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室设计新思维

化学教室设计新思维

一、化学课堂设计新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蓉[1](2021)在《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组织学习难度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指导下,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教科书已经编写完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在现行的化学教科书一标多本的情况下,着重研究各版本化学教科书之间难度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对于教师理解新版教科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研究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对比法的方法,并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国内现行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分析,运用陈燕博士开发的“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五个主题,并在文本组织层面对教科书进行难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教版教科书文本组织难度值为5.536,鲁科版文本组织难度值为5.002,人教版文本组织难度值为3.288。苏教版教科书文本组织难度值最高,学生学习难度最大,鲁科版难度值占据第二位,人教版教科书学习难度最小。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三版教科书的文本组织难度特点如下:(1)苏教版教科书知识编排灵活,富有创新性及新颖性,实验的设计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2)鲁科版教科书的编排注重知识的迁移及应用能力,对学生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实验探究水平较高,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人教版教科书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难点突出、组织的逻辑性强、实验探究水平较低,易于学生理解。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师对化学教科书的使用提出建议,为今后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参考意见:(1)增加趣味实验创新性,拉近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2)提出的思考问题要及时反馈。(3)精选重点概念,编排要符合学生认知经验。(4)注意知识衔接,构建知识网络。(5)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分散重难点。

孟翀[2](2021)在《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参与者,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围绕为什么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等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一直贯穿教育教学变革的始终。教师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决策者、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关注教师发展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融入到教师教育当中,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已经由早期的配合者、支持者角色转变为教师教育的参与者,并逐步走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的内核,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技术视角下的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构建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来探索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的有效策略与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为了预先掌握与呈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研究根据相关理论,确定了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实践、认知、情感、元认知、批判以及道德等六个方面的维度,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法收集样本原始数据,采用SPSS 22.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反映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整体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在性别属性、年龄、学历背景、教龄、工作职称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第二,因为具体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不稳定性,本研究离不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决策。因此,研究根据样本的水平将总样本分为低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以及高等水平组,在分组基础上选择了教师M、N以及O三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课堂教学观察法、生活史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三阶段理论,凝练与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核心类属与次级类属,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并深度描绘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相关因素的本质内涵,以及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定性结构关系。为后续量化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本研究在前期理论框架建构与个案研究相关结论基础上,建构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理论假设,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测量,同样选择个案的样本总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CB-SEM)相结合的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结构关系。最后,本研究综合考量个案研究的质化结论与问卷调查法的量化研究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结构关系与量化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论,从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文化根基、实践范式、发展逻辑、平台建设、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建议。同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争议或问题,并结合本研究从学科环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保障措施等提出优化策略。

李佳[3](2021)在《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和教育理念实施,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如何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设计教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通过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设计优化培养教学案例,以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索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对学生从创新思维需求度、创新思维形式认知度、创新思维方法了解运用和创新思维培养影响因素四个维度,对教师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综合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中的培养体系。(2)设计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案例。根据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中的关联关系,依据产品情感化设计流程分别设计对应模块的教学案例:“调查与分析”、“设计定位”、“设计提炼”和“视觉表现”。另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出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3)对教学案例的效果进行了教学实证研究。选取某高校工业设计专业75名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按照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案例,对照班学生则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安排。设计了《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测验问卷》应用于教学实验的前测与后测,通过对比分析及问卷访谈调查,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设计对于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显着效果。本课题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所做的研究,但仍有不足之处。创新思维作为一种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也是长期的,课题中涉及到的教学实验样本采集较少,所呈现的教学案例还有待完善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实践,而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还应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刘娜[4](2021)在《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国际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走向实践创新型人才,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最为有利时期,学习化学史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提高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运用化学史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两个重点问题:(1)如何设计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课例?