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整治中生态护坡结构探讨

城市河流整治中生态护坡结构探讨

一、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韩依杭[1](2021)在《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的研究及应用 ——以贾河治理工程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度的开采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河道生态也因此受到损害。河沙超采、河道垃圾、污水的排放等行为均损害着河道生态,影响着河道发挥其自身作用,河道本身也存在着冲刷和淤积现象,这样不但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还影响我们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而护坡作为水陆枢纽,起着防洪排涝等作用,同时又是承载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护坡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本文选取了河北昌黎县贾河河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进行分析评价,构建评价模型,进而选择了适合本工程的最优护坡形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现有的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从其结构形式、功能作用,优缺点,适用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生态护坡不仅在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着良好表现,还能增强护坡的物种多样性,构建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再结合贾河河道现状,选取了生态护坡作为贾河护坡建设形式。(2)从护坡的结构形式、经济特性、施工特点、环境影响综合考虑,选定了19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护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分别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生态护坡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贾河综合治理工程护坡形式的选择进行了评价。(3)分析了两种评价方法产生差异性评价结果原因,综合评价指数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灰色关联度法偏向于客观评价,虽然两种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得出的结果均是生态混凝土形式的护坡为本工程护坡建设的最优选择方案,两种方法均可适用于本工程的河道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分析。(4)本文构建的生态护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选用的准则相较于其它评价研究更全面,评价指标中增多了对定量指标的考虑,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由金玉,张磊,李增永[2](2021)在《基于某中小河流项目治理断面形式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当前,河道综合治理断面形式主要有梯形、矩形、复合式这三种断面,护坡方式主要是混凝土、砌石、石笼、土工植生袋、草皮这五种护坡方式。论文以某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为例,对比矩形断面重力式挡墙防洪堤与复合式断面宾格石笼+草皮护坡工程的应用。研究表明:采用复合式断面宾格石笼+草皮护坡更适合本工程,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实现绿色生态、结构合理。采用瑞典条分法对其三种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表明设计中选定的防洪堤断面形式合理。

