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一、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茶晖[1](2021)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FIB、D-二聚体、AT-Ⅲ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初诊MM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阐明FIB、D-二聚体、AT-Ⅲ在MM预后中的价值,为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5例MM患者,收集患者的FIB、D-D、AT-Ⅲ、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钙(Ca)、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酐(SCR)、DS分期、ISS分期、免疫分型、骨髓瘤细胞比例、骨髓病理等临床病理资料。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FIB、D二聚体、AT-Ⅲ的界值,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3.分析治疗前FIB、D二聚体、AT-Ⅲ高、低值组在临床病理特征、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初诊MM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5例MM患者中,女性30例(46.2%),男性35例(53.8%)。发病年龄在32~87岁之间,中位年龄55.5岁。发病时的症状以骨痛最为多见。DS及ISS分期以II期和Ⅲ期为主。免疫分型Ig G型最为常见,其次为Ig A型。2.根据ROC曲线确定MM患者初次化疗前循环血中FIB、D-二聚体、AT-Ⅲ最佳截断值,分为高FIB(≥2.46g/L,43例)、D-二聚体(1.75ug/ml≥,23例)、AT-Ⅲ(≥83.75%,41例)组及低FIB(<2.46g/L,22例)、D-二聚体(<1.75ug/ml,42例)、AT-Ⅲ(<83.75%,24例)组。3.与低FIB组相比,高FIB组患者的年龄、SCR、β2-MG水平偏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性别、DS分期、ISS分期、免疫分型、HB、PLT、ALB、骨髓瘤细胞比例、骨髓病理中浆细胞成熟状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低D-二聚体组相比,高D-二聚体组患者的年龄偏高、ISS分期较晚、ALB水平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性别、DS分期、免疫分型、HB、PLT、β2-MG、SCR、骨髓瘤细胞比例、骨髓病理中浆细胞成熟状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高AT-Ⅲ组相比,低AT-Ⅲ组患者的PLT、ALB水平偏低,两组间免疫分型、PLT、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性别、DS分期、ISS分期、ISS分期、HB、β2-MG、SCR、骨髓瘤细胞比例、骨髓病理中浆细胞成熟状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高FIB组患者PFS时间总体短于低FI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D二聚体组患者PFS时间总体短于低D二聚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AT-Ⅲ组(AT-Ⅲ≥83.75%)和低AT-Ⅲ组(AT-Ⅲ<83.75%)之间的PF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高D-二聚体组中位OS时间总体比低D-二聚体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FIB、AT-Ⅲ组和低FIB、AT-Ⅲ组之间的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均P>0.05)。8.在纳入研究的数据中,单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1.74ug/ml、ISS分期、SCR、β2-MG是MM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性别、年龄、HB、PLT、ALB、LDH、骨髓瘤细胞比例、FIB≥2.46g/L、AT-Ⅲ≥83.75%与MM患者预后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ISS分期是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1.MM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AT-Ⅲ水平的升高与高龄、肾功能不全、ISS分期较高等提示患者肿瘤负荷、预后较差的指标有一定相关性;2.FIB、D-二聚体升高的MM患者中位PFS时间缩短,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中位OS时间缩短。因此血浆FIB、D-二聚体在评估初诊MM的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AT-Ⅲ在本组资料中与MM患者预后无关。

罗洁[2](2020)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各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各个时期D-二聚体表达差异是否与肿瘤恶性程度、应答率、疾病复发率和缓解率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5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D-二聚体、CE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D-二聚体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D-二聚体和CEA表达水平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323.00(150.0,631.0)高于对照组142.0(89.3,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4,P<0.05)。晚期结直肠癌D-二聚体水平401.0(167.5,735.5)较早期169.5(25.0,325.3)升高(Z=-4.569,P<0.05);治疗后恶化时D-二聚体水平382.0(175.0,735.3)较治疗后好转时250.0(163.0,391.0)升高(Z=-2.731,P<0.05)。D-二聚体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效果有关。不同性别的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6,P>0.05)。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术前220.0(118.0,446.5)低于术后320.0(184.5,489.0)(Z=-2.182,P<0.05)。诊断初期,CEA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9。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表明疾病晚期和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

