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

一、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谭铮,刘天君,汤燕[1](2022)在《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固体废物处置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才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优质的生活环境。文章将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危害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为提高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徐志杰,赵云皓,王志凯,张筝,卢静,辛璐[2](2021)在《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一体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工业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现状的分析,提出处置需求与能力不匹配、区域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良性机制缺乏、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并在补齐收集处置设施短板、推进区域"无废城市"建设、探索跨界转移配套制度和建立区域固体废物"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施宇[3](2021)在《近零填埋导向下的上海固废处置设施能力平衡分析和多目标鲁棒规划的选址优化》文中认为

杨丹丹[4](2021)在《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物数量显着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的明显滞后引发了积弊已久、复杂多变的生态问题,如“垃圾围城”、“固废围城”、“垃圾困村”等。无废城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固废污染的综合防治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山西省为我国重工业基地,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十分明显,因此,针对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对于山西省构建无废城市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无废城市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刻总结前人研究无废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例,首先分析山西省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和无废城市发展现状,然后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和发展保障能力四个次级子系统构建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时,先对山西省各地市历年的详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2010年到2019年间无废城市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通过数据分析和GIS绘图分析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四个时间节点的无废城市发展空间示意图,研究山西省无废城市的时空演化规律,得出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山西省无废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呈现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辐射性增长方式。通过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工业危废处置技术和综合利用率、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

戴先谱,吴辉,黄桂平[5](2020)在《荆门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荆门市2016~2019年各种类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处置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归纳出荆门市固体废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温宗国[6](2020)在《“无废”理念及“无废城市”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迅猛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中国过去四十多年集中显现。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大,并且固体废物总量还在逐年递增,然而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50%,与德国、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随着垃圾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技术体系得到实施,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

赵曦,吴姗姗,陆克定[7](2020)在《中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该文对中国已建成的132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地域分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种类和容量、工艺路线以及园区整体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配套型园区、专业型园区和复合型园区3个阶段;园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城市;园区处理的固体废物种类以再生资源、生活垃圾、有机垃圾、市政污泥和建筑垃圾为主;园区处理总容量占国内产生量比重较大的固体废物种类为医疗废物、再生资源、焚烧灰渣、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综合利用和焚烧是园区主流工艺,采用填埋工艺的园区较少,高温、等离子和碳化等其他工艺逐渐受到重视;整体能力水平评价结果显示,6座园区功能全面或较全面,其他大部分园区功能过于单一。部分园区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规划不足,导致新项目引进及功能分区受限;(2)功能定位不清,在预留容量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存在不足;(3)工艺路线不合理,减量化预处理和综合利用不足;(4)建设标准偏低,部分污染分散治理导致潜在环境风险;(5)管理机构缺失,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6)信息不透明,"邻避效应"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规划先行,优化选址和分区布局;(2)科学确定服务范围和功能定位,设置协同处置能力;(3)优化工艺路线,提高综合利用率,降低填埋量;(4)对标先进水平建设,优化设计配套的污染集中治理设施;(5)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水平;(6)加强"邻利"共融措施,提高社区公众参与水平。

薛福生[8](2020)在《广东省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内科技进步,稀土、钽铌等伴生矿产开发利用行业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确定的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量有1.7亿吨,此类废物因具有天然放射性核素,若直接释放进入环境,将对周边土壤及水体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广东省内现存单一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超过1Bq/g的固体废物约10万吨未得到妥善处置,大多露天存放或室内暂存,大量废物直接与环境接触,存在不可忽视的放射性污染风险,占用了大量土地,限制企业发展,广东省一直致力于通过建设处置场对省内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集中填埋处置,消除此类废物带来的辐射环境风险。本文以广东省内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为背景,通过设计地表填埋处置方法,结合广东省废物处置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得出广东省可以通过建设集中填埋处置场对省内废物进行集中填埋,以此解决省内废物处置难题,根据成果可以为广东省及其他省份合理处置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建设地表集中填埋处置场提供参考。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通过采用国家适用标准,获取了废物预处理、废物填埋的技术参数;结合废物处置需要,确定了废物填埋的整体思路、废物分类填埋原则;参考国内某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场,设计出废物填埋的工艺流程,从设施建设、废物运输、运行管理、退役治理4个重点环节提出了一种地表集中填埋处置方法。(2)通过对广东省内35家稀土、钽铌、锆英砂企业走访调查,掌握省内未经合理处置废物量、管理现状和处置需求;从21家企业取得61个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获取了铀含量、pH值等废物源项特征;根据调查成果提出广东省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不足。(3)针对广东省废物处置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对策措施和利用关停铀矿山场地建设地表集中填埋处置场的实施方案。首先对产业政策、废物源项、铀矿山场址进行分析,得出广东省具备建设集中填埋处置场基础条件的初步结论;参考废物地表填埋处置方法,结合铀矿山实际条件,确定废物分类标准、分区填埋方式和填埋工艺流程,提出工程建设、废物转运和设施退役方案,结合广东省废物处置需求、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

