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声学设计的新发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厅堂声学设计的新发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一、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郑肖丽[1](2020)在《基于2017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剧场声学材料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剧场火灾是剧场空间安全的威胁之一,它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剧场火灾的产生原因众多,但火灾的蔓延主要与装修材料的燃烧特性等级有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以下简称2017版《内规》)对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有明确的规定,剧场室内装修选材要严格执行该规范的要求。剧场声学材料是能够调节剧场室内声场环境的装修材料,基于2017版《内规》对剧场声学材料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2017版《内规》在剧场装修设计中的科学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对剧场室内声学材料的合理选用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在剧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剧场火灾频发的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做概念解析,整理出论文的研究框架;随后通过阐述三个剧场火灾案例产生的原因、影响及事故分析,结合剧场室内装修材料的应用,分析影响剧场火灾的影响因素;其次对2017版《内规》相关修订条例和基于《内规》发展声学材料应用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消防设计对剧场装修的影响;然后基于2017版《内规》对剧场装修选材的要求,对几种A级防火等级的声学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是否具备代替传统声学材料的性能,同时也对其综合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分析使用A级防火等级的几类声学材料的剧场装修工程案例,结合剧场声场环境模拟和实测的数据结果,进一步验证A级防火等级能够代替传统声学材料,既能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又可以满足剧场音质设计的要求。文章通过对2017版《内规》相关修订条例的分析,总结了其对剧场室内装修选材的影响,对于建筑面积大于400m2的剧场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墙面和吊顶材料均应满足A级,这就使得传统的防火等级B1级的木质声学材料和布艺软包等声学材料的使用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种A级防火等级的声学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其在剧场室内装修的实际应用效果发现,A级防火等级的声学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同时能很好的满足剧场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

刘叮当[2](2019)在《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古希腊时期祭神的露天剧场诞生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剧场类型百花齐放,从综合性的大剧院到专业型剧场,剧场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通过对剧场发展史的回溯,可以看到剧院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观众厅的发展而演进。每一次文明更替,其观众厅的体型也随之出现了种种的创新,而体型的创新也带来了种种的声学问题,随着声学问题的解决与新体型的出现,有着先天的声学缺陷的体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而满足声学要求的体型在不断发展逐渐占主流,由此可见体型的先天条件对剧场音质至关重要。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的协同作用下,非线性设计打破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壁垒,表现自然形态以及未来城市想象的建筑进入了大众的视线,特别是剧场、音乐厅等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公共文化建筑,常常需要通过新颖的造型、成熟的施工工艺展现国家与城市的综合实力。在建筑造型与风格的影响下,室内装饰风格也开始转变,流线型体型逐渐的成为一种剧院建筑内装修风格潮流,然而采用流线造型塑造的观众厅体型,既保证良好的音质环境,又兼顾优美的视觉体验,做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现阶段观演建筑设计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横向对比、计算机模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仿真建模研究体型带来的声学问题,并且以实际案例加以佐证。论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1)从剧场发展所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学科背景三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相关剧场声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针对流线型剧场观众厅研究领域的空白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并通过解析了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从剧场的体型的发展演变史出发,归纳总结剧场常用基本体型,将基本体型分为非流线型与流线型两大类,引出观众厅体型与早期侧向反射声关系问题,继而分析体型流线型对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对比模型法与仿真模拟法的利弊,得出计算机三维声学模拟技术的便捷与优势,其中介绍了声学仿真模拟软件ODEON的操作方法与流程,以及侧向反射声相关声学参数的获取办法,为下一步研究体型与声场关系做准备。(3)分析体型优化设计的作用,借助文献与现场调研照片资料,详细分析流线造型在剧场空间当中的应用,并且从在观众厅中流线造型应用的基本形式以及基本形态变化归纳分析,总结关于流线型观众厅的体型优化特点。(4)对两类体型的观众厅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专业声学分析软件ODEON进行观众厅声场模拟,对比了不同体型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的模拟结果,得出矩形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最佳,然后依次是钟形、马蹄形、六边形,扇形观众厅,马蹄形观众厅平均早期侧向反射声最好,但存在着整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根据马蹄形平面观众厅早期反射声分布特点,总结流线型剧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合适的调整建议。(5)最后,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案例,分析其建筑概况与音质设计特点,试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比体型优化前后的声场情况,分析体型优化前后的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情况以及其他客观声学参数的变化,从中验证流线型设计能够对早期侧向反射声起到明显优化效果,对今后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有据可循的借鉴与参考。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设计策略可为同行设计者与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流线型剧场声场提供探讨方向。

