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亲子活动规模

把握亲子活动规模

一、把握亲子活动的分寸(论文文献综述)

高超[1](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小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提出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也为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帯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深入课堂教学,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A市20所小学58名《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的教学现状和6所学校3976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与总结发现A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着教师专业水平不足、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教材拓展实效性差、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校考核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状态不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家长忽视课程重要性以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在学校重视思政课程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积极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学理分析,主要对课程内涵的阐述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第三部分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A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此研究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也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赵艺怡[2](2021)在《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十四五”规划。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治理现代化,家校共育成为教师工作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对提升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能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针对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这一研究主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小学班主任总体胜任水平如何;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现状如何;按人口统计学划分的不同班主任群体家校共育胜任水平有何差异;针对调查现状如何作改进措施。本文以上海市H区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根据爱普斯坦的家校共育理论、吴重涵的教师家校共育行动理论、徐建平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初步确定班主任胜任力要素。接着,借鉴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组的《小学教师家校合作胜任力调查问卷》,编制出《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调查问卷》。经过初测、专家访谈,对确定的家校共育胜任力要素进行修正完善。之后,在H区6所公立小学共计155名班主任中进行随机抽样,分发调查问卷。利用SPSS 25.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作进一步深入了解。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总分得分均值为3.78分,处于“一般符合”到“符合”之间的胜任水平。(2)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性别、教龄、担任班主任工作年数、任教学科、参加培训次数、家校共育理念、家校沟通总体评价这7个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年龄、任教年级、学历对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不产生显着影响。(3)小学班主任基本具备家校共育胜任力各维度能力,但仍存在不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4)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家长个人素养、家校教育理念、学生个人问题的复杂性等。(5)小学班主任意愿自主提升家校共育胜任力的能力要素主要有家校沟通技能与经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家校共育理论知识等。此外,根据小学班主任经常沟通的家长群体、经常使用的沟通工具以及难以沟通的家长类型等现状来看,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水平也受到不同家长的个人素养、外部环境支持程度等综合影响。针对现状,本研究提出相关对策:一是鼓励男、女教师都参与家校共育,优势互补,经验互学;二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积累家校沟通经验;三是提升小学班主任物质待遇,增强心理关怀;四是精心策划个性化的校园亲子活动,提升家长素养;五是打造家校共育校本课程,丰富家校教育理念与理论知识;六是引导家长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协助班主任育人;七是设立家校矛盾机制优化方案。

李晓宁[3](2020)在《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近郊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商品楼小区,众多居民从内城迁往城郊的商品楼住宅区。这些新兴城市社区是居民交流关系生成的重要文化空间,本文以北京的方庄小区为个案,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生动的个人叙事,主要从日常交流实践的视角探究社区居民的居住关系。地处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的方庄小区是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正式批准开发建设的高层集合住宅小区。1992年全部完工的方庄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区,也是北京市最早对个人和外籍人士销售商品房的住宅区。它所代表的是在各个城市周边开始发生的城市居民与郊区农民集聚于同一社区的新型居住关系。方庄小区是由原地的农民、个人置业者、带有企业和单位分配住房政策性质的集团购房者所共同组成,这种居住关系的生成,意味着全体居民将要经历一个社区认同与文化融合的公共文化实践的过程。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不是像原来所在村落那样成为一种绝对的需要,不同的年龄群体或者性别群体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构成各自的日常交流方式。在社区公共生活秩序的建构中,不同的交往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设置了几个基本问题来进行研究:家庭生活需求的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个人娱乐需求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和社区认同,基于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对于社区认同的作用。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日常生活虽然不依赖但也不能完全离开居住社区。从个人层面来看,拥有不同的业余爱好与修养背景的居民结成形式多样的趣缘群体。参与个人喜爱的兴趣团体成为个人融入社区的重要方式。此外,社区新型居住关系的建构离不开居民自觉自愿进入公共领域从事公益活动,做出各种实际的奉献。居民自发创作关于社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包含居民的真实感受与想象,这些文艺作品激发了人们关于社区的想象,从而增进了对社区的认同。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日常交流实践,这些交流既满足着家庭生活的需求,也满足着个人娱乐休闲的需要。居民在社区公益活动参与中获得个人成就感与社区认同感,活动参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社区生活催生人们的文艺创作,这些包含真实与想象的创作促进对社区共同体的想象,从而达成认同。不管个人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无法脱离社区,基于不同需求的交流实践构成对社区共同体的认同。虽然方庄小区具有特殊性,居民构成关系呈现多元特征,因其成立时间较早,人们经历了比较充分的社区公共生活秩序以及文化建构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注意到家庭在社区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过程中,民俗学以城市居民小区为单元进行研究是可靠且具有操作性的一种方法。从文化交往的意义,关注居民如何积极建立互动合作和相互服务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居住关系在蜕变为一种新型居住关系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生活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如何通过交流实现认同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将个案置于整个中国城市发展中,民俗学应该关心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如何创造自己满意的生活,他们不断提出新需求从而建立了当前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与日常生活交流方式。

