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关系的新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关系的新进展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瑞[1](2014)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点及与内异症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表现,并且内异症组织可发生恶变。内异症恶变相关肿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腺癌(70%)和肉瘤(12%),Higashiura等将内异症恶变相关肿瘤分为以下几种(1)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为主;(2)其它苗勒氏管肿瘤;(3)肉瘤,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腺肉瘤为主。目前内异症病灶腺上皮细胞恶变与卵巢癌的关系方面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内异症病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恶变与子宫肉瘤的关系的研究少见,它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预后因素尚不清楚。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发生于子宫外组织,现有两种理论解释其成因,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恶变形成,另一是由盆腔间皮原始苗勒氏细胞恶变形成。研究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来源、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关系的理解。研究目标探索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资料,(1)按照病变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和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2)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将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内异症的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和不合并内异症的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与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比,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以下特点:(1)临床表现不同,盆腔包块占多数(45.5%,P=0.010),异常阴道流血少见;(2)术前血清CA125水平相当;(3)诊断时FIGO分期期别较晚(P<.001);(4)更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6.4%vs9.3%,P=0.031);(5)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无明显区别。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中,合并内异症组与不合并内异症组相比,两者在年龄、月经状态、术前CA125水平、病理分型、分期、免疫组化特点方面无明显区别,合并内异症组中CA125异常患者的比例可能更高。结论与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比,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同,合并内异症的比例较高,但其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并无区别。提示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起源可能与内异症密切相关。

李熳[2](2010)在《黑色素瘤转移相关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以B16F10及其相应肺转移的移植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2D-DIGE的方法联合质谱技术鉴定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蛋白,并验证部分蛋白的功能,以期为临床上找到预测黑色素瘤血道转移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内容:1.第一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小鼠B16F10的皮下移植瘤传代过程中,发现若干小鼠出现自发性肺转移,我们将具有黑色素瘤转移的肺脏进一步移植至小鼠的鼠蹊部,并进行传代,获得了稳定传代的肺转移移植瘤(B16M组),并比较了肺转移移植瘤与B16F10移植瘤(B16组)之间的特性差异。2.第二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应用差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了B16组和B16M组之间的差异蛋白表达,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相关蛋白。3.第三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利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验证vimentin的质谱结果,并在70例有完整预后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标本上探究其临床意义。三、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50只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分成两组,其中25只C57BL/6J小鼠的鼠蹊部接种B16F10单细胞悬液(B16组),另外25只接种肺转移移植瘤的单细胞悬液(B16M组),待肿瘤直径约为1cm左右时处死小鼠,分离收集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H&E切片,计数2组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MMP-2及MMP-9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第二部分:分别提取8例B16组及8例B16M组冻存肿瘤组织的蛋白,将每组8例的蛋白提取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差示凝胶电泳。在同一块胶上分别应用Cy3、Cy5标记各组样本及Cy2标记2组的混合样本作为内参,在第二块胶上进行反向标记,Cy2, Cy3, Cy5的激发波长分别是488/520nm,532/580nm和633/670nm, DeCyder软件进行胶内和胶与胶之间的差异分析,获得的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的数据,利用MASCO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查询软件搜索并鉴定差异蛋白质。3.第三部分: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在上述提取的每组8例的蛋白标本中验证质谱结果,并收集随访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进一步探究差异蛋白的临床意义。四、研究结果1.B16M组与B16组的特性差异B16M组的肿瘤组织外观颜色变浅,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质地呈鱼肉样,B16组的肿瘤组织呈典型的黑色,质地较软。通过H&E染色的观察和MMP-2、MMP-9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16M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且VMD较B16组显着增高,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也高于后者,且B16M组有明显色素缺失的特征,类似于临床上的无色素黑色素瘤的表现,说明B16M具有高转移高侵袭力的特质。2.B16M组与B16组的差示凝胶电泳和质谱结果选择2D-DIGE来替代传统的2-DE筛选转移组与原发组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应用MALDI-TOF/TOF MS来鉴定差异蛋白点,共获得13个转移相关蛋白,其中11个在B16M组中上调,2个为下调,上调的蛋白有:vimentin、PGK1、enolase 1、TPI、Bip、laminin binding protein、GAPDH、myoglobin、proteasome activator reg alpha、β-actin和γ-actin,下调的为2个未命名蛋白。所示蛋白其功能涉及细胞骨架、糖代谢、分子伴侣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3. vimentin的质谱结果验证和临床意义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了质谱中vimentin的鉴定结果,并在70例临床随访完整的标本中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的表达,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为肿瘤细胞胞浆染成黄色,阳性细胞数>40%为高表达组,<=40%为低表达组。采用卡方检验检测vimentin的高/低表达与患者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可见vimentin的高表达与血道转移有密切的联系,而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的联系,P值均大于0.05。五、研究结论Vimentin与黑色素瘤的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的vimentin对于原发黑色素瘤来说,是血道转移的预测因素之一。在临床上,Vimentin不仅仅是确诊黑色素瘤的标志物,还是指导临床预后的预测因素之一,有望成为今后预测黑色素瘤血道转移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