张黎[3](2019)在《基于ODEON仿真技术的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厅作为演艺建筑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自然声演奏(唱),从而给音乐厅的音质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专业的音乐演出及欣赏提供观演空间,音乐厅音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音乐厅音质受制于诸多设计因素,其中音乐厅的体形设计和界面设计、混响时间的控制是音乐厅音质设计的重要内容。虽然,音乐厅音质设计中诸多因素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但音乐厅体形的不同变化以及界面不同的设计形式对厅堂音质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ODEON计算机声场仿真技术,以音乐厅“体形因素和界面因素”为研究向导,以“仿真模拟技术建立要素模型”为研究手段,针对影响音乐厅音质设计的体形和界面因素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其影响结果,并提出适合音乐厅的体形和界面设计的优化策略,从而为设计师们提供更科学的设计思路。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运用的研究方法,梳理与总结相关文献研究,针对本论文所运用的软件和相关音质指标做概念解析,整理出论文的基本框架。其次,针对笔者调研的音乐厅案例进行剖析,围绕空间形式及尺度、音质设计的方案和音质效果展开系统评价,为下文的研究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然后,通过案例解析,针对提出的音乐厅音质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将体形设计中的平面与剖面设计要素进行研究,还有音乐厅内的界面要素和界面材料等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国内外的音乐厅案例辅以说明。与此同时,对音乐厅不同的使用功能与体量的的确定进行了阐述,从而探讨合理控制厅堂内混响时间的具体措施。再次,通过前一章的理论研究,基于ODEON仿真技术,设计实验对比分析音质效果,指出体形尺度和界面属性对厅堂音质的具体作用效果,并得出模拟结论。最后,对照理论和模拟研究的顺序,提出音质设计优化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将优化策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进行验证,提出音乐厅音质设计的改善建议。

戴璐[4](2018)在《可变混响系统的分析与构建》文中指出通过电声手段改变声场听感的技术已经发展了60多年的历史,可变混响系统的技术一直在不断演变和改善。对现有几种电子可变混响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些系统通过自身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功能和使用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许娅[5](2015)在《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的室内混响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响时间是室内声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室内音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经济的混响分析,是音质评价、材料声学性能测试、噪声控制以及计算机程序实时调控混响时间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的混响分析仪大多价格昂贵,可视化低,混响测量所需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大,本文研究混响分析中声脉冲响应测量算法和混响估值算法以快速分析混响,在Lab VIEW开发平台上设计一款搭配HY114型或HY114B型声级计使用的室内混响分析系统,实现激励声源发生器设计、软硬件通信、声脉冲响应计算、1/3倍频程分析、混响和其它室内声学重要参数计算等功能,并对测量分析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图表显示、存储、分类、删除和输出等。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阐述了国内外混响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实时混响分析系统研究的意义;第二,研究室内混响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噪声测量和混响测量的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声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测量混响时间的原理以及混响测量中的偏差;第三,研究声脉冲响应的测量方法,主要研究m序列法,并在m序列法的基础上提出近双周期m序列法,理论论证近双周期m序列法在低阶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测量效果,计算量和存储量能比m序列法更低,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四,研究混响估值问题,主要研究声压级衰减曲线的获取方法,介绍由声压级衰减曲线如何估值混响时间;第五,简要说明实时混响分析系统的构成,重点介绍系统上位机软件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详细阐述显示与用户操作、声源控制、噪声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管理、数据输出等各模块的Lab VIEW实现方式。本文设计的混响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通用性强,且容易实现功能扩展和后期维护,经济方便;可视化程度高,便于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进行混响分析,可提高室内混响测量和分析的普及率;能对混响时间等室内声学参数快速测量,可应用于混响评价或实时混响监测,提升人们的室内听音品质。

孙海涛,刘培杰[6](2014)在《音乐厅兼做电影院——以江西宜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文中提出音乐厅和电影院是两种对建筑声学有不同要求的公共文化空间,音乐厅为自然声的演出空间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来满足音乐的丰满度,而电影院是通过电声系统还原影片录音效果的空间,要求较短的混响时间以提高语言清晰度。因此通过建筑声学设计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一厅多用可满足多种形式的演出要求,对降低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投资、提高文化建筑的利用率和倡导节约型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采用电动可调混响技术完美地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融为一体,并结合计算机仿真验证其音质效果,为传统音乐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葛强[7](2014)在《多功能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与耦合空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功能厅堂建筑以其多样化的使用功能、较高的使用率和较低的经营成本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市场的发展,兴建的此类建筑也将越来越多。多功能厅可以细分为音乐型的和剧场型的,但不论怎么分,其设计与建设时都要着重解决建筑与音质设计的融合,其中音质设计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研究多功能厅堂的音质设计,十分重要。耦合空间的发现,给声学工作者在多功能厅堂建筑的音质设计方面带来了新的思路。厅堂中存在的耦合空间有着特殊的声学特性,这些特性可以明显改善和调节室内音质。把耦合空间声学特性的利用作为可以调节室内音质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来应用,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是可调混响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它的技术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在前人的经验上总结出多功能厅堂建筑的一般设计原则与方法,并介绍了部分可调混响设计的构造措施,并引出了耦合空间,把它作为多功能厅的设计手段之一;然后对耦合空间的声学特性进行研究,介绍耦合空间开启和关闭时的不同声学现象,并归纳总结了它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耦合空间的体积、耦合开口的面积、耦合空间所在的位置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室内音质条件;最后部分为剧场型多功能厅的工程实例渭南大剧院的声学设计简介,并对剧院中的耦合空间进行声学测量,分析测量数据,得出耦合空间的部分声学特性。此外,还用Odeon软件模拟了渭南大剧院的声学环境,与声学设计进行比较。本文旨在总结出多功能厅的一般设计方法,提出耦合空间概念,探求其与此类剧场的结合点,寻找利用耦合空间设计多功能厅堂建筑的最佳设计方法。

