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一、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罗光云[1](2021)在《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体外研究及临床试验,观察评价朗真牙齿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2.筛选Er:YAG激光封闭牙本质小管的适宜能量参数,研究用朗真脱敏剂、Er:YAG激光及两者联合应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牙本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与比值的影响,以期探讨最佳脱敏方式,为临床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第二部分: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1.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1.1将40颗离体前磨牙制备成牙本质盘,按脱敏剂的种类随机分为朗真、奥敏清、75%氟化钠甘油糊剂、空白对照四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三组样本均匀涂抹脱敏剂5min,以上四组又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即刻观察组(1)和磨损组(2)两个亚组。对磨损组的样本进行刷牙实验,即刻与磨损组均纵向剖开,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1.2将60例患者151颗牙本质过敏患牙随机分为A(朗真)、B(奥敏清)、C(75%氟化钠甘油糊剂)三组,每组20人,三组患者进行2周的脱敏治疗,记录治疗后即刻、治疗2周及治疗后1、3个月时患牙敏感程度,对比分析朗真与其余两种脱敏剂的临床疗效。2.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2.1用离体前磨牙制备24个牙本质盘,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对照组(E1)不照射,其余样本用Er:YAG激光按能量40m J(E2)、60m J(E3)、80m J(E4)进行分组照射,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2.2收集离体前磨牙制备30个牙本质盘,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随机分为:F1(空白对照组)、F2(朗真单次处理)、F3(朗真多次处理)、F4(Er:YAG激光照射)、F5(朗真+激光联合处理)5组,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牙本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1.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1.1即刻组与磨损组中,三种脱敏剂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朗真与奥敏清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无明显差异(P>0.05),75%氟化钠甘油糊剂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高于其余两种脱敏剂(P<0.05)。经过磨损后,使用脱敏剂的三组牙本质小管开放率增加,但仍具有封闭作用。1.2 A组患者在治疗后即刻、治疗2周及治疗后1、3个月时,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B组在此4个节点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2.1通过SEM图像观察到,E2、E3和E4组牙本质表面均可见熔融层的出现,熔融物使牙本质小管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绝大部分牙本质小管被完全覆盖。三个处理组中,E3组封闭效果最好,未被完全覆盖的牙本质小管最少。2.2 F5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最低,与F1、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与F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和F4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小于F2组(P<0.05);与F1组相比,F2、F3、F4、F5四组的Ca、P元素含量均有增加(P<0.05),但Ca与P元素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朗真脱敏剂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且具有一定耐磨性,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优于75%氟化钠甘油糊剂,与奥敏清脱敏剂的脱敏效果相似。2本实验条件下,Er:YAG激光使用60m J的能量参数能取得较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3将朗真脱敏剂与Er:YAG激光联合处理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最好;朗真脱敏剂与Er:YAG激光作用于牙本质表面时,能提高Ca与P的含量,但是对Ca与P比值无影响。

王赛男[2](2020)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患者唾液标本评估IL-17、IL-38、念珠菌的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EOLP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且通过唾液样本评估其对IL-17、IL-38和念珠菌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EOLP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唾液标本中IL-17和IL-38表达水平,同时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念珠菌的检出率及念珠菌的种类,分析它们与EOLP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在口腔内科就诊的90例EOLP初诊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名患者,A组治疗方式为:1 mL复方倍他米松和1 mL利多卡因混合后注射于病损处黏膜下;B组治疗方式为:半导体激光局部点状“Z”形照射治疗;C组患者治疗方式为:A+B混合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病损处的糜烂面积、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VAS评分)、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前后唾液中炎性因子IL-17、IL-38以及念珠菌检出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炎性因子IL-17、IL-38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念珠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念珠菌的种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感染白色念珠菌为主。三组患者治疗前糜烂面积、疼痛程度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糜烂面积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治疗后与A、B组糜烂面积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比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组间比较,C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C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IL-17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相比,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B、C三组IL-38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相比,IL-3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LP的发生与念珠菌感染及IL-17、IL-38的升高显着相关。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效果好,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糜烂面愈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联合治疗能促进IL-17降低,IL-38升高,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念珠菌感染。

