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

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

一、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汪发勇[1](2021)在《贵州省山地旅游村天地一体VR-GIS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有效推动贵州省"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贵州省山地公园省"建设,笔者依托3S技术、无人机技术、三维激光技术以及RTK技术等获取时空数据,依托VR-GIS技术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以贵州百花湖为例进行了实践,对山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王山岭[2](2020)在《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电网提出大力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电力光缆通信凭借其容量大、低损耗、高速率等优点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将起着信息交换枢纽的作用。由于电力光缆通信承载着极大的信息量且检修光缆故障点困难,如果光缆线路发生故障,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现有的光缆监测方式利用OTDR对故障光缆线路进行检测,只能得到光缆故障点位置与检测点位置之间的光缆直线距离,并不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由于光缆敷设的方式、光缆走线、光缆预留等现实工程问题,导致光缆故障直线距离并不能与光缆故障点的实际地理位置相匹配;如何有效地监测光缆线路工作状态、实现对光缆故障点定位并利用VR-GIS精确显示其所在的实际地理位置、缩短光缆故障历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针对电力光缆故障实际地理位置精确定位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OTDR曲线分析的光缆线路故障模式识别方法。OTDR作为监测光缆线路的主要器件,其检测曲线得到的光缆故障点到监测点之间的距离的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定位到光缆故障实际地理位置的精度。本文通过小波包对OTDR曲线进行时频域分解,提取归一化的小波包能量作为光缆故障模式的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特征向量进行训练和测试实现故障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光缆故障事件的正确分辨率为98.89%。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准确率提高32.22%,与RBF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准确率提高0.56%。(2)构建基于VR-GIS的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基于VR-GIS的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的构建是实现电力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的基础;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包含了被测光缆线路的实际地理位置信息,借助于VR-GIS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空间定位的能力实现对光缆故障实际地理位置的计算和显示。针对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地区某光缆线路,通过利用3DMax与Super Map.Net软件构建基于VR-GIS的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再利用Super Map.Net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多元数据融合在三维虚拟光缆线路中,使其具有被测光缆线路的位置信息;最后通过Super Map object.Net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实现对Super Map的二次开发,实现基于VR-GIS的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的构建。(3)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该方法是在基于VR-GIS的虚拟电力光缆线路信息构建和基于OTDR曲线分析的光缆故障模式识别方法的前提下实现的。该方法通过将被测光缆线路中的各个特殊位置点的信息存入VR-GIS数据库中,将实际测得的距离与存入数据库中的特殊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不断迭代分析故障点的实际地理位置范围,最终获取故障点实际地理位置的经纬度,VR-GIS根据故障点实际地理位置的经纬度显示出故障点的实际地理位置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定位光缆故障实际地理位置的精度能控制在15m的范围内,定位速度只需要5.9秒,提高了光缆维护人员确定光缆故障实际地理位置的速度和光缆运维的可视化程度。

张述林[3](2018)在《基于VR技术的地理教学》文中研究说明VR即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沉浸性、直观性等优势。基于VR技术的地理教学技术系统,如VRGIS、VR-Google、VR-APP、VR-无人机等,为VR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系统支撑,也为地理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以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科内运用,如场景呈现、游戏化学习、"不用脚"的地理实践;以现象教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间融合,如地理+VR+文学(历史、政治)等。

陈弓[4](2017)在《基于VR-GIS的地质景观建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中。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研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虚拟景观技术是目前VR-GIS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充分结合地理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对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景观技术、基于空间散点数据虚拟景观的重建以及相应的虚拟漫游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何隽文[5](2012)在《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重要的技术,它能够为许多领域提高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能够让每个使用者利用存储好的地理空间数据快速的检索,更能借助于地图显示功能,有效的帮助各个需求者。本文通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以及构成,研究探讨了该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

