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冬季温室育苗技术

樟子松冬季温室育苗技术

一、樟子松冬季大棚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开祥[1](2021)在《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樟子松是榆林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外观比较挺拔,具有观赏性,也是绿化树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樟子松具有耐寒、抗旱的优势特点,在水土流失维护方面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的要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为榆林地区樟子松的健康、稳定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刘彦华[2](2021)在《巨菌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巨菌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现已适应我国气候及土壤环境,成功应用于生态治理中,此外,巨菌草还是一种高蛋白、适口性好的新型优质牧草,对我国牧草资源短缺的现状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因此,巨菌草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巨菌草推广种植中最基本也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丰产栽培技术,鉴于此,本文通过巨菌草大棚育苗试验、田间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探究巨菌草最优育苗方案以及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1)巨菌草最佳育苗方案为:选择完好且健康的芽,以直插3~5 cm方式大棚育苗,保证大棚内63.6%的空气湿度,35.97%的地湿及适宜的气温和地温。(2)尿素和微生物肥最适用量分别为600 kg·hm-2、12 g/丛,且施用量分别超过600 kg·hm-2、12 g/丛时,开始对巨菌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3)尿素和微生物肥相比较而言,两种肥料均使巨菌草显着增产,但尿素的增产效果最优。尿素较微生物肥对巨菌草的株高、相对叶绿素含量、产量有显着提高作用,而微生物肥较尿素对巨菌草的茎粗、分蘖数有显着提升作用。施用尿素和微生物肥使巨菌草增产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增加了其株高、分蘖数。因此,后期尿素和微生物肥可配施,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产。(4)巨菌草获得最高产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80 cm×40 cm(31265丛·hm-2),合理密植有助于巨菌草进一步增产。与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巨菌草在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表现更优。

吴德旺,王昭元[3](2021)在《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简要分析了现代林业育苗理念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容器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插条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等要点的论述,改善现代林业发展现状,加快林业发展速度。