(2)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效果如何?本研究以三元智力理论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两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提升学生在化学史学习中的参与度,通过深入思考体会,内化创新方法,发展创新思维。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化学史发展创新思维教学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质疑精神、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变通能力等均获得了明显的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以三元智力理论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开展了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规范严格的研究过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与总结。研究结论如下:运用化学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以化学史资料为载体,通过探究式教学、IHV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以此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习小组在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学习小组可为学生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徐磊[5](2021)在《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然而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影响,导致学生的思维一定程度上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更为滞后。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初步构建了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编写了调查卷和测试卷,测试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据此,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以策略为指导,构建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教学。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全面了解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而为农村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最终能实现农村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经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论文得到了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农村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与同层次的城区初中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具体表现在化学模型思维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2.多数农村初中生在化学思维能力较高层次的发展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基于农村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2.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3.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刘立斌[6](2021)在《普通高中分形几何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分形几何作为当前的前沿学科,与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世界、解决问题,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教育领域,分形几何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分形理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以及分形几何自身的学习价值。因此分形几何进入高中数学的探究也成为了数学教育者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了分形几何的历史、相关概念、定义、性质、特点以及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分形几何的教育价值以及进入中学教育的可行性。分形几何进入高中数学有多种途径,各有其特点,分形几何校本课程是其中比较合适的一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校本课程”、“分形几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从中提炼出关于这些方面的更多理论。并就分形几何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进一步研究,从课程内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框架、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总体确认了课程开发的框架。通过精心编制材料,挑选出合适的课题并写出与高中生水平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实际的教学验证,在校内开设分形几何校本课,对分形几何校本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现今学生的数学学习注重演绎、推理、证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越来越对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人发现问题、发展新思维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分形几何正是一门可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发展新思维能力的极佳课程。可以激发学生求解未知、探索世界的激情与梦想,甚至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简言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实际教学当中也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个原则:基础性原则、开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场景需要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周嘉欣[7](2021)在《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议论文是高中写作的最主要文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维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整体呈现出论点不明、论证无力、结构混乱等问题,这说明高中生在思维、论证、议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欠缺。图尔敏立足形式逻辑的局限性,在与法学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力大而广泛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该模式作为具有严谨性、开放性的过程性模式,能够将论证逻辑更好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中,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使学生形成论证思维。学生在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式进行议论文写作构思时,能够使论证主张、论证要素、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论证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本研究从图尔敏论证模式着手,将该模式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应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指导议论文写作教学。本研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和课例设计等方法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高度融合,以图尔敏论证模式的论证结构为切入点,明确其六要素、基本模式和扩展模式,并与议论文论证结构相对应,通过具体的课例设计进一步阐述了图尔敏论证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将图尔敏论证模式运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改善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枯燥、低效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研究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课例设计,阐明图尔敏论证模式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中的应用,力求能真正付诸于教学实践,为其他致力于在高中教学中尝试应用图尔敏论证模式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蒋邦英[8](2021)在《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正逐步成为公民的必备素养。只有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个体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社会。同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应将其视作一种素养加以培养。