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

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

一、“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韩梦瑶,刘卫东,刘慧[1](2021)在《中国跨境风电项目的建设模式、梯度转移及减排潜力研究——以中巴经济走廊优先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风电项目建设已经初现规模。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工程建设中,风电优先项目涉及的项目金额约为6.47亿元,运营期累计发电量可以达到近180亿千瓦时,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0兆吨。伴随跨境风电项目的梯度转移,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并网取决于东道国的政策制度安排、建设运营模式、设备供应体系以及电价收购协议等。本研究有助于协助沿线国家完善能源政策制度、加快清洁电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减排承诺,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广提供借鉴。

张桐桐[2](2020)在《能源科学技术着作The Energy Disruption Triangle(Chapter 15-17)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此翻译实践报告选自能源科学技术着作The Energy Disruption Triangle(《三大技术改变能源结构》)中的第十五到第十七章。这本书揭示了正在发生的能源革命和它对世界的影响,所选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在对Triangle,太阳能、V2G技术和储能这三项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并阐述各国应对能源挑战和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所选文本大量列举实例,理据清晰,用词形象生动,报告首先用词性转换方法以弥合英汉词汇系统的不完全对应性;再通过词义的抽象具体引申使译文实现原文在译出语中同样的表现力;对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通过平行文本等方法进行术语翻译;此外,对于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报告还主要探讨了成分的转换和句子的合并拆分等译法。通过翻译文本、撰写翻译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能源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也能为能源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张丽娜[3](2020)在《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资源过度开发与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走低碳绿色发展的道路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途径。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大量的补贴会增加财政压力。伴随着政府补贴逐渐取消,可再生能源仅依靠政府不足以支撑其发展,让市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方向。碳交易作为一种新型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不仅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的目的,还可促进低碳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我国也在积极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11年首次宣布建立碳交易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7个碳交易试点。企业申请核证自愿减排项目获得自愿减排量,可在碳交易市场中出售多余的碳配额从而获取收益。然而,现有研究对碳排放权交易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厘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在政策选择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本文做了以下安排: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具体地,第4章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碳交易实施前后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程度的影响,并检验其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第5章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角度出发,探讨引入碳交易机制对发电成本的影响。其次,从宏观层面量化模拟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具体地,第6章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反事实模拟了单区域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在第6章基础上,第7章进一步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比较分析单个省份实施碳交易和跨区域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差异性,为碳交易试点之间的衔接和即将实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广度扩展。以往研究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均是选择某一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全面、系统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涵盖内容较为全面。第二,研究深度扩展。以往研究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家或区域层面,本文深入到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第三,在技术层面,本文在区域CGE模型基础上,细分电力部门,引入碳交易模块,量化模拟分析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在于:第一,DID模型证明了碳交易市场实施的有效性。一方面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企业层面,碳交易试点的实施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程度有显着正向影响。相比科研水平,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调整资源配置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另外,环境规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成U型趋势,意味着随着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对可再生能源的促进作用越加明显。第二,基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分析发现,年上网量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与发电成本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投资、折现率和运维成本与发电成本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过估算,风电成本依旧大于燃煤标杆电价,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引入碳交易市场机制,有效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以湖北省为例模拟结果显示,碳交易对GDP造成负面影响,且随着碳减排压力的加剧,GDP损失越来越大。经济虽有损失,但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施碳交易提高了使用化石能源的成本,直接影响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的部门产出。火电行业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导致成本增加,产出下降;水电行业成本虽有上升,但产出较火电行业并无大幅度降低。行业产出和成本的变动幅度取决于碳价,而碳价取决于地区碳配额和分配方式。因此,合理制定区域碳上限和行业碳分配标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四,分省与跨区域碳交易模拟结果显示,实施碳交易抑制了化石能源消耗量,致使能源密集型行业产品成本和产出不同程度的变动。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例如,河北地区重工业占比较高,碳交易虽降低了对化石能源消耗量,但并未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实施跨区域碳交易,可协调三地经济和优化资金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弥补个别地区因超标排放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此外,跨区域碳交易降低了对经济的冲击,即跨区域碳交易下的经济损失小于三地单独实施碳交易的经济损失。具体地,单独实施碳交易,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GDP分别下降0.0066%、0.053%和0.098%;跨区域碳交易下,京津冀GDP下降0.0015%。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碳排放权交易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强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第二,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降低碳交易市场风险;第三,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第四,加强区域间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第五,优化核证减排项目机制。

