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

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

一、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吕书楠[1](2020)在《解码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文中提出报考辞典【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合作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院校,以及普通院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设、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教育部将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

张慧[2](2020)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认为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创业教育组织在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外力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数量快速增长,但组织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是造成其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功能缺位致使组织目标模糊和零散,进一步导致组织行为低效和泛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与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与价值。在异质性视阈下,探讨高职院校这个特殊场域中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问题是促进组织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基本前提。基于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将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进一步分解为功能实现方式和实现机理,文章整体遵循“客观功能(是什么?)—功能实现方式(怎么样?)—功能实现机理(为什么?)—功能实现路径(如何做?)”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为了探究出更科学合理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本研究将组织功能定位于客观展现出来的实际结果,而非主观逻辑推导出来赋予组织的结果。据此,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典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基础上,具体运用三级编码、单案例分析和跨案例比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的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构建了“客观功能—社会实践(组织行为)—行为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实践也就是组织的行为方式,它决定和反映组织的客观功能,行为机理体现组织行为的内在规律和作用关系。因此,首先从调研的实证数据中提炼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究与分析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最后,在厘清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由于组织行动逻辑偏差和实践障碍导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通过对调研数据的三级编码分析得出,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呈现出“决策实施功能”、“中介融通功能”、“类型强化功能”和“文化聚散功能”四项客观功能。其中,决策实施和中介融通是显功能,即组织有意安排而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化和文化聚散是潜功能,即组织无意安排,由组织行动间接、内隐地产生的作用。创业教育组织作为高职院校推动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的专门性组织,除了设计、实施和服务于创业教育发展;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去破解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推动专创融合发展;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行动,无形中强化与凸显了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化教育的特征;同时在行动中逐渐形成浓厚的高职创业文化氛围,并成为创业文化的认同者和传承者。实现上述四项功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主要采用“组织变革”、“融合策略选择”、“适应性联结”和“树立标志”的方式。从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到组织自身改革和具体的行为实践,再到创业教育文化孕育与认同的历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实践行动体现出从外围实践到专创融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从局部试点到浸润体系的范围扩展、以及从具体实践到抽象升华的逻辑向度。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就是组织选择采用上述行为方式的原因,内在地体现了“资源赋能机理”、“规则调适机理”和“互动整合机理”。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始终处于“理性化”和“反思性监控”的过程中,组织通过反复的实践行动形成自身,并通过组织行动再生产出行动条件;再生产的过程包含着意义、规范性要素和权利的交织与互动。具体而言,其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受到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驱动与引导。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典型的外部驱动型,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短期内广泛实践;与此同时,组织行动受到行政权利和专家权利的共同影响。其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受到合法性秩序和表意性符码的规约与调适作用。政策导向是组织行动及其自我调控的风向标;高职创业教育理念和文化是组织行动及其行动调控的助力器。其三,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互动整合过程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特色化选择。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同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系统之间”的互动整合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联盟合作、互利共生等提升组织的适应性,而准确定位、组织竞争、文化认同等促进组织的特色化选择。基于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推演出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也就是说,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组织行动的驱动力应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共同推动;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组织应当找到自己的适切位置,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挖掘并培育组织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组织化”并非组织行动的目的,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目的或需求,对于创业教育组织来说,创业教育理念逐渐融入高职教育系统的过程,正是组织功能得到全面、彻底实现的过程,组织本身则处于“去组织化”过程中。然而反观现实,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内生动力不足、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和模仿趋同现象、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等问题依然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理念先行—以点带面—错位发展—多元联动”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吴晶晶[3](2020)在《“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的天津大学校园新闻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周鸿[4](2019)在《解码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文中研究说明报考辞典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合作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院校,以及普通院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设、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

蒋枫[5](2018)在《聚焦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文中研究表明报考辞典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合作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院校,以及普通院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设、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

