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新的就业渠道

非正规就业:新的就业渠道

一、非正规就业:就业的新渠道(论文文献综述)

穆子丹[1](2021)在《互联网使用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琴琴[2](2020)在《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灵活就业者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根据《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发展白皮书》显示,91.80%的劳动者愿意从事灵活就业岗位,68.70%的企业在未来会采用灵活用工。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7800万人,灵活就业模式快速发展。但是灵活就业者在进行就业选择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也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制度性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灵活就业者对未来的就业选择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论文归纳了四类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产生多大影响,从而为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其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界定了灵活就业、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概念内涵,运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作搜寻理论以及理性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借助CSS2017调研数据分析了灵活就业者的基本特征、行业分布和收入差异状况,概括了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在不同地域、层次和政策下的选择差异,剖析了灵活就业者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劳动权益难以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灵活就业稳定性差和人力资源集中于低端服务业。究其原因是缺乏法律法规、灵活就业者的就业服务需求未受到重视、灵活就业者认可度低和人力资本投入少。论文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运用SPSS22.0软件实证分析了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个体特征变量中年龄是影响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其就业选择的次要因素;人力资本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就业技能是次要因素;社会资本变量中家庭经济状况和家中老人儿童情况为主要因素,就业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亲朋好友数量、平时常联系的亲朋好友数量是影响其就业选择的次要因素;制度性变量中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就业服务体系是影响其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以及灵活就业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公共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加大灵活就业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扩大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范围等。论文通过研究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帮助灵活就业者做出更好的就业选择,以期促进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

祝子涵[3](2019)在《社会性别视角下日薪制女工权益保护研究 ——以花都区狮岭镇皮具行业为例》文中指出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皮具行业中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工人,他们活跃于政府规范管理的日薪劳务市场中,雇佣关系只在短期(多为当天)内存续,凭借经验和技术与用工者讨价还价,通常获得高于长期进厂工人的计件单价。2008年以前,狮岭镇皮具产业主要依靠国外订单发展经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国外订单骤减,狮岭镇皮具产业因经营不善问题导致资方卷款逃逸的事件频发,这致使工人的收入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很多技术工人选择日薪制这种非正规就业方式,以不断议价与“挣现钱”的方式在不稳定的就业市场中寻求部分稳定。狮岭镇皮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存在大量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其中也包含很多的女性工人,其生产与再生产的组织方式、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性别视角的切入,借助交叉性分析范式、从生产与生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性别结构与制度设置、资本、父权多种因素互动导致了女工存在权益脆弱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很多女工选择日薪制来试图规避制度风险、摆脱资本对其进行的形象建构与剥削,以及反抗父权对女工主体性抑制的意识和行动以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但是这种对于自主性的争取仍旧微弱,并且落入资本追求积累和灵活性的逻辑中。在全球化进程中,日薪女工群体的权益状况及其具有抗争性的权利意识关联着女工共同面临的困境与解决之道。本研究直面女工的权益状况,并尝试提出对日薪女工群体可能的保护路径,从而引发学界对于改善女工权益保护困境的思考。

