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葡萄主要栽培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

山葡萄主要栽培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

一、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皎,何建军,郭淑萍,杨顺林[1](2022)在《云南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新型避雨栽培模式》文中指出云南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全年基本无霜,现有避雨设施栽培大棚,温度过高,通风透气性差,容易产生白粉病,白粉病危害严重,新型避雨栽培棚,棚架高,四周不覆盖膜,通风透光性好,顶部覆盖以色列功能膜,高温时能吸热,低温时能保温,使用寿命年限长,降低综合成本,还原自然环境条件,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佟继旭[2](2018)在《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鲜食葡萄的采后贮藏存在很多问题。红地球作为我国重要的鲜食葡萄品种,在贮运过程中通常采用二氧化硫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但在其贮运过程中不仅存在二氧化硫(SO2)的漂白损伤,还可能存在SO2的残留量超标现象,影响人体健康。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鲜食葡萄产业包括产区产量、品种、栽培种植模式、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国产业发展启示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继而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市面上流通较多的不同SO2保鲜剂对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同时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多种不同贮运条件,对SO2在红地球葡萄中的残留和人体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归纳出SO2类保鲜剂的使用规范和建议。本论文为红地球葡萄贮藏以及SO2类保鲜剂合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了SO2保鲜剂用量因素对人体膳食安全的效应,找出了SO2类保鲜剂对葡萄贮藏影响的一般规律,可指导SO2类保鲜剂的研制,也为其他果蔬贮藏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国内外葡萄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总结出我国葡萄产业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与国际上葡萄产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葡萄产业化水平较低,且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应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依靠科技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标准技术,提升设施葡萄的装备水平,强化我国鲜食葡萄的品牌意识和销售模式,并逐步进军高端葡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功能,充分开展农户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鲜食葡萄从业者的素质。(2)不同SO2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葡萄果实随机分成五个释放速度保鲜剂处理组,分别是不经任何处理的葡萄果实作为空白对照CK组、T1(7包片+1包粉)组、T2(4包粉)组、T3(5包粉)组、标准SO2气体熏蒸处理结合T1(气+T1)组,分别在不同贮藏时间取样,进行腐烂率、落粒率、果梗褐变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汁pH等重要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SO2防腐保鲜处理的对照组,在第60d时果实已经严重腐烂,无法继续取样,而进行了SO2防腐保鲜处理的组别,果实最长可以贮藏近140天,可见SO2对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四种SO2保鲜剂处理组中,气+T1组的贮藏保鲜效果优于T1、T2、T3组,且能保持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稳变化,可见对于一些不耐二氧化硫的葡萄品种,在不断开发新型二氧化硫保鲜剂的同时,可不断尝试进行保鲜剂的复配和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红地球葡萄果实贮藏期腐烂率与脱粒率呈极显着性正相关,与TSS含量、TA含量和硬度值呈极显着性负相关,与pH值和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脱粒率与TA含量、硬度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TSS含量、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与pH值呈正相关。(3)SO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残留量测定和膳食风险评估。一些像红地球葡萄需要长期贮藏保鲜的葡萄品种,由于长期处于较高二氧化硫浓度的环境中,果实大量吸收二氧化硫,可能会造成二氧化硫的残留超标。通过模拟红地球葡萄采收后的各种真实贮运过程,对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距离运输以及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多种保鲜剂使用情况下SO2残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依据不同情况下的残留量及风险商判定公式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检出率为100%,含量变化为2.9740.95 mg/kg,均小于我国农业农村部标准的最低SO2残留量标准,膳食安全评估结果表明,不同贮运环境下红地球葡萄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极低,不会对人身造成损伤,消费者可放心食用,这些结果为SO2类保鲜剂的现实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针对我国葡萄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发展需求,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硫在葡萄中的使用建议,即政府与科研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使用准则,不断健全配套的安全使用技术,包括使用的时间、用量、方法、使用范围、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和注意事项等,同时鼓励厂家开展SO2在葡萄上的登记,完善登记手续,促进SO2保鲜剂在葡萄上应用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王蕾[3](2017)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葡萄栽培越来越多元化,对葡萄气候区划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气候类型复杂,葡萄栽培品种多,区划难度大,以往的区划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个区域,小范围的区划较多,且大多数研究仅仅针对欧亚种葡萄,还没有形成结合多个葡萄种属并细致到各产区的区划研究。并且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复杂,区划精度普遍不足。