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加大对我区教育的投入

国家财政加大对我区教育的投入

一、国家财政对我区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论文文献综述)

伍秋林[1](2021)在《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后扶贫时代从狭义上看是指国家完成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与相对贫困作长期斗争的扶贫时期,一般以2020年为时间起点。教育扶贫政策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手段,在后扶贫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转变下,也同样到了调适的窗口。本文认为,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是我国扶贫环境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又对扶贫提出来新任务和新目标。随着党和国家逐步重视教育在扶贫当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向扶贫政策体系核心迈进,政治地位得到提升。人口流动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困的发生空间由原本的农村伴随着人口流动逐渐向城乡分散。从更深层次来看,农村学生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落入竞争的相对不利,成为相对贫困的根源之一。这几点成为民族地区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亟需调适的四个基本动因。本文通过文献法对以往的政策进行梳理,用实证研究法对广西民族地区访谈调查。访谈发现,目前民族地区学校依然存在制约教育扶贫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的不利因素,比如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农村原生家庭问题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其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以及基层资助工作和支教工作问题。由此,在掌握以往政策调适的一般规律和现实基础上,认为后扶贫时代的广西教育教育扶贫政策的价值导向上需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教育价值,在政策目标上要向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迈进,在政策体系上要更加注重政策均衡,在政策主体上要强调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由此,政府在进行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时候,首先应当建立以人为本,兼具科学性和多元性的政策调适原则;其次,加强政府实地调研,高效准确的收集民族地区群众对教育政策的各项反馈信息和数据,与民族地区基层教育部门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再次,建立教育扶贫政策的保障机制,在政策供给、财政供给、信息共享等领域建立制度保障,切实保证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最后,建立实施监督和反馈机制,拓宽和疏通各层政府和群众密切沟通的渠道,切实保障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得到有效监督,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扶贫政策的调适提供支撑。

张航宇[2](2021)在《J市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贫困问题一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消除贫困是任何国家在探索社会进步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尝试了多种扶贫解困模式,取得许多成绩,但贫富差距明显问题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目标的前进步伐。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重要扶贫解困方向;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创新提出“精准扶贫”发展思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16年,是J市Z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Z市正式撤市划区,投身省会J市的怀抱,借此契机,Z区精准扶贫工作也全面拉开。为在三年交接过渡期中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Z区全面发力,按计划完成了2017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并在之后的工作中重点巩固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成效,防止发生返贫情况。虽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精准扶贫不是阶段性工作。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政府对这项工作作出客观、理性的定位和总结,从而发现不足,改进提升,有利于持续巩固精准扶贫成效,防止规模性返贫,确保工作成果。本文从J市Z区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该地区基本情况,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帮扶成效三个方面筛选出影响该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因素,构建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并针对各指标要素进行分析,得到Z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评价结果。研究发现,Z区的精准扶贫在一些领域完成较好,但在个别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评价结果和存在问题,文章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Z区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确保成效深远持久提供借鉴。

暴占杰[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杨文龙[4](2020)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文中认为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年初预算,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

陈晖东[5](2020)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文中指出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中山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情况报告如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面对紧张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梁敏[6](2020)在《扬州市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是实现强国兴邦、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完善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是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资助使每一位适龄学生接受教育的洗礼与知识的熏陶是事关国家脱贫攻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教育资助管理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教育帮扶层面进行的政策实施与运作管理,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贯彻国家资助政策、保障资助准确度、提高经费资助效益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但同时也要看到,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存在着资金管理配置不科学、学生“精神贫困”关注不足、贫困认定信息存在失真、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助服务效能低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的研究,健全教育资助管理的关键环节成为发展教育这项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生教育资助管理的研究,从资金配置、贫困认定、社会参与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尝试对邗江区教育资助管理提出建议:优化资助资金管理配置;人文关怀实现“精神扶贫”;健全贫困认定及考核督查机制;队伍与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优惠措施激励全民助学等。