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组合SPWM信号发生器

数模组合SPWM信号发生器

一、数模结合的SPWM信号发生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源[1](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桑朝春[2](2021)在《基于半桥电路的高压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及组网设计》文中认为压电陶瓷作为微位移领域的一款复合功能材料,在精确定位、精确测量、微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军事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因此本文针对压电陶瓷在震动平台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设计一款高电压大电流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通过对该驱动电源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满足设计需求。文中通过对压电陶瓷特性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到压电陶瓷的起源以及相关应用原理,并对其驱动原理进行分析,同时列出压电陶瓷的一些相关特性。通过研究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驱动方式,了解到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两大类驱动方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研究,了解到国内市场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性能指标相比国外市场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存在差距。通过分析压电陶瓷的不同驱动方式,并针对此次课题的实际需求以及文中所选P-035.80P型压电陶瓷的各项性能参数,选择使用开关式驱动方式作为此次课题的设计方案,在文中给出了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整体设计结构,并对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各部分电路进行分析。为满足设计需求,选择半桥电路作为主驱动电路。为满足实际中随机信号的测试、高电压大电流输出以及相关数据采集的要求,最终采用四路半桥电路并联的方案,并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的分析及研究。此驱动电源在硬件电路上主要包含核心控制单元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驱动电路、通信模块等四部分。核心控制电路主要利用微控制器进行数据的读取以及发送并对主驱动电路进行控制;数据采集电路主要对小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电流等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驱动电路是本文设计的核心,主要将微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转换为实际功率驱动信号;通信模块主要是将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连接至总线网络进行组网,将系统状态数据进行上传,通过PC端进行监控。本文设计驱动电源软件方案主要分为硬件电路下位机控制软件程序以及PC端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件程序设计主要对微控制器的时钟配置以及相关硬件的通信协议进行分析研究。上位机软件设计主要分析应用的主要框架以及设计模式,并介绍相关功能。通过以上理论方案研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本文中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在电压输出线性度、稳定度以及电流输出稳定度、频率响应等指标均有良好的性能。满足在模拟5u F负载的情况下,输出电压0-900V,输出电流6A以上,频率响应范围5Hz-2000Hz的要求,同时在真实负载测试下,满足设计要求。

唐智恺[3](2021)在《基于震电测井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石油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油田的勘探也成了重要的话题。随钻震电测井是将震电效应和声波测井结合起来,利用机械波在含流体的孔隙介质中会激励出电磁波这一特性来设计震电测井仪器。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声波测井方法中对于钻铤波的影响,同时测量更加准确,能够测量多种参数。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震电效应进行测井的相关背景和发展现状,再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发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声波信号,同时发射一个同步信号给接收系统,通知接收系统开始采集。声波信号在含流体的孔隙介质中激励出电磁波信号。由于声信号的参数和电磁波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本文设计的发射系统能够实现发射波的波形、频率和幅度可调,通过对发射系统整体方案的讨论选择合适的发射波参数。由于发射系统是通过换能器进行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换,因此本文还通过阻抗匹配实现发射功率的提升。接收系统是接收地层中的电磁波信号,采用八路天线和对应的信号采集板等间距分布,当接收到震电信号时,信号采集板将数据传入通信板中,由通信板传到上位机中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信号到达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声信号的传播速度,从而推断出地层信息。因为接收的震电信号非常微弱,加上环境复杂等因素,接收系统的设计依据微弱信号检测的相关理论,从抑制噪声和信号放大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芯片选型、电路优化和数据传输等方面,力求经过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在上传到上位机中的效果更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验证减小负担。最后搭建好系统测试环境和实验平台,测试各个电路模块的相关功能。最终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联合调试实现震电信号的激励和接收,并通过相关算法完成声信号速度的提取工作,实现预期功能。

