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暴发调查报告

麻疹暴发调查报告

一、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罗美玲,胡世雄,刘富强,余明东,毛玉芳,刘修正,周美兰,张淑君[1](2017)在《湖南省某福利院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及传播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湖南省某福利院麻疹暴发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暴发疫情的传播特点。方法以一起发生在湖南省某福利院麻疹暴发为研究现场,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对福利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此次暴发疫情中麻疹确诊病例13例,均为福利院收养儿童,儿童罹患率为11.40%,首发病例发病前13 d曾到医院就诊。该福利院儿童麻疹类疫苗1剂次接种率42.45%(45/106),麻疹类疫苗2剂次接种率15.22%(14/92)。麻疹暴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与麻疹病例接触时间的增加,患麻疹的风险逐渐增加(OR=4.881,95%CI:1.87112.735)。结论全部麻疹病例在发病前均与前代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医源性感染是本起暴发疫情的主要传播因素。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加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是控制麻疹暴发疫情的关键。

付瑜,侯雪芹,谭学蓉[2](2017)在《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广元市社会福利院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处理及疫情发生原因分析,为今后的麻疹疫情的控制和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例麻疹病例发病时间均为3月,发病儿童中男性1例,女性3例,两性畸形1例。年龄组1岁以内1例,2岁组2例,4岁组1例,16岁组1例。5例病例均无麻疹、风疹疫苗接种史。5例标本中,麻疹IgM均为阳性,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确认这是1起麻疹病例输入引起的局部暴发疫情,共发病5人。通过采取各项预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麻疹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福利院和医疗机构等机构的防范意识,强化监测和疫情调查、处理和特殊场所内特殊人群疫苗接种等关键防控措施,从而建立有效的麻疹免疫屏障。

骆金俊,何必贤,王芬[3](2016)在《黄冈市2015年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黄冈市2015年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情况,为今后麻疹疫情防控积累资料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黄冈市2015年麻疹疫情防控和处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黄冈市2015年麻疹暴发疫情持续约3个月,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9例,主要集中在浠水县巴河镇艺术幼儿园(1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35岁,无死亡病例;免疫史中0剂次或不详的18例,1剂次1例。结论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偏低、学校晨午检制度及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落实不到位是此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秦磊,崔金玲,李金柱[4](2016)在《某铁路车务段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文中认为目的调查了解某车务段一车站疑似麻疹暴发病例的临床诊断、发病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铁路职工传染病预防的工作机制。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样进行实验室ELISA法检测,对本次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核实诊断。结果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本次麻疹罹患率1.1%,结合当地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确定为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经过应急免疫补种无续发病例发生。结论当地铁路职工多未进行麻疹接种,免疫空白是麻疹暴发的根本原因。铁路卫生防疫机构必须加强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业务联系,建立良好的传染病防控机制。

严睿,何寒青,周洋,潘金仁,邓璇,符剑,谢淑云[5](2015)在《2013-2014年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3-2014年浙江省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37起,发病123例。家庭聚集性疫情18起(占48.65%),母子关系的占14起(占37.84%),其中母亲先发病,孩子再发病的有13起(占35.14%);2/3的家庭聚集性疫情中首例病例与第2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超过7天。37起暴发疫情均开展应急接种,共接种13 536人,平均366人,平均接到报告前6天开展应急接种。按照疫情发病人数在≤3例和>3例分组,末例发病到应急接种天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主要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并且多为母传子;每起疫情发病人数不多;疫情报告之前已开展应急接种,处置比较及时。针对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特点,鼓励开展育龄期妇女和成人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2014)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文中指出为继续扎实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系统运转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2013年12月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的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于2014年2月21日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厅、局),现本刊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李傅冬[7](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章灿明[8](2012)在《中国麻疹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监测系统敏感性是反映传染病监测数据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系统报告敏感性高低,表明监测数据代表性和稳定性的好坏,对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估计传染病发病率和判断流行趋势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麻疹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消除麻疹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在消除麻疹阶段,需要高质量的麻疹监测。中国已建立了以个案为基础、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麻疹监测系统,评价中国麻疹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对于提高中国麻疹监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探索监测系统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从病例报告和探测暴发能力两方面入手评价中国麻疹监测系统病例和暴发疫情报告敏感性,为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我国麻疹监测质量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取复杂抽样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各抽取2个省的为研究现场,每省随机选择2家省级医院,1家地市级医院,2家区县级医院和2家乡镇级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单位。分别在每家被调查医疗机构抽取2010年上半年临床医生诊断麻疹病例各6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报告率与诊断准确性。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2010年全国各省麻疹排除病例计算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评价各省是否达到监测指标要求。根据麻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从2009-2010年麻疹个案中筛选出符合报告标准的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麻疹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的暴发疫情,并筛选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导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数据来源。根据关键变量手工匹配估计应报告的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计算麻疹暴发事件的报告敏感性。研究结果1.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本研究共调查42家医疗机构、收集麻疹个案751例。被调查医疗机构平均报告率为98.40%,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为99.40%,临床医生病例报告阳性预测值67.66%,由于麻疹监测系统中对排除的病例已全部进行了订正,麻疹系统中麻疹病例的实际阳性预测值为100%。2010年全国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9/10万。全国共有8个省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全国有36.7%(1077/2929)县(区)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2.麻疹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通过对网络直报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匹配,2009-2010年全国达到报告标准的麻疹暴发事件为1632起,其中,网络直报系统探测和发现1557起,敏感性为95.40%,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事件报告664起,敏感性为40.69%。通过对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匹配,2009-2010年达到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事件起数有1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去除3起未达报告标准的事件,报告敏感性为60%。结论1.医疗机构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较高,但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未能达到监测方案的要求2.麻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敏感性较低。3.影响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是接诊医生未能根据《监测方案》将所有疑似麻疹病例作为监测对象进行报告。影响麻疹暴发事件报告的主要因素是县区CDC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对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利用仍然不足,未能很好掌握和执行报告标准。