李方园[3](2020)在《消落带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抗冲刷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植生混凝土在消落带和河岸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进行了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植生性等工作性能试验,并对其抗冲刷性能进行了具体的水流冲刷试验研究和基于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植生混凝土抗冲刷性能仿真分析,在数值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消落带处和河岸边坡区域的植生混凝土护坡配合比设计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粗集料为10~20mm和20~40mm石子粒径,以混合粒径级配10~20mm和20~40mm无矿物掺合料、单一粒径级配20~40mm分别为无矿物掺合料、10%硅灰和20%粉煤灰配合比设计制备植生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径级配的植生混凝土7d和28d抗压强度为6.3MPa、10.5MPa,且抗压强度随粗骨料粒径级配增大而减少;掺加10%硅灰掺合料的植生混凝土7d和28d抗压强度为6.5MPa、12MPa;掺加20%粉煤灰的抗压强度为6.6MPa、11.5MPa。(2)研究了不同级配植生混凝土孔隙率变化规律,级配为20~40mm的植生混凝土实测有效孔隙率大于设计孔隙率28%,有效孔隙率随骨料粒径级配的增大而增大;且植生混凝土的透水系数随有效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3)对粗集料为20~40mm制备的三种植生混凝土进行植生性能试验研究,采用上植式种植方式,观察生长结果可知,高羊茅植物生长长势较好,狗牙根植物生长缓慢且适应能力强,生长28d的狗牙根最高可达15cm。(4)对植生混凝土护坡抗冲刷性能物理试验,并采PFC3D颗粒流模拟植生混凝土抗冲刷性能,试验结果可知,植生混凝土护坡的多孔结构具有截留护土效果,在水槽内进行冲刷试验,可抵抗1.62m/s的流速,冲刷5h可抵抗1.49kg/m2的侵蚀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宜控制在34%以内。(5)通过对植生混凝土各种试验研究,分析各项试验数据,优化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适合在消落带处植生混凝土护坡的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张璐[4](2020)在《某城市内河水质提升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浙江省经济发达,河湖众多,但河湖水生态环境却一度遭到破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城市内河是重要的生态走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河道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截污纳管等措施。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某河道,全长约1.1 km,位于临平老城区,该河道途经余杭区人民政府、余杭区文化馆、余杭区卫生局等多个政府大楼,川福楼大酒店、中强假日酒店等多个酒店以及该区的入住公寓。该河道为地下暗河,经过的区域主要为街道繁华地段,不适合放置大型设备。周边污水管网建设进度较慢,导致生活污水直排进入该河道,施工难度大。目前该河道的氨氮、总磷指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水质较差。本文对该河道水质提升进行工程设计,综合浙江省五水共治要求,本工程治理目标为:氨氮、总磷2项指标,需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质要求。经过实地调查以及资料收集分析,根据本河道地下暗河不适合布设原位装置、不适合放置大型设备、施工难度大、并且有生活污水直排等特点,对比分析A2/O、Bardenpho、UCT、微生物强化、高效化学除磷、超磁分离技术等处理方案,决定采用1套5000 m3/d的“超磁+微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处理总磷和氨氮。本设计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可以较好的适应本河道实际情况。根据对本工程出水监测结果可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该工程出水氨氮、总磷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要求。整套设备总体对氨氮去除效率在89.3%~97.9%,对总磷去除效率在84.1%~94.8%,达到设计效率,且出水水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汪德诚[5](2020)在《庄墓河河道岸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河道防护主要考虑行洪排涝、堤防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问题,忽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随着环保需求的增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防护形式已无法满足生态和谐的河道需求,河道防护逐步向生态和谐方面发展。因此需研究满足生态和谐理念下的防护技术,以达到和谐的生态水利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先对国内外河道岸坡生态防护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总结,提出河道边坡生态防护上存在的问题。随后对河道边坡及失稳因素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目前河道边坡的四种加固方法。对河道生态防护技术进行总结并列出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通过综合比较适用性与经济性,得出植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技术更适合当前的河道岸坡防护。接着分析植物在河道边坡防护中的力学效应,归纳植物在河道边坡生态防护中的生态、景观、护坡三大作用,在总结岸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河道岸坡防护植物的选取原则及配置依据。本文以庄墓河G206国道—S17合阜高速区段河岸边坡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开展生态防护前的必要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及《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的规范要求,对研究区庄墓河进行水质监测,通过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研究区水质分析得出:研究区庄墓河水质为Ⅴ类水,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是TP、COD、TN;参考《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NY/T1669-2008》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LY/T1820-2009》要求,采用标准样方法对研究区内植被调查,结果参照《安徽植物志》和长丰县县志进行辨别分类得出:域内乔木类植物有27科、占比32.6%;灌木类植物有19科、占比21.3%;草本植物有53科、占比46.1%。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占比约为1.5:1:2.2。根据收集的研究区气象要素信息、水文洪峰流量、灌区周围土壤N、P元素去向特征,结合陆生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有关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的研究结论,选出适宜在研究区进行防护的最佳植物组合,并进行植物—工程相结合的生态防护设计。最后对生态防护设计方案进行生态防护质量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重要性标度构造出层次矩阵,利用MATLAB及EXCEL软件进行生态防护质量的量化分析,最终得出研究区内河道边坡生态防护设计综合得分N=8.507,生态防护效果为良好。本文以庄墓河为研究对象,设计出可行的河道边坡生态方案,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丰富河道生态系统的研究,对城镇河道的生态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刘雅梅[6](2019)在《河道整治生态护坡之浅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道整治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河道防洪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提高河道基本功能的根本措施。河道护坡作为河道整治综合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水灾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生态护坡作为近年来一种新的护坡形式,在我国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中发挥着成效显着的防洪作用。

汪德诚[7](2019)在《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护坡在河道的行洪、排涝、堤防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但我们却忽略了它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生态护坡技术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护坡不但具有传统护坡的功效,而且融合了河道的景观、文化和生态多个方面的内涵,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生态水利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中护坡形式,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情况,简述了生态护坡的机理与类型,最后提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传统护坡生态化改造方案研究的两点建议。

