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中的一束奇葩

民间艺术中的一束奇葩

一、民间美术的一束奇葩(论文文献综述)

吴守峰[1](2020)在《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李瑞清的书法艺术思想,在中国古代书品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开创了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理论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金石学派”。其书法远涉周秦,博综汉魏,正草隶篆,诸体皆备,晚年“纳碑入帖”,笔势雄健,气息苍古,是倡导碑帖相容的践行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李瑞清在书法实践中的探索给予很多关注,而其作为碑派发展的阶段性代表人物,其书法实践也受到一定的争议。本文在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人文等语境基础上,从书法理论、书法史研究和实践修养的综合视角,系统地阐释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理论核心及架构。本文不以书法技术讨论为旨归,而是着重追溯李瑞清艺术思想的渊源,重点探析其书法理论思想的基本艺术观点以及发展递衍的脉络体系。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一百年来国内外关于李瑞清研究的重要文献与相关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第一章梳理临川李氏谱系群体中既有的人文家学,检视家族文脉带给李瑞清知识架构的渊源;根据历史节点构建其书学分期;通过分析碑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尊孔复礼思想的历史环境,阐述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形成的外界影响。第二章主要阐述李瑞清以“气”为核心的审美格调,通过阐释书法审美的“气味”说,诠释李瑞清书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卷气”的内涵与根源,并结合儒家思想道德观点阐述其“书学先贵立品”的书法艺术理论的思想衍递与传承,以及对其“人正笔正”论的历史解读,品察其正心立身的儒家气度与人格修养,丰满地还原李瑞清在社会体制鼎革后“逸”的风骨与境界及“遗”的气节与格调。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研讨李瑞清《玉梅花庵书断》中的三个重要思想依据,论述“以器分派”的形式美问题和它的书学史意义;探讨“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发展演变及对后世书风的影响;从全局观的角度研究“胸有全纸、目无全字”的艺术箴规。第四章从语言规律的视角,结合形态结构和风格要素解析李瑞清的书法艺术,通过“似欹反正”、“雄浑”与“古厚”的语言要素,具体论证其书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与创作特点。第五章分析民国早期,上海学界针对“纳碑入帖”的群体认同现象,并以曾煕、沈曾植二人的观点和建议为例,阐释这一书学主张的历史意义,包括其学术思想对弟子李健、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等四位学者和艺术家的影响;客观揭示其教育改良的“启智”实践带来的进步性以及对南京大学今天书法风气的学术渍染。结语部分概括李瑞清在书学理论上的主要成就,综合评价其在书法史发展中的学术价值,试图从中国整个书学史的高度对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和实践的贡献与局限进行总结。

张洞冀[2](2019)在《游寿书法分期与分体探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游寿是福建东部沿海霞浦县人,是民国着名书法家胡小石的得意弟子,大书法家李瑞清所创金石书派的第三代传炬人。她是一位有才华的女书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书法家。作为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女性书法家,在书法发展史上是相对较少的,她跨越民国、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几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她的书法具有非凡的创新性,对当代书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介于游寿在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卓着学术成就,本文并未孤立地研究书法艺术,而是全面地对游寿的生平、学术文章和书法作品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游寿书法风格形成的滋养源,进而对其书法的分期重新作了考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手法,细致分析其书法各体取法来源以及窥探其对古代书迹的内化过程,可以更好地多维度地体现游寿书法风格变化发展的特点。对游寿书法的分期与来源进行分析是本论文的侧重点。此外,通过归纳、总结游寿的艺术思想理论,揭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与其艺术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学者的启示。