丁宁,刘琪[9](2019)在《无废城市“11+5”试点固废管理现状》文中认为"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无废城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弃物全面安全管控,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事件零发生,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要统筹经济社会

费凡[10](2019)在《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生物质废物是我国市政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年产生量超过1.2亿吨且持续增长。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具有含水率高、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特征,过去长期混入市政固废处理,是产生恶臭、高浓度渗滤液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城市生物质废物中蕴含有机组分和营养元素,具有回收利用潜力,使得其处理系统需满足减量化、无害化、能源化和资源化的可持续管理要求。然而,城市生物质废物种类多,并涉及源头分类、收转运、资源化处理和残余物处置等多个环节,不同废物、环节和处理技术之间存在耦合机制,且受城市规模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满足多个管理目标的需求。本文构建了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模拟,实现对系统内部复杂的数值匹配和影响传导的动态定量模拟。基于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项目净现值评价等方法,实现对技术链条及技术系统的多目标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纳入城市特性对技术选择的影响机制模拟,通过基于NSGA-Ⅲ的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多个管理目标下的系统技术路径及管理政策优化,并通过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和区域灵敏度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算法,识别系统远期风险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耦合机制对技术链条表现影响显着:通过生物质废物的协同处理和源头分类,分别具有实现技术链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减少24-60%和10-109%的潜力,且废水、废渣等残余物处理的环境影响占比可达技术链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90%以上,远超技术直接污染排放。(2)技术选择模型可为城市实现因地制宜的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优化提供支撑:基于对苏州市区2020年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的优化模拟,可通过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农贸垃圾处理设施规模两项关键方案改进,提升节能减排水平94-401%,减少经济成本15-29%;2025年在废物协同处理模式的优化方案下,可在废物总量增加23.7%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减排量增加51-335%。通过对系统远期不确定因素的识别和分析,可定量评估末端处理设施的处理量分布和盈利概率,对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和项目亏损风险提供预警和规避措施建议。(3)系统管理目标多样且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废物单独处理模式下,经济成本与能源、环境效益存在正相关;而在废物协同处理模式下,节能减排边际成本持续增加,节能减排潜力空间较小。

二、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城市固体废物概述
    1.1 固体废物的概念
    1.2 城市固体废物的特点
    1.3 城市固体废物的危害
2 固体废物处理对环保的意义与价值
    2.1 避免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过大污染
    2.2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3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机制研究
    3.1 生活固体废物处置机制
    3.2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机制
    3.3 医疗固体废物处置机制
4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
    4.1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发展趋势
    4.2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遇到的问题
5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对策
    5.1 明确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
    5.2 重视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的信息化建设
    5.3 建立完善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制度
    5.4 对商业化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5.5 加大力度研发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5.6 固体垃圾填埋场生态示范工程建设
结语

(2)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一体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现状
    1.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2 生活垃圾
    1.3 危险废物
2 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区域内各地固体废物处置需求与能力不匹配
    2.2 区域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良性机制尚未建立
    2.3 缺乏区域固体废物“联防联控”机制
3 推进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一体化建议
    3.1 补齐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
    3.2 推进区域“无废城市”建设示范
    3.3 探索跨界转移配套制度措施
    3.4 建立区域固体废物“联防联控”机制