喻珍[4](2019)在《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度不减,同时伴随着共享经济和新型劳动关系的出现,乡村旅游市场中旅游非正规就业不断涌现,其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为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作为一种有别于正规就业的形式,学界对其认识不足,也较少关注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其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并以实证数据加以检验,最终得出了如下结果:(1)通过对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现状的梳理与描述性分析,总结了该群体基本特征: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女性群体在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年长者居多,多在36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不高,多在本科以下学历,家庭结构以3或4口之家为主,个人月收入普遍较低,收入来源方式以水果、小吃摊等饮食服务形式的居多,从业方式以自我雇佣或自主创业为主。因而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具有不同于旅游目的地一般居民的异质性。(2)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总体生活满意度(SWLS)和D-T量表测量的主观幸福感结果基本一致,均值得分处于中等偏上,研究得出该群体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处于大体满意状态。在进一步的方差分析中发现其主观幸福感在年龄、学历、个人月收入和旅游收入来源渠道这四个人口学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性别、家庭人口数和从业方式三个统计变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解释力不显着。(3)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在各影响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由回归系数比较得出的变量顺序依次为政策制度、工作质量、旅游参与、生活娱乐因素,而“自我发展”变量被排除在外,表明前四个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显着影响到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根据本文研究结论,继而从政府管理和市场就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即明确旅游非正规就业内涵,建立灵活就业制度;关注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完善生活保障体系;创造就业新环境,激发旅游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以期促进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管理与发展以及提高这类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肖金萍,胡培兆[5](2018)在《以预付缴费计划扩大我国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覆盖面》文中提出由于非正规就业者灵活的劳动关系,试图将其纳入严重依赖于雇主收入申报的传统缴费型养老金计划,会产生高额的管理成本问题。预付缴费养老金计划由雇主预付缴费,借助缴费凭证,将融资和养老金权益的跟踪分离,既能保证稳定融资,又能使计算养老金权益所需收集的信息量最少,从而降低管理成本。该计划方便灵活且易于与其他养老金计划有效衔接。

高权[6](2017)在《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现状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每年数以百万计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非正规就业因其灵活性、多样性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一条新渠道。然而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过程中存在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报酬较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只有通过大学生、学校、政府、社会通力合作,给予针对性支持,才能推动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高森丽[7](2016)在《我国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新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有8500万左右的残障者,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由于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障碍,残障人士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是特别需要全社会关怀与帮助的群体。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于残障者而言,不仅是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也是他们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解决好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障人士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一群体依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残障人士就业模式主要是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的就业。这三种模式在促进残障者就业方面都发挥了很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这三种就业模式都面临一些问题,在解决残障人士就业方面的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为了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残障者就业,有必要进行就业模式的创新。本研究着力于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新模式的研究。选取四川省的居家灵活就业和哈尔滨市的网络就业作为实例,从就业方式、项目支持、培训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这两种居家就业方式进行系统性阐述。在对这两种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居家就业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和难题。通过对居家就业的优势和发展不足的论述来辩证分析这种新兴就业模式的推广价值,并进一步对居家就业进行分类以此构建居家就业运行机制。最后总结出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可借鉴之处,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促进残障人士居家就业发展的建议措施。本文认为居家就业能够打破物理条件的限制,帮助残障人士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对于残障人士重拾自信,回归社会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可以复制该种就业模式,并最终发展为受到我国政策法规鼓励的残障人士的就业新模式。

任严超[8](2016)在《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当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庞大的大学生失业问题。此时,非正规就业俨然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人们观念、自身的教育体制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必须通过政府、高校及社会各方合作,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几点政策建议。

周凯[9](2013)在《拓展新渠道 促进多元化就业》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类型的不断丰富,各种非正规就业正日益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多种形式并存、多种渠道并进的发展态势。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发展而形成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就

张静,周清[10](2011)在《构建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加速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随之发生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就业方式在我国就业形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就业方式在缓解就业压力,减少贫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都已展示出其突出的作用。然而,"非正规就业"外在的特点阻碍建立社会保险与"非正规就业"内在的发展呼唤建立社会保险形成了矛盾。本文通过对非正规就业以及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系列措施。

二、非正规就业:就业的新渠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正规就业:就业的新渠道(论文提纲范文)