赖章军[4](2021)在《井下随钻电磁波传输电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需用到随钻测井技术将井下的参数数据传输到地面上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知井下的石油分布情况,以便石油的高效开采。现已有成熟的钻井泥浆脉冲传输技术应用在测井技术中,但这种技术的传输速率低、花费成本大。为提高传输速率,需研究新的随钻传输技术,由此,随钻电磁波传输技术被提出来。随钻电磁波传输系统是以低频信号为载波,经过调制和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且以电磁波的方式沿着钻杆信道传输到地面,地面接收系统对传上来的信号进行调理、解码后得到初始的井下数据;同时,地面上可向井下传输指令信号遥控井下发射系统的工作。依据地下电磁波传输的特性和随钻电磁波传输技术的现有成果,得出该技术目前所需突破的关卡,首先是井下传输的信号衰减大且混有大量的噪声,接收系统要处理、提取出大噪声下的微弱信号是一难点;其次是在井下电磁波传输以低频信号为载波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传输速率是另一难点。经过分析和对比后,井下发射系统采用集成数字功率放大器设计高转换效率的发射电路,调制方式选择误码率低的2FSK和频带利用率高的OFDM来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地面发射系统单独设计了大功率放大电路,在负载为200Ω的条件下,可将下传信号放大到30W,以期能传输到井下的接收系统中。通过理论分析电路固有噪声的来源,设计了低噪性能的仪表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可以有效的放大微弱信号和滤除带外噪声;考虑到测井现场的工频噪声,设计了工频陷波电路,进一步优化了接收信号;同时设计了后级自动增益放大电路,能灵活放大信号幅度,以满足采集电路采集电压的幅值需求。另外,为增加井下电磁波传输距离,采用了中继转发传输的方式。完成系统电路的设计后,进行了实验室系统级联调和实地下井试验,在燕郊试验场地进行下井试验验证了2FSK和OFDM单向传输和地面遥传方案,2FSK能实现浅井的100bit/s传输,OFDM能实现浅井的120bit/s传输;在新疆试验场地进行下井试验验证了中继转发传输方案,2FSK能实现传输距离为1592米,速率为10bit/s的单向传输。

赵月川[5](2020)在《多路输出任意波形功率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全国电网互联和大区网架的初步形成,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变成了重中之重,电网稳定安全的运行得益于继电保护设备的存在。同时,如何测试这些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以保障其准确快速地识别电网中的故障信号、切断发生故障的部分电网、保护其余电网正常工作。设计一种便携式、现场可编程与可远程控制操作,并能模拟电网中各种故障信号的测试仪器,已经成为保障继电保护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设计一种多路输出任意波形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仪,包括以FPGA主控制器、ARM协控制器构成的可编程信号发生器,以及由DC/DC升压斩波电路、单相全桥逆变电路、K型滤波电路、误差校正电路、高速比较电路、自举驱动电路和多个辅助电源电路所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可编程信号发生器,根据现场需求编程产生幅频可调的基准信号,具体通过上位机下发波形参数给FPGA,并调用FPGA内部的各波形CORDIC算法模块产生基准波形,经由DAC电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输入功率放大部分;功率放大部分,实现对三路基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同步输出。升压电路提供逆变电路所需的母线电压,逆变电路是由误差校正电路、高速比较电路和自举驱动电路产生的PWM信号,来控制MOS管的开启和关断以实现换流,并经过LC滤波器得到功率放大波形。同时,为了减小PWM控制电路设计时的复杂程度,减小PWM占空比调节范围,设计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形成关联调节。具体地,在调节交流基准信号幅值的同时,DC/DC升压电路的直流基准产生变化,改变升压电路PWM的占空比,全桥逆变的母线电压也随之改变。经参数设计和系统仿真验证,证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搭建与焊接一台样机,对系统进行测试,实现对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的功率放大,其工作效率大于82%,同步误差与响应时间均小于10μs。系统成功实现预期目标,且稳定可靠、操作便捷。

王朝阳[6](2020)在《基于DSP的双向AC/DC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储能是当今新能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储能在一些新兴领域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UPS不间断电源、VTG新能源汽等领域。储能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近年来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是现在研究的前沿方向,其中双向AC/DC变换器是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双向AC/DC变换器网侧电流的谐波治理以及电网锁相环的锁相精度一直是工程研究热点领域。由于传统的锁相环大多采用模拟器件锁相,模拟器件易于老化、受温度较敏感等缺点,对锁相环的锁相精度会造成影响。