对进一步做好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工作,加快解决邗江区的教育公平难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质量,带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祎[7](2020)在《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当下农村发展来说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的第17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明晰了当下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干部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不仅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洪泽区积极探索,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村干部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乡村农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新路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乡村建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就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洪泽区村干部队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洪泽区村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村干部队伍在制度建设、能力创新、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考核机制、激励创新、选人用人和福利待遇等角度进一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并从拓宽村干部来源、培养村干部能力、开展村干部考核、健全考核机制、建设权责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寻找一条加强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本文以特色湖滨生态旅游新城为蓝本,以示范村居为切口,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背景下发现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洪泽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对更好地提升村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洪泽建设成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晓磊[8](2020)在《温州市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出生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高龄、高危孕产妇的显着增多,致使发生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明显增大,我国的妇幼健康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有效弥补基层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短板,切实提升妇幼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迫切且十分必要。本文从温州市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机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找出影响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实用且有效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政策调整、资源整合、城中村改造和机制欠缺等因素,对基层妇幼健康管理工作造成了高危对象增多、出生缺陷增加、目标人群分散、职称聘任受限、技术人员短缺等较大影响。本研究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加强政策保障、加快资源整合、加速体系建设、加大宣教引导”等多方面的旨在提高妇幼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建议和意见。本次研究虽然范围较小,但因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也可看成是对我国基层妇幼健康管理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次内容补充。研究成果对基层卫生健康系统、地区政府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文静[9](2020)在《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现如今,在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区域竞争愈演愈烈,各国家或地区针对各类资源展开竞争,其中以人才资源的竞争最为激烈,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抢人大战”已经打响。掌握先进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而完善的人才环境,有利于更好的吸引和培养人才。因此,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环境竞争力的较量。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内蒙古的煤矿、稀土、冶金、农牧业等领域都占据全国领先水平,经济产业发展前景乐观。但同时这些产业都依托于传统能源,对于技术、创新等领域并未取得同等成绩。内蒙古能否在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实现突破,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在激烈的人才资源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关键取决于内蒙古是否能够集聚更多量大质优的人才资源,能否建设优质的人才环境,提升内蒙古人才环境的综合竞争力,这是当今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人才环境竞争力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当今人才环境的特点,科学界定人才环境竞争力的概念,建立了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基于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的资料数据,对本文人才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23个二级指标进行排名,以此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各项指标在全国所排的名次,再通过加权分析,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总体的人才环境竞争力在全国所占的位置。通过与其他省市横向对比,得出内蒙古自治区人才环境竞争力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对其原因进行根源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以期能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为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实用性的建议。

刘喜悦[10](2020)在《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科技创新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从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新时期对地方政府的科技创新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科技创新管理在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推进科技创新,是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方步调一致,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落地见效,才能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效果。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完善各种科技创新的制度、控制科技人员的行为,发挥调控作用。政府深刻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吻合,聚焦战略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政府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打牢科技创新人才基础。