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土地分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

小城镇土地分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

一、小城镇土地定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柏培源[1](2019)在《闽东南沿海耕地质量定级与级别折算系数研究 ——以福清市为例》文中指出耕地质量级别是指耕地自然、经济和区位等综合质量状况。全面掌握我国耕地的质量状况,完善土地等级体系,有利于耕地资源保护以及科学管理和合理运用。在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过程中,耕地质量分等工作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评价系统,但在耕地质量定级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耕地级别的运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文章以闽东南沿海为对象,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经济等条件对耕地质量定级和级别折算系数的指标体进行探讨。在耕地质量定级方面,结合研究区特征选择基于国家自然等指数的修正法进行定级。在耕作便利条件修正因素中加入田块平整度、田块大小、形状、集中连片程度等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决策层、目标层来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量化过程中,借助Arcgis工具使用路网分析、空间分析、叠加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方法上的优化。同时,采用中值法对指标值进行分级赋分,与客观区间值划定相比更能准确反映定级区域内各指标的优劣差异,更符合实际情况。探索使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区域的耕地质量级别,与传统的数轴法、等分频率曲线法、等间距法相比,级别间的界限更加显着。经过福清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定级的结果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定级方法科学可靠。在级别折算系数方面,以耕地经济效益来代替耕地产出能力来衡量耕地综合质量更为准确。在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研究中,直接以所有定级单元的数据总结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结果不理想。但是,以分组后的平均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能更好的反映两者间的变化情况。经计算,福清市耕地综合收益水平随着耕地质量的上升呈幂函数的形式增长,并依据此方式进行级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和折算系数表的编制准确程度更理想。

邵亚星[2](2018)在《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根据农用地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及《农用地估价规程》(GB/T 28406-2012)规定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在做好基础资料调查整理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运用GIS、SPSS等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运用规程中给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结合实践开展的工作成果,以黄山区为例,建立农用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程序,开展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研究。得到以下成果内容:1、完成了黄山区耕地质量定级和农用地估价试点工作,得到黄山区农用地定级和估价的数据结果。参照《农用地估价规程》规定的技术路线、方法,制定了合理规范的技术程序,主要采用样点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对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最终将黄山区农用地分为四个级别,并按水田、旱地两种类型分别得出其基准地价。2、建立了农用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级评价实施方案。在进行农用地定级资料的收集中综合应用了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和国家农用地定级规程两套体系的思路。通过对比两个体系的内容,在自然因素的方面,借鉴运用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通过外业调查和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综合地区发展状况,得出影响农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最后确定选取了以下因子: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水源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块形状、利用方式、人均耕地、中心城镇影响度、道路通达度。3、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建立黄山区农用地各地类地价模型。对《农用地估价规程》中规定的五种模型进行筛选,建立定级单元平均地价与定级指数关系模型,按地类不同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水田和旱地类型的多项式地价模型。

阿如汗[3](2018)在《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研究 ——以和林格尔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构建完整的建设用地地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并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还可以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内蒙古国土资源厅统一工作安排,和林格尔县作为“三项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县,已经进行了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现在还承担了宅基地改革任务。配合“三项土地制度改革”,和林格尔县还实施了重点村土地利用规划、乡镇全用途基准地价测算、征地综合区片地价测算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专题研究,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体系,有利于做好和林格尔县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原则、理论基础,重点论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定级及估价过程的特点,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1)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选择和林格尔县的县城、开发区、3个建制镇所在地、4个乡所在地、4个中心村所在地,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选取基础设施状况、环境条件等5个因素、17个因子,选择特尔菲法确定权重,采用网格法确定定级单元,绘制总分频率直方图,在Arcgis软件支持下,依据所得频率曲线图的突变点划分集体建设用地级别。(2)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主要是用剩余法及收益还原法的方法计算样点地价,在经过期日修正、时间修正和交易情况修正后,以土地级别为单位,用三种方法确定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宅基地基准地价,两种方法确定生产用地基准地价,然后计算几种方法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最终的基准地价。(3)遵循城乡一体化原则,从用地类型和地价变化角度对三种用地类型的基准地价进行对比分析,从各类用地分析来看,集体建设用地主城区>乡镇>村。从地价变化来看,三种类型的集体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级差平均值以阶梯状的形式变化。仅从地价分类看,各级别中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用地的价格最高,其次为宅基地和生产用地。(4)最后对和林格尔县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城乡统一地价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定期公布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提供多元保障机制等。

