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名词的AABB变位现象

单音节名词的AABB变位现象

一、单音名词的AABB叠结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刁宇宸[1](2021)在《《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释义语句与配例为研究对象,以词典典型重叠形式的四音节词为封闭域,从语素和词的意义关系分析相挨重叠形式的四音节词中语素义在重叠前后的变化,分析色彩意义,总结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词典释义特征。论文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是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研究基础。对《全球华语大词典》及其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研究情况作出概括,对论文的研究对象作出介绍,说明了借鉴的理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第二部分,分析语素重叠后意义的变化。第二章《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ABC式四音节词研究》,对AABC式中AA、A释义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重叠语素重叠前后的意义。大部分语素A与AABC式中AA意义一致,语素重叠后表义程度、词义的周遍性、词义的内涵、范畴发生相应变化。第三章《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BCC式四音节词研究》,对ABCC式中CC、C释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ABCC式是简明记录世界、表达主观认知、传递情感评价的用词方法。这两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分析重叠词语的词义关系,也分析了色彩意义。第四章《〈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词义关系类型——AA、BB与AABB1、AABB2、AABB3释义》,分类分析有基式和无基式词,总结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指出语素重叠后表义程度加深,意义更为抽象。第五章《〈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色彩义分析》,分析了色彩意义及在释义中的体现,总结出AABB式多有形象色彩,小部分词语有感情色彩与地方色彩。这两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二部分。第六章为《结语》,是第四部分。总结出《全球华语大词典》释义具有简明凝练、多元综合的特征,从义项合并、词语选用上提出释义优化建议。

王志远[2](2020)在《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中指出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法学界对重叠形式、重叠语义研究等的热度也一直未减,许多问题例如重叠形式的确定问题,“量”含义的增减问题等目前仍然未有一致定论,并且重叠式在每一个方言区也各有区域特色。正因如此,本文以晋语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的对大同方言重叠现象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本文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考察,对其构成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重叠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细致的共时描写,揭示出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独特之处,以期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大同的地理历史进行了简要概括,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尤其是晋语的相关研究做了相关综述,同时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做出了阐释,并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以及对语料来源及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对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形式进行了划分,为突出大同方言特殊重叠的形式,我们从四各方面加以考察:1.完全重叠;2.不完全重叠;3.关于词缀重叠式;4.儿化与重叠。完全重叠以AA式为典型,是以词根为单音语素为基础而形成的重叠式,像诸如AABB式、ABAB式是以词根为双音节语素为结构而组合的重叠式。不完全重叠也可分为像ABB式、A也不A式为典型的词根为单音语素的重叠式。在较为复杂一些可以是如ABAC式、A里AB式的重叠式,是以词根为双音节语素构造而成的重叠。;词缀的重叠式亦可分为词缀为单音语素的形容词重叠式,如XAA式、AXBB式,词缀为双音语素的形容词重叠式,如XAXA式、XXAA式、XAXB式;重叠儿化可将其分为无词缀的单纯重叠式和有词缀的复杂重叠式:单纯重叠,如AA儿式、ABB儿式;复杂儿化,如XAA儿式、AXBB儿式。重叠式儿化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语言现象,有时同一格式下同时有儿化与非儿化两种形式。第二章对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描写分析。其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几乎所有重叠式都可做状语;分析了其中与重叠语用功能有关,重叠后有摹状的性质等特点。第三章以认知语法学和类型学理论支撑,对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阐释。总结出:重叠式主要的语法意义是:1.“量”性特征2.生动性特征3.评价性特征4.能动性特征。其中程度量是重叠式语法意义的主要方面,并且在分析各式形容词重叠式时主要通过比较程度量上的不同进行分析论述的。与其它方言不同的是,大同方言重叠式的不同形式,有不同程度量的意义存在。总体上可概括出:重叠儿化<普通重叠<特殊重叠<词缀重叠第四章对重叠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解释。认为其重叠动因与音律和谐、表达生动性需求、表量化需求以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还有语言接触有关。