陈向荣[8](2013)在《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科学与艺术构成了建筑这一矛盾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科学的发展给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艺术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同时,二者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关于建筑属于科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各种不同的建筑思想、建筑流派也体现着各自明显的科学倾向或艺术倾向。建筑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交替占据统治地位的过程。二者的这种争斗,反过来又促进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就当今而言,自从上世纪末现代主义建筑逐渐衰落以后,建筑艺术性的倾向开始逐渐占据上风。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筑外形的塑造上,力图透过形体的复合、扭转、倾斜来表达当前流行建筑美学的思潮。剧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这种艺术性的倾向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各种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剧场外壳成为剧场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然而,剧场作为功能性建筑,其本质是为人的观演活动服务的。对于剧场的使用者——观众和演员的行为倾向和生理需求,是建筑师在进行剧场设计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的艺术性倾向,使建筑师更多地关注剧场建筑的外观,却忽略了其真正的使用者,导致剧场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使用者的需求。作为建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使用后评价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借助社会学、统计学的手段,探讨建筑在实际使用中的状态,从而得到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设计建议及导则。本文的剧场使用后评价研究具有学科交叉化、综合化的特征,结合了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和量化与质化的方法,借鉴了传统建筑学研究的方法内容和社会学客观评价的手段,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剧场的种类很多,当前我国剧场建设的主流——综合性的大中型剧场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研究针对剧场观众和演员的主客观需求,试图发现剧场建设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其缘由及改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剧场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模式和设计导则。概括而言,本文对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的使用后评价及设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和方法的确定。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缘由、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分析了研究所涉及的关键学科的理论体系及特点,从而确定研究的方法、取向和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的范围、策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使用后评价的主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旨趣等等。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评价,侧重于探索观众和演员对剧场环境的认知方式。研究包括满意度评价和舒适性评价两部分,兼顾考察使用者对剧场建筑的各种显性、隐性需求。第三部分是焦点性评价,充分考虑剧场建筑的空间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分别以休息厅空间、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评价和观众厅的主观倾向评价为旨趣,探讨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得到普适性的评价结论。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综合性评价结论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的评价指标集;第二是根据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解决方式的探索,提出了适应当前剧场运营和观演活动的剧场空间设计模式语言;第三是把研究的成果条文化、系统化、清晰化,提出剧场建筑设计建议与导向性准则。本文以使用后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剧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环境体验为依据,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地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的评价指标因子集、设计模式语言和导则。这是对我国较为贫乏的剧场建筑设计理论的有效补充和扩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郭宇[9](2011)在《多用途剧院建筑音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支持,国内新建了大量的多用途剧场。这一类演艺建筑的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绝大数的地方还无法建设专业性的演出剧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现阶段这类多用途剧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多用途剧院等演艺建筑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建筑和音质设计的配合,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厅堂音质设计的人员和技术资源还属于一种较为缺乏的状态。论文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总结了剧院音质设计的过程,针对多用途剧院的特征,对比各类剧院的设计方法和实际使用状况,并运用实验和实践等途径加以检验。本文基于国内多用途剧场建筑和音质设计的现状,分析了当代多用途剧院的建设和使用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其厅堂音质设计的评价参量,进一步讨论了剧院内部的形体设计和厅堂声学装修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深入分析,对多用途剧院厅堂音质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技术细节。对于实现厅堂内多用途使用,文章对可调混响和电声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多用途剧院音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此外本文对缩尺模型和计算机模型测定等音质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通过三个实践案例在不同角度阐述了多用途剧院音质设计的全过程。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出多用途剧院厅堂音质的设计方法,明确一个适合当前国内多用途剧院声学和内部形式设计的方向。分析各个设计要素,探求最佳的设计方法,提供多用途剧院以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刘延昌[10](2011)在《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居民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促使中国功能性的建筑(如音乐厅、影剧院等)的加速建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河北石家庄的河北大戏院,不仅满足当地居民的功能性需求,更成为石家庄的地标性建筑;再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北京除故宫、长城以外的又一地标性建筑。