于钦伟[4](2020)在《《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本次报告所选取的材料取材于2019年盖达尔论坛能源分论坛,该论坛素有俄罗斯“达沃斯论坛”之称,是俄罗斯内外政策的“风向标”。两国能源合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为更好推进能源领域合作,应了解俄罗斯能源现代化进程,世界能源新秩序。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俄语口译也需要不断进步。2007年我国开始设立翻译硕士的初衷就是为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对译员也提出了“俄语+”的要求。翻译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但并不是每位译员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就要求译员在翻译专业领域时,不仅要重视译前准备,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具有临场应变的能力。

刘佳佳[5](2020)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未来之氢:可再生能源展望》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是对能源报告类文本《未来之氢:可再生能源展望》英译汉实践的反思,旨在探讨卡氏翻译转换理论对能源报告类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报告首先综述能源报告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描述和分析源文本具体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的过程,然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讨论针对范畴转换和层次转换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就源文本中的句法难点与特征,特别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对等关系,报告选择主动句与被动句、主题突出与主语突出问题分析结构转换的翻译方法;就源语与译语单位不等值的问题,分析类别转换的翻译方法;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源语和译语等级不对应的问题,分析单位转换的翻译方法;就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单位具有层次上的等值差异问题,分析层次转换的翻译方法。报告认为,鉴于能源报告类文本具有逻辑性、客观性和信息传达性强的特点,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更有效地传达该类文本所承载的信息、知识、意见和数据等事实,也有助于译者运用基本的翻译方法在语言各层次上实现翻译的等值。