李晨晨[4](2020)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园沟通的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子女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地区文化差异以及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在家园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父母缺乏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意识,与老师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以及教育理念存在较大悬殊等等。本研究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与幼儿园家园沟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家园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J市X镇四所幼儿园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分别从沟通心理、沟通情境以及沟通策略三个维度对家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从幼儿园层面,幼儿园管理者与外来务工家长沟通频率较低,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幼儿园也没制定专门的家园沟通计划。从教师层面来说,幼儿教师与外来务工家长存在语言沟通问题,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所以难以和部分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从外来务工家长层面,多数家长都不能主动与老师沟通,由于工作时间限制,也无暇顾及孩子品格塑造、习惯养成等方面。另外大多外来务工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存在不自信、自卑状态等。为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家园合作能力,提高幼儿园培养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从幼儿园方面,应该努力打造优质平台来吸引外来务工家长的参与;创造条件精心设计亲子活动,增加家园沟通的频率,并努力提高每次家长活动的质量;定期培训教师并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二从教师角度,幼儿教师应有备而来,树立平等观念;加强沟通,发挥祖辈优势;修炼耐心,发挥幼儿教师的职业魅力,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建立主动沟通的意识,与教师形成共识,并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幼儿园沟通,做到广泛阅读,储备沟通技能。三从外来务工家长方面,双管齐下,以身作则,主动提高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意识;合理分工,抓紧两头,让外来务工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与生存同等重要;鼓励外来务工家长之间合作共赢,共同促进。

李绮环[5](2020)在《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入大众视野。随着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中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加,其在农村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展开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对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提高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展开,选择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检验,对比分析转岗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现状和转岗教师与非转岗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差异,揭示其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幼儿园转岗教师的概念、归纳分析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说明研究思路和研究对象。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及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检验,对转岗教师的访谈进行整理,得出转岗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出转岗教师学历层次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及中青年教师具备更强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同时对转岗教师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六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影响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对转岗教师所处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研究了转岗条件过于宽松、自身素质还需提高、园所文化亟待改善等对转岗教师教学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第四部分提升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严格转岗教师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向上的幼儿园园所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等策略以有效提高转岗教师教学能力。当然,提升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也能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让转岗教师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郭佳瑶[6](2020)在《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市A幼儿园大四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参与戏剧活动能够真实体验多种生活、无数角色和社会情境等,随之具备探索世界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开展戏剧活动需要剧本,作为以图画叙事为主的绘本,其形象化的故事内容,具备从二维平面静态形式向三维空间动态演绎的天然优势,绘本是幼儿的“第一本书”,也是开展幼儿园戏剧活动剧本素材的最佳选择。将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从绘本视角开展戏剧活动的研究不仅数量少,涉及面较窄,系统探究的专着更是阙如。本研究试图通过搭建绘本与戏剧活动的联系,以戏剧活动为突破口,利用幼儿园丰富的绘本资源,探寻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让幼儿爱上阅读,爱上戏剧活动。本研究选取长沙市某高校A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法,同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法,探索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本研究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发了研究缘起,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梳理了国内外绘本与戏剧活动的相关文献,揭示了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场所、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等。