徐昶[4](2019)在《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亚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关乎生命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的诉求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转向追求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康养旅游”也在此形势下从无到有。康养旅游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养老养生、康体保健、疗养康复、修身养性、美容运动为目的,以观赏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将康养的概念融合到旅游活动中的新型旅游形式。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农业改革和东北振兴的背景下,结合现代人对康养旅游的需求,东北地区村镇利用农业优势,积极开发以康养旅游为目的,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农业生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对推动东北农业转型,提供人群新型康养旅游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以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康养旅游的发展为参考依据,首先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和建设要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康养旅游人群类型和不同人群的康养旅游需求进行了分类分析,同时对康养旅游资源类型及康养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开发模式,为后续的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对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和康养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田园综合体和康养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康养旅游发展优势,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典型村镇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分析。同时针对东北地区人群康养旅游需求进行了问卷调研,根据问卷结果得出了不同人群的康养旅游需求要素及需求重要性排序。最后基于东北地区康养旅游与田园综合体的现状问题,结合调研选取的典型村镇现状,从生产、生活、生态、设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康养旅游需求下的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不仅丰富了田园综合体的研究内容,为东北振兴战略下的东北农业转型提供思路,还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基于人群康养旅游需求,构建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框架,以东北地区典型村镇为例,提出康养旅游需求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为东北地区康养旅游的发展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李应兰[5](2019)在《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观赏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采用高效的育苗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观赏竹苗,扩大繁殖系数,提高扩繁效率,规模化育苗,已经成为生产中和技术上的重要问题。容器育苗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今后竹子种苗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容器育苗中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竹篼及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发笋成竹和新竹质量的影响,探索竹篼育苗的最佳母竹年龄和留秆长度,以及埋秆育苗的最佳竹秆部位、埋秆方式和埋秆长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竹篼年龄和留秆长度对容器埋篼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着。(2)竹篼年龄对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发笋成竹有显着影响,3年生竹篼的发笋率和新竹规格显着大于1年生竹篼(P<0.05),发笋量显着多于1、2年生竹篼(P<0.05);竹篼年龄对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发笋率和发笋量的影响不显着,但1年生竹篼的发枝、生根和新竹规格均显着优于3年生竹篼(P<0.05)。(3)竹篼留秆长度与发笋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发枝数量、生根数量和新竹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小佛肚不留秆竹篼的发笋率显着大于留秆10cm和留秆20cm长的竹篼,留秆20cm长的竹篼的发枝数量显着大于不留秆和留秆10cm长的竹篼,生根数量显着多于不留秆竹篼,平均发笋量显着少于不留秆和留秆10cm长的竹篼(P<0.05);凤尾竹不留秆竹篼的发笋率显着大于留秆20cm长的竹篼(P<0.05),留秆20cm长的竹篼的枝条萌发、根系和新竹生长情况最好,留秆10cm长的竹篼次之。(4)小佛肚竹随着竹篼地径的增大,枝条和生根数量增多、新竹规格增大,竹秆地径以19.6228.02cm范围内的竹篼埋篼育苗后的枝条、根系和新竹生长最好,竹秆地径以13.9919.62cm范围内的竹篼次之;凤尾竹以中等粗度即竹秆地径为6.127.70cm范围内的竹篼的育苗效果较好。(5)小佛肚竹发笋时间比凤尾竹早,发笋期比较集中;竹篼年龄越大,出笋时间越晚。(6)凤尾竹埋秆育苗时,中部竹秆的成活率显着高于中上部竹秆,生根数量显着少于中上部和中下部竹秆,竹苗高度显着低于中上部竹秆(P<0.05);3节竹秆的成活率和发笋量显着大于1节和2节竹秆,生根数量显着多于2节竹秆,但优势根长度显着短于2节竹秆(P<0.05);竹秆直径在6.088.64cm范围内,长度在35.850.4cm范围内的竹苗生长情况更好;埋秆方式对成活率和新竹生长情况的影响不显着。(7)凤尾竹埋篼育苗的竹苗地径和高度显着大于埋秆育苗的竹苗。综上所述: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可以采用容器埋篼和埋秆育苗,以扩大繁育系数和缩短育苗周期。埋篼育苗比埋秆育苗成活率更高,育苗效果更好。