郭蔚[8](2018)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河流是指在一定的水文、气候、地理等综合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从而形成的一套平衡且完善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干预,河流上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然而治理过程中又出现了裁弯取直、硬质化、渠槽化等诸多问题,致使河道生态系统退化,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河道沿线城镇环境与城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河道治理应更加注重运用自然的、生态的工程措施加强河道的生态保护。护坡是河流水系与陆地生态调节的过渡地带,在满足河道行洪安全基础上,通过河道护坡的生态化,改善河道生态功能,从而实现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河道治理中目前存在问题及河道生态化治理的理念,并分析了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所能发挥的功能。通过分析传统护坡的多种型式及其弊端,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类生态护坡的类型、原理、材料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以及坡面植物的选则与配置。同时分析了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及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接着,以天水藉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区型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应用,该项目中以格宾笼石覆土植草形式为主,穿插采用形式多样的护坡结构并兼顾防冲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亲水性的要求,已实施工程区段效果极佳,藉河两岸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水系、绿地通过生态护坡和谐交融,天水市的古文化与现代文明通过河道治理有机结合,营造出极具魅力和特色的城市景观,恢复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优美的城市景观,最后,以洋县汉江防洪工程为例,介绍了山区型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应用,该项目中采用预制铰接式砼块护坡+仰斜式浆砌石挡土墙结构型式,目前正在建设中。通过具体工程实例,为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的具体设计选用提供了一些借鉴。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护坡只重视了河流本身的作用如防洪、抗冲等,破坏了原本的自然景观和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坡成为未来水利设计中的新选择。(2)根据流域特性及河道演变分析、流速、河段现状、地质条件、防洪标准、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周边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分段设计比选出最适宜的护坡型式。(3)根据本文实例分析,城区型河流治理注重生态和景观效果,可参考选用格宾笼石护坡,山区型河流由于推移质较多且投资有限,可参考选用预制铰接式砼块护坡+挡墙型式。

杨旭明[9](2016)在《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坡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河道护坡大都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生态型护坡已得到广泛使用,其优点是既能保护河道,又能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传统河道护坡形式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总结了新型生态护坡的基本理念和实施方法,可供已后的河道治理形式选择参考。

翁乃蔚[10](2014)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型护坡建设对城市河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以往很多城市河道的护坡都采用混凝土护坡形式,在生态环境构建方面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河道护坡也属于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能够保护河道的功能,同时加强城市河道护坡建设也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主要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的结构,供读者参考。

二、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的研究及应用 ——以贾河治理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护坡
        1.2.2 河道治理
        1.2.3 评价方法
    1.3 存在问题
        1.3.1 生态护坡建设存在的问题
        1.3.2 生态护坡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河道生态护坡
    2.1 生态护坡概念
    2.2 生态护坡功能作用
    2.3 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2.4 护坡形式的分析与对比
        2.4.1 传统护坡特点分析
        2.4.2 生态护坡特点分析
    2.5 小结
3 贾河治理工程区域概况
    3.1 基本概况
    3.2 工程地质
        3.2.1 工程区域地质
        3.2.2 水文地质
        3.2.3 地质评价
    3.3 工程区域气象
    3.4 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4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4.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理论
    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选用与测定
        4.3.1 评价方法的比选
        4.3.2 评价方法的测定步骤
    4.4 指标体系构建
        4.4.1 准则的选定
        4.4.2 评价指标的选定
        4.4.3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4.4.4 分析流程
    4.5 小结
5 生态护坡工程实例研究
    5.1 生态护坡形式方案
    5.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
        5.2.1 评价指标的测定
        5.2.2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
        5.2.3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法的评价研究
        5.2.4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评价研究
        5.2.5 评价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某中小河流项目治理断面形式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断面形式与护坡方式
    2.1 断面形式
    2.2 护坡方式
3 断面形式分析
    3.1 重力式挡墙(矩形断面)
    3.2 生态型护坡(复合式断面)
    3.3 稳定性计算
4 结论