秦文枝[3](2018)在《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新中国古典舞思潮”这一问题。在对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的基础之上,采用了个案分析法、口述史研究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每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文艺政策以及舞蹈思潮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从题材与风格两方面去分析和探究了我国古典舞从建国至今形成了哪些思潮。即:本论文的侧重点在于探究“新中国古典舞思潮”形成背后的原因,包括编导们的创作思想以及在具体实践作品中的体现等等。通过分析,“新中国古典舞”在题材方面所形成的思潮有:50年代的学习、改编戏曲之潮;新时期的“向前回溯”之潮;新世纪以来的大写意之潮。在风格方面所形成的思潮有:50年代的学苏之潮;新时期的仿古之潮;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寻古之潮。之后在分析思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的基本特征,包括“以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不懈追求为内驱力”、“以凸显民族性为主要目的”和“以多元环境下人们的审美取向为基准”三个方面。通过此论题的研究以明晰“新中国古典舞”六十多年来的发展道路,为未来中国古典舞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黄竹丽[4](2017)在《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普通高中标准试验教材编写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在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其更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民族精神等专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也更符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积极利用并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新课改理念。因此,湖湘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与本土的文化特色相融合,结合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其在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8年湖南高考改革政策提倡“高考不分文理,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任选三科组合而成”,这意味着学生将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注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特色发展,吸引学生兴趣,从而保证其学科的稳固发展。而湖湘文化资源作为湖南省独特的区域课程资源,理应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利用,并使其有效运用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文章主要探讨新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湖湘文化课程资源运用到《文化生活》教学中去,通过发现和研究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处理策略,从而促进湖湘地区可提取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湖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能为其他地区的相应区域文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一些借鉴。笔者在湖湘地区(以武冈长沙为主)实习和走访时发现:已有一些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开启了对湖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问题却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一是湖湘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文化生活》知识点的联系缺乏紧密性;二是对湖湘文化资源的探究活动过于表面化;三是对湖湘文化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的,故文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并结合案例说明对这些问题后面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剖析的基础上,文章以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运用策略作为重心进行探讨,尝试提出湖湘文化资源运用需要遵循的原则——选择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师生合作性原则。基于此,提出湖湘文化课程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是树立科学的湖湘文化资源开发观;二是建立有力的湖湘文化资源开发保障系统;三是运用有效的湖湘文化资源课内外教学实践方法。

王雅欣[5](2014)在《徽派版画形成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文中提出徽州版画是由古代徽州书画家、刻工、印刷人员、书坊业主共同努力,经过长期乃至好几代人开创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技艺、风格上有相对的沿袭和稳定性。在结构上以单线为主来叙事铺陈,重视诗情画意。它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有民间稚拙的味道,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徽州版画以其精工细腻的技法风靡一时,它一出现便以全新的面貌影响和推动了整个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徽派版画的形成与发展,与徽州特定的地理环境、多元化经济,尤其是繁荣的徽商活动所奠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赵明洋[6](2014)在《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形成根源探究》文中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标志。我们从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一词就可以得知,中国早期绘画的典型形态就是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青绿山水画在唐宋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宋代以后在重墨轻色的思想观念影响之下,色彩逐渐遭到排斥而处于次要地位,从元代以后色彩逐渐衰落。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色彩的表现是其中重要的闪光点之一,而青绿山水画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对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起源进行研究,对青绿山水画的源头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其用色技巧、象征意义,并结合由先秦到魏晋各个时期的色彩观和“儒”、“道”、“释”三家文化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以及上层建筑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引导进行梳理。本文拟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当下,人们对于山水画设色基本沿袭前人的浅降法,但少有对青绿山水画色彩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加强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种研究不仅仅可以从技巧上提高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更能从文化层面上找到归宿。当下人们注重的都只是青绿山水的设色技巧,但未从色彩根源上深入挖掘,这样势必难以从精神层面与绘画形成共鸣。青绿色彩的选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抛却这样一个历史成因,那么青绿山水画只能是富丽堂皇的装饰品。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追根溯源,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端。人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与技巧来表达心中对山水的情怀,在自然与文化中进行选择、提炼,从而形成这样别具一格的青绿山水画。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主要对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成因进行探究,不仅是为了在画面技法上分析青绿山水画的成因,更为了启示当下,绘画当是在精神文化的驱使下对自然进行加工提炼,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而并不是单纯为了技巧。

安娜[7](2012)在《渤海渔村剪纸视觉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渤海渔村剪纸根植于渔村民生和海洋文化。作为北方特色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她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随着剪纸创作日趋繁荣,剪纸艺术视觉形态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由传统的民间装饰工艺发展到室内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众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并且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迈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张海慧[8](2012)在《剪纸教学的点滴心得》文中研究表明剪纸,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清新秀丽,手法灵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束奇葩。它的特点是单纯、朴实、线条简练、粗健,线条块面高度结合,富有装饰性,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剪纸课教学,可以丰富和扩大学生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既了解制作剪纸作品的全部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净化心灵,又充分发挥了美术课教学的授业、传技、育人的作用。那么,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剪纸这种特殊的造型艺术?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与各位同仁交流自己

柳成栋[9](2012)在《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指出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赫哲族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申报工作始终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黑龙江省共有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鄂伦春族摩苏昆、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依玛堪、桦树皮制作技艺、东北二人转和东北大鼓等9个项目入选。