(4)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无废城市
        2.1.2 零废弃(Zero waste)
    2.2 理论基础
        2.2.1 清洁生产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低碳经济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现状
    3.1 自然资源现状
    3.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3 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4 小结
第4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评价
    4.1 山西省无废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1.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4.1.3 评价指标体系
        4.1.4 指标数据来源
    4.2 数据处理与方法
        4.2.1 熵权法
        4.2.2 综合评价法
    4.3 山西省无废城市评价
        4.3.1 确定指标权重
        4.3.2 计算山西省十一市无废城市综合得分
    4.4 结果分析
        4.4.1 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4.4.2 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4.4.3 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国内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1 国外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1.1 新加坡:全面市场化回收
        5.1.2 日本: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
    5.2 国内典型无废城市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5.2.1 包头:打造“无废城市”样板
        5.2.2 深圳:构建绿色供应链制造体系
第6章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1 工业固废产量大、强度高、综合利用率低
        6.1.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且监管不严格
        6.1.3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
        6.1.4 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
    6.2 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2.1 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量、提升工业固废资源使用效率
        6.2.2 合理布局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加强监管制度
        6.2.3 落实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监管责任、强化处置工作
        6.2.4 实施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附录 公众对山西省11地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5)荆门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2016~2019年荆门市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现状
    1.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2 工业危险废物
    1.3 医疗废物
    1.4 电器废弃物
    1.5 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
    2.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布点规划不合理
    2.3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量和处置能力偏小
    2.4 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程度低
3 对策研究及解决方案
    3.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研究
    3.2 医疗废物处置研究及解决方案
    3.3 城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研究及解决方案
    3.4 关于其他环境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无废”理念及“无废城市”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无废城市”:城市固体废物可持续管理实践
“无废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1.“无废城市”规划建设的系统性
    2.固体废物综合性管理的能力建设
    3.“邻避效应”等深层次社会因素
    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及其适应性
    5.固体废物管控政策和长效机制

(7)中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国内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
    2.1 园区发展历程
    2.2 地域分布统计
    2.3 园区类型分析
    2.4 处理种类统计
    2.5 处理容量统计
    2.6 工艺路线统计
    2.7 整体功能评价
3 国内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规划不足,导致新项目引进及功能分区受限
    3.2 功能定位不清,在预留容量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存在不足
    3.3 工艺路线不合理,减量化预处理和综合利用不足,最终填埋率及委外处置率高
    3.4 建设标准偏低,部分污染分散治理导致潜在环境风险
    3.5 管理机构缺失,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未形成园区整体环境管理体系
    3.6 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程度不足,“邻避效应”突出
4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环境管理建议
    4.1 规划先行,优化选址和分区布局
    4.2 科学确定服务范围和功能定位,设置协同处置能力
    4.3 优化工艺路线,提高综合利用率,降低填埋量
    4.4 对标先进水平建设,优化设计配套的污染集中治理设施
    4.5 加强园内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物流全过程管控和环境风险防范水平
    4.6 加强“邻利”共融措施,提高社区公众参与水平
5 结论