刘楠[6](2020)在《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国,有义务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通过减缓经济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是不可行的,因此,提高效率成为各行业降低二氧化碳的重要举措。强度值是普遍用于衡量能源和环境效率表现的指标。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相比2005年水平降低40%—45%。到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水平降低60%—65%。中国省市众多,且行业差异非常大。论文在对中国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历史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研究中国碳强度和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中国终端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最大的部门—工业部门碳强度的驱动因素。从多行业视角,将指数分解法与多行业归因分析法结合,构建了多行业因素分解研究框架,应用此框架研究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变化。在探讨工业碳强度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12个工业子行业对各个驱动因素的贡献。第二,研究中国一次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最大的部门—电力部门碳强度的驱动因素。从多区域视角,构建了多区域因素分解研究框架。首先采用时间序列指数分解法将2000-2015年中国电力部门的碳强度分解为四个因素,包括火力发电效率效应、清洁电力渗透效应、化石能源结构效应及区域转移效应。然后,通过区域归因分析方法,研究了30个省份对各驱动因素的贡献。最后,应用多区域空间序列指数分解法评估了2000年和2015年30个省份的发电碳排放绩效。基于所得结果,对我国电力部门二氧化碳减排的区域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构建了多区域多行业因素分解研究框架,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碳强度的驱动因素。首先从多区域多行业角度将中国碳强度分解为碳排放系数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行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结构效应四个驱动因素。再应用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研究30个省份及16个行业对各个驱动因素的贡献。这种将两个维度集成到一个框架中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从多个角度更透彻的理解碳强度的历史变化,如可以得到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行业跨区域生产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评估行业和区域层面降低碳强度政策的有效性。最后,由于能源强度效应是对碳强度抑制作用最大的驱动因素,故本论文将指数分解法(IDA)与生产理论分解法(PDA)结合,构建了多区域多行业PDA-IDA因素分解研究框架,进一步研究中国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结合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探索技术相关因素的驱动作用。本论文首先采用多区域多行业PDA-IDA方法,将我国2000-2015年的能源强度分解为潜力能源强度效应、行业结构效应、区域结构效应、能源使用效率效应和能源节约技术效应五个驱动因素。为了探讨行业和区域对每个驱动因素的贡献,进一步应用了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本论文将生产理论分解法、指数分解法和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法集成到一个框架中对中国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李文俊[7](2018)在《困境、博弈与机制 ——气侯变化的全球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里,对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一直是国际社会的困惑,也是中国的困惑与要面临的难题。现有的治理机制不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后续的一系列谈判协议都不能对各国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或激励。本研究在新自由主义的立论基础上,利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机制设计方法,站在中国国家的立场上,尝试能否找到一个这样的机制,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达到各个国家行为体的个体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寻找机制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针对全球气温升幅2℃以下的大气二氧化碳CO2承载量的目标,求出各个国家行为体碳排放量的纳什均衡解;第二步是在纳什均衡解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激励各个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本研究认为,当前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中显示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是由于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知不足、目前减排技术水平有限且普遍推广应用成本比较高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设计的合理变化性与激励问题等造成的。由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知,还有充分考虑各国利益诉求并设计更加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对国际社会各个国家行为体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并且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利用。而对于现有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有些方面上有待改进的。比如碳排放的总量统计与现值折算问题、统一世界碳汇市场问题、弱小国家如何扩大话语权问题、人均碳排放权问题与国际社会现实政治的干扰问题等。而各个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平等、各个国家行为体自身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互动的复杂性、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性等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产生切实的影响。同时,短期内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无论是机制构建还是实践推动可能都会鲜有建树,而中长期可能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同时,各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合作都会被强化。本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与创新、全球治理的综述及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况介绍;第二章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第三章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设计;第四章是各主要国家行为体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第五章是各主要国家行为体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角力与分化;第六章是现行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机制设计理论剖析;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