张春敏[3](2010)在《Survivin, Caspa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雄黄的体外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Survivin和Caspase-3在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二)以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实验,初步观察雄黄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为应用雄黄治疗SCC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一)对2007-2009年期间收集的46例皮肤鳞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经组织病理确定并组织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中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二)以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在37℃、100%湿度、5%CO2孵箱单层传代培养,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U/ml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MTT法检测雄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雄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诱导凋亡的作用;RT-PCR法检测雄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Survivin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改变。结果:(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本组46例患者组织病理均有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构成的癌巢,侵入真皮网状层或更深;根据Broder分级标准,Ⅰ级鳞癌15例,占32.6%;Ⅱ级鳞癌17例,占37.0%,即高分化鳞癌32例,占69.6%;Ⅲ-Ⅳ级鳞癌即低分化鳞癌14例,占30.4%。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彻底。对照组标本20例,均取材于手术切除的正常面部、腹部及外阴部皮肤。(二)免疫组化结果1.Survivin蛋白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Surviv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癌组织中多呈弥漫性分布,在鳞癌组织内及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32/46)、0.0%(0/10),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分化鳞癌及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9.38%(19/32)、92.86%(13/14),二者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aspase-3蛋白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主要在细胞浆。在皮肤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6%(17/46)和90.00%(18/20);在高分化鳞癌及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75%(14/32)、21.43%(3/14),二者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鳞癌组织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关系32例Survivin表达阳性组织中有8例Caspase-3表达阳性(8/32,25.00%),而14例Survivin表达阴性组织中有9例Caspase-3阳性表达(9/14,64.29%),二者表达均为阴性者5例,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r=-0.375,P<0.05)。(三)雄黄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的体外干预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雄黄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当雄黄浓度在30-400μg/ml时,A431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其抑制率随雄黄浓度(30,60,100,200及400μg/ml)的增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4%,14%,26%,39%及66%。高浓度雄黄处理细胞后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死亡。不同浓度雄黄处理A431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浓度大于60μg/ml时A4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光镜下观察雄黄作用于A43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A431细胞呈菱形、多角形,生长旺盛;不同浓度雄黄作用于A431细胞24h后肿瘤细胞生长不佳,细胞体积稍微缩小,形态不规则,胞膜皱缩,部分细胞漂浮,有部分细胞死亡,并出现小片状无细胞生长区,飘浮细胞增多等现象。随着雄黄浓度的增加,上述现象更加明显。而对照组细胞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核固缩现象偶见。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A431细胞经浓度分别为60、100、200μg/ml雄黄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早期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5.24%、26.07%和11.97%。4.雄黄对Survivin及Caspase-3 mRN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浓度组雄黄(60-200μg/ml)作用A431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产物浓度随雄黄浓度升高而增大,但至200μg/ml时,其浓度又明显降低;Survivin产物浓度则随雄黄浓度升高而减小;内参β-actin见不到肉眼可见的浓度变化。结论:(一)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urvivin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率越高,因此Survivin可能抑制了鳞癌组织的凋亡;(二)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雄黄具有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雄黄能诱导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的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四)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的表达、提高凋亡蛋白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杨毅,郭卫[4](2001)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文中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VEGF)在肉瘤的转移和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肉瘤已经逐渐成为研究VEGF的重要标本,除滑膜肉瘤外的大多数肉瘤VEGF表达与肿瘤预后不良明显相关。对于软组织肿瘤来说,肿瘤的大小和边界为最关键的预后因素,VEGF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重要评估因子之一。VEGF生物学特征复杂,通过两种受体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已经开始采用VEGF抑制药治疗肿瘤,这将成为继化疗后的又一崭新的治疗领域。