本研究旨在选取正确的区划指标、恰当的区划方法,以提高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的精确度。本研究对国内各地区、各葡萄种类区划指标进行筛选,选取无霜期(FFP)作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干燥度(DI)作为水分指标,并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年极端低温、最热月平均温以及埋土防寒线作为辅助指标,在ArcGIS平台支持下,以中国2294个气象站点19822011年30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并导入了中国全境90 m(3〞)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显着提高了对山地、峡谷、高原、盆地等地理因子以及高程的分辨率,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对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以及遮蔽度的模拟精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残差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对AAT和FFP进行模拟,分别建立其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对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大小进行对比,对各指标选取误差最小的插值方法,分别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对AAT和FFP空间回归残差进行插值,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对DI进行空间内插,分别得到AAT、FFP、DI的栅格图层;在3个图层叠加的基础上绘制了高精度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与以往绝大多数仅针对欧亚种葡萄的气候区划不同,此次中国葡萄气候区划适宜区包含了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并根据山葡萄、欧亚种葡萄以及欧美杂种葡萄抵御极端最低温的不同能力,分别绘制了埋土防寒线。随后,针对适宜栽培区中的酿酒葡萄栽培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热量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冷凉,AAT<2500℃,不适宜葡萄种植;2500℃≤AAT≤2700℃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2700℃<AAT≤32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陕北、甘肃,宁夏和新疆也有少量分布;3200<AAT≤35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陕西、宁夏及新疆;而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AAT>3500℃。(2)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低温,FFP<160d,热量条件不佳;西北东部及东北的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基本满足葡萄正常生长所需,160≤FFP≤180;180<FFP≤200的地区热量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主要分布在新疆、辽宁及西北西部;新疆中部分布着面积广袤的沙漠区,致使绝大多数地区的FFP>200d;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FFP>220d。(3)选用葡萄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进行气候区划,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DI<0.6;0.6≤DI<1.0;1.0≤DI≤1.6;1.6<DI≤3.5;3.5<DI≤10;10<DI≤20;20<DI≤60;DI>60。中国近30年平均DI反映了中国南湿北干、东湿西干、沿海湿、内陆干的整体气候特点,并且由南至北,由东至西,干旱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规律性。(4)以生长季FFP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后,通过ArcGIS软件绘制高精度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将适宜栽培区划分为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4个大区。(5)以生长季FFP为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绘制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将中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4区12亚区,大大提高了中国西南和东北等气候、地形特殊区域区划的准确度。(6)在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适宜栽培区划分的12个不同气候类型的亚区分别进行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以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对生长季AAT的需求范围为指标,绘制12幅针对每个亚区的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图,将12个亚区进一步细分为36个不同类型的小产区;以最热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对每个亚区进行了适宜栽培品种的推荐,并对不同亚区的品种引进及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类型多样,在不考虑土壤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中国酿酒葡萄适宜区类型可细化至36种之多。与以往研究相比,此次区划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以及制图的分辨率均有极大提高,对全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进行了更加细致精确的分类,对栽培品种的建议更有针对性,绝大部分地区引种时可直接参考区划结果,这对中国各产区未来葡萄种植及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繁超[4](2017)在《陕西关中地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品质特性》文中提出鲜食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外观与风味俱佳,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陕西关中地区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在葡萄栽培技术和新品种的选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鲜食葡萄品种繁多,特色优势不明显,品种种植布局不够科学。本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的18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生长特性、果实经济性状、果实品质进行观察和测定,以期为关中地区的优质鲜食葡萄品种筛选提供借鉴,并为优良鲜食葡萄品种的生产实践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生长特性:温室栽培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期较露地提前,而成熟期则相对延迟。不同品系中,欧亚种葡萄受温室小气候影响较明显,欧美杂交种则表现较为稳定;欧美杂交种的生长发育期早于欧亚种。2.果实品质: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葡萄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高于露地,而露地栽培模式下的葡萄果实含糖量较高,风味品质较好。3.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9个品质指标筛选为4个因子,即外观品质、风味品质、甜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聚类分析得出的品种分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葡萄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结合可延长上市时间,增加经济效益;不同品种搭配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户太8号作为关中地区的主栽品种在经济性状、外在品质、内在品质等方面均表现优良,且在露地和温室栽培下品质均表现较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另外,适宜关中地区栽培的优质葡萄品种还有夏黑、巨玫瑰、矢富罗莎、金手指、无核白鸡心、佛雷无核和红芭拉蒂。