刘建[8](2017)在《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作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核能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会在当前和可预见未来的世界能源体系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俄罗斯作为世界核能大国,自1945年8月20日苏联核工业正式创建以来,历经7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核武器研发,还是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成为世界核能发展的重要“一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便着手开展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2年,苏联出台了本国历史上着名的“核计划”,而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该计划的圆满完成,也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催生了苏联的核工业。“冷战”期间,苏联核能发展的总基调是“以军为主”,即全力发展核军工,争取在美苏军备竞赛中的对美核均势和核优势。随着国际国内核能研究的逐步深入,以核电为代表的民用核能载体被广泛应用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仅重创了苏联国内的核能发展,而且对世界核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就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余温尚未完全消散时,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新独立的俄罗斯核工业面临重大历史变革。在“休克疗法”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核能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叶利钦时代结束后,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俄罗斯核能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扭转俄罗斯核能发展颓势,普京在其前两个总统任期内,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核工业体制改革,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历经近十年的发展,俄罗斯核能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开发方面,俄罗斯在坚持巩固包括前苏联国家在内的传统核电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包括亚太、拉美、中东及非洲新兴核电市场,取得了显着成绩,可谓“一枝独秀”。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安全和能源形势,2014年6月,俄罗斯颁布了《俄联邦“核工业综合体发展”国家纲要》。该纲要分别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和民用、军用两个维度,勾划出俄罗斯2020年前核能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发力方向。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苏联、俄罗斯核能发展历史脉络,研究了俄罗斯独立后的核能发展状况,并基于《俄联邦“核工业综合体发展”国家纲要》,厘清了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及保障措施,然后从世界核电博弈的视角,重点探究俄罗斯在核电海外开发中的竞争优势以及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最后辩证分析了中俄(苏)核能合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俄核能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合作对策建议。核工业是战略性高科技行业,是体现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维护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0多年来,俄罗斯(苏联)先后通过出台一系列旨在指导核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核行业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核能发展之路。同时也应看到,俄罗斯的核能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更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另外,作为中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俄核能合作为丰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中俄核能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不过,受“政热经冷”的大环境影响,中俄核能合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中俄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中国核能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也是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时期。通过研究俄罗斯核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可以对当前中国核工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推进核工业体制改革、推动核电“走出去”、深化中俄核能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伍浩松[9](2014)在《美俄完成“兆吨换兆瓦”计划》文中研究说明【美国铀浓缩公司网站2013年12月10日报道】美国铀浓缩公司(USEC)于2013年12月10日宣布,"兆吨换兆瓦"计划中的最后一批低浓铀已从俄罗斯运抵该公司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帕杜卡(Paducah)场区。这意味着美俄两国已合作完成旨在稀释500吨俄过剩武器级高浓铀的"兆吨换兆瓦"计划。"兆吨换兆瓦"计划1993年,美俄两国政府签署了美在20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10](2013)在《泰国能源研究》文中认为“能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劲驱动力。因此,能源资源领域也就自然成为各国在保障本国政治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对具有稀缺性的传统能源——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由此可见,能源资源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泰国经济持续增长,致使能源需求总量不断提高,能源(石油)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大,并引发多次能源危机。泰国是个能源贫乏的国家,能源(石油)资源在地理分布、勘探、开采、消费各环节均不平衡,能源供需矛盾由此进一步凸显,泰国能源短缺、能源安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泰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调整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推广节能,以及推动国家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战略等措施来保障泰国能源安全。同时,通过加大国家环保利用能源力度,建立国家能源安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也能够有效提高泰国能源安全系数。本文利用泰国第一手相关资料,考察论述了泰国能源发展进程及现状,进一步梳理论证了当今泰国存在的能源问题。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概述研究缘由和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综述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困境;第二章介绍泰国的能源现状与特点。阐述了泰国的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了泰国的能源资源特点和能源消费现状,预测了泰国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剖析当今泰国能源环境与贸易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集中论述泰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全面概括了泰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发展,总结了泰国能源战略原则、目标及主要策略;第四章为泰国能源外交合作。全面论述了泰国的国际能源外交合作,分析泰国能源合作的特点,并提出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最后,第五章为泰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结泰国能源战略存在问题,进一步指出国际能源格局形势对泰国能源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对完善泰国能源安全战略发展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泰国能源资源不足,能源供需失衡,引发国家能源危机,不利于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多年来,在推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泰国能源消费日趋旺盛,能源消费总量逐年攀升,使得泰国能源产业供不应求。加之本国能源资源不足,使得泰国能源短缺、能源依赖程度加大的不利局面愈加雪上加霜,引发国家能源及其政治军事危机,阻碍国家的发展进步。第二、泰国能源外交合作起步较早,从国际石油贸易到走出国门的国际能源合作,如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国家能源需求剧增,泰国国家石油机构(今泰国国家石油(公众)股份有限公司)为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开展了国际能源外交合作。如今,泰国石油公司在全球拓展了能源领域的合作,合作伙伴遍及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中国、印尼等国,中东地区的阿联酋等国,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和肯尼亚等国,美洲的巴西、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的德国和俄罗斯等国,泰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成果显着。第三、泰国能源发展战略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本文对泰国能源产业考察显示:泰国能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石油财税体制、石油价格计算不合理,液化石油气分配不公平,能源供应失衡,缺乏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战略策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泰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第四、要推动泰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继续推进完善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对能源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投入,致力于能源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替代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积极展开节能减排的环保工作,规划建立能源贸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外交合作等。

二、“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跨境风电项目的建设模式、梯度转移及减排潜力研究——以中巴经济走廊优先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巴经济走廊风电优先项目案例介绍
2 巴基斯坦风电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
3 中国风电项目的多维梯度转移
4 巴基斯坦风电项目的减排效益及潜力
5 总结与政策建议