为此,本文选用了纯软件的锁相环算法,并对比分析了两款正交信号发生器,提出一种判断锁相成功的方法,采样瞬时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本文首先选用单相全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器为研究拓扑,以开关函数描述数学模型为研究点,并选用双极性调制技术实现SPWM波,控制策略方面采用瞬时直接电流控制,详细分析设计了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PI控制器以及数字实现方法。选用基于反PARK变换的正交信号发生器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算法进行了电网频率突变、相位突变等常见故障的仿真分析及实验平台的验证,提出一种判断锁相成功的方法。对单相全桥电压型双向AC/DC变换器拓扑结构的硬件电路和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对主电路参数选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辅助电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并以TMS320F28335为主控芯片对系统软件主程序和中断子程序进行了设计,对软件产生SPWM波进行了推导论述。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了系统的带载能力性能分析,分析其由空载到轻载,从轻载到满载以及从整流模式切换到逆变模式的系统动态响应等情况,并最终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验证了软件实现SPWM波以及系统PWM整流模式的开环、闭环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龙辉[7](2020)在《轮对电机磨合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轨道交通运输以其环保节能、载运容量大、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我国公共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高速动车组的发展,轨道交通运输变得更快速便捷、舒适准点,成为我国的运输大动脉。轮对电机总成是机车走行部最重要的部分,而轮对电机更是重中之重,决定着动车组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在电机装车前必须进行轮对电机磨合试验。本课题根据轮对电机磨合试验要求,针对CRH2型动车组牵引电动机,设计了磨合试验台控制系统。论文分为系统主电路、控制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三大部分。介绍了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理清了从电网电源到牵引电机输入端的技术路线,为系统方案设计作参考。针对CRH2型动车组牵引电机结构与参数,结合《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和《CRH2动车组四级检修规程》总结出磨合试验要求为频率不变时调节电压观察电流和正反转调速。通过研究牵引电机调速方法,提出了SPWM变频调速方案,采用低压变流器+高压变压器的主电路设计方案,并确定了双极性SPWM控制和PID调节结合的控制策略。低压变流器由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和电压型三相全控逆变电路构成。控制系统需要采集牵引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温度等信号并送入上位机处理,硬件电路设计以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控制芯片,设计了最小系统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时钟与复位电路和配置电路;紧接着设计了8通道A/D转换电路、与上位机通信的USB通信电路、IGBT驱动电路以及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软件设计分为FPGA数字程序设计和上位机人机交互程序。FPGA数字程序设计的本质是实现数字电路的结构和时序逻辑设计。本文选择在Quartus Prime平台使用Verilog语言来开发,其中模块的时序逻辑是FPGA设计的重点,包括时钟模块、A/D采样模块、FIFO缓存模块、USB通信模块及其固件程序、PI算法模块、SPWM波形产生模块。上位机程序使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编写,是实现人机交互的界面,可完成数据采集后显示、存储、删除、另存到U盘等功能以及控制电机正反转、调压、调速等操作。

郑明科[8](2020)在《随钻震电信号激励和接收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各行业的高速发展,充斥着对资源的需求,而清洁能源因成本等原因无法大面积普及,使得油气等化石资源仍是能源使用方面的中流砥柱,对油田的勘探也成了当今时代资源开采方面的热点。相对于传统油田勘探的手段,随钻震电测井有诸多优势,该新型探测油田的技术以震电效应为理论依据,即在地下介质中机械波和电磁波会有能量的耦合和转换,因此在考虑实现该方式的主要难点在于机械波的产生和电磁波的接收,针对地层参数的分析则是需要测量机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做讨论,分别是机械波的产生和电磁波的接收,这里分为激励系统和接收系统,激励系统用于产生一定能量的声波,作用在饱和流体的孔隙介质耦合得到电磁波,需要考虑激励波形和功率,用于产生声波的设备是超声波换能器,其中心频率限制了激励波形的特性是高压或者频率集中的窄带信号,因此分别考虑了不同激励波形的优势,震电效应耦合效率低,因此在激励系统中并提出了以正弦波调制的高斯信号进行驱动,并使用丁类功放进行功率放大驱动。在接收系统方面,使用八路采集电路等间距排列安装到用于防水的骨架中,这样通过计算每一路采集到震电信号的时间间隔,可计算出声波的传输速率,进而推算出地层参数,设计中需要考虑微弱信号采集,信号传输以及实验条件搭建,震电信号较微弱,测量效果受噪声影响严重,因此对采集电路板的增益和噪声要求都是极高,在接收系统中为了可以在液体中正常工作,需要将电路板集成到骨架中,因此在设计电路中需要考虑有限的尺寸问题,另外在芯片选型,噪声优化和PCB布局都做了相关考察,采集板功能为震电信号放大,滤波以及量化成数字信号后进行传输,接收系统接收到激励系统的同步信号后数字部分就采集处理好后的震电信号通过SPI协议传输到一路转接板上,再使用RS485接口传输到上位机。最后将系统在搭建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测试运行,激励系统和接收系统均可稳定运行,并测出了震电信号,通过后续数据处理过程能够计算出声波波速,达到项目预期效果。

