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高糖甜瓜

美国超高糖甜瓜

一、美国超级高糖甜瓜(论文文献综述)

董文科[1](2020)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城市草坪建植中主要使用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广泛用于草坪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是草地早熟禾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草坪质量和降低草坪利用年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为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成为草坪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更为深入的探究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基因挖掘和草坪草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研究选用草坪建植中常用的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基于抗性评价结果,选择高抗和极感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并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对比分析了抗、感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分子机制,鉴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抗病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进行白粉菌接种试验发现,各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在2.33%~83.00%之间,病情指数在0.55~62.93之间;其中,黑杰克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33%和0.55;超级哥来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3.00%和62.93;以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病情指数为分析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评价获得1个高抗白粉病品种(黑杰克)、3个中抗品种(午夜2号、Shamrock和公园)、3个中感品种(橄榄球2号、耐力和耐盐月夜)、2个高感品种(解放者和抢手股)和1个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2)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发病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存在显着差异。高抗品种‘黑杰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缓慢,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活性(株高、根长和Wd)、叶片保水能力(RWC)、渗透调节能力(SS、SP和Pro)和抗氧化能力(SOD、POD、CAT、APX、As A和GSH),以及较低的膜脂过氧化程度(REC、MDA、O2·-产生速率和H2O2);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较快,同时其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叶片保水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草地早熟禾的抗病性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PAL、4CL、C4H和PPO)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含量紧密相关。抗病品种‘黑杰克’在接菌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增加,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酶活性虽在发病初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在接菌前期,除果胶外,‘黑杰克’的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显着高于‘超级哥来德’,这可能是‘黑杰克’初期表现较强抗病性的物质基础,随接菌后时间的延长,‘黑杰克’显着提高了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增加自身抗病能力;而‘超级哥来德’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虽在接菌初期有所上升,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显着低于‘黑杰克’。(3)白粉病侵染对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超级哥来德’的Chl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Tr)、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ETR和q P)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GAPDH和PRK)活性在接菌后显着减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高抗品种‘黑杰克’光合机构性能受白粉病侵染影响较小,较高的Chl含量和光合酶活性有利于‘黑杰克’维持在较高光合效率。此外,高抗品种‘黑杰克’在应答白粉病侵染时显着增加了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提高蔗糖含量,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且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在接菌后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加;同时随接菌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迅速增加,造成淀粉代谢异常。(4)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转录组学进行分析,在‘黑杰克’和‘超级哥来德’中分别鉴定出27,827个DEGs(22,637个上调,5,190个下调)和33,593个DEGs(29,189个上调,4,404个下调);有18,803个DEGs为两品种共有,9,024个DEGs为‘黑杰克’特有,14,790个DEGs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基因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途径;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与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相比,白粉病侵染促进了‘黑杰克’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次级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途径(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超级哥来德’中参与转录和翻译的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易受白粉病侵染的影响。(5)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在高抗品种‘黑杰克’中有27个DAPs上调,31个DAPs下调;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中有60个DAPs上调,80个DAPs下调。有32个DAPs为两品种共有;26个DAPs只在‘黑杰克’中出现,为‘黑杰克’特有;108个DAPs只在‘超级哥来德’中出现,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DAPs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而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核糖体”、“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程序性坏”、“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氰胺酸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途径。将蛋白质组鉴定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有55个DAPs与DEGs相关联;在‘超级哥来德’中有119个DAPs与DEGs相关联。通过对关联上的DAPs所参与的KEGG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关联上的DAPs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糖异生”等;在‘超级哥来德’中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核糖体”、“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淀粉与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和“PI3K-Akt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抗病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制,鉴定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关键代谢通路以及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但以上抗病基因和蛋白在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彭倩[2](2020)在《控制果实糖含量的糖转运体基因PpTST1和MdSUT4.1的鉴定及功能解析》文中研究表明糖是决定果实风味品质的核心元素之一,因此果实含糖量的遗传改良历来是果树果实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液泡是果实糖分的主要贮藏场所,故液泡膜糖转运体在果实糖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选用桃和苹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两个控制果实糖积累的液泡膜糖转运体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解析,主要结果如下:首先,明确了液泡膜糖转运体基因PpTST1是控制桃果实糖含量的重要基因。完成了61份桃品种成熟果实的糖组分与含量检测,发现桃果实糖组分以蔗糖为主。