企业和高校院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政府要强化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供给力,要加强创新统筹协调,强化各主体、各环节间有机互动,使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实现协同高效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破解科技创新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从理论概念入手,在回顾国内外政府对科技创新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梳理科技创新中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基础,指出政府不仅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者,也是科技创新战略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政府在整个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重要、不可或缺。然后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作为区级政府代表,分析了以花园口经济区为代表的区级政府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而从花园口经济区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出发,研究了花园口经济区在科技创新中的主要做法、取得得成绩,并提出该区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政策作用发挥不够、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创新环境需优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花园口政府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优化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的一系列合理建议。这对花园口经济区推进科技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国家财政对我区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财政对我区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论文提纲范文)

(1)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五)相关概念界定
        1.后扶贫时代
        2.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
        3.公共政策调适
    (六)相关理论基础
        1.结构主义贫困论
        2.文化资本理论
        3.渐进决策理论
    (七)研究思路
    (八)基本分析框架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一、广西教育扶贫政策成效与主要问题
    (一)广西教育扶贫政策的回溯
    (二)广西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成效分析
    (三)广西教育扶贫政策的主要问题
        1.政策偏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滞后
        2.教师发展政策支持不足
        3.教育管理水平较低
二、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调适动因
    (一)政策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扶贫政策诸要素的被动适应
        1.经济水平的发展引起教育扶贫政策目标调适的需求
        2.教育扶贫政治地位的提升引起教育扶贫政策体系调适的需求
        3.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教育扶贫政策主体调适的需求
        4.文化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教育扶贫政策价值调适的需求
    (二)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
        1.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是教育扶贫政策的短板
        2.农村家庭问题阻碍教育扶贫的深入开展
        3.留守儿童问题形成教育扶贫的制约因素
        4.心理疏导的缺失形成教育扶贫的隐形阻碍
        5.精准度较低使得教育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三、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对象
    (一)价值的调适:回归人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的调适:教育公平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体系的调适:从全面走向均衡
    (四)主体的调适:从单一走向多元
四、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策略
    (一)确立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原则
        1.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扶贫政策调适原则
        2.坚持公平性的教育扶贫政策调适原则
        3.重视教育扶贫政策的科学性原则
        4.多元化政策调适参与主体
        5.建立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屏障
    (二)强化政策调适过程的各项保障
        1.建立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智力支持系统
        2.建立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财政支持系统
        3.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教育扶贫政策调适联合行动框架
    (三)建立政策调适的监督反馈机制
        1.创新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监督反馈体系
        2.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的法律体系
        3.大力建设数字化政策动态监控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J市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本文拟创新点
        1.5.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精准扶贫
        2.1.2 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发展理论
        2.2.2 资源配置理论
        2.2.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2.2.4 公共价值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Z区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3.1 Z区基本情况
        3.1.1 Z区基本情况
        3.1.2 Z区精准扶贫现状
    3.2 Z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方法
    4.2 基于AHP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2 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Z区精准扶贫各指标因素的评价
    5.1 Z区精准扶贫影响因素分析
        5.1.1 政治因素
        5.1.2 经济因素
        5.1.3 社会因素
    5.2 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Z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6.1 政治方面
    6.2 经济方面
    6.3 社会方面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J 市 Z 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4)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各区办事处上半年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三、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成效
    (一)坚持统筹兼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坚持稳字当头,加大“六稳”“六保”支持力度。
    (三)坚持靶向发力,抢抓“双区”建设主动权。
    (四)坚持筑牢基础,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
    (五)坚持乡村振兴,绘制美丽行动新篇章。
    (六)坚持统谋推干,加快构建“大财政”管理格局。
四、下半年财政工作措施对策
    (一)发挥财政政策“积极一面”,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二)走好提振经济“关键一步”,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
    (三)做好财政保障“关键一环”,加大“六稳”“六保”投入力度。
    (四)用好财政改革“关键一招”,贯彻强化“大财政、大预算”理念。