张颖聪[9](2020)在《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DSP控制技术,设计拓扑结构为前级PFC、中级DC/DC全桥变换器、后级DC/AC逆变器的实验电源,实现对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典型信号高精度隔离输出,具有强带载能力与高可扩展性。本文首先对实验电源前级PFC进行设计,比较Boost型PFC的三种工作模式,选择了临界导通模式(CRM模式)作为主控制模式;选择两级Boost型电路并联,降低了每路电感电流峰值与开关管电流峰值;在对PFC硬件电路进行仿真的基础上,采用控制IC UCC28061实现对交错并联CRM模式Boost型PFC设计。其次对中级全桥变换器与后级逆变器进行了设计。对全桥变换器,选择移相控制作为主控制方式,实现超前臂的零电压开通,降低开关损耗;通过对控制方式的分析,选择输出电压PI控制单闭环作为主控制方式;对全桥变换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移相控制的全桥变换器可行性。对后级逆变器,主要分析逆变器的控制原理,选择输出电压瞬时值的PI闭环控制以及逆变器输入母线电压前馈控制方式,实现对逆变输出电压的闭环控制。最后对多波形实验电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对实验电源系统进行整体仿真,验证逆变器输入电压前馈有效性与可靠性,对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与多频率混合波形进行了PLECS仿真实验与硬件实物实验,验证实验电源系统可实现多波形闭环功率输出。

王萌[10](2019)在《基于FPGA的水声通信发射机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而水声通信技术成为水下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为了满足水声通信系统高效率、小体积等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水声通信发射机。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声通信的背景与意义,以及水声通信发射机的特点、结构和设计方案;其次,结合水声通信的信道特点及抗干扰的功能需求,对数字调制技术和载波信号产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对2FSK和MFSK的数字调制方案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FPGA和DDS技术的数字调制单元;然后分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结合换能器的特性选择适合水声通信的D类功放,研究数字功放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并对该调制方式进行基于FPGA的编程仿真;选用集PWM调制和驱动为一体的IRS2092S功放芯片设计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外围电路,为实现最大功率传输,设计优化功放和换能器之间的阻抗匹配电路,完成电路焊接及调试。最后对本文设计制作完成的水声通信发射机进行性能测试,利用手持网络分析仪测量接入匹配电路的换能器的回波损耗值,通过直流电源观察系统的输出功率。本文设计的水声通信发射机主要包括基于FPGA的数字调制单元模块、D类功率放大模块和换能器匹配电路三个部分。设计完成后对该水声通信发射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水声通信发射机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数模结合的SPWM信号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模结合的SPWM信号发生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2)基于半桥电路的高压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及组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压电陶瓷概述
    1.3 国内外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研究现状
        1.3.1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国内外产品分析
        1.3.2 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论文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系统原理
    2.1 压电陶瓷应用、驱动原理及特性
        2.1.1 压电陶瓷应用原理
        2.1.2 压电陶瓷驱动原理
        2.1.3 压电陶瓷特性
    2.2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驱动技术
        2.2.1 直流放大式驱动方式
        2.2.2 开关式驱动方式
    2.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设计方案
        2.3.1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系统构成
        2.3.2 压电陶瓷选型
        2.3.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控制芯片
        2.3.4 半桥电路拓扑
        2.3.5 上位机设计
    2.4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组网设计
        2.4.1 通信协议
        2.4.2 网络拓扑结构
    2.5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设计规范
    2.6 本章小结
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硬件电路
    3.1 驱动电源硬件电路整体结构
        3.1.1 驱动电源电路结构
        3.1.2 通信模块电路结构
    3.2 主驱动电路分析
        3.2.1 半桥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3.2.2 LC滤波电路分析设计
        3.2.3 半桥MOS管选型及驱动电路设计
    3.3 功耗分析
        3.3.1 开关损耗
        3.3.2 驱动损耗
        3.3.3 导通损耗
    3.4 DSP核心控制电路
        3.4.1 主芯片电路设计