孟煜[6](2018)在《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专科医师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力量,其能力水平直接关乎民众的健康和生命权益。2016年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发文启动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实践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理论指导、经验积累和总结不足等问题,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颇受争议。深入开展专科医师培养相关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与做法,特别是美国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培养新模式,优化适合我国国情、本土化的培养模式,可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专科医师技术水平和服务。笔者归纳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提炼培养模式的5个构成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制度及培养评价,确立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围绕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理念和经验,优化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问题,以255名毕业考核合格的学员以及111名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以11名长期从事专科医师培养的管理者和医学专家为访谈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一手资料;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法,广泛收集、翻译、整理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研究文本,辅以调查问卷素材,对比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比较;运用专家小组讨论法,邀请15名多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讨论确定专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特征要素,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胜任力模型。通过中美对比研究,得出对我国培养模式基本、客观的判断:我国模式是对美国模式的借鉴和本土化,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与岗位胜任力培养不相适应之处,需要完善和优化。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不够细化明确,缺乏对实践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科设置数量偏少,分布不均衡,缺少医学人文素养课程;培养方法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到位,缺乏过程评价反馈;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行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评价系统尚未建立,考核工具单一,无法实现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借鉴美国先进的经验,构建本土化专科医师胜任力模型,包含5大核心胜任力:知识和技能、社会能力、自我认知、品质素质,涵盖专科医师所应该具备的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个人职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岗位胜任力。以模型为参考依据,针对我国模式的不足之处,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提出明确培养目标,研制框架体系,提高目标引领评价功能;调整优化科目设置,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内容;细化抓落实,探索多元化培养方式方法,重视全程评价,及时反馈提升效果;完善管理体制,凸显行业组织作用,接轨国际通行做法,适时制定准入与再认证制度;明确评价目标,建立规范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双轮驱动,严把培养出口关;研发多元化评价工具,实现全程、客观、及时评价与反馈等模式优化建议。

高凤云[7](2018)在《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生命质量现状;剖析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生命质量的相关要素;探究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改善高职学生学习状态提供实证支持,为制定适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制度、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在校大一和大二学生66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莲蓉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组成的问卷,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率、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数据,揭示在校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总得分每题平均值为2.87分,其中三个因子每题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不当因子3.07分、成就感低因子2.89分、情绪低落因子2.67分,三因子中的行为不当高于中间值。(2)高职生生命质量总分(75.30±13.24)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总分(71.26±15.34)低于生理健康总分(79.34±13.95)。八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功能(89.46±15.26)、社会功能(80.11±18.59)、生理职能(79.31±30.82)、躯体疼痛(79.20±16.50)、情感职能(72.44±35.56)、总体健康(69.41±19.54)、活力(66.53±14.50)、精神健康(65.96±15.58)。其中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其余6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级、招生类型、性格、生源地、家庭环境、家庭月总收入、每天睡眠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12个因素(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招生类型、月总收入、专业满意度、每天上网时间、就业前景影响学习倦怠(P<0.01)。年级、性格、生源地、家庭环境、每天睡眠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影响生命质量(P<0.01)。(5)相关分析,生命质量包含PF、RP、BP、GH、VT、SF、RE、MH维度及PCS、MCS、TS与学习倦怠包含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间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1)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行为不当因子程度最严重。(2)高职学生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生理健康水平,要重视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教育。生活质量损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3)不同性格、招生类型、家庭月总收入、每天上网时间、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年级、性格、生源地、家庭环境、每天睡眠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影响高职生的生命质量状况。(4)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

