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

一、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论文文献综述)

陆思冰[1](2019)在《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新成立的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能,与纪委合署办公,是与行政、司法机关并列的新型国家权力机关,其整合了多项职能和权限,监督范围扩大,权力良性扩充。任何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都有被滥用的可能,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也表明当前必须对监委自身监督予以足够重视。“谁来监督纪委”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制约监察权”是监察体制改革不能回避的难题和反腐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标。考虑到内部制约比外部监督更为直接、有效,本文从内部视角出发,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切入,以权力制衡理论为分析框架,系统总结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经验,根据案例、访谈、观察等实证研究,重点探讨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实现路径。本文试图揭示地方监委权力运行和内部制约的真实图景,找准问题和症结,并汲取权力制衡理论中蕴含的合理成分,结合西方经验和中国国情,从四个维度提出制约方案。首先,要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认真遵循控权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有力衔接外部监督使内外制约良性运转,发挥整体效应。其次,在纵向层面完善权力制约模式,构架涵盖制约制度、信息平台建设的整体顶层规划,推动双向制约循序渐进。再次,在横向层面,通过规范权力运行边界、构建严密制约程序和完善落实内部制度来优化权力运行结构。最后,健全专门机构的监督模式,不仅要确保干部监督室的独立性,强化其力量,还要探索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本文采取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契合改革背景,对新形势下规范和制约监委权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队伍,以提高反腐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冯志峰[2](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黎皇灵(LE HOANG LINH)[3](2015)在《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考察研究的内容是冷战时期中国援越抗美的情况,并集中以云南省为例。论文通过多国档案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探究,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初步深入探究中国地方省区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援助,评估云南省在中国援越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具体来说,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寻求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援越抗美的背后动机、政策起源和实施过程,云南省如何成为中国国防战略中的前沿及越南解放事业的后方,云南对越南经济建设、贸易合作、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帮助,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越南受援省和受援机构与云南省及其对越援助机构的关系等等,最后总结评述云南省援越抗美的特点。文章主体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冷战背景下中国在1950年至1975年间对越援助方针及其演变过程。第二章,探讨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越南争取国际援助的方略,重心在于云南省与中国地方省区援越抗美工作以及越劳党对外援和外贸合作的认识。第三章,叙述云南省帮助越南老街、河江、莱州三省发展农业、工业、基本建设等,以及越南对口受援省的反应。第四章,探讨云南省对越南上述三省的技术、后勤援助,重点围绕中方培训越南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过程和结果展开论述。第五章,对于中国中央政府与云南省地方政府援越抗美进行评估。

徐秀英[4](2005)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林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主要林区,分布着我国重要的江河湖泊,其森林资源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解放以后,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经过了多次变革,遗留下来许多问题。20世纪80、90年代后,各地出现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但存在着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1996年,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我国开始进行森林分类经营试点,将森林资源按照其主导利用功能人为地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后,产生了公益林的产权不安全问题。南方集体林区的产权问题错综复杂,已严重地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旨以已有的新制度经济学、法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通过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存在的产权问题,针对存在的产权问题,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结论是: (1)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综合来看,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缺乏安全性,产权的市场化运行受阻。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地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包括改革的方向、目标、主要内容和变迁的方式。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林权明晰化,林权的有效保护,林权的市场化运作,改革的方式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3)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应明确林权主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设置新的权能,合理分配各项权能,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4)需要规范和弱化政府权力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来保障林权的安全性,集体林区林权的安全性研究需突破产权制度本身的范围,改革林地征用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坚持公民财产权与政府行政权平衡的观点,从私人财产权法律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公益林补偿问题。 (5)必须从拉动林权市场需求与供给、合理确定价格、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来推动林权市场化运作。南方集体林区公益林产权的市场化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应根据各地实际探索公益林补偿市场化、建设与管护市场化的新形式。