对于这些功能性建筑来说,厅堂内的声学设计,又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成败。因此,设计师不能仅考虑建筑的造型,更应该多考虑到建筑内部的声环境设计。对于剧院型功能建筑的厅堂声学的研究来说,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是重要的途径。计算机厅堂声学模拟是计算机运用在声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高仿真的厅堂声波,从而预测出厅堂声学性质。这种方法比其他传统方法更加快速、便利。具有较为重大的研究意义。虽然通过声波的传播理论方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解析解,但是对于复杂的边界条件解析求解波动方程依然是十分困难的,并且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本课题是针对厅堂音质计算机模拟精确建模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各类厅堂建筑进行调查,进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并预测结果的主要指标,归纳总结并推理出一般性结论,该结论对声学设计者和软件开发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指导设计人员更精确的建模。建筑厅堂内最终的控制音质的声学指标仍需要通过仪器来实际测量,并以此对比先前公式和计算机模拟程序计算的结果。许多经验表明这三种方法确定的混响时间存在着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2017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剧场声学材料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2017版《内规》
        1.5.2 剧场声学材料
        1.5.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剧场建筑火灾案例分析
    2.1 克拉玛依友谊馆
        2.1.1 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原因及影响
        2.1.2 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事故分析
        2.1.3 克拉玛依友谊馆室内装修材料的应用
    2.2 吴哥大剧院
        2.2.1 吴哥大剧院火灾原因及影响
        2.2.2 吴哥大剧院火灾事故分析
        2.2.3 吴哥大剧院室内装修材料的应用
    2.3 常州红星大剧院
        2.3.1 常州红星大剧院火灾原因及影响
        2.3.2 常州红星大剧院火灾事故分析
    2.4 剧场火灾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规》对剧场声学材料发展应用的影响分析
    3.1 基于《内规》修订前后相关条例的分析
        3.1.1 《内规》的发展概述
        3.1.2 新旧《内规》对剧场室内装修影响的相关修订条例
        3.1.3 《内规》修订条例对剧场室内装修的影响分析
    3.2 基于《内规》修订前后声学材料的发展应用
        3.2.1 剧场声学材料在1995版《内规》实施前的应用
        3.2.2 剧场声学材料在施行1995版《内规》期间的发展应用
        3.2.3 2017版《内规》对剧场声学装修材料选用的影响
    3.3 消防设计对剧场装修选材的影响
        3.3.1 剧场消防设施系统设计
        3.3.2 剧场防火分区设计
        3.3.3 消防设计对剧场装修选材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剧场A级防火等级的声学材料性能研究
    4.1 剧场室内装修设计分析
        4.1.1 剧场观众厅装修设计分析
        4.1.2 剧场舞台装修设计分析
        4.1.3 剧场辅助空间装修设计分析
        4.1.4 不同功能剧场类型声学材料使用类型
    4.2 A级防火等级的声学材料性能研究
        4.2.1 声学材料性能概述
        4.2.2 微粒吸声材料性能研究
        4.2.3 铝质可控吸声扩散单元性能研究
        4.2.4 陶铝板制品性能研究
        4.2.5 GRG声学材料性能研究
    4.3 观众厅座椅及舞台幕布的性能分析
        4.3.1 观众厅座椅
        4.3.2 舞台幕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剧场室内装修设计工程案例分析
    5.1 影响剧场声学材料选用的因素
        5.1.1 室内消防设计的影响
        5.1.2 声学材料性能的影响
    5.2 汉江大剧院
        5.2.1 建筑概况与设计指标
        5.2.2 剧场室内消防设施设计
        5.2.3 剧场声学材料的应用
        5.2.4 剧场音质模拟测试
    5.3 同盛中学剧场
        5.3.1 建筑概况与设计指标
        5.3.2 剧场室内消防设计
        5.3.3 剧场声学材料的应用
        5.3.4 剧场音质效果的测试
    5.4 陈仓影剧院
        5.4.1 建筑概况与设计指标
        5.4.2 剧场室内消防设计
        5.4.3 剧场声学材料的应用
        5.4.4 剧场音质效果的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2)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新常态下剧场发展的机遇
        1.1.2 传统剧场空间形式的转变
        1.1.3 剧场声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实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剧场体型发展概述及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相关探讨
    2.1 国内外剧场观众厅体型发展概述
        2.1.1 国外剧场观众厅体型演变概述
        2.1.1.1 古希腊的露天剧场
        2.1.1.2 文艺复兴时期的U型剧场
        2.1.1.3 巴洛克时期的马蹄形剧场
        2.1.1.4 古典时期的马蹄形剧院与矩形音乐厅
        2.1.1.52 0世纪之后的剧场
        2.1.2 国内剧场观众厅体型演变概述
        2.1.2.1 中国传统戏场
        2.1.2.2 移植、模仿、改良时期剧场
        2.1.2.3 大会堂时期
        2.1.2.4 新中国初期
        2.1.2.5 大剧院时代
    2.2 剧场观众厅体型分类
        2.2.1 非流线型观众厅
        2.2.2 流线型观众厅
    2.3 流线型体型对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探讨
        2.3.1 基本情况
        2.3.2 声场情况
        2.3.3 早期侧向反射声对主观听音的影响
        2.3.4 相关客观声学参量
    2.4 研究流线型体型与声场关联的技术方法
        2.4.1 室内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
        2.4.2 室内声学计算机模拟过程的分析
        2.4.3 侧向反射声的音质参数获取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线型观众厅体型优化特点研究
    3.1 体型优化设计的作用
        3.1.1 平面形状设计
        3.1.2 剖面形状设计
    3.2 流线型在剧场中的应用
        3.2.1 观众厅侧墙设计
        3.2.2 观众厅顶棚设计
    3.3 流线型观众厅基本形式解析
        3.3.1 墙面流线型
        3.3.2 顶棚流线型
        3.3.3 挑台栏板与池座矮墙流线型
        3.3.4 流线型一体化
    3.4 流线型观众厅基本形态变化
        3.4.1 扭曲与倾斜
        3.4.2 分解与折叠
        3.4.3 有机形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体型对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研究
    4.1 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
        4.1.1 模型体量的确立
        4.1.2 各部位声学做法的选择
        4.1.3 声源位置与接收点的选择