张新宇[5](2014)在《葡萄卷叶病毒、扇叶病毒脱除及育苗基质筛选》文中提出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也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之一,但是我国葡萄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导致葡萄病毒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引起葡萄产量的降低,树势衰弱,果实品质差,风味变淡等。葡萄病毒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树体感染后会终生带毒,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生产上对病毒病防控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力推广无病毒健康种苗。本研究针对湖南省种植面积广、性状表现好的三个葡萄品种红地球、夏黑无核、巨峰,研究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的脱除方案,以期能建立湖南省重要葡萄品种的脱毒技术体系。同时,进行了容器育苗基质筛选试验。本研究为葡萄无毒苗木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的脱除采集9月上旬的红地球、夏黑无核、巨峰三个品种的田间疑似感染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植株,通过RT-PCR方法确定毒源后,采用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对三个品种进行脱毒处理,分别获得4株、3株、3株脱毒苗,脱毒率分别为57.14%、42.85%、42.85%。结果表明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比单独茎尖培养或单独热处理的脱毒率有明显提高,而且变温处理比恒温处理效果更好。2、葡萄容器育苗基质筛选测定了河沙、菌渣、锯本屑、草炭四种不同基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表明基质间酸碱度、容重、孔隙度及大小孔隙比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葡萄生长所需营养范围选择3种基质(河沙、菌渣,草炭)配比成四种不同营养土配方,对四种营养土进行一年生夏黑无核枝条的扦插试验,观测记载了叶绿素含量、新枝长、主梢节数、主梢粗度、根粗、根数等6个指标,表明基质配比为3:2:1的营养土对夏黑扦插苗生长具有显着优势。

周敏[6](2014)在《湖南省葡萄扇叶病和卷叶病调查及病原检测》文中研究说明葡萄病毒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葡萄病害,严重制约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湖南作为南方重要的葡萄产区,对湖南省,特别是葡萄产区的发生情况还未进行过全面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本论文对湖南省四个不同葡萄品种栽种区(湘西北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区、湘南巨峰系列鲜食葡萄栽培区、湘西特色刺葡萄栽培区和湘中高效观光葡萄采摘区)进行调查采样,通过不同检测技术方法来确定病毒种类,从而明确葡萄病毒病在湖南省的危害情况,对摸清葡萄病毒病的流行和对病毒的防控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2012~2013年对湖南省葡萄主产区扇叶病及卷叶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在湖南省四个栽培区均有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的发生,扇叶病的田间疑似发病率为10%-40%,卷叶病的发病率为5%-80%,欧亚种葡萄卷叶病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品种。(2)利用烟草、千日红、黄瓜三种草本指示植物及赤霞珠等木本指示植物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在55个扇叶病样品中有29个样品表现症状,检出率为52.7%,61个卷叶病样品中有39个样品表现症状,检出率为62.3%。2013年引种木本指示植物因粗度为达到嫁接要求,于2014年4月再进行嫁接,症状还未显现,需要继续观察。(3)在指示植物检测的基础上,对采集的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54个样品中检测到27个样品感染扇叶病,56个卷叶病样品检测到36个感染卷叶病。同时尝试用多重RT-PCR对样品进行检测,目前只检出少数的几个样品为复合侵染。

刘鑫铭[7](2010)在《葡萄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葡萄属植物(Vitis L.)的原产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葡萄种质资源圃现收集保存葡萄种质1500余份,基因资源异常丰富。本文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950份种质为材料,在表型性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DPS3.01统计软件,对供试材料进行核心种质初选。主要结果如下:1.对供试资源的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第一到第十五主成分代表了总体性状的65.23%;从各性状在十五个主成分下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嫩梢梢尖花青素分布、新梢节间匍匐绒毛密度、幼叶花青素着色程度、成龄叶裂片数、成龄叶上裂刻基部形状、成龄叶横截面形状、成龄叶上表面泡状凸起、果穗基本形状、果粒形状和颜色等32项性状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差异。2.统计了葡萄32项主要表型性状的不同表型种类及其分布频率,认为葡萄成龄叶以五角形和楔形居多,成龄叶叶柄洼开叠以半开张和轻度重叠类型占绝对比例;绝大多数叶柄洼无锯齿;果实以圆形、黄绿色类型居多。3.计算一层分组下各小组遗传多样性指数。各组在综合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小组间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结果为:欧亚种>近美洲种>赛比尔系>巨峰系>山欧杂种>东欧杂种>美洲种。4.依据分组和不分组的方法分别取样,分组后小组内采用平方根比例,按照15%、20%、25%和30%的初选比例分别抽样,3种方法下4种比例抽取的种质数量依次为:124份,170份,205份和252份核心种质。但初选具体种质存在较大差异。5.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及质量性状分布频率等参数检验初选核心种质对整体资源的代表性。综合各指标认为,一层分组聚类15%比例下初选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代表性均达到96%,因此,将其作为葡萄初选核心种质。6.对中国野生及砧木葡萄资源单独筛选,依据分组及其重要性各初选了9份资源进入初选核心种质库。将一层分组聚类15%比例下的初选种质加入中国野生及砧木葡萄种质,共同构成葡萄的初级核心种质(共142份种质)。