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济南市人民政府[1](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济政发[202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5月28日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5月

孙彤彤[2](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张晨瑶[3](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王刻铭[4](2020)在《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叶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农收入、出口创汇乃至文化输出中均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较快,茶叶生产加工日趋规范化、标准化,无论是国内茶叶消费量、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茶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忽视的是,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出口品类结构不平衡、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我国茶叶产业“大国小茶”,“大而不强”特征依然存在。茶叶产业面临着机遇与危机、优势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有效克服发展中的不足,是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中国茶叶产业现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构建研究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测算指标体系。运用UN Comtrade链接WITS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测算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出口价格,将测算结果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进行对比,探索了中国茶叶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1992~2017年间,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先下滑-后筑底稳定-再回升;中国茶叶属于典型的产业间贸易模式,近几年产业内贸易趋势出现细微显现,并不明显;中国茶叶出口在1992~2002年期间具有极强比较优势,而从2003~2017年间则下降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出口价格也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并在2017年突破前期记录,不断攀升。从中国四个茶叶品种不同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测算结果来看,中国绿茶的国际市场份额、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明显高于红茶,但中国红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出口价格又明显高于绿茶。为了检验实证结果,根据钻石理论的四维要素,构建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统一检验框架,建立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钻石四维模型,最后得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生产效率、市场化改革、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茶叶及其四个贸易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优势、出口价格,在大部分情况下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实证分析、影响机制研究的结论,文章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既需要茶企的创新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战略发展层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研发创新、价值提升和营销模式优化等四点对策,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坚持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坚持科教兴茶理念,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的提升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对我们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格。

黄金宇[5](2018)在《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多边体制的支持者,但最近十多年来日本明显加快了签署FTA的步伐。截止到2018年7月,日本已经完成了17个FTA的签署,8个FTA正在谈判,其中日本-哥伦比亚FTA实质性达成一致,RCEP、日本-加拿大FTA均表示要在2018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土耳其FTA和中日韩FTA正加紧谈判,实际上只有与海合会和韩国的谈判陷入停滞之中,尤其是日本-欧盟FTA的签订使日本从落后的状态迅速成为东亚地区的“排头兵”,与韩国并肩领跑。在FTA谈判中,农业议题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领域。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保护。随着FTA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面对日本这样巨大且贸易保护水平很高的农产品市场时FTA谈判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大潮中,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面临着巨大考验,在不断加强的保护中日益衰落的日本农业已经无力经受自由化的冲击。日本FTA谈判在两难困境下取得了显着效果,既推动了本国FTA谈判进程,又较好地保护了农产品市场,因此对其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值得进行研究。文章以日本FTA进程中的农业议题谈判模式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运用“双层博弈”模型总结了五种谈判模式的建立、构成和推广,分析了五种模式产生的历史和经济、外交、政治等方面的现实根源,在对谈判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2006-2015年十年间的农业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形成了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经验。文章认为,日本深入地思考并灵活运用关税手段,通过设置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文章提出了中国在FTA进程中农业议题谈判以及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的建议,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对象国,中国耕地少、农产品竞争力弱等特点与日本类似,如何借鉴日本谈判模式推进FTA值得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占据有利地位,既保证谈判结果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文章分为7章展开。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梳理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评价。第二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制定等相关理论,建立了FTA协定签署或不签署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国际政治学关于“国家利益至上”理论要求保护农业贸易与国际主流经济学要求建立自由贸易体系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双层博弈模型分析了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三章是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梳理了日本FTA的签订过程,总结了日本FTA的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等五个主要特点,并从历史文化传统、国内政治决策体制之间的分歧、国际上的美日同盟以及日本农业保护现状等方面对日本FTA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的谈判模式分析。归纳了日本十多年来在外务省、经产省、农水省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在FTA具体谈判实践中的五种谈判模式,即: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在双层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上述模式的建立、“赢集”的构成、谈判的探索与实现及复制与推广。第五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日本悠久的农业保护政策构成了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持续低迷、粮食依赖进口、利益集团博弈等经济、外交、政治因素是现实根源。通过对全球化、区域化两个阶段分析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三个FTA农产品贸易降税模式的比较,直观地说明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讨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第六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和实证分析。在建立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日本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若做出较大让步将面临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和政治风险,因此遵循着尽量不做让步、尽量保护农业核心利益、尽力争取到政治、经济、外交、战略安全等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思路。实证方面,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日本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中国、东盟等12个国家或地区在2006-2015十年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人口规模、贸易距离、人均GDP、实际GDP增长率、农产品生产总额、汇率、物价增长率、是否同盟国、FTA是否生效对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和对日本农产品进口额的影响。在分析中发现关税税率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既对进口价格、数量产生影响,又对进口、出口产生影响,尤其是与FTA是否生效交互发生影响。分析表明农业议题尤其是关税谈判在FTA进程中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日本通过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谈判经验。第七章是启示与建议。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了中国FTA进展现状和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比较详尽地提出了中国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同时就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谈判进程分别提出了建议。