附件1关于火炬开发区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附件2关于石岐区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三、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附件3关于东区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实组织收入工作。
        (二)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防疫资金保障。
        (三)坚持民生导向,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加强预算执行收支监测,优化绩效结果应用。
    三、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一)围绕目标全力以赴,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落实“三保”工作。
        (三)积极开展“数字财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附件4关于西区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三、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附件5关于南区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一)财政收入情况。
        (二)财政支出情况。
        1.统筹兼顾保重点。
        2.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市政工程突出建管并重,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
        4.突出民生为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三、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一)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日益优化。
        (三)突出城市更新、协同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附件6关于五桂山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二、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一)收入方面。
        (二)支出方面。
    三、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5)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9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完成情况
二、预备费使用及预算调整调剂情况
三、支出预算完成主要情况
    (一)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二)融入湾区建设互利共赢。
    (三)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五)城乡区域协同深度融合。
    (六)现代财政制度加快建立。
四、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算周转金情况
五、政府举借债务情况
六、各区办事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附件1关于火炬开发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三)地方债务预算管理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翠亨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备费使用情况
    五、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及特点
附件2关于石岐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四、重点收支完成情况及效益
        (一)挖潜增收,着力提升财税收入质量。
        (二)链接湾区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聚焦财政资金管理,顺利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工作。
    五、本区预算超收安排支出情况
附件3关于中山市东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预备费使用及预算调整情况
    四、重点收支完成情况及效益
        (一)加强研判分析,及时掌握财政收入动态。
        (二)强化民生导向,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加快融入区域战略,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
    五、本区预算超收安排支出情况
附件4关于西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四、重点收支完成情况及效益
        (一)坚持服务发展,全力打造实力财政。
        (二)坚持开源节流,全力打造发展财政。
        (三)坚持有保有压,全力打造民生财政。
        (四)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打造绩效财政。
    五、本区预算超收安排支出情况
附件5关于南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四、重点收支完成情况及效益
        (一)深化财税改革,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转。
        (二)统筹规划,突出民生为重。
        (三)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
附件6关于五桂山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平衡和结余情况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四、重点收支完成情况及效益
    五、本区预算超收安排支出情况

(6)扬州市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点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1.2 学生资助
    2.2 学生教育资助的相关理论依据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成本分担理论
第3章 扬州市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现状分析
    3.1 邗江区学生教育资助管理基本情况
    3.2 邗江区现行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3.3 邗江区现行学生教育资助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3.3.1 资助管理对象状况分析
        3.3.2 资助来源及力度状况分析
        3.3.3 资助方式及过程状况分析
        3.3.4 资助管理效果的社会调查
第4章 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资助资金管理配置不科学
        4.1.1 学前教育资助力度小、资助范围小
        4.1.2 补助资金使用缺乏弹性、下拨时间迟
        4.1.3 资金存在先收后退、资助标准固定问题
    4.2 学生“精神贫困”关注不足
        4.2.1 “等靠要”思想突出
        4.2.2 诚信意识开始淡化
        4.2.3 感恩情怀越来越少
    4.3 贫困认定信息存在失真
        4.3.1 证明材料存在虚假
        4.3.2 贫困生认定中的人为影响因素大
    4.4 资助工作的服务效能较低
        4.4.1 效能意识淡薄
        4.4.2 资助效益不高
    4.5 社会力量参与资助不足
        4.5.1 社会捐资助学不是常态
        4.5.2 缺乏社会公益与贫困学生连接的桥梁
第5章 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相关部门缺少责任意识
    5.2 资助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5.3 困难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5.4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5.5 绩效考核与动态督查不到位
第6章 推进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工作的建议
    6.1 优化政府教育资助资金管理配置
        6.1.1 调整资金安排模式
        6.1.2 灵活设置资金下拨程序
    6.2 人文关怀实现“精神扶贫”
        6.2.1 强化诚信宣传教育
        6.2.2 开展感恩教育实践
        6.2.3 重视心理辅导咨询
    6.3 健全贫困认定及考核督查机制
        6.3.1 完善贫困认定机制
        6.3.2 建立教育资助精准监督和考核机制
    6.4 队伍与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6.4.1 培养专业化资助队伍
        6.4.2 优化管理系统性能
    6.5 优惠措施激励全民助学
        6.5.1 搭建全民助学的平台
        6.5.2 培育资助文化项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问卷调查法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
        2.1.2 村干部