基于桃参考基因组序列的诠释,在前人报道的桃果实蔗糖含量主效QTL区间发现了一个糖转运体基因(Prupe5G006300)并将其命名为PpTST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pTST1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趋势一致。通过不同品种PpTST1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在PpTST1基因第三个外显子发现了一个G/T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于该SNP开发了一个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标记并用于对61份桃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发现G/G纯合型品种果实的蔗糖和总糖平均含量显着低于G/T杂合型和T/T纯合型品种。亚细胞定位表明PpTST1蛋白位于液泡膜。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进行桃果实PpTST1基因沉默研究,发现抑制PpTST1基因表达可显着降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上述结果表明,桃PpTST1基因参与调控果实中的糖积累。其次,解析了蔗糖转运体基因MdSUT4.1在苹果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发现了苹果基因组MdSUT家族包含6个成员,依据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SUT1、SUT2和SUT4三个亚家族。开发了所有MdSUT家族成员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并结合353份苹果资源进行了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只有SUT4亚家族的一个成员(MdSUT4.1)与苹果成熟果实的果糖含量存在显着关联。依据MdSUT4.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5 bp)的(AG)n多态性位点可将参试品种分为三种基因型:(AG)9/9、(AG)6/9和(AG)6/6 or 11,其中前两种基因型品种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平均含量显着低于最后一种基因型品种。亚细胞定位表明MdSUT4.1为液泡膜糖转运体,MdSUT4.1基因在苹果愈伤组织和草莓果实中过表达导致糖积累减少。可见,MdSUT4.1基因参与苹果果实糖积累的调控。最后,开展了果糖感应器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和糖感应器骨架设计了Cra糖感应器,再通过去除Cra的DNA结合域并保留“口袋”状的糖分子结合域,最终生成FLIPCra-N66AA果糖感应器。以FLIPCra-N66AA为蓝本,通过监测添加果糖后,FLIPCra-N66AA两侧荧光蛋白信号变化的体内体外实验,证明了FLIPCra-N66AA能够用于果糖信号的检测。FLIPCra-N66AA可作为后续优化果糖感应器的模板,开展基于大肠杆菌的体内实验以检测果糖感应器效率。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控制果树果实糖积累的两个糖转运体基因并开发了其分子标记,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果树果实糖积累与调控复杂机制的认识,而且为果树果实糖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分子工具。

谢元恒[3](2020)在《中国南瓜Bin图谱构建和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文中研究说明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葫芦科南瓜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蔬菜资源作物,我国是南瓜产量大国,年产量8180000t,占全球产量的29.6%,世界第一(FAO,2018)。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经济价值最大的三个主要栽培种之一。南瓜作为有效的降血糖食物之一,降糖功效与其中的糖分与肌醇的比例有着莫大关系。本研究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自交系CMO-E和CMO-X为亲本,杂交后自交繁育的122个第八代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该群体与亲本进行重测序,构建高密度中国南瓜遗传连锁图谱,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中国南瓜商品期果实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肌醇含量进行QTL定位,本研究将为中国南瓜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肌醇含量性状控制位点的精细定位,及中国南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南瓜Bin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本试验以高通量测序对中国南瓜RIL群体测序,测序深度大于7x,对亲本与子代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筛选后的320867个SNP位点作为标记后,在群体单株间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HighMap软件构建中国南瓜遗传连锁图谱,包含2221个Bin,总长2199.12 cM,覆盖中国南瓜20条染色体上的遗传连锁图谱,本研究构建的遗传图谱标记紧密,分布较为均匀,是目前标记密度最高的中国南瓜RIL群体遗传图谱,适合用于QTL定位分析,且能重复使用。2、中国南瓜果实淀粉、糖类与肌醇含量的测定本试验选用双波长法测定与淀粉显色法测定各亲本与RIL群体样品的淀粉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它们的糖类组分与含量和肌醇含量,发现呈近正态分布,为数量性状,并筛选出一份低糖高肌醇的种质资源N19。3、中国南瓜淀粉、糖类与肌醇含量QTL定位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中国南瓜商品期果实淀粉、可溶性糖类与肌醇含量等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7个淀粉含量相关性状的QTL位点,贡献率为6.22%-13.11%,9个糖类含量相关性状的QTL,贡献率范围为7.15%-13.55%;1个肌醇含量性状QTL位点,贡献率为10.81%。

龚迪[4](2019)在《Penicillium expansum和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对苹果后熟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及部分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重要的采后病原真菌,可引起温带水果的青霉病及粉霉病。这两种病原除导致严重的采后损失外,还会在果实体内产生对人畜健康有害的真菌毒素。本文以‘元帅’、‘国光’和‘富士’三个品种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P.expansum和T.roseum接种对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评价果实接种后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重点解析果实接种后的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规律,并探讨部分机理。结果表明:1.P.expansum接种果实后,‘元帅’的病斑直径扩展最快,其次为‘国光’,‘富士’最慢。P.expansum侵染提高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其中以‘元帅’最高,‘富士’最低。侵染显着提高了果实的细胞膜透率,而侵染的‘富士’细胞膜透率在三个侵染的果实中最低。侵染显着降低了果实的硬度、TSS和TA含量。与其他两个侵染的果实相比,真菌侵染后‘富士’的硬度、TSS和TA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P.expansum侵染导致上述三个品种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发生了显着变化。侵染显着提高了‘元帅’和‘富士’醇类、醛类和酯类的数量和含量,但对‘国光’影响不大。通过PLS-DA分析的VIP值发现,三个品种果实VIP值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己酸、2-甲基丁酸和己醛。侵染还会导致不同品种果实特殊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苯乙酸乙酯同时在侵染的三个品种果实中检出,乙酸苯乙酯、2-甲基丁酸甲酯和间甲基苯甲醚仅在侵染的‘元帅’和‘富士’中检出,3-羟基十二烷酸甲酯仅在侵染的‘元帅’和‘国光’中检出。3.P.expansum侵染导致的果实病斑直径显着大于T.roseum侵染。两真菌侵染均显着提高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乙烯和呼吸峰值的出现没有显着影响。P.expansum侵染促进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作用强于T.roseum侵染。此外,两种真菌侵染均显着破坏了果实细胞膜的完整率,降低了果实的硬度,以及TSS和TA含量。P.expansum侵染破坏细胞膜,降低果实硬度以及TSS和TA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PLS-DA的结果表明,两种真菌侵染导致了果实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显着差异,所诱导产生的特殊挥发物也各有不同。此外,我们还发现,1-辛烯-3-醇是两种真菌侵染苹果果实霉味的共同特征性挥发性化合物。4.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显着促进了‘元帅’果实直链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提高了接种后早期(2d和4d)果实直链醇和醛类含量,以及接种后晚期(6d和8d)果实直链酯类含量。两种真菌侵染提高了果实的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显着改变了果实的DBI值。此外,两种真菌侵染还显着提高了果实脂氧合酶、氢过氧化物裂解酶、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P.expansum侵染对直链挥发性化合物释放量、脂肪酸含量以及LOX途径相关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显着优于T.roseum。5.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显着促进了‘元帅’果实支链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侵染显着提高了果实总游离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以及丙酮酸脱羧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P.expansum侵染对果实支链挥发性化合物释放量、产香氨基酸含量以及丙酮酸脱羧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显着优于T.roseum。综上所述,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所导致的苹果病斑直径的大小与品种的抗病性和病原物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两种真菌侵染提高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降低了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果实硬度和TSS和TA含量,加速了果实的后熟。此外,两种真菌侵染还显着改变了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规律,并诱导某些特殊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这些挥发性化合物释放规律的变化与果实品种、病原真菌种类和侵染阶段密切相关。侵染果实直链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受LOX途径的调控,而支链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则与氨基酸代谢相关。