李波[6](2018)在《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入,产业互联网以重塑整个产业生态链为核心,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改善了我国大蒜产业生产交易方式原始、信息不对称等难点痛点。本课题旨在通过山东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分析,从产业互联网思维出发,分析我国传统大蒜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增强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策略。本课题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波特钻石模型和产业互联网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剖析山东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案例,分析以产业互联网方式重塑传统大蒜产业链,构筑全球一站式的大蒜产业开放平台的可行性,制定出提升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策略。

郑桑梓[7](2018)在《A花卉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蓬勃发展,花卉电子商务也开始兴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A企业作为一家经营花卉多年的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迫切需要突破困局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于花卉跨境电商的研究相对还较少,但对于农业跨境电商的相关研究结果对A企业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本文从跨境电商、花卉跨境电商的相关概念及A企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出发,通过运用PEST和SWOT等分析方法剖析了 A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适合A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选定海外市场及跨境电商平台,并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及物流相关服务;二是对内改革生产运营模式助力于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如引进种球培育核心技术解决企业运营的核心问题;改革花农+企业的合作生产模式,提高花农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着力于打造A企业花卉品牌,增强企业软实力;引进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引进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运用到生产之中。本文通过对A企业所提出的内部和外部改革的策略,希望能给A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于A企业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将A企业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化花卉电子商务企业。

何劲[8](2013)在《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柑橘栽培历史悠久,种类品种繁多,是世界柑橘生产与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柑橘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市)部分地区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近些年来,一方面由于柑橘面积不断扩大,年产量逐年上升,柑橘供给已出现结构性过剩,亟待调整柑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拓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投入品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导致柑橘生产成本较快上升和出口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柑橘的价格竞争力,亟待政府和生产者从宏观与微观层面着力减少其负面影响;再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柑橘市场的产品质量与品牌竞争日渐激烈,亟待生产者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柑橘质量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其应对政策措施,对于有效防止柑橘生产和出口贸易下滑,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农业投入品价格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历来就是国内外农业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柑橘产业经济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但对前者与后者的关联问题却未引起人们所重视,迄今也无其他学者专门考究。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农业投入品价格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农业投入品价格对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围绕前者对后者影响的因果关系与作用机理这个主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价格学、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原理,全面诠释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根源及表现形式,深入分析了农业投入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业投入品价格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联性,系统解读了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理,并得出有待实证检验的结论与推论。本文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全面考察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和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一定的可微控性。从其影响方向来看,当期和前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正面影响略多于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就其影响大小而言,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正面影响程度多大于其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负面影响程度一般大于其正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采用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宽皮柑橘、甜橙、柚、柠檬和其它类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柑橘各类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一定的可微控性。从影响方向来看,当期和前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不同类品种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正面影响略多于其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柑橘不同类品种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负面影响明显多于其正面影响。就影响大小而言,当期和前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不同类品种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正面影响程度多大于其负面影响,且对柠檬、甜橙、宽皮柑橘的影响程度一般大于对其它类柑橘和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柑橘不同类品种国际竞争力各指标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其正面影响,且对柠檬、甜橙、宽皮柑橘的负面影响程度一般大于对柚和其它类柑橘的影响。本文以宽皮柑橘和甜橙为例,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考察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引致宽皮柑橘和甜橙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下降,前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引致宽皮柑橘和甜橙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上升,且当期和前期对宽皮柑橘的影响程度大于甜橙;当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宽皮柑橘和甜橙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上升,前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宽皮柑橘和甜橙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下降,且当期和前期对宽皮柑橘的影响程度小于甜橙。