本试验在表型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葡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对其它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也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徐恺营[8](2010)在《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葡萄是世界“四大果树”之一。葡萄产业在闽北地区,在80年代前被划定为种植推广的禁区,大规模种植是零的面积。90年代初期开始成片种植。近几年闽北葡萄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福建省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无公害生产是指对产地环境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定和保护,生产过程中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栽培管理;无公害葡萄就是在法定标准下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用葡萄产品;葡萄无公害生产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闽北葡萄种植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对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有利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因素和发展现状、人力资源优势、品牌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闽北具备发展葡萄无公害生产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无公害葡萄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葡萄种植者因素、葡萄品种因素、葡萄病虫害因素和市场因素等,还分析了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城郊型、协会推动型、品牌建设型和自主发展型四种模式情况,并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根据目前葡萄种植业生产实际,提出如下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1、加强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为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葡萄病虫害,使葡萄果品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对葡萄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种条消毒和种植无病毒苗木为起点,以农业防治和植物检疫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要禁止使用滴滴涕、水胺硫磷、二苯醚类除草剂等高残留、剧毒农药。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害,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使用福星、百可得、速克灵、大生M—45、甲基托布津、疫霜灵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对葡萄透翅蛾、红蜘蛛、斑叶蝉等虫害,可使用敌敌畏乳油、哒螨灵乳油、杀螟松等农药。对受到低温冻害,视葡萄园受害轻重,受害轻的葡萄园,可在葡萄全株喷一次0.15-0.2%尿素,对于花序已伸展的植株加喷0.05-0.1%的硼;受害重的葡萄园,可整树喷50%矮壮素500倍,以保证当年产量和葡萄树势恢复。2、积极调整葡萄品种搭配和葡萄生产布局。增加京亚、维多利亚、金星无核等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调节巨峰、高妻、黑玫瑰等中熟品种种植面积,适当种植晚熟品种红地球、信农乐等,以提早葡萄上市时间,延长葡萄供应时间;在稳定和提高闽北葡萄主产区建阳、建瓯、顺昌和武夷山等县(市)葡萄种植面积基础上,积极推动邵武、浦城、松溪、政和、光泽等县(市)种植葡萄,使闽北葡萄布局科学、面积和产量增加、品质优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闽北作为福建葡萄主产区位置。3、着眼于生产安全、优质葡萄果品,要在抓好无公害葡萄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闽北无公害葡萄城郊型、品牌建设型和协会推动型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葡萄设施栽培、立体栽培、生草栽培、健生栽培、山地栽培、标准化栽培和果袋套用技术,增加无公害葡萄果品总量,丰富农产品种类和市场供应,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可持续利用,促进闽北无公害葡萄可持续发展。4、延伸闽北葡萄产业链,发展葡萄加工和葡萄园旅游休闲光观。通过生产加工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酱,把葡萄小果、散果加以利用,增加葡萄种植效益;依托建阳考亭朱子文化、武夷旅游名胜资源,使建阳考亭葡萄园、武夷山下梅葡萄园和溪州葡萄园、邵武前田葡萄园的旅游休闲光观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做大做强闽北葡萄产业。5、健全和完善发展闽北无公害葡萄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农业行政主管职能部门,调整闽北传统上以柑桔为主的果业结构,搞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大力种植价格好、效益高的葡萄种植业;加强葡萄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扶持葡萄生产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发挥葡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材料、新农机具的“五新”推广和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活动;积极探索葡萄种植良种补贴、葡萄种植灾害保险和户户联保小额贷款,增强葡萄种植户抗御灾害和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果农稳产增收。6、积极开展闽北无公害葡萄品牌建设和葡萄无公害产品认证,以由福建省检疫检验局确认的、于2008年创建的全省第一家葡萄输港基地—仁山葡萄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仁山牌”葡萄、“楠木林牌”葡萄、“露绿牌”葡萄、“银增牌”葡萄等葡萄品牌为基础,建设闽北无公害葡萄品牌群。7、充分运用农科教机制,通过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和葡萄协会的不同渠道,积极开展葡萄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葡萄果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加葡萄果农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8、建立市场信息网络,积极推行“订单”生产;立足闽北、面向闽三角、拓展沪粤港,扩人销售半径;实行产品分级包装,提高商品价值,实现果农增收增效。

宋润刚[9](2001)在《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文中指出

二、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新型避雨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热河谷气候特征
2 新型避雨棚的棚架结构
3 新型避雨棚的栽培模式
    3.1 苗木选择
    3.2 建园定植
    3.3 架式选择
    3.4 整形修剪
    3.5 催芽与抹芽
    3.6 花果管理
    3.7 肥水管理
    3.8 病虫害防治