冷区[3](2020)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是男性发病率居于首位、死亡率排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位列70岁以上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严重威胁中老年男性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沉重负担。在不同种族、地域乃至个体间前列腺癌的特征差异非常明显。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除年龄、遗传和种族外,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缺乏体力活动、能量过剩、动物脂肪过多摄入)已成为前列腺癌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现阶段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疾病评估的指标无法较好地达到临床要求,因此探索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疾病进展有预测价值的标志物以识别高危患者,对前列腺患者的临床决策和后续诊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既往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不仅参与凝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其水平也明显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诊断前列腺癌和预测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456例前列腺癌患者及32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差异;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骨转移、危险度分级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中位水平分别为3.52(2.97-4.35)g/L及3.12(2.61-3.45)g/L。前列腺癌组显着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前列腺癌患者中,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危险度分级及年龄相关(P<0.05)。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改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病理评分、临床T分期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有密切关系,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呈正相关。因此可以联合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预测前列腺癌疾病进展及其转归情况,且对于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偏高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更应积极进行前列腺穿刺检查。

张济周[4](2020)在《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项目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探讨三七对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饮片三七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肺癌的发病机理、三七的药用机制、血瘀与肺癌发病的关系及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进展。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得出三七在治疗肺癌上可能起作用;结合临床数据收集统计结果,进一步从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认证。3.细胞实验:1)筛选最佳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实验,并于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进行对比,从细胞水平研究三七粉对肺腺癌细胞系的作用及其对Cathepsin B的作用关系及机制。4.动物实验:用A549肺腺癌细胞进行皮下成瘤,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三七低剂量干预组、三七中剂量干预组、三七高剂量干预组,用三七粉低、中、高剂量进行瘤体干预实验,与正常肺组织及肿瘤肺组织进行对比,从动物水平研究三七粉对CTSB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结果:1.理论研究: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后,结果分析:1)中医认为血瘀与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存在一定的争议:“争对血瘀的病因治疗肿瘤”和“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扩散”;3)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发现cathepsin B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病相关,并确定其对应基因为CTSB。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对2组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三七粉治疗后可不同程度降低观察期患者体内CEA、NSE和CYFRA21的含量、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其中,CYFRA2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三项指标改善比较明显,CT结果无进展,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稳定,生活质量改善。3.细胞实验:1)转染后针对cathepsin B的小干扰RNA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cathepsin B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中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并筛选出CTSB最佳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干预实验:三七含药血清处理后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上升,且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凋亡能力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七含药血清能够下调A549细胞中CTSB mRNA表达,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4.动物实验:1)荷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高表达状态;2)三七干预组与荷瘤模型组相比瘤子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具有剂量依耐性,不同组间瘤子体积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七干预后不同组瘤体的CTSB mRNA的表达量及CTS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三七干预后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不同程度延长小鼠总生存期,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理论研究、临床回顾性分析及体内外实验证实三七能够作用于CTSB基因、下调肺癌细胞cathepsin B(CTS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D-二聚体、改变血液粘度等方式抑制肺癌生长,实现抗肿瘤作用,为临床三七(粉)运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王欢[5](2020)在《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及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采集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健康体检女性的APTT、TT、PT、FIB、D-D水平,对卵巢良性、恶性肿瘤,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不同年龄段下的卵巢癌凝血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卵巢恶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FIB、D-D显着增高(P<0.001),APTT低于健康体检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PT、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卵巢癌患者PT、FIB、D-D水平均高于I-II期(P≤0.001),但TT水平低于I-II期(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低分化组PT、FIB、D-D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TT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青年组(<45岁)与中老年组(≥45岁)在APTT、PT、TT、FIB、D-二聚体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FIB及D-D水平在健康体检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FIB、D-D水平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显着升高,且卵巢癌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差其升高越明显,均属于高凝状态。管理患者的凝血功能将为降低卵巢癌患者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迪娜·艾尼瓦尔[6](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经病理组织学确诊NSCLC的初治患者365例,检测其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纳入研究的365例患者中VTE的发生率,比较合并VTE组与非合并VTE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凝血指标,探讨VTE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365例NSCLC患者中,男性较女性APTT、PT延长,FIB水平升高;年龄≥60岁患者的D-D水平较60<岁患者升高;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FIB、D-D水平较阴性患者相比升高明显,APTT减少;存在脏器转移的患者FIB、D-D、PLT水平较未转移者均明显升高;腺癌患者FIB、D-D水平较鳞癌患者相比升高;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患者FIB、D-D水平较Ⅰ、Ⅱ期患者升高明显(P<0.05)。不同肿瘤直径之间凝血指标水平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合并VTE者27例,与未合并VTE的患者相较,VTE组D-D、PLT水平明显高于非VTE组(P<0.05),而FIB、TT、APTT、PT在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远处脏器转移、腺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是NSCLC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迁徙具有一定相关性。入院时有远处脏器转移、分期晚、病理类型为腺癌是NSCLC患者发生VTE的可能危险因素,且D-D及PLT值较高的患者应考虑到VTE事件发生的可能。