李玉偿[9](2004)在《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文中指出1820-1953年江南地区环境的变化可以分为缓慢变化、较大变化和剧烈变化三种。环境的缓慢变化使得病原体与人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环境的较大变化和剧烈变化打破了这种平衡。这种平衡的打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病原体和宿主各自的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使通常情况下原本相离的生态因子互相靠近。另一种是自然力量或者社会力量对生态系统中各个原本相关的因子的强烈干扰,促使其发生剧烈的变动。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病原体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关系。有的病原体在1820年之前已经与江南地区的人达成一种平衡,有的在1820-1953年间由不平衡完成了平衡,有的在这一段时间里这种转换正在进行当中。1953年前传染病对人口死亡、人口生育和人口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促使江南民众采取措施,减轻或者消弭这种影响。从清末开始,公共卫生机构不断由主要城市、一般城市、市镇和乡村扩张,在1950年代完成。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是消除传染病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提高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环境、病原体与人之间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其表征就是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在一个相当低的发病率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江南的历史,既是环境、病原体与人相互影响的历史,也是环境、病原体与人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成为国家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病原体与人的关系也因此达成新的平衡。尽管如此,由于人与微生物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危机始终存在,我们没有理由对于人类将来的历程持乐观的态度。

冯静静[10](2021)在《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常年因气候、洪涝灾害、群众生活环境差、医疗设备不足、封建迷信思想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各种疫病频发。特别是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伤寒、疟疾、乙脑等急性乙类传染病的肆虐,造成大量的人口患疫和死亡,严重阻碍了郑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郑州市党和政府积极投身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中,明确防治疫病的政策法规,健全疫病防治卫生机构,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防治疫病宣传,实行疫情调查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强化隔离治疗、预防接种、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防治疫病流行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郑州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一时期卫生防疫运动中来,促使了传染病防治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郑州市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不仅成功地遏制了传染病的肆虐,改善了郑州城市环境卫生面貌,而且提高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的建设需要民众共同参与,为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在郑州的巩固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本文以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为视角,着重论述了政府和民众防治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积累了丰富的卫生防疫、改善环境、提高群众卫生防疫观念等宝贵经验,建立起一套卫生防疫体系。为当下党和政府理性而有组织地运用公共权力和社会力量进行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某福利院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及传播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分析方法
        1.4.1 传播链分析
        1.4.2 麻疹传播危险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传播链分析
    2.3 麻疹类疫苗免疫史及应急接种情况
    2.4 麻疹传播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4.1 单因素分析
        2.4.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监测病例定义
        1.1.2 实验室确诊病例定义
        1.1.3 麻疹暴发疫情定义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
        1.2.2 实验室检测
        1.2.3 流行病学特征描述
2 结果
3 讨论
    3.1 疫情暴发原因
    3.2 建议
        3.2.1 加强特殊场所内特殊人群疫苗接种
        3.2.2 加强高发季节对高发人群的疾病监测
        3.2.3 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
        3.2.4 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
        3.2.5 规范标本采集,加强实验室检测,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