第三部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首先,对A幼儿园绘本资源的构成及其在戏剧活动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确立研究的问题;其次,进行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内容、组织方式和活动环节的设计;第三,A幼儿园语言表达类、情绪管理类和科学认知类绘本在戏剧活动中应用的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第四部分: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主要从幼儿、合作教师、研究者等方面的成长阐述了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应用的成效,剖析了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条件。第五部分: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研究得出了四维结论,并对幼儿园教师、领导和家长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高唐琦[7](2020)在《教育生态视域下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蕴含着先人深厚的道德感情和文化价值。传统节日对幼儿传统文化认知、个性培养和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为了响应国家关注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号召,不少幼儿园将传统节日教学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可是,幼儿园存在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薄弱,实施过程中不顾及幼儿学习特点等不良现象。因此,本研究希望进入幼儿园进行现场调查,发现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更好达成传统节日对幼儿发展的育人价值。本研究以上海市D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D幼儿园教学现场,发现D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知识取向为主的教育观、教学内容的选择远离幼儿实际生活等问题。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幼儿主体性丢失、教学灵活性等不足。因此,本研究运用教育生态思想分析传统节日教学问题的生态认识、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及实施原则,并对前期研究的结果进行改进设计。以中秋节为主题,开展了《丰收的中秋节》、《中秋蹴鞠大会》、《中秋的兔儿爷》和《世界的中秋节》四个集体教学活动,融入教育生态思想进行反思和评价。综合本研究,1.对改进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有:(1)以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2)以卡通象征物为素材,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以民俗性游戏为依托,满足幼儿的学习方式;(4)以教育生态圈为支撑,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2.改进传统节日教学活动实施的策略有:(1)准确提问积极回应,兼顾幼儿学习基础性与挑战性;(2)赏识激励趣味分享,支持幼儿个性化的体验与表现;(3)联合家长协同学习,共同构建幼儿节日知识与经验;(4)创设交往合作条件,引导幼儿之间产生亲社会行为。

樊亚慧[8](2020)在《大班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信阳市六所幼儿园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且促进了父母自身的成长。从社会结构而言,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从个体发展而言,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从教育环境而言,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人成长的基本格局。由家庭教育演化而成的亲职教育,对社会、对个人、对学校的教育也有促进作用。而大班的幼儿又处于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思维、习惯、态度、情绪等各个方面都在幼儿阶段为健全人格的建构打下了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变得日益美好,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增加了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于是,家长对亲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需求不断地增加,所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问题是人们应该关注的话题。本研究调查了信阳市六所幼儿园,428名大班幼儿的家长。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分析总结。与此同时,为了充实研究的内容,还面对面访谈了数十名大班幼儿的教师、园长、家长。最终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统计分析的结论如下所示:大班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最为强烈;对亲职教育环境准备的需求较为强烈;幼儿的性别不同亲职教育需求的内容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亲职教育需求的内容与程度;家庭结构不同亲职教育的需求内容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不同亲职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而且时间、地点以及交通是否便利是家长亲职教育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笔者依据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和其原因,对大班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实施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维护亲职教育服务体系的法制化、加大亲职教育的宣传力度、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激励亲职教育的实施;其次,幼儿园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专业的亲职教育指导教师、针对大班幼儿家长的不同需求情况提供可行的亲职教育内容、多种便捷的沟通渠道;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对亲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主动的学习并关注幼儿成长中情绪的变化。

韦广嗣[9](2020)在《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以扬州市W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多方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多项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事业的政策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参与公益创投等方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囿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多地区的社会组织在资源能力、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外引发达地区的服务机构承接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项目可以很好地推进本地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对这样的一些外引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有助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同时可以帮助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专业性。本文在实地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的支持下,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对扬州市W社区“邻里家园”项目的应用过程进行研究。实践发现,引入外来社会组织介入W社区居家养老,有其独特优势。如:社工人员专业能力强,服务专业程度高;服务精细,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具备完善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本地养老社会组织的发展。外来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善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减轻了生活压力,丰富了日常生活。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本地关系网络薄弱,服务对象信任程度低;难以充分链接资源;机构运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自主性不足;服务周期短,辐射范围窄。为了外来养老社会组织更好地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笔者试图从“邻里家园”项目实践中寻找启示,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寻求政府、社区帮助,宣传社工专业理念;二是深化与社区关系,挖掘潜在资源;三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社会组织自主性;四是合理延长服务周期,确保服务可持续性与推广性。以期在改进中,弥补外来养老社会组织介入本地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劣势,为后来者提供实践指导。