万圆[8](2017)在《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文中指出美国精英高校对生源的选拔,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唯有获得完整、深入地认识,才能取其精华。本研究以“录取决策机制”为切入点,基于对美国精英高校选拔生源时使用的考量因素、审阅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手段的考察,分析其录取决策的目标及达成方式,进而构建驱动录取决策行为的多重逻辑作用模型。通过以美国三所精英公立大学、两所精英私立大学、两所精英文理学院为案例,运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基于对39位招办人员、13位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和大量的相关文本,本文得出以下研究发现、结论和建议:首先,美国精英高校均遵循目标导向、服务自身利益和使命的原则来选拔生源。一方面,美国精英高校的共同招生目标为以公正、透明的方式,塑造一届卓越且多样化的新生。另一方面,录取决策的铁律为服务高校利益和使命:高校利益包括达到注册目标、满足财政需求、提高声望、增加选拔性、促进种族多样化、保持校园体育实力等等,但各校录取决策服务的利益诉求和优先项不尽相同;录取决策实践受到高校承担的培养公民和公民领导者以及服务社会三大办学使命的驱动。其次,为了达成各项招生目标,案例高校在录取决策中都采用了基于多个标准的综合评价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整体性审阅,并通过质量检查技术、组建专业审阅团队、投入大量资源、接受教师和董事会监督等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在综合评价上,各校通过查看学业表现、个人成就和个人背景三个维度下的多个具体因素,基于三个标准——在大学取得成功的潜能、做出外在贡献的潜能以及从大学教育中获益的潜能,来判断申请者与高校的匹配程度。综合评价中的决策规则体现为:学业成就是几乎所有申请者参与录取竞争的必要条件,其中学业杰出者基本都会被录取;个人成就有助于区分属于中间群体的“不错的学生”;加号因素有助于学业表现和个人成就相似的中间群体和“合格的学生”赢得竞争,也可使得“不合格的学生”以降低学业标准的形式被录取。在整体性审阅上,各校均使用背景化审阅、个体化审阅和集体化审阅,保证录取决策的公平与效率:1)将每位申请者取得的成就置于高中教育背景和个人成长背景中审阅,考虑其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同时被置于申请者库中审阅,即各校将每位申请者与来自同一高中的申请者、与申请者库的平均表现以及与录取标准之间进行比较,而非脱离背景进行横向比较。2)个体化审阅将每位申请者视为“一个整体”和“一个个体”,没有阈值、没有公式、没有单一的决胜因素,是最高法院批准的考虑种族的合法方式和州禁令下达成种族多样化的必要方式,也是保证决策自由度、区分申请者和达成各项招生目标的最佳方式。3)集体化审阅的模式分为委员会模式和团队审阅模式,但产出一届新生的路径均始于单名读者对每份申请材料进行基于量化评级的分项评价或基于质性评语的整体评价,并经历至少两名读者的评价以及委员会讨论或高级AO的审阅,止于确定一届新生名单的招生季末审核,是一种高度依赖人为经验的协作式决策路径。第三,在不同类型精英高校的录取决策实践中,学术逻辑、文化逻辑、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伦理逻辑、成本逻辑的影响同时存在,但每项逻辑发挥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1)学术逻辑和文化逻辑是导致各校在使用考量因素时存在相似性的逻辑,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伦理逻辑、成本逻辑则是导致差异性的逻辑。2)学术逻辑和伦理逻辑的作用强度均在公、私立维度存在细微差别,并均在公立大学体现更为明显。文化逻辑的作用强度在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文理学院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其中在文理学院体现最为明显。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作用强度在公、私立维度存在显着差别,其中市场逻辑在私立高校体现尤为明显,政治逻辑则在公立大学体现尤为明显。成本逻辑的作用强度不存在办学类型的差异。最后,美国经验为完善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提供的启思包括:拓宽卓越生源的定义,探索生源多样化的价值;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升招生透明度;坚定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实践操作;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供环境支持。

朱华杰[9](2017)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不端是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认识到学术不端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风气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危害,纷纷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维护学术诚信。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成绩显着。但学术不端行为仍在研究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防范学术不端,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聚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对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本章从整体进展和个别探索两个维度,对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进行了梳理。一是立足我国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全局,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整体进展。二是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努力与探索进行了具体呈现。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摸清研究生学术行为现状,掌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面向武汉地区七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与遵守情况、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原因、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建议期待等,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本章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效举措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4个方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生为本,倡导自律;加强教育,重在预防;重在执行,严惩不贷。这些经验可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借鉴。第五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处理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和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重点内容包括:培育学术精神、提升研究能力和强化规范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本章从基础支撑、合力构建和全程教育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更好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强调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探讨了从组织力量、制度力量和队伍力量等三方面构建合力,通过入学前教育、入学教育、课程教育、毕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陈爱[10](2017)在《项目管理在高校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运用 ——以X大学软件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内各层面各级别的国际合作交流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在各大高校内,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国际合作交流也成为了高校招生的一大吸引点。高校也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和思路,不再将其合作局限于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亦或是拘泥于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之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使得学校本身也变换了其自身的身份,融合了企业型的合作与管理,从而为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合作的源泉,其合作模式也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级别的复合型多样化模式。因不同合作模式所形成的项目也日益明显,如何在国际化的今天,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管理好高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X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实际案例分析样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基于文献分析,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和事件访谈法等对X大学软件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进行研究。除绪论和总结外,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是阐述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抽样、甘特图、激励理论和项目沟通模板。第二是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实施现状分析。文中通过收集资料和内部调查等方式,探讨了我国示范性软件学院、我省软件学院及X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施现状;针对X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笔者分别从高校、学生、合作院校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进行多方位宣传策略;第二,采取激励及其它政策;第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第四,实施质量检验和质量改进。

二、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解码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论文提纲范文)