结语部分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进行总结。概括出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特征和特殊语法意义,进而明确了本文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韦翠萍[3](2019)在《广西平南平山话语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广西平南平山话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搭建调查框架,结合类型学、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指导,对平山话的语法面貌进行描写。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进新的类型学理论框架,挖掘平山话中具有类型学价值的语法现象,为今后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调查,特别是为勾漏片粤语的语法研究提供语法材料。本文一共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勾漏片粤方言的语法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材料来源。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文章的主体内容。第二章构词形态,主要以能创造新词,可以改变词性也可以不改变词性,具有能产性、累加性或递归性,类推性大小不一为参考标准,描写平山话的词缀(前缀和后缀)和重叠(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和量词重叠)现象。词缀(特别是后缀)、形容词重叠和动词重叠的构词能产性较强。第三章是语法词。主要着眼于词的语法功能,分别描写了平山话的人称代词、指示词、疑问代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结构助词、系词、趋向动词。相比普通话,粤方言的量词是句法化程度更高的词类,本文也着重探讨量词作指示词、定冠词、定语标记的句法功能。把传统语法中充当状语的语气副词归为评注性副词,探讨其传信功能和情态表现。突破前置词即为介词的局限,把平山话的后置词及框式介词也纳入分析。除了有表达交际功能的语气词,本文还描写了表示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语气词。结构助词方面主要探讨“个”和“得”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第四章名词性结构,介绍平山话最主要的小称形式(即儿化),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专有名词的指称意义及领属意义。第五章动词性粘附成分,主要考察后粘附成分体貌标记和前粘附的情态内容。平山话部分动补结构VOC和VCO两种语序共存,体标记的来源与VCO型语序相关。动词情态主要通过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体现。第六章句法结构,主要分析平山话的动宾结构、普通话“把”字句在方言的对应形式、及物结构、比较结构、致使结构、被动结构、动补结构及疑问句、否定句两种句式。平山话没有与普通话对应的“把”字处置式,相关语义倾向于用V0句式或宾语话题化表达;双及物结构有三种形式,优势句式为介宾补语式;比较结构中胜过和不及用差比式,近似和等同用等比式;致使结构有使令、允许、致使、任凭、促使五个方面的语义;被动结构有“着”和“畀”两个被动标记;动补结构分结果、程度、趋向和状态四类补语;疑问句中是非问、选择问及正反问的形式有密切联系,表达疑问的手段各不相同;否定句主要通过否定副词“冇”、“[me(?)21]”和“[miu35]”来构成否定句。第七章结语。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平山话语法类型学上的一些特点,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李文贤[4](2019)在《玉溪方言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文中提出程度范畴作为人类认知经验世界中一种重要的范畴类别,是人类思维对外在客观世界存在的程度等级的感知和概括。作为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语义语法范畴,不同语言和方言中的程度范畴反应着特定区域内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文章在丰富而详实的玉溪方言语料的基础上,以“程度”这一重要语义为切入点,遵循从内在语法意义到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路径,在“语义语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传统语法、描写语法、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玉溪方言程度范畴在形容词生动形式、程度状语、程度补语等三种语法层面表达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玉溪方言中的附加式和重叠式两种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由程度副词和表程度的指示代词充当的程度状语以及指示述语动作或性状程度的程度补语等具体的程度范畴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地解构和剖析,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语用效果。文章建构了玉溪方言程度范畴的表达体系,在揭示玉溪方言程度范畴表达方式面貌的同时挖掘出了玉溪方言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的个性特点,彰显出玉溪方言中特色鲜明的语言现象。

