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循环”的教学

浅谈“血液循环”的教学

一、谈“血液循环”一节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胡芳玲[1](2021)在《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 ——以宁乡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所处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对实现教育目的有利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为了满足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紧随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潮流,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将乡土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补齐教材使用短板,丰富乡土课程资源研究,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国内外现状,掌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宁乡市高中生物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其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利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宁乡市高中生物学教师肯定了乡土课程资源给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也有着学习课程资源理论和方法的意愿,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高自身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但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了解和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够理想,存在教师欠缺理论基础、缺少利用的时间和保障,乡土课程资源缺乏获取方法和渠道、缺乏开发力量支持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教育部门要重视乡土课程资源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区校合作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学校要增强实验管理建设,开辟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需自学课程资源理论,夯实调查利用基础,挖掘校外乡土资源,增大学生参与程度,融合教材知识体系,贯穿教学过程始末。通过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将宁乡市可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乡土课程资源划分为农业、畜牧业、旅游业、饮食文化和水域文化五个维度,调查和整理乡土课程资源,介绍其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联系,举例说明如何与生物学课堂教学、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与实验教学等活动相结合,融入教学并编写相应片段教学案例,说明利用该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意义,凸显乡土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以宁乡市乡土课程资源“稻花鱼”为例,设计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设计教学活动。以“稻鱼生态系统”为载体,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串,解决问题后自主构建食物网、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整章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形成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体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并认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乡土课程资源的教学还能深化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加大对家乡产业的支持;因乡土课程资源富有人情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动学习生物学原理,为家乡事业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杨玲[2](2021)在《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生物课堂重构——以“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重构生物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这些方法包括:运用流程图将学生内隐在思维中的实验路径外显出来;运用鱼骨图促进学生在自我审视中不断矫正思维偏差;运用学科模型图把握住学生思维演进的轨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系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朱姣姣[3](2019)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文中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 class)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的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以及讨论环节(Discussion),教师讲授并非满堂灌,而是讲授课程的框架与重难点,内化吸收环节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而讨论交流环节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本研究立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教学疑难知识,构建适合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第二,将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学疑难知识进行统计;第三,构建适合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疑难知识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四,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以高中二年级理科班的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从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92.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课程框架以及教学重难点能够为学生的内化吸收环节打下良好基础,78%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79.3%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89.7%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学生情感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91.3%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主角”的变化,79.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对一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72.1%的学生倾向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在生物课堂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87.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着引领作用,而留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独立内化吸收以及讨论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最初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得生物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学生将教学疑难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态度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得到很大提升与改善,说明此模式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面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配合。所以,要想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掌控能力,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积极配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施行。

王卿璜[4](2009)在《“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安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课改以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几年来,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教材的内容编排,对所使用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从而解

苑新洁[5](2020)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从几千年前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当代核心素养中提倡的“责任担当”,都可以看出我国对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对优秀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着重凸显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其中社会责任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相并列成为生物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应紧跟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落实到生物教学实践之中,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达成。因此,为更好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开展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社会责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STSE教育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依据,并根据当前社会背景分析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价值及意义。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初中生物教师及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培养方面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了当今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及仔细研读初中生物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主要包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深教师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深度挖掘教材资源,灵活开展责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进行教学设计,突出课堂育人的主阵地;突出实验和实践的教育功能,增加社会责任培养的途径;采用多元化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为更好地将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依据提出的教学对策对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案例设计和实践教学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社会责任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二,当前初中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浅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三,当前教师在社会责任培养的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四,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梳理发现,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五,实践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可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