4 新型避雨棚优势

(2)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葡萄采后生理病理现状
        1.2.1 葡萄采后生理
        1.2.2 葡萄的采后病害
        1.2.3 影响葡萄贮藏的因素
    1.3 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现状
        1.3.1 改善葡萄保鲜的方法
        1.3.2 鲜食葡萄的贮运保鲜方法
    1.4 防腐保鲜剂二氧化硫的使用现状
        1.4.1 二氧化硫保鲜剂在葡萄贮运中的应用
        1.4.2 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的标准
        1.4.3 食品中添加二氧化硫的安全现状
        1.4.4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风险评估
        1.4.5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的方法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5.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1.5.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
        1.5.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及贮运现状调研分析
    2.1 鲜食葡萄产业现状调研
        2.1.1 鲜食葡萄的种植情况
        2.1.2 我国鲜食葡萄贮藏情况
        2.1.3 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趋势
    2.2 我国鲜食葡萄的质量标准
        2.2.1 鲜食葡萄收贮运标准
        2.2.2 鲜食葡萄中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简称三剂)使用情况
        2.2.3 鲜食葡萄中添加剂使用限量
    2.3 我国市售葡萄二氧化硫保鲜剂的调研
第三章 SO_2类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处理方法
        3.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影响葡萄品质的指标测定
        3.2.2 SO_2 保鲜剂处理后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_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二氧化硫在葡萄静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2 二氧化硫在葡萄动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3 脉冲式二氧化硫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4 二氧化硫气体熏蒸结合保鲜剂处理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葡萄产业升级、制定产业标准技术
        5.2.2 建立健全“三剂”的依法管理
        5.2.3 促进二氧化硫在葡萄上的登记
        5.2.4 加强SO_2类保鲜剂管理
        5.2.5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科普宣传
        5.2.6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风险评估
        5.2.7 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
    5.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5.3.1 本文创新点
        5.3.2 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葡萄栽培及产量概况
    1.2 影响葡萄生长的气候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水分
        1.2.4 二氧化碳
    1.3 影响葡萄生长的其他因素
        1.3.1 土壤
        1.3.2 架式
        1.3.3 行间生草
        1.3.4 品种
        1.3.5 其他因素
    1.4 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进展
        1.4.1 国外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4.2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5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优点及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我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活动积温分布研究
    2.1 引言
    2.2 气象数据
        2.2.1 数据时段的选取
        2.2.2 全国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
        2.2.3 高精度中国全境 90m(3〞)分辨率DEM数据
        2.2.4 数据处理程序
    2.3 区划方法
        2.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2.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2.3.3 生长季AAT模型的建立
        2.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2.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2.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2.3.7 AAT栅格图层的建立
        2.3.8 AAT阈值范围的选取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状况
        2.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AAT整体状况
        2.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AAT变化趋势分析
    2.5 讨论
        2.5.1 生长季AAT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2.5.2 中国10大优质葡萄产区生长季AAT现状
        2.5.2.1 东北产区
        2.5.2.2 胶东半岛产区
        2.5.2.3 京津产区
        2.5.2.4 河北产区
        2.5.2.5 山西产区
        2.5.2.6 宁夏产区
        2.5.2.7 甘肃产区
        2.5.2.8 新疆产区
        2.5.2.9 云南产区
        2.5.2.10 黄河故道产区
        2.5.3 生长季AAT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无霜期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气象数据
    3.3 区划方法
        3.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3.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3.3.3 生长季FFP模型的建立
        3.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3.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3.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3.3.7 FFP栅格图层的建立