        4.1.4 建立三维声学模型
    4.2 不同体型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对比分析
        4.2.1 多个测点采样分析
        4.2.2 整体坐席对比分析
        4.2.2.1 整体网格分析
        4.2.2.2 累积分布函数(CDF)对比分析
        4.2.3 反射声序列对比分析
        4.2.4 其他音质参数对比分析
        4.2.4.1混响时间T30
        4.2.4.2 早期衰变时间EDT
        4.2.4.3 声场不均匀度
    4.3 流线型与非流线型剧场对比结论分析
        4.3.1 流线型剧场的优势
        4.3.2 流线型剧场的不足与调整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优化设计
    5.1 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项目概况
        5.1.1 建筑概况
        5.1.2 建筑图纸内容
        5.1.3 音质设计要求
        5.1.4 体型优化特点
        5.1.4.1 观众厅平面
        5.1.4.2 观众厅剖面
    5.2 仿真模拟
        5.2.1 建立体型优化前后对比模型及基本设置
        5.2.1.1 建模优化处理
        5.2.1.2 声学材料的选择与优化
        5.2.1.3 声源与测点的布置
        5.2.1.4 设定模拟条件
        5.2.2 模拟并计算体型优化前后早期侧向能量因子
        5.2.2.1 多测点采样模拟数据对比
        5.2.2.2 整体网格对比分析
        5.2.2.3 累积分布函数整体分析
        5.2.2.4 反射声序列对比
        5.2.3 其他客观声学参数模拟结果分析
        5.2.3.1 与音乐丰满度有关的声学参量
        5.2.3.2 声场不均匀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存在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基于ODEON仿真技术的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选题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音乐厅音质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1.4.2 厅堂音质模拟研究与现实概况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ODEON软件
        1.5.2 音乐厅音质设计指标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音乐厅音质设计案例研究
    2.1 国家大剧院交响音乐厅
        2.1.1 空间形式及尺度
        2.1.2 音质设计方案
        2.1.3 音质设计效果
    2.2 福建大剧院室内乐音乐厅
        2.2.1 空间形式及尺度
        2.2.2 音质设计方案
        2.2.3 音质设计模拟
    2.3 西安音乐厅室内乐厅
        2.3.1 空间形式及尺度
        2.3.2 音质设计方案
        2.3.3 音质设计效果
    2.4 音乐厅音质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音乐厅音质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3.1 音乐厅体形因素的影响
        3.1.1 观众厅的平面形式对厅堂音质的影响
        3.1.2 观众厅的剖面形式对厅堂音质的影响
        3.1.3 演奏台形式与尺度对厅堂音质的影响
        3.1.4 体形因素小结
    3.2 音乐厅界面因素的影响
        3.2.1 界面设计
        3.2.2 界面材料
        3.2.3 界面因素小结
    3.3 混响时间的确定和控制
        3.3.1 混响时间的设计
        3.3.2 混响时间的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DEON仿真技术的音乐厅音质模拟研究
    4.1 音乐厅音质模拟内容及参数设置
        4.1.1 平面形式对音质影响的模拟内容及参数设置
        4.1.2 剖面形式对音质影响的模拟内容及参数设置
        4.1.3 演奏台尺度对音质影响的模拟内容及参数设置
        4.1.4 界面属性对音质影响的模拟内容及参数设置
    4.2 观众厅平面形式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2.1 Case1 模型声场模拟结果
        4.2.2 Case2 模型声场模拟结果
        4.2.3 Case3 模型声场模拟结果
        4.2.4 Case4 模型声场模拟结果
    4.3 观众厅剖面形式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3.1 增加楼座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3.2 楼座深度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4 演奏台尺度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4.1 开口宽度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4.2 高度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5 界面因素对音质影响的模拟
        4.5.1 顶棚形式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5.2 界面散射系数对音质影响的模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策略与案例实践
    5.1 优化设计策略
        5.1.1 体形优化设计策略
        5.1.2 界面优化设计策略
    5.2 兰州文理学院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
        5.2.1 建筑概况与音质设计指标
        5.2.2 原音质设计方案与ODEON模拟仿真
        5.2.3 优化设计方案与ODEON模拟仿真
        5.2.4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5.3 中宁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
        5.3.1 建筑综述
        5.3.2 音质优化设计方案
        5.3.3 ODEON模拟仿真
        5.3.4 客观参量测量
        5.3.5 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4)可变混响系统的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可变混响控制系统
    2.1 声控制系统 (ACS)
    2.2 多通道混响系统 (MCR)
    2.3 可变室内声学系统 (VRAS)
    2.4 电子声学系统 (E-coustic)
    2.5 多功能创新声学引擎系统 (VIVACE)
    2.6 多功能演艺声场控制系统技术简介CDC.Revb
3 结束语

(5)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的室内混响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1.2 混响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混响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混响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响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2.1 混响分析的基础理论
        2.1.1 声压与声压级
        2.1.2 倍频程和 1/3 倍频程分析
        2.1.3 闭室内的声能衰减
        2.1.4 混响时间与最佳混响时间
        2.1.5 其它重要的室内声学参数
    2.2 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
        2.2.1 稳态噪声截断法
        2.2.2 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
    2.3 混响时间测量偏差
第3章 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
    3.1 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概述
    3.2 基于m序列的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