付海龙[6](2012)在《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上旅行预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众多地质公园在进行园区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网站建设。对于如何建设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地质公园网站建设得如何,目前还没有学者针对地质公园网站评价提出过相关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现有地质公园网站进行评价,找出现有地质公园网站中的问题,为即将建设的地质公园网站提供经验借鉴。本论文通过研究大量的有关网站评价理论、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的文献,综合国内外现有各类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地质公园网站的重要作用及其评价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多方咨询地质公园管理与评价研究方面的学者及专家的意见,基于网站信息框架评价法提出了地质公园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邀请10位专家应用层次分析法来设置各指标权重,此过程当中利用聚类分析的原理对10位专家所评价的权重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地质公园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总分F的计算方法。论文最后部分以我国现有的22家世界地质公园网站作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于2011年8月至12月期间,通过观察法、网站调查统计、网站评测机构、百度调查统计来获得各地质公园网站的评价数据,先后三次对目标网站进行了数据采集。根据采集结果数据计算出各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结果总分F分值,据此判断各地质公园网站的排名与等级,其中优秀地质公园网站1家,良好地质公园网站有10家,中等地质公园网站有11家。分析得出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网站整体上处于良好水平,而且发展不均衡,相互比较差异较大,在网站建设的多数方面较好,少数方面很好,个别方面较差。论文也对此22家世界地质公园网站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地质公园网站的改进对策,这说明本文提出的地质公园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客观的、实用的。

杨前进,付海龙,周善怡,赵勇斌[7](2011)在《中国地质公园网站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文中指出地质公园网站建设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地质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搜索查询便捷性、网站技术、网站界面、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建设外部环境等6个主要方面评价中国22个世界地质公园网站建设现状,发现地质公园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搜索查询困难、访问不流畅、主题风格不突出、信息更新缓慢、基本旅游功能不完善、缺乏政府统一管理等。认为中国地质公园网站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没有发挥网络的功能。要改进地质公园网站建设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突出主题和风格,及时更新信息,同时借鉴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个性化服务。

王春[8](2010)在《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是虚拟现实(VR)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新发展之一,是实施“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研究了VR/GIS技术及其相关理论,探讨了VR/GIS技术及其在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中的应用,设计了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构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需要以城市级地形及虚拟场景作为空间基础。对此,论文研究了普通计算机硬件条件下海量地形数据实时绘制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General Purpose Graphic Process Unit (GPGPU)的城市地形实时绘制技术;探讨了虚拟城市三维模型的构造和可视化问题,运用GPU的纹理绘制功能,结合虚拟场景的简化技术,为城市微观交通仿真构建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2)论文在VR/GIS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城市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包括4部分:GIS路网输入模块,微观交通仿真模块,分析决策模块和VR输出模块。利用GIS功能实现了快速构建路网模型,并易于建立路网之间的拓扑关系;研究了车辆产生、交通控制、车辆行驶、路径选择等交通仿真模块;分析决策模块能够为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效果以及方案选择、优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借助VR技术的可视化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具有逼真的直观显示、可实时交互的三维界面。3)基于城市道路拓扑结构,分析道路交叉口的相关度,同时考虑城市道路交通流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城市道路拓扑结构的信号控制区划分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在仿真精度和速度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其优势,能够提高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4)由于城市交通流数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如何准确有效的对未来短时间内的交通流进行预测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方法,通过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利用等维新息灰色模型GM(1,1)对未来短时间内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进行预测,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5)介绍了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的功能及特色,在该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分析了基于VRGIS平台的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目标、原则和功能;完成了对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实现作出分析和设计。6)对VR/GIS技术在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模拟了纽卡斯尔市中心的交通现状并对比了拟改造的3种规划方案之间的优劣,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平台,为规划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工具。