本文以宽皮柑橘和甜橙为例,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考察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柑橘社会净收益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引致宽皮柑橘和甜橙社会净收益上升,前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引致宽皮柑橘和甜橙社会净收益下降,且当期和前期对宽皮柑橘的影响程度小于甜橙;当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宽皮柑橘和甜橙社会净收益下降,前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宽皮柑橘和甜橙社会净收益上升,且当期和前期对宽皮柑橘的影响程度小于甜橙。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多层面的比较分析方法,全方位考察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柑橘主产区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相同经营方式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较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程度小于对较小规模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而对较大规模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对较小规模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相同种植规模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程度小于对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说明在现阶段农地制度条件下,柑橘主产区大规模专业化经营方式为柑橘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本文基于4-8章实证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优化农业投入品资源配置,提高柑橘投入产出效率;健全农业投入品价格长效调控机制,保持柑橘生产成本相对稳定;转变柑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柑橘产品竞争优势;紧贴国际国内柑橘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增强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第一,本文从投入品价格和竞争力视角,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次考察了化肥、农药、劳动力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对柑橘整体及各类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和大小,直观检验了前者对后者影响的因果关系,度量了两者间的关联程度。这种研究弥补了农业及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领域研究的欠缺。第二,本文选择农业投入品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作为自变量和种植规模与经营方式等多个虚拟变量构建变系数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首次探讨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及其差异性。这种研究完善了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领域研究的不足。第三,本文首次采用多层面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柑橘各类品种的显性国际竞争力和潜在国际竞争力以及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与大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到较为完整、准确的分析结论与判断。这种多层面的比较分析方法可能为深入研究其它园艺产品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新思路。

唐灵杰[9](2013)在《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使得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产品总量占全国农产品数量的较大比重,但其出口的农产品数量无论是在全国还是江西省内占出口产品总数的比重却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为我省农民增收,则成为我们思考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情况。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搜集整理了近十年内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贸易依存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等相关性指标进行测算评估,结果显示,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普遍较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乳制品生产受冲击与质疑;畜牧业和水产品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但交易农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并受到了国际贸易壁垒的重重限制;果蔬类产品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接着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从四要素(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和两方面(政府和机会)对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对应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土地与资本投入这三大要素发展的不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断层;上中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滞后以及农产品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的不合理。最后结合当前江西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对策,如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升加工技术和扩大出口总量、补贴性政策等,以便达到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李爽[10](2013)在《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强劲、亮点不断。综合判断,目前至20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将始终处于战略机遇期:由北向南,东中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势头持续强劲;由南向南,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大循环逐渐形成、发展快速。历史看,国内产业梯度的有序转移,造就了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多年连续的两位数增长;现实看,桥头堡战略的提出,给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了新的平台;长远看,这一平台基础巩固,前景看好。为了能够更有实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按照不同类型把区域合作的模式与策略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当前,在桥头堡建设的大前提下,更需要对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在区域合作中的模式、影响要素及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区域合作中主要农产品加工贸易伙伴进行贸易转移的可能性,分析了中国及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农加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构建了协同发展的生长曲线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能力进行分析;对云南与东盟农产品加工在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合作基础进行了综合比较;论证了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云南和东盟国家的现实及潜在的积极影响。第二,从产业、企业及国家合作的角度分别界定了云南与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对其影响要素及优势进行分析,构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企业战略同盟模式以及国家合作模式。第三,通过构建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组织系统模型,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状态方程,分析各子系统在农产品加工组织系统中的作用,对实现模式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构建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打造支撑平台和增强企业实力四个层面为切入点,更加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实现几种主要模式的保障与途径。最后,对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合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二、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录
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二)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三)发展格局加快优化.
        (四)城乡建设成果丰硕.