郝兴旺[4](2016)在《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 ——以莎车县为例》文中提出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所以,农用地质量的分等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用地等别更新的研究对于区域土地管理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以农用地分等的研究背景作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农用地分等的研究现状与本文选题的依据。随后对莎车县概况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分等相关的基本概念、分等时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和相关的理论研究。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和因素法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5个划分因素——土壤表层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盐渍化程度、林网化程度。用德尔菲法算出各个权重,据此得到农用地质量分,然后确定各个因素的分值图,最后GIS叠加得到总分值图,由总分值图最终得到自然等、经济等、利用等别图。最后对本次分等结果用Banerji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结论真实可靠。文章最后对本次与上次莎车县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莎车县质量较好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白什坎特镇、依盖尔其镇、乌达力克乡、阿尔斯兰巴格乡、阿瓦提镇、塔尕尔其乡,恰尔巴格乡。用GIS空间分析法得知,全县耕地面积增加584.9公顷、减少了140个分等单元。国家自然等较好的耕地新增主要分布在艾力西湖镇、荒地镇、白什坎特镇、阿拉买提乡;国家利用等较好的耕地新增主要分布在白什坎特镇和阿拉买提乡;国家经济等较好的耕地新增主要分布在喀群乡。国家自然等较好的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乌达力克乡、阿尔斯兰巴格乡、古勒巴格乡、米夏乡。国家利用等较好的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托木吾斯塘乡、乌达力克乡、米夏乡。国家经济等较好的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阿热勒乡、恰尔巴格乡、托木吾斯塘乡。莎车县农用地分等更新评价的结果对莎车县未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及农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赵新[5](2015)在《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研究》文中指出基准地价是指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基准地价是土地管理的基础,能够反映城市土地市场实际水平的价格。基准地价的制定对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其他价格具有指导性作用,并且能够作为政府制定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依据。沈阳市现阶段使用的基准地价是2008年公布的,已超过6年未更新。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沈阳市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环境质量以及土地供求关系等,都发生了显着变化,为了满足土地市场的发展,对沈阳市基准地价进行更新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沈阳市土地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点对沈阳市进行了基准地价更新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和相关理论的阐述,为基准地价更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沈阳市的基准地价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原有基准地价成果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次进行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利用实际调研法,通过实际的参与,对基准地价更新的实证进行了论述,得到当前条件下商业、住宅、工业基准地价和区片价等。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沈阳市最近更新的基准地价的成果分析比较,总结基准地价特点及变化趋势.通过横向上将沈阳市的更新成果与同类城市进行比较,纵向上将更新成果与原有成果进行比较,提出应用建议,使基准地价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岳璐[6](2014)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土地定级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商业用地为研究对象,引入以价定级法,将理论方法转变为实践操作,丰富了土地定级技术方法体系。将其与传统多因素综合定级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价定级法过程简便且操作可行。以价定级法将采集的样点地价空间区划,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土地级别,整个过程科学合理。(2)以价定级法定级结果适用。将以价定级法与多因素综合定级法定级结果进行对比,从级别界限、级别面积占地比率、级别面积集中程度和级别面积重叠率四个方面的分析中发现,以价定级法与多因素综合定级法定级结果相近,由此判定以价定级法定级结果适用。(3)以价定级法操作步骤简便,方法适用,但要注意该方法适用于样点多且分布集中的区域,大中型城镇土地定级工作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但要结合多因素综合定级法对土地潜力的实际评价分析。

李伟地[7](2013)在《基于GIS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用地定级是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目前亟待完善的工作。现阶段我国农用地定级主要采用《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中的因素法与修正法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对现有定级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技术路线及定级步骤流程。并以吉林省东丰县为研究实例区域,采用ArcGIS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构建了传统方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东丰县农用地级别进行了划分。通过定级成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影响农用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模糊评价,更符合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的性质特征,能够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现有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丰富了农用地定级方法,同时可以对已有的农用地定级成果进行检验。2.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运用模糊聚类的原理对影响农用地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降低了由单因子评价的直线性导致的误差积累,对定级结果的准确度有了一定的提升。3.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88.54%农用地评价单元的定级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一致,说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对传统方法验证的同时,对农用地定级成果也进行了较好的完善和补充。4.东丰县农用地级别划分为六级,由高到低面积分别为3300.54公顷、19279.81公顷、47205.74公顷、27250.09公顷、24069.04公顷和9571.54公顷。农用地质量最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以草甸土、冲积土及水稻土为主东南部肥沃的山间盆地和比较开阔的河谷平川。