马纯永[9](2010)在《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虚拟现实(VR)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是GIS技术从二维向三维甚至多维方向发展,从静态向动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立“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以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出集大规模场景虚拟仿真和全面详实的三维地理信息说明于一体的软件平台为研究目标,以解决海量的和多源异构的三维空间信息数据组织、管理、实时绘制及VR、GIS无缝集成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地进行了基于插件技术的软件集成方法、基于IOCP面向数字城市的3D模型数据引擎、基于GPU的虚拟城市加速渲染技术、VR与GIS无缝集成方法的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套面向城市/区域级大场景、多精度等级虚拟现实应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简称VRGIS平台)软件的研发。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如下:(1)VRGIS平台的插件式软件架构设计采用插件式软件架构对数据管理、三维渲染和3DGIS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集成,可有效提高这些功能的复用能力和复用程度。针对VRGIS平台应用领域宽泛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插件技术的高封装、可复用等优势,建立了基于层次插件架构的软件开发模型,也为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即插即用的构件,以供二次开发使用。(2)基于IOCP面向虚拟城市的3D模型数据引擎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VRGIS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地理对象,是虚拟环境的三维空间基础。为解决视点漫游过程中数据载入不及时、数据组织需同时满足VR高效渲染与GIS分析需求的难点,本文继承了GIS软件对空间数据管理的思想,对城市的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组织,对其特点分别予以分析。充分考虑了模型数据的LOD、纹理映射、精度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了面向建筑物层的Precision LOD R-tree及面向地面、道路、绿化混合层的Hilbert网格索引结构,建立了城市模型数据的高效索引。基于该数据索引,利用多线程及IOCP机制实时调度三维模型数据,实现基于外存的VRGIS数据引擎。利用LRU算法,建立模型缓冲区,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无延迟载入。(3)基于GPU的虚拟城市加速渲染数字城市应用对三维场景高效渲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采用LOD、VBO、显示列表、视锥裁剪等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本论文探讨了基于GPU的遮挡剔除算法,提出了基于GPU的billboard模型渲染算法及基于GPU的标志性建筑渲染算法,实现了基于GPU的粒子系统渲染。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加速算法优化三维渲染引擎,提高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实时绘制效率。(4)VR与GIS无缝集成方法的研究VR与GIS的无缝集成主要表现在数据共享和功能融合。该平台将VR数据与GIS数据统一抽象化,且继承各自的特征,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并保持独自的渲染与访问模式,从而实现了VR与GIS数据的统一与共享。本文深入研讨了VR与GIS的各种结合点,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实现了真正的三维量算及三维矢量路径分析等3DGIS功能,并以日照系列为例,引入日照物理模型,探索了阴影分析,日照分析及基于VR场景的日照数据生成方法,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论文对虚拟城市关键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点如下:1)虚拟城市海量三维模型数据引擎的构建。分析城市三维模型的结构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了Precision LOD R-tree,并与Hilbert网格索引结合,利用IOCP多线程调度机制实现了一种面向虚拟城市三维模型的高效数据引擎,解决平台对虚拟城市海量模型数据的承载问题。2)基于GPU的Billboard群渲染与建筑体图像融合算法。本文利用GPU编程技术,实现了Billboard群的高效渲染,属于技术创新。此外,建筑体图像融合算法将场景渲染优化、信息提取、导航定位等做了有机结合,是GPU图像融合算法在虚拟城市仿真应用中一次有效的尝试。3)虚拟城市中3DGIS的无缝集成与实现。本文将VR场景作为3DGIS分析的基础数据源,实现三维地形的真实距离测量,表面积测量及体积测量,实现了基于三维矢量的路径分析功能。另外,在VR场景中引入物理模型进行3DGIS分析,进一步推动了VR与3DGIS的无缝融合。

朱琳,林学钰,宫辉力,李小娟,苏耀明[10](2009)在《VR-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将虚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研究中,以VisualC++6.0为开发工具,利用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开放图形库渲染三维空间信息。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实现以三维水文地质结构为基础,虚拟地面沉降动态过程;在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地面模型,在虚拟模型中耦合地下水位埋深和地面沉降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地面累计沉降量的模拟预报,从而,为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一个可视化操作平台。