        (五)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六)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七)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总体思路
    三、奋斗目标
    四、主攻方向
第二章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二、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
    四、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六、更好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
第三章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增强基础创新能力
    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营造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四章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一、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二、全面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
    三、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四、大力优化产业生态
第五章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一、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二、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三、加快城市数字化
第六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
    四、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七章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做强东部加快建设科创智造之城
    二、振兴西部加速建设活力康养之城
    三、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
    四、崛起北部全力建设未来希望之城
    五、做优中部精心建设魅力品质之城
第八章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二、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四、提高经济调控水平
第十章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强化陆海统筹战略支点作用
    二、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三、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
    四、营造高水平开放发展环境
第十一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泉城
    一、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持续抓好污染防治
    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二章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强化先进文化引领
    二、提高城市文明素养
    三、加强文化服务供给
    四、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第十三章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十四章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四、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五、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十五章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三、抓好目标任务分解
    四、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名词解释
    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云管端:
    3.开源社区:
    4.泉城链:
    5.触发式监管模式:
    6.云仓储:
    7.众包物流:
    8.城市家具:
    9.三品一标:
    1 0.法治乡村“十个一”:
    1 1.四个不摘:
    1 2.标准地:
    1 3.四减四增:
    1 4.六个100%:
    1 5.“信易+”工程:
    16.公共卫生“六大中心”:
    17.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1.2.2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3.2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宏观研究
        1.3.3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3.4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1.3.5 关于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测算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5.4 论文结构
    1.6 研究数据来源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产业
        2.1.2 茶叶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2 基本理论
        2.2.1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波特六因素理论
        2.2.5 后发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3.1.2 中国茶叶产品产销现状
        3.1.3 中国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3.2 中国茶叶产业优势分析
        3.2.1 基于产业要素的分析
        3.2.2 基于产业门类的分析
        3.2.3 基于产业政策的分析
    3.3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基于产业主体的分析
        3.3.2 基于产品门类的分析
        3.3.3 基于产品创新的分析
    3.4 中国茶叶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茶园面积大,但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
        3.4.2 茶类丰富,但是品类结构不平衡
        3.4.3 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大国小茶特征依然明显
        3.4.4 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影响大众消费及出口
        3.4.5 产品质量安全,贸易壁垒影响中国茶叶市场
        3.4.6 产能过剩,销售压力持续加大
        3.4.7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分析
    4.1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概况
        4.1.1 国际茶叶生产地区分布
        4.1.2 国际茶叶产量情况
    4.2 国际主要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4.2.1 立顿
        4.2.2 川宁
    4.3 国际茶叶贸易现状
        4.3.1 贸易总体情况
        4.3.2 茶叶进出口品类分析
        4.3.3 茶叶进出口地区分析
        4.3.4 国际茶叶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5.1 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5.1.1 国际市场折衷理论
        5.1.2 产业内贸易理论
        5.1.3 比较优势理论
        5.1.4 相互需求理论
    5.2 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5.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2.2 产业内贸易指数
        5.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5.2.4 产品出口价格
    5.3 数据样本
        5.3.1 数据样本来源及选取
        5.3.2 HS标准下茶叶出口分类
        5.3.3 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
    5.4 实证分析结果
        5.4.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测算
        5.4.2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国际市场份额测算
        5.4.3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
        5.4.4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
        5.4.5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品出口价格测算
        5.4.6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 已有研究回顾
        6.1.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2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6.1.3 已有研究评述
    6.2 基于钻石理论剖析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2.1 自然资源禀赋:土地生产效率
        6.2.2 市场需求条件:本地市场效应
        6.2.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2.4 国内企业战略行为:市场竞争程度
        6.2.5 茶叶国际竞争力四维支持因素的相互强化机制
    6.3 基于钻石理论实证检验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3.1 实证模型
        6.3.2 估计方案
        6.3.3 量化指标
        6.3.4 数据样本
        6.3.5 检验结果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结构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条件
        7.1.2 产品创新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基础
        7.1.3 价值提升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7.1.4 营销模式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7.2 政策建议
        7.2.1 坚持科教兴茶理念
        7.2.2 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2.3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
        7.2.4 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
        7.2.5 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
        7.2.6 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日本FTA进程研究