(2)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1.4.1 研究路线
        1.4.2 创新点
2 灵活就业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关于灵活就业的相关概念
        2.1.1 灵活就业
        2.1.2 灵活就业者
        2.1.3 就业选择
    2.2 灵活就业的相关理论
        2.2.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工作搜寻理论
        2.2.4 理性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现状分析
    3.1 灵活就业者的就业现状
        3.1.1 灵活就业者的基本特征
        3.1.2 灵活就业者的行业分布
        3.1.3 灵活就业者的收入不均等状况
    3.2 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差异
        3.2.1 不同地域的就业选择差异
        3.2.2 不同层次下的就业选择差异
        3.2.3 不同政策制度下的就业选择差异
    3.3 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3.3.1 新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
        3.3.2 灵活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3.3.3 灵活就业稳定性差
        3.3.4 人力资源集中于低端服务业
    3.4 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3.4.2 灵活就业者的就业服务需求未受到重视
        3.4.3 灵活就业者认可度低
        3.4.4 人力资本投入少
    3.5 本章小结
4 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调研设计
    4.1 调查问卷设计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3 研究目标与假设
        4.3.1 研究目标
        4.3.2 研究假设
    4.4 变量选取
        4.4.1 自变量的选取
        4.4.2 因变量的选取
    4.5 变量数据处理
        4.5.1 变量赋值
        4.5.2 引入哑变量
    4.6 本章小结
5 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统计描述
        5.1.1 个体特征因素的统计描述
        5.1.2 人力资本因素的统计描述
        5.1.3 社会资本因素的统计描述
        5.1.4 制度性因素的统计描述
    5.2 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
        5.2.1 个体特征因素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分析
        5.2.2 人力资本因素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分析
        5.2.3 社会资本因素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分析
        5.2.4 制度性因素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分析
    5.3 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5.3.1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5.3.2 测算结果与检验
        5.3.3 研究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针对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公共政策扶持力度
        6.1.1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应性
        6.1.2 不断完善立法制度建设
    6.2 加快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6.2.1 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服务
        6.2.2 强化就业信息与咨询服务
    6.3 增加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6.3.1 加强对灵活就业的可接受度
        6.3.2 提升灵活就业者的就业认同感
        6.3.3 完善灵活就业者的激励制度
    6.4 加大灵活就业者的人力资本投入
        6.4.1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就业技能
        6.4.2 增强灵活就业者的社会适应性
    6.5 扩大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范围
        6.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灵活就业新领域
        6.5.2 鼓励灵活就业者跨区域就业选择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社会性别视角下日薪制女工权益保护研究 ——以花都区狮岭镇皮具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相关理论基础
        1.2.3 关键概念界定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视角与分析范式
        1.4.1 社会性别研究下的女性主义视角
        1.4.2 交叉性分析范式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路径
第二章 非正规就业:狮岭镇皮具产业中的日薪劳务市场
    2.1 珠三角地区低技术制造业的产业背景
    2.2 狮岭镇皮具产业的状况
    2.3 日薪工群体产生的土壤
        2.3.1 狮岭镇皮具产业订单生产的转变
        2.3.2 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现象
        2.3.3 用工方的道德风险与用工需求
        2.3.4 劳动者所处的产业环境
    2.4 日薪劳务市场的特点
        2.4.1 日薪劳务市场有序化
        2.4.2 日薪劳务市场管理规范化
        2.4.3 日薪劳务市场中计件单价协商化
        2.4.4 日薪劳务市场中给付方式的即时性与雇佣关系的临时性
第三章 脆弱的权益:日薪劳务市场中的女工
    3.1 资本与制度设置双重作用的结果
        3.1.1 工人过度劳动
        3.1.2 留不下的城市
        3.1.3 集体保护的缺失
    3.2 资本与父权双重作用的结果
        3.2.1 去技术化导致难以向上流动
        3.2.2 生产与家庭照顾的双重负担
    3.3 资本、制度设置、父权多重作用的结果
