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读书报告

风俗通义读书报告

问:在《风俗通》里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基础上,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1. 答:东汉古籍中有关于造人的如下记载:
    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因为她工作太忙了,所以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便引来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就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宽指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扩展资料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子。
    《风俗通义》中丰富的内容:
    1、慎燃配段袜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之后欢喜的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
  2. 答:你猜我猜不猜不猜他猜不猜
  3. 答:来自你心中,你感觉怎样就怎样
  4. 答:楼上的我也不想打击你了。你去动物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适合你,你这样在街上乱跑很容易被警察射杀的。
  5. 答: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二:“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悉亏’‘妈妈’的喊声,震响在睁厅神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如伏袭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
  6. 答:本文丰富的内容:1.女娲造人的动机;2.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4.女娲像人一改纳样具有心理拿歼乱活动和喜怒消档哀乐等情绪;5.作者的评述.
问:《风俗通》和《女娲造人》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1. 答:《风俗通》和女娲造人的区别:
    1、语言风格不同。
    《风俗通》语言晦涩,较为难懂;女娲造人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
    2、范围不同。
    (1)《风俗通》记录了大察伍纳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败没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
    (2)女娲造人则为单篇神话故事,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子。
    “抟黄土作人”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制陶技术的发明在神话中的投影,而所造人类产生富贵贫贱之分则是人类进入等级社会的反映。这说明,神橘灶话一旦离开了它自身的生长土壤,它的形态就要随着新的生长土地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扩展资料
    《风俗通》的文学价值:
    《风俗通义》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隋书》经籍志入杂家类。今本每篇为一卷,各卷皆有篇名,篇下有条目。条目下先陈述其事,再加案语以辨证得失。其考证掌故与《白虎通义》类似,辨谬正俗一如《论衡》。
    《风俗通义》中保存了不少有关音律、乐器、神灵、山泽陂薮、姓氏源流的资料。其中已佚的姓氏篇记载了诸多姓氏的由来,有大量遗文散见于类书中,为历代学者所重。此书是研究两汉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文献。
    范晔谓此书“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四库提要》云:“其书因事立论,文辞清辨,可资博洽,大致如王充《论衡》。而叙述简明则胜充书之冗漫。”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问:风俗通义的作者简介
  1. 答:应劭(约153年—196年),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父应奉,桓帝时(147年—167年)名臣,官至司隶租枣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168—188年)被推举为孝廉。中平六年(189年)至兴平元年(194年)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
    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罩兆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物型租》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风俗通义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