王焱[5](2019)在《禄劝方言词汇研究》文中认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之一,禄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滇中方言片。禄劝方言词汇具有云南方言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造词、语义特点、熟语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描写禄劝方言词汇,重点突出其特殊形态。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一共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绪论分四个要点,一是说明禄劝县的地理人文概况,二是云南方言及禄劝方言词汇研究的概况,三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研究方法,四是语料来源及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主要描写禄劝方言的河外语音系统。第二章系统地分析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第三章将禄劝方言词汇的突出形态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第四章从禄劝方言词汇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等方面研究禄劝方言词汇的语义特点。第五章对禄劝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熟语进行描写和分析。结语部分表明禄劝方言词汇与云南方言词汇就有一定的共性,但其个性特征从本文可见一斑,同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基于对禄劝方言河外话片选点的田野调查,注重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语料,进行穷尽式的词汇语料收集,共整理出3300多个条目,在充分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描写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的联系性,重点探讨禄劝方言词汇形、音、义的特点;强调语言研究普遍性和特殊性、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化地描写。

朱秋婷[6](2019)在《上古汉语形容词的统计研究 ——基于《尚书》等三种语料》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古汉语形容词,以《尚书》《论语》《法言》为中心语料,穷尽统计三种语料的形容词,全面考察其构成和句法功能,试图揭示形容词在上古汉语中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上古汉语形容词与中古、近代汉语形容词的异同。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选题原因及意义、语料价值,分析了上古汉语形容词以及三种语料的研究现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语料的版本选择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概况。首先讨论了上古汉语形容词的界定标准;然后对三种语料中的形容词进行了统计,统计了词种数及其出现频率;最后对三种语料中收集到的形容词进行了分类,按语音形式分为712个单纯词和156个合成词,按语法特点分为664个性质形容词和204个状态形容词。第三部分: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这一部分主要统计和分析了三种语料中形容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作谓语是形容词的第一大功能,占比为40.2%,形容词作谓语主要有“S+PA”“S+PA+O”“S+Adv+PA”三种形式;形容词的第二大功能是作定语,占比为23.9%,形容词作定语主要作单层定语,比例为97.4%;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是第三大功能,作主语、宾语的形容词分为自指和转指,自指性主宾语占56.0%,转指性主宾语占44.0%;作状语的形容词主要表示行为动作的程度、情态和时间的长短;形容词作补语的占比为0.1%。第四部分:上古汉语形容词的断代特征比较。这一部分包括两个类的比较:一是以三种语料为代表的上古汉语内部不同阶段的形容词的比较,二是上古汉语形容词与其他时期的形容词的比较。上古汉语形容词以单音节形容词为主,复音形容词以合成词为主,派生词所带词缀有“有”“然”等五个;中古、近代汉语复音形容词占多数,派生词出现新词缀“若”“馨”“老”“相”等;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形容词最主要的功能是作谓语,作定语情况逐渐增多。第五部分:个案研究。这一部分探究了三种语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三种语料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AABB式,二是出现了一种形容词作补语的特殊结构,即“主语+谓语+之+补语”结构。第六部分:结语。这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胡晓君[7](2019)在《义乌方言重叠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叠是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方言中各词类重叠现象也很多样。义乌方言作为吴语方言的一部分,各词类重叠现象也十分丰富。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归纳描写法、比较分析法对义乌方言内的动词、形容词、量词、名词、副词的重叠式分别从构形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描写与分析,并且从共时的角度对吴语其他方言点各词类重叠现象进行横向的比较,归纳出义乌方言重叠现象的特点。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义乌概况、义乌方言研究现状、普通话及方言中重叠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构形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三个层面介绍了动词、形容词、量词、名词、副词重叠现象。动词重叠讨论了“AA、AA兮、AAB、ABAB、A记A记”五种形式;形容词重叠讨论了“老AA、AA干、AABB、ABAB、AAB、A里AB”六种形式;量词重叠讨论了“AA、一AA、一A一A”三种形式;名词重叠讨论了“AA、AABB”两种形式;副词重叠讨论了AABB式一种形式。第六章为结语,对义乌方言重叠现象与周边吴语、普通话的重叠现象进行比较,总结出义乌方言重叠式的特点,并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概括。