        3.3.1 回不去的乡村
        3.3.2 《劳动法》执行中的“次标准”
        3.3.3 家庭功能与情感诉求的缺失
第四章 同意的计算:日薪制与女工权利意识
    4.1 规避制度设置缺失带来的收入风险
    4.2 摆脱资本的形象建构与剥削
        4.2.1 争取自由与被尊重的权利
        4.2.2 讨价还价以争取更高计件单价
    4.3 摆脱父权对于女性主体性的抑制
        4.3.1 平衡家庭与生产的关系
        4.3.2 扩大弱势女性的就业空间
    4.4 同意的计算
第五章 日薪女工群体权益保护可能的方向
    5.1 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权益保护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5.2 日薪女工群体权益保护的可能方向
        5.2.1 尝试制度性改革
        5.2.2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5.2.3 动员社会组织力量
        5.2.4 培育女工权利意识
结论及反思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是促进旅游就业的切入点
        2.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是助力农民脱贫的着眼点
        3.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田野调查法
        3.专家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5.统计分析法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研究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2.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3.研究模型的创新性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研究综述
        1.国外旅游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
        2.国内旅游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
        3.国内外关于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研究评述
    (二)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1.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3.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评述
    (三)旅游非正规就业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1.就业与主观幸福感
        2.旅游非正规就业与主观幸福感
    (四)文献评述
三、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非正规就业
        2.旅游非正规就业者
        3.主观幸福感
    (二)相关理论
        1.制度边缘理论
        2.灵活就业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模型构建
        1.已有研究模型
        2.本研究模型
        3.研究假设
    (三)量表设计
        1.自变量的测量
        2.因变量的测量
    (四)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的设计
        2.问卷的预调研
        3.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人口学特征
        2.主观幸福感得分结果
        3.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信度检验
        1.量表整体信度分析
        2.分变量信度分析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
        1.影响因素量表因子分析结果
        2.主观幸福感量表因子分析结果
    (五)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1.相关分析
        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3.实证结果小结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管理启示
        1.明确旅游非正规就业内涵,建立灵活就业制度
        2.关注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完善生活保障体系
        3.创造就业新环境,激发旅游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1.研究局限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对象访谈调查提纲
附录2 :问卷调查表
附录3 :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5)以预付缴费计划扩大我国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覆盖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的特点
三、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非正规就业者间存在兼容难题
    (一) 城职保自身的制度性缺陷阻碍非正规就业者进入
    (二) 城职保组织方式与非正规就业者劳动关系之间存在不适应性
四、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基于非洲国家典型案例的探讨
    (一) 非洲国家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典型案例
        1. 佛德角。
        2. 突尼斯。
        3. 肯尼亚。
    (二) 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 在管理上要足以应对非正规就业者灵活的劳动关系。
        2. 灵活方便对于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计划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
        3.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五、我国非正规就业者预付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构建
    (一) 预付缴费计划的运行原理
        1. 预付缴费。
        2. 以行业专用分支税替代雇主缴费。
        3. 以缴费凭证替代员工缴费。
        4. 通过累积分数跟踪个人养老金权益。
    (二) 预付缴费计划的构建
六、相关政策建议