冯剑[6](2015)在《海南岛海岸乡土树种榄仁树、莲叶桐的育苗和在木麻黄海防林下种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海南岛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为主的沿海防护林存在的缺陷问题,试图通过引入乡土植物构建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促使形成多乡土树种的海防林植被。本研究对海南岛海岸上分布的2种乡土树种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 Linn.)、莲叶桐(Hernandia nymphiifolia(Presl)Kubitzki)进行了资源调查,对种子形态特征、育苗技术,以及在海防林下混交种植的生长情况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调查了海南岛沿海的12个市县乡镇及港口海岸乡土树种榄仁树、莲叶桐资源分布及数量状况。调查点有榄仁树分布的市县占沿海市县的83.3%,同一市县分布点最多的是文昌市。调查点有莲叶桐分布的市县占沿海市县的16.7%,同一市县分布点最多的是琼海。2.4个种源地之间榄仁树的结实程度有明显的差异,结籽率为潭门港和东寨港>石梅湾>木兰港,健籽率为东寨港>潭门港>石梅湾>木兰港。4个种源地之间榄仁树的果核和种子表型性状存在显着的差异。榄仁树种子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值较高,在87.65%-98.76%之间。莲叶桐种子的结籽率为76%,莲叶桐的果核和种子的7个形态特征中果核和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为17.13%和13.95%。3.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5、50、100 mg·L-1NAA处理榄仁树种子进行育苗,榄仁树种子23 d后开始萌发,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50 mg·L-1 NAA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发芽率达50.54%。用25、50、100 mg·L-1GA3处理,随着浓度的增大,发芽率逐渐减小。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能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用破壳方法对不同种源地榄仁树果核进行处理,榄仁树种子萌发期为19 d-60 d,木兰港种源地完整果核的榄仁树萌发时间,比其他处理组迟了8 d。敲破果核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为61.1%)高于完整果核的种子(最高为50%)。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萌发指数为潭门港>石梅湾>木兰港。榄仁树种子表型性状与萌发特征之间呈一定的显着相关性。用100mg·l-1naa和ga3处理莲叶桐种子萌发率分别提高了58.33%和64.28%,萌发时间也分别提前了36d和21d。在不同基质、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的处理组合中,莲叶桐插穗的存活率和平均侧芽数有明显的变化。扦插90d后,红壤∶河沙=1:1组合下存活率最高(85.19%),存活率优于红壤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iba处理明显的优于abt1处理,生长调节剂浓度也以200mg·l-1较优。对于莲叶桐扦插较适合的处理组合为红壤∶河沙=1:1-naa-200mg·l-1和红壤:河沙=1:1-iba-50mg·l-1。4、木麻黄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及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都能降低榄仁树幼苗的存活率,影响幼苗株高、叶和根生物量。3种浸提液均显着降低处理15d-45d期间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且显着增加幼苗水分利用率(wue)。第60d时3种木麻黄浸提液能显着增加幼苗叶片、根的pro含量,使得幼苗根系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木麻黄根浸提液能显着增加幼苗ccond、ci、叶sod、根cat含量。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着增加幼苗ccond和tr,同时凋落物浸提液会显着降低幼苗根pod含量。木麻黄根浸液能使幼苗叶片fo增大,使得榄仁树幼苗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随着生长期的延长,psⅡ反应随后逐渐恢复活性,木麻黄根浸液能降低生长初期幼苗的表观光合量子的传递效率和幼苗叶绿素含量。5.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共同作用于榄仁树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苗生长期的延长,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存活率和株高增长有一定影响。60d胁迫后显着减小了幼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及叶片的生物量。15d-60d期间幼苗的pn、ccond及tr均显着减小,可以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量子的传递效率和减少psⅡ系统中处于开放状态的反应中心所占的比例,而幼苗叶片ci呈先减后增的变化。幼苗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显着增加,是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着增加榄仁树幼苗的叶片和根的细胞膜透性、POD活性及叶片SOD活性。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6.将榄仁树、莲叶桐混交种植在滨海木麻黄林下,种植穴内施加500g、250g、125g的有机肥和不施肥的对照4个处理组,各处理组之间莲叶桐存活率基本保持在93.3%以上,因超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影响后,存活率低至50%以下。榄仁树苗存活率均逐渐降低。因特大台风造成混交样地苗木折损,混交种植15个月后莲叶桐株高的测量值明显降低,混交种植3个月后榄仁树株高测量值也有所降低。7.混交种植时在种植穴中施加4种不同剂量的有机基肥后,植株基部附近土壤中,可利用养分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土壤养分含量随季节的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夏季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冬季,雨季土壤养分含量高于旱季。8.混交种植的4个有机肥处理组之间莲叶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但生长到第15个月和第18个月时莲叶桐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榄仁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混交种植的莲叶桐和榄仁树的光合作用特征呈一定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基肥处理间也有所差异。莲叶桐和榄仁树的光合作用特征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呈显着的相关性,也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呈显着的相关性。

尚文俊[7](2014)在《荒漠地区樟子松的引种栽培育苗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荒漠地区春季大风天气频繁、空气湿度较低,夏季温度极高、土壤十分干燥,所以在进行樟子松育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控制育苗区持水力。为了加强樟子松育苗效果,需要加强土壤改良、灌水、春季覆盖、遮荫、越冬等措施,使荒漠地区樟子松育苗更加成功。

莎茹,王洪体[8](2013)在《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文中提出通过对樟子松幼苗在温室条件下的培养,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6>5>4>3>2>1>CK;成活率受施肥水平影响不大,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根冠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当施肥水平为6时,樟子松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根冠比在不同培养基质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基质营养袋>进口营养土>进口营养土+蛭石>=国产营养土+蛭石>土。较高的施肥水平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轻基质营养袋最适宜作为温室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培养基质。