(2)能源科学技术着作The Energy Disruption Triangle(Chapter 15-17)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分析
        二、原文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的目的
        二、翻译的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的翻译
        一、词性转换
        (一)名词转译为动词
        (二)形容词转译为动词
        二、词义引申
        (一)抽象化引申
        (二)具体化引申
        三、术语翻译
        (一)专业词汇的翻译
        (二)半技术词汇的翻译
    第二节 句的翻译
        一、成分转换
        (一)英语宾语转换为汉语主语
        (二)英语状语转换为汉语主语
        二、合并与拆分法
        (一)合并法
        (二)拆分法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
    第二节 翻译实践的不足教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译文
附录二 术语表
致谢

(3)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碳排放量日益增加
        1.1.2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1.1.3 碳交易有助于弥补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局限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碳排放权交易
        1.3.2 可再生能源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碳排放权交易研究
        2.1.1 碳排放权交易有效性研究
        2.1.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2.1.3 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2.1.4 碳交易市场影响研究
    2.2 可再生能源研究
        2.2.1 可再生能源经济效益
        2.2.2 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
        2.2.3 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2.2.4 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2.3 碳排放权交易与可再生能源研究
        2.3.1 关系研究
        2.3.2 方法研究
    2.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第3章 碳排放权交易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3.1 碳排放权交易现状
        3.1.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
        3.1.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
    3.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3.2.1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
        3.2.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3.2.3 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碳减排的影响
第4章 碳交易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机理
    4.3 双重差分模型设定
        4.3.1 理论模型介绍
        4.3.2 实证模型
        4.3.3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4.4 结果分析
        4.4.1 省份结果分析
        4.4.2 企业结果分析
        4.4.3 机制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交易机制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分析
    5.1 引言
    5.2 模型设定
    5.3 数据来源及描述
    5.4 结果分析
        5.4.1 发电成本计算
        5.4.2 敏感性分析
        5.4.3 碳交易对发电成本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6.1 引言
    6.2 一般均衡模型
        6.2.1 生产模块
        6.2.2 需求模块
        6.2.3 碳交易模块
        6.2.4 动态模块
        6.2.5 宏观闭合和均衡模块
    6.3 数据来源
    6.4 情景设置
    6.5 结果分析
        6.5.1 能源消费和可再生能源占比
        6.5.2 能源行业成本和产出
        6.5.3 减排费用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基于分省与跨区域的比较分析
    7.1 引言
    7.2 模型及数据来源
        7.2.1 模型
        7.2.2 数据来源
    7.3 情景设置
    7.4 结果分析
        7.4.1 能源消耗
        7.4.2 能源行业成本和产出
        7.4.3 电力结构
        7.4.4 实际GDP
        7.4.5 碳交易价格
        7.4.6 其他指标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强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8.2.2 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降低碳交易市场风险
        8.2.3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
        8.2.4 加强区域间碳排放权交易合作
        8.2.5 优化核证减排项目机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前言
第一章 《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译前准备
    1.1 相关资料准备
    1.2 平行文本分析
    1.3 相关术语准备
    1.4 相关领域资料收集
    1.5 相关设备准备
第二章 《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过程描述
    2.1 心理状态调整
    2.2 背景信息补充
    2.3 数字处理技巧
第三章 《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案例分析
    3.1 交际策略简介
    3.2 翻译过程中交际策略的运用
        3.2.1 成就策略
        3.2.2 缩减策略
        3.2.3 预制模式策略
        3.2.4 结构重组策略
    3.3 失误案例分析
        3.3.1 误译与修正
        3.3.2 漏译与填补
第四章 《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实践总结
    4.1 模拟同传实践心得
    4.2 翻译经验与有待改进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表
    附录二 :原文/译文(模拟传译)
    附录三 :原文/译文(书面翻译)
致谢