朱强龙[5](2018)在《西瓜与甜瓜细胞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和甜瓜(Cucumis melo L.)均是世界性的园艺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细胞器基因组是一个物种全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瓜、甜瓜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是继核基因组计划之后,解析西瓜、甜瓜全部遗传信息,进而实现西瓜、甜瓜分子设计育种的必经之路。目前有关西瓜、甜瓜细胞器基因组的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瓜、甜瓜基于细胞器基因组相关研究的开展。因此,对西瓜、甜瓜细胞器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序、拼接、组装并发表了栽培西瓜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以及甜瓜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然后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经公布的基因组数据,对西瓜、甜瓜的细胞器基因组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完成并公布了首个栽培西瓜叶绿体基因组。栽培西瓜的叶绿体基因组由一个单环双链DNA分子构成,全长为156,906bp,呈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其中大单拷贝区(LSC)长86,844bp,小单拷贝区(SSC)长17,896bp,两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长均为26,083bp。整个基因组编码131个基因,其中包括86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其基因组的结构、GC含量、基因排列顺序和密码子偏好性与其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相似。此外,在西瓜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存在19条串联重复序列(TR)、26对散在重复序列(DR)和53条简单重复序列(SSR),其中SSR类型多为多聚A和多聚T,主要分布于非编码区。2.提出了全新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高效叶绿体基因组拼接策略。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Illumina Hiseq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从头组装叶绿体基因组的全新策略,无须单独分离纯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即可高效经济地获取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完整序列,用该方法成功完成并首次公布了栽培西瓜叶绿体基因组,随后用该方法率先成功组装完成了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热迷西瓜(Citrullus rehmii)、阿玛鲁西瓜(Citrullus amarus)等3个野生种西瓜,以及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等4个葫芦科植物的叶绿体参考基因组,再次验证该方法的良好通用性和实用性。基于15个葫芦科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葫芦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单环双链DNA分子,GC含量与西瓜相似,均在36.737.2%,全基因组长度约为155159kb,平均长度约为157kb,编码基因数量为130133个,平均有131个基因;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整体的共线性比较好,没有发生重排现象。此外,我们基于15个葫芦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比对结果,开发了适用于葫芦科内物种鉴定、系统进化和群体遗传等相关研究的7个DNA barcoding和38个SSR标记,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可以得到与核基因组分析相似的结果。3.完成并公布了首个甜瓜线粒体全基因组完整序列。本研究利用具有读长优势的三代测序技术PacBio Sequel测序数据用于甜瓜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成功完成并公布了葫芦科植物中序列最长的甜瓜线粒体基因组完整序列,该基因组由3个环状的DNA分子组成,主环长度为2,709,526bp,其余两个小环,长度分别为149,555bp和47,592bp,基因组总长约为2.9Mb(2,906,673bp),GC含量为44.77%,高于甜瓜细胞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的GC的含量。该基因组编码了88个基因,包含40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40个tRNA基因,其中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全部分布于主环上,仅有5个tRNA基因分布于第二个小环上,第三个小环上没有任何编码基因。非编码基因序列占甜瓜线粒体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其百分比值为98.32%。甜瓜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与叶绿体和细胞核基因组同源序列分别为2.73%和46.47%。此外,甜瓜线粒体基因组中共有4,861对同向重复序列,439对反向重复序列,653条串联重复序列,以及218条SSR序列,重复序列的总长度约占全基因组的44.2%。对甜瓜、西瓜、黄瓜和西葫芦的线粒体基因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发现,大量的重复序列和核基因组源序列是甜瓜线粒体基因组规模不断增大和变异的主要原因,此发现为葫芦科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提供依据。4.将叶绿体全基因组首次应用于西瓜、甜瓜的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分别在314份西瓜材料的西瓜自然群体和348份甜瓜材料的甜瓜自然群体内鉴别了的82个和192个叶绿体基因组SNP位点,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基因组的LSC区和SSC区内,互为反向重复的IRa和IRb中几乎不含有SNP位点。然后用这些SNP位点分析了西瓜、甜瓜自然群体的群体结构,并对每个群体的果实相关性状和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82个SNP能有效地将西瓜自然群体分为4个群体:野生毛西瓜群、半野生黏籽西瓜群、美洲生态型栽培西瓜群和亚洲生态型栽培西瓜群,其遗传多样性(π值)依次下降,分别为6.6×10-5,2.4×10-5,9.8×10-6和5.41×10-6,野生毛西瓜群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肉颜色和种子千粒重与其它三个群有显着的差异。192个SNP能有效地将甜瓜自然群体分为3个群体:野生小甜瓜群、厚皮型栽培甜瓜群和薄皮型栽培甜瓜群,其遗传多样性也依次下降,分别为1.12×10-3、4.71×10-4和2.85×10-4,三个群体之间的果肉厚度有显着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全基因组可用于西瓜和甜瓜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有助于种内亚群之间的分类和核心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本研究发表的首个栽培西瓜叶绿体参考基因组及首个甜瓜线粒体参考基因组,所构建的叶绿体基因组从头拼接全新策略及开发的适用于葫芦科植物研究的DNA barcoding和SSR分子标记,将为今后西瓜、甜瓜系统进化、物种鉴定、群体遗传、核质互作、RNA编辑、基因工程等基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宋海斌[6](2012)在《甜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甜瓜(Cucumis melo L.2n=24)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蔓生草本植物。甜瓜是世界上重要的果用蔬菜作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甜瓜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甜瓜的种植和产量不断攀升。目前,我国甜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由于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导致的品种真实性问题,以及良种繁育、加工、储运等环节把关不严所导致的品种纯度差等种子质量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对瓜农生产影响巨大。为解决甜瓜种子经营中的纠纷与市场混乱问题,有必要建立我国甜瓜品种的核酸指纹库,为品种纯度与真实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由于中国作为世界上甜瓜第二大起源中心,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加强甜瓜资源的基础研究十分必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甜瓜种质遗传关系信息平台。