        3.2.1 m序列及其基本特性
        3.2.2 基于m序列的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原理
        3.2.3 FMT变换
    3.3 近双周期m序列及其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
        3.3.1 近双周期m序列
        3.3.2 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的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原理
        3.3.3 基于FFT的快速相关算法
    3.4 两种声脉冲响应测量方法的对比
        3.4.1 在理想情况下的测量效果仿真实验对比
        3.4.2 抑噪能力仿真实验对比
        3.4.3 仿真实验总结
第4章 室内混响时间估值问题研究
    4.1 声压级衰减曲线的获取方法
        4.1.1 脉冲响应截断法
        4.1.2 滑动窗平滑声压级衰减曲线法
        4.1.3 改进的滑动窗平滑声压级衰减曲线法
        4.1.4 声能残差和声压残差最小二乘非线性拟合法
    4.2 混响时间计算方法
第5章 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的混响分析系统设计
    5.1 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5.2 混响分析系统的主要构成
    5.3 混响分析系统软件的主要模块设计
        5.3.1 显示与用户操作模块
        5.3.2 声源控制模块
        5.3.3 噪声测量控制模块
        5.3.4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5.3.5 数据管理模块
        5.3.6 数据输出模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

(6)音乐厅兼做电影院——以江西宜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建筑声学设计的客观指标
2 建筑声学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天花扩散设计(图2)
    2.2 墙体可调混响设计(图3)
    2.3 浮云反射板设计(图4)
3 建筑声学计算机仿真分析
    3.1 音乐厅模式
    3.2 电影院模式
结语
资料来源:

(7)多功能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与耦合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对象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1.4 耦合空间发展
        1.4.1 国外历史沿革
        1.4.2 国内历史沿革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框架
        1.5.1 课题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功能厅的建筑声学设计
    2.1 音质设计概论
        2.1.1 音质主观评价
        2.1.2 客观物理量
        2.1.3 音质设计的内容
    2.2 多功能厅容积的确定
    2.3 多功能厅堂的体型设计
        2.3.1 体型设计方法
        2.3.2 体型设计原则
    2.4 多功能厅混响时间设计
        2.4.1 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确定
        2.4.2 混响时间计算
        2.4.3 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和布置
    2.5 多功能厅的构造措施
        2.5.1 改变大厅的容积
        2.5.2 可改变的声吸收
        2.5.3 可改变的反射、扩散及吸声体
        2.5.4 设置与大厅耦合的混响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耦合空间的声学特性及其应用
    3.1 耦合空间的基本概念
        3.1.1 耦合效应
        3.1.2 耦合空间
    3.2 耦合空间的声学特性
        3.2.1 描述厅堂音质的声学参量与耦合空间对其的影响
        3.2.2 耦合空间的特性对厅堂音质的影响
    3.3 耦合空间的应用实例
        3.3.1 美国达拉斯交响乐中心
        3.3.2 英国伯明翰国际会展中心交响乐大厅
        3.3.3 瑞士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音乐厅
        3.3.4 巴西圣保罗音乐厅
        3.3.5 芬兰拉蒂西贝柳斯会议和音乐厅
        3.3.6 美国费城 Kimmel 演艺中心音乐厅
        3.3.7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渭南大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
    4.1 综述
    4.2 渭南大剧院的功能与建筑概况
        4.2.1 使用功能
        4.2.2 观众厅的体型设计
    4.3 渭南大剧院主要建筑声学设计指标
        4.3.1 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4.3.2 声场不均匀度
        4.3.3 厅内本底噪声
        4.3.4 总体音质主观评价
        4.3.5 其他音质指标
    4.4 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设计
        4.4.1 不同房间最大允许噪声级
        4.4.2 空气声隔声设计
        4.4.3 固体声隔声设计
    4.5 渭南大剧院混响时间计算
        4.5.1 剧场总体积计算
        4.5.2 观众厅内空气吸声量的计算
        4.5.3 观众厅内座椅吸声量的计算
        4.5.4 剧院观众厅混响设计
    4.6 剧场音质设计与声学材料的选择及配置
        4.6.1 音质设计概述
        4.6.2 剧场内表面声学材料的选择与配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渭南大剧院建筑声学测试
    5.1 剧院声学测试基本情况说明
    5.2 第一次声学测试
        5.2.1 测点布置说明
        5.2.2 测试结果
    5.3 第二次声学测试
        5.3.1 混响时间测量
        5.3.2 剧场声压级测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渭南大剧院的声场计算机模拟分析
    6.1 渭南大剧院声场计算机模拟分析
        6.1.1 观众厅概况
        6.1.2 计算机模拟的客观参量简介
    6.3 计算机模拟前的设置
        6.3.1 观众厅三维声学模型坐标系统
        6.3.2 声源及接收点位置说明
    6.4 室内音质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6.4.1 观众厅内表面声学材料的选配原则
        6.4.2 室内声学参量的模拟计算结果
        6.4.3 室内音质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 1 空场时各测点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图
    附录 2 耦合空间开启后各测点混响时间与空场时混响时间的对比
    附录 3 满场时各测点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图
    附录 4 各室内声学参量的模拟计算结果
    附录 5 接收点的初步模拟结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8)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社会背景
        1.2.1 我国当前剧场建设的高潮期
        1.2.2 我国剧场运营状况
        1.2.3 我国艺术演出状况
        1.2.4 我国剧场的商业化趋势
    1.3 研究的学术背景
        1.3.1 剧场研究状况
        1.3.2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的相关学科、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相关学科
        1.4.2 主要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目的、范围及策略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范围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策略