(3)黄冈市2015年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麻疹暴发疫情概况
    2.3 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4 浠水县麻疹疫情(含散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5 麻疹暴发疫情防控处置措施
    2.6 麻疹暴发疫情终止评估
3 讨论

(4)某铁路车务段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实验室检测
    1.3麻疹暴发定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2病例分布
    2.3应急处置
3 讨论

(5)2013-2014年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监测目的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 监测病例定义:
    (二) 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1) 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2) 临床符合病例
        3.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 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三、监测内容
    (一) 病例报告:
    (二) 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2.实验室监测
    (三) 暴发疫情监测:
    (四) 风险评估与预警:
四、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
    (一) 信息的录入和个案管理:
    (二) 信息分析与利用:
五、各级职责
    (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 医疗机构:
六、监测指标
    (一) 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二) 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三) 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附件:
附件1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
附件2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
        第一部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三、标本采集情况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
        第三部分病例分类
附件3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 血标本
        (二) 病原学标本
    二、标本运送
        (一) 血标本
        (二) 病原学标本
附件4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
附件5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
附件6监测指标说明

(7)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国麻疹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框架
    2 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
        2.1 技术路线
        2.2 麻疹诊断标准与病例分类
        2.3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2.4 数据来源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3 麻疹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评价
        3.1 麻疹暴发疫情报告敏感性
        3.1.1 技术路线
        3.1.2 暴发疫情纳入标准
        3.1.3 数据来源
        3.1.4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3.2 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事件报告敏感性
        3.2.1 技术路线
        3.2.2 事件纳入标准
        3.2.3 数据来源
        3.2.4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麻疹报告发病和暴发疫情概况
    2 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
        2.1 基本情况
        2.2 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2.3 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
    3 麻疹暴发疫情报告敏感性
        3.1 数据匹配情况
        3.2 估计暴发疫情起数
        3.3 麻疹暴发疫情报告敏感性
        3.4 影响麻疹暴发疫情报告的因素
    4 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敏感性
        4.1 数据匹配情况
        4.2 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敏感性
讨论
    1 麻疹病例报告敏感性及影响因素
    2 麻疹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及影响因素
    3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建议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史学和历史学对传染病史的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三节 研究资料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的生态背景
    第一节 乡村环境与传染病
    第二节 城市环境与传染病
    第三节 贫民、难民与传染病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三章 1820-1912 年的传染病
    第一节 1820-1912年江南县志疫情辨析 29一 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嘉庆至宣统年间江南县志疫情辨析
    第二节 县级以下单位疫病:以乡镇志为资料
    第三节 清代中后期江南通商口岸地区的传染病
        一 宁波
        二 镇江
        三 苏州
        四 上海和杭州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1912-1953 年的传染病与流行病学转型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特征和病种
        一 苏州
        二 湖州
        三 江南其他地区
    第二节 城市和乡村传染病及人口死亡
        一 南京
        二 上海市区及郊县
        三 苏州
        四 奉化和鄞县
        五 江阴峭岐镇
    第三节 1951-1954年的传染病及人口死亡
        一 南京市区和郊区
        二 上海市区和杭州市区
        三 一般城镇和乡村:1951-1952年的嘉定城厢和郊区
        四 1954年嘉兴专区各县市全年传染病患病及死亡人数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1870-194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传染病(上)
    第一节 死亡记录、人口数据与传染病的含义
        一 人口死亡记录
        二 人口数据和死亡记录的统计口径
    第二节 传染病死亡人口在死因构成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影响公共租界传染病的人口因素
        一 人口年龄构成
        二 人口生活程度和人口密度
    第四节 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动与传染病的关系
    第五节 预防医学与传染病波动
    第六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1870-194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传染病(下)
    第一节 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和死亡季节
        一 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及比重
        二 各类传染病死亡季节
    第二节 烈性传染病死亡人数所占的比重
    第三节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长时段特征和影响
        一 天花
        二 肺结核与其他结核
        三 麻疹
        四 猩红热
        五 白喉
        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七 百日咳