张倩[3](2019)在《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最常见的口腔种植牙修复后并发症,也是导致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已形成骨结合并行使功能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感染、支持骨组织吸收、种植体周围袋形成,且伴有探诊出血,有时有自发性出血和溢脓。治疗的目标是控制感染,消除种植体周围袋,抑制骨吸收并引导缺损的骨组织再生。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水激光是一种新兴的治疗仪器,在牙周炎治疗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目前水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大多局限于体外实验,而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本实验将水激光引入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中,研究其短期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估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依据。方法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集52例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60枚种植体),均为德国Xive种植体。骨缺损类型为骨内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枚种植体):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GBR术+水激光治疗;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GBR术。检查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的改良菌斑指数(m PLI)、种植体周围袋探诊深度(P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探诊出血(BOP)、根尖放射线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marginal bone loss,MBL)的测量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植体数目情况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内比较改良菌斑指数(m PLI)、、探诊出血(BOP)、种植体周围袋深度(PPD)根尖放射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marginal bone loss,MBL)的测量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对比,改良菌斑指数(m PLI)、探诊出血(BOP)、种植体周围袋深度(PPD)、根尖放射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marginal bone loss,MBL)的测量值,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在短期内可以更好的减轻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消除探诊出血,降低种植体周围袋深度,修复缺损的骨组织再生,较传统治疗方法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说明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邱叶[4](2019)在《丹参酮ⅡA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的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但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不足,并且相当大比例的口腔癌患者可能发生转移和复发。为了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率,大量的研究关注于探索新的药物治疗靶点。自噬过程被认为是其中可能的靶点之一。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物质降解途径,对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细胞器更新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活动贯穿全程。自噬维持稳态,对抗压力的属性也使它同时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肿瘤的双重属性。天然抗肿瘤的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在化疗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被认为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继往文献报道丹参酮ⅡA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还能通过诱导自噬使口腔鳞癌细胞对放射治疗敏化。据此我们推测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对口腔鳞癌细胞同样具有抗肿瘤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丹参酮ⅡA是否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能否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丹参酮ⅡA诱导鳞癌自噬的分子机制是什么以及丹参酮ⅡA对口腔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自噬的关系,以此探讨丹参酮ⅡA对口腔鳞癌潜在的治疗价值以及自噬过程在口腔鳞癌的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课题采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9和敲低beclin1表达的SCC-9细胞系用于体外实验,OSCC荷瘤裸鼠模型用于体内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SCC-9细胞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SC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CC-9细胞的凋亡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SCC-9细胞的自噬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BECLIN1,ATG7,ATG12-ATG5,PI3K,AKT,mTOR C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后续实验中,用将细胞分为A空白组:加入新鲜培养液;B TAN组:调节培养液丹参酮ⅡA浓度为18μM;C siBECLIN1组:使用敲低beclin1基因表达的SCC-9细胞进行实验,余同空白组;D TAN+siBECLIN1组:使用敲低beclin1基因表达的SCC-9细胞进行实验,调节培养液丹参酮ⅡA浓度为18μM;E CQ组: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氯喹。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自噬水平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体内实验中,雄性BALB/c-nu小鼠被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空白组:裸鼠皮下注射SCC-9细胞荷瘤;TAN组:裸鼠皮下注射SCC-9细胞后,注射区域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si BECLIN1+TAN:采用敲低beclin1基因表达的SCC-9细胞,配合TAN组的成瘤操作方法进行荷瘤;小鼠四周后麻醉处死,通过定期记录瘤体体积描绘肿瘤生长曲线;通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结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了丹参酮ⅡA对SC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诱导SCC-9细胞发生caspase-3依赖的凋亡。同时发现丹参酮ⅡA通过对BECLIN1/ATG7/ATG12-ATG5的诱导作用和对PI3K/AKT/mTOR的抑制作用共同促进了SCC-9细胞自噬。丹参酮ⅡA对SCC-9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主要依赖于BECLIN1的活性,自噬促进丹参酮ⅡA抑瘤作用。OSCC荷瘤裸鼠模型上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体外细胞实验结果。给予丹参酮ⅡA可抑制BALB/c-nu小鼠SCC-9肿瘤的生长速度,敲低BECLIN1的SCC-9肿瘤可以抵抗丹参酮ⅡA的抑瘤作用;给予丹参酮ⅡA可以诱导SCC-9肿瘤发生自噬;同样处理条件下敲低BECLIN1的SCC-9肿瘤自噬水平较SCC-9肿瘤降低。根据结果我们推断丹参酮ⅡA对OSCC细胞的抑制作用基于部分依赖于BECLIN1的作用机制:beclin1基因的敲低阻断了丹参酮ⅡA在体内和体外对SCC-9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初步解释了丹参酮ⅡA的作用机理:通过诱导BECLIN1/ATG7/ATG12-ATG5通路和抑制PI3K/AKT/mTOR通路共同诱导OSCC的细胞自噬,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本研究证实了丹参酮ⅡA对OSCC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提示对自噬的调控有可能成为治疗OSCC的新的靶点。

