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迹象(1966)

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迹象(1966)

一、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与找矿标志(1966)(论文文献综述)

董津蒙,任军平,孙宏伟,古阿雷,张津瑞,王杰,左立波,彭丽娜[1](2022)在《莫桑比克矿产资源特征及投资环境》文中提出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加强"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在研究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分布特征、重要矿山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营商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莫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优势矿种分布、重要矿山开发现状、投资环境等因素,莫桑比克的优势资源油气主要分布于森托奥-鲁伍玛-赞比西-马普托成矿带的鲁伍玛盆地和莫桑比克盆地,煤主要位于森托奥-赞比西成矿带,钛、锆集中于森托奥-鲁伍玛-赞比西-马普托成矿带滨海地区,金主要分布于尼亚萨-安格尼亚-津巴布韦成矿带及津巴布韦-森托奥-巴鲁埃成矿带,石墨主要分布于莫桑比克成矿带安夸贝等地区,钽、铌主要分布于莫桑比克成矿带南部上利戈尼亚地区。研究表明,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钽铌矿、重砂矿(钛、锆)等资源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且产地相对集中。虽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司法程序冗长等不利因素,但投资者可先从资源丰富、开发基础较好的重砂矿(钛、锆)和金矿入手,瞄准机会投资开发潜力较大的石油、石墨、铌钽等矿种。同时,加强与莫桑比克本土矿业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黄云平,李哲川[2](2021)在《广西武鸣区那汉沟石英脉型铜钨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文中认为那汉沟铜钨矿床位于大明山钨—铜—金成矿带,矿床赋矿层位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变质岩系,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及其次级裂隙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容矿构造,加里东至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为矿床主要成矿岩体,区内围岩蚀变强烈,其中石英脉状硅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铜钨矿体产于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中,矿床成因类型属高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钨铜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铜铅锌矿石及黑钨矿矿石,地表出露的石英细脉及重力异常、磁异常标志和重砂异常等为矿区主要找矿标志。

付光明[3](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面积性成矿预测往往需要大量的已知矿点,且无法给出深部信息,制约了其在覆盖区和已知矿点数不足区的应用效果。随着资源需求和勘探难度的加大,更多单一的大型矿床深边部需开展三维成矿预测,而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日渐成熟可为三维成矿预测提供多源的数据需求,机器学习非凡的数据挖掘能力能给三维成矿预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急需借助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和应用实践验证。朱溪钨矿是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钨矿床,钨矿是战略性关键矿产,为了发现更多的钨矿床,保障资源安全,开展其深边部及外围的三维成矿预测很有必要。本文在该区已完成的六图幅三维地质建模和重、磁、电、震数据三维反演基础上,将剩余密度、磁化率、电阻率、P波速度和岩性5组特征采用同一网格剖分,分为包含岩性在内的5组特征的数据集1和只包含4组纯物理属性特征的数据集2。然后根据已知含矿体和不含矿体的空间位置提取了对应样本的特征属性,将已知样本拆分为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分别利用K近邻(KNN)、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训练集样本进行训练,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和10折交叉验证求取均方误差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进而对全区三维数据开展了分类和回归预测工作,获得了多组三维成矿预测模型。分类时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各模型的准确性,回归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制作来反映训练模型的优劣,鉴于ROC曲线不是评判模型的唯一标准,为了避免模型对训练样本产生过拟合,客观地反映模型在预测时的性能,在对各个模型阶段值统计后,对BPNN、SVM和RF模型进行了捕获效率图的制作,得出了无论数据集1还是数据集2上模型性能优劣依次为RF、SVM和BPNN模型的结论。为了更好的提升模型预测性能,接着将四种算法预测的模型进行了融合,使得预测结果有了较大的改善,缩小了单一算法对预测结果可能带来的偏差。考虑到不同算法针对不同的实际模型和实际数据表现的性能不一,随后提出了一种加权融合法,分类时,根据测试集的准确率和全局预测为1的占比两种因素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各算法的权重;回归时,根据全局预测的捕获效率来确定各算法的权重,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型在训练已知样本时产生的过拟合,比仅靠相等权重下融合的模型更加稳健。然后将形态较为一致的三组融合模型合并为一个更加光滑整洁的模型,用来进行远景区评价和解释,据此规划了六个一级远景区,分别为朱溪(T1)、横路(T2)、塔前(T3)、临港(T4)、涌山(T5)、珍珠山(T6)区域。根据预测结果垂直构造切片探讨了成矿与推覆构造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不同深度的切片反映成矿远景区在垂向上的变化。三维预测结果与前人二维预测结果在地表的投影位置较为一致证实了本次成矿预测的可行性,同时三维预测的两个新的远景区可能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一级远景区与地表断裂对应的关系图突出了断裂的控矿作用,与花岗岩的接触关系图说明成矿热源来自于深部的花岗岩。一级远景区物理属性的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本次成矿预测同样符合相似类比的理论基础,地表的重磁响应突出了异常梯级带区应该是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这种在完成多源地球物理三维反演和三维地质建模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的方法,有望解决当前成矿预测难于向三维推进的障碍,并将极大地提高勘探效益和降低施钻风险。