徐梦真[8](2019)在《现代汉语拟声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由人类发声器官或肢体动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语音对这些声音进行模仿,逐渐形成一类自成系统的语言形式,我们称之为拟声形式,又可分为拟声词和拟声短语。它们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显着特点,值得专门探究。本文立足语言实践,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现代汉语中的拟声形式进行聚焦性考察,以期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类拟声形式的特点,为拟声“词”“语”的划分及拟声形式的选用问题提供参考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由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两个小案例引入,论述了在现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细化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概念定义、分类方式、语音形式、句法功能、修辞效果和单位划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第二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语素。本章从对拟声对象的介绍入手,继而分析了拟声对象与拟声语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详细考察了拟声语素的分类情况与词法功能。第三章对拟声词展开分类研究。本章从语音形式、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方面,重点分析了 A式、AA式、AB式、ABB式、AABB式和ABCD式等几类常见的拟声词,并总结了“X的一声”“XX作响”等与拟声词相关的常用组配结构。第四章集中讨论了拟声短语的几种情况。本章指出,拟声短语可以通过反复、连用、叠结等手段形成;同时以AAA式和ABAB式为例,论述拟声形式可能存在由反复到重叠、由拟声短语到拟声词的历时演变过程;最后强调了停顿的区分作用,并对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效果进行说明。第五章重点分析了拟声形式的倾向性分布。本章以前几章的研究为基础,立足于拟声形式的多样性,从句法分布、常见组配与语体差异三大方面对拟声形式在语法语用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展开讨论,并尝试归纳不同条件下的优先序列与优势形式。最后一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本章对上述研究内容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拓展,并期待更多学者关注拟声形式的相关问题。

王蕾雅[9](2019)在《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的重叠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加坡华语作为普通话的一种区域变体,与普通话一脉相承,二者呈现“异名同构”的关系,因其语言生态环境的复杂而独具特色。新加坡华文文学是长期居住于新加披的华人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新加坡华语的语言面貌。新加坡华语中的重叠现象与普通话相比,既有共性,又独具个性。因此,本文以文学作品为语料,以重叠现象为视角,来探析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重叠现象的特点。重叠是一种手段,既是语法平面上的构词手段,也是语用平面上的叠加手段,其本质都是重复。重叠的范围不局限于语素和词,可扩展至短语、句子。本文所讨论的重叠是广泛意义上的重叠,根据重叠所操作平面的不同,将重叠分为语法重叠和语用重叠。因此,本论文以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为语料,对华语文学作品中的差异较大语法重叠和语用重叠进行了描写、分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新加坡华语和重叠现象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的问题,明确了研究对象及范围,阐明了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至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了语法重叠中新加坡华语和普通话差异较大的5类重叠式:AA式、AAA式、AAAA式、AABB式、ABB式,从形式、构词范围、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二者间的差异点,并对语法重叠的超常搭配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探讨了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语用重叠的类别和功能。按照构成形式和语义相近的程度,将语用重叠分为反复式、类义式、递进式、总分式四类。语用重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量范畴的增加、主观意义的增强及句篇组合功能。第三章总结了新加坡华语中的重叠特点,并从方言影响、象似性原理、羡余机制、文化认知心理及表达需求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重叠的动因和理据。结语部分对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的重叠现象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储泽祥[10](2018)在《汉语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的互补分布原则》文中提出汉语的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不能使用同一种方式,具有互斥性。这种互斥性造成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呈互补分布态势。例如汉语有重叠式名词,所以汉语名词不能构形重叠;汉语动词可以构形重叠,所以不能构词重叠。

二、单音名词的AABB叠结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音名词的AABB叠结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对象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理论方法
        一、选题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成果综述
        一、学界对重叠词语的分类研究
        二、重要重叠形类的专题研究
第二章 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ABC式四音节词研究
    第一节 《全球华语大词典》A/AA-AABC释义分析
        一、仅有词目A
        二、仅有词目AA
    第二节 A-AA-AABC释义分析
        一、A与AA义一致者
        二、A与AA存在隐含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BCC式四音节词研究
    第一节 ABCC式与语素C/CC的释义
        一、C为独立词目,无CC词目
        二、CC为独立词目,无C词目