(5)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未来之氢:可再生能源展望》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 Background of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1.2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1.4 Theoretical Framework:Translation Shift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the Energy Reporting Text
    2.1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Energy Reporting Text
    2.2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3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3.2 Reading–Understanding–Translating–Proofreading
    3.3 Quality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Chapter 4 Transl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Category Shift
    4.1 Transl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Shifts
    4.2 Translation Method for Unit Shifts
    4.3 Translation Method for Class Shifts
Chapter 5 Transl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Level Shift
    5.1 Translation Method for the Tenses
    5.2 Translation Method for the Mood
Chapter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AppendixⅢ Glossary
Acknowledgements

(6)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1.1.2 全球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1.1.3 全球节能减排措施
        1.1.4 中国节能减排措施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文献综述
    2.1 因素分解方法综述
    2.2 实证研究综述
        2.2.1 国家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2.2.2 行业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2.2.3 区域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趋势分析
    3.1 中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分析
        3.1.1 中国终端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3.1.2 中国电力部门发电结构分析
        3.1.3 中国碳排放趋势分析
    3.2 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比较分析
        3.2.1 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耗现状
        3.2.2 中国各行业碳排放现状
    3.3 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比较分析
        3.3.1 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现状
        3.3.2 中国各地区碳排放现状
第4章 基于多行业视角的中国工业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4.1.2 因素分解法
        4.1.3 行业归因分析法
    4.2 数据来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及碳排放系数趋势讨论
        4.3.2 因素分解结果讨论
        4.3.3 归因分析结果讨论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5章 基于多区域视角的中国电力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时间序列指数分解法
        5.1.2 区域归因分析法
        5.1.3 空间序列指数分解法
    5.2 数据来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中国电力碳强度趋势
        5.3.2 时间序列指数分解结果
        5.3.3 区域归因分析
        5.3.4 空间序列指数分解结果
    5.4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6章 基于多区域多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多区域多行业指数分解法
        6.1.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法
    6.2 数据来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多区域多行业指数分解结果
        6.3.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结果
    6.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7章 基于生产理论的中国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Shephard距离函数
        7.1.2 多区域多行业PDA-IDA方法
        7.1.3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中国能源强度驱动因素分析
        7.2.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结果
    7.3 结论与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困境、博弈与机制 ——气侯变化的全球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全球治理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对全球治理的研究
        二、国内对全球治理的研究
        三、评述与本研究的立论选择
    第三节 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评述与本研究的设想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创新
        一、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况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必要性
        二、对气候变化进行全球治理的紧迫性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可行性—现代全球化背景与现有技术条件
        一、全球化深入发展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提供了环境条件和契机
        二、现有技术发展水平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模型设计
    第一节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原则与机制设计方法
        一、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原则概述
        二、经济机制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节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设计
        一、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总目标
        二、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运行的国际经济环境
        三、各个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假设
        四、构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
    第三节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设计机制得检验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一、碳排放权有效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原则
        二、碳排放权有效配置的激励相容原则
        三、碳排放权有效配置的最低信息成本原则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各主要国家行为体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一、英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二、G7中其他欧盟国家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三、美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四、日本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第二节 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一、中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二、俄罗斯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第三节 主要小岛国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动因
        一、小岛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受害者
        二、小岛国居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多近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主要国家行为体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角力与分化
    第一节 发达国家之间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角力与分化
        一、欧盟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主张与对美国的指责
        二、美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中的主张与对欧盟的态度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角力与分化
        一、俄罗斯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新倡议及对中国的指责
        二、中国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主张及其对俄罗斯倡议的坚决反对
        三、小岛国联盟的形成及其与中国的合作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的利益分化与重组
        一、俄罗斯与欧盟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冲突与合作
        二、中国与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互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程
    第一节 从《京都议定书》看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一、《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条款和内容
        二、《京都议定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状况
        三、《京都议定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成效与归因
    第二节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成果
        二、哥本哈根会议上的严重分歧
        三、《哥本哈根协议》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成效与归因
    第三节 从其他气候大会看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一、近年来其他几次气候大会的主要成果
        二、其他几次气候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状况
        三、其他几次气候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成效与归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当前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中显示的矛盾与问题
        一、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知不足
        二、目前减排技术水平有限且普遍推广应用成本比较高
        三、气候全球治理机制设计的合理性与激励问题
    第二节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研究结论
        一、本研究的主张与观点
        二、本研究对现有不足的修正
    第三节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展望
        一、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推动短期内鲜有建树
        二、各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合作都会被强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1 缩略语、化学符号与科学计量单位表
附录2 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8)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苏联核能发展历史
    第一节 核工业初步创建:苏联“核计划”
        一、“核计划”的确定
        二、“核计划”的实施
        三、“核计划”的意义
    第二节 核工业快速发展:“军为主、民为辅”
        一、核工业体系日臻完善
        二、大力加强核武能力建设
        三、和平利用核能异军突起
    第三节 核工业遭受重创: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及后果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独立后的核能发展状况
    第一节 俄罗斯核工业发展的“深度停滞”期
        一、苏联解体对俄罗斯核工业产生的影响
        二、原有的核工业管理体制重新“洗牌”
        三、俄罗斯核工业的“休克疗法”
    第二节 俄罗斯核工业发展的“转型期”
        一、政府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核工业转型
        二、国家资本主义背景下的核工业转型
    第三节 俄罗斯核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
        二、俄罗斯核能发展成效显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2020年前核能发展战略分析
    第一节 出台《俄联邦“核工业综合体发展”国家纲要》,确定2020年前核能发展战略
        一、纲要出台背景
        二、纲要基本内容
        三、纲要战略地位
    第二节 核能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效能分析
        一、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
        二、稳步发展国内核电
        三、加强核能技术创新
        四、助力北极地区开发
        五、保障“核遏制”能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核电博弈中的俄罗斯
    第一节 世界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世界能源发展形势
        二、世界核电发展现状
        三、核电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前景
    第二节 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情况
        一、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的主要背景
        二、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主要成果
    第三节 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竞争力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及配套支持
        二、企业层面的海外开发体系构建
        三、核电博弈中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俄核能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第一节 中苏核能合作历史回顾
        一、苏联对华核援助的历史背景
        二、苏联对华核援助的基本情况
        三、苏联终止对华核援助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中俄核能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俄核能合作的时代背景
        二、中俄核能合作概况
    第三节 中俄核能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中俄核能合作存在的问题
        二、中俄核能合作的前景展望
        三、中俄核能合作相关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9)美俄完成“兆吨换兆瓦”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兆吨换兆瓦”计划
未来的供应