报考辞典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有何招生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有哪些人才培养模式?
    日常授课都采用外语教学模式吗?
    对高考英语成绩有什么特殊要求?
    学费一般是多少?
    学习后就可顺利出国留学、获得双学位吗?
    怎样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学位证书上有“中外合作”字样吗?
    国家承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学历吗?
    如何判别和查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合法性?
数据库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外力推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迅速兴起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组织定位不清与行动低效
        三、异质性视阈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组织
        三、功能及功能实现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目的
        二、案例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析框架设计与构建
        一、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范式
        二、结构化理论之结构二重性原理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数据收集与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流程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
    第一节 数据情况与编码过程
        一、数据概述
        二、三级编码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阐释
        一、决策实施功能:专人专事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
        二、中介融通功能:打破高职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间的壁垒
        三、类型强化功能:产教融合进程中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文化聚散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各功能的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综合表征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循环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数据分析过程
        一、单案例分析
        二、跨案例比较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分析
        一、组织变革:新建、转型与重构
        二、融合策略选择:纽带牵引、另起炉灶、深度介入
        三、适应性联结:移植与改造、淬炼与强化、嫁接与统整、转化与运用
        四、树立标志:从“占有场域”到“质量取胜”,再到“文化认同”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间的关系
        一、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对应关系
        二、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层次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机理
    第一节 资源赋能机理:高职场域中的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协调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配置性资源供给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权威性资源供给
        三、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资源驱动与引导作用
    第二节 规则调适机理: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的双重作用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合法性秩序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表意符码
        三、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对组织行为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互动整合机理:组织同级之间及其与高职系统的作用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同级组织间的互动整合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高职系统间的互动整合
        三、互动整合中组织的适应性行为与特色化选择
    第四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机理的整合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第一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
        一、从“政府引导”向“外推内生”的协同动力机制过渡
        二、组织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的“功能定位”与“特色生成”
        三、从“组织化”到“去组织化”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困境分析
        一、内生动力不足阻碍组织持续行动和功能扩展
        二、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与模仿趋同现象
        三、组织边界造成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技术创新创业为核心的高职创业教育研究
        二、以点带面:加快软件建设带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有效行动
        三、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适应性提升与特色培育
        四、多元联动: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互动的生态系统与治理格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 B:访谈提纲(学生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医学人才
        1.1.2 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滞后于医学发展需要
        1.1.3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国内外专科医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毕业后医学教育
        2.1.2 住院医师
        2.1.3 专科医师
        2.1.4 需要澄清的概念
        2.1.5 模式
        2.1.6 人才培养模式
        2.1.7 专科医师培养模式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专科医师培养研究现况
        2.2.2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研究现况
第3章 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3.1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与目标
        3.1.1 发展历程
        3.1.2 培养目标
    3.2 美国专科医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与目标
        3.2.1 发展历程
        3.2.2 培养目标
    3.3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目标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目标比较
        3.3.2 启示
第4章 培养内容比较研究
    4.1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内容
        4.1.1 专科方向设置
        4.1.2 课程内容
    4.2 美国专科医师培养内容
        4.2.1 专科方向设置
        4.2.2 课程内容
    4.3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内容比较与启示
        4.3.1 培养方向设置比较
        4.3.2 课程内容及要求比较
        4.3.3 启示
第5章 培养方式比较研究
    5.1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方式
        5.1.1 主要培养形式
        5.1.2 具体培养方法
    5.2 美国专科医师培养方式
        5.2.1 主要培养形式
        5.2.2 具体培养方法
    5.3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方式比较与启示
        5.3.1 主要培养形式比较
        5.3.2 具体培养方法比较
        5.3.3 启示
第6章 培养制度比较研究
    6.1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6.1.1 制度发展沿革
        6.1.2 现行制度体系
    6.2 美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6.2.1 制度发展沿革
        6.2.2 现行制度体系
    6.3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比较与启示
        6.3.1 培养制度的共同点
        6.3.2 培养制度的不同点
        6.3.3 启示
第7章 培养评价比较研究
    7.1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评价考核
        7.1.1 培养评价考核对象
        7.1.2 培养评价考核内容
        7.1.3 培养评价考核方式
        7.1.4 培养评价考核工具
    7.2 美国专科医师培养评价考核
        7.2.1 培养评价考核对象
        7.2.2 培养评价考核内容
        7.2.3 培养评价考核方式
        7.2.4 培养评价考核工具
    7.3 中美专科医师培养评价比较与启示
        7.3.1 评价考核对象比较与启示
        7.3.2 评价考核内容比较与启示
        7.3.3 评价考核方式比较与启示
        7.3.4 评价考核工具比较与启示
第8章 胜任力理论探讨与模型构建
    8.1 胜任力理论与专科医师培养
        8.1.1 胜任力理论溯源与发展
        8.1.2 胜任力理论在专科医师培养领域的应用
        8.1.3 胜任力理论对专科医师培养模式优化的适用性
        8.1.4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模式优化路径
    8.2 我国专科医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8.2.1 专科医师胜任力词典拟定
        8.2.2 专科医师胜任力特征确定
        8.2.3 专科医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第9章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9.1 培养目标优化建议
        9.1.1 形成共识以胜任力作为培养目标
        9.1.2 立足现实 突出培养重点能力(胜任力内涵)
        9.1.3 研制胜任力框架体系提高目标引领功能
    9.2 培养内容优化建议
        9.2.1 调整科目设置适度扩充推动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
        9.2.2 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内容全方位提升岗位胜任力
    9.3 培养方式优化建议
        9.3.1 深化研究细化落实发挥培养方法内在价值
        9.3.2 以胜任力为导向探索多元化培养方法
        9.3.3 重视教学全程评价及时反馈提升培养效果
    9.4 培养制度优化建议
        9.4.1 完善管理体制凸显行业组织作用
        9.4.2 接轨国际通行做法适时制定准入与再认证制度
        9.4.3 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9.5 培养评价优化建议
        9.5.1 明确并优化评价目标建立规范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
        9.5.2 做好住培与专培衔接严格准入管理把好培训入口关
        9.5.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双轮驱动严把培训出口关
        9.5.4 研发评价考核系统和工具实现全面客观及时评价与反馈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研究背景
        一、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信念与院校文化
        二、美国选拔性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的演变历程
        三、美国选拔性高校录取决策过程的隐秘性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美国学者关于选拔性录取的理论学派
        二、美国学者关于选拔性录取实践的研究
        三、我国相关研究
        四、概念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研究可靠性
        四、研究伦理
        五、研究限制
第二章 考量因素(一):学业表现因素
    第一节 高中学业记录之学业严格度
        一、课程难度
        二、课程门数
    第二节 高中学业记录之课程成绩与年级排名
        一、课程成绩
        二、年级排名
        三、作为整体的高中学业记录
    第三节 考试分数之不可或缺
        一、决策规则
        二、不可或缺的原因
    第四节 考试分数之可免试入学改革
        一、改革历程
        二、改革原因之考试价值审思
        三、改革原因之服务高校利益
        四、改革争议与回应
    第五节 写作和推荐信
        一、写作
        二、推荐信
第三章 考量因素(二):个人成就因素
    第一节 面试
        一、面试不重要的原因与体现
        二、面试重要的原因与体现
    第二节 课外活动与才能
        一、内涵与决策规则
        二、驱动逻辑
        三、UNC体育特长生的录取改革
    第三节 个人品质
        一、内涵与决策规则
        二、驱动逻辑
        三、甄别途径
第四章 考量因素(三):个人背景因素
    第一节 种族
        一、考虑原因
        二、不考虑原因
    第二节 社经地位
        一、支付能力
        二、“第一代大学生”
    第三节 家庭联结
        一、校友联结
        二、其他关系联结
    第四节 地理位置
        一、居住地
        二、本州居民
    第五节 其他因素
        一、注册兴趣
        二、就读高中
        三、性别与宗教信仰
第五章 整体性审阅(一):背景化审阅
    第一节 整体性审阅的要素
    第二节 背景化审阅的维度与实施
        一、背景化审阅的内涵与维度
        二、了解背景的途径
        三、申请者库审阅
    第三节 实行背景化审阅的多重动因
        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识别大学成功潜能
        三、决策最优化的需要
第六章 整体性审阅(二):个体化审阅
    第一节 个体化审阅的内涵与特征
        一、个体化审阅的内涵
        二、个体化审阅的特征
    第二节 个体化审阅的实施
        一、UCSD的操作方式
        二、UNC的操作方式
    第三节 实行个体化审阅的多重动因
        一、个体化审阅是考虑种族的合法方式
        二、个体化审阅是州禁令下达成种族多样化的必要方式
        三、个体化审阅是保证决策自由度的更好方式
        四、个体化审阅是区分申请者的有效方式
        五、个体化审阅是达成各项招生目标的最佳方式
第七章 整体性审阅(三):集体化审阅
    第一节 集体化审阅的模式
        一、委员会模式
        二、团队审阅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集体化审阅的路径
        一、分项评价与整体评价
        二、招生季末审核
    第三节 录取决策的艺术性
第八章 录取决策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开展质量控制的原因
        一、保证信度
        二、保证效度
    第二节 质量检查技术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二、验证申请材料真伪
    第三节 专业的审阅团队
        一、专业团队的构成
        二、读者培训
    第四节 大量的审阅投入
        一、时间投入
        二、人力投入
        三、财力投入
    第五节 教师和董事会的监督
        一、教师监督的形式
        二、教师监督的原因
        三、董事会的监督
第九章 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
    第一节 研究发现
        一、录取决策的目标与铁律
        二、招生目标的达成方式
    第二节 研究结论:多重逻辑作用模型
        一、各项逻辑的内涵与体现
        二、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
        三、多重逻辑作用模型存在的原因
    第三节 研究讨论与建议
        一、美国精英高校入学机会的挑战及应对
        二、美国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招考制度的启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3 约访邮件(隐去)
    附录4 PITZER COLLEGE ACADEMIC RATING SCALE-2014(隐去)
    附录5 USC INTERVIEW SHEET-2015(隐去)
    附录6 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 RATING SHEET-2015(隐去)
    附录7 GUILFORD COLLEGE APPLICATION RUBRIC-2015(隐去)
    附录8 GUILFORD COLLEGE WRITING RUBRIC-2015(隐去)
致谢