    第二节 ABCC式与语素C、CC的释义
        一、ABCC式词语中,C与 CC同义
        二、ABCC式词语中,C与 CC微别
        三、ABCC式词语中,CC与 C意义不同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词义关系类型-AA、BB 与 AABB1、AABB2、AABB3 释义
    第一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1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DC在体词、谓词范畴内重叠
        二、DC在体词、谓词范畴间重叠
    第二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2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AABB2 式与ABB式独立释义
        二、AABB2 式与ABB式互为参见
    第三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3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语素义直接完全地表示词义
        二、语素义直接但部分地表示词义
        三、语素义间接表示词义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色彩义分析
    第一节 “色彩义”的内涵
        一、关于“色彩义”理论
        二、词的“色彩义”与词典研究
    第二节 释文与内蕴色彩
        一、词的形象色彩
        二、词的感情色彩
    第三节 AABB释文与外围色彩
        一、地方色彩
        二、风格色彩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特征
    二、《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2)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的地理历史沿革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结构、语义、功能
    (三)晋方言关于形容词重叠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
    (五)范围、语料来源及方法
一、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
    (一)完全重叠
    (二)不完全重叠
    (三)小结
二、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语法功能
    (一)重叠与句法成分
    (二)重叠与副词
    (三)小结
三、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一)“量”性特征
    (二)生动性特性
    (三)评价性特征
    (四)能动性特征
    (五)小结
四、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动因
    (一)韵律和谐
    (二)表达生动性需求
    (三)表量化需求
    (四)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
    (五)语言接触的影响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西平南平山话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1.1 广西勾漏片粤方言语法研究述评
    1.2 本文的研究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价值
    1.3 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 材料来源
第二章 构词与形态
    2.1 词缀
        2.1.1 前缀
        2.1.2 后缀
    2.2 重叠
        2.2.1 名词的重叠
        2.2.2 动词重叠
        2.2.2.1 单音节动词重叠
        2.2.2.2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2.2.2.3 动词重叠的句法问题
        2.2.3 形容词重叠
        2.2.4 量词重叠
第三章 语法词
    3.1 人称代词
        3.1.1 人称代词表领属
        3.1.2 其他人称代词
    3.2 指示词
        3.2.1 基本指示词
        3.2.2 处所指示词
        3.2.3 个体指示词
        3.2.4 时间指示词
        3.2.5 性状方式指示词
        3.2.6 程度指示词
    3.3 疑问代词
        3.3.1 询问人物的疑问代词
        3.3.2 询问事物的疑问代词
        3.3.3 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
        3.3.4 询问原因的疑问代词
        3.3.5 询问方式性状的疑问代词
        3.3.6 询问数量的疑问代词
        3.3.7 询问程度的疑问代词
    3.4 量词
        3.4.1 量词的分类
        3.4.1.1 名量词
        3.4.1.2 动量词
        3.4.1.3 不定量复数量词
        3.4.2 量词的句法语义功能
        3.4.2.1 量词单独作句子成分
        3.4.2.2 “形量”结构及其功能
        3.4.2.3 量词的不定冠词功能
        3.4.2.4 量词的指示词功能
        3.4.2.5 量词的定冠词功能
        3.4.2.6 量词兼表类指
        3.4.2.7 量词的定语标记功能
        3.4.2.8 量词作实指标记的功能
    3.5 副词
        3.5.1 限制性副词
        3.5.1.1 时间副词
        3.5.1.2 范围副词
        3.5.1.3 程度副词
        3.5.1.4 否定副词
        3.5.1.5 关联副词
        3.5.2 评注性副词
        3.5.2.1 评注性副词的传信功能
        3.5.2.2 评注性副词的情态表现
    3.6 介词
        3.6.1 前置词
        3.6.2 后置词
        3.6.3 框式介词
    3.7 连词
        3.7.1 连接并列词语(短语)的连词
        3.7.2 连接并列复句的连词
    3.8 语气词
        3.8.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3.8.2 表达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3.9 结构助词