曾志杰[4](2021)在《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三道庄超大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处于着名的东秦岭钼矿带内,是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之一。前人对三道庄钼钨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而对于三道庄矿床成矿机制,尤其是成矿作用过程中挥发份(F、Cl、S)和氧逸度变化对巨量钼钨沉淀的控制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次研究以三道庄矿床成矿岩体中的造岩矿物(岩浆黑云母和岩浆磷灰石)、不同热液蚀变阶段的蚀变矿物(热液黑云母、热液磷灰石、石榴石、透辉石、阳起石)及不同产状、成矿阶段的金属矿物(磁铁矿、白钨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矿物进行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通过矿物温度计、氧逸度计等方法探讨从岩浆到热液阶段,成矿系统中温度、氧逸度、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揭示不同矿物的形成环境、成矿物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从而全面理解矽卡岩型钼钨矿床金属沉淀的控制因素,为今后类似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及找矿预测等提供参考。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显示,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的成岩成矿阶段可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1)成岩阶段,即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形成阶段;(2)早期矽卡岩阶段;(3)石英-钾长石-黑云母阶-磁铁矿阶段;(4)晚期矽卡岩阶段;(5)石英-硫化物阶段;(6)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辉钼矿主要成细脉状、浸染状矿化。对岩体中呈斑晶和基质状态分布的黑云母和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计算,结果显示斑晶黑云母和基质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23°C-662°C和546°C-579°C,热液黑云母蚀变温度为355°C-435°C,表明从岩浆到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整个成矿体系温度是逐渐降低的。花岗斑岩中岩浆黑云母和磷灰石电子探针成分显示岩浆系统中挥发份F、S含量均较高,Cl含量较低,而早期较高F、S含量增大了成矿金属物质W、Mo在各体系中的溶解度,W、Mo金属可能主要以Mo O3F-和H3WO4F的形式在流体中迁移。热液黑云母和磷灰石电子探针成分显示流体中F含量逐渐较小,Cl含量在矽卡岩阶段有上升趋势,表明Mo O2Cl22-n、WO2Cl22-n络合物可能参与了Mo、W的迁移。而初始岩浆流体较高S含量,为辉钼矿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黑云母Fe3+/Fe2+(0.11-0.13)和XMg值(0.56-0.60)整体均低于石英-钾长石脉中黑云母Fe3+/Fe2+(0.12-0.17)及XMg值(0.60-0.64),暗示从岩浆阶段到钾硅酸盐化阶段流体氧逸度的增大。同时,不同产状的磁铁矿、磷灰石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和晚期矽卡岩阶段中磁铁矿的V含量分别为:787×10-6-1274×10-6(平均值921×10-6)、17.34×10-6-215.51×10-6(平均值105.76×10-6)和2563×10-6-3620×10-6(平均值2911×10-6),总体表现为从成矿花岗斑岩到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磁铁矿中V含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到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中的V含量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花岗斑岩、矽卡岩和石英-方解石脉中磷灰石δEu值分别为:0.21-0.32、0.54-0.67、0.34-0.65,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特征。这些特征说明从岩浆阶段到钾硅酸盐化阶段再到晚期矽卡岩阶段,流体氧逸度先增大后降低。矽卡岩阶段早期主要以钙铁榴石和透辉石的组合,而晚期为钙铝榴石和钙铁辉石的组合,也暗示氧逸度存在降低现象,且早期石榴石环带中Fe和Al含量的“锯齿状”变化,表明幕式流体作用的存在,导致局部成矿阶段会有升高-降低的变化。电子探针成分结果显示5种类型白钨矿中Mo的含量分别为:10.75%-24.11%(Sch1a)、2.81%-11.75%(Sch1b)、0.23%-0.56%(Sch2a)、0.16%-0.47%(Sch2b)、0.11%-0.36%(Sch3),总体表现为从Sch1a到Sch3,白钨矿中的Mo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且Mo和δEu有着很好的正相关性,这些特征暗示晚期矽卡岩阶段流体氧逸度的进一步减小,而氧逸度的降低对W以白钨矿形式沉淀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三道庄钼钨矿早期岩浆流体具有高温度、氧逸度和富挥发份F、S特征,岩浆黑云母、磷灰石和磁铁矿成分显示早期流体Mo、W含量较高;随着岩浆热液的演化,在矽卡岩阶段和钾化阶段氧逸度小幅度上升,黑云母、磷灰石和磁铁矿Mo、W含量一致显示,流体中Mo和W含量呈增大趋势。随着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反应增强,形成大量矽卡岩矿物,并伴随有流体沸腾及大气水的混合作用导致流体性质的快速转变,引起磁铁矿、白钨矿和辉钼矿等开始大规模沉淀。因此,三道庄矿床W、Mo的沉淀是受到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