    1.6 研究的特色、意义、创新点及局限性
        1.6.1 研究特色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的创新点
        1.6.4 研究的局限性
    1.7 几个主要概念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评价前期的准备
    2.1 概述
    2.2 前期研究的目的
    2.3 对评价客体的初步研究
        2.3.1 评价客体的范围
        2.3.2 对评价客体的现场初勘
        2.3.3 对评价客体的图纸分析
        2.3.4 评价客体类型的划分
        2.3.5 评价客体的选择
    2.4 对评价主体(使用者)的初步研究
        2.4.1 对剧场使用人群的现场访谈
        2.4.2 对使用者的问卷调查
        2.4.3 评价主体范围及抽样方法确定
    2.5 评价逻辑的建立
        2.5.1 研究思路的形成
        2.5.2 研究旨趣的提出
        2.5.3 对综合性评价的研究设计
        2.5.4 对焦点评价的研究设计
        2.5.5 评价方法的选择
        2.5.6 分析方法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的满意度评价
    3.1 满意度评价
        3.1.1 概念界定
        3.1.2 研究状况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内容
        3.2.3 研究方法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先导性研究
        3.3.2 研究假设
    3.4 第一步研究:以使用者群体(演员样本和观众样本)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4.1 评价对象背景信息
        3.4.2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3.4.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5 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不同剧场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5.1 评价对象的背景信息
        3.5.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3.5.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6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的层次权重评价分析
        3.6.1 建立层次结构
        3.6.2 重要性因素排序
        3.6.3 计算权重与综合得分
        3.6.4 综合得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环境舒适性评价
    4.1 舒适性评价理论概述
        4.1.1 概念界定
        4.1.2 影响舒适性的因素
        4.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内容
        4.2.3 主要研究方法
    4.3 观众对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的舒适性评价
        4.3.1 评价对象背景信息
        4.3.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4.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4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舒适性的层次权重评价分析
        4.4.1 建立层次结构
        4.4.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计算
        4.4.3 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权重计算
        4.4.4 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总排序
        4.4.5 综合得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休息厅空间和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1 使用方式评价
        5.1.1 基本概念
        5.1.2 理论定位
        5.1.3 国外空间行为研究概况
        5.1.4 国内空间行为研究概况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目的
        5.2.3 研究内容
        5.2.4 研究方法
    5.3 剧场休息厅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3.1 观察研究
        5.3.2 访谈研究
    5.4 剧场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4.1 观察研究
        5.4.2 访谈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观众厅空间的喜爱度评价
    6.1 喜爱度评价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目的
        6.2.3 研究内容
        6.2.4 研究方法
    6.3 先导性研究
        6.3.1 文献资料
        6.3.2 开放式访谈
    6.4 现状调查
    6.5 喜爱倾向性调查分析结果及讨论
        6.5.1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6.5.2 问卷结果及分析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空间模式与设计导则
    7.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7.1.1 一级评价指标
        7.1.2 二级评价指标
        7.1.3 评价因素权重计算
    7.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空间设计模式
        7.2.1 文献研究
        7.2.2 研究途径
        7.2.3 空间设计模式
    7.3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设计导则
        7.3.1 文献研究
        7.3.2 本导则的特点
        7.3.3 总则
        7.3.4 平面布局建议
        7.3.5 关于使用者
        7.3.6 各主要空间的设计建议
        7.3.7 设施设备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D.学位论文
    J.学术论文期刊
    M.学术着作
    N.报纸文章
    Z.网络资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1.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先导性研究问卷
        1.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探索性研究问卷(一)
        1.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探索性研究问卷(二)
        1.3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探索性研究问卷(三)
        1.4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观众厅及公共空间舒适度评价——影响因素先导性调查(观众问卷)
    附录 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表(量化调查表)
        2.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管理人员问卷)
        2.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演员问卷)
        2.3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观众问卷)
        2.4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舒适度评价调查表(观众问卷)
    附录 3.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观众厅使用倾向调查表(观众问卷)
    附录 4 我国三个城市剧场艺术演出场次统计