        3.4.2 主芯片电源模块设计
    3.5 电压电流反馈电路
    3.6 CAN收发器电路
    3.7 本章小结
4 硬件电路仿真及系统软件
    4.1 半桥电路仿真分析
    4.2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下位机软件
        4.2.1 软件开发环境
        4.2.2 系统软件流程
        4.2.3 TMS320F28335 系统初始化
        4.2.4 主驱动软件分析
        4.2.5 CAN通信软件分析
    4.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上位机软件
        4.3.1 上位机功能
        4.3.2 上位机数据传输流程
        4.3.3 上位机界面
    4.4 本章小结
5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实验验证
    5.1 驱动电源实验平台
    5.2 驱动电源性能测试
        5.2.1 阶跃响应测试
        5.2.2 输出电流稳定性测试
        5.2.3 输出电压线性度测试
        5.2.4 输出电压稳定性测试
        5.2.5 频率响应测试
        5.2.6 大电流输出测试
    5.3 驱动电源真实负载测试
    5.4 通信测试
    5.5 指标完成度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震电测井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震电测井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系统设计的难点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震电测井原理及系统设计
    2.1 震电效应机理与震电测井原理
        2.1.1 震电效应
        2.1.2 双电层结构与震电测井原理
    2.2 发射系统设计思路
    2.3 接收系统设计思路
    2.4 系统结构功能框图
    2.5 系统要求与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震电测井发射系统设计
    3.1 整体方案选择
        3.1.1 发射波形选择
        3.1.2 信号发生电路DDS实现
        3.1.3 信号调理电路方案设计
        3.1.4 功率放大电路方案设计
    3.2 电源电路设计
    3.3 信号发生调理电路设计
    3.4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5 阻抗匹配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震电测井接收系统设计
    4.1 整体方案选择
        4.1.1 微弱信号检测
        4.1.2 噪声分析和抑制方法
        4.1.3 采集板方案设计
        4.1.4 通信板方案设计
    4.2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4.3 滤波器电路设计
    4.4 后两级放大电路设计
    4.5 调理电路设计
    4.6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路测试与系统实验测试
    5.1 电路测试与参数选择
        5.1.1 信号发生电路功能测试
        5.1.2 电源电路测试
        5.1.3 三角波频率选择
        5.1.4 功放驱动电路部分参数选择
        5.1.5 滤波器频带选择
        5.1.6 阻抗匹配测试
        5.1.7 采集板测试
    5.2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3 系统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井下随钻电磁波传输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井下电磁波传输原理和系统方案设计
    2.1 井下电磁波传输原理
    2.2 方案设计和技术指标
        2.2.1 系统实现总体方案
        2.2.2 系统电路的技术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方案
        3.1.1 上行信号发射系统设计方案
        3.1.2 下行信号发射系统设计方案
    3.2 信号调制方式的选择
    3.3 上行信号发射系统
        3.3.1 2FSK信号产生电路
        3.3.2 OFDM信号产生电路
        3.3.3 功率放大电路
        3.3.4 电流检测电路
        3.3.5 电源电路
    3.4 下行信号发射系统
        3.4.1 DBPSK信号产生电路
        3.4.2 大功率放大电路
        3.4.3 电源电路
    3.5 发射系统电路PCB设计
        3.5.1 PCB布局布线规范
        3.5.2 PCB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方案
    4.2 接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2.1 噪声分析
        4.2.2 预先处理电路
        4.2.3 前置低噪声仪表放大电路
        4.2.4 带通滤波电路
        4.2.5 工频陷波电路
        4.2.6 第二级放大电路
        4.2.7 电源电路
        4.2.8 信号调理电路PCB设计
    4.3 接收系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的设计
        4.3.1 2FSK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电路
        4.3.2 OFDM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电路
        4.3.3 通信接口电路
        4.3.4 电源电路
        4.3.5 信号采集处理电路PCB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与试验结果分析
    5.1 试验测试准备条件
    5.2 发射系统测试
        5.2.1 井下发射系统测试
        5.2.2 地面发射系统测试
        5.2.3 接收系统测试
    5.3 系统测试