        1.2.2 日本FTA农业贸易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
        2.1.1 博弈论
        2.1.2 国际贸易谈判理论
        2.1.3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的联系
    2.2 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
        2.2.1 国家利益理论
        2.2.2 关于农业贸易的相关经济学理论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2.3.1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2.3.2 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3章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3.1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
    3.2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特点
        3.2.1 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
        3.2.2 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
        3.2.3 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
        3.2.4 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
        3.2.5 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
    3.3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3.2 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3.3.3 来自美国因素的影响
        3.3.4 农业保护政策因素的影响
第4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分析
    4.1 主要政府部门对FTA战略谈判的纲领性文件
        4.1.1 外务省关于FTA战略的指导方针
        4.1.2 经产省关于FTA战略的基本原则
        4.1.3 农水省关于FTA战略的谈判要点
    4.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一个双层博弈模型
    4.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主要模式的形成及推广
        4.3.1 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
        4.3.2 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
        4.3.3 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
        4.3.4 “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
        4.3.5 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
第5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
    5.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保护政策
        5.1.1 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2 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一个横向对比
    5.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2.1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
        5.2.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现实根源:经济、外交、政治
        5.3.1 农业持续低迷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经济根源
        5.3.2 粮食依赖进口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外交根源
        5.3.3 利益集团博弈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政治根源
    5.4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未来将促进农业改革
第6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及实证分析
    6.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分析
        6.1.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
        6.1.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的评价
    6.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实证分析
        6.2.1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6.2.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的说明
        6.2.3 实证分析过程
        6.2.4 主要结论
    6.3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主要经验
第7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FTA战略进展情况
        7.1.1 中国FTA战略现状
        7.1.2 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
    7.2 对中国继续推进FTA战略的启示与建议
        7.2.1 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
        7.2.2 推动RCEP进程的建议
        7.2.3 推动中日韩FTA进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波特钻石模型
    2.2 产业互联网
    2.3 理论分析与借鉴
第三章 我国大蒜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大蒜产业SWOT分析
    3.2 我国大蒜产业出口现状
    3.3 我国传统大蒜产业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4 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4.1 我国大蒜产业在国际市场概况
        3.4.2 波特钻石模型下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四章 宇都公司内部状况分析
    4.1 山东宇都供应链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4.2 山东宇都供应链有限公司发展理念
    4.3 宇都盈利模式与竞争分析
第五章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现状与问题
    5.1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背景
    5.2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与问题
    5.3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原则
    5.4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
        5.4.1 搭建大蒜农产品交易平台
        5.4.2 搭建大蒜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
        5.4.3 搭建大蒜产业互联网开放平台
    5.5 构建新大蒜产业生态圈
第六章 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
    6.1 提升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
    6.2 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A花卉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结构安排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花卉产业概念及云南花卉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2.2 跨境电商概念及特征
    2.3 花卉跨境电商的相关概念
    2.4 花卉跨境电商物流的相关概念
    2.5 市场目标与定位的相关概念
    2.6 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
3. A花卉企业现状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环境分析
    3.1 A花卉企业介绍与问题研究
    3.2 A花卉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3 A花卉企业的SWOT分析
4 A花卉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目标及定位
    4.1 跨境电商目标市场
    4.2
    4.3 市场定位分析
5 A花卉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5.1 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5.2 企业内部改革策略
    5.3 A花卉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实效性论证
6. A花卉企业实施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2 技术保障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2.1 研究背景
        1.2.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几个关键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3.1 农业投入品
        1.3.2 柑橘国际竞争力
        1.3.3 人民币汇率
    1.4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4.1 研究的理论价值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逻辑框架
    1.6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主要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数据来源
    1.8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8.1 可能的创新点
        1.8.2 不足之处与展望
第2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献述评
    2.1 引言
    2.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2.1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效应研究
        2.2.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应对策略研究
        2.2.3 研究简评
    2.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实证比较研究
        2.3.1 基于“钻石模型”框架的实证研究
        2.3.2 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实证比较研究
        2.3.3 研究简评
    2.4 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及其国际比较
        2.4.1 基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