高鹏[5](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下颌第一前磨牙早期牙骨质龋模型,使用不同药物及方法进行处理,检测早期牙骨质龋在再矿化前后的牙骨质表面形貌、粗糙度、显微硬度、钙磷质量比与摩尔比及再矿化前后荧光染色面积等,探究6%生物活性玻璃溶液、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糊剂、2%氟化钠溶液及涂布6%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半导体激光对早期牙骨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实验一:制备96块牙骨质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6%生物活性玻璃)、B组(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C组(2%氟化钠)、D组(去离子水),每组24块样本。脱矿前各组先选取1片牙骨质进行电子显微镜的扫描,用作观察初期人牙骨质形态。再从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在早期牙骨质龋建立前进行荧光染色,观察荧光效果。剩余每组22片牙骨质随机选择5片在脱矿前先进行原子力显微镜与显微维氏硬度计检测,测定之后放回原实验容器内。各组牙骨质块放置在37℃人工脱矿液中浸泡96小时,制备早期根面龋模型;牙骨质龋建立后,在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块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牙骨质块再矿化前表面形态。另在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块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再矿化前荧光效果。每组从剩余的牙骨质块中各选择5片作为再矿化前用于原子力显微镜与显微硬度计的检测,测试后放回原容器内。将样本进行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的p H循环,共计20天,然后依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荧光显微镜对样本进行检测。实验二:制备96块牙骨质样本,随机分为四组:E组(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F组(6%生物活性玻璃)、G组(半导体激光)与H组(去离子水)。检测方式与顺序同实验一。制备好早期根面龋模型后,E组先将6%生物活性玻璃反复均匀涂布在牙骨质表面5分钟,再进行2分钟的激光“Z”型移动照射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F组将6%生物活性玻璃反复均匀涂布在牙骨质表面5分钟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G组去离子水涂擦5分钟,再进行2分钟激光“Z”型移动照射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H组去离子水涂擦5分钟,然后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荧光显微镜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实验一:1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组与2%氟化钠组处理后的牙骨质表面较为平滑,两组粗糙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维氏显微硬度仪检测显示,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组显微硬度差值最高(P<0.05),其次为2%氟化钠组与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检测显示,脱矿前牙骨质表面平整,纹路似鱼鳞状;再矿化前表面镂空状胶原纤维暴露,大量牙本质小管口暴露;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组样本表面平整,有砂砾样晶体沉积;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组样本表面蜂窝镂空状结构减少,有砂砾样物质积淀,有部分牙本质小管口暴露;2%氟化钠组可见根面较为光滑平整,部分牙本质小管口见颗粒堆积;去离子水组牙骨质面形成细微凹坑支架状结构空隙,可见大量牙本质小管口暴露与胶原纤维。4 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组与脱矿前牙骨质钙磷比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氟化钠组钙磷比最高;去离子水组钙磷比值最低。5荧光显微镜测试表明,各组再矿化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组的荧光条带较其他各组最浅,总荧光面积与总荧光强度最弱。实验二:1原子力显微镜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粗糙度值与半导体激光组粗糙度值相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它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维氏显微硬度仪显示,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显微硬度差值最高(P<0.05),其次为半导体激光组,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检测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样本有大量熔融晶体覆盖在牙骨质表面,大量砂砾样晶体沉积;6%生物活性玻璃组样本表面蜂窝镂空状结构减少,有砂砾样物质积淀;半导体激光组未见明显胶原纤维。4 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与脱矿前牙骨质钙磷比值近似,但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与半导体激光组、6%生物活性玻璃组去离子水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荧光显微镜测试表明,4组再矿化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玻璃)组的荧光条带较其他各组最浅,总荧光面积与总荧光强度最弱。结论1 6%生物活性玻璃能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2单次涂布6%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半导体激光能促使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图16幅;表8个;参242篇。