袁园[7](2020)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T,CD8+T,NK细胞上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的表达情况;2.了解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Treg)细胞上免疫检查点PD-1,LAG-3及CD39分子的表达情况;3.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淋巴细胞亚群与检查点分子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4.了解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CD8+T,NK细胞上PD-1、LAG-3、TIM-3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5.了解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上CD39,PD-1及LAG-3分子表达情况的影响;6.探讨输血前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TIM-3的表达;2.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CD39的表达;3.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细胞亚群与免疫检查点分子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4.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临床输血、输血后效果评价;5.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的表达变化;6.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PD-1,LAG-3,CD39的表达变化情况;7.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CD3-T比例升高,CD3+T细胞比例降低,NK细胞比例降低,CD4+T,CD8+T,B细胞差异不大;2.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CD8+T,NK细胞上的PD-1,LAG-3,TIM-3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检查点双阳性的“耗竭”CD4+T比例增高;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上免疫检查点分子CD39,PD-1,LAG-3高表达;4.肿瘤患者PD-1高表达与CD4+T、NK细胞比例负相关,与Treg细胞比例正相关。PD-1,LAG-3,TIM-3,CD39分子表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5.肿瘤患者同种异体输血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LAG-3+CD8+T细胞、PD-1+CD8+T细胞比例升高,双阳性“耗竭”CD4+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6.同种异体输血导致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PD-1+Treg细胞、LAG-3+Treg细胞、PD-1+LAG-3+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7.输血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点分子PD-1,LAG-3,TIM-3,CD39的变化与患者年龄、血型、输血种类、WBC变化、HB变化有关。结论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固有免疫细胞受抑制程度高于适应性免疫细胞。PD-1,LAG-3,TIM-3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免疫抑制情况严重。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受到多条抑制性通路的影响,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效者,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肿瘤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增强,靶向Treg细胞使其数量减少、功能限制的免疫治疗方案将在未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3.肿瘤患者高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不仅可以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而且各分子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4.肿瘤患者输血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进一步失衡,输血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固有免疫系统影响更大,PD-1,LAG-3,TIM-3,CD39负性检查点分子高表达,加重免疫抑制情况,可能导致预后不良。5.加强肿瘤患者血液管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精准和差异化输血。肿瘤患者的输血需由以往的“自由经验式输血理念”向“限制性输血理念”转变。

李苗皊[8](2020)在《凝血及血脂相关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应用价值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凝血指标、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脂指标在子宫内膜良恶性患者中的差异,来探讨这些指标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经术前诊刮或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和子宫内膜不伴有不典型增生患者9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 D-d)、胆固醇(cholesterol TC)及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对照组(P<0.05);且FIB及D-二聚体水平随着分化级别的提高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iastin time APTT)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状态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警指标,而凝血异常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或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为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抗血栓治疗提供依据。

张倩倩[9](2020)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病例的其中1000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8例合并静脉血栓栓塞,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合并疾病、肿瘤类型、肿瘤分期、肿瘤治疗史、血栓发生情况、手术史、是否使用激素、是否中心静脉置管、是否卧床、是否感染、是否使用止血药、是否输血等一般资料,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抗核抗体、血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1.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发现,在年龄、BMI、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卧床、激素的应用、抗核抗体、手术史、中心静脉置管、血同型半胱氨酸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58例,肺栓塞1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18例,累及上肢10例,下肢66例,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咳嗽、咳痰等,给予抗凝治疗后,好转50例,无效28例,死亡10例。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OR=5.335)、白细胞计数(OR=2.341)、血小板计数(OR=7.215)、血红蛋白(OR=4.325)是恶性肿瘤合并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MI、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是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是风险相关性最强的危险因素。2.部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并无异常,可能与血栓发生的时间长短也有关,所以应重视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因此不能完全依赖风险评估量表。

陈慧娟[10](2019)在《肺癌凝血功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特点,探索肺癌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患者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587例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肺癌患者确诊时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APTT、FIB、TT、D-D、PLT)与其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分期、基础疾病、EGFR及ALK状态)之间关系,及肺癌患者凝血异常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当所得结果P<0.05,可认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癌患者一般特征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病(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肺病、肾脏病)、病理类型、NSCLC的TNM分期及ALK基因状态的肺癌患者之间,凝血指标的分布位置有显着性差异(P<0.05)。是否合并其他肿瘤、SCLC分期、EGFR基因状态与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分布位置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合并感染是肺癌患者的PLT(OR=2.560,95%CI[1.510-4.340],P<0.001)、FIB(OR=1.856,95%CI[1.164-2.959],P=0.009)、D-D(OR=1.969,95%CI[1.241-3.123],P=0.004)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此外,鳞癌是FIB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OR=2.173,95%CI[1.012-4.666],P=0.047),小细胞肺癌是D-D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OR=1.919,95%CI[1.008-3.653],P=0.047);?TNM分期为Ⅲ期、Ⅳ期是NSCLC患者FIB、PLT、D-D水平较高的危险因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肺癌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以PLT、FIB和D-D升高为主。2、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包括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肺病、肾脏病)、病理类型、NSCLC的分期及ALK基因状态等的不同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3、合并感染、中晚期的NSCLC是肺癌患者PLT、FIB、D-D发生异常的危险因素。