(3)消落带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抗冲刷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生态护坡研究现状
        1.2.3 生态护坡抗冲刷性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植生混凝土制备及性能试验研究
    2.1 植生混凝土的制备
        2.1.1 试件的材料及配合比
        2.1.2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2.1.3 试验方案
    2.2 植生混凝土力学、物理性能测定
        2.2.1 抗压强度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
        2.2.2 有效孔隙率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
        2.2.3 透水系数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
        2.2.4 PH值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
    2.3 混凝土植生性能试验
        2.3.1 植物种子选择
        2.3.2 植生基材配置
        2.3.3 植生工艺
        2.3.4 植生情况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生混凝土护坡冲刷试验研究
    3.1 试验设计
        3.1.1 试件材料用量及配合比
        3.1.2 试件的制备及养护
        3.1.3 试验场地
    3.2 水流冲刷试验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方案
        3.2.3 水流冲刷试验步骤及过程
        3.2.4 水流冲刷试验结果分析
    3.3 抵抗侵蚀能力效果分析
        3.3.1 植生混凝土护坡机理
        3.3.2 植生混凝土抗侵蚀能力效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FC~(3D)的植生混凝土护坡抗冲刷性能仿真分析
    4.1 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原理介绍
        4.1.1 离散元方法基本原理
        4.1.2 接触本构模型方式
        4.1.3 颗粒与流体相互作用原理
    4.2 建立模型
        4.2.1 颗粒模型建立
        4.2.2 植生混凝土试件模拟流程
    4.3 植生混凝土颗粒-流体耦合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4.3.1 植生混凝土颗粒—流体耦合结果
        4.3.2 孔隙率K对模型内部流速分布影响规律分析
        4.3.3 颗粒级配对模型内部流速分布影响规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冲刷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 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5.2 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水灰比对材料性能影响分析
        5.2.2 骨料级配对材料性能影响分析
        5.2.3 矿物掺合料对材料性能影响分析
    5.3 抗冲刷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5.3.1 确定各材料的范围
        5.3.2 确定配合比设计边界条件
        5.3.3 进行优化计算与校正
    5.4 优化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5.4.1 原材料性能
        5.4.2 配合比初选
        5.4.3 配合比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某城市内河水质提升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1.2 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污染危害
        1.2.1 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2.2 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
    1.3 城市内河环境主要生态修复技术
        1.3.1 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原则
        1.3.2 河道景观设计
        1.3.3 河道护岸工程
        1.3.4 污染水体综合治理
        1.3.5 小结
第二章 设计依据、原则、标准及范围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原则
    2.3 设计标准
    2.4 设计范围
    2.5 项目技术路线
第三章 某河道现状调查及方案设计
    3.1 临平某河道现状调查
        3.1.1 临平街道水环境背景调查
        3.1.2 某河道水环境现状及水质调查
        3.1.3 某河道污染来源分析
        3.1.4 治理难点
        3.1.5 解决方案
    3.2 工艺比选
        3.2.1 氨氮降解工艺
        3.2.2 总磷去除工艺
    3.3 水质提升工艺流程
    3.4 工艺设备介绍说明
        3.4.1 设备放置点位比选
        3.4.2 除氨氮设计参数
        3.4.3 除磷技术设计参数
        3.4.4 配套设施
        3.4.5 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3.5 电气、仪表及自控设计
        3.5.1 系统概况
        3.5.2 设计原则
        3.5.3 节能方案
        3.5.4 电气系统设计
        3.5.5 自控系统设计
    3.6 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
        3.6.1 工程设备清单及总投资
        3.6.2 工程运行费用
    3.7 工程实施进度
第四章 工程效果
    4.1 工程效果图与现场实景
    4.2 工程运行效果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庄墓河河道岸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河道岸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进展及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工作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1.4.1 工作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河道岸坡失稳性分析及生态防护技术
    2.1 边坡分类
    2.2 岸坡失稳性分析
        2.2.1 失稳原因
        2.2.2 影响因素
    2.3 岸坡加固措施
    2.4 岸坡生态防护技术
        2.4.1 纯植物河道边坡防护技术
        2.4.2 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坡防护技术
        2.4.3 河道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适用性及造价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道岸坡生态防护中植物功能及选取原则
    3.1 植物的生态功能
        3.1.1 植物的水质改善作用
        3.1.2 植物的滞尘减菌作用
        3.1.3 植物的消音减噪作用
        3.1.4 植物的其他生态作用
    3.2 植物的护坡功能
        3.2.1 植物的水文效应
        3.2.2 植物的机械效应
    3.3 植物的观赏功能
    3.4 植物选取原则及配置理念
        3.4.1 选取原则
        3.4.2 配置依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庄墓河水质分析及植被调查
    4.1 庄墓河水质分析
        4.1.1 研究区域与水功能区划
        4.1.2 监测断面布置与取样方法
        4.1.3 分析仪器及检测方法
        4.1.4 分析结果
        4.1.5 水环境质量评价
    4.2 植被调查
        4.2.1 植被调查方法及依据
        4.2.2 调查路线及标准地设置
        4.2.3 研究区陆生植物
        4.2.4 研究区水生植物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庄墓河河道岸坡生态防护设计
    5.1 设计背景及环境条件
        5.1.1 设计背景
        5.1.2 气象条件
        5.1.3 水文条件
        5.1.4 土壤地质条件
        5.1.5 生态环境
    5.2 生态防护方案设计
        5.2.1 工程措施
        5.2.2 生态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庄墓河河道生态防护质量评价
    6.1 评价指标的确定
    6.2 AHP确定指标权重
    6.3 定性指标量化与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层次指标重要性比较调查表
附录2 :河道生态防护设计指标量化赋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致谢