        2.1.3 村干部队伍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乡村建设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3章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3.1 洪泽区区情区况
    3.2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3.3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3.3.1 干部人才选用
        3.3.1.1 严格选任标准
        3.3.1.2 优化选任方式
        3.3.1.3 实行额度管理
        3.3.1.4 重视后备培养
        3.3.2 强化履职管理
        3.3.2.1 从严备案管理
        3.3.2.2 突出实绩导向
        3.3.2.3 实行统一考核
        3.3.2.4 强化维权监督
        3.3.2.5 完善退出机制
        3.3.3 突出教育提能
        3.3.3.1 定期集中培训
        3.3.3.2 注重常态培训
        3.3.3.3 提升学历层次
        3.3.4 注重激励关怀
        3.3.4.1 提高报酬水平
        3.3.4.2 加大经济奖励
        3.3.4.3 强化综合保障
        3.3.4.4 强化关心关爱
        3.3.4.5 强化关心关爱
        3.3.5 推进落实保障
        3.3.5.1 落实履职工作保障
        3.3.5.2 落实镇街主体责任
        3.3.5.3 落实部门指导责任
    3.4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3.4.1 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3.4.2 村干部结构组成得到优化
        3.4.3 村干部队伍职责分工得到明晰
        3.4.4 村干部队伍地位待遇得到保障
第4章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4.2 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1 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4.2.2 村干部队伍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4.2.3 村干部队伍绩效考核不科学
        4.2.4 村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
        4.2.5 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缺位
    4.3 原因分析
        4.3.1 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难
        4.3.2 忽视能力建设重要性
        4.3.3 村干部考核存在误区
        4.3.4 激励保障不到位
        4.3.5 监管机制不健全
第5章 村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5.1 高淳区:“推进强基工程”全方位助力村干部队伍
    5.2 嵊州市:“扎实制度笼子”多角度规划村干部队伍
    5.3 宜昌市:“实施头雁工程”深层次提升村干部队伍
    5.4 经验借鉴
第6章 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坚持选优配强,壮大干部力量
        6.1.1 多渠道拓宽后备干部来源
        6.1.2 严格把关村干部选用标准
        6.1.3 优化村干部选任方式
    6.2 重教育培训,提能力素质
        6.2.1 多类别业务培训,提升实践决策能力
        6.2.2 优化培育培植模式,提升抓项目助发展的能力
        6.2.3 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提升强组织凝人心的能力素质
    6.3 加强激励考核,激发干事热情
        6.3.1 多举措开展村干部考核
        6.3.2 科学规范考核
        6.3.3 强化目标考核
    6.4 提高福利待遇,打通职业壁垒
        6.4.1 落实待遇保障
        6.4.2 推进村干部权责标准化建设
        6.4.3 畅通村干部晋出渠道
    6.5 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履职尽责
        6.5.1 多体系构建监管
        6.5.2 强化民主监督
        6.5.3 严肃执纪问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温州市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妇幼健康服务的定义
        2.1.2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定义
        2.1.3 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2.1.4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2.2 理论基础
        2.2.1 拉齐尔和罗森的竞赛理论
        2.2.2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2.2.3 米特—霍恩的政策执行框架模型
3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3.1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的历史沿革
        3.1.1 预防保健时期(1987 年——2003 年)
        3.1.2 妇幼保健时期(2003 年——2015 年)
        3.1.3 妇幼健康时期(2016 年——至今)
    3.2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3.2.1 管理机构体系建设现状
        3.2.2 管理工作机制建设现状
        3.2.3 管理工作品牌建设现状
        3.2.4 妇幼健康宣教管理现状
4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业务管理难度加大
        4.1.2 门诊从业人员短缺
        4.1.3 基层服务动力不足
        4.1.4 技术职称评聘困难
    4.2 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宏观政策方面的变动
        4.2.2 辖区环境方面的影响
        4.2.3 自身短板方面的制约
5 国内外相关工作发展经验借鉴
    5.1 国内相关工作经验启示
        5.1.1 广西婚检政策经验启示
        5.1.2 孝感市孝南区妇幼卫生工作优化管理经验启示
        5.1.3 山东省深化卫生职称制度改革经验启示
    5.2 国外相关工作经验启示
        5.2.1 英国基本卫生服务及管理体制经验启示
        5.2.2 斯里兰卡妇幼卫生财政政策经验启示
6 进一步完善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策保障,坚持统筹推进
        6.1.1 以部门联动为抓手,优化婚检机制,锤炼妇幼品质
        6.1.2 以政策衔接为抓手,加大财政支持,落实经费保障
        6.1.3 以信息摸底为抓手,加强流口保障,共享健康服务
    6.2 加快资源整合,形成服务合力
        6.2.1 整合办公用房,夯实硬件基础
        6.2.2 整合服务网络,推进资源共享
    6.3 加速体系建设,释放发展潜能
        6.3.1 优化职称改革,厚植发展潜力
        6.3.2 活化人员编制,增强造血能力
        6.3.3 强化队伍素质,迸发创新活力
    6.4 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6.4.1 组建“分层式”宣教网络
        6.4.2 探索“立体式”宣教模式
        6.4.3 构筑“无缝式”宣教网底
        6.4.4 打造“潮流式”宣教平台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本文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人才环境的概念
        2.竞争力的概念及界定
        3.人才环境竞争力的概念
    (二)理论基础
        1.勒温的心理场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环境行为理论
    (三)人才环境竞争力的作用
二、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和原则
        1.建立的依据
        2.建立的原则
        3.指标选取
    (二)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相关数据统计和排名
    (四)现阶段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横向比较分析
        1.人才培养能力不强导致人才储备后劲不足
        2.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人才流失问题严峻
        3.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4.人才市场不发达导致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
        5.政策体系不健全导致人才吸引与使用能力弱
三、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问题成因分析
    (一)人才政策不完善