安娟[10](2020)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3-6岁幼儿走出园门,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通过一系列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自主活动、游戏探索、志愿服务、设计制作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此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其对本研究的启示,并且论述和分析了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综合运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研究对象总数共计达875人(其中,问卷调查了578位教师和257位家长,访谈了4位园长、20位教师、8位家长和8位社会场所工作人员,观察了14所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分析了8份实物资料),收集关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种信息,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和多种资料来源的“三角互证”,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论文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对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先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程序为经线,全面探索了活动的筹划环节、实施过程和后续工作;后以活动的参与人员为纬线,具体分析了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发现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如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筹备工作充分、幼儿的安全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重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显着的优势特征、教师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占主导地位、家长成为幼儿园社会实践伙伴的重要伙伴)和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部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不高、社会场所为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的帮助不够、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幼儿园社会实践的评价活动需要进一步规范),并分别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社会场所和政府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幼儿园园长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幼儿教师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幼儿家长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场所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细化、政府部门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以求统合各方力量,共同优化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最后还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特色和不足。

二、把握亲子活动的分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亲子活动的分寸(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调查问卷与访谈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多层次分析研究对象
        1.4.2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地方特点鲜明
        1.4.3 引入非专业性评价方式加强对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考核
第2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情分析
    2.1 课程内涵
        2.1.1 课程标准
        2.1.2 课程宗旨
        2.1.3 课程内容
        2.1.4 课程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对象特征
        2.2.1 认知水平较低
        2.2.2 道德判断薄弱
        2.2.3 情绪体验不均
        2.2.4 求知欲强
        2.2.5 依赖性高
        2.2.6 自控力不足
第3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1 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3.1.2 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
        3.1.3 教学内容设计单一
        3.1.4 教师授课方式不灵活
        3.1.5 学生对课堂评价不高
        3.1.6 学校考核评估不完善
    3.2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3.2.2 教师教学状态不佳
        3.2.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2.4 家长忽视课程重要性
        3.2.5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4章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学校要重视思政课程
        4.1.1 规范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体系
        4.1.2 修定课程与教学评价标准
    4.2 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
        4.2.1 精心研读教材
        4.2.2 增强课堂兴趣
        4.2.3 创新教学方式
        4.2.4 调动学生情绪
        4.2.5 促进知行结合
        4.2.6 注重情感体验
    4.3 开展积极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4.3.1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4.3.2 构建合作机制与整合资源
    4.4 社会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
        4.4.1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4.4.2 建立社会网络品德教育新阵地
        4.4.3 净化社会和校园周边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访谈问题
课堂观察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政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
        (二)我国加快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培养体系的缺少
        (四)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校共育
        (二)胜任力
        (三)小学班主任胜任力
        (四)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家校共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四)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构建问卷理论框架
        (二)设定指标体系
        (三)问卷的编制
    二、试测问卷的发放与处理
    三、项目分析
        (一)检验高低组在题项的差异
        (二)题总相关分析
        (三)信效度分析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访谈设计
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二、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总体情况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各维度情况