        3.3.8 FFP阈值范围的选取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状况
        3.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FFP整体状况
        3.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FFP变化趋势分析
    3.5 讨论
        3.5.1 生长季FFP变化对各区域选择葡萄品种的影响
        3.5.2 生长季FFP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30年干燥度分布研究
    4.1 引言
    4.2 气象数据
    4.3 计算方法
        4.3.1 DI的计算方法
        4.3.2 ETO的计算方法
        4.3.3 葡萄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3.4 DI插值法的选择
        4.3.5 DI阈值范围的选择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DI分布状况
        4.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DI整体状况
        4.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DI变化趋势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时段及环境下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5.2 南方部分地区生长季DI的取值时段
        4.5.3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水分指标的比较
        4.5.4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DI的聚类分析
        4.5.5 中国代表性地区 7、8、9 月降水量分析
        4.5.6 中国代表性地区成熟季水热系数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
    5.1 引言
    5.2 气象数据
    5.3 区划指标及方法
        5.3.1 活动积温(AAT)
        5.3.2 无霜期(FFP)
        5.3.2.1 东亚种群葡萄的FFP范围
        5.3.2.2 欧亚种葡萄的FFP范围
        5.3.2.3 欧美杂种葡萄的FFP范围
        5.3.3 干燥度
        5.3.4 辅助指标——埋土防寒线(soil bury line,SBL)
        5.3.4.1 山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2 欧亚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3 欧美杂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5 区划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结果
        5.4.2 中国现有葡萄产区分布与气候区划结果对照
    5.5 讨论
        5.5.1 对中国南方进行气候区划的灵活性
        5.5.1.1 日照时长
        5.5.1.2 无霜期
        5.5.1.3 降雨量
        5.5.2 小气候对区划的影响
        5.5.3 规避有害自然气象因素
        5.5.4 利用有利自然气象因素
        5.5.4.1 地形地势的有利影响
        5.5.4.2 大面积水域的有利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6.1 引言
    6.2 气象数据
    6.3 区划指标及方法
        6.3.1 AAT、FFP及年极端最低温取值的确定
        6.3.2 DI取值的确定
        6.3.3 区划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5 讨论
        6.5.1 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在区划结果12个亚区内的分布
        6.5.2 对边缘地带DI的模拟
        6.5.3 对特殊区域的辅助区划指标
        6.5.4 适宜栽培区的埋土防寒问题
    6.6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
    7.1 引言
    7.2 气象数据
    7.3 区划指标及方法
        7.3.1 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的生长季AAT
        7.3.2 最热月平均温度
        7.3.3 区划方法
    7.4 结果与分析
        7.4.1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结果
        7.4.2 各气候亚区内最热月均温的分析
        7.4.3 对12个亚区内不同成熟期葡萄的品种区域化
        7.4.3.1 凉温区
        7.4.3.2 中温区
        7.4.3.3 暖温区及暖热区
    7.5 讨论
        7.5.1 中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分布及生态条件
        7.5.2 中国特殊地区的品种区划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陕西关中地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品质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中国葡萄生产概况
        1.2.1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
        1.2.2 中国葡萄生产现状
        1.2.3 中国鲜食葡萄栽培发展
    1.3 设施栽培研究
        1.3.1 设施栽培概述
        1.3.2 葡萄设施栽培的类型
        1.3.3 葡萄设施栽培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4 陕西省葡萄生产概况
        1.4.1 陕西省葡萄生产现状
        1.4.2 关中地区葡萄生产现状
    1.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供试品种
    2.3 栽培管理方式
    2.4 试验方法
        2.4.1 物候期调查
        2.4.2 植株生长特性调查
        2.4.3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2.4.4 果实外在品质测定
        2.4.5 果实内在品质测定
    2.5 仪器与试剂
    2.6 试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物候期
    3.2 植株生长特性
    3.3 果实经济性状
        3.3.1 果实外观品质
        3.3.2 果实感官品质
    3.4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分析
        3.4.1 因子分析
        3.4.2 聚类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温室栽培对鲜食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温室栽培对鲜食葡萄品质的影响
    4.3 鲜食葡萄发展趋势分析
    4.4 葡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葡萄卷叶病毒、扇叶病毒脱除及育苗基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葡萄栽培现状及特点
        1.2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1.3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2 葡萄病毒病对葡萄产业的危害