张升[5](2004)在《我国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新时期我国林情决定了林业需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变革,从而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不但实现了林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非公有制林业具有关系明晰、利益直接等特点,所以非公有制林业适应了我国林业发展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在我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并成为促进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方式之一。 但是非公有制林业在发展过程却受到许多问题的层层困扰,限制它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制度性障碍是关键。由于政府既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政府也在“产出”制度,并保障制度的运行,所以我国政府如何发挥其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的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功能,从而为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扫清制度上的障碍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本文在引出所需研究的问题之后,然后详细的界定了什么是非公有制林业、国外私有林(作为非公有制林业的一种形式)发展现状、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最后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从产权理论、国外政府宏观调控私有林发展和我国部分地区政府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实践三个角度探讨我国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所需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为我国政府对非公有制林业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上的建议。

钱玉如[6](2003)在《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策略研究 ——美国私有林发展对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有利于推进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扩大了造林面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双重需求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本文从对美国私有林发展的历程,促进私有林发展的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分析入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美国林业法律法规、补偿制度、税收政策、政府扶持项目、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对私有林主造林和增加木材供给起到的积极作用。在研究美国私有林发展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如森林权属、林业税费、信贷扶持等影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发展我国非公有林业的策略,并且提出了如下建设性的意见: 1)建立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非公有制林业权属;2)改革林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取消对非公有制林业的采伐限额制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和造林补助制度;3)切实减轻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税费负担;4)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实现资源增值;5)实施新型信贷扶持政策,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6)建立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林农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提高林农的经营效益。

缪宏,赵萱,吴农长[7](2003)在《新世纪中国林业的根本指针——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侧记》文中提出 “《决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林业上最新、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林业、重视林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总结过去、反映现在、指导未来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7月31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他鲜明指出了《决定》是新世纪中国林业的根本指针。学习、研讨、思考……7月29日至31日,国家林业局领导周生贤、李育材、江泽慧、杨继平、马福、雷加富、祝列克,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何旺林分别与

邓惠珍[8](2003)在《深入学习贯彻《决定》 加快广东林业发展》文中认为

姚树人[9](2002)在《湘粤桂第28次、湘粤赣(闽)第23次边界护林联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赵萱,缪宏[10](2002)在《林业经济研究要开创新的局面——全国林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在海口市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初冬的海南岛,绿树繁花,气候宜人。11月4—6日,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的喜悦气氛中,由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林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副司长高玉英,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林业经济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黎祖交,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谭光明,浙江省