但是,研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文献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中的资源、工具和平台探究问题、产出作品,这为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了思路。然而,运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开展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项目教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其研究现状。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分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与表现,并依据核心素养三层结构的思想,建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三层结构。其次,明确项目教学对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价值。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当前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分析项目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得出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再次,初步进行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目标,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项目教学,包括前期分析、目标设计、项目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最后,通过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验证得出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采用行动研究法,经过三轮行动研究,修正项目教学流程,完善了项目教学设计。随后,通过前后测问卷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两方面的价值。理论层面上,提出并完善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的应用理论;实践层面上,通过开展项目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施雨辰[9](2020)在《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的评价和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维建模是重要的认知工具和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如何获取知识、抽象概念、以及如何理清规律和原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实验中由表及里探查现象之下的实质并最终得出结论,还会对化学学习中学生的态度、兴趣、思维方式和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化学成绩、化学知识拓展和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能力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有重要影响。总而言之,思维建模对于化学教学是有重大意义的。当前化学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缺乏对思维方法指导和强调,相关化学研究也不够完善。中学生目前正处于重要的思维能力发展期,如果不能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是被动吸收知识,将无法做到活学活用,真正提升综合素质。本研究将思维建模这一重要思维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对思维、模型及思维模型、思维建模、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采取问卷法调查化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思维建模的认知和应用状况,随后又构建量表评价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化学学科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科特征、高考命题等特点,借助国内外思维建模的研究结论和经验,仔细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思维建模能力的提升策略。具体如下:我们发现: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思维建模的认识和应用很少,缺乏系统指导。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思维建模的作用和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并表示对融合思维建模的教学方式很期待;②对于思维建模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应用图式、框架图、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概念知识,但是多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自主进行思维建模的意识还不强,与此同时,多数学生对于一些有认知冲突的情境缺乏分析和再认知能力,思维不够清晰,缺乏反思和调控;③要提升学生思维建模能力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提供必要的科学引导和必要的认知框架,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等策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自身思维建模能力。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化学课堂设计新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课堂设计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组织学习难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文本组织
        (三)教科书难度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多元智力理论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评估工具的介绍
    一、评估工具的介绍
    二、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组织难度对比分析
    一、“物质及其变化”学习难度比较与分析
        (一)组织的逻辑性
        (二)组织的引导性
        (三)分析结论
    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习难度比较与分析
        (一)组织的逻辑性
        (二)组织的引导性
        (三)分析结论
    三、“元素化合物”学习难度比较与分析
        (一)组织的逻辑性
        (二)组织的引导性
        (三)分析结论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难度比较与分析
        (一)组织的逻辑性
        (二)组织的引导性
        (三)分析结论
    五、“有机化学”学习难度比较与分析
        (一)组织的逻辑性
        (二)组织的引导性
        (三)分析结论
    六、整体分析结论
        (一)在内容组织关联性方面
        (二)在内容衔接连贯性方面
        (三)在内容组织一致性方面
        (四)在学习目标指引方面
        (五)在学习动机激发方面
        (六)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
        (七)在学习评价反馈方面
第五章 教科书研究及使用建议
    一、教师明确各版教科书特点
    二、教科书使用建议
    三、编写建议
        (一)增加趣味实验的创新性,拉近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提出问题需要及时反馈
        (三)精选重点概念,编排符合学生认知经验
        (四)注意知识衔接,构建知识网格
        (五)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分散重难点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契机:回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的现实需要
        (二)教育旨归: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教学反思: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四)实践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整合的教育实践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具
    六、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七、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研究的创新性
        (二)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差异的研究
        (二)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策略的研究
        (三)教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适切性与匹配性的研究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工具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三、技术接受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过程的研究
        (二)教师采纳信息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教师教学反思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
    二、教师反思性教学相关理论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
        (二)教师的个人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一)技术接受模型(TAM)及其拓展模型
        (二)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UTAUT)
        (三)个人计算机使用模型(MPCU)
        (四)社会认知理论(SCT)模型
        (五)整合TAM与 TPB(C-TAM-TPB)模型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理论
        (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关系的理论构建
        (一)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核心目标