        (一)知识素养维度
        (二)家校交流与协作能力维度
        (三)心理品质维度
        (四)自我反思与提升维度
    四、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内部差异
        (一)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性别上的差异
        (二)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教龄上的差异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担当班主任年数上的差异
        (四)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任教学科上的差异
        (五)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培训次数上的差异
        (六)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家校共育理念上的差异
        (七)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家校沟通总体评价上的差异
    五、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的现状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小学班主任最有效的沟通对象
        (四)小学班主任最难以沟通的家长类型
        (五)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水平的因素
        (六)小学班主任意愿自主提升家校共育胜任力的能力要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小学班主任整体家校共育胜任力良好但存在不足
        (二)不同的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之间存在差异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各维度表现水平具有差异
        (四)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
    二、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男、女教师都参与家校共育
        (二)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物质待遇,增强心理关怀
        (四)精心策划个性化的校园亲子活动
        (五)打造家校共育校本课程,丰富家校共育理念与理论知识
        (六)引导家长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协助班主任育人
        (七)设立家校矛盾机制优化方案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访谈提纲后记
致谢

(3)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结构
    五、资料的来源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北京城郊不同的居住关系
    第一节 北京内城居住关系
        一、北京城市空间格局
        二、胡同里的四合院和大杂院
        三、邻里之间的生活互助
        四、邻里之间的信仰结社
    第二节 近郊菜农村落
        一、近郊农村
        二、作为生产共同体的村落:蔬菜种植
        三、作为生活共同体的村落
    第三节 北京住宅:从平房到高楼
    小结
第二章 从蒲黄榆到方庄小区
    第一节 搬迁上楼:村落共同体的解体
    第二节 北京首个商品楼住宅区
        一、方庄地区的建立
        二、方庄地区的居民组成
        三、空间资本化与城市居住空间的高楼化
    小结
第三章 小区中家庭之间的交流
    第一节 以舞为媒:“越跳越熟,越跳越亲”
        一、舞队之中
        二、舞场之外
    第二节 共享养娃与家长社交:“快乐小陶子”公益绘本读书会
        一、扎根社区的亲子阅读
        二、社区之内的居民交流实践
        三、走出社区的儿童集体活动
    小结
第四章 休闲模式与社区认同
    第一节 方庄民间艺术馆
        一、从地下群租房到方庄民间艺术馆
        二、串珠手工艺术班
    第二节 美娘合唱团
    第三节 书画协会
        一、“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二、以书画结友
    第四节 围圈踢毽
        一、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踢毽
        二、结伴踢毽
    第五节 社区邻里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公共服务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寻找地方历史、手绘方庄地图
        一、寻找“蒲黄榆”的由来
        二、手绘方庄地图
    第二节 “十姐妹”志愿环保服务队
    第三节 治安巡逻队
    第四节 八老议政团
    第五节 “掌上四合院”
        一、掌上四合院
        二、从网络社群到面对面交流
    小结
第六章 社区的想象与建构
    第一节 作为心理认同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想象的共同体”:社区生成的重要方式
        一、社区小报《方庄生活》
        二、网络互动
        三、参与和旁观:个人叙事的社区活动
    第三节 社区的真实与想象:围绕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
        一、文字书写:现代社区的重要认同方式
        二、观看与记录:方庄的光影记录
        三、歌唱“我们的社区”
        四、画中“方庄”
    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园沟通的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外来务工人员家园沟通理论探索
    2.1 概念界定
        2.1.1 外来务工人员
        2.1.2 沟通
        2.1.3 家园沟通
    2.2 文献综述
        2.2.1 文献检索情况介绍
        2.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人际沟通理论
        2.3.2 社会角色理论
        2.3.3 参照群体理论
第三章 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3.1 调查设计及实施
        3.1.1 调查设计
        3.1.2 问卷效度、信度检验分析
        3.1.3 调查实施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观认识统计
        3.2.2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动性统计
        3.2.3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态度统计
        3.2.4 家园沟通的目的统计
        3.2.5 家园沟通频率与地点的选择统计
        3.2.6 选择家园沟通方式的统计
        3.2.7 家园沟通前的准备情况统计
    3.3 存在问题分析
        3.3.1 幼儿园层面
        3.3.2 教师层面
        3.3.3 外来务工家长层面
第四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园沟通策略
    4.1 幼儿园为主体有效沟通的策略
        4.1.1 积极打造、及时更新优质家园互动平台
        4.1.2 定期培训,提升教师沟通能力
        4.1.3 创设“1+2+3+X”亲子活动模式
    4.2 幼儿老师主体有效沟通的策略
        4.2.1 充分树立平等沟通的观念
        4.2.2 发挥祖辈优势,加强家园沟通
        4.2.3 修炼耐心,彰显专业能力
        4.2.4 储备扎实的沟通技能
    4.3 促进外来务工家长自身主动沟通的策略
        4.3.1 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保育教育工作
        4.3.2 家庭成员间理念一致、职责明确、合理分工
        4.3.3 家长之间形成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5)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1.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2.幼儿园转岗教师
    (三)文献综述
        1.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2.幼儿园转岗教师
        3.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
        4.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现状与优势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2.转岗教师基本情况优势分析
    (二)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分析
        1.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整体现状及分析