        3.9.1 笛([ko)])
        3.9.2 得[t(?)k~5]
    3.11 系词
        3.11.1 “系/是”判断句
        3.11.2 焦点标记
        3.11.3 存现句
        3.11.4 表让步
        3.11.5 省略系词
    3.12 趋向动词
第四章 名词性结构
    4.1 小称
    4.2 指称
        4.2.1 专有名词
        4.2.2 人称代词
        4.2.3 数量名结构
        4.2.4 光杆名词
        4.2.5 指称的不确定性
    4.3 领属关系
        4.3.1 Pr+Pd
        4.3.2 Pr+个+Pd
        4.3.3 Pr+(个)+量词+Pd
        4.3.4 亲属-集体领属关系的表达
        4.3.5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第五章 动词性粘附成分
    5.1 体貌
        5.1.1 体标记与动补结构的关系
        5.1.2 完成体
        5.1.3 完整体
        5.1.4 经历体
        5.1.5 持续体
        5.1.6 进行体
        5.1.7 起始体
        5.1.8 继续体
        5.1.9 再次体
        5.1.10 尝试貌
        5.1.11 回复貌
    5.2 情态
        5.2.1 情态助动词
        5.2.2 认识情态
        5.2.3 道义情态
        5.2.4 动力情态
第六章 句法结构
    6.1 动宾结构
    6.2 “把”字句的对应形式
    6.3 及物结构
        6.3.1 单及物结构
        6.3.2 双及物结构
    6.4 比较结构
        6.4.1 差比结构
        6.4.2 等比结构
    6.5 致使结构
    6.6 被动结构
        6.6.1 有标记被动结构
        6.6.2 无标记被动结构
    6.7 动补结构
        6.7.1 结果补语
        6.7.1.1 结果补语的构成
        6.7.1.2 唯补词
        6.7.2 程度补语
        6.7.3 趋向补语
        6.7.3.1 简单趋向补语
        6.7.3.2 复合趋向补语
        6.7.4 状态补语
    6.8 疑问句
        6.8.1 是非问句
        6.8.2 选择问
        6.8.3 反复问句
        6.8.4 特指疑问句
    6.9 否定句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广西平南平山话声韵调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玉溪方言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玉溪方言及其语音系统
        一、玉溪方言概述
        二、玉溪方言语音系统
    第二节 程度范畴及玉溪方言的研究现状
        一、程度范畴及其表达方式的研究现状
        二、玉溪方言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一、语料来源
        二、体例说明
第一章 玉溪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表达程度范畴
    第一节 玉溪方言形容词的附加式
        一、玉溪方言形容词的前加式
        二、玉溪方言形容词的中加式
        三、玉溪方言形容词的后加式
    第二节 玉溪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
        一、玉溪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结构类型
        二、玉溪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义特征
        三、玉溪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
        四、玉溪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玉溪方言程度状语表达程度范畴
    第一节 玉溪方言程度副词充当程度状语
        一、玉溪方言程度副词的界定、范围和分类
        二、玉溪方言不同量级程度副词的标量功能
        三、玉溪方言程度心语的类别分析
        四、玉溪方言程度副词和其他程度表达方式共现的机制
        五、玉溪方言程度副词例析
    第二节 玉溪方言指示代词充当程度状语
        一、玉溪方言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
        二、玉溪方言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玉溪方言指示代词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溪方言程度补语表达程度范畴
    第一节 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界定、范围和分类
        一、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界定和范围
        二、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分类
    第二节 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语义、语法、语用分析
        一、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语义特征
        二、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语法功能
        三、玉溪方言程度补语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 玉溪方言程度补语例析
        一、玉溪方言组合式程度补语
        二、玉溪方言粘合式程度补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一、主要的研究内容
        二、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节 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禄劝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节 禄劝县地理人文概况
        一、地理与行政区位
        二、人口和民族