        (二)教学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互动的中介力量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的良性互动是以教师个体经验为前提的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绩效预期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困难预期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群体影响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便利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意向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行为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及差异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二)问卷编制与问卷题项修订
        (三)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选择
        (四)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总体发展水平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的差异比较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的差异比较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的差异比较
    三、调查研究结论
        (一)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个案实证研究
    一、个案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与确定
        (二)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三)三级编码结果及信息饱和度检验
        (四)研究信度、效度与伦理
    二、小学语文教师M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三、小学语文教师N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四、小学语文教师O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五、个案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与测量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测量
    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一)影响因素PLS-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二)影响因素PLS-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三、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一)影响因素CB-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二)影响因素CB-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四、实证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
        (一)创设适宜教师采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情境
        (二)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弱化教学困惑
        (三)提供更为健全且系统的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建议
        (一)个人哲学: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文化根基
        (二)实践批判: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实践范式
        (三)技术知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
        (四)虚拟共同体: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平台建设
        (五)技术参与监控: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监控体系建设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二、研究展望
        (一)开发更为完善的研究工具
        (二)拓展研究对象的选择范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行为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课堂教学反思访谈提纲
        (一)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访谈提纲
        (二)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访谈提纲
        (三)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呼吁创新人才培养
        1.1.2 市场对产品创新设计的需求
        1.1.3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创新思维研究现状
        1.2.2 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研究
    1.3 研究问题与目标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方法研究
    2.1 创新思维研究
        2.1.1 创新思维的涵义
        2.1.2 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
        2.1.3 创新思维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调查研究法
        2.2.3 案例教学法
        2.2.4 课堂观察法
        2.2.5 市场调研、分析方法
        2.2.6 数据分析方法
    2.3 情感化设计概述
    2.4 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多元智能理论
    2.5 执行工具
        2.5.1 SPSS统计分析软件
        2.5.2 问卷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对学生创新思维需求度的调查
        3.3.2 对学生创新思维形式认知度的调查
        3.3.3 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了解运用的调查
        3.3.4 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影响因素的调查
        3.3.5 对教师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
    3.4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3.4.1 创新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3.4.2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3.4.3 学习积极性不高
        3.4.4 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4.1 创新思维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4.1.1 创新思维形式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4.1.2 创新思维方法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4.2 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体系—以产品情感化设计为指导
        4.2.1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4.2.2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产品情感化设计流程步骤
    4.3 教学案例设计前期分析
        4.3.1 教学目标分析
        4.3.2 学习者特征分析
        4.3.3 教学过程分析
    4.4 教学案例设计
        4.4.1 “调查与分析”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4.4.2 “设计定位”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4.4.3 “设计提炼”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4.4.4 “视觉表现”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4.5 教学模式设计
    4.6 教学案例效果评价设计
        4.6.1 课堂观察评价
        4.6.2 问卷与访谈调查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实践研究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测试工具
    5.2 实验实施
        5.2.1 实验前测
        5.2.2 实验过程
        5.2.3 实验后测
    5.3 实验统计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测差异性分析
        5.3.2 实验班实验前测与后测差异性分析
        5.3.3 对照班实验前测与后测差异性分析
        5.3.4 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5.4 实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问卷
    附录 B 对教师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 C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测验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4)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1.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3.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创新思维的相关研究
        1.创新思维的内涵
        2.创新思维的特征
        3.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
    (二)化学史教学的研究
        1.关于化学史教育价值的研究
        2.关于化学史教学模式的研究
        3.关于化学史的教材设计研究
    (三)相关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化学史
        2.化学史教学
        3.创新思维