        2.4.2 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研究
        2.4.3 研究简评
    2.5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引言
    3.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根源及表现形式
        3.2.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形成的理论根源
        3.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3.2.3 农产品(柑橘)国际竞争力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3.3.1 农业投入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3.3.2 农产品价格分类及其构成
        3.3.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与农产品出口价格
        3.3.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3.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与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因果关系
        3.4.1 基于生产理论的解释
        3.4.2 基于成本理论的解释
        3.4.3 基于供求理论的解释
        3.4.4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3.5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理
        3.5.1 生产成本推动效应
        3.5.2 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3.5.3 适度规模经济效应
        3.5.4 技术进步拉动效应
        3.5.5 价格传导效应
        3.5.6 汇率变动效应
    3.6 分析结论与推论
        3.6.1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3.6.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各类品种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3.6.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3.6.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第4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2.1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基本特征
        4.2.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
    4.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柑橘整体IMS、RCA、TSC、QCI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4.3.2 实证模型的设定
        4.3.3 实证分析
        4.3.4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4.4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各类品种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引言
    5.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宽皮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宽皮柑橘IMS_1、RCA_1、TSC_1、QCI_1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5.2.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宽皮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2.3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5.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甜橙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甜橙IMS_2、RCA_2、TSC_2、QCI_2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5.3.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甜橙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3.3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5.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柚IMS_3、RCA_3、TSC_3、QCI_3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5.4.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4.3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5.5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柠檬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5.1 柠檬IMS_4、RCA_4、TSC_4、QCI_4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5.5.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柠檬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5.3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5.6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其它类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6.1 其它类柑橘IMS_5、RCA_5、TSC_5、QCI_5的估计及走势描述
        5.6.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其它类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6.3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5.7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估计及其走势描述
        6.2.1 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估计及说明
        6.2.2 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相关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6.2.3 宽皮柑橘、甜橙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估计结果及走势描述
    6.3 实证模型的设定
    6.4 实证分析
        6.4.1 共线性诊断
        6.4.2 主成分分析
        6.4.3 单位根检验
        6.4.4 协整检验
        6.4.5 主成分回归实证模型
        6.4.6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6.5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社会净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引言
    7.2 柑橘社会净收益的估计及其走势描述
        7.2.1 柑橘社会净收益的估计及说明
        7.2.2 宽皮柑橘NSP_1、甜橙NSP_2估计结果及走势描述
    7.3 实证模型的设定
    7.4 实证分析
        7.4.1 单位根检验
        7.4.2 协整检验
        7.4.3 主成分回归实证模型
        7.4.4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7.5 结论与讨论
第8章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8.1 引言
    8.2 相关文献回顾与概念的界定
        8.2.1 相关文献回顾
        8.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8.3 数据来源与调查橘农的基本信息
        8.3.1 数据来源
        8.3.2 调查橘农的基本信息
    8.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8.4.1 实证模型初步选择
        8.4.2 实证模型的确定
        8.4.3 共线性诊断
        8.4.4 主成分分析
        8.4.5 回归结果与分析
        8.4.6 分析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8.5 结论与讨论
第9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1.1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9.1.2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各类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9.1.3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影响
        9.1.4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社会净收益的影响
        9.1.5 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9.2 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9.2.1 优化农业投入品资源配置,提高柑橘投入产出效率
        9.2.2 健全农业投入品价格长效调控机制,保持柑橘生产成本相对稳定
        9.2.3 转变柑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柑橘产品竞争优势
        9.2.4 紧贴国际国内柑橘市场,优化柑橘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9.2.5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增强柑橘国际竞争力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
        1.2.2 国内相关研究理论
    1.3 研究对象与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内容结构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启示
    2.1 比较优势理论解析
    2.2 产业内贸易理论解析
    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解析
第三章 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
    3.1 江西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3.1.1 农产品贸易增长
        3.1.2 农产品贸易结构
        3.1.3 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
    3.2 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
        3.2.1 江西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3.2.2 江西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区域RRCA)
        3.2.3 江西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MS