    第四节 各种肠道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霍乱
        二 伤寒
        三 痢疾
    第五节 各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鼠疫
        二 其他动物源性传染病
    第六节 其他种类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虫媒传染病
        二 各种性传播疾病和蠕虫病死亡人数
    第七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战争中的传染病问题:以太平天国时期为例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传染病对战争和军队的影响
    第三节 传染病对战区民众的影响
    第四节 鼠疫、霍乱与战区人口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八章 江南城市霍乱病史研究(上)-- 上海城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上海城区霍乱流行史
    第三节 “地方病”还是“外来病”
    第四节 上海霍乱弧菌之演化
    第五节 上海城区霍乱发生或流行的背景
    第六节 华界、租界对霍乱的不同预防措施
    第七节 本章结论
第九章 江南城市霍乱病史研究(下)-其他城市与霍乱对公共卫生的触动
    第一节 江南其他城市霍发生或流行机制
        一 霍乱传播途径
        二 江南其他城市霍乱发生或者流行机制
    第二节 霍乱对公共卫生的触动
        一 霍乱的治疗
        二 霍乱与防疫机关的设立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章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血吸虫病和钩虫病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血吸虫病
        一 江南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史
        二 血吸虫病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 水系、植被与钉螺的分布
        四 水源之污染与疫水之接触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钩虫病
        一 江南地区钩虫病流行史
        二 钩虫病对于健康的危害
        三 江南地区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四 粪便管理与上海城乡之间的钩虫病流动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清代以来苏州城市的公共卫生-- 以环境卫生和防疫为中心
    第一节 清代苏州城区的环境卫生与防疫
    第二节 1912-1937年的传染病防治和环境卫生
        一 “救疫”与“防疫”:政府在1918年和1926年疫病中的角色
        二 “救疫”医院:慈善事业中的国家力量
        三 环境卫生整饬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防疫与环境卫生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江南公共卫生的扩张
    第一节 1912-1937年间公共卫生的扩张
        一 烈性传染病对于卫生机构建立的触动
        二 中西医论争及对医者和民众的不同影响
        三 1912-1937年的卫生机构的扩张与公共卫生
    第二节 城乡之别:1945-1949年浙北地区的公共卫生
        一 嘉兴
        二 吴兴
        三 硖石镇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三章 结论:环境、病原体与人
    一 “结构”:环境对传染病的影响
    二 剧烈变化:环境异常变动对传染病的影响
    三 不适应与适应:病原体及其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四 病种及长时段流行特征
    五 传染病对于人的影响
    六 公共卫生:人对病原体的认识和对环境的改造
    七 疾病生态:平衡与不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10)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状况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史料与方法
        1.研究史料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1.研究特色
        2.创新之处
    (五)核心概念界定
        1.时间界定
        2.区域界定
        3.急性乙类传染病概念界定
一、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概况
    (一)疫病的流行
    (二)疫情流行月份与季节特征
    (三)疫病流行造成的社会危害
        1.人口疫死
        2.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3.各行各业受到冲击
        4.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二、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一)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的影响
        2.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1.环境卫生条件差
        2.医疗设备不足
        3.封建迷信思想
三、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一)政府的防疫措施
        1.完善疫病防治的政策法规
        2.建立卫生防疫组织
        3.开展卫生防疫宣传
        4.预防接种
        5.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政府的治疫措施
        1.调查疫源地
        2.全面普查,澄清疫情
        3.交通检疫与隔离
        4.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群众防治疫病的措施
        1.群众积极参与
        2.驱邪避疫与土法防治
四、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的成效与经验
    (一)疫病防治的成效
        1.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增加了卫生医疗机构
        2.改善了市区卫生面貌,提高了群众卫生防疫观念
        3.降低了疫病的病发率和死亡率
        4.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防治疫病获得的经验
        1.坚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2.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防治疫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少数人对防治疫病缺乏足够的重视
        2.少数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某福利院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及传播链分析[J]. 罗美玲,胡世雄,刘富强,余明东,毛玉芳,刘修正,周美兰,张淑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17(05)
  • [2]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J]. 付瑜,侯雪芹,谭学蓉.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7(01)
  • [3]黄冈市2015年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 骆金俊,何必贤,王芬. 医学动物防制, 2016(07)
  • [4]某铁路车务段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秦磊,崔金玲,李金柱. 医学动物防制, 2016(04)
  • [5]2013-2014年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J]. 严睿,何寒青,周洋,潘金仁,邓璇,符剑,谢淑云. 疾病监测, 2015(10)
  • [6]全国麻疹监测方案[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04)
  • [7]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8]中国麻疹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研究[D]. 章灿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8)
  • [9]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 李玉偿. 复旦大学, 2004(01)
  • [10]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D]. 冯静静. 渤海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麻疹暴发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