叶佳惠[6](2019)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课程标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生活化案例教学是转变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实现该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方式,合理引入生活素材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从学生经验出发,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即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非本质的认识转换为相关的生物科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学会合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内容要求,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论述生活化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教师访谈结果,了解部分教师生活化案例教学实施情况及资源的开发情况,提出开发原则,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利用资料收集法结合自身实践进行案例资源的开发整合。并尝试将案例按其功能分为导入性案例、生成性案例和总结性案例,列表归纳开发的生活化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内容;接着,提出所开发案例资源的利用方法和原则,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具体实施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利用开发的案例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并利用数据统计法分析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进行生物教学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生活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生活、合理生活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本研究只是初步为初中生物教师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利用的案例资源参考和开发利用案例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参与案例资源的开发,推动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谢玉杰[7](2019)在《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科学知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学生在既定有限的时间里难以获取全部的有效信息。初中生物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突出强调了 50个“重要概念”的学习,以使学生能抓住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素,并主张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要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效果仍不够理想。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倡的概念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对接的教育理念以及5E教学模式探究式的特性,本文将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通过5E教学模式为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思路,另一方面通过5E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研究首先对重要概念教学和5E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构建出5E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上的教学策略。其次用相关的访谈资料和问卷对教育实践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该学校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情况和生物课程的学习情况,结果表明重要概念教学因课时安排、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成效不佳,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同时生物教师普遍认为重要概念教学与5E教学模式结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最后根据实践学校的调查结果,选择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均无显着性差异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班采用简单重复重难点的形式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取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后期的反思总结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其次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重要概念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加深教师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全面性了解,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重要概念教学,将探究教学与概念教学对接的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为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些策略。

张云柏[8](2019)在《在生物教学中用模型培养理性思维》文中研究表明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重视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模型方法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采用实体、数学、概念等不同的模型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周金妹[9](1993)在《《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的电化教学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生物课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高中生物学第一册教材安排,心脏结构一节教学内容在教学后面,而血液循环一节教学内容在教材前面,这样安排在不了解心脏结构情况下是不能很好完成血液循环教学任务的。然而运用电教手段,即教学时安插教学电影,板书提纲用投影仪,再加实物精心观察,把二节课内容合并为一节课上完,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准备工作1、选出与教材有关的电影片断多次试映电影教学片,循环系统三部片子放映时间共一个半小时,从中精选出既能突出重