        三、历史沿革
        四、语言概况
    第二节 云南方言及禄劝方言研究概况
        一、云南方言研究概况
        二、禄劝方言的研究概况及选题依据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调查点概况
        一、语料来源
        二、调查点及调查对象
第一章 禄劝方言音系
    第一节 声母及辅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辅音系统
    第二节 韵母及元音系统
        一、韵母系统
        二、元音系统
    第三节 声调系统
    第四节 声韵配合规律及音节结构
        一、声韵配合规律
        二、音节结构类型
第二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
    第一节 语音手段构词
        一、取声命名构词
        二、拟声手段构词
        三、变读手段构词
    第二节 形态手段构词
        一、附加式
        二、复合式
        三、重叠式
    第三节 修辞手段构词
        一、比喻构词
        二、借代构词
        三、婉曲构词
        四、夸张构词
第三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特殊形态
    第一节 重叠式
        一、名词重叠式
        二、动词重叠式
        三、形容词重叠式
    第二节 四音格词
        一、四音格词的结构
        二、四音格词的语音特征
        三、四音格词的修辞特色
第四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一节 词汇意义
        一、词形相同意义不同
        二、词形不同意义相同
    第二节 语法意义
        一、词的兼类
        二、词的组合
    第三节 色彩意义
        一、感情色彩
        二、风格色彩
        三、形象色彩
        四、地域色彩
        五、民族色彩
    第四节 描写义和状态义
        一、生动的描写义
        二、丰富的状态义
第五章 禄劝方言熟语
    第一节 谚语
        一、谚语的结构
        二、谚语的语义类型
        三、谚语的修辞
    第二节 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结构
        二、歇后语的语义特征
    第三节 惯用语
        一、惯用语的结构
        二、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硕士学位论文
    四、工具书
附录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上古汉语形容词的统计研究 ——基于《尚书》等三种语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简介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语料及其版本
第一章 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概况
    第一节 上古汉语形容词认定标准
    第二节 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词种与频率
    第三节 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分类
第二章 三种语料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第一节 形容词作谓语
    第二节 形容词作定语
    第三节 形容词作主语、宾语
    第四节 形容词作状语、补语
第三章 上古汉语形容词的断代特征比较
    第一节 上古汉语形容词的比较
    第二节 上古汉语形容词和其他时期形容词的比较
第四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AABB式研究
    第二节 一种形容词作补语的特殊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义乌方言重叠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义乌概况及其方言简况
        1.1.1 义乌概况
        1.1.2 义乌方言简况
    1.2 重叠形式的研究概况
        1.2.1 普通话中重叠研究概况
        1.2.2 其它方言中重叠研究概况
        1.2.3 义乌方言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3.4 语料来源及其他相关说明
第二章 动词重叠
    2.1 AA式
        2.1.1 AA1式语法意义g
        2.1.2 AA1式语法功能
        2.1.3 AA2式语法意义
        2.1.4 AA2式语法功能
    2.2 AA兮式
        2.2.1 AA兮式语法意义
        2.2.2 AA兮式语法功能
    2.3 AAB式
        2.3.1 AAB式语法意义
        2.3.2 AAB式语法功能
    2.4 A记A记式
        2.4.1 A记A记式语法意义
        2.4.2 A记A记式语法功能
    2.5 ABAB式
        2.5.1 ABAB式语法意义
        2.5.2 ABAB式语法功能
    2.6 总结
第三章 形容词重叠
    3.1 老AA式
        3.1.1 老AA式语法意义
        3.1.2 老AA式语法功能
    3.2 AA干式
        3.2.1 AA干式语法意义
        3.2.2 AA干式语法功能
    3.3 AABB式
        3.3.1 AABB式语法意义
        3.3.2 AABB式语法功能
    3.4 ABAB式
        3.4.1 ABAB式语法意义
        3.4.2 ABAB式语法功能
    3.5 AAB式
        3.5.1 AAB式语法意义
        3.5.2 AAB式语法功能
    3.6 A里AB式
        3.6.1 A里AB式语法意义
        3.6.2 A里AB式语法功能
    3.7 小结
第四章 量词重叠
    4.1 AA式
        4.1.1 AA式语法意义
        4.1.2 AA式语法功能
    4.2 一AA式
        4.2.1 一AA式语法意义
        4.2.2 一AA式语法功能
    4.3 一A一A式
        4.3.1 一A一A式语法意义
        4.3.2 一A一A式语法功能
    4.4 小结
第五章 其它词类重叠
    5.1 名词重叠
        5.1.1 AA式
        5.1.2 AABB式
    5.2 副词重叠