王有乐,王亚变,杨勤[9](2011)在《甘肃干旱区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对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引种现状、适应性、育苗和造林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育苗的"9适宜"技术要点和可借鉴的"一保,四改,两提倡"造林技术,指出了樟子松在甘肃的应用前景和推广范围。

李静[10](2009)在《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辽西地区的特点,针对三种水土保持型苗木(刺槐、樟子松、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不同容器类型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容器类型从形态指标、生物量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A(5cm*5cm*20cm硬塑料格式容器)是培育刺槐和油松的最佳容器类型,容器B(8cm*11cm塑料薄膜袋)是培育樟子松的最佳容器类型。第二部分是不同育苗基质的研究,通过对五种容器育苗基质试验表明,在试验地培育刺槐容器苗,基质Ⅳ(3/4原土+1/4草炭)最佳,培育樟子松容器苗,基质Ⅰ(1/2原土+1/6草炭+1/6珍珠岩+1/6锯屑)最佳,培育油松容器苗,基质Ⅱ(3/5原土+1/5草炭+1/5珍珠岩)最佳。根据不同苗木适合用不同容器类型和不同育苗基质培育容器苗的特点,分别设计三种水土保持型苗木进行容器育苗的技术流程,为辽西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力量。

二、樟子松冬季大棚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樟子松冬季大棚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
    1.1 催芽技术
    1.2 施肥、作床
    1.3 苗期护理
2 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病虫害防治
    2.1 立枯病的防治
    2.2 紫叶病的防治
    2.3 虫害的防治
3 结语

(2)巨菌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1.1 育苗技术
        1.1.2 施肥与产量
        1.1.3 合理密植及种植模式与产量
    1.2 巨菌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水文及植被特征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巨菌草育苗技术研究
        3.1.2 施肥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3.1.3 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3.2 技术路线图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设计
    3.4 测定内容与方法
        3.4.1 大棚试验
        3.4.2 大田试验
        3.4.3 土壤基础养分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育苗技术研究
        4.1.1 芽的饱满度对巨菌草幼苗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4.1.2 埋芽深度和种植方式对巨菌草幼苗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4.1.3 不同育苗时间对巨菌草幼苗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4.1.4 气温、空气湿度、地温及地湿对巨菌草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4.2 尿素不同施用量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4.2.1 对巨菌草产量的影响
        4.2.2 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4.2.3 对巨菌草茎粗的影响
        4.2.4 对巨菌草分蘖数的影响
        4.2.5 对巨菌草叶片SPAD值的影响
    4.3 微生物肥不同施用量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4.3.1 对巨菌草产量的影响
        4.3.2 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4.3.3 对巨菌草茎粗的影响
        4.3.4 对巨菌草分蘖数的影响
        4.3.5 对巨菌草叶片SPAD值的影响
    4.4 尿素和微生物肥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对比分析
    4.5 不同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4.5.1 对巨菌草产量的影响
        4.5.2 对巨菌草株高的影响
        4.5.3 对巨菌草茎粗的影响
        4.5.4 对巨菌草分蘖数的影响
        4.5.5 产量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4.5.6 对巨菌草叶片SPAD值的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巨菌草幼苗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5.1.2 施肥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5.1.3 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巨菌草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林业育苗理念
    1.1 营养繁殖
    1.2 容器育苗
    1.3 大棚育苗
2 现代林业育种技术要点
    2.1 容器育苗技术
        2.1.1 建立苗圃
        2.1.2 催芽容器的选择
        2.1.3 配制基质
        2.1.4 播种管理
        2.1.5 包装栽种
    2.2 播种育苗技术
    2.3 插条育苗技术
    2.4 嫁接育苗技术
3 结语