毕忠德[8](2011)在《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价格等属性的多维概念,随着土地市场的逐渐发育,地价已成为土地市场运作的价值判断标准。基准地价作为我国政府法定的公示地价之一,是我国城市地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价格评估的基础。同时,基准地价是城市土地市场的指导性价格,一方面客观反映城市地价水平,另一方面基准地价也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是显化土地资产价格、核算土地资产收益的基本依据。笔者作为长春市基准地价制定及更新的主要工作者,充分掌握了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的详细过程和资料。本文综合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按照地理学“过程—格局—机制”的研究思路,通过研究1995年—2010年长春市基准地价的演变过程,分析总结长春市基准地价演变的机制。本文共分七个部分,文章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主要论述城市基准地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本章详细论述了城市系统构成、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模式等城市发展的相关概念;地价体系和基准地价内涵等关于城市基准地价的相关概念与界定;以及地租理论、土地供需理论、土地区位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通过上述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论述,丰富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二章主要论述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与实践基础。基准地价的制定主要包括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两项工作,本章具体阐述了土地定级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的原理、程序和具体方法。通过对基准地价定级和评估方法的充分论述,为系统的分析长春市基准地价演变的过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第三章详细阐述了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的过程。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长春市在东北沦陷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解放以后的城市地价演变,而后详细阐述了长春市1995年首次公布实施城市基准地价以来,曾在2001年、2006年和2010年先后三次公布实施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并对各时期基准地价的地价内涵、价格水平和图形成果做了详细论述,作为系统分析和机制研究的数据基础。第四章通过分析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的内涵变化、价格变化、内部结构比率和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剖析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中的价格变化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本章首先论述了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中的内涵变化和价格变化;然后通过同级各类地价比率指数、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以及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的计算,分析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的动态变化;旨在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用途土地价格的动态变化与比例关系,体现长春市基准地价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同时,采用GIS等工具分析长春市不同用途基准地价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总结基准地价与长春市不同时期地价政策和产业结构等相关要素的相互关系。第五章重点论述长春市基准地价的演变机制。本章首先阐述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在其中选取18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最终确定对基准地价贡献率最大的驱动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长春市基准地价演变的机制,即:城市经济发展机制、土地供求机制和规划引导机制;通过现行基准地价与长春市一级土地市场现状地价水平的对比分析预测长春市基准地价的价格和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提出并初步建立了立体基准地价模型和城市土地价格潜力分析模型,分别通过实例诠释模型的应用和实现方法;最后笔者针对新时期地价变化提出了调控对策的建议,即:保证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总量,抓城市建设的同时,应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兼顾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笔者认为城市基准地价演变的内在规律,是城市经济发展机制、土地供求机制和规划引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城市基准地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使城市土地的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导致基准地价价格水平的上升的同时也迫使城市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在向外扩张、向集约的方向演变;而城市规划不但决定了城市基准地价的总体地价水平和发展趋势,而且其实施过程也是城市基准地价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

王利,祝晓丹[9](2011)在《基于MapInfo-EXCEL的土地级别划分方法研究——以辽宁省岫岩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辽宁省岫岩县为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土地级别划分方法。以国家《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为基础,详细分析采用单元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定级,并以"自然划分"、"标准差"方法进行界线的修正及确定。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级别划分的精度和准确性。

赵丹煦[10](2011)在《基于回归分析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研究 ——以丽江市某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用地是自然、生态和社会复合体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定级与估价是对农用地所固有的资产价值进行客观合理的估算和判定,它对于征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农用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价值理论使西方国家对农用地价格研究已较为成熟;但由于我国早期无偿土地使用制度的实行,使人们没有意识到农用地评估的重要意义,这使得我国现阶段农用地价格理论研究滞后,主要是人们对于农用地价值、价格构成缺乏完整统一的认识,农用地价格体系的观念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健全、完善的农用地价格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宏观调控;同时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致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以上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城镇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不利于农村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农用地等级评定体系方法,以便确保高质量的农用地充分用于农业生产,使其发挥农用地的价值和功能,确保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本文将基于回归分析,对农用地的定级与估价进行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根据回归分析的原理,构建回归分析定级估价综合模型,在估价时应用收益还原法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用地定级估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使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结果趋于合理完善,为农用地补偿构成和补偿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应用回归分析原理,建立回归分析综合模型,并以丽江市某县为例,对该县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发展历程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概述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定级与估价的原则等。第三部分为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方法研究,包括农用地定级和估价的常规方法研究和基于回归分析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方法研究。第四部分为实例验证,主要介绍了研究区的概况,并根据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的农用地进行定级与估价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结果应用进行研究,包括定级与估价结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结构调整、开发整理、土地征收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二、小城镇土地定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城镇土地定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闽东南沿海耕地质量定级与级别折算系数研究 ——以福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1.2.2 耕地级别折算系数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相关概念介绍
        1.6.1 耕地质量
        1.6.2 耕地质量分等
        1.6.3 耕地质量定级
        1.6.4 级别折算系数
第二章 现耕地质量定级体系及折算系数问题探讨
    2.1 闽东南沿海地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的问题分析
        2.2.1 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2.2 耕地质量级别划定方法对比
    2.3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问题分析
        2.3.1 耕地质量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的合理性分析
        2.3.2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量化问题分析
        2.3.3 确定指标权重方法选择
    2.4 耕地质量定级与级别折算系数的联系
        2.4.1 定级与级别折算系数逻辑关系
        2.4.2 耕地产出能力与亩均纯收益对比分析
        2.4.3 级别折算系数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优化
    3.1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调整
    3.2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影响因素量化方法优化
        3.3.1 扩散型因素及其量化方法
        3.3.2 非扩散型因素及其量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清市耕地质量定级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特征
        4.1.1 福清自然经济特征
        4.1.2 土地资源特征
        4.1.3 福清市代表性与代表性
    4.2 数据来源
    4.3 耕地质量定级指标的测算
        4.3.1 计算因子分值
        4.3.2 计算修正系数
        4.3.3 计算定级指数
    4.4 耕地质量级别的划定
    4.5 耕地质量定级结果准确性检验
        4.5.1 与上轮成果对比检验
        4.5.2 与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对比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清市级别折算系数研究
    5.1 级别折算指标分析
        5.1.1 准确度分析
        5.1.2 数据变换
    5.2 级别折算系数测算
        5.2.1 级别折算系数模型确定
        5.2.2 级别经济收益比系数计算
    5.3 级别折算系数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5.3.1 级别折算系数表的编制
        5.3.2 级别折算系数表的使用方法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之处
    6.3 研究实际价值
    6.4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基础理论
    3.1 基本概念
        3.1.1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
        3.1.2 基准地价
        3.1.3 农用地基准地价
    3.2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理论依据
    3.3 基本原则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为例
    4.1 研究区概况
    4.2 估价对象及技术方法的确定
        4.2.1 估价对象确定
        4.2.2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技术方法
    4.3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4 农用地定级过程
        4.4.1 农用地定级技术方法
        4.4.2 定级单元的确定
        4.4.3 定级因素及权重的确定
        4.4.4 计算定级指数及初步划分农用地级别
        4.4.5 级别检验及农用地级别的确定
    4.5 计算农用地各级别基准地价
        4.5.1 确定土地利用类型
        4.5.2 估价样点的选择
        4.5.3 样点地价的测算
        4.5.4 测算有样点地价定级单元的平均地价
        4.5.5 建立定级单元平均地价与定级指数关系模型
        4.5.6 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成果应用
    5.1 结果分析
        5.1.1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分布状况
        5.1.2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与耕地地力评价体系的对比
        5.1.3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与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衔接
    5.2 应用
        5.2.1 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5.2.2 在征地补偿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5.2.3 在农用地流转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6.1 结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研究 ——以和林格尔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集体建设用地