        3.2.4 江西农产品相关指数
第四章 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4.1 生产要素质量
        4.1.1 劳动力要素
        4.1.2 土地要素与自然环境
        4.1.3 资本要素
    4.2 国内需求特征
        4.2.1 农产品需求增长
        4.2.2 农产品需求层次的提升
    4.3 关联产业状况
        4.3.1 上游产业
        4.3.2 下游产业
    4.4 企业素质水平
        4.4.1 企业的战略
        4.4.2 企业的结构
        4.4.3 企业的竞争状况
    4.5 政府支撑体系和发展机会
第五章 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5.1 企业层面
        5.1.1 企业战略改革,树立并推广农产品品牌效应
        5.1.2 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为农产品价值增值,降低流通成本
        5.1.3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完善产业链
    5.2 政府层面
        5.2.1 深化市场改革,推动农产品市场化需求
        5.2.2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动产业化集群的发展
        5.2.3 合理应对贸易壁垒,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保障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若干概念的界定
        1.2.1 农加工产品
        1.2.2 区域
        1.2.3 合作
        1.2.4 模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1.3.2 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研究
        1.3.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3.4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组织研究
        1.3.5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数理统计法
        1.4.2 理论分析法
        1.4.3 调研研究法
        1.4.4 专家经验法
        1.4.5 建模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的理论架构
    2.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贸易经济学分析
        2.1.1 云南-东盟农加工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2.1.2 中国与东盟农加工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2.1.3 云南-东盟农加工产品比较优势变动趋势分析
        2.1.4 区外主要农产品加工贸易伙伴的贸易转移效应可能性分析
    2.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建模分析
        2.2.1 生命系统
        2.2.2 生长曲线
        2.2.3 构建云南-东盟协同发展的生长曲线模型
        2.2.4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2.5 专家经验法评价
        2.2.6 云南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基础条件比较
        2.3.1 云南主要农产品资源情况
        2.3.2 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资源情况
        2.3.3 云南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资源比较分析
        2.3.4 云南劳动力资源情况
        2.3.5 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情况
        2.3.6 云南与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比较分析
        2.3.7 云南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2.3.8 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2.3.9 云南与东盟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2.4 以桥头堡建设为主的云南-东盟区域合作政策环境分析
        2.4.1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的现实影响
        2.4.2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的潜在影响
        2.4.3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东盟地区及区外国家贸易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3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
    3.1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界定及特征
        3.1.1 地域性强
        3.1.2 季节性强
        3.1.3 关联性强
    3.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影响要素分析
        3.2.1 云南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3.2.2 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形式发展较快
        3.2.3 云南规模企业迅速成长
    3.3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分析
        3.3.1 降低交易费用
        3.3.2 形成专业分工协作
        3.3.3 提升外在规模经济效益
        3.3.4 促进创新
    3.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构建
    3.5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布局模式
    3.6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组织模式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
    4.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的界定
    4.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影响要素分析
        4.2.1 企业内部特质
        4.2.2 相互依赖度
        4.2.3 战略同盟主导产业
    4.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优势分析
        4.3.1 实现收益最大化
        4.3.2 形成综合优势
        4.3.3 快速占领新市场
    4.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企业战略同盟模式的构建
        4.4.1 外部同盟的构建
        4.4.2 内部同盟的构建
        4.4.3 信任与惩罚机制
    本章小结
第5章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合作模式
    5.1 东盟国家层次的划分
    5.2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合作模式影响要素分析
        5.2.1 区位因素
        5.2.2 政策因素
        5.2.3 关税因素
        5.2.4 物流因素
    5.3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国家投资及贸易模式的构建
        5.3.1 “走出去”的投资模式
        5.3.2 “引进来”的投资模式
        5.3.3 分步走的投资模式
        5.3.4 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的贸易合作模式
        5.3.5 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柱的合作模式
    5.4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合作模式的构建
        5.4.1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合作模式
        5.4.2 企业联合模式
        5.4.3 科研院所合作模式
        5.4.4 技术中介模式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动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6.1 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的组织系统
        6.1.1 组织系统模型
        6.1.2 状态函数
        6.1.3 结果分析
    6.2 构建政策体系
        6.2.1 加大财政扶持
        6.2.2 给予税收优惠
        6.2.3 加强金融支持
        6.2.4 推动科技创新
        6.2.5 实施贸易政策
        6.2.6 营造市场环境
        6.2.7 完善服务体系
    6.3 推动产业发展
        6.3.1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6.3.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6.3.3 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6.3.4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6.3.5 壮大加工企业集群
    6.4 打造支撑平台
        6.4.1 设立投资贸易信息服务平台
        6.4.2 发展对外合作平台
        6.4.3 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平台
        6.4.4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6.5 增强企业实力
        6.5.1 提升核心竞争力
        6.5.2 注重人才培养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相关的科研目录
附录

四、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 王刻铭.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5]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D]. 黄金宇. 辽宁大学, 2018(05)
  • [6]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D]. 李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7]A花卉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郑桑梓. 云南大学, 2018(01)
  • [8]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何劲.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9]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 唐灵杰. 广西大学, 2013(03)
  • [10]云南—东盟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D]. 李爽.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精心打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