    5.4 实际下井试验
        5.4.1 浅井试验
        5.4.2 深井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多路输出任意波形功率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功率信号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号源的发展状况
        1.2.2 逆变电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目标
2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系统组成
    2.2 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
        2.2.1 CORDIC算法计算原理
        2.2.2 CORDIC算法运算模式
    2.3 功率放大部分工作原理
        2.3.1 DC/DC升压电路
        2.3.2 DC/AC逆变电路与调制
        2.3.3 LC滤波器
    2.4 DC/DC、DC/AC两级关联调节
    2.5 本章小结
3 功率放大电路部分的参数计算与仿真验证
    3.1 DC/DC升压电路参数计算与仿真
    3.2 DC/AC逆变电路参数计算与仿真
        3.2.1 正弦波功放电路仿真验证
        3.2.2 三角波功放电路仿真验证
        3.2.3 矩形波功放电路仿真验证
    3.3 前后级关联调节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可编程信号发生器设计与验证
    4.1 CORDIC算法仿真与综合
        4.1.1 时钟模块
        4.1.2 CORDIC控制模块
        4.1.3 CORDIC算法模块
        4.1.4 其他基准信号仿真
        4.1.5 系统整体仿真与综合
    4.2 CORDIC算法FPGA实现
        4.2.1 FPGA及开发平台简介
        4.2.2 信号发生器功能指标
        4.2.3 信号源硬件验证
    4.3 协控制器软件设计与功能实现
        4.3.1 协控制器开发简介
        4.3.2 协控制器设计与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直流升压电路设计与测试
        5.1.1 Boost电路设计
        5.1.2 Boost电路测试与结果分析
    5.2 逆变电路设计与测试
        5.2.1 全桥逆变主电路设计
        5.2.2 全桥逆变辅助电路设计
        5.2.3 全桥逆变电路测试结果分析
    5.3 样机测试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内部基准源电路图
    附录二: 功率放大部分电路图
    附录三: 实物图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6)基于DSP的双向AC/DC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双向AC/DC变换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双向A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2.2 双向A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1.2.3 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综述
        1.2.4 双向AC/DC变换器工程应用现状
        1.2.5 双向AC/DC变换器锁相环技术综述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双向AC/DC变换器的原理与数学模型
    2.1 双向A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建立
    2.2 双向AC/DC变换器的原理
        2.2.1 单极性调制
        2.2.2 双极性调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向A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3.1 间接电流控制法
    3.2 直接电流控制法
        3.2.1 瞬时直接电流控制
        3.2.2 滞环PWM电流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向AC/DC变换器的锁相环技术
    4.1 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环原理及数学模型分析
    4.2 正交信号发生器
        4.2.1 基于反PARK变换的正交信号发生器
        4.2.2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SOGI)的正交信号发生器
    4.3 软件锁相环的仿真分析与实验平台验证
        4.3.1 仿真分析
        4.3.2 实验平台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5.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1 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5.1.2 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5.1.3 驱动电路的设计
        5.1.4 检测与调理电路的设计
        5.1.5 保护电路的设计
        5.1.6 辅助电源的设计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主控芯片简介
        5.2.2 SPWM的数字化实现
        5.2.3 程序设计
    5.3 系统仿真研究
        5.3.1 变换器空载切换到轻载状态仿真
        5.3.2 变换器轻载切换到满载状态仿真
        5.3.3 变换器满载切换到轻载状态仿真
        5.3.4 变换器整流模式与逆变模式切换仿真
    5.4 物理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附录

(7)轮对电机磨合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机性能试验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FPGA发展现状