二、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3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可能的创新点
2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界定
        2.1.1 行政监察、国家监察
        2.1.2 权力制约与监督
        2.1.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
    2.2 权力制衡理论
        2.2.1 权力制衡理论的内涵解析
        2.2.2 权力制约权力的功能与局限
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基本架构
    3.1 监察委组织架构
        3.1.1 机构设置
        3.1.2 职能分工
    3.2 监察委权力配置
        3.2.1 业务部门权力配置
        3.2.2 领导分工
    3.3 权力制约制度安排
        3.3.1 业务运行上的制约
        3.3.2 日常管理上的制约
4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现实困境
    4.1 地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现状分析
        4.1.1 数量统计
        4.1.2 主要类型
        4.1.3 基本特点
    4.2 内部权力制约不力表现及原因分析
        4.2.1 权力主体制约薄弱
        4.2.2 监督内容不够全面
        4.2.3 监督方式相对滞后
        4.2.4 专门监督职能弱化
        4.2.5 制约制度尚不完善
5 完善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
    5.1 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
        5.1.1 认真遵循控权制度
        5.1.2 有力衔接外部监督
    5.2 完善纵向权力制约模式
        5.2.1 构架整体顶层规划
        5.2.2 双向制约循序渐进
    5.3 优化横向权力运行结构
        5.3.1 规范权力运行边界
        5.3.2 构建严密制约程序
        5.3.3 完善落实内部制度
    5.4 健全专门机构监督模式
        5.4.1 确保干部监督室独立性
        5.4.2 强化干部监督室力量
        5.4.3 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3)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文献评述
    四、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战后中越关系与中国对越援助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国与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1950—1954)
    第二节 中越对南越斗争方针分歧与中国对越援助(1955—1960)
    第三节 中国对越方针调整与加强援越(1960—1965)
    第四节 中国全力援越抗美与对越方针新变化(1965—1975)
    小结
第二章 中国地方省区与援越抗美
    第一节 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总方针
    第二节 中国政府对越援助政策
    第三节 云南省与中国地方省区援越工作
    第四节 越南争取中国及地方省区援助的政策
    小结
第三章 云南与越南三省的经济建设
    第一节 农业领域
    第二节 工业领域
    第三节 基本建设领域
    第四节 越南对口受援省的反应
    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对越三省的技术、后勤援助
    第一节 培养实习生、技术干部领域
    第二节 医疗领域
    第三节 物资运输领域
    第四节 外贸领域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关于中国援越抗美的评价
    第二节 关于云南省援越抗美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4)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林权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提出
        1.1.2 产权制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
        1.1.3 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
        1.2.1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
        1.2.2 关于林业产权制度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全文的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全文的框架
        1.4.2 全文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制度
        2.1.2 制度变迁
        2.1.3 产权
        2.1.4 产权制度
        2.1.5 国家理论
    2.2 林权制度相关理论
        2.2.1 林权、林权制度概念
        2.2.2 林权要素
        2.2.3 林权的特点
    2.3 理论总结
3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3.1 建国后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革历史
        3.1.1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3)
        3.1.2 初级合作社时期(1953-1956)
        3.1.3 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1956-1978)
        3.1.4 林业“三定”时期(1981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3.1.5 林权的市场化运作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3.2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3.2.1 土地改革时期——实现了制度的暂时均衡
        3.2.2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制度处于极不均衡状态
        3.2.3 林业“三定”及市场化运作时期——对制度的不均衡进行不断的调整
    3.3 结论与启示
4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运作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浙江省的调查
    4.1 调查的方法、目的和主要内容
        4.1.1 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关键信息人访谈——把握林权运作状况
        4.1.2 二手资料收集与农户调查——掌握林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林权运作状况
    4.3 林权的实践形式
    4.4 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4.4.1 林权界定不明晰
        4.4.2 林权缺乏安全性
        4.4.3 林权的市场化运行受阻
    4.5 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分析
        4.5.1 对未来缺乏稳定的预期,助长了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4.5.2 林地使用权分散性严重,不利于林地的规模经营
        4.5.3 农户把责任山当作“私有山”,阻碍责任山的开发利用
        4.5.4 公益林产权的不安全,影响了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4.5.5 林权的市场化运行受阻,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5 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林权制度改革总体设计
    5.1 林权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分析
        5.1.1 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