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SSR核心引物,构建甜瓜品种(系)的指纹图谱库,旨在为甜瓜标准指纹数据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鉴定甜瓜品种真伪以及种子纯度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利用20份具有代表性的甜瓜品种(系)筛选1219对SSR引物,得到多态性的引物470对。综合考虑扩增条带统计难易、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整合遗传连锁图谱(ICUGI,2011,http://www.icugi.org/.)等多种因素,最终选择其中18对扩增多态性丰富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对所有471份供试材料进行扩增,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4-14条数目不等的多态性条带,平均为9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68,变化范围为0.55-0.82。经过18对引物扩增后,分别对471个甜瓜品种(系)中的每一份材料建立了一个能区别于其它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代码,与此同时还为每份材料构建了一份指纹图谱QR编码,其中出现了17组具有相同指纹代码的材料,总共涉及到52份材料,占供试材料的11%,鉴别率达到89%。根据18对核心引物的162个位点,得到了471份材料的聚类分析图,相似系数在0.67-0.99之间。从中抽取其中的105份材料进行二次聚类,相似系数为0.70-0.99,在遗传相似系数0.79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结果表明,SSR聚类结果能较好反映供试材料亲缘关系。

本刊编辑部[7](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指出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黄远[8](2010)在《耐盐砧木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盐渍土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随着我国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设施栽培中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限制设施蔬菜产业的主要障碍。黄瓜是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其耐盐性较弱。本试验通过研究NaCl胁迫下嫁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大量元素导致的盐分胁迫下不同砧木嫁接对黄瓜耐盐性的影响,来考察嫁接在上述两种盐胁迫下的耐盐效果。采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嫁接黄瓜在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光合作用、Na+吸收和运转的变化,阐明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机理。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抗NaCl胁迫能力强的超丰抗生王(Lagenaria siceraria Standl.)和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e)为砧木,抗NaCl胁迫能力弱的津春2号(Cucumis sativus L.)为接穗,黄瓜自嫁植株为对照,对耐盐砧木嫁接黄瓜在NaCl胁迫(0,30和60 mM)下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NaCl胁迫下黑籽南瓜和超丰抗生王嫁接显着增加了黄瓜果实的产量。NaCl胁迫下,黑籽南瓜和超丰抗生王嫁接缓减了黄瓜产量的降低,提高了黄瓜的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黄瓜非商品瓜的比率。2.以超丰抗生王和黑籽南瓜为砧木,津春2号为接穗,黄瓜自嫁植株为对照,研究了嫁接黄瓜在大量元素导致的盐胁迫(EC=1.9,5.7和9.8 dS m-1)下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黑籽南瓜嫁接能够显着提高黄瓜耐5.7 dS m-1胁迫的能力,原因在于黑籽南瓜嫁接植株能够维持较高的可溶性糖、锰(Mn)和总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的电解质渗漏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3.以抗NaCl胁迫能力强的超丰8848(Lagenaria siceraria Standl.)作砧木,津春2号作接穗,以津春2号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耐盐砧木嫁接对NaCl胁迫(0和100 mM)下黄瓜根系和叶片有机(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无机(K+、Na+、Cl-)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耐盐砧木嫁接黄瓜和自根黄瓜根系具有相似的Na+和Cl-含量,较高的K+含量,耐盐砧木嫁接黄瓜根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黄瓜自根根系。NaCl胁迫下耐盐砧木嫁接降低了黄瓜叶片Na+和Cl-含量,增加了叶片K+、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4.耐盐砧木嫁接显着提高了黄瓜脯氨酸的含量和黄瓜耐NaCl胁迫的能力,暗示黄瓜耐盐性与脯氨酸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以津春2号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脯氨酸(10 mM)对NaCl胁迫(100 mM)下黄瓜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脯氨酸处理能够显着提高黄瓜的耐盐性。NaCl胁迫下脯氨酸处理黄瓜植株具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Cl-含量,较高的POD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脯氨酸处理对Na+含量无显着影响。5.以抗NaCl胁迫能力强的超级拳王(Cucurbita moschata Duch.)和黑籽南瓜为砧木,津春2号作接穗,以津春2号自嫁植株为对照,研究了耐盐砧木嫁接对NaCl胁迫(0,30,60和90 mM)下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籽南瓜和超级拳王嫁接能够显着提高黄瓜的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黄瓜自嫁植株在90 mM NaCl胁迫下处理16 d时PSⅡ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Fv’/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着降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显着下降。NaCl胁迫下超级拳王和黑籽南瓜嫁接植株Fv/Fm’、Fv/Fm、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没有表现出下降的趋势。6.以抗NaCl胁迫能力弱的津春2号黄瓜和抗NaCl胁迫能力强的超级拳王南瓜为材料,通过正反嫁接,一共获得6种材料,分别为黄瓜自根、黄瓜/黄瓜(黄瓜自嫁)、黄瓜/南瓜、南瓜自根、南瓜/南瓜(南瓜自嫁)、南瓜/黄瓜,研究了NaCl胁迫对各植株耐盐性、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盐南瓜为砧木嫁接提高了黄瓜的耐盐性,盐敏感黄瓜为砧木嫁接降低了南瓜的耐盐性。嫁接阻止了Na+由南瓜(砧木)向黄瓜(接穗)的运输,嫁接植株中南瓜砧木(耐盐)部分积累较多的Na+,黄瓜接穗(不耐盐)部分积累较少的Na+。南瓜根系皮层Na+相对含量高于黄瓜根系,中柱中Na+相对含量低于黄瓜根系,从而避免了过多Na+向木质部的装载,降低了地上部分Na+的含量。本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耐盐砧木嫁接是提高黄瓜耐NaCl能力的有效措施;使用合适的砧木(黑籽南瓜)嫁接也可以提高黄瓜抗大量元素导致的盐胁迫能力。NaCl胁迫下接穗对砧木根系Na+的积累没有明显影响,而砧木根系可以通过木质部的装载途径限制Na+往接穗(黄瓜)的运输,从而降低了叶片中的Na+含量,是耐盐砧木嫁接提高黄瓜耐NaCl胁迫的主要原因。

盛云燕,栾非时,陈克农[9](2006)在《甜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50对SSR特异引物对甜瓜栽培品种(系)进行分析,其中48对扩增出谱带,46对引物具有多样性。扩增带分子量在250 ̄1750bp之间,187条谱带中有130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占69.52%),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729条带。46份材料经过NTSYS软件分析后分为9组,从9组中再选取21个具有代表性材料重新进行聚类,应用NTSYS软件的立体旋转模拟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结果表明,21份材料分为8组,15份材料具有相同的分析结果,6份材料具有不同的分析结果。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分为绿麻瓜类、黄白皮瓜类、白皮瓜类、面瓜类、菜瓜类等几个类型,基本与形态学分类相似,但也有特殊性,如花皮面瓜聚到绿麻瓜一类中。分析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和确定分析方法。此外,运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可以提高甜瓜栽培品种多样性分析的准确性。

盛云燕[10](2006)在《甜瓜SSR标记与其杂种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收集了7个省市的46份甜瓜材料,其中包括来源于黑龙江省的材料18份,河南8份、辽宁4份、吉林8份、北京3份、天津2份、山东2份、山西的材料1份,分别对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并根据遗传距离开展聚类分析,共配置组合F1代28个,选用50对SSR特异引物对亲本进行检测,探索用亲本间遗传距离来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甜瓜杂种优势的利用以及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对46份甜瓜材料进行SSR标记分析,46对特异引物获得了稳定,丰富的多态性谱带。扩增谱带分子量在250bp-1750bp之间,合计187条谱带中有130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占69.52%),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729条带。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46份甜瓜材料分为9类,在9类中又选取22个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重新进行聚类分析后22份材料被分为四类,在这22份材料中有些材料间的遗传距离非常近。在22份材料中选择11个亲本,配置18个F1代,根据18个组合六个性状杂种优势与相应亲本间遗传距离绘制成二维坐标散点图,在整体糖酸比的离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分析中出现了二次曲线显着相关,在A组中只有糖酸比的离亲优势遗传距离均表现相关显着;在B组分析中,果肉厚度的离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极显着,可溶性固形物的离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极显着。因此说明,利用聚类结果选配亲本要因作物和品种而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杂种优势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二、美国超级高糖甜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超级高糖甜瓜(论文提纲范文)