詹小飞[5](2021)在《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青海玉树地区,处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构造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与古特提斯演化关系密切。有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本文以该区区内发育的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托,对镁铁质岩石、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铜多金属矿床进行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探讨成岩成矿背景和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指明找矿方向。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研究区内的岩浆岩主要由基性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成。对这些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查涌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3±3Ma,多彩块状辉长岩为252±2Ma,龙墨沟辉绿岩脉254±4Ma,龙墨沟东辉绿岩脉为248±2Ma,中酸性侵入岩征毛涌石英闪长岩为233±2Ma,日啊日曲石英闪长岩体、格仁涌花岗闪长岩体、当江荣花岗闪长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年龄分别为218±1Ma、217±2Ma、221±1Ma和222±1Ma,那日正长斑岩为170±3Ma。基性火山岩查涌枕状玄武岩235±3Ma,龙墨沟枕状玄武岩249±2Ma,米扎纳能杏仁状安山岩237±3Ma,撒纳龙哇玄武岩221±3Ma,中酸性火山岩中,南部的多日茸层状英安岩和龙墨沟南层状英安岩分别为228±1Ma和227±2Ma,尕龙格玛东西矿区的英安岩和英安斑岩分别为223±2Ma和221±1Ma。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大都形成于晚三叠世,而多彩-查涌蛇绿混杂岩带的年龄分布从早二叠世到中三叠世都有分布,而基性火山岩主要集中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期。治多混杂岩中镁铁质岩石可能来自不同地幔源的部分熔融。查涌辉长岩来自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多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可能来自被污染或改造的尖晶石+石榴石地幔源区。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证据表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古特提斯体系的持续时间很长,指示了了一个成熟的大洋。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相对连续的成分变化趋势,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板片流体或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产生的岩浆(基性端元)与古老下地壳熔体(酸性端元)的混合,后期岩浆上升时分离结晶和化学扩散也影响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形成与弧环境,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向西南俯冲有关。北羌塘治多中酸性巴塘群火山岩是由新生地壳源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来自于晚三叠世石榴石角闪岩岩浆源区高温低压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年龄具有东北年轻化趋势,指示了一个南向俯冲和回撤的模式二叠纪-晚三叠世治多混杂岩(283-235 Ma)和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222-217Ma)和火山岩(228-221Ma)以及其他岩石表明它们金沙西至甘孜地区理塘古特提斯洋存在一个完整的海底扩张、洋板块俯冲和弧后扩张过程,结合松潘-甘孜陆块的研究,认为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可能存在双向俯冲和后撤。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低温(120℃~160℃)、中低盐度(6.0~12.4%Na Cl.eqv)、中低密度(0.95~1.03 g/cm3);H-O同位素推测成矿流体来自海水与岩浆水混合。成矿物质具有岩浆硫(δ34S为-4.3‰~1.7‰,)特征,Pb同位素预示可能来自晚三叠世深部岩浆活动。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本论文认为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为VMS型矿床。查涌矿床脉状辉钼矿矿石和稠密浸染状铜铅锌矿石为流体包裹体显示为中高温(224.5~365.8℃)、中低盐度(4~5 wt%Na Cl)、中低密度(0.62~0.96 g/cm3)的成矿流体,两类矿石成矿流体来源相似,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大气降水。S、Pb同位素推断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综合前人成矿年代学结果,认为查涌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24Ma),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羌塘碰撞背景有关,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表现为浅部热液脉型Cu-Pb-Zn和深部斑岩型Cu-Mo矿化的斑岩型成矿系统。多日茸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90~170℃,盐度集中在2~11%,显密度介于0.89~1.08 g/cm3,属于低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多日茸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0~0.9‰,方解石δ18OV-SMOW值变化范围为13.8~18.8‰,方解石δ18OV-PDB值变化范围-16.6~-11.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溶解围岩中的碳酸盐岩而获得了流体中的碳。多日茸矿床中黄铁矿δ34SV-CDT值介于-35.5~0.5‰,主要集中于0±3‰,方铅矿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在18.477~18.615之间;207Pb/204Pb值在15.693~15.770之间;208Pb/204Pb值在38.768~39.010之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结合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内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的指示,玉树地区存在与古特提斯演化、中特提斯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相关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具有火山活动相关岩浆热液矿床、碰撞型斑岩型矿床、MVT型矿床和后期热液叠加等成因类型。矿床分布整体呈现北西成带、北东成串、局部成群的规律。当前在治多火山岩带寻找VMS型矿床和治多缝合带及深大断裂附近寻找斑岩型矿床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综合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划分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尕龙格玛-撒拉龙哇火山岩带,主要寻找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VMS型铜铅锌矿床;查涌-西确涌-当江深大构造-岩浆岩带,主要寻找与斑岩型成矿相关的铜钼-铅锌-金银热液矿床;龙墨沟-多日茸火山沉积岩带,主要寻找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杂多-米扎纳能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主要寻找与新生代陆陆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与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的盆地卤水MVT型铅锌矿床。