阿尔屯[6](2019)在《两种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Er:YAG与Nd:YAG激光照射时间不同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制作14颗离体牙的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A组(Er:YAG照射组)和B组(Nd:YAG激光照射组),并将每个模型都分为四个区,分别为Aa(空白对照)、Ab(Er:YAG激光照射2遍)、Ac(Er:YAG激光照射4遍)、Ad(Er:YAG激光照射6遍);Ba(空白对照)、Bb(Nd:YAG激光照射2遍)、Bc(Nd:YAG激光照射4遍)、Bd(Nd:YAG激光照射6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比较各组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通过SEM观察发现结果表明随着Er:YAG激光的照射时间增加,牙本质小管暴露面积的百分率逐渐降低,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到6遍时,暴露率反而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Nd:YAG激光进行照射时,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牙本质小管的暴露面积逐渐减小,2遍、4遍时与对照组牙本质小管暴露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照射次数达到6遍时,电镜扫描模型表面的图像中牙本质小管明显数量减少,且暴露面积明显减小,其牙本质小管暴露面积的百分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使用Er:YAG激光进行牙本质小管封闭时,需要控制激光照射的时间,激光照射遍数由4遍升至6遍后,会增加牙本质小管的暴露面积。2.使用Nd:YAG进行牙本质小管封闭时,应至少均匀照射需脱敏的区域至少6遍,以确保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

时玉洁,王冏珂,陈谦明,曾昕[7](2017)在《CO2激光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传统疗法对部分患者无效。近年来激光疗法在治疗OLP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CO2激光因其较好的疗效得到国内外医师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CO2激光治疗OLP的原理、疗效及新进展。

黄子贤,李世豪,黄志权,王友元,张大明,陈伟良[8](2016)在《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73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仪在口腔黏膜浅表病变中的应用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的73例患者,其中包括脉管畸形25例、口腔黏膜白斑22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8例、口腔黏膜及唇红黏膜疣状痣8例。病变范围0.8 cm×0.8 cm4.0 cm×3.0 cm;同时选取常规手术刀配合电刀切除的口腔黏膜浅表病变20例进行比较。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73例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10 min,平均5.5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5 mL;术后无感染,创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 a,2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术后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照组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9.5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0 mL;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创口一期愈合。结论:应用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复发率低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志权[9](2016)在《CO2激光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病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O2激光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在国内特别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CO2激光具有的精确的切割能力、对组织血运的气化封闭作用,是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重要优势。本文拟结合笔者经验、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CO2激光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病损的应用。

王左敏[10](2015)在《激光在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在疾病治疗中所具有的精确、微创、无痛等优越性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学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其在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口腔医学的多个分支学科和领域,包括牙体、牙周、口腔黏膜病、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颌面部美容等。不同种类的激光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作用,其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使广大口腔医生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有所了解,并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二、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
    实验一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离体牙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试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脱敏剂联合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病例一 活髓切断术后断冠粘结一例
病例二 上前牙楔状缺损一例
病例三 前牙桩冠修复一例
病例四 上前牙贴面修复一例
病例五
附件