(6)河道整治生态护坡之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传统硬化护坡技术的问题
    2.1 对原河道边坡生态造成破坏
    2.2 混凝土添加剂的化学污染
    2.3 缺少生态自净能力
3 生态护坡技术的优点
    3.1 护坡结构稳定性
    3.2 生态环境适应性
4 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4.1 确保功能性和经济性
    4.2 护坡植物选择
    4.3 降低刚性结构比例、减少二次污染
5 总结

(7)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河道护坡类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河道护坡类型
    1.2 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2 生态护坡的发展情况与机理
    2.1 生态护坡的发展情况
    2.2 生态护坡的机理
3 生态护坡的类型
4 生态护坡技术的结论与建议

(8)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
    2.1 河道治理概述
    2.2 生态护坡概述
    2.3 传统护坡型式的分析
    2.4 生态护坡的分析
        2.4.1 生态护坡的分类
        2.4.2 生态护坡的植被的选择
    2.5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2.6 目前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3 城区型河道治理工程生态护坡设计实例——天水市藉河综合治理工程
    3.1 城区型河道治理
    3.2 工程概况
    3.3 工程建设条件
        3.3.1 水文
        3.3.2 工程地质
    3.4 河床演变及泥沙冲淤分析
        3.4.1 河床冲淤变化分析
        3.4.2 治理后河道冲淤分析
    3.5 工程任务和规模
        3.5.1 工程任务及治理目标
        3.5.2 工程规模
        3.5.3 水源及可引用水量分析论证
        3.5.4 工程运行原则及方式
    3.6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6.1 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3.6.2 防洪标准
        3.6.3 地震设防烈度
        3.6.4 工程总布置
    3.7 堤防工程设计
        3.7.1 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
        3.7.2 堤防超高及冲刷计算
        3.7.3 堤防设计
    3.8 工程效果
    3.9 本章小结
4 山区型河道治理工程生态护坡设计实例——洋县汉江防洪工程
    4.1 山区型河道治理
    4.2 工程概况
    4.3 工程建设条件
        4.3.1 水文
        4.3.2 工程地质
    4.4 工程任务与规模
    4.5 堤防工程设计
        4.5.1 设计水面线计算
        4.5.2 堤防超高及冲刷深计算
        4.5.3 堤坡防护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坡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护坡形式对河道周围环境的影响
    1.1 传统护坡形式的结构
    1.2 传统护坡形式对环境的影响
        1.2.1 对观赏环境的影响
        1.2.2 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2.3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生态型护坡概述
    2.1 生态型护坡的定义
    2.2 生态型护坡的作用
    2.3 生态型护坡的设计原则
3 生态型护坡的实施方法
    3.1 植物固土方法
    3.2 土工材料与草皮种植结合方法
        3.2.1 土工材料方法
        3.2.2 草皮种植结合方法
    3.3 多孔生态型混凝土
    3.4 生态型水泥护坡
    3.5 土壤固化剂的添加
4 结语

(10)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型城市河道护坡分析
2 生态型护坡的提出
3 生态型护坡的类型
4 生态型护坡案例分析
5 结语

四、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的研究及应用 ——以贾河治理工程为例[D]. 韩依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某中小河流项目治理断面形式的应用分析[J]. 由金玉,张磊,李增永.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02)
  • [3]消落带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抗冲刷性能研究[D]. 李方园.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某城市内河水质提升工程设计[D]. 张璐.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5]庄墓河河道岸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D]. 汪德诚. 合肥学院, 2020(03)
  • [6]河道整治生态护坡之浅谈[J]. 刘雅梅. 江西建材, 2019(04)
  • [7]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J]. 汪德诚. 山西建筑, 2019(02)
  • [8]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郭蔚.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8)
  • [9]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坡方法探讨[J]. 杨旭明. 吉林水利, 2016(12)
  • [10]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 翁乃蔚.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11)

标签:;  ;  ;  ;  ;  

城市河流整治中生态护坡结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