二、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山地旅游村天地一体VR-GIS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简介
    1.2 数据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时空山地场景建立
    2.2 建构筑物时空模型构建
        2.2.1 场景MESH模型
        2.2.2 基于点云建筑点云模型
        2.2.3 建筑单体模型构建
        2.2.4 基于BIM设计模型
    2.3 山地景观模型构建
        2.3.1 溶洞点云数据获取
        2.3.2 关键节点全景图获取
    2.4 数据集成及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语

(2)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力光缆线路故障精确定位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VR-GIS技术的应用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光缆故障点定位原理及VR-GIS概述
    2.1 电力光缆线路故障点定位原理
        2.1.1 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原理
        2.1.2 OTDR原理及其测试曲线
        2.1.3 传统的OTDR曲线分析方法
        2.1.4 OTDR曲线分析相关算法
    2.2 VR-GIS概述
        2.2.1 VR-GIS的概念
        2.2.2 VR-GIS关键技术
        2.2.3 VR-GIS相关软件应用与发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OTDR曲线分析的光缆故障模式识别方法
    3.1 基于OTDR曲线分析的光缆故障模式识别方法介绍
    3.2 算法实例分析
        3.2.1 数据采集
        3.2.2 OTDR数据处理
        3.2.3 算法实现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VR-GIS的虚拟光缆线路信息构建
    4.1 虚拟光缆线路相关模型构建
        4.1.1 数据采集与处理
        4.1.2 三维模型构建
        4.1.3 纹理映射
    4.2 虚拟光缆线路场景搭建
        4.2.1 模型入库
        4.2.2 场景制作
        4.2.3 多元数据融合
    4.3 基于VR-GIS的虚拟光缆线路信息功能实现
        4.3.1 基于VR-GIS的数据管理
        4.3.2 基于VR-GIS的三维场景漫游
        4.3.3 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
    5.1 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
    5.2 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流程
    5.3 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实现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及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基于VR技术的地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VR技术及其内涵
二、VR的优势与不足
三、基于VR的地理教学技术系统 (见图1)
四、VR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基本模式
    1. 基于VR技术的学科内教学应用
    2. 基于VR技术的学科间融合应用
五、结论

(4)基于VR-GIS的地质景观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地理体数据的重建思考
2 基于空间散点数据的虚拟景观建立
3 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景观重建
4 景观漫游
5 结束语

(5)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虚拟现实技术
    (一) VR技术的分类
    (二) VR系统的构成
    (三) VR技术的特征
二、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实践
    (一) 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的特点
    (二) VR-GIS的关键技术
        (1) 系统集成技术
        (2) 传感器和立体显示技术
        (3) 动态环境的建模技术
        (4) 开发应用系统的工具
        (5) 分布式VR-GIS技术
    (三) VR-GIS的应用实践
结语

(6)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1.2.2 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1.2.3 评价原则研究综述
        1.2.4 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存在问题
2 地质公园网站的重要作用及其评价的特殊性
    2.1 地质公园网站的重要作用
    2.2 我国地质公园网站现状
    2.3 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的特殊性
        2.3.1 地质公园网站特征分析
        2.3.2 评价的特殊性分析
3 地质公园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界面与风格
        3.1.2 内容与形式
        3.1.3 导航与标识
        3.1.4 功能与服务
        3.1.5 技术与规范
        3.1.6 管理与运作
    3.2 各指标权重的设置
        3.2.1 赋权方法步骤
        3.2.2 指标权重确定
    3.3 评价结果的计算
4 地质公园网站评价实证分析
    4.1 实证分析的方法与途径
        4.1.1 评价对象
        4.1.2 数据获取方法
        4.1.3 目标网站访问及数据采集结果
    4.2 我国 22 家世界地质公园网站排名
    4.3 结果数据详细分析
        4.3.1 界面与风格各项指标分析
        4.3.2 内容与形式各项指标分析
        4.3.3 导航与标识各项指标分析
        4.3.4 功能与服务各项指标分析
        4.3.5 技术与规范各项指标分析
        4.3.6 管理与运作各项指标分析
    4.4 我国地质公园网站改进对策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7)中国地质公园网站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公园网站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 遗迹保护与科普教育
    1.2 旅游宣传与产品推广
    1.3 实现公园信息化管理
2 网站建设概况
3 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搜索查询困难, 缺乏网站推广
    3.2 访问不流畅, 旅游网站新技术使用不够
    3.3 主题风格不突出, 绝大多数网站缺少外语界面
    3.4 信息更新缓慢, 缺乏科普知识
    3.5 基本旅游功能不完善, 缺乏个性化服务
    3.6 缺少政府统一管理, 没有国家层面的地质公园网络
4 网站的改进对策
    4.1 突出主题和风格
    4.2 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
    4.3 及时更新信息
    4.4 加强网站推广营销
    4.5 借鉴电子商务网站, 实现个性化服务
    4.6 加快组建中国地质公园网络