        2.1.2 地价体系
        2.1.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2.2 相关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2.2.3 地价理论
        2.2.4 土地发展权理论
        2.2.5 经济统计理论
    2.3 相关原则
        2.3.1 土地定级原则
        2.3.2 基准地价评估原则
3 研究区概况与城乡建设用地现状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研究范围
        3.1.3 自然地理环境
        3.1.4 社会经济条件
    3.2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
4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
    4.1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的概述及方法选择
    4.2 定级因素选取及权重的确定
        4.2.1 土地定级因素、因子选择原则
        4.2.2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因素选取
        4.2.3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4.2.4 集体建设用地定级因素体系的权重确定
    4.3 定级单元的确定和单元分值计算
        4.3.1 定级单元的确定
        4.3.2 定级单元分值的计算
    4.4 集体建设用地级别的评定
        4.4.1 绘制总分值直方图
        4.4.2 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分
5 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5.1 估价方法的思路与估价选择
        5.1.1 收益还原法
        5.1.2 剩余法
        5.1.3 成本逼近法
        5.1.4 市场比较法
    5.2 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内涵
    5.3 样点地价测算
        5.3.1 样点资料整理分析
        5.3.2 评估参数的确定
        5.3.3 样点地价测算
    5.4 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确定与成果分析
        5.4.1 确定地价体系
        5.4.2 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分析
        5.4.3 城镇与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对比分析
    5.5 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编制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 ——以莎车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3.3 研究趋势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莎车县概况
        2.1.1 行政区划
        2.1.2 地理位置
        2.1.3 自然条件
        2.1.4 社会经济条件
    2.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2.2.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2.2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2.2.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4 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三章 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农用地等别
        3.1.2 农用地分等
    3.2 基本原则
        3.2.1 综合分析原则
        3.2.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3.2.3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
        3.2.4 地域分异原则
    3.3 基本理论
        3.3.1 土地肥力理论
        3.3.2 土地生产力理论
        3.3.3 区位理论
        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5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思路与过程
    4.1 确定分等参数体系
        4.1.1 农用地分等指标区划分
        4.1.2 分等因素及权重
    4.2 划分分等单元
    4.3 确定农用地等别
        4.3.1 确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等
        4.3.2 确定农用地利用等
        4.3.3 确定农用地经济等
    4.4 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检验和校正
第五章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5.1 总体变化情况
    5.2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5.2.1 新增耕地等别统计
        5.2.2 新增耕地等别分布
        5.2.3 按新增耕地类型统计等别分布情况
    5.3 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5.3.1 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统计分析
        5.3.2 减少耕地等别分布情况
        5.3.3 按减少耕地类型统计等别分布情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和不足之处
        6.2.1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6.2.2 不足之处
    6.3 展望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5)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地价制度实施现状
        (一)国外地价制度实施现状
        (二)国内地价制度实施现状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准地价更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准地价更新相关概念
        (一)基准地价的概念
        (二)基准地价的内涵
    二、基准地价更新的理论基础
        (一)区位理论
        (二)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三)多规融合理论
    三、基准地价更新的原则
        (一)现势性原则
        (二)衔接性原则
        (三)预期性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五)供需性原则
        (六)传统方法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第三章 研究区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沈阳市概况
        (一)自然概况
        (二)社会经济概况
    二、研究区域界定
    三、研究区的基准地价更新演变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2005 年沈阳市城市基准地价更新
        (二)2008 年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
        (三)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区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
        (一)基准地价的时效性要求
        (二)沈阳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更新成果应用需求的变化
第四章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实证
    一、沈阳市土地定级成果更新
        (一)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二)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更新及权重确定