谢桂青,毛景文,张长青,李伟,宋世伟,章荣清[6](2021)在《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华南以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为特征,燕山期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但三叠纪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模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论述华南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提出成矿规律,初步地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分布较为广泛,目前确定的46个三叠纪矿床分布于5个区带,形成于晚三叠世(230~200 Ma),被划分为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MVT型铅锌矿床4种主要类型。在空间上,华南三叠纪矿床存在成矿元素分带性,由西向东依次为MVT型铅锌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华南5个成矿区带普遍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叠加成矿作用,在南岭西段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和滇东南老君山地区还发育加里东和印支期的叠加成矿作用。

杜辉[7](2021)在《基于地球物理信息的东昆仑小灶火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研究》文中指出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数量多,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已建成祁漫塔格铜镍多金属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东昆仑小灶火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东部,属北祁漫塔格岩浆弧、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和北昆仑复合岩浆弧相互交织的“构造结”,但区内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程度较低,以化探和遥感为主要手段开展的成矿预测效果不明显,基础和矿产地质研究存在区域性构造具体位置不明,地层、岩浆岩的展布特点不清的关键问题,制约了本区的成矿预测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尝试以地球物理手段开展小灶火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预测研究。现有资料显示东昆仑地区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关系密切,优势矿床类型为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论文优选这两类典型矿床,剖析矿床地质特征;利用1:5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1:5万磁测ΔT化极数据,开展了重力NVDRTHDR边缘识别、重力小波分解、重力垂向一阶导数、重力总水平梯度模量、磁测NVDRTHDR边缘识别和磁测垂向一阶导数多元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取区内各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以构造演化为指导,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主要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三大成矿地质背景的展布特点,填绘了小灶火地区100m以浅“基岩地质图”;研究了夏日哈木矿床和哈西亚图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综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了目标区的成矿预测。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对东昆仑小灶火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分期,认为研究区的断裂由老至新分为四期,近东西向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昆北断裂以及派生的一系列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具右行特征的北西向断裂,具左行特征的北东向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昆北断裂两侧的近东西向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2.限定了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昆北断裂在东昆仑小灶火地区的具体位置,祁漫塔格北缘断裂以北为柴达木新生代巨厚沉积层;祁漫塔格北缘至昆北断裂间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又分为两部分,西北为早侏罗世正长斑岩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东南为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昆北断裂以南为金水口岩群大量出露,该岩群中的大理岩建造是本区矽卡岩型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3.建立了岩浆熔离型镍钴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成矿预测标志。两类矿床均具有高重、高磁、高极化、低电阻“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特征,但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岩浆熔离型矿床高重、中高磁、高极化和低电阻特征是岩(矿)体的直接反应;矽卡岩型矿床高重力则是金水口岩群的响应特征,高磁、高极化和低电阻特征一般为接触带(矽卡岩带)的显示,而接触带又分为内带和外带,在本区开展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预测时应具体区分。4.通过地球物理正演计算,确定了ΔT磁异常150n T和剩余重力异常0.5m Gal的窗口值,通过窗口值提取区内的成矿有利信息,综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圈定矽卡岩型矿床靶区3处;未发现与隐伏的超基性-基性岩体有关的地球物理信息显示。

张润泽[8](2021)在《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文中提出桂东北是广西伟晶岩脉发育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良好找矿潜力。然而,前人除了对该地区局部地段的伟晶岩脉开展过有限的稀有金属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外,尚未掌握全区伟晶岩脉发育地质特征及其稀有金属矿化规律的整体性认识。为服务该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工作,本文基于系统的资料收集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运用岩矿鉴定、稀有金属元素分析、矿物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猫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内伟晶岩脉的岩石类型、分布规律和稀有金属矿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取得的认识如下:(1)野外调查表明,桂东北猫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内伟晶岩脉数量超过2000余条,集中发育越城岭岩体西侧的新资断裂和界卜断裂之间。在空间分布上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NNE走向,呈岩墙状或岩脉状穿插进入加里东期花岗岩体或元古代地层内部,由北至南形成了茅安塘、瓜里、咸水洞、铜座、覃家塘、同禾等6个主要集中发育区。(2)伟晶岩脉地质产状规律分析表明,研究区伟晶岩脉延伸短(50~200m)、脉幅窄(<1m),岩性相对均一,内部岩相分带不普遍。仅在伟晶岩岩脉的局部膨大部位可发现简单的“两相”或“三相”结构和矿物分带现象。其中,“两相”分带表现为为脉状石英内核带+粗粒微斜长石/钠长石外侧带;“三相”分带表现为团包状石英内核带+粗粒云母长石中间带+块状钾长石/钠长石外侧带。(3)依据造岩矿物组合,桂东北地区的伟晶岩可划分为6种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母-钾长石型、二云母钾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型、白云母-钠长石型、钾长石型等。其中,白云母-钾长石型发育最为普遍,广泛分布于咸水洞、铜座、瓜里等地,而白云母-钾/钠长石型主要分布于茅安塘,钾长石型主要分布于同禾和冷源等地。白云母-钾/钠长石型伟晶岩中副矿物发育最丰富,常见电气石、石榴子石等标志性副矿物。(4)稀有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桂东北伟晶岩中的成矿元素主要为Ta、Nb、Be和Rb等4种,而Li和Cs含量普遍偏低。富Ta-Nb伟晶岩主要集中在茅安塘和瓜里,同时在茅安塘地区的伟晶岩中局部出现Be矿化。这种与Ta-Nb-Be矿化有关的伟晶岩多属白云母-钾/钠长石型。富Rb伟晶岩在桂东北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区内多数伟晶岩脉中Rb元素含量接近或超过边界品位,特别是白云母-钾长石型或钾长石型伟晶岩中Rb元素含量常达到工业品位。(5)对伟晶岩脉中稀有金属矿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Nb与Ta之间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常常同步增高或降低,尤其在茅安塘、梅溪等地的伟晶岩脉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同时,在众多伟晶岩脉中Nb+Ta与Rb含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常常形成共生矿化现象,但Nb、Ta与Li、Cs的相关性较低。(6)成矿预测分析认为,白云母-钠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型伟晶岩脉可分别作为区内寻找伟晶岩型Nb-Ta-Be矿和Rb矿的有利岩性标志;伟晶岩中钠长石、电气石、锡石等矿物含量高,交代作用强烈,是指示稀有金属矿化的良好矿物学标志。此外,结合稀有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区内伟晶岩脉中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圈定出了瓜里、茅安塘、咸水洞-铜座、覃家塘-冷源等4个地区,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有利找矿目标区。