蒋萌[10](2012)在《一束美术教育的奇葩——第21届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现场赛课观感》文中研究表明第21届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现场教学比赛于2011年11月22—23日在桂林举行。有关专家表示,本次活动是该交流会开展24年以来质量最高、氛围最好、选手平均年龄最小、最成功的一次。笔者参与了现场赛课的全过程,深受启发,颇有感触,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体现新课程目标:突出个体性、独特

二、民间美术的一束奇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间美术的一束奇葩(论文提纲范文)

(1)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思想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框架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家世荣光:临川李氏在学界的影响
        一、李秉绶与岭南画派
        二、李宗瀚与临川四宝
        三、李联琇与钟山书院
    第二节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发展分期
        一、书法酣饫期(1867——1895 问学登科)
        二、书法风格形成期(1895——1911 游宦滇宁)
        三、艺术思想的成熟期(1912——1920 鬻书沪上)
    第三节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来源
        一、清代碑学兴起的思想背景
        二、晚清尊孔复礼的人文思潮
第二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以气为核心的审美观
    第一节 书法审美的“气味”说
        一、气与味的书法渗透
        二、书卷气的品格诠释
    第二节 正心立身的儒家气度
        一、“品”的格局与操守
        二、“心正笔正”的人格气脉
    第三节 “遗”与“逸”的士人气格
        一、“遗”的气节与格调
        二、“逸”的风骨与气韵
第三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三个重要理论阐释
    第一节 “以器分派”的书学方法论
        一、“以器分派”的内容解析
        二、“方”“圆”笔法与形式的体认
        三、结体韵律与形质研究
    第二节 “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思想内涵
        一、书法与金石学的关联
        二、清代金石气的篆分古意
        三、金石的物性之美
    第三节 “胸有全纸、目无全字”的整体观照
        一、章法的全局观
        二、布白的完形心理
第四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第一节 “欹正得体”的形式之美
        一、形学有势
        二、“似欹反正”的结体之妙
        三、“似欹反正”的语言价值
    第二节 韵味隽永的风格追求
        一、李瑞清书法风格的形成要素
        二、“雄浑”风格的精神诉求
        三、“古厚”书风的文化自觉
第五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时代影响与成就
    第一节 “纳碑入帖”的书学现象
        一、交游群体的社会图谱
        二、曾熙的碑帖融合论
        三、沈曾植“南北会通”的书学观
    第二节 书法思想的后世传播与影响
        一、书学亲承:李健
        二、思想承续:胡小石
        三、“以书入画”的开新:吕凤子、张大千
    第三节 启智思想的进步性体现
        一、中体西用思想下的教育改良实践
        二、南大文人书风的先导
结语
    一 学术评价
    二 思想贡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重要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游寿书法分期与分体探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游寿书法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创新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游寿及其学术渊源与成就
    1.1 游寿其人
    1.2 游寿的金石学渊源
    1.3 游寿的古文字学成就
第二章 游寿书法的分期与分体探析
    2.1 游寿书法概观
    2.2 游寿书法创作分期
        2.2.1 墨海初涉学颜鲁(1928年之前)
        2.2.2 书风初定阶段(1928-1942)
        2.2.3 风格渐成阶段(1942-1975)
        2.2.4 臻于化境阶段(1975-1994)
    2.3 游寿书法分体探源
        2.3.1 篆书取法探源
        2.3.2 隶书取法探源
        2.3.3 楷书取法探源
        2.3.4 行书取法探源
第三章 游寿的书学观点与审美理念
    3.1 游寿学书方法论
    3.2 游寿的书法学养论
    3.3 游寿的书法审美论
第四章 游寿书法的启示
    4.1 取法乎上
    4.2 字外之功
    4.3 碑帖兼融
    4.4 空间挖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对象与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研究对象:新中国古典舞
        一、何为新中国古典舞
        二、为何新中国古典舞
        三、如何新中国古典舞
    第二节 “古典舞思潮”的概念界定
        一、何为思潮
        二、何为舞蹈思潮
        三、何为古典舞思潮
第二章 新中国古典舞思潮探究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古典舞思潮
        一、建国初期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学习、改编戏曲之潮
        三、风格上的学苏之潮
    第二节 新时期的古典舞思潮
        一、新时期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向前回溯”之潮
        三、风格上的仿古之潮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古典舞思潮
        一、新世纪以来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写意之潮
        三、风格上的多元寻古之潮
第三章 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不懈追求为内驱力
        一、活态舞蹈文化的传承
        二、静态舞蹈文化的挖掘
        三、形而上的意境追求
    第二节 以凸显民族性为主要目的
        一、神—史—意的民族品味
        二、一元到多元的民族胸怀
        三、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以多元环境下人们审美取向为基准
        一、歌颂光明的心理需要
        二、挣脱枷锁的时代特征
        三、迎接多元的开放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湖湘文化资源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湖湘文化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湖湘文化资源的概念
        二、湖湘文化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湖湘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一、湖湘自然风光:
        二、湖湘文化景观:
        三、湖湘文学艺术:
        四、湖湘民俗风情:
        五、湖湘精神特质:
    第三节 运用湖湘文化资源对于《文化生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五、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
        六、有助于湖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章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调查
        一、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教师)
        二、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学生)
    第二节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章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二、特色性原则
        三、包容性原则
        四、师生合作性原则
    第二节 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湖湘文化资源开发观
        二、建立有力的湖湘文化资源开发保障系统
        三、运用有效的湖湘文化资源课内外教学实践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徽派版画形成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徽州版画形成的自然环境
二、徽州版画形成的社会因素
    (一) 徽州商业发展状况
    (二) 徽州刊刻书画业是版画的前身
    (三) 徽州民俗为徽州版画提供表现内容与形式