    (二)理论基础
        1.三元智力理论
        2.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四、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问卷和访谈
    (三)研究工具
    (四)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
        1.数据收集
        2.数据分析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
    (一)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1.问题的确立
        2.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1.制定行动计划
        2.实施行动研究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
        1.研究过程总结
        2.行动研究结果
        3.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四)本章小结
六、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整改
    (一)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1.问题的确立
        2.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1.制定行动计划
        2.实施行动研究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
        1.研究过程总结
        2.行动研究结果
        3.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四)本章小结
七、研究反思、结论、建议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结论
        1.运用化学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
        2.学习小组在运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3.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中学生创新思维调查问卷

(5)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学习时间紧迫,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极度缺乏
        1.1.2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拘谨,学生的思维长期受到束缚
        1.1.3 受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堪忧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化学学习的需要
        1.2.2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2.3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1.3 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4.4 课题研究的可创新之处
2.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概念界定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4 多元智能理论
    2.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思维
        2.2.2 思维能力
        2.2.3 化学思维能力
        2.2.4 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 农村初中生思维现状分析
    3.1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分析
        3.1.1 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1.2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2 基于农村初中生思维特征的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3 化学思维能力前测分析
        3.3.1 调查基本要素概述
        3.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
4.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1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特征
        4.1.1 以人为本特征
        4.1.2 主体性特征
        4.1.3 创新性特征
        4.1.4 重视素质教育
    4.2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化学教学特征
        4.2.1 从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出发,构建基础化学理念
        4.2.2 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疑难,解决疑难
        4.2.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创新精神
        4.2.4 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化学逻辑思维
    4.3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3.1 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
        4.3.2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
        4.3.3 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5. 基于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5.2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5.2.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5.2.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之能量变化与燃料利用》教学设计
        5.2.3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实践研究
    6.1 化学思维能力后测分析
        6.1.1 测试基本要素概述
        6.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测试卷
    附录三: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四: 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调查测试卷
10. 致谢

(6)普通高中分形几何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分形几何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意义
        1.2.2 分形几何对科学领域发展的意义
        1.2.3 分形几何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启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分形几何
        2.1.2 分形几何融入高中数学教学
        2.1.3 校本课程
        2.1.4 基于分形几何的校本课程建设
    2.2 分形几何知识背景
        2.2.1 分形几何的发展进程
        2.2.2 分形几何的理论基础
        2.2.3 几种基本的分形几何图形
        2.2.4 分形几何与传统欧氏几何的区别
    2.3 分形几何的应用
        2.3.1 分形几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3.2 分形几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2.3.3 分形几何在地球物理学中的运用
        2.3.4 分形几何在材料学中的运用
    2.4 融入分形几何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现状
        2.4.1 国外中学分形几何教学研究现状
        2.4.2 国内中学分形几何教学研究现状
        2.4.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分形几何的要求
        2.4.4 现有中学数学教材中分形几何的融入情况
    2.5 课程理论基础
        2.5.1 情境学习理论
        2.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3 师生互动理论
        2.5.4 科学主义课程观
        2.5.5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2.6 分形几何与中学数学教育
        2.6.1 分形几何的教育价值
        2.6.2 分形几何中学教育的可行性
        2.6.3 分形几何初步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定位
第3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行动研究法
第4章 分形几何校本课程开发(上)
    4.1 课程内涵与目标
    4.2 课程内容与框架
    4.3 课程实施与评价
        4.3.1 课程材料的编制
        4.3.2 课堂教学的实施
        4.3.3 课程评价
第5章 分形几何校本课程开发(下)
    5.1 教学设计案例
        5.1.1 几何发展简史
        5.1.2 分形几何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5.1.3 经典分形几何图形
        5.1.4 奇妙的科赫雪花曲线
        5.1.5 初探谢尔宾斯基踏板三角形
        5.1.6 几何画板画分形几何
        5.1.7 几何迭代与代数迭代
        5.1.8 分形几何的广泛运用
        5.1.9 设计分形地毯
    5.2 教学实施案例
        5.2.1 几何发展简史教学实录
        5.2.2 科赫雪花曲线教学实录
    5.3 教学实施评价
        5.3.1 问卷调查结果
        5.3.2 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5.4 课程建设反思
        5.4.1 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5.4.2 教学策略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分形几何校本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附录二: 分形几何校本课程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关于研究现状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条件及局限