        2.转岗与非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
二、影响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转岗条件设置过于宽松
    (二)转岗培训体系尚不完善
        1.送外培训
        2.幼儿园园本培训
    (三)园所文化导向不明
    (四)评价机制亟待完善
    (五)自身素质还需提高
        1.转岗动机难衡量
        2.面临困境难摆脱
        3.发展需求难实现
    (六)其他因素
三、提升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幼儿园转岗教师准入标准
        1.鼓励中小学男教师加入幼儿教师队伍
        2.考察从业动机
        3.对基础操作能力提出要求
    (二)建立健全转岗教师培训体系
        1.合理倾斜培训资源
        2.合理安排培训方案
        3.创新培训方式
    (三)建设积极向上的幼儿园园所文化
    (四)制定民主管理和评价机制
        1.制定民主管理机制
        2.构建评价机制
    (五)提高自身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付诸行动
        2.主动克服教学困难并反思进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附件 1:学位论文撰写格式模版——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市A幼儿园大四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绘本的教育价值
        二、基于我国对幼儿戏剧活动的重视
        三、绘本与幼儿戏剧活动的内在联系
        四、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绘本
        二、幼儿园戏剧活动
        三、绘本在戏剧活动中的应用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绘本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幼儿戏剧活动的相关研究
        三、绘本在戏剧活动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场所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人员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六、研究的信效度与伦理道德
第三章 绘本在A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诊断阶段:了解现状、发现问题
        一、A幼儿园绘本资源的构成
        二、绘本在A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三、A幼儿园绘本在戏剧活动中应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四、研究问题的确立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计划阶段: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目标设计
        二、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三、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行动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语言表达类绘本在A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
        二、情绪管理类绘本在A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
        三、科学认知类绘本在A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
第四章 行动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应用的成效
        一、幼儿的变化与成长
        二、合作教师的成长
        三、研究者的实践与收获
    第二节 绘本在大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条件
        一、教师的艺术素养是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关键
        二、适宜绘本的选择是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保障
        三、充足的戏剧物料是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的支撑
第五章 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总结
        一、绘本是开展幼儿戏剧活动的有效载体
        二、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降低了戏剧活动的开展难度
        三、绘本应用于戏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深远
        四、绘本与戏剧活动结合的形式值得不断探索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建议
        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建议
        二、对幼儿园领导的建议
        三、对家长的建议
        四、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园领导及幼儿教师)
附录二 访谈提纲(家长)
附录三 教学研讨记录表
附录四 活动过程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教师反思日志
附录六 应用绘本的戏剧活动完整剧本范例
致谢

(7)教育生态视域下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2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的理论探讨
    2.1 理论基础
    2.2 传统节日教学的育人价值分析
        2.2.1 传统节日教学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2.2 传统节日教学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2.2.3 传统节日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3章 D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问题调查
    3.1 调查背景
    3.2 调查目的
    3.3 调查设计
        3.3.1 问卷设计
        3.3.2 访谈设计
        3.3.3 资料收集与编码
    3.4 问题分析
        3.4.1 教师在设计传统节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2 教师在实施传统节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4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问题的生态认识及改进
    4.1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问题的生态认识
        4.1.1 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育生态观
        4.1.2 教育生态观下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4.1.3 教育生态观下传统节日教学活动实施的原则
    4.2 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改进设计
        4.2.1 确定解决的问题
        4.2.2 选择合作对象
        4.2.3 制定教学总目标
        4.2.4 选择教学活动内容
        4.2.5 评价教学活动方式
    4.3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改进——以中秋节主题为例
        4.3.1 教学活动一:丰收的中秋节
        4.3.2 教学活动二:中秋蹴鞠大会
        4.3.3 教学活动三:中秋的兔儿爷
        4.3.4 教学活动四:世界的中秋节
第5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5.1 教师设计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策略
        5.1.1 以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
        5.1.2 以卡通象征物为素材,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1.3 以民俗性游戏为依托,满足幼儿的学习方式
        5.1.4 以教育生态圈为支撑,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
    5.2 教师实施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策略
        5.2.1 准确提问积极回应,兼顾幼儿学习基础性与挑战性
        5.2.2 赏识激励趣味分享,支持幼儿个性化的体验与表现
        5.2.3 联合家长协同学习,共同构建幼儿节日知识与经验
        5.2.4 创设合作交往条件,激发幼儿之间产生亲社会行为