韩珂[9](2021)在《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文中认为南秦岭在早中生代陆内造山期发生了强烈而又广泛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此相伴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陕西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北部,区内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十分发育,目前已发现了上百处以钨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尽管研究区内已取得一定的勘查与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存在:构造控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方面研究存在空白或不足。本文以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耦合作用研究为基础,在前人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矿集区内典型矿床进行解剖研究。开展矿集区大比例尺控矿构造-蚀变矿化调研,并采集相关岩矿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对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等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揭示区内多金属控矿构造特征、矿集区复式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探讨了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耦合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初步建立了以构造-岩浆相互作用为主的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模型,总结了找矿标志,根据地质及物化探等信息,提出找矿远景区。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和成果:1.矿集区内发育走向NW-NWW和NE-NNE两组断裂,后者截切前者形成了矿集区内“井”字形的构造格局。其中NE-NNE向断裂和节理裂隙是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化)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少部分北西向或近东西向的断裂形成矽卡岩型钨钼矿化。2.矿集区岩浆岩主要为复式岩体,其中懒板凳岩体田湾单元部分样品、王家坪隐伏岩体和花岗细晶岩脉代表了本区岩浆演化方向,具有较高的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具有富Si、低Mg#值。稀土总量低,呈强负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有四分组效应。Zr/Hf和Nb/Ta值较低,Rb/Sr值较高。锆石U-Pb测年获得懒板凳岩体九间屋单元和王家坪隐伏岩体年龄分别为222.7Ma和201.9Ma,矿集区内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210 Ma-230Ma和190 Ma-200 Ma两个阶段,岩浆岩属钙碱性准铝-弱过铝质I型壳幔混源花岗岩类。3.钨钼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1)高温类(峰值355℃~380℃),以棋盘沟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代表;(2)中高温类(209℃~327℃),以其他各典型矿区石英脉型钼钨矿化为代表;(3)中温类(197℃~213℃),以钼矿化长石石英伟晶岩型为代表;(4)低温类(154℃~189℃),以钨矿化石英萤石脉型和钨矿化含绿柱石石英脉型为代表。与棋盘沟矿区石英脉型钨矿有关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和中高盐度流体,形成于偏还原性的较深部环境,东阳矿区、核桃坪矿区和杨沟-地耳沟矿区石英脉型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中低盐度,形成于稍浅部的还原偏氧化环境,而伟晶岩型矿化成矿流体则为低温、低盐度,形成于浅部偏氧化环境,钼钨矿化的形成深度范围为4.2km~8.4km。流体的沸腾和混合作用可能是钨钼矿化形成的重要机制。4.不同钼钨矿化类型中石英的δD值变化范围为-64.9‰~-80.1‰,均值为-74.4‰,δ18OH2O值介于-1.71‰~6.42‰,均值为2.67‰。矽卡岩型矿化以岩浆水为主,石英脉型矿化中既有岩浆水也有大气降水,石英萤石脉型、含绿柱石石英脉型和伟晶岩型矿化阶段中,大气降水更多的参与到了成矿作用中。石英脉型钨钼矿化δ34S为3.6‰~10.2‰,均值为7.3‰,矽卡岩型矿化δ34S为6.1‰,伟晶岩型矿化δ34S为4‰,大西沟花岗岩型钼矿δ34S为0.1‰,岩浆是硫的主要来源,即岩浆为成矿作用的主要物源。5.棋盘沟和江口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99.7±3.9 Ma和198.7±3.9Ma,棋盘沟矿区与白钨矿密切共生的蚀变金云母Ar-Ar同位素坪年龄分别为188.6 Ma和190.1 Ma。矿集区钨钼矿床成矿年龄总体集中在190 Ma-200 Ma之间,属早侏罗世。6.东阳矿区矽卡岩型白钨矿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上凸状的“四分组”特征,显示为Ⅱ型白钨矿的特征,矿区矽卡岩化程度相对较弱,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形式可大致代表原始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含量和配分形式。棋盘沟石英脉型白钨矿中稀土元素含量略高于东阳矿区矽卡岩型白钨矿,呈弱的正Eu异常,与Ⅰ型白钨矿类似,矽卡岩化程度较高,钨矿形成在富钠环境中。核桃坪矿区白钨矿呈中Ⅰ型,稀土配分曲线向右陡倾,分馏强烈,可能和早期富重稀土的矿物结晶有关。东阳和核桃坪矿区成矿流体富F,棋盘沟矿区石英脉型白钨矿成矿流体富Cl。7.与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密切时空关系的花岗岩体应为190 Ma~200Ma之间形成的高分异演化岩体及岩脉,王家坪隐伏岩体富F等挥发分,有利于钼钨等多金属矿化的形成。而矿集区地表出露的早期(210 Ma~230 Ma)岩体应为主成矿期前岩体。钨钼金多金属矿化为晚印支-早燕山期陆内造山伸展垮塌演化阶段中与酸性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金属成矿组合系列。8.分布在成矿构造-岩浆岩带部位的异常构造-热液脉密集区段应是成矿的最佳地段,本次圈定了5个钼钨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区,即江口远景区,银洞湾远景区,旬阳坝远景区,相沟台-月河台一带远景区和杨沟-地耳沟矿区周边一带,部分矿床(如黑沟-佛爷坪和相沟台等)深部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高玲玲[10](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二、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与找矿标志(196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与找矿标志(1966)(论文提纲范文)