        4.1 艺术表演场次(广州)(2011.1.20~2011.4.20)
        附录 4.2 艺术表演场次(佛山)(2011.1.20~2011.4.20)
        附录 4.3 艺术表演场次(深圳)(2011.1.20~2011.3.20)
    附录 5 四座剧场各 5 场演出的在线选座图记录(在演出前三天关闭时)和对剧场上座率的估算
    附录 6 作者调研的 8 个剧场信息
        6.1 湖南大剧院
        6.2 深圳保利剧院
        6.3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讲堂
        6.4 乐山剧院
        6.5 东莞玉兰大剧院
        6.6 惠州文化艺术中心
        6.7 广州大剧院
        6.8 武汉琴台大剧院
致谢
附件

(9)多用途剧院建筑音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来源及背景
        1.1.1 多用途剧院的历史由来
        1.1.2 多用途剧院建筑和音质设计的研究现状
    1.2 本论文所展开的研究内容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1.4 多用途剧院音质设计的程序
        1.4.1 音质设计的概况
        1.4.2 多用途剧院音质设计的过程
第二章 当代国内外多用途剧院的建设和使用的特点
    2.1 多用途剧院发展趋势及特点
        2.1.1 当前多用途剧院建设的主要特征
        2.1.2 多用途剧院的发展趋势
    2.2 多用途剧院的适用范围及定位
    2.3 当前世界多用途剧场的声学设计实例
第三章 多用途剧院厅堂音质设计评价参量
    3.1 客观指标
        3.1.1 混响时间(RT)
        3.1.2 早期衰变时间(EDT)
        3.1.3 早期反射声
        3.1.4 早期声能比
        3.1.5 声压级和相对强感
        3.1.6 声场分布
        3.1.7 侧向声能百分数(LF)、双耳相互关系数(IACC)
        3.1.8 背景噪声限值
    3.2 主观评价
第四章 剧场内部形体设计和声学装修原理
    4.1 剧院内部形体设计
        4.1.1 观众厅各类平面类型
        4.1.1.1 鞋盒形(矩形)平面
        4.1.1.2 钟形平面
        4.1.1.3 扇形平面
        4.1.1.4 多边形平面
        4.1.1.5 马蹄形(曲线形)平面
        4.1.1.6 不规则平面
        4.1.2 观众厅剖面设计
        4.1.2.1 观众厅坐席的升起
        4.1.2.2 观众厅台口
        4.1.2.3 观众厅吊顶
        4.1.3 眺台设计
        4.1.4 观众厅侧墙的处理
        4.1.5 观众厅后墙的处理
        4.1.6 观众厅体型设计综合分析
    4.2 室内声学装修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4.2.1 吸声材料
        4.2.2 定向反射材料
        4.2.3 扩散反射材料
    4.3 舞台、音乐罩及乐池的声学考虑
        4.3.1 舞台声学设计
        4.3.2 音乐罩设计
        4.3.2.1 舞台音乐罩的类型
        4.3.2.2 舞台音乐罩的材料
        4.3.2.3 舞台音乐罩的尺寸
        4.3.2.4 舞台音乐罩的形体准则
        4.3.3 乐池设计
        4.3.3.1 乐池的类型
        4.3.3.2 乐池的声学问题
第五章 可调混响研究
    5.1 可调混响的途径
        5.1.1 可调吸声
        5.1.2 可调容积
        5.1.3 设置混响室
    5.2 可调混响的幅度
    5.3 电声技术
        5.3.1 加强混响系统
        5.3.2 重建混响系统
        5.3.3 加强早期反射声
第六章 模型测定
    6.1 缩尺模型
    6.2 计算机模拟
第七章 实践工程
    7.1 桐柏宣传文化中心
        7.1.1 项目简介
        7.1.2 音质设计要求
        7.1.3 体型设计及声学装修
        7.1.4 现场测试
    7.2 西安市广电世纪园剧院
        7.2.1 项目简介
        7.2.2 音质设计要求
        7.2.3 体型设计及声学装修
        7.2.4 现场测试
    7.3 国际ASA剧场设计竞赛
        7.3.1 项目简介
        7.3.2 音质设计要求
        7.3.3 体型设计及声学装修
        7.3.4 混响时间的控制
        7.3.5 噪声控制
        7.3.6 计算机声学模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预取得的成果
第2章 厅堂内的建筑声学设计
    2.1 建筑声学的发展
    2.2 厅堂声学设计的内容
    2.3 厅堂封闭空间建筑声学设计必要性
第3章 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技术
    3.1 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3.2 计算机声学模拟原理及理论基础
        3.2.1 几何声学
        3.2.2 声束法
        3.2.3 近似声束追踪与全声束追踪
        3.2.4 尾部矫正
        3.2.5 统计学混响时间
        3.2.6 衍射模拟
        3.2.7 声线相位追踪
        3.2.8 扩散反射
    3.3 计算机声学模拟的局限
    3.4 计算机声学模拟的可靠性
第4章 厅堂声场实际测量
    4.1 测量原理及设备
        4.1.1 测量原理
        4.1.2 测量设备
        4.1.3 测量流程
    4.2 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
        4.2.1 气象因素的影响
        4.2.2 自然环境的影响
        4.2.3 声场特性的影响
    4.3 测量误差分析
        4.3.1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4.3.2 实测误差
        4.3.3 系统误差
        4.3.4 随机误差
        4.3.5 人为差错
第5章 工程案例声学数据对比分析
    5.1 清华大学某教室
        5.1.1 教室声学设计
        5.1.2 教室计算机模拟及结果
        5.1.3 教室现场测量及结果
        5.1.4 数据对比及分析
    5.2 国防大学报告厅
        5.2.1 报告厅声学设计
        5.2.2 报告厅计算机模拟及结果
        5.2.3 报告厅实际测量及结果
        5.2.4 数据对比分析
    5.3 大庆市文化中心大剧院
        5.3.1 剧院声学设计
        5.3.2 剧院计算机模拟及缩尺模型模拟结果
        5.3.3 剧院实际测量及结果
        5.3.4 数据比对分析
    5.4 辽宁营口奥体中心体育馆
        5.4.1 体育馆声学设计
        5.4.2 体育馆内混响时间模拟及结果
        5.4.3 体育馆内现场测量及结果
        5.4.4 数据对比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2017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剧场声学材料研究与应用[D]. 郑肖丽. 长安大学, 2020(06)
  • [2]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D]. 刘叮当.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3]基于ODEON仿真技术的音乐厅音质优化设计研究[D]. 张黎. 长安大学, 2019(01)
  • [4]可变混响系统的分析与构建[J]. 戴璐.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5]基于近双周期m序列的室内混响分析方法研究[D]. 许娅. 湖南大学, 2015(03)
  • [6]音乐厅兼做电影院——以江西宜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J]. 孙海涛,刘培杰. 华中建筑, 2014(06)
  • [7]多功能厅堂建筑的声学设计与耦合空间的研究[D]. 葛强. 长安大学, 2014(03)
  • [8]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D]. 陈向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9]多用途剧院建筑音质设计研究[D]. 郭宇. 长安大学, 2011(01)
  • [10]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研究[D]. 刘延昌. 河北工程大学, 2011(11)

标签:;  ;  

厅堂声学设计的新发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