(10)泰国能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泰国的能源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泰国的能源发展演变
    第二节 泰国的能源现状
    第三节 泰国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泰国能源环境与贸易
第三章 泰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第一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发展
    第二节 泰国能源战略原则和目标
    第三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主要方案
    第四节 泰国能源策略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泰国的能源外交合作
    第一节 泰国国际能源合作
    第二节 泰国与中东、亚太地区国家(地区)能源合作
    第三节 泰国与欧美非洲能源合作
    第四节 泰国与国际组织的能源合作
    第五节 泰国能源合作的特点和思考
第五章 影响泰国能源战略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泰国能源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国际能源形势对泰国能源的影响
    第三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跨境风电项目的建设模式、梯度转移及减排潜力研究——以中巴经济走廊优先项目为例[J]. 韩梦瑶,刘卫东,刘慧. 世界地理研究, 2021(03)
  • [2]能源科学技术着作The Energy Disruption Triangle(Chapter 15-17)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张桐桐. 黑龙江大学, 2020(06)
  • [3]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D]. 张丽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4]《俄罗斯能源现代化与世界能源新秩序》模拟同传实践报告[D]. 于钦伟.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未来之氢:可再生能源展望》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佳佳. 河北大学, 2020(08)
  • [6]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D]. 刘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困境、博弈与机制 ——气侯变化的全球治理机制研究[D]. 李文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2)
  • [8]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研究[D]. 刘建.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9]美俄完成“兆吨换兆瓦”计划[J]. 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14(01)
  • [10]泰国能源研究[D].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 云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兆吨到兆瓦计划的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