(4)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解析
        1.3.1 康养
        1.3.2 康养旅游
        1.3.3 田园综合体
        1.3.4 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田园综合体相关研究
        2.1.1 田园综合体建设思路
        2.1.2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素
        2.1.3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2.1.4 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
    2.2 康养旅游相关研究
        2.2.1 康养旅游人群类型
        2.2.2 康养旅游需求类型
        2.2.3 康养旅游开发模式
        2.2.4 康养旅游资源类型
    2.3 案例研究
        2.3.1 国外案例研究
        2.3.2 国内案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与田园综合体现状调查
    3.1 调研范围与内容
        3.1.1 调研范围与典型对象选取
        3.1.2 调研内容与方法
    3.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与田园综合体现状
        3.2.1 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基本概况
        3.2.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现状
        3.2.3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型村镇概况
    3.3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调查分析
        3.3.1 问卷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3.3.2 康养旅游需求因素分析
        3.3.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3.3.4 不同人群康养旅游需求分析
    3.4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建设问题与应对
        3.4.1 生产建设问题与应对
        3.4.2 生活建设问题与应对
        3.4.3 生态建设问题与应对
        3.4.4 设施建设问题与应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
    4.1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产规划策略
        4.1.1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塑造
        4.1.2 田园康养旅游产业链的塑造
        4.1.3 田园康养地产产业的塑造
    4.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活规划策略
        4.2.1 新农村社区建设
        4.2.2 农业特色融入田园生活
        4.2.3 康养需求融入田园生活
    4.3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态规划策略
        4.3.1 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
        4.3.2 康养景观的塑造
        4.3.3 人文生态景观的塑造
    4.4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设施规划策略
        4.4.1 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4.4.2 满足康养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3 满足旅游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4 满足生产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5 满足安全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6 满足寒地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因素重要性评价调查
附录三 康养旅游需求因素重要性评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类植物概述
    1.3 丛生竹和丛生竹育苗技术研究综述
        1.3.1 丛生竹竹材及成分研究
        1.3.2 丛生竹林生态学研究
        1.3.3 丛生竹遗传多样性和育种研究
        1.3.4 丛生竹育苗技术研究
        1.3.5 凤尾竹研究
        1.3.6 小佛肚竹研究
        1.3.7 竹类植物容器育苗概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地概况
    2.5 育苗材料采集地点和采集方法
    2.6 试验方法
        2.6.1 试验设计
        2.6.2 埋篼和埋秆方法
        2.6.3 数据调查和测定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竹篼性状对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
        3.1.1 竹篼年龄对容器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1.2 竹篼年龄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1.3 竹篼留秆长度对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1.4 竹篼留秆长度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1.5 竹秆地径对小佛肚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2 竹篼性状对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
        3.2.1 竹篼年龄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2.2 竹篼年龄对凤尾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2.3 留秆长度对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2.4 竹篼留秆长度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2.5 竹秆地径对凤尾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3 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1 相同年龄的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2 相同留秆长度的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3 不同年龄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初始发笋时间比较
        3.3.4 不同留秆长度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初始发笋时间比较
    3.4 竹秆性状和埋秆方式对凤尾竹容器埋秆育苗的影响
        3.4.1 竹秆部位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2 竹秆部位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3 埋秆方式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4 埋秆方式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5 竹秆节数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6 竹秆节数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7 竹秆直径和长度对凤尾竹埋秆育苗的影响
    3.5 凤尾竹容器埋篼和埋秆对新竹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竹篼性状对丛生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较大
    4.2 竹篼和竹秆中的养分储藏是影响容器竹苗的重要因素
    4.3 容器埋篼和埋秆育苗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
    4.4 结论
    4.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海南岛海岸乡土树种榄仁树、莲叶桐的育苗和在木麻黄海防林下种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沿海防护林研究现状
        1.2.1.1 国内外海防林主要研究成果
        1.2.2 沿海防护林恢复与建设基本理论
        1.2.3 海南岛沿海防护林研究
        1.2.3.1 海南岛海岸防护林退化问题
        1.2.3.2 海南乡土树种研究
        1.2.4 沿海防护林未来研究展望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海岸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
        1.5.2 海岸乡土树种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1.5.3 海岸乡土树种育苗研究
        1.5.4 海岸乡土树种混交种植试验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海岸带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