(2)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IL-17、IL-38炎症因子及念珠菌与该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 实验方法
        4 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EOLP的临床疗效及对IL-17、IL-38相关炎症因子及念珠菌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 实验方法
        4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临床治疗效果
        2 实验室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展示
    临床病例展示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实验的局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丹参酮ⅡA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的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丹参酮ⅡA对人鳞癌细胞系SCC-9 的抑制作用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丹参酮ⅡA诱导人鳞癌细胞系SCC-9 自噬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ECLIN1 对丹参酮ⅡA诱导人鳞癌细胞系SCC-9 自噬的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鳞癌细胞系SCC-9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对丹参酮ⅡA抑瘤作用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根面龋的再矿化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用品
        1.1.2 实验药品制备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分组
        1.2.1 实验样本分组
        1.2.2 早期牙骨质龋模型的建立
        1.2.3 样本检测顺序
        1.2.4 再矿化处理(pH循环)
    1.3 标本检测
        1.3.1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1.3.2 显微硬度检测
        1.3.3 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仪检测
        1.3.4 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
        1.3.5 统计学分析
    1.4 检测结果
        1.4.1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1.4.2 再矿化后粗糙度比较
        1.4.3 牙骨质再矿化前后显微硬度比较
        1.4.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4.5 X-射线能谱仪数据检测
        1.4.6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1.5 讨论
        1.5.1 牙骨质样本的选择
        1.5.2 样本与材料的处理
        1.5.3 再矿化研究中检测方法的探讨
        1.5.4 不同再矿化药物对早期根面龋的作用
第2章 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半导体激光促进早期根面龋 再矿化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用品
        2.1.2 实验药品配置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分组
        2.2.1 实验样本分组
        2.2.2 早期牙骨质龋模型的建立
        2.2.3 样本检测顺序
        2.2.4 再矿化处理
    2.3 标本检测
        2.3.1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2.3.2 显微硬度检测
        2.3.3 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仪检测
        2.3.4 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
        2.3.5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2.4.2 再矿化后粗糙度比较结果
        2.4.3 牙骨质再矿化前后显微硬度比较结果
        2.4.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2.4.5 X射线能谱仪数据检测结果
        2.4.6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2.5 讨论
        2.5.1 激光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根面龋病因及防治研究的回顾及进展
    3.1 根面龋病因学
        3.1.1 根面龋的流行病学研究
        3.1.2 微生物学研究
        3.1.3 分子生物学研究
        3.1.4 牙周病与根面龋的关联因素
        3.1.5 唾液影响根面龋
    3.2 根面龋的防治研究
        3.2.1 银汞合金与树脂
        3.2.2 玻璃离子充填
        3.2.3 复合树脂
        3.2.4 树脂复合体
        3.2.5 氟化物的使用
        3.2.6 氯己定类药物使用
        3.2.7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CPP-ACP)
        3.2.8 生物活性玻璃
        3.2.9 其他药物在根面龋中的应用
        3.2.10 激光在根面龋中的应用
        3.2.11 臭氧在龋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两种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时间及地点
        1.2 研究对象及处理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设备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1.扫描电镜观表面形态
    2.统计学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7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和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CO2激光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病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O2激光的基本特性
2 CO2激光治疗口腔颌面浅表病损
3 CO2激光在口腔颌面肿瘤及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4 讨论

四、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D]. 罗光云.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D]. 王赛男. 青岛大学, 2020(01)
  • [3]水激光辅助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D]. 张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4]丹参酮ⅡA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的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邱叶.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5]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实验研究[D]. 高鹏.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两种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研究[D]. 阿尔屯.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7]CO2激光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研究进展[J]. 时玉洁,王冏珂,陈谦明,曾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06)
  • [8]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73例临床分析[J]. 黄子贤,李世豪,黄志权,王友元,张大明,陈伟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4)
  • [9]CO2激光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病损中的应用[J]. 黄志权.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6(01)
  • [10]激光在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J]. 王左敏.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05)

标签:;  ;  ;  ;  

CO_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