(1)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白粉病研究进展
        1.1 白粉病病原菌研究
        1.2 白粉菌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研究
        1.3 白粉病发病条件及发病症状
        1.3.1 发病条件
        1.3.2 发病症状
        1.4 白粉病的防治策略
        1.4.1 化学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4.4 农业防治
        1.5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研究进展
    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2.1 植物形态结构抗病性
        2.1.1 固有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1.2 诱导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2 植物生理生化抗病性
        2.2.1 过敏反应与植物抗病性
        2.2.2 防御酶与植物抗病性
        2.2.3 植保素与植物抗病性
        2.2.4 内源激素与植物抗病性
        2.2.5 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抗病性
        2.3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2.3.1 由病原菌模式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PTI)
        2.3.2 由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
    3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3 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的整合研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研究内容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品种筛选及抗性评价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粉病侵染对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表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3.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3.2.7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8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3.2.9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10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2 渗透调节物质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3 抗氧化系统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4 苯丙烷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5 次生代谢物质合成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糖积累的影响
        4.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光合特性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3.2 糖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转录组学差异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转录组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统计
        5.2.2 Unigenes功能分析
        5.2.3 差异表达基因(DEGs)统计与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5.2.6 转录组分析的q RT-PCR验证
    5.3 讨论
        5.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分析
        5.3.2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3.3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分析
        5.3.4 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前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蛋白质组学分析
        6.1.4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蛋白质鉴定质量评估
        6.2.2 差异积累蛋白质(DAPs)统计分析
        6.2.3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GO富集分析
        6.2.4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KEGG富集分析
        6.2.5 差异积累蛋白(DAPs)对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
        6.2.6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7 候选基因的鉴定
        6.2.8 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应答机制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控制果实糖含量的糖转运体基因PpTST1和MdSUT4.1的鉴定及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研究糖转运体的重要性
        1.2.2 糖转运体概述
        1.2.3 糖转运体的功能验证
        1.2.4 糖转运体相关调控网络
    1.3 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桃PpTST1不同等位基因参与桃果实积累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DNA提取和dCAPS分子标记开发
        2.2.3 PpTST1基因G/T SNP可视化呈现
        2.2.4 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2.2.5 可溶性糖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2.2.6 桃PpTST1不同等位基因的克隆
        2.2.7 PpTST1的亚细胞定位检测
        2.2.8 针对PpTST1基因的VIGS功能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pTST1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积累趋势一致
        2.3.2 PpTST1 G/T SNP等位基因影响桃果实糖积累
        2.3.3 PpTST1是液泡膜糖转运体
        2.3.4 PpTST1基因沉默抑制桃果实中的糖积累
    2.4 讨论
第3章 蔗糖转运体MdSUT4.1参与苹果果实糖积累的功能解析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苹果SUT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分类
        3.2.3 参与苹果果实糖积累的SUT候选基因关联分析
        3.2.4 MdSUT4.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2.5 利用草莓转化体系检测糖转运活性
        3.2.6 利用苹果愈伤转化体系检测糖转运活性
        3.2.7 利用酵母体系检测糖转运活性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苹果SUT家族成员的确定
        3.3.2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确定关键SUT基因
        3.3.3 MdSUT4.1是液泡膜糖转运体
        3.3.4 草莓体系过表达MdSUT4.1基因
        3.3.5 苹果愈伤组织体系过表达MdSUT4.1基因
        3.3.6 基于酵母体系的糖转运活性检测
    3.4 讨论
        3.4.1 SUT4亚家族成员液泡膜定位的复杂性
        3.4.2 MdSUT4.1参与调控苹果果实糖积累
第4章 果糖感应器的开发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Cra蛋白质结构的预测
        4.2.3 果糖感应器载体构建
        4.2.4 糖感应器的转化与表达
        4.2.5 糖感应器的体内体外检测
    4.3 结果
        4.3.1 Cra底物结合域具有“口袋”结构
        4.3.2 Cra响应果糖添加信号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中国南瓜Bin图谱构建和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南瓜概述
    1.2 南瓜育种进展
    1.3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研究概况
    1.4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高通量基因分型Bin Map