        (三)土地定级单元划分
        (四)评价单元因素总分值计算
        (五)各类用地土地级别划分、检验
        (六)各类用地土地级别统计
    二、沈阳市基准地价成果更新
        (一)市场交易资料的更新
        (二)估价参数资料的更新
        (三)分级别基准地价的确定
        (四)土地出让金的确定
        (五)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确定
        (六)年租金的确定
        (七)区片价的评估
        (八)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编制
第五章 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比较分析与应用
    一、沈阳市城市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比较分析
        (一)比较研究目的及方法
        (二)沈阳市本次基准地价水平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
        (三)沈阳市本次基准地价水平与历次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纵向比较
    二、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应用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基准地价应用区域的针对性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标准宗地为载体的地价监测体系
        (三)运用基准地价合理调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基准地价应用体系
第六章 结论
    一、结论
    二、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土地定级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地定级的起源
        1.3.2 GIS技术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1.3.3 土地定级方法的研究
        1.3.4 特尔菲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1.3.5 我国土地定级工作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基础资料与样点的收集
        2.2.2 定级区域的划定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候条件
        3.2.3 植被条件
        3.2.4 资源条件
    3.3 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3.4 土地利用条件
4 以价定级法在扎赉诺尔区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4.1 样点空间区划分析
    4.2 空间样点实用性分析
        4.2.1 样点地价修正研究
        4.2.2 空间样点地价准确性研究
    4.3 空间聚类分析
    4.4 小结
5 多因素综合定级法在扎赉诺尔区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5.1 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值的分析
        5.1.1 定级因素体系的确定
        5.1.2 定级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5.2 定级因子作用分值空间分布分析
        5.2.1 商服中心等值线空间分布分析
        5.2.2 宾馆酒店等值线空间分布分析
        5.2.3 现状道路等值线空间分布分析
    5.3 定级因子总分值空间分布分析
    5.4 小结
6 定级方法对比分析
    6.1 土地级别界限对比分析
    6.2 各级别土地面积对比分析
        6.2.1 级别面积占地比率分析
        6.2.2 级别面积集中程度分析
        6.2.3 级别面积空间重叠率分析
    6.3 形成级别差异原因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基于GIS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用地定级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农用地定级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GIS 概述及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3.1 GIS 概述
        1.3.2 GIS 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理
    2.1 农用地定级的理论基础
        2.1.1 土地生产力理论
        2.1.2 土壤学理论
    2.2 农用地定级内涵
    2.3 农用地定级对象
    2.4 农用地定级原则
第3章 农用地定级方法
    3.1 传统定级方法
        3.1.1 传统方法定级技术路线
        3.1.2 传统方法定级过程
    3.2 模糊聚类分析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模糊聚类分析法定级技术路线
        3.2.3 模糊聚类分析法定级过程
第4章 东丰县农用地定级实证研究
    4.1 东丰县概况
        4.1.1 自然条件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东丰县土地利用现状
    4.2 资料收集
    4.3 传统方法定级过程
    4.4 模糊聚类分析法定级过程
        4.4.1 评价因素的确定
        4.4.2 评价因素的分级及标准值的确定
        4.4.3 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4.4.4 隶属度函数的选择
        4.4.5 构建模糊聚类分析模型
        4.4.6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4.5 结果对比分析
        4.5.1 方法对比分析
        4.5.2 结果对比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基本背景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三、城市基准地价的研究进展
    四、研究思路与目标框架
第一章 城市基准地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城市及城市化
        二、城市系统构成及城市用地结构
        三、城市用地模式
    第二节 城市基准地价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土地价格的界定
        二、地价体系
        三、基准地价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 城市基准地价相关理论基础
        一、地租理论
        二、土地的供给需求理论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四、土地区位理论
        五、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六、竞标理论
第二章 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与实践基础
    第一节 城市土地定级概述
        一、城市土地定级的概念及类型
        二、城市土地定级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城市基准地价内涵及其成果表达方式
        一、基准地价的地价内涵
        二、基准地价的成果表达方式
    第三节 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基准地价评估的原理与思路
        二、基准地价评估的原则
        三、基准地价评估的程序
        四、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
第三章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
    第一节 长春市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 长春市城区地价的历史演变
        一、东北沦陷时期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
        三、解放以后
    第三节 长春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
        一、1995 年综合定级基准地价