    1.3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简介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轮对电机磨合试验台方案设计
    2.1 CRH2型动车组牵引电动机概述
        2.1.1 牵引电机结构与参数
        2.1.2 牵引电机磨合试验要求
    2.2 牵引电机调速方法研究
        2.2.1 改变极对数调速
        2.2.2 改变转差率调速
        2.2.3 改变频率调速
    2.3 PWM控制技术
    2.4 试验台系统方案设计
        2.4.1 主电路研究与设计
        2.4.2 关键器件计算及选型
    2.5 控制策略
        2.5.1 双极性SPWM控制
        2.5.2 PID控制
    2.6 本章小结
3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FPGA技术简介
    3.2 主控板选型与最小系统设计
        3.2.1 电源电路
        3.2.2 时钟与复位电路
        3.2.3 配置电路
    3.3 信号采样模块
        3.3.1 A/D转换电路设计
        3.3.2 传感器选型
    3.4 USB通信模块
    3.5 IGBT驱动电路
    3.6 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
    3.7 本章小结
4 FPGA程序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4.1.1 Verilog HDL语言
        4.1.2 Quartus Prime软件
    4.2 系统时钟模块设计
    4.3 A/D采样模块设计
    4.4 FIFO缓存模块设计
    4.5 USB接口模块设计
        4.5.1 USB模块时序设计
        4.5.2 USB固件程序设计
    4.6 PI算法模块设计
    4.7 SPWM生成模块设计
        4.7.1 基于DDS的正弦波发生模块
        4.7.2 三角载波模块
        4.7.3 带死区的比较模块
    4.8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1 上位机软件平台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随钻震电信号激励和接收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震电测井研究现状
    1.3 系统设计的难点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震电测井原理及系统方案设计
    2.1 震电效应与震电测井原理
        2.1.1 震电效应
        2.1.2 震电测井原理
    2.2 激励系统设计思路
    2.3 接收系统设计思路
    2.4 系统结构功能框图
    2.5 系统设计要求与相关技术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震电测井激励系统设计
    3.1 整体方案选择
        3.1.1 激励波形选择
        3.1.2 激励信号发生设计
        3.1.2.1 常规波形发生
        3.1.2.2 SPWM波形产生
        3.1.3 激励信号调理设计
        3.1.4 功率放大设计
    3.2 激励电路总体设计
    3.3 硬件电路设计
        3.3.1 常规信号发生和甲乙类功放
        3.3.1.1 常规信号发生电路
        3.3.1.2 甲乙类功放
        3.3.2 常规信号发生和丁类功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震电测井接收系统设计
    4.1 整体方案选择
        4.1.1 噪声分析
        4.1.1.1 噪声相关介绍
        4.1.1.2 仪表放大器噪声分析
        4.1.1.3 运放噪声分析
        4.1.1.4 电阻热噪声分析
        4.1.2 滤波器选择
        4.1.3 采集电路设计
        4.1.4 接收系统设计
    4.2 接收电路总体设计
    4.3 硬件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路测试与系统实验测试
    5.1 电路测试
        5.1.1 激励信号输出
        5.1.2 阻抗匹配测试
        5.1.3 采集板测试
    5.2 系统实验测试平台搭建
    5.3 系统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信号发生器简介
        1.1.2 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的信号发生器对比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信号发生器研究现状
        1.2.2 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现状及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3.1 实验电源系统硬件拓扑
        1.3.2 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设计指标
        1.3.3 本文工作内容
第2章 单相PFC变换器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案
    2.1 PFC变换器拓扑选取
        2.1.1 PFC电路拓扑使用意义
        2.1.2 功率因数校正(PFC)拓扑选择
    2.2 交错并联CRM单相Boost型 PFC原理
        2.2.1 单相Boost型 PFC工作模式选取
        2.2.2 CRM BOOST型 PFC主电路分析
        2.2.3 CRM BOOST型 PFC控制原理
    2.3 交错并联CRM BOOST型 PFC控制方式
        2.3.1 交错并联拓扑工作原理
        2.3.2 交错并联拓扑控制方式
    2.4 Boost型 PFC硬件电路设计
        2.4.1 控制IC UCC28061 简介
        2.4.2 PFC主电路设计指标
        2.4.3 功率主电路参数设计
        2.4.4 控制主电路参数设计