        2.1 葡萄病毒病的种类
        2.2 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
        2.3 葡萄育苗现状
        2.4 葡萄脱毒苗木培育体系初步建成
        2.5 相关管理制度已经具备
    3 葡萄脱毒技术研究
        3.1 热处理脱毒法热
        3.2 茎尖培养脱毒
        3.3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
        3.4 茎尖微芽嫁接技术
        3.5 抑制剂结合茎尖培养脱毒
    4 不同葡萄品种的脱毒
        4.1 酿酒葡萄品种脱毒
        4.2 鲜食葡萄品种脱毒
    5 葡萄无病毒育苗基质研究
    6 展望
    7 本试验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葡萄扇叶病毒、卷叶病毒的脱除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病毒病检测方法
        1.5 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脱毒方法
        1.6 脱毒处理后组培苗脱毒效率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疑似感病株的病毒检测
        2.2 茎尖培养
        2.3 热处理脱毒
第三章 葡萄容器育苗基质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
        1.2 基质的初步筛选
        1.3 植物材料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个基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分测定
        2.2 营养土配制及初步筛选
        2.3 不同营养土对夏黑扦插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营养土对夏黑扦插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 总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6)湖南省葡萄扇叶病和卷叶病调查及病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葡萄病毒病的种类
    2 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
        2.1 葡萄扇叶病
        2.1.1 病原
        2.1.2 症状
        2.2 葡萄卷叶病
    3 葡萄病毒病检测技术研究
        3.1 指示植物鉴定法
        3.2 血清学方法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 脱毒技术
        4.1 酿酒葡萄品种
        4.2 鲜食葡萄品种
    5 展望
    6 本试验目的及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湖南省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普查
        1.2 详查
        1.2.1 全园踏查
        1.2.2 定点调查
        1.2.3 照相及取样
        1.2.4 样品保存及运输
    2 调查地点
    3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调查结果
        3.1 葡萄卷叶病田间病症
        3.2 葡萄扇叶病田间病症
        3.3 调查结果
        3.3.1 葡萄扇叶病调查结果
        3.3.2 葡萄卷叶病调查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指示植物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材料来源
        1.2 指示植物材料来源
        1.3 试验方法
        1.3.1 草本指示植物检测
        1.3.2 木本指示植物采用硬枝劈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扇叶病草本指示植物检测
        2.1.1 本氏烟草鉴定葡萄扇叶病
        2.1.2 千日红鉴定葡萄扇叶病
        2.1.3 黄瓜指示葡萄扇叶病
        2.2 卷叶病草本指示植物检测
        2.2.1 黄瓜指示葡萄卷叶病
        2.2.2 本氏烟草指示葡萄卷叶病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RT-PCR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总RNA提取
        1.4.2 逆转录合成cDNA反应
        1.4.3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1.4.4 1%琼脂糖凝胶电泳
        1.4.5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4.6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4.7 PCR产物与载体连接
        1.4.8 热击转化
        1.4.9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4.10 PCR产物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提取
        2.2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RT-PCR检测
        2.2.1 葡萄扇叶病RT-PCR检测
        2.2.2 葡萄卷叶病单一RT-PCR检测
        2.2.3 葡萄病毒病多重RT-PCR
        2.2.4 RT-PCR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1.1 湖南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调查
        1.2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指示植物检测
        1.3 葡萄扇叶病及卷叶病RT-PCR检测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葡萄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
    1.2 葡萄种质资源的应用
        1.2.1 直接应用
        1.2.2 间接应用
    1.3 葡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
        1.3.1 表型遗传多样性
        1.3.2 孢粉学水平遗传多样性
        1.3.3 细胞学水平遗传多样性
        1.3.4 生物化学水平遗传多样性
    1.4 核心种质建立的一般步骤
        1.4.1 核心种质的研究进展
        1.4.2 核心种质建立的一般步骤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调查指标及测定方法
        2.2.2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葡萄表型性状分布
    3.2 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3.3 葡萄品种主要表型性状变异
    3.4 葡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5 葡萄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3.5.1 巨峰系初级核心种质筛选
        3.5.2 一层分组下各组取样量
        3.5.3 分组聚类法各组抽取核心种质
        3.5.4 逐步聚类取样法
    3.6 初选核心种质的组成与代表性
        3.6.1 不同方法下初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3.6.2 两种聚类方法下初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