(1)莫桑比克矿产资源特征及投资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及自然地理
2 地质背景
3 矿业管理机构
4 工作基础与矿业开发
    4.1 工作基础
    4.2 矿业开发现状
        4.2.1 油气资源
        4.2.2 煤
        4.2.3 钛/锆砂矿
        4.2.4 铝土矿
        4.2.5 铜
        4.2.6 金
        (1) 条带状含铁石英岩型金矿
        (2) 石英脉型金矿
        (3) 砂金矿
        4.2.7 石墨
        (1) 安格尼亚石墨矿床
        (2) 巴拉马(Balama)石墨矿床
        (3) 安夸贝石墨矿床
        (4) 其他石墨富集区
        4.2.8 铌钽资源
        (1)莫拉矿床
        (2)马尔皮诺矿床
        (3) 姆艾尼矿床
5 矿权分布特征
6 投资环境分析及建议
    6.1 有利因素
        (1)政治经济较稳定,与地区和国际市场高度一体化。
        (2)营商环境较好,土地使用审批较简单。
        (3)政府鼓励并支持矿产资源开发。
        (4)劳动力资源丰富。
        (5)莫桑比克及其背后消费市场庞大。
    6.2 不利因素
    6.3 投资建议
7 结 论

(2)广西武鸣区那汉沟石英脉型铜钨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矿物特征
        3.2.2 矿石组构
        3.2.3 矿物共生关系
        3.2.4 矿石化学成份
4 矿床成因
5 找矿标志
    5.1 地质标志
        (1)地表露头:
        (2)围岩蚀变:
    5.2 地球化学标志
        5.2.1 重力异常、磁异常标志
        5.2.2 地球化学标志
6 结论