(9)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 研究的多维视角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
    一、整体进展
        (一)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动态把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在学风建设全局中全面审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个案呈现—以武汉大学为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三)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三、主要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二) 教育活动方面
        (三) 规范建设方面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级分布
        (三) 学位类别分布
        (四) 学科分布
        (五) 工作经历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认知与遵守情况
        (一) 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情况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遵守情况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和学界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 研究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 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期待
        (一) 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
        (二) 在招生录取、毕业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审查
        (三) 进一步提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四) 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章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一) 设立专职机构
        (二) 制定政策法规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以生为本,倡导自律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 签署誓言,倡导自律
        (三)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加强教育,重在预防
        (一) 教育内容具体明确
        (二)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四、强化监管,重在执行
        (一) 执法必严,违规必究
        (二)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第四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二) 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三) 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四)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五) 严明纪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六) 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 培育学术精神
        (二) 提升研究能力
        (三) 强化规范意识
第五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
    一、夯实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支撑
        (一) 深化招生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二) 明确培养目标,推进培养机制改革
        (三)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 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正确的学术导向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 组织力量:健全机构,明确权责
        (二) 制度力量:明确标准,重在执行
        (三) 队伍力量:全员参与,各司其责
    三、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全程教育
        (一) 重视入学前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加强入学阶段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三) 注重课程中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四) 抓实毕业环节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五) 做好网络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状况问卷调查
    附录三: 个别访谈
后记