(8)广东省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发展
    1.4 研究的基础
    1.5 研究思路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地表填埋处置方法
    2.1 方法的提出
    2.2 整体思路
    2.3 废物分类与分区填埋原则
    2.4 填埋工艺及参数
        2.4.1 废物检测
        2.4.2 废物预处理
        2.4.3 废物填埋
        2.4.4 废水处理
    2.5 设施建设
        2.5.1 设施选址
        2.5.2 工程建设内容
    2.6 废物运输
    2.7 设施运行管理
        2.7.1 填埋循环作业
        2.7.2 定期监测
        2.7.3 场区看护
        2.7.4 应急管理
    2.8 设施退役
        2.8.1 最终封场和复绿
        2.8.2 标识设置
        2.8.3 辐射监测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东省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现状调查
    3.1 省内伴生放射性矿产企业分布情况
    3.2 废物源项存量与增量
        3.2.1 废物存量
        3.2.2 废物增量
    3.3 废物源项特征
    3.4 处置现状
    3.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4章 对策建议及实施方案
    4.1 对策建议
    4.2 实施方案及可行性
        4.2.1 基础条件
        4.2.2 处置场填埋工艺、工序设计及可行性
        4.2.3 处置场工程实施方案及可行性
    4.3 废物转运方案
    4.4 设施运行管理方案
        4.4.1 填埋循环作业
        4.4.2 定期监测
        4.4.3 场区看护
        4.4.4 现场应急
    4.5 设施退役
        4.5.1 复绿
        4.5.2 标识设置
        4.5.3 辐射监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无废城市“11+5”试点固废管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梳理
    (一)深圳
    (二)包头
    (三)铜陵
    (四)威海
    (五)重庆主城区
    (六)绍兴
    (七)三亚
    (八)许昌
    (九)徐州
    (十)盘锦
    (十一)西宁
    (十二)雄安新区
    (十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四)中新天津生态城
    (十五)福建省光泽县
    (十六)江西省瑞金市
二、工业固废及危废处置情况梳理
    (一)深圳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3. 建筑废弃物
    (二)包头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三)铜陵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四)威海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五)重庆主城区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3. 农村固体废物
    (六)绍兴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七)三亚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八)许昌
    (九)徐州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3. 建筑垃圾
    (十)盘锦
        1. 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弃物
    (十一)西宁
        1.工业固体废物
        2.危险废弃物
    (十二)雄安新区
        1.工业固体废物
        2.危险废弃物
    (十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四)中新天津生态城
    (十五)福建光泽县
    (十六)江西省瑞金市

(10)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物质废物的多目标可持续管理需求
        1.1.2 单一处理技术或环节存在缺陷
        1.1.3 处理系统与城市特性联系紧密
        1.1.4 实现因地制宜的系统性可持续管理成为新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耦合系统模拟及评价方法
    2.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选择方法研究
        2.2.1 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2.2.2 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2.2.3 城市差异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及其模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及模拟
    3.1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种类及应用现状
        3.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2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3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4 其它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
        3.2.1 相似的理化特性促使废物协同处理
        3.2.2 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技术之间的耦合匹配
        3.2.3 后端处理技术在残余物处理处置上的互补性
        3.2.4 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应用现状
    3.3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模拟方法
        3.3.1 技术系统界定及架构
        3.3.2 技术关键产出模拟及技术间耦合链条搭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综合评价
    4.1 技术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4.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评价
        4.2.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
        4.2.2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评价
        4.2.3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评价
    4.3 系统耦合机制下的技术链条案例评价
        4.3.1 厨余垃圾分类及处理耦合技术链条案例评价
        4.3.2 废物协同处理技术案例评价
    4.4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
    5.1 模型结构
    5.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构建
        5.2.1 城市生物质废物产生量及组成预测模块
        5.2.2 处理全过程技术系统模拟模块
        5.2.3 系统高维多目标优化模块
        5.2.4 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模块
    5.3 城市差异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及模型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案例应用
    6.1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现状及规划
        6.1.1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产生及处理现状
        6.1.2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管理系统发展规划
    6.2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优化模拟
        6.2.1 生物质废物产生量及组成预测
        6.2.2 生物质废物处理全过程技术系统模拟
        6.2.3 基于高维多目标优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
        6.2.4 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J]. 谭铮,刘天君,汤燕.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01)
  • [2]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一体化对策研究[J]. 徐志杰,赵云皓,王志凯,张筝,卢静,辛璐. 中国环保产业, 2021(10)
  • [3]近零填埋导向下的上海固废处置设施能力平衡分析和多目标鲁棒规划的选址优化[D]. 施宇. 上海大学, 2021
  • [4]山西省无废城市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杨丹丹.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荆门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戴先谱,吴辉,黄桂平. 中国环保产业, 2020(10)
  • [6]“无废”理念及“无废城市”建设[J]. 温宗国. 资源再生, 2020(10)
  • [7]中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问题及对策[J]. 赵曦,吴姗姗,陆克定.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8)
  • [8]广东省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分析[D]. 薛福生. 南华大学, 2020(01)
  • [9]无废城市“11+5”试点固废管理现状[J]. 丁宁,刘琪. 城乡建设, 2019(14)
  • [10]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D]. 费凡. 清华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