        5.2.1 AABB式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义乌方言与普通话及周边吴语重叠式的比较
    6.2 义乌方言重叠式的特点
    6.3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现代汉语拟声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拟声词的研究
        1.2.2 关于拟声短语的研究
    1.3 语料来源
2.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语素
    2.1 拟声对象
    2.2 拟声语素
        2.2.1 拟声语素的分类
        2.2.2 拟声语素的功能
    2.3 本章小结
3.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词
    3.1 单音节拟声词
        3.1.1 A式拟声词
    3.2 双音节拟声词
        3.2.1 AA式拟声词
        3.2.2 AB式拟声词
    3.3 三音节拟声词
        3.3.1 ABB式拟声词
    3.4 四音节拟声词
        3.4.1 AABB式拟声词
        3.4.2 ABCD式拟声词
    3.5 本章小结
4.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短语
    4.1 反复
        4.1.1 AAA式
        4.1.2 ABAB式
    4.2 连用
        4.2.1 常见形式
        4.2.2 句法功能
    4.3 叠结
        4.3.1 近似形式
        4.3.2 句法功能
    4.4 停顿
        4.4.1 点号
        4.4.2 标号
    4.5 本章小结
5. 拟声形式的倾向性分布
    5.1 拟声形式的句法分布
        5.1.1 句法功能的优先序列
        5.1.2 不同位置的优势形式
    5.2 拟声形式的常用组配
        5.2.1 拟声形式作状语的四字格
        5.2.2 拟声数量结构
    5.3 拟声形式的语体差异
        5.3.1 口语中的拟声形式
        5.3.2 书面语中的拟声形式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的重叠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相关研究综述
        0.2.1 新加坡华语研究综述
        0.2.2 重叠研究综述
        0.2.3 研究不足及本文研究的问题
    0.3 本文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0.3.1 语料来源
        0.3.2 研究方法
1.新加坡华语作品中语法重叠分析
    1.1 AA式及其扩展式
        1.1.1 AA式
        1.1.2 AAA式
        1.1.3 AAAA式
    1.2 AABB式
        1.2.1 AB成词
        1.2.2 AB不成词
    1.3 ABB式
        1.3.1 AB+B→AB(B)
        1.3.2 A+BB→(A)BB
    1.4 语法重叠搭配的语义偏离现象
2.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语用重叠的类别与功能
    2.1 形式分类
        2.1.1 反复式
        2.1.2 类义式
        2.1.3 递进式
        2.1.4 总分式
    2.2 功能分析
        2.2.1 量范畴的增加
        2.2.2 主观意义的增强
        2.2.3 句篇的衔接组合
3.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重叠特点及动因分析
    3.1 重叠特点
    3.2 动因分析
        3.2.1 方言影响
        3.2.2 象似性原理
        3.2.3 羡余机制
        3.2.4 文化认知
        3.2.5 表达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10)汉语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的互补分布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假设
三验证
    3.1重叠的界定及重叠方式的类别
    3.2构形重叠与词的重复
    3.3AABB形式里重叠和叠结的差别
    3.4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互补分布的原则性表现
    3.5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互补分布的灵活性表现
        3.5.1重叠式改变基式的语法性质
        3.5.2用别的类别成员的重叠方式来重叠
四例外分析
    4.1历史上的重复固化为今天的重叠
    4.2历史上的构形重叠固化为今天的构词重叠
    4.3为概念化与基式有关的某种用法而重叠构词
五结论

四、单音名词的AABB叠结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D]. 刁宇宸.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 王志远.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广西平南平山话语法研究[D]. 韦翠萍. 广西大学, 2019(01)
  • [4]玉溪方言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D]. 李文贤.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禄劝方言词汇研究[D]. 王焱.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上古汉语形容词的统计研究 ——基于《尚书》等三种语料[D]. 朱秋婷.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7]义乌方言重叠现象研究[D]. 胡晓君. 南昌大学, 2019(02)
  • [8]现代汉语拟声形式研究[D]. 徐梦真.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新加坡华语文学作品中的重叠现象研究[D]. 王蕾雅. 西南大学, 2019(01)
  • [10]汉语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的互补分布原则[J]. 储泽祥. 世界汉语教学, 2018(02)

标签:;  ;  ;  ;  ;  

单音节名词的AABB变位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