(10)项目管理在高校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运用 ——以X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难点、重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统计抽样
    2.2 甘特图
    2.3 激励理论
    2.4 项目沟通模板
第3章 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实施现状分析
    3.1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
    3.2 省内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分析
    3.3 X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实施现状
第4章 X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政策影响及新项目进度掌控分析
    4.2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3 优质外籍师资引进难的问题分析
    4.4 学生语言问题和项目费用问题分析
    4.5 学生参加项目动力不足的问题分析
第5章 对X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管理的建议
    5.1 进行多方位宣传策略
    5.2 采取激励及其它政策
    5.3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
    5.4 实施质量检验和质量改进
    5.5 改进项目沟通的建议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解码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J]. 吕书楠.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20(11)
  •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 张慧. 天津大学, 2020(01)
  • [3]“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的天津大学校园新闻翻译实践报告[D]. 吴晶晶. 天津大学, 2020
  • [4]解码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J]. 周鸿.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9(11)
  • [5]聚焦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J]. 蒋枫.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8(10)
  • [6]中美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孟煜.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2)
  • [7]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高凤云.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8]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D]. 万圆. 厦门大学, 2017(02)
  • [9]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D]. 朱华杰. 武汉大学, 2017(06)
  • [10]项目管理在高校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运用 ——以X大学软件学院为例[D]. 陈爱. 南昌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招生面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