第6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及教学现状问卷
附录2 传统节日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方案
致谢
附件

(8)大班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信阳市六所幼儿园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人们由家庭教育引发了对亲职教育的关注
        (二)亲职教育是父母养育子女的必修课
        (三)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亲职教育
        (二)家庭教育
        (三)亲职教育需求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家庭系统理论
        (三)终身学习理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
        (二)访谈调查的对象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具
        (一)问卷设计
        (二)信度检验
        (三)效度检验
        (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六、研究过程
        (一)问卷设计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整理与分析阶段
        (四)撰写论文阶段
第三章 大班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幼儿的基本情况
        (二)父母年龄的基本情况
        (三)父母学历的基本情况
        (四)父母职业的基本情况
        (五)家庭成员构成的基本情况
        (六)孩子主要看护人的基本情况
        (七)家庭月总收入的基本情况
    二、大班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中各维度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对亲职教育的总体需求情况分析
        (二)对亲职教育知识与技能需求的情况分析
        (三)对亲职教育中幼儿的教育环境准备的需求情况
    三、大班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需求的差异比较情况
        (二)是否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亲职教育需求的差异比较情况
        (三)父母的学历对亲职教育需求的差异比较情况
        (四)家庭结构对亲职教育需求的差异比较情况
        (五)家庭收入差异对亲职教育需求的差异比较情况
    四、大班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活动实施的需求情况分析
        (一)家长对亲职教育活动时长的需求情况分析
        (二)家长对亲职教育活动实施方式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家长接受亲职教育的因素分析
        (四)家长对亲职教育的其他期许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大班幼儿家长对知识与技能的亲职教育需求最强烈
        (二)大班幼儿家长对教育环境准备的亲职教育需求较为强烈
        (三)幼儿的性别不同亲职教育需求的内容不同
        (四)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亲职教育需求的程度不同
        (五)家庭结构不同亲职教育的需求内容不同
        (六)家庭经济收入不同亲职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
        (七)大班幼儿家长亲职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一)社会层面
        (二)幼儿园层面
        (三)家长层面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以扬州市W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
        二、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
        三、关于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四、简要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理论依据
第二章 W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第一节 W社区基本情况及养老需求
        一、W社区基本情况
        二、W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第二节 W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困境
        一、社区整合依然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
        二、社区各组织自身整合力度不够
        三、缺少社会支持网络
        四、居民参与不足
        五、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六、资金难以满足居民基本需求
第三章 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
    第一节 D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一、D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人员配备情况
    第二节 外来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内容
    第三节 “邻里家园”项目的具体实施
        一、开展小组活动,帮助老人增能
        二、开展节日庆典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
        三、开展健康讲座,预防健康问题
        四、提供家政服务,减轻生活负担
        五、组织社区活动,丰富日常生活
        六、链接亲情照顾,提供精神慰藉
        七、培育社会组织,改善社区环境
        八、招募志愿者团队,健全志愿者管理制度
第四章 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反思
    第一节 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外来社会组织的优势
        一、社工人员专业能力强,服务专业程度高
        二、服务精细,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
        三、具备完善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四、促进本地社区居家养老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 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局限
        一、服务对象信任程度低
        二、难以充分链接资源
        三、资金来源单一,自主性不足
        四、服务周期短,辐射范围窄
    第三节 优化建议
        一、寻求政府、社区帮助,宣传社工专业理念
        二、深化与社区关系,挖掘潜在资源
        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社会组织自主性
        四、合理延长服务周期,确保服务可持续性与推广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W社区居民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提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幼教实践的反思
        三、个人情结的诉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如何筹备策划的?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如何实施完成的?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如何开展后续工作的?
    第四节 关键概念与界定
        一、幼儿园
        二、社会实践活动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
        四、社区教育
        五、家园社区合作共育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启示
    第一节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与启示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给与的启示
    第二节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与启示
        一、社会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社会建构理论给与的启示
    第三节 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与启示
        一、体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体验学习理论给与的启示