(8)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VR/GIS技术及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
    2.1 VR/GIS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1.1 VR/GIS技术简介
        2.1.2 VR/GIS核心技术组成
        2.1.3 VR/GIS技术应用研究
        2.1.4 VR/GIS相关软件发展
        2.1.5 VR/GIS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2.2 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研究
        2.2.1 城市交通仿真概述
        2.2.2 国内外城市交通仿真研究概况
    2.3 VR/GIS技术与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
        2.3.1 GIS技术在城市交通仿真系统中的功能
        2.3.2 VR/GIS技术在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优势
3 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场景的建模和可视化
    3.1 虚拟城市地形的建模及可视化
        3.1.1 城市地形可视化研究
        3.1.2 城市级地形三维建模
        3.1.3 数据调度与地形纹理数据组织
        3.1.4 基于GPGPU的城市地形实时绘制
    3.2 虚拟城市景观模型的建立及可视化
        3.2.1 城市三维场景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2.2 城市三维场景建模技术
        3.2.3 城市三维场景可视化
    3.3 虚拟城市场景模型的简化技术
        3.3.1 基于视点的可见性裁剪
        3.3.2 背面多边形去除
        3.3.3 能见度去除
        3.3.4 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D)模型
4 基于VR/GIS技术的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模块研究
    4.1 基于VR/GIS技术的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模块框架
    4.2 GIS路网输入模块
        4.2.1 路网元素
        4.2.2 基于GIS的交通路网生成
    4.3 微观交通仿真模块
        4.3.1 车辆产生模块
        4.3.2 交通控制模块
        4.3.3 基于道路拓扑结构的信号控制区划分算法
        4.3.4 车辆行驶模型
        4.3.5 路径选择模型
        4.3.6 基于等维新息灰色模型的道路交通流预测算法
    4.4 分析决策模块
        4.4.1 平均行程速度
        4.4.2 交叉口延误时间
        4.4.3 交叉口排队长度
        4.4.4 饱和度
        4.4.5 其他分析指标
    4.5 VR输出模块
        4.5.1 人机交互输出
        4.5.2 动画输出
        4.5.3 文件输出
5 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的功能及特色
        5.1.1 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的主要功能
        5.1.2 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的特色
    5.2 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
        5.2.1 系统设计目标
        5.2.2 系统功能
        5.2.3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5.2.4 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特点
    5.3 实例应用
        5.3.1 项目背景
        5.3.2 仿真方案设计
        5.3.3 现状交通的仿真模拟
        5.3.4 规划方案的模拟与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项目
    学术交流
    个人简历