(6)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现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正规就业及相近概念辨析
    1.1 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
    1.2 非正规就业与弹性就业或灵活就业
    1.3 非正规就业与自主创业
    1.4 非正规就业与隐性就业
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现状及问题
    2.1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基本情况
        2.1.1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具体形式
        2.1.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工作时间和报酬
        2.1.3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
    2.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就业观念固化
        2.2.2 劳动关系不规范
        2.2.3 劳动报酬较低
        2.2.4 户籍制度受限
        2.2.5 社会保障不完善
3 促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对策设计
    3.1 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对策
        3.1.1 转变择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3.1.2 克服眼高手低,提高就业能力
    3.2 高校层面的对策
        3.2.1 加强就业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3.2.2 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3.2.3 开展创业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3.3 政府与社会层面的对策
        3.3.1 加强法制化建设
        3.3.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3.3.3 优惠政策倾斜扶持

(7)我国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残障人士就业现状
        二、残障人士的主要就业方式
        三、创新仍然是解决残障人士就业的重要路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残障人士就业研究综述
        二、国内残障人士就业研究综述
        三、综述小结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就业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就业及其功能
        二、残障及残障人士就业
        三、灵活就业与居家就业
    第二节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理论基础
        一、残疾人就业权理论来源
        二、居家就业理论来源
        三、相关理论小结
第三章 我国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四川省居家灵活就业的实践
        一、居家灵活就业推行的背景
        二、居家灵活就业的框架模式
        三、居家灵活就业的运行
        四、居家灵活就业模式的成效
    第二节 哈尔滨网络居家就业的实践
        一、网络居家就业实施的背景
        二、网络居家就业的运行
        三、网络居家就业模式的成效
    第三节 两种居家就业模式的总结
第四章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的推广价值分析
    第一节 四川省和哈尔滨市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地方实践经验
        一、政府的强力扶持是居家就业顺利运行的保证
        二、居家就业项目的开发和提供是居家就业模式成功运行的基础
        三、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是居家就业成功的关键
        四、龙头企业带动是居家就业取得实效的推进器
        五、有效地宣传和推广是扩大残障人士居家就业规模的途径
    第三节 两种居家就业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一、残障者就业能力障碍对居家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二、残障者对居家就业的不了解增加居家就业的推广难度
        三、居家就业项目的持续提供存在难题
        四、残障者居家就业缺少长效扶持机制
        五、残障者居家就业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第四节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推广价值的辩证分析
        一、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优势
        二、残障人士居家就业发展的不足
        三、残障人士居家就业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第五节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构建
        一、居家就业的分类及特征
        二、居家就业的条件
        三、居家就业的运作框架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模式的总结
        一、居家就业模式的创新点
        二、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效益产出
    第二节 促进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的措施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居家就业全面开展
        二、企业应主动提供居家就业项目,承担起扶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
        三、残障人士自身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主动融入就业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
2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趋势
3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政策建议

(9)拓展新渠道 促进多元化就业(论文提纲范文)

1. 公益性岗位。
2. 社区就业。
3. 居家就业。
4. 辅助性就业。

(10)构建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正规就业
    (一) 非正规就业概述
    (二) 我国非正规就业
二、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困境
    (一) 社会保险
    (二) 非正规就业对社会保障提出挑战
        1. 非正规就业自身的特点阻碍了该群体社会保险的构建。
        2. 现有制度的缺陷。
三、构建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险的政策研究
    (一) 构建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险政策的基本思路
        1. 从长远着手, 把非正规就业群体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对象, 改变以往将正规就业群体作为主要的社会保险对象的观念。
        2. 直接面向劳动者, 不以单位为依托。
        3.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二) 政策措施与建议
        1. 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 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意识。
        2. 简化参保程序, 改进服务手段。
        3. 重点发展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 选择性地发展工伤保险。
        4.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督促企业为临时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5. 社会保险账户的缴费构成。
        6. 建立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险个人账户。

四、非正规就业:就业的新渠道(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使用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D]. 穆子丹. 四川大学, 2021
  • [2]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 孙琴琴.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3]社会性别视角下日薪制女工权益保护研究 ——以花都区狮岭镇皮具行业为例[D]. 祝子涵.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D]. 喻珍. 湖北大学, 2019(05)
  • [5]以预付缴费计划扩大我国非正规就业者养老保险覆盖面[J]. 肖金萍,胡培兆. 经济纵横, 2018(03)
  • [6]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现状探析[J]. 高权.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02)
  • [7]我国残障人士居家就业新模式研究[D]. 高森丽. 苏州大学, 2016(12)
  • [8]我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J]. 任严超. 知音励志, 2016(03)
  • [9]拓展新渠道 促进多元化就业[J]. 周凯. 中国残疾人, 2013(06)
  • [10]构建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J]. 张静,周清. 法制与社会, 2011(11)

标签:;  ;  ;  ;  ;  

非正规就业:新的就业渠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