扶正通络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理论及实验研究[D]. 张翀.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6]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邓凯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 [7]六神丸抗肺癌转移及其作用靶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黄利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补元通络汤治疗肾虚痰瘀阻滞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D]. 李育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9]白附子对荷瘤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环磷酰胺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D]. 梅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 [10]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孙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消痰泊郁复方对黑色素瘤小鼠肺转移及血黏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