        5.1.2 国家宏观背景的变化
        5.1.3 林业生产的特殊性
        5.1.4 南方集体林区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林权初始配置的不同
        5.1.5 广大农户意愿的约束
        5.1.6 中国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
    5.2 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5.3 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
        5.3.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5.3.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途径——分类经营
    5.4 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5.4.1 林权明晰化
        5.4.2 林权有效保护(安全性)
        5.4.3 林权市场化运作
    5.5 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相结合
6 林权制度改革之一:林权明晰化
    6.1 林权明晰化的基本要求
        6.1.1 林权明晰化的首要任务是关于权利和主体的设置
        6.1.2 林权明晰化的关键是各项权能的分配
        6.1.3 林权明晰化的核心是划清集体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6.1.4 林权明晰化需要规范和弱化政府权力及法律制度作保障
    6.2 林权明晰化的主要内容
        6.2.1 明确林权主体
        6.2.2 设置新的权利
        6.2.3 合理分配各项权能,明确界定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6.3 林权的法律保护
        6.3.1 产权保护的法律原则
        6.3.2 林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6.3.3 林权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
7 林权制度改革之二:规范和弱化政府行政权
    7.1 财产权利观的历史演变——从绝对到相对
    7.2 政府行政征用理论概述
        7.2.1 行政征用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7.2.2 征用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7.2.3 行政征用的程序
    7.3 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
        7.3.1 土地征用权设立的原由
        7.3.2 我国林地征用补偿制度
        7.3.3 我国现行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对集体林地产权的侵害
        7.3.4 我国林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
    7.4 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
        7.4.1 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提出的依据
        7.4.2 我国现行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的缺损
        7.4.3 我国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设计
    7.5 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7.5.1 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及改革状况
        7.5.2 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
        7.5.3 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改革建议
8 林权制度改革之三:林权市场化运作
    8.1 林权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
        8.1.1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8.1.2 是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条蹊径
        8.1.3 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分散的山林形成规模经营的"载体"
        8.1.4 是实现公益林补偿市场化和提高管护质量的必然要求
    8.2 林权市场化运作的主要条件
        8.2.1 有效的供给与需求
        8.2.2 合理的价格
        8.2.3 明晰的产权,较低的交易费用
    8.3 林权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
        8.3.1 国内外森林环境服务产权市场的实践基础
        8.3.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环境服务产权市场建立的经济基础
    8.4 商品林产权市场化运作方式和对策措施
        8.4.1 商品林产权市场化运作方式——两级市场,多种方式
        8.4.2 推动商品林产权市场化的对策
    8.5 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作方式和对策初探
        8.5.1 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作方式——三种方式
        8.5.2 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作的对策建议
9 案例研究——临安市林权制度改革
    9.1 临安市基本情况
        9.1.1 地理条件
        9.1.2 社会经济状况
    9.2 林权制度的变革历史
    9.3 临安市林权制度改革
        9.3.1 延长承包期、核发《林权证》,明晰产权关系
        9.3.2 制定林地使用权交易规则,规范林地流转行为
        9.3.3 风景林经营权的市场化运作
    9.4 临安市林权改革的成效分析
        9.4.1 延长承包期、核发林权证,规范山林流转的效果
        9.4.2 临目乡风景林经营权转让的效果
    9.5 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9.5.1 操作程序有待于改进,交易中介组织缺乏
        9.5.2 森林资源的价格确定不合理
        9.5.3 承包合同需进一步规范
10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我国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5 本文理论工具
    1.6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2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认识
    2.2 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作用分析
    2.5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约束
3 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作用的理论探讨
    3.1 政府的产权本质与产权特征
    3.2 政府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促进
    3.3 矛盾
4 国外政府在私有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模式
    4.1 美国政府对私有林的管理模式
    4.2 芬兰政府与私有林的管理体制
    4.3 国外私有林发展的借鉴经验
5 国内部分地区政府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实践
    5.1 广东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实践
    5.2 山东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实践
    5.3 评价
6 我国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模式
    6.1 政府与林业市场建设
    6.2 政府与林业法制建设
    6.3 政府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支持
7 主要参考文献
8 个人简介
9 导师简介
10 致谢