        二、2001 年分用途定级基准地价
        三、2006 年分用途定级基准地价
        四、2010 年分用途定级基准地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
    第一节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的价格变化
        一、基准地价内涵的变化
        二、基准地价价格的演变
    第二节 长春市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的动态变化
        一、同级各类地价比率指数
        二、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
        三、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变化
    第三节 基准地价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
        一、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变化
        二、长春市居住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变化
        三、长春市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机制
    第一节 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
        一、一般因素
        二、区域因素
        三、个别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二节 基准地价演变的内在驱动因子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二、主成分分析(PCA)模型的建立
        三、驱动因子选取
        四、驱动因子分析
    第三节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机制
        一、城市经济发展机制
        二、土地供求机制
        三、规划引导机制
    第四节 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变化趋势及调控对策分析
        一、基准地价的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二、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预测
        三、立体基准地价模式
        四、城市土地价格潜力分析模型
        五、新时期地价变化的调控对策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贡献
    三、创新之处
    四、遗留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10)基于回归分析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研究 ——以丽江市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发展历程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用地定级、估价的概述
    2.1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相关概念内涵
        2.1.1 农用地的概念
        2.1.2 农用地定级的内涵
        2.1.3 农用地估价的内涵
    2.2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理论依据
        2.2.1 土壤学理论
        2.2.2 地租地价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2.4 生产力理论
        2.2.5 生态经济理论
    2.3 农用地定级估价的原则
        2.3.1 农地定级的原则
        2.3.2 农用地估价的原则
第三章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方法研究
    3.1 常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评估方法研究
        3.1.1 农用地定级方法研究
        3.1.2 农用地估价的方法研究
    3.2 回归分析综合模型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方法研究
        3.2.1 回归分析的概述
        3.2.2 回归分析的应用原理
        3.2.3 基于回归分析农用地评价实施步骤
第四章 实例验证---以丽江市某县为例
    4.1 区域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概况
        4.1.3 社会经济概况
    4.2 农用地定级估价范围
    4.3 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界定
    4.4 农用地定级
        4.4.1 划分定级单元
        4.4.2 参评因素体系的确立
        4.4.3 计算因素分值并编制"定级修正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4.4.4 评估样点资料调查
        4.4.5 回归分析综合模型的建立
        4.4.6 计算定级指数与农用地级别确定
    4.5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确定
        4.5.1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计算
        4.5.2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确定
    4.6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结果分析
        4.6.1 定级成果整理与分析
        4.6.2 估价结果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结果的应用
    5.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5.2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5.3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5.4 土地征收中的应用
    5.5 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中的主要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四、小城镇土地定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闽东南沿海耕地质量定级与级别折算系数研究 ——以福清市为例[D]. 柏培源.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D]. 邵亚星.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3]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研究 ——以和林格尔县为例[D]. 阿如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4]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 ——以莎车县为例[D]. 郝兴旺. 新疆大学, 2016(02)
  • [5]沈阳市基准地价更新研究[D]. 赵新. 沈阳师范大学, 2015(11)
  • [6]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土地定级技术应用研究[D]. 岳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2)
  • [7]基于GIS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D]. 李伟地. 吉林大学, 2013(09)
  • [8]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D]. 毕忠德.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9]基于MapInfo-EXCEL的土地级别划分方法研究——以辽宁省岫岩县为例[J]. 王利,祝晓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04)
  • [10]基于回归分析的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研究 ——以丽江市某县为例[D]. 赵丹煦.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小城镇土地分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