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FIB、D-二聚体、AT-Ⅲ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英文缩略词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筛选标准
        2.2.1 入选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判定参考标准
    2.3 资料收集
    2.4 检测方法及分组
    2.5 随访情况
    2.6 分析、观察指标
    2.7 化疗方案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MM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FIB、D二聚体、AT-Ⅲ截断值的确定
    3.3 FIB、D二聚体、AT-Ⅲ与 MM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1 FIB与MM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2 D-二聚体与MM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3 AT-Ⅲ与 MM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不同FIB、D-二聚体、AT-Ⅲ组 MM患者生存时间比较
        3.4.1 不同FIB、D-二聚体、AT-Ⅲ组 MM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比较
        3.4.2 不同FIB、D二聚体、AT-Ⅲ组 MM患者总生存(OS)时间比较
    3.5 MM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3.5.1 MM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5.2 MM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2.3 早期与晚期患者比较
    2.4 治疗后好转与治疗后恶化比较
    2.5 术前与术后比较
    2.6 患者血浆中CEA和 D-二聚体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前列腺癌的传统检查背景介绍
    1.2 纤维蛋白原及其与肿瘤关系背景介绍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3.2 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之间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
    3.3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血液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4.2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原因
    4.3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影响肿瘤疾病进程的机制
    4.4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5 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血瘀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1.1 “瘀”是体内一种状态(高凝状态)
        1.2 “致瘀”是一个致病过程(血栓形成)
        1.3 “瘀血”是病理结果(血栓栓塞)
        1.4 “瘀”与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1.5 活血化瘀法的中医溯源
        1.6 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的争议与思考
    2.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2.1 肺癌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肺癌的中医病因认识
        2.3 肺癌的中医主要病机认识
    3. 肺癌的中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食物治疗
        3.3 康复治疗
        3.4 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治疗
    4.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4.1 肺癌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4.2 肺癌的分期
        4.3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病因认识
    5. 肺癌的西医治疗
        5.1 手术
        5.2 放射治疗
        5.3 化学治疗
        5.4 靶向治疗
        5.5 免疫治疗
    6. 三七的研究进展
        6.1 三七的中医研究概述
        6.2 三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6.3 三七的前期基础研究
    7. 立项依据及意义
        7.1 肺癌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7.2 血瘀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7.3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肿瘤的相关性
        7.4 立项思路与科学假说
    8. 小结
第二部分 回顾性临床研究
    1. 目的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之处
    6. 典型病例举例1例
    7.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细胞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肺癌研究中“中医药治疗”介入的必要性
        3.2 实验中三七剂量组设定及其效量关系探讨
        3.3 三七粉与三七含药血清药效成分探讨
        3.4 三七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药用机制探讨
        3.5 CSTB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价值
        3.6 活血化瘀法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思考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研究伦理批件
    附录3: 三七质检报告
    附录4: 体力状态评分表
    附录5: 压力指数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椎
    2.研究资料与方法
    3.统计学处理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评阅意见表

(7)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输血与肿瘤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凝血及血脂相关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应用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及排除标准
        1.2 诊断标椎
    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2.1 标本采集
        2.2 检测方法
    3.统计方法
    4.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肺癌凝血功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肺癌凝血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3 肺癌凝血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3.4 肺癌合并VTE的凝血指标及其临床特征的分析
4 讨论
    4.1 肺癌高凝状态的研究及机制
    4.2 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相关凝血指标与临床易感因素分析
    4.3 肺癌患者基本特性与凝血状态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FIB、D-二聚体、AT-Ⅲ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D]. 茶晖. 大理大学, 2021(09)
  • [2]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罗洁.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D]. 冷区.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4]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D]. 张济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王欢.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 迪娜·艾尼瓦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及同种异体输血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D]. 袁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凝血及血脂相关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应用价值的探讨[D]. 李苗皊.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倩倩.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肺癌凝血功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陈慧娟.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