        3.6.3 初选核心种质表型性状保留情况
        3.6.4 初选核心种质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3.7 中国野生及砧木葡萄重要种质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2.2 取样策略的研究
        4.2.2.1 分组方法研究
        4.2.2.2 组内取样策略
        4.2.3 核心种质检验的讨论
    4.3 关于葡萄描述规范的讨论
        4.3.1 资源性状选择及调查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附录A 供试葡萄品种列表
附录B 葡萄表型性状调查表
附录C 葡萄部分表型性状示意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世界葡萄与我国葡萄发展情况
        1.2.1 世界葡萄发展情况
        1.2.2 我国葡萄发展情况
    1.3 福建葡萄与闽北葡萄发展状况
        1.3.1 福建葡萄发展状况
        1.3.2 闽北葡萄发展概况
    1.4 国内外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4.1 国外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4.2 国内无公害葡萄发展研究概况
    1.5 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意义
        1.5.1 无公害背景
        1.5.2 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概念
        1.5.3 闽北葡萄无公害生产的意义
    1.6 研究方案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方法
        1.6.4 技术线路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与无公害葡萄认证办法
    2.1 无公害农产品
        2.1.1 无公害农产品概念
        2.1.2 无公害农产品特征
        2.1.3 无公害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区别
    2.2 无公害葡萄的认证办法
第三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的有利因子分析
    3.1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生态优势
        3.1.1 温度
        3.1.2 水分
        3.1.3 光照
        3.1.4 土壤
    3.2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基础优势
        3.2.1 种植面积与品种分布
        3.2.2 葡萄产量与品质
        3.2.3 种植效益与市场
    3.3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人力资源优势
        3.3.1 闽北无公害葡萄生产用工情况
        3.3.2 闽北无公害葡萄生产人力资源优势
        3.3.3 葡萄发展的潜力与比较优势
    3.4 闽北发展无公害葡萄的品牌建设优势
        3.4.1 专家指导品牌创建
        3.4.2 协会推动品牌创建
第四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种植者因素
    4.2 市场因素
    4.3 葡萄品种因素
    4.4 葡萄病虫害因素
第五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的四种发展模式
    5.1 考亭无公害葡萄城郊型发展模式
        5.1.1 考亭村基本情况
        5.1.2 考亭村葡萄发展情况
        5.1.3 考亭村葡萄发展思考
    5.2 水南村无公害葡萄品牌建设型发展模式
        5.2.1 水南村基本情况
        5.2.2 水南村葡萄发展情况
        5.2.3 水南村葡萄发展思考
    5.3 仁山无公害葡萄协会推动型发展模式
        5.3.1 仁山村基本情况
        5.3.2 仁山村葡萄发展情况
        5.3.3 仁山村葡萄发展思考
    5.4 马坑无公害葡萄自主型发展模式
        5.4.1 马坑村基本情况
        5.4.2 马坑村葡萄发展情况
        5.4.3 马坑村葡萄发展思考
第六章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
    6.1 实施葡萄避雨栽培,发展闽北无公害葡萄产业
        6.1.1 闽北推广避雨栽培现状
        6.1.2 闽北避雨栽培葡萄主要措施
    6.2 实施无公害葡萄立体栽培,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
        6.2.1 闽北葡萄立体栽培现状
        6.2.2 闽北葡萄立体栽培主要模式以及经济效益
        6.2.3 葡萄园立体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6.2.4 葡萄园立体栽培注意事项
    6.3 推广葡萄园生草栽培,保持生态可持续利用
        6.3.1 葡萄园生草栽培意义
        6.3.2 葡萄园生草栽培方法
        6.3.3 葡萄园生草栽培问题探讨
    6.4 运用果袋套用技术,促进葡萄无公害生产
        6.4.1 葡萄果实套袋栽培意义
        6.4.2 葡萄套袋时间及方法
        6.4.3 葡萄套袋注意事项
    6.5 发挥葡萄协会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5.1 闽北葡萄协会发展状况
        6.5.2 闽北建设葡萄协会意义
        6.5.3 闽北建设葡萄协会思考
第七章 结论
    7.1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趋势
    7.2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制约因素
    7.3 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新型避雨栽培模式[J]. 杨玉皎,何建军,郭淑萍,杨顺林. 北方园艺, 2022
  • [2]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D]. 佟继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8)
  • [3]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D]. 王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4]陕西关中地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品质特性[D]. 孔繁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葡萄卷叶病毒、扇叶病毒脱除及育苗基质筛选[D]. 张新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6]湖南省葡萄扇叶病和卷叶病调查及病原检测[D]. 周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7]葡萄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D]. 刘鑫铭.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7)
  • [8]闽北无公害葡萄发展对策研究[D]. 徐恺营.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
  • [9]山葡萄的主栽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J]. 宋润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12)

标签:;  ;  ;  ;  ;  

山葡萄主要栽培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