    2.5 Boost型 PFC系统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DC/DC全桥变换器原理与控制方案
    3.1 DC/DC变换器拓扑选择
        3.1.1 隔离型Buck变换器拓扑比较
        3.1.2 全桥变换器拓扑分析
        3.1.3 全桥变换器PWM控制方式
    3.2 DC/DC全桥变换器控制方式
    3.3 DC/DC全桥变换器硬件设计
        3.3.1 DC/DC全桥变换器设计指标
        3.3.2 变换器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3.4 DC/DC全桥变换器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C/AC全桥逆变器原理与控制方案
    4.1 全桥逆变器数学模型
    4.2 全桥逆变器控制原理
        4.2.1 SPWM调制实现方法
        4.2.2 SPWM单极性调制应用于全桥逆变器的方法
        4.2.3 逆变器控制方式
    4.3 全桥逆变器硬件设计
        4.3.1 全桥逆变器设计指标
        4.3.2 变换器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波形实验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5.1 实验电源系统总设计框图
    5.2 控制系统设计
        5.2.1 主控DSP MC56F8257 介绍
        5.2.2 采样系统设计
    5.3 控制系统软件介绍
    5.4 实验电源系统仿真结果
        5.4.1 电源系统仿真模型
        5.4.2 逆变器输入电压前馈仿真验证
        5.4.3 实验电源典型输出信号仿真
    5.5 实验电源系统硬件实验验证
        5.5.1 正弦波输出实验
        5.5.2 三角波与锯齿波输出实验
        5.5.3 方波输出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基于FPGA的水声通信发射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水声通信发射机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声通信发射机
    2.1 水声通信发射机的原理
    2.2 水声通信发射机的指标与方案设计
        2.2.1 水声通信发射机的技术指标
        2.2.2 水声通信发射机的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FPGA数字调制单元的设计
    3.1 FPGA的介绍
    3.2 基本数字调制方式
    3.3 调制方式的选择
    3.4 载波信号的设计与实现
        3.4.1 数字合成载波信号的原理
        3.4.2 载波信号发生模块的设计
        3.4.3 载波信号的仿真及测试
    3.5 2FSK调制的设计与实现
    3.6 MFSK调制的设计与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调制方法
    4.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及原理
    4.2 数字D类功率放大器结构
    4.3 D类功率放大器调制方法
        4.3.1 PWM调制原理
        4.3.2 SPWM调制原理及分类
        4.3.3 SPWM的采样方法
        4.3.4 SPWM仿真及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1 D类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5.1.1 PWM调制、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
        5.1.2 桥式功率放大的设计
        5.1.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5.2 换能器匹配电路设计
        5.2.1 变阻匹配
        5.2.2 调谐匹配
    5.3 PCB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
    6.1 电路板焊接及调试
    6.2 换能器匹配电路测试
    6.3 整体测试结果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数模结合的SPWM信号发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半桥电路的高压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及组网设计[D]. 桑朝春.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基于震电测井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D]. 唐智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井下随钻电磁波传输电路系统研究[D]. 赖章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多路输出任意波形功率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D]. 赵月川.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基于DSP的双向AC/DC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D]. 王朝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7]轮对电机磨合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龙辉.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随钻震电信号激励和接收的模拟电路系统研究[D]. 郑明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D]. 张颖聪.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10]基于FPGA的水声通信发射机的研究[D]. 王萌.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数模组合SPWM信号发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