张乐华[5](2001)在《写在前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001年11月19日,《当代医学》杂志社在北京主办了“骨科学诊治进展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和本刊傅浙文编辑主持了会议。与会的45们专家就骨科多个专题进行了精辟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 脊柱肿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许多困难,近10年来这一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马庆军,党耕町医师对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点及与内异症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黑色素瘤转移相关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小鼠B16F10肺转移移植瘤的获得及其特性比较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方法
        1.1.4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1.5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生成拟态密度计数
        1.1.6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B16M与B16移植瘤的外观及镜下的差异表现
        1.2.2 B16M与B16移植瘤中VMD和MVD的差异
        1.2.3 B16M和B16中MMP-2、MMP-9的差异表现
    1.3 讨论
        1.3.1 B16在黑色素瘤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1.3.2 B16M无色素的特性
        1.3.3 血管生成拟态与血道转移
    1.4 小结
二、小鼠黑色素瘤与其肺转移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B16与B16M双向凝胶电泳—差异荧光二维电泳图谱
        2.2.2 差异蛋白点的鉴定结果
        2.2.3 质谱鉴定结果
    2.3 讨论
        2.3.1 蛋白质组学简介
        2.3.2 双向差异凝胶电泳简介
        2.3.3 2D-DIGE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2.3.4 差异蛋白点的意义
    2.4 小结
三、Vimentin的验证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对象
        3.1.2 Western blotting的步骤
        3.1.3 人体标本
        3.1.4 免疫组化步骤
        3.1.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计数与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征
        3.2.2 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生存分析
        3.2.3 Western blotting验证vimentin的表达
        3.2.4 Vimentin的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3.3 讨论
        3.3.1 vimentin的功能简介
        3.3.2 vimentin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黑色素瘤预后及转移的新认识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Survivin, Caspa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雄黄的体外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及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皮肤鳞癌的认识
        (一) 概述
        (二) 病因病机
    二、皮肤鳞癌病因及机制研究
        (一) 紫外线
        (二) 人类乳头瘤病毒
        (三) 放射线照射
        (四) 化学物质刺激
        (五) 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变
        (六) 遗传因素
    三、皮肤鳞癌与凋亡相关因子的研究
        (一) Caspase家族
        (二) Livin与Survivin
        (三) p53
        (四) bcl-2、bcl-xl与bax
        (五) Fas与FasL
        (六)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
    四、皮肤鳞癌的治疗进展
        (一) 传统手术治疗
        (二) Mohs显微切除法
        (三) 光动力疗法
        (四) 咪喹莫特乳膏
        (五) 基因治疗
        (六)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urvivin和Caspa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仪器
        (四)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一)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二) 免疫组化结果
    三、讨论
        (一) 中医学对皮肤癌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病因及机制研究
        (三) Survivin和Caspase-3与肿瘤的关系研究
        (四) Survivin和Caspase-3与皮肤鳞癌关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研究
    前言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主要实验仪器
        (二) 主要药品及实验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细胞培养
        (二) 细胞传代
        (三) 细胞冻存和复苏
        (四) 细胞增殖抑制率测定—MTT法
        (五) 光镜观察细胞形态
        (六)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分析
        (七) RT-PCR法检测Survivin及Caspase-3的mRNA表达
        (八) 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
        (一) 不同浓度雄黄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 光镜下观察雄黄作用于A43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三)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四) 雄黄对Survivin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四、讨论
        (一) 雄黄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
        (二) 雄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三) 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的增值抑制作用
        (四) 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Survivin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的论文科研情况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点及与内异症关系的临床研究[D]. 张国瑞. 山东大学, 2014(11)
  • [2]黑色素瘤转移相关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李熳. 天津医科大学, 2010(12)
  • [3]Survivin, Caspa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雄黄的体外干预研究[D]. 张春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 杨毅,郭卫. 当代医学, 2001(01)
  • [5]写在前面[J]. 张乐华. 当代医学, 2001(01)

标签:;  ;  ;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肉瘤关系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