    2.1 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方法
    2.2 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结果
    2.3 小结
3 乡土树种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3.1 榄仁树种子大小形态变异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测定方法
        3.1.1.3 统计分析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不同种源地榄仁树种子结籽率比较
        3.1.2.2 榄仁树种子的形态特征差异
        3.1.2.3 榄仁树种子的遗传变异特征
        3.1.2.4 榄仁树果实的遗传变异特征
        3.1.3 小结
    3.2 莲叶桐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测定方法
        3.2.1.3 统计分析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莲叶桐种子的结籽率
        3.2.2.2 莲叶桐果实表型变化
        3.2.2.3 莲叶桐种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3.2.4 小结
4. 乡土树种的育苗研究
    4.1 育苗基地概况
    4.2 榄仁树种子育苗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试验材料
        4.2.1.2 试验方法
        4.2.2 统计分析
        4.2.3 结果与分析
        4.2.3.1 不同处理对榄仁树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4.2.3.2 敲破处理对不同种源地榄仁树种子过程的影响
        4.2.3.3 敲破处理对不同种源地榄仁树种子萌发指数和发芽势的影响
        4.2.3.4 榄仁树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4.2.4 小结
    4.3 莲叶桐种子育苗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1.1 试验材料
        4.3.1.2 试验方法
        4.3.2 统计分析
        4.3.3 结果与分析
        4.3.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莲叶桐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3.4 小结
    4.4 莲叶桐扦插育苗研究
        4.4.1 材料与方法
        4.4.1.1 试验材料
        4.4.1.2 试验方法
        4.4.2 统计分析
        4.4.3 结果与分析
        4.4.3.1 不同处理组合对莲叶桐扦插生长过程的影响
        4.4.3.2 不同基质对莲叶桐扦插生长过程的影响
        4.4.3.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莲叶桐扦插生长过程的影响
        4.4.3.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莲叶桐扦插过程的影响
        4.4.4 小结
    4.5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4.5.1 材料与方法
        4.5.1.1 试验材料
        4.5.1.2 试验方法
        4.5.1.3 测定方法
        4.5.1.4 数据处理
        4.5.2 结果与分析
        4.5.2.1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存活率的影响
        4.5.2.2 木麻黄水浸液对榄仁树幼苗株高、基茎生长变化的影响
        4.5.2.3 木麻黄水浸液对榄仁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5.2.4 木麻黄水浸液对榄仁树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4.5.2.5 木麻黄水浸液对榄仁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5.2.6 木麻黄水浸液对榄仁树幼苗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
        4.5.2.7 榄仁树幼苗光合特性参数间的相关分析
        4.5.2.8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5.2.9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4.5.2.10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SOD、CAT、POD酶活性的影响
        4.5.2.11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4.5.3 小结
    4.6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4.6.1 材料与方法
        4.6.1.1 试验材料
        4.6.1.2 试验方法
        4.6.1.3 测定方法
        4.6.1.4 数据处理
        4.6.2 结果与分析
        4.6.2.1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4.6.2.2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基径、株高增长的影响
        4.6.2.3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叶片特征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4.6.2.4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6.2.5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叶片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
        4.6.2.6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6.2.7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4.6.2.8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4.6.2.9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SOD、POD及CAT酶活性的变化
        4.6.2.10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的交互作用对榄仁树幼苗指标的方差分析
        4.6.3 小结
5 乡土树种在木麻黄海防林下的混交种植研究
    5.1 乡土树种混交种植研究样地概况
    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1 研究内容
        5.2.2 试验设计
        5.2.3 研究方法
    5.3 混交种植环境因子动态变化
        5.3.1 观测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3.2.1 混交种植样地光照强度动态变化
        5.3.2.2 混交种植样地土壤环境因子动态变化
        5.3.2.3 小结
    5.4 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5.4.1 观测方法
        5.4.2 结果与分析
        5.4.2.1 混交种植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5.4.3 小结
    5.5 混交种植苗木存活率和形态生长变化
        5.5.1 观测方法
        5.5.2 结果与分析
        5.5.2.1 混交种植样地苗木的存活率变化
        5.5.2.2 混交种植样地苗木株高、基茎的变化
        5.5.2.3 混交种植样地苗木株高、基茎净增长量的变化
        5.5.3 苗木存活率、形态生长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5.4 苗木存活率、形态生长指标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5.5 小结
    5.6 混交种植样地苗木光合作用的变化特征
        5.6.1 测定方法
        5.6.2 结果与分析
        5.6.2.1 林下乡土树种种间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比较
        5.6.2.2 不同施肥处理的林下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季节变化
        5.6.3 苗木光合作用特性间及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5.6.4 苗木光合作用特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6.5 小结
6.总结
    6.1 海岸带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
    6.2 乡土树种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6.3 乡土树种的育苗研究
    6.4 乡土树种在木麻黄海防林下的混交种植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荒漠地区樟子松的引种栽培育苗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
    1.1 树苗质量
    1.2 树苗年龄
2 樟子松引种育苗技术
    2.1 整地
    2.2 苗床制作与消毒
    2.3 种子处理
    2.4 起苗出圃
结语