苗丽丽[10](2021)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与应用 ——以初中生物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教育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目标”。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从源头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主,它虽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却易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脱节,教师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忽略课堂前后的目标设计;再者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脱节,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在课堂前后都会有所展现,而二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正向发展。基于此,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探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首先,查阅文献资料,阐述探讨此研究的原因,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思路。其次,梳理教学目标相关文献,说明理论基础并界定相关概念。然后,阐明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类型、路径、评价策略。最后,对其展开教学实践与案例设计。实践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目标实际编写情况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了解程度等情况;实践时,以该校八年级两个班级作对照实验,以检查学生预习案、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课后访谈学生检测此目标的效果;实践后,访谈教师,了解教师看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提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1)设计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2)设计类型:课前的教师备课目标与学生预习目标、课中的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课后的教师反思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3)设计路径:一是基于课程标准,解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基于教学内容,挖掘并罗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三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学情;四是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说,确定各维度行为动词的表述;五是基于实际条件,制定、修改、敲定教学目标;(4)评价策略: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整体性评价、课后针对性评价。第二,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完善自身;(2)明确师生活动方向;(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点主要体现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注重在设计过程中将生物知识点背后的隐性素养显化出来,促使教师既关注知识,也关注到知识背后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再者其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出发设计相应时段的目标,使教学过程、学生认知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谈“血液循环”一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血液循环”一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 ——以宁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基于生物学新课标的需要
        1.1.3 基于宁乡生物资源的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2.3 弥补统一教材短板,拓展学生学习广度
        1.2.4 丰富宁乡课程资源,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课程资源
        2.1.2 生物学课程资源
        2.1.3 乡土课程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宁乡市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
    3.1 问卷设计
    3.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教师基本信息
        3.3.2 课程资源认知程度
        3.3.3 乡土课程资源利用情况
        3.3.4 乡土课程资源利用问题及教师需求
    3.4 乡土课程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4.1 欠缺了解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论基础
        3.4.2 缺少整合乡土课程资源的时间和保障
        3.4.3 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缺乏方法和渠道
        3.4.4 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缺乏多方力量支持
    3.5 提高乡土课程资源利用效率的实施建议
        3.5.1 教育部门
        3.5.2 学校
        3.5.3 教师
第四章 宁乡市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
    4.1 农业
        4.1.1 生物防治
        4.1.2 田间管理
        4.1.3 绿肥
        4.1.4 稻花鱼
    4.2 畜牧业
        4.2.1 宁乡花猪
    4.3 旅游业
        4.3.1 灰汤温泉
        4.3.2 湖南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4.4 饮食文化
        4.4.1 沩山毛尖
        4.4.2 沩山香辣霉豆腐
    4.5 水域文化
        4.5.1 沩江
        4.5.2 黄材水库
第五章 宁乡市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设计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宁乡市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2)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生物课堂重构——以“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流程图辅助实验教学
二、运用鱼骨图进行归因分析
三、运用学科模型图开展合作学习
四、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实验研究法
    1.5 文献综述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教学与教学疑难知识
        2.1.2 对分课堂
        2.1.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2.1.4 对分课堂、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行为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合作学习理论
        2.2.4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3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疑难知识的判断
    3.1 判断教学疑难知识的缘由
    3.2 教学疑难知识的调查结果
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4.1 高中生物“对分课堂”的设计
        4.1.1 教学对象
        4.1.2 教学计划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过程的设计
    4.2 高中生物“对分课堂”的实施
        4.2.1 教学实践实施准备
        4.2.2 教学实践案例
    4.3 高中生物“对分课堂”实施评价分析
        4.3.1 课堂表现
        4.3.2 学生问卷调查
        4.3.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4.3.4 学生成绩统计结果
        4.3.5 学生访谈结果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学疑难知识教师问卷
    附录B 教学疑难知识学生问卷
    附录C 免疫调节参考练习
    附录D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参考练习
    附录E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附录F 学生书写的读书笔记与“亮考帮”作业
致谢