(6)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策略研究 ——美国私有林发展对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1.1.2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
    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2 美国林业及私有林概况
    2.1 美国林业
    2.2 私有林概况
        2.2.1 森林权属状况、私有林分布
        2.2.2 私有林对木材生产的贡献
        2.2.3 私有林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
    2.3 美国私有林经营管理方略
    2.4 在政府对私有林经营政策的指导下,私有林的快速发展历程
        2.4.1 调节木材供给
        2.4.2 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3 美国林业政策法规对私有林发展的影响及在发展私有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3.1 支持私有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和法规
        3.1.1 保障了私有林主的土地权益
        3.1.2 法律规范了私有林经营者的行为
        3.1.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措施提高了私有林主保护林木的积极性
        3.1.4 减轻私有林主造林成本的农业法案
    3.2 林业税收政策
        3.2.1 财产税
        3.2.2 所得税
        3.2.3 遗产税
        3.2.4 采伐税
    3.3 对私有林发展的政府扶持项目
        3.3.1 农业保护项目(The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Program)
        3.3.2 休耕地补助项目(the Soil Bank Program)
        3.3.3 森林激励项目(the Forest Incentives Program)
        3.3.4 保护地保护项目(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3.3.5 管理激励项目(The Stewardship Incentives Program)
4 私有林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4.1 林业主管部门社会化服务体系
        4.1.1 联邦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4.1.2 联邦森林资源清查和评估活动
        4.1.3 联邦支持私有土地的土壤保护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
        4.1.4 联邦教育和研究活动
    4.2 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4.3 森工管理体系的影响
        4.3.1 政府对私有林采伐的管理
        4.3.2 森林工业经营形式:公司+原材料基地+私有林主的木材
        4.3.3 非政府组织开展的森林认证对林产工业的影响
5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现状
    5.1 非公有制林业的概念
    5.2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阶段
        5.2.1 早期的非公有制林业
        5.2.2 非公有制林业的再生萌芽时期
        5.2.3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初期
        5.2.4 现阶段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5.3 非公有制林业的经营形式
        5.3.1 个体经济(个体独资经营)
        5.3.2 家庭经济
        5.3.3 联合经济
        5.3.4 股份合作制
        5.3.5 外商投资
    5.4 目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4.1 法律法规不健全
        5.4.2 林木和林地的产权不清
        5.4.3 利益分配不合理
        5.4.4 沉重的税费负担
        5.4.5 资金的约束
        5.4.6 采伐限额的限制
        5.4.7 缺乏补偿机制
        5.4.8 林农自身素质的限制
6 中国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策略选择
    6.1 明晰产权、使用权和物化权
    6.2 用法律形式保障私有林权属
    6.3 明确私有林和公有林的关系,尤其重视国有林中的私有成份的发展
    6.4 对林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改革
        6.4.1 改革现有的采伐限额制度
        6.4.2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6.4.3 造林补助
        6.4.4 要改革落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6.5 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6.6 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
    6.7 实施新型信贷扶持政策
7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与保障体系
    7.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7.1.1 转变观念,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7.1.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7.2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7.2.1 森林防火
        7.2.2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7.3 林业科研、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
        7.3.1 林业科研
        7.3.2 林业教育
        7.3.3 建立技术培训体系,加大林农技能培训
    7.4 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7.5 建立中介组织
    7.6 突出重点,加快培育非公有制林业龙头企业
    7.7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8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后记

(9)湘粤桂第28次、湘粤赣(闽)第23次边界护林联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本刊记者姚树人报道】

四、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论文参考文献)

  • [1]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D]. 陆思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9(12)
  •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中国援越抗美研究(1960-1969) ——以云南省为例[D]. 黎皇灵(LE HOANG LINH).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2)
  • [4]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林权制度研究[D]. 徐秀英.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5)
  • [5]我国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张升.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6]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策略研究 ——美国私有林发展对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D]. 钱玉如. 北京林业大学, 2003(02)
  • [7]新世纪中国林业的根本指针——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侧记[J]. 缪宏,赵萱,吴农长. 林业经济, 2003(08)
  • [8]深入学习贯彻《决定》 加快广东林业发展[J]. 邓惠珍. 中国林业, 2003(15)
  • [9]湘粤桂第28次、湘粤赣(闽)第23次边界护林联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J]. 姚树人. 森林防火, 2002(04)
  • [10]林业经济研究要开创新的局面——全国林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在海口市召开[J]. 赵萱,缪宏. 林业经济, 2002(11)

标签:;  ;  ;  ;  ;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同志讲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