(8)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种子来源
        2.1.2 培养基质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中樟子松幼苗侧枝数及成活率测定结果
        3.1.1 施肥水平及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侧枝生长的影响
        3.1.2 樟子松幼苗成活率与培养基质及施肥水平之间的关系
    3.2 不同培养基质与施肥水平对樟子松幼苗地径与苗高的影响
    3.3 不同培养基质与施肥水平对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4 结论

(10)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容器育苗研究概况
    1.1 育苗容器研究
        1.1.1 容器种类
        1.1.2 容器规格
    1.2 容器苗基质研究
    1.3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
        1.3.1 容器苗培育的方法
        1.3.2 施肥技术
        1.3.3 炼苗技术
        1.3.4 灌溉技术
        1.3.5 育苗容器与容器苗根系质量的调控技术
        1.3.6 化学调控技术
        1.3.7 生物调控技术
        1.3.8 采用光周期控制改善容器苗质量
        1.3.9 容器苗出圃
    1.4 容器苗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1.5 移植容器苗
    1.6 辽宁省容器育苗工作发展概况
2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研究的目的意义
3 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3.1 地形地貌
    3.2 气候
    3.3 水文
    3.4 土壤
    3.5 植被
4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 试验地概况
    4.2 试验材料
        4.2.1 容器
        4.2.2 种子
        4.2.3 基质
    4.3 试验设计
    4.4 试验方法
        4.4.1 基质消毒
        4.4.2 种子处理
        4.4.3 苗期管理
        4.4.4 测定指标
        4.4.5 统计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不同容器类型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1.1 不同容器类型对刺槐生长的影响
        5.1.2 不同容器类型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
        5.1.3 不同容器类型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5.2 容器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2.1 不同基质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5.2.2 不同基质对刺槐生长的影响
        5.2.3 不同基质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
        5.2.4 不同基质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5.2.5 不同基质苗木各部营养状况
    5.3 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流程
        5.3.1 刺槐容器育苗技术流程
        5.3.2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流程
        5.3.3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流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樟子松冬季大棚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 杨开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08)
  • [2]巨菌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刘彦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研究[J]. 吴德旺,王昭元. 种子科技, 2021(02)
  • [4]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D]. 徐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D]. 李应兰.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海南岛海岸乡土树种榄仁树、莲叶桐的育苗和在木麻黄海防林下种植试验研究[D]. 冯剑. 海南师范大学, 2015(06)
  • [7]荒漠地区樟子松的引种栽培育苗试验研究[J]. 尚文俊. 中国农业信息, 2014(19)
  • [8]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J]. 莎茹,王洪体.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3(01)
  • [9]甘肃干旱区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 王有乐,王亚变,杨勤. 林业实用技术, 2011(05)
  • [10]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D]. 李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樟子松冬季温室育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