    1.5 南瓜QTL的研究进展
    1.6 南瓜果实糖类的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3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瓜遗传连锁图谱BinMap的构建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实验步骤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测序数据分析
        2.2.2 变异检测及Bin Map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2.3 遗传连锁图谱质量评估
        2.2.3.1 单体来源评估
        2.2.3.2 连锁关系评估
        2.2.3.3 遗传图谱共线性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RIL群体南瓜果实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南瓜样品DNA提取
        3.2.2 南瓜果实样品处理
        3.2.3 南瓜果实淀粉含量的测定
        3.2.4 南瓜果实糖含量的测定
        3.2.5 南瓜果实肌醇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南瓜果实淀粉含量的测定
        3.3.2 南瓜果实糖含量的测定
        3.3.3 南瓜果实肌醇含量的测定
        3.3.4 南瓜果实性状相关系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南瓜果实相关性状QTL初步定位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南瓜淀粉含量的QTL定位
    4.4 南瓜糖含量的QTL定位
    4.5 南瓜肌醇含量的QTL定位
    4.6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答辩委员会评定意见

(4)Penicillium expansum和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对苹果后熟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及部分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苹果及其采后特性
        1.1 苹果简述
        1.2 苹果采后生理及品质特性
        1.3 苹果果实挥发性化合物
        1.4 苹果的采后病害
    2.真菌侵染对果实成熟衰老、品质及香气的影响
        2.1 对果实成熟衰老的影响
        2.1.1 对乙烯释放量和代谢的影响
        2.1.2 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2.1.3 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2.2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对果实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
        2.3.1 对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2.3.2 侵染果实产生的特殊挥发性化合物
    3.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途径
        3.1 脂肪酸代谢
        3.2 氨基酸代谢
        3.3 萜类物质
    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5.技术路线
第二章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苹果品种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果实损伤接种
        1.2.3 果实生理及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
        1.2.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
        2.2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2.3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呼吸速率的影响
        2.4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细胞膜透率和MDA含量的影响
        2.5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TSS和TA含量的影响
        2.6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品种果实硬度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P.expansum侵染对三个不同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果实损伤接种
        1.2.3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
        1.2.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P.expansum侵染对‘元帅’果实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2.1.1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不同种类含量变化
        2.1.2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2.1.3 挥发性化合物的PLS-DA分析
        2.2 P.expansum侵染过对‘国光’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2.2.1 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不同种类含量变化
        2.2.2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2.2.3 挥发性化合物的PLS-DA分析
        2.3 P.expansum侵染对‘富士’果实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2.3.1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不同种类含量变化
        2.3.2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2.3.3 挥发性化合物的PLS-DA分析
        2.4 P.expansum侵染三种不同品种苹果挥发性化合物释放比较
    3.讨论
第四章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元帅’苹果后熟、品质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果实损伤接种
        1.2.3 果实生理及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
        1.2.4 HS-SPME结合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
    2.结果分析
        2.1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2.1.1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的病斑直径的影响
        2.1.2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2.1.3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的细胞膜完整率和MDA含量的影响
        2.1.4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的硬度、TSS和TA含量的影响
        2.2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
        2.2.1 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不同种类含量变化
        2.2.2 挥发性化合物组分含量的变化
        2.2.3 挥发性化合物的PLS-DA分析
        2.3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腐烂组织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
        2.3.1 挥发性化合物组分含量变化
        2.3.2 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PCA)分析
    3.讨论
第五章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元帅’苹果果实直链挥发性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果实损伤接种
        1.2.3 脂肪酸组分的测定
        1.2.4 LOX途径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1.2.5 HS-SPME结合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
    2.结果分析
        2.1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2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LOX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直链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讨论
第六章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元帅’苹果果实支链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果实损伤接种
        1.2.3 氨基酸组分的测定
        1.2.4 氨基酸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测定
        1.2.5 HS-SPME结合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
    2.结果分析
        2.1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总氨基酸和产香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2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果实PDC和PDH酶活性的影响
        2.3 P.expansum和T.roseum侵染对苹果果实支链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讨论