        一、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
        二、开展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第五节 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图尔敏论证模式与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分析
    第一节 图尔敏论证模式概述
        一、图尔敏论证模式产生的思想背景
        二、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六要素与论证步骤
    第二节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概述
        一、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含义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之背景
        三、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意义
    第三节 图尔敏论证模式运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一、图尔敏论证模式与议论文写作的联系——论证
        二、教师与学生的论证常识是认识基础
        三、关注论证过程的严谨性
        四、图尔敏论证模式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章 图尔敏论证模式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分析
    第一节 图尔敏论证模式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理念
        一、立足核心素养
        二、以人为本
        三、着眼发展
    第二节 图尔敏论证模式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目标
        一、训练思维灵活性
        二、训练思维严谨性
        三、训练思维批判性
    第三节 图尔敏论证模式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步骤
        一、审题立意——鲜明主张
        二、精准定位——明确要素
        三、凝练大纲——清晰思路
        四、厘清顺序——严谨结构
        五、锤炼技巧——生动语言
第三章 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课例设计及分析反思
    第一节 课例设计
    第二节 课例设计分析
    第三节 课例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现状
        二、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与结构建构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分析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表现分析
    第二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结构建构
        一、三层结构推演
        二、三层结构阐释
第三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价值解析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设计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二、活动探究提升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三、协作学习增进学生的交流共享
        四、作品制作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
    第一节 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第二节 目标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第三节 项目结构设计
    第四节 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一、明确项目,规划问题解决方案
        二、问题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作品制作,数字化协同创新
        四、交流展示,分享创新性观点
    第五节 项目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要素分析
        二、评价量表设计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实践
    第一节 前期准备
        一、行动研究思路
        二、项目主题设计
        二、教学实施环境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计划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三、项目教学实施
        四、教学效果分析
        五、反思与修正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计划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三、项目教学实施
        四、教学效果分析
        五、反思与修正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与总结
        一、行动研究计划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三、项目教学实施
        四、教学效果分析
        五、行动研究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和创新点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组项目规划表
附录三 《声临其境》评价表
附录四 《记录美好生活》评价表
附录五 《创作动画故事》评价表
附录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后测调查问卷
致谢

(9)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的评价和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研究方法
        1.1.5 研究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思维
        1.3.2 模型
        1.3.3 思维建模
        1.3.4 化学思维建模能力
    1.4 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问题解决理论
        1.4.3 认知学习理论
        1.4.4 思维三元论
        1.4.5 学习评价
        1.4.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情况简介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2 学生思维建模认知现状调查
        2.2.1 学生对思维建模的认识及实际运用情况
        2.2.2 学生建构思维模型的方式
        2.2.3 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展望
    2.3 调查结果与讨论
3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化学思维建模能力评价框架的构建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3.1.2 指标选取的依据
        3.1.3 三大指标的选取
        3.1.4 确定权重系数
        3.1.5 等级的划分与标准
        3.1.6 化学思维建模能力评价总表
    3.2 评价高中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的测试
        3.2.1 评价目的
        3.2.2 评价对象
        3.2.3 评价方法
        3.2.4 评价工具的编制与评分
        3.2.5 测试信度、相关分析
    3.3 思维建模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整体情况分析
        3.3.2 为领域知识建模能力分析
        3.3.3 为认知方式建模能力分析
        3.3.4 为问题解决过程建模能力分析
        3.3.5 个案分析
4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的提升策略
    4.1 给教师的建议
        4.1.1 基于学情选择不同思维建模活动
        4.1.2 引导学生多视角看待问题
        4.1.3 提供必要的认知支架
        4.1.4 开展实验探究学习
        4.1.5 加强思维训练
        4.1.6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4.2 给学生的建议
        4.2.1 及时整理所学知识
        4.2.2 锻炼推理能力
        4.2.3 加强具有综合性和典型性题目的训练,建立“错题本”
        4.2.4 重视化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展望
        5.2.1 化学思维建模的教学过程需要更多课例完善与论证
        5.2.2 思维建模有待于全面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思维建模认识现状调查
附录B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C 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测试题
附件
致谢

四、化学课堂设计新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组织学习难度对比研究[D]. 刘佳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D]. 孟翀.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与研究[D]. 李佳.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4]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D]. 刘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D]. 徐磊. 扬州大学, 2021(09)
  • [6]普通高中分形几何校本课程建设研究[D]. 刘立斌. 扬州大学, 2021(09)
  • [7]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D]. 周嘉欣.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8]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D]. 蒋邦英.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能力的评价和提升策略研究[D]. 施雨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化学教室设计新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