(4)“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组、整合“血液循环”一节缘由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
3 教学效果

(5)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优势及意义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调查结论
第四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原则
    第二节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策略
第五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新授课案例设计及实施分析——以《尿的形成》一节为例
    第二节 复习课案例设计及实施分析——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为例
    第三节 实验课案例设计及实施分析——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节为例
    第四节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及实施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致谢

(6)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案例
        二、案例教学
        三、生活化案例教学
        四、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四、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开发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丰富性原则
        五、新颖性原则
    第三节 开发流程
        一、分析教材内容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三、整编案例素材
第三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
    第一节 利用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二、适度性原则
        三、参与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第二节 利用方法
        一、利用导入性案例,打开新知
        二、利用生成性案例,讲解新知
        三、利用总结性案例,深化新知
    第三节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利用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人的生殖》教学设计
        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四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程标准强调重要概念的传递
    1.2 5E教学模式契合生物课程性质和理念
    1.3 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结合具有合理性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重要概念教学
        2.1.1 概念的定义和要素
        2.1.2 生物学重要概念
        2.1.3 重要概念教学
        2.1.4 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2.2 5E教学模式
        2.2.1 教学模式
        2.2.2 5E教学模式的由来
        2.2.3 5E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2.2.4 5E教学模式特点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重要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2.3.2 5E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2.4.2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课堂观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统计分析方法
        3.2.6 实验研究法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思路
第4章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现状中的调查分析
    4.1 学生重要概念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目的
        4.1.3 调查内容
        4.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 重要概念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目的
        4.2.3 调查内容
        4.2.4 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结论
        4.3.1 重要概念教学开展存在问题
        4.3.2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受到重视
        4.3.3 生物教师认同5E教学模式和重要概念教学的结合
第5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梳理和筛选
    5.1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梳理
    5.2 适合5E教学模式的重要概念的筛选
        5.2.1 筛选原则
        5.2.2 筛选结果
    5.3 重要概念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
        5.3.1 课标分析
        5.3.2 课时分析
        5.3.3 难度分析
        5.3.4 学情分析
第6章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上应用策略的构建
    6.1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的原则
        6.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6.1.2 灵活应用原则
        6.1.3 趣味性探究原则
    6.2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上的应用策略
        6.2.1 引入的策略
        6.2.2 探究的策略
        6.2.3 解释的策略
        6.2.4 迁移的策略
        6.2.5 评价的策略
    6.3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的相关教学设计的呈现
        6.3.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6.3.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6.3.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第7章 5E教学模式应用于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7.1 教学实验设计
        7.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对象
        7.1.3 实验变量及控制
        7.1.4 实验方法
        7.1.5 实验过程
    7.2 实验结果及分析
        7.2.1 学生期末成绩的调查结果
        7.2.2 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
        7.2.3 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调查结果
        7.2.4 学生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
        7.2.5 学生课堂体验的调查结果
    7.3 实验结论
        7.3.1 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7.3.2 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7.3.3 5E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更具魅力
第8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具有可行性
        8.1.2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1.3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1.4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 研究不足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与应用 ——以初中生物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的发展
    1.2 “立体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一
    1.3 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教育实验法
        2.3.4 课堂观察法
        2.3.5 访谈法
    2.4 研究思路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教学目标研究概况
        3.1.1 教学目标概念研究
        3.1.2 教学目标分类研究
        3.1.3 教学目标表述研究
    3.2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研究进展
        3.2.1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研究
        3.2.2 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研究
        3.2.3 教学目标表述研究
    3.3 “立体化”教学目标研究进展
    3.4 理论基础
        3.4.1 人本主义理论
        3.4.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5 概念界定
        3.5.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5.2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
        3.5.3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
第四章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
    4.1 “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4.1.1 可行性原则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3 整体性原则
        4.1.4 灵活性原则
    4.2 “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类型
        4.2.1 课前目标设计
        4.2.2 课中目标设计
        4.2.3 课后目标设计
    4.3 “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路径
        4.3.1 基于课程标准,解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4.3.2 基于教学内容,挖掘并罗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
        4.3.3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学情
        4.3.4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说,确定各维度行为动词的表述
        4.3.5 基于实际条件,制定、修改、敲定教学目标
    4.4 “立体化”教学目标评价策略
        4.4.1 课前诊断性评价
        4.4.2 课中整体性评价
        4.4.3 课后针对性评价
第五章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实践
    5.1 实践前实习学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5.1.1 问卷调查的编制
        5.1.2 调查对象及过程
        5.1.3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5.1.4 调查结论
    5.2 以《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为例的教学实践
        5.2.1 基于课程标准,解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5.2.2 基于教学内容,挖掘并罗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
        5.2.3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学情
        5.2.4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说,确定各维度行为动词的表述
        5.2.5 基于实际条件,制定、修改、敲定教学目标
    5.3 以《动物的行为》一节为例的教学实践
        5.3.1 基于教学内容,挖掘并罗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
        5.3.2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学情
        5.3.3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说,确定各维度行为动词的表述
        5.3.4 基于实际条件,制定、修改、敲定教学目标
    5.4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为例的教学实践
        5.4.1 基于教学内容,挖掘并罗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
        5.4.2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学情
        5.4.3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说,确定各维度行为动词的表述
        5.4.4 基于实际条件,制定、修改、敲定教学目标
    5.5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5.6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5.6.1 《人体的激素调节》访谈结果
        5.6.2 《动物的行为》访谈结果
        5.6.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访谈结果
        5.6.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7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谈“血液循环”一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 ——以宁乡市为例[D]. 胡芳玲.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生物课堂重构——以“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为例[J]. 杨玲.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1(04)
  • [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 朱姣姣. 河南大学, 2019(01)
  • [4]“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安排[J]. 王卿璜. 生物学通报, 2009(01)
  • [5]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 苑新洁.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D]. 叶佳惠.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谢玉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在生物教学中用模型培养理性思维[J]. 张云柏. 初中生世界, 2019(08)
  • [9]《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的电化教学体会[J]. 周金妹. 生物学杂志, 1993(04)
  • [10]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与应用 ——以初中生物学为例[D]. 苗丽丽. 延安大学, 2021(11)

标签:;  ;  ;  ;  

浅谈“血液循环”的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