全文结论与展望
    1.全文结论
    2.本研究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导师介绍
附件

(5)西瓜与甜瓜细胞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
        1.1.1 植物叶绿体
        1.1.2 叶绿体的起源
        1.1.3 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点
        1.1.4 叶绿体基因组的应用
    1.2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1.2.1 植物线粒体
        1.2.2 线粒体的起源
        1.2.3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特点
        1.2.4 线粒体基因组的应用
    1.3 西瓜、甜瓜细胞器基因组研究
    1.4 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
        1.4.1 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现状
        1.4.2 植物材料的选取
        1.4.3 叶绿体和线粒体测序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田间试验
        2.1.1 田间试验材料
        2.1.2 田间试验设计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果实相关性状测量方法
        2.1.5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2 分子试验
        2.2.1 分子试验材料
        2.2.2 分子试验及数据分析时间与流程
        2.2.3 分子试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2.2.4 基因组提取方法
        2.2.5 基因组测序方法
        2.2.6 SSR标记引物扩增效率验证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细胞器基因组序列拼接
        2.3.2 细胞器基因组序列分析
        2.3.3 细胞器基因组比较分析
        2.3.4 甜瓜线粒体RNA编辑
        2.3.5 基于细胞器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6 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2.3.7 叶片单细胞中细胞器DNA拷贝数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瓜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组装与分析
        3.1.1 西瓜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3.1.2 研发西瓜叶绿体基因组从头组装新策略
        3.1.3 西瓜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
        3.1.4 西瓜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分析
    3.2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群体遗传分析
        3.2.1 西瓜群体种内叶绿体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样性分析
        3.2.2 西瓜群体结构分析
        3.2.3 西瓜不同群体内果实相关重要性状
        3.2.4 西瓜不同群体间叶绿体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3.2.5 甜瓜群体种内叶绿体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样性分析
        3.2.6 甜瓜群体结构分析
        3.2.7 甜瓜不同群体内的果实相关重要性状
        3.2.8 甜瓜不同群体间叶绿体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3.3 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3.1 完善葫芦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
        3.3.2 基因组的结构、大小、GC含量及基因序列
        3.3.3 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变异分析
        3.3.4 叶绿体基因组共线性关系分析
        3.3.5 叶绿体基因组DNA Barcoding开发
        3.3.6 叶绿体基因组反向重复区的收缩与扩张
        3.3.7 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及SSR遗传标记开发
        3.3.8 葫芦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3.4 甜瓜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与分析
        3.4.1 线粒体基因组及全基因测序数据
        3.4.2 甜瓜线粒体基因组从头组装流程
        3.4.3 甜瓜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
    3.5 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5.1 葫芦科植物线粒体基因组
        3.5.2 基因组结构、大小、GC含量及重复序列
        3.5.3 蛋白编码基因、内含子、rRNA及tRNA
        3.5.4 RNA编辑
        3.5.5 线粒体基因组共线性关系分析
        3.5.6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3.6 细胞器基因组间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6.1 西瓜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组间比较分析
        3.6.2 甜瓜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组间比较分析
4 讨论
    4.1 叶绿体基因组组装
    4.2 西瓜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4.3 线粒体基因组组装
    4.4 甜瓜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4.5 西瓜、甜瓜细胞器基因组间序列迁移
    4.6 西瓜、甜瓜种内遗传多样性
    4.7 葫芦科植物系统进化关系
    4.8 本研究的创新点
5 结论
    5.1 完成并公布了首个西瓜叶绿体基因组及甜瓜线粒体基因组完整序列
    5.2 提出了一套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高效拼接叶绿体基因组的新策略
    5.3 开发了葫芦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DNA barcoding和SSR分子标记
    5.4 将西瓜、甜瓜叶绿体全基因组应用于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甜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甜瓜的起源与分类
    1.2 甜瓜的生产与贸易现状
        1.2.1 世界甜瓜总产量及地理分布
        1.2.2 世界甜瓜的主要生产国
        1.2.3 世界甜瓜贸易现状
        1.2.4 中国甜瓜生产现状
    1.3 品种鉴定
        1.3.1 形态学标记
        1.3.2 细胞学标记
        1.3.3 生化标记
        1.3.4 DNA分子标记
    1.4 DNA指纹图谱
        1.4.1 DNA指纹图谱的发现
        1.4.2 DNA指纹图谱的特点
        1.4.3 常用DNA指纹图谱技术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供试试剂
        2.3.1 DNA提取与检测所需试剂
        2.3.2 PCR所需试剂
        2.3.3 检测PCR结果所需试剂
    2.4 供试仪器
    2.5 试验方法
        2.5.1 田间取样
        2.5.2 分子试验设计
        2.5.3 SSR引物来源
        2.5.4 PCR扩增体系和程序
        2.5.5 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2.5.6 银染
    2.6 数据统计与指纹图谱构建
        2.6.1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2 指纹图谱构建
        2.6.3 多样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DNA提取与筛选SSR核心引物
        3.1.1 DNA提取
        3.1.2 筛选SSR核心引物
    3.2 甜瓜核酸指纹图谱构建
        3.2.1 指纹图谱代码
        3.2.2 指纹图谱QR编码
    3.3 多样性分析
        3.3.1 所有供试材料多样性分析
        3.3.2 部分供试材料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4.1.1 分子标记的选择
        4.1.2 核心引物的选择
        4.1.3 试验材料的选择
        4.1.4 材料的区分
        4.1.5 指纹图谱表达方式
    4.2 多样性分析
5 结论
    5.1 筛选SSR核心引物
    5.2 甜瓜核酸指纹图谱构建
    5.3 多样性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类
    1.特色桃树成主流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3.核桃
    4.苹果
    5.樱桃
    6.枣
    7.李
    9.梨
    10.杏
    11.枸杞
    12.猕猴桃
    13.其他
二、绿化苗木
    1.绿化造林苗
    2.乔木苗
    3.花灌木
    4.彩叶树
    5.花卉
    6.种子
    7.新品种
    8.其他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1.蔬果作物
    2.农副深加工产品
四、农资农药
    1.农药化肥
    2.农用材料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8)耐盐砧木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1.1 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