(3)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神经网络
        1.2.2 支持向量机
        1.2.3 随机森林
        1.2.4 多方法组合
        1.2.5 二维向三维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朱溪及周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章节安排
2 朱溪外围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岩浆岩
        2.1.2.1 侵入岩
        2.1.2.2 火山岩
        2.1.3 构造
        2.1.4 成矿特征
    2.2 地球物理特征
        2.2.1 重力场特征
        2.2.2 磁场特征
    2.3 物性特征
        2.3.1 密度特征
        2.3.2 磁性特征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土壤异常特征
        2.4.2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四种实现成矿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原理
    3.1 K近邻
    3.2 BP神经网络
    3.3 支持向量机
    3.4 随机森林
    3.5 本章小结
4 朱溪外围三维物性反演与三维地质建模
    4.1 三维物性反演
        4.1.1 重磁三维反演
        4.1.2 大地电磁和天然地震三维反演
        4.1.3 三维反演结果分析
    4.2 三维地质建模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机器学习的朱溪外围三维成矿预测
    5.1 数据标准化
    5.2 样本提取
    5.3 样本扩充
    5.4 模型训练及性能评价
        5.4.1 样本拆分
        5.4.2 训练参数选取
        5.4.3 混淆矩阵评价分类模型性能
        5.4.4 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性能
    5.5 三维成矿预测结果
        5.5.1 分类预测结果
        5.5.2 回归预测结果
    5.6 多算法融合模型
        5.6.1 均等权重融合模型
        5.6.2 加权融合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朱溪外围成矿远景区综合分析
    6.1 预测结果切片分析
    6.2 远景区圈定
    6.3 三维预测与二维预测结果对比
    6.4 远景区与地面断裂的关系
    6.5 远景区与花岗岩接触关系
    6.6 远景区物理属性及地表响应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与建议
        7.2.1 存在不足
        7.2.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4)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矿物学对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指示的研究现状
    1.3 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相关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热液蚀变
    3.5 矿体特征
    3.6 矿石特征
    3.7 矿物特征
    3.8 成矿期次
第四章 研究样品及测试方法
    4.1 研究样品
    4.2 测试方法
第五章 三道庄钼钨矿床矿物成分特征
    5.1 脉石矿物
    5.2 金属矿物
第六章 矿物成分对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成矿作用指示
    6.1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温度变化的指示
    6.2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挥发份变化的指示
    6.3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氧逸度变化的指示
    6.4 矿物成分对成矿流体演化的指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青藏高原中东部古特提斯演化的研究现状
        1.2.2 三江成矿带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地质勘查程度及存在问题
    1.3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2.3.1 重力异常特征
        2.3.2 航磁异常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岩浆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3.1 岩浆岩地质特征
        3.1.1 时空分布
        3.1.2 侵入岩
        3.1.3 火山岩
    3.2 样品分析方法
        3.2.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
        3.2.2 全岩地球化学测试
    3.3 锆石U-Pb年代学
        3.3.1 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4 全岩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3.4.1 治多镁铁质岩石
        3.4.2 中酸性侵入岩
        3.4.3 火山岩
    3.5 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3.5.1 治多镁铁质岩石
        3.5.2 中酸性侵入岩
        3.5.3 火山岩
    3.6 讨论
        3.6.1 对西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演化的指示
        3.6.2 三江北段玉树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特征
第四章 典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及成矿作用特征
    4.1 区域铜多金属矿床(点)概况
    4.2 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2.3 成矿物质来源
        4.2.4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4.3 查涌铜多金属矿床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3.3 成矿物质来源
        4.3.4 成矿年代学讨论
        4.3.5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4.4 多日茸铜多金属矿床
        4.4.1 矿床地质特征
        4.4.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4.3 成矿物质来源
        4.4.4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第五章 成岩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5.1 成矿作用探讨
        5.1.1 成矿年代
        5.1.2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
        5.1.3 成因类型探讨
    5.2 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关系
    5.3 对找矿勘查的指示意义
        5.3.1 矿床时空分布与物化探信息
        5.3.2 找矿方向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及认识
        6.1.1 区内岩浆岩年代学特征
        6.1.2 典型岩浆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6.1.3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
        6.1.4 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6.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测试结果表

(6)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主要矿床类型
3 典型地区矿床特征
    3.1 南岭成矿带
    3.2 湘中矿集区
    3.3 右江矿集区
    3.4 川滇黔矿集区
    3.5 滇东南老君山矿田
4 矿床模型