        1.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
        2.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不完善
        3.人才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二)人才相关机制不健全
        1.人才投入不足
        2.人才引进与培养不配套
        3.人才激励方式单一
    (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经济条件制约
        2.先天条件制约
    (四)人才市场体系不完善
        1.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2.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
四、其他地区经验借鉴
    (一)人才引进方面
    (二)人才培养方面
    (三)人才流动方面
    (四)人才激励方面
    (五)人才服务方面
五、提升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的建议
    (一)完善人才政策,提升战略共识
        1.深刻认识人才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性
        2.实行区域特色人才发展战略
        3.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政策
    (二)完善人才市场和人才保障体系
        1.实行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战略
        2.促进人才市场规范化建设
        3.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三)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吸引知识型人才
        1.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2.增加人才自主性,激发人才活力
    (四)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储备能力
        1.创新高校教育教学体系
        2.积极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
        3.搭建高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五)深化科技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2.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3.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推进机制
        4.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人才长效机制
        5.鼓励科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科技创新
        2.1.2 科技创新管理
        2.1.3 政府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花园口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现状分析
    3.1 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出现的问题
        3.2.1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3.2.2 科技创新政策作用发挥不够
        3.2.3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3.2.4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区级财政基础相对薄弱
        3.3.2 科技创新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
        3.3.3 人才集聚效应不足
        3.3.4 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科技创新管理概况
        4.1.1 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 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共赢模式
        4.1.2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打造一流科技创新载体
        4.1.3 韩国大德科技园区: 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4.2 国内其他地区科技创新管理概况
        4.2.1 苏州吴中区: 聚力招才引智
        4.2.2 常州市武进区: 树立服务创新要素的理念
        4.2.3 大连高新园区: 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撑
    4.3 经验借鉴
        4.3.1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4.3.2 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和激励力度
        4.3.3 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4.3.4 政产学研协同发展
5 进一步加强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的对策
    5.1 拓宽科技创新投入渠道
        5.1.1 吸引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优惠融资
        5.1.2 提高区本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5.1.3 组织企业申请国家及省市科技创新扶持资金
    5.2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5.2.1 增强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部门协同
        5.2.2 科技创新政策内容联系本区实际
        5.2.3 保障科技创新政策延续性
    5.3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5.3.1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5.3.2 加快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5.3.3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配套服务
    5.4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5.4.1 培育多层次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
        5.4.2 强化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引导
        5.4.3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官产学研合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国家财政对我区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论文参考文献)

  • [1]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调适研究 ——以广西为例[D]. 伍秋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J市Z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D]. 张航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20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J]. 杨文龙.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03)
  • [5]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9月3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J]. 陈晖东.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03)
  • [6]扬州市邗江区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管理问题的研究[D]. 梁敏. 扬州大学, 2020(05)
  • [7]洪泽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韦祎. 扬州大学, 2020(05)
  • [8]温州市龙湾区妇幼健康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 陈晓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内蒙古人才环境竞争力研究[D]. 李文静.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研究[D]. 刘喜悦.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国家财政加大对我区教育的投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