        1.2 采用嫁接可提高作物的耐盐性
        1.3 研究嫁接黄瓜耐盐机理的重要性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2.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制
        2.3 植物耐盐的生理生化机制
        2.4 外源措施提高黄瓜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2.5 耐盐砧木嫁接提高作物耐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
        3.1 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NaCl胁迫对耐盐砧木嫁接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嫁接和NaCl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aCl胁迫对嫁接黄瓜产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2 NaCl胁迫对嫁接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NaCl胁迫对嫁接黄瓜Na~+、K~+和Cl~-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NaCl胁迫与嫁接黄瓜产量
        3.2 NaCl胁迫与嫁接黄瓜叶片相对含水量
        3.3 NaCl胁迫与嫁接黄瓜果实品质
    4 小结
第三章 大量元素导致的盐分胁迫对嫁接黄瓜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嫁接和盐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生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
        2.2 生理参数
        2.3 矿质营养
    3 讨论
        3.1 植株生长和水分状态
        3.2 氧化损伤
        3.3 矿质营养
    4 小结
第四章 NaCl胁迫对嫁接黄瓜有机及无机溶质含量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嫁接和NaCl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指标
        2.2 有机溶质积累和膜伤害
        2.3 无机溶质积累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外源脯氨酸对黄瓜耐盐性的影响及机理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材料培育和NaCl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生长
        2.2 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
        2.3 矿质元素含量
        2.4 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NaCl胁迫下耐盐砧木嫁接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嫁接和NaCl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
        2.2 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蛋白
        2.3 叶绿素荧光
        2.4 气体交换
        2.5 Rubisco活性
        2.6 离子含量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正反嫁接探讨砧木和接穗在黄瓜耐盐性中的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嫁接和NaCl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和产量
        2.2 Na~+含量
        2.3 K~+疋和Cl~-含量
        2.4 气体交换
        2.5 根系活力
    3 讨论
        3.1 接穗和砧木与嫁接耐盐
        3.2 Na~+区域化与嫁接耐盐
        3.3 Na~+的运转与嫁接耐盐
        3.4 Na~+运输基因的可能调控与嫁接耐盐
        3.5 嫁接耐盐与K~+和Cl~-的关系
    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1 全文结论
    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甜瓜SSR标记与其杂种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杂种优势的概念
    1.3 杂种优势理论
        1.3.1 显性假说
        1.3.2 超显性假说
        1.3.3 对两种假说的评价
    1.4 杂种优势的度量
        1.4.1 超中亲优势
        1.4.2 超高亲优势
        1.4.3 超标优势
        1.4.4 离中优势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1 甜瓜品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5.2 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6 SSR 分子标记与作物遗传育种
        1.6.1 SSR 分子标记的概念及特点
        1.6.2 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6.3 SSR 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方面的应用
    1.7 SSR 标记在甜瓜、西瓜育种中的应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的时间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SSR 分子标记
        2.3.1 试验药品
        2.3.2 试验设备
        2.3.3 SSR 分子标记方法
        2.3.4 SSR 反应的数据分析方法
    2.4 田间试验设计
    2.5 田间测定项目与数据分析方法
        2.5.1 田间测定项目与方法
        2.5.2 田间性状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SSR 标记
        3.1.1 甜瓜亲本模板DNA 的提取
        3.1.2 SSR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 利用SSR 标记分析亲本材料的遗传差异
        3.2.1 亲本间SSR 标记的多态性
        3.2.2 SSR 聚类分析
        3.2.3 部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
    3.3 甜瓜杂交组合不同性状的差异分析
    3.4 甜瓜不同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3.4.1 配合力的方差分析
        3.4.2 一般配合力分析
        3.4.3 特殊配合力分析
    3.5 甜瓜杂交种及其亲本的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
        3.5.1 杂交一代与亲本各指标的分析
        3.5.2 杂交一代各项指标杂种优势分析
        3.5.3 杂交一代分组分析
        3.5.4 各组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3.6 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3.6.1 亲本遗传距离与整体F1 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分析
        3.6.2 亲本遗传距离与各组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影响SSR 稳定标记的因素和技术体系优化
    4.2 SSR 标记对不同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分析
    4.3 甜瓜亲本配合力的分析
    4.4 甜瓜杂交一代与其亲本的性状表现
    4.5 SSR 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四、美国超级高糖甜瓜(论文参考文献)

  • [1]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D]. 董文科.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2]控制果实糖含量的糖转运体基因PpTST1和MdSUT4.1的鉴定及功能解析[D]. 彭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20
  • [3]中国南瓜Bin图谱构建和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D]. 谢元恒.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4]Penicillium expansum和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对苹果后熟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及部分机理[D]. 龚迪.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 [5]西瓜与甜瓜细胞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 朱强龙.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6]甜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 宋海斌.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3)
  • [7]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J]. 本刊编辑部.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01)
  • [8]耐盐砧木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D]. 黄远.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9]甜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 盛云燕,栾非时,陈克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 [10]甜瓜SSR标记与其杂种优势的研究[D]. 盛云燕.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美国超高糖甜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