    第四节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与启示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生态系统理论给与的启示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评析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与评析
        一、国内外学者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的综述
        二、国内外学者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的评析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与评析
        一、国内外学者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的综述
        二、国内外学者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的评析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运用
    第一节 问卷法与运用
        一、问卷的编制与内容
        二、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三、问卷的整理与统计
        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二节 访谈法与运用
        一、访谈的对象与内容
        二、访谈的准备与过程
        三、访谈资料的整理与统计
        四、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节 观察法与运用
        一、观察的对象
        二、观察的过程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
        四、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节 实物分析法与运用
        一、实物资料的收集
        二、实物资料的整理
        三、实物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筹划环节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与分析
        一、园长的目的观与分析
        二、教师的目的观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与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主体与分析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内容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与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园内部署与分析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园外协调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与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选择与分析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间与分析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频次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与分析
        一、幼儿园在文化场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分析
        二、幼儿园在商业场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出行与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出行规模与分析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出行方式与分析
    第四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与分析
        一、教师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与分析
        二、社工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与分析
    第五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伙伴与分析
        一、家长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伙伴参与分析
        二、社工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伙伴参与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后续工作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延伸与分析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延伸与分析
        二、社会实践活动在家庭中的延伸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与分析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与分析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与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效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幼儿园园长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
        二、幼儿园教师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
        三、幼儿家长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
        四、社会场所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细化
        五、政府部门应促使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
    第三节 研究特色与不足
        一、研究的特色
        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2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家长问卷
    附录3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5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社会场所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6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观察提纲
    附录7 成人自愿参加“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协议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把握亲子活动的分寸(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D]. 高超.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2]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D]. 赵艺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D]. 李晓宁. 山东大学, 2020(07)
  •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园沟通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 李晨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天水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 李绮环.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6]绘本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市A幼儿园大四班为例[D]. 郭佳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教育生态视域下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D]. 高唐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大班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信阳市六所幼儿园的调研[D]. 樊亚慧.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8)
  • [9]外来社会组织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以扬州市W社区为例[D]. 韦广嗣. 扬州大学, 2020(05)
  • [10]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D]. 安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把握亲子活动规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