(6)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形成根源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概述
    第一节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形态
        一、 六朝时期社会背景概述
        二、 早期青绿山水基本形态及载体
    第二节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游春图》
        一、 《游春图》的创作背景
        二、 《游春图》技法解析
第二章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
    第一节 中国早期色彩观
        一、 先秦时期的色彩与色彩象征
        二、 秦汉时期的色彩与色彩观
        三、 魏晋时期色彩与色彩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一、 道教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二、 佛教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三、 儒家思想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第三节 上层建筑对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引导
        一、 皇室审美标准对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二、 文人士大夫对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形成
    第一节 青绿山水画风格的确立
        一、 早青绿山水画的基本定义与基本结构
        二、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形成与发展
        三、 青绿山水画常用颜料
    第二节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赏析:以《明皇幸蜀图》为例
        一、 《明皇幸蜀图》的创作背景
        二、 《明皇幸蜀图》色彩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剪纸教学的点滴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一、欣赏剪纸艺术
二、模仿简单的图形
三、掌握剪纸作品创作过程
四、懂得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
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提纲范文)

一、曲艺类
    (一) 赫哲族伊玛堪
    (二) 东北大鼓
    (三) 五常东北大鼓
    (四) 东北二人转
    (五) 绥棱二人转
    (六) 达斡尔族乌钦
    (七) 鄂伦春族摩苏昆
二、民俗类
    (一)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二) 鄂温克族瑟宾节
    (三) 达斡尔族传统婚俗
    (四) 五大连池药泉会
    (五) 朝鲜族花甲礼
三、传统音乐
    (一) 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
    (二) 蒙古族四胡音乐
    (三) 兴安岭森林号子
    (四) 杨小班鼓吹乐棚
    (五) 鄂伦春族赞达仁
四、传统美术
    方正剪纸
五、传统戏剧
    (一) 评剧
    (二) 望奎皮影戏
    (三) 龙江皮影戏
六、传统技艺
    (一)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二) 桦树皮制作技艺
    (三) 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
    (四) 鄂伦春袍皮制作技
七、杂技
    戏法 (赵世魁戏法)
八、传统舞蹈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四、民间美术的一束奇葩(论文参考文献)

  • [1]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D]. 吴守峰. 南京大学, 2020(10)
  • [2]游寿书法分期与分体探源研究[D]. 张洞冀. 山西大学, 2019(02)
  • [3]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D]. 秦文枝.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01)
  • [4]湖湘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黄竹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7)
  • [5]徽派版画形成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J]. 王雅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6]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形成根源探究[D]. 赵明洋. 河南大学, 2014(04)
  • [7]渤海渔村剪纸视觉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安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8]剪纸教学的点滴心得[J]. 张海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2)
  • [9]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J].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12(10)
  • [10]一束美术教育的奇葩——第21届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现场赛课观感[J]. 蒋萌. 广西教育, 2012(16)

标签:;  ;  ;  ;  ;  

民间艺术中的一束奇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