(7)基于地球物理信息的东昆仑小灶火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域构造演化及与成矿的关系
        1.2.2 区域优势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
        1.2.3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相关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
        2.1.2 古生界下石炭统大干沟组
        2.1.3 中生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
        2.1.4 新生界第四纪
    2.2 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变质作用
    2.5 矿产资源
    2.6 地球物理特征
        2.6.1 物性特征
        2.6.2 磁场特征
        2.6.3 重力场特征
    2.7 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3.1 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3.1.1 NVDR-THDR边缘识别法
        3.1.2 小波分解法
        3.1.3 垂向导数法
        3.1.4 总水平梯度模量法
    3.2 重力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
        3.2.1 重力NVDR-THDR处理及特征分析
        3.2.2 重力小波分解处理及特征分析
        3.2.3 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处理及特征分析
        3.2.4 重力总水平梯度模量处理及特征分析
    3.3 磁测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
        3.3.1 磁测NVDR-THDR处理及特征分析
        3.3.2 磁测垂向一阶导数处理及特征分析
    3.4 基于重磁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3.4.1 基于重磁的研究区断裂构造识别
        3.4.2 研究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特征
第四章 成矿预测研究
    4.1 夏日哈木镍钴矿床
        4.1.1 夏日哈木镍钴矿床地质特征
        4.1.2 夏日哈木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4.1.3 岩浆型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预测标志
    4.2 哈西亚图铁多金属矿床
        4.2.1 哈西亚图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4.2.2 哈西亚图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4.2.3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标志
    4.3 成矿预测研究
        4.3.1 基于重磁的研究区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4.3.2 成矿预测研究
        4.3.3 成矿预测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与成矿作用
        1.2.2 华南伟晶岩分布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1.2.3 广西伟晶岩分布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
    3.1 伟晶岩分布
    3.2 伟晶岩类型
    3.3 典型伟晶岩发育区地质特征
        3.3.1 茅安塘及周边伟晶岩密集区
        3.3.2 瓜里-梅溪伟晶岩密集区
        3.3.3 覃家塘伟晶岩密集区
        3.3.4 铜座伟晶岩密集区
        3.3.5 咸水洞伟晶岩密集区
        3.3.6 同禾-冷源伟晶岩密集区
第4章 桂东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
    4.1 典型矿区成矿特征
        4.1.1 茅安塘Nb-Ta-Be-Rb矿区
        4.1.2 瓜里Rb-Nb矿化区
        4.1.3 覃家塘Rb-Nb矿化区
        4.1.4 铜座-大小源Rb矿化区
        4.1.5 冷源Rb矿区
        4.1.6 同禾地区
    4.2 不同伟晶岩发育区稀有金属含量对比
    4.3 成矿规律分析
        4.3.1 伟晶岩分布规律
        4.3.2 稀有金属元素分布规律
第5章 桂东北稀有金属成矿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5.1 找矿标志
    5.2 成矿预测区的圈定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钨钼矿研究现状
        1.2.2 成矿系列研究现状
        1.2.3 南秦岭构造带早中生代(230-170 Ma)构造-岩浆-成矿演化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1.4.1 样品采集和制备
        1.4.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1.4.3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
        1.4.4 成岩成矿年龄分析
        1.4.5 单矿物原位分析测试
        1.4.6 稳定同位素测试
        1.4.7 白钨矿粉末样稀土微量元素分析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2.6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东阳钨矿
        3.1.1 矿区地质概况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2 棋盘沟钨矿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3 核桃坪铍钨矿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4 杨沟-地耳沟钨钼矿
        3.4.1 矿区地质概况
        3.4.2 矿床地质特征
        3.4.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5 桂林沟钼多金属矿
        3.5.1 矿区地质概况
        3.5.2 矿床地质特征
        3.5.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6 付家沟钼金矿
        3.6.1 矿区地质概况
        3.6.2 矿床地质特征
        3.6.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7 小结
第四章 矿集区岩浆岩特征
    4.1 岩石学特征
        4.1.1 东江口岩体
        4.1.2 胭脂坝岩体
        4.1.3 懒板凳岩体
        4.1.4 四海坪岩体
        4.1.5 王家坪隐伏岩体
        4.1.6 脉岩类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浆岩主量成分特征
        4.2.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4.3 年代学特征
    4.4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4.4.1 岩石分类
        4.4.2 成因及构造环境
        4.4.3 物源及源区性质
    4.5 小结
第五章 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 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
        5.2.1 均一温度和盐度
        5.2.2 流体密度
        5.2.3 流体压力及深度估算
    5.3 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
    5.4 稳定同位素
        5.4.1 氢氧同位素
        5.4.2 硫同位素
    5.5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5.6 小结
第六章 矿集区岩浆成矿规律研究
    6.1 成矿年代学
        6.1.1 白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
        6.1.2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6.1.3 金云母Ar-Ar同位素年龄
    6.2 单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6.2.1 云母类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6.2.2 黄铁矿原位LA-ICP-MS分析
        6.2.3 白钨矿LA-ICP-MS和水溶液ICP-MS分析
    6.3 岩浆-成矿关系研究
        6.3.1 时空关系
        6.3.2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6.4 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
        6.4.1 区域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演化及动力学背景
        6.4.2 矿集区构造控岩控矿机制
    6.5 小结
第七章 成矿模型构建与找矿预测
    7.1 矿集区成矿系列研究
        7.1.1 钨钼金多金属矿(化)特征
        7.1.2 成矿系列分析
    7.2 成矿模型构建
        7.2.1 挤压向伸展垮塌过渡演化早期(235~200 Ma)
        7.2.2 伸展垮塌主成矿期(200~190 Ma)
        7.2.3 晚期岩脉与成矿叠加作用(?≤Age≤190 Ma)
        7.2.4 矿集区“五层楼”成矿模型
    7.3 找矿预测
        7.3.1 找矿标志
        7.3.2 成矿有利区段预测
    7.4 与南岭钨多金属成矿矿带典型矿床的对比
第八章 结语
    8.1 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矿产
        2.4.1 早古生代矿床
        2.4.2 晚古生代矿床
        2.4.3 中-新生代矿床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VMS型矿床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3.2.3 金坝金矿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4.1 VMS型矿床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4.2.3 金坝金矿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5.1.5 金坝金矿床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与找矿标志(1966)(论文参考文献)

  • [1]莫桑比克矿产资源特征及投资环境[J]. 董津蒙,任军平,孙宏伟,古阿雷,张津瑞,王杰,左立波,彭丽娜. 地质通报, 2022
  • [2]广西武鸣区那汉沟石英脉型铜钨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J]. 黄云平,李哲川. 中国金属通报, 2021(09)
  • [3]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研究 ——以赣东北朱溪钨矿为例[D]. 付光明.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4]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曾志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5]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D]. 詹小飞.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6]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J]. 谢桂青,毛景文,张长青,李伟,宋世伟,章荣清. 地学前缘, 2021(03)
  • [7]基于地球物理信息的东昆仑小灶火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研究[D]. 杜辉. 长安大学, 2021
  • [8]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D]. 张润泽.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9]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D]. 韩珂. 长安大学, 2021
  • [10]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江西某钨铜矿床类型、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迹象(196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