(9)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城市研究现状
        1.2.2 VR-GIS技术研究现状
        1.2.3 虚拟城市仿真平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VRGIS平台的插件式软件架构
    2.1 插件式软件架构
    2.2 VRGIS软件平台架构
    2.3 VRGIS行业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OCP面向虚拟城市的3D模型数据引擎
    3.1 地理空间数据索引技术
        3.1.1 地理空间数据
        3.1.2 空间索引技术研究现状
        3.1.3 VRGIS中的模型数据引擎
    3.2 VRGIS平台中虚拟城市3D模型
        3.2.1 虚拟城市中基于边界表示的面片模型
        3.2.2 基于渐进网格(Progressive Meshes)算法的模型预处理
    3.3 基于层的城市三维模型空间数据索引
        3.3.1 VRGIS城市模型空间索引总体设计
        3.3.2 面向建筑物层的Precision LOD R-tree
        3.3.3 基于模型切割的Hilbert网格索引
    3.4 基于IOCP的三维数据多线程异步调度
        3.4.1 I/O完成端口模型(IOCP)
        3.4.2 缓存算法
        3.4.3 基于IOCP及缓存算法的多线程调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U加速的渲染优化方法
    4.1 GPU图形加速技术
        4.1.1 图形加速方法的研究
        4.1.2 GPU加速技术
    4.2 基于GPU的Billboard群渲染算法
        4.2.1 Billboard群模型数据合并
        4.2.2 GPU中实现Billboard效果
        4.2.3 实验结果
    4.3 基于GPU的标志性建筑渲染算法
        4.3.1 基于OBB的图像输出及预处理
        4.3.2 图像选取原则
        4.3.3 基于shader的图像融合算法
        4.3.4 实验结果与总结
    4.4 基于GPU的硬件遮挡剔除优化算法
        4.4.1 硬件遮挡剔除
        4.4.2 基于Precision LOD R-tree的硬件遮挡剔除算法
        4.4.3 算法性能分析
        4.4.4 实验结果
        4.4.5 总结
    4.5 基于GPU的粒子系统模拟
        4.5.1 粒子系统
        4.5.2 基于GPU的粒子系统
        4.5.3 喷泉模拟实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R与GIS的无缝集成
    5.1 VR与GIS集成概述
    5.2 VR与GIS集成基础
        5.2.1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
        5.2.2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实时渲染
    5.3 基于VR的3DGIS分析
        5.3.1 三维空间测量
        5.3.2 基于DEM地形的三维量算
        5.3.3 通视分析
        5.3.4 基于三维矢量的城市道路最短路径分析
    5.4 VR中基于物理模型的GIS分析与数据获取——以日照模型为例
        5.4.1 日照分析模型
        5.4.2 基于模板缓存的阴影分析
        5.4.3 VR中基于图像的日照时间计算
        5.4.4 基于VR的日照数据获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VRGIS平台应用——以峨眉山市多维规划支持系统为例
    6.1 峨眉山市规划支持系统背景
    6.2 基于VRGIS的城市规划功能开发
        6.2.1 规划方案对比
        6.2.2 规划指标查询
        6.2.3 小区规划体块自动生成
    6.3 峨眉山市规划支持系统开发集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VR-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VR-GIS技术
2 虚拟表达
    2.1 三维水文地质结构的虚拟表达
    2.2 地面沉降的虚拟表达
    2.3 地面沉降的模拟预报
3 结论

四、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山地旅游村天地一体VR-GIS技术研究[J]. 张磊,汪发勇.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15)
  • [2]基于VR-GIS的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研究[D]. 王山岭.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VR技术的地理教学[J]. 张述林. 地理教学, 2018(07)
  • [4]基于VR-GIS的地质景观建模技术研究[J]. 陈弓.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22)
  • [5]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J]. 何隽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7)
  • [6]地质公园网站评价研究[D]. 付海龙. 重庆师范大学, 2012(03)
  • [7]中国地质公园网站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J]. 杨前进,付海龙,周善怡,赵勇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8]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春.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9]城域景观VRGIS一体化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D]. 马纯永.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10]VR-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J]. 朱琳,林学钰,宫辉力,李小娟,苏耀明.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2)

标签:;  ;  ;  ;  ;  

VR-GIS地质景观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