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财规划行业:蓄势待发

中国理财规划行业:蓄势待发

一、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鸥[1](2016)在《碳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研究与建议》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气候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各个国家也都意识到,气候变暖是一个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之而来的,国际上围绕着碳排放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意味着碳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在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许多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在完善之中,但是可持续发展已经作为我国的一个战略目标提上了日程。为了能够在世界上立足,展现我们的大国风范,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且需要融入到碳金融的国际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追随世界发展的步伐。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碳金融对于我国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扩张,需要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先机。其次,通过对于碳金融交易的架构和交易模式等原理的介绍,我们就可以找到发展的切入点,进行对症下药。同时,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美国、欧盟和印度分别代表了自愿减排市场、强制减排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探索的发展方式,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都会遇到不同难题和瓶颈,通过这些经验的借鉴可以使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少走弯路。但是我国毕竟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简单的实证分析就能够得出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结论。同时我们还存在着滞后性等问题,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正在建设的初期,国际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还远远不够,这些都是亟需我们解决的。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上,法律政策是根本,银行是重要参与者,国际合作是手段,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关键。通过最近中国在国际上重大会议中的表态,表明了我们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会以大国的姿态来应对世界对于中国的期望。

邢剑琛[2](2010)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居民对于自身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发强烈,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个人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也不是很成熟。尤其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差距很大,主要集中在经营理念、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支持系统等方面。面对国内外的这种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向国外同行学习经验,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十年,中国早在2006年12月底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个人人民币业务。经过这四年的发展,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我国个人理财领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银行涌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也会逐步加深。我国银行面临着人员优秀、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管理有效的巨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

葛延青[3](2008)在《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承诺至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不受地域和客户的限制开展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公平竞争。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外资银行的强大实力和多年全球化运作经验面前,中资银行短期内不可能获得绝对占据上风的竞争优势。双方虽然在同一环境内,但是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同时,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我国政府的协助和支持。其多年在本土经营的网络和理念根深蒂固,是中国民众长期信赖和依靠的银行。显然在此方面,双方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相当明显,究竟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中资银行又该在这样的对垒中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双方关系的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大敌当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坚决地固守阵地。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银行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阻挡,合作已成为必然,不如干脆摆出合作的架势,与外资银行一道重新洗牌,将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市场重新分割,会使中资银行的实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提升,扩大其市场份额。两种观点,一种是“主战”,另一种是“主和”,但无论哪种观点,其本质都在于如何使中资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情形下,尽快提升自身实力,维护中资银行利益。然而两种观点都对如何处理中外资银行关系考虑的过于片面,没有从外资银行作为外资企业的特殊形式来分析其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把握中资银行在处理对待外资银行的关系上究竟选择是合作还是竞争。目前的状况下,中资银行应该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选择合作性竞争的方式。中资银行应该在合作中保持竞争意识和观念,防止最终变成外资银行的傀儡和入侵中国金融市场的工具。我们应从目前国内外的环境和外资银行的本质来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和步骤,进而正确把握其发展阶段性特点,不是全面的合作或者全面的竞争,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或者竞争,以求能通过具体的策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以使在后期的市场和客户的争夺中获得绝对优势,并逐步走向全球金融市场。文章分五个部分来论述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采取合作性竞争问题。第一部分为导言,阐述了文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提出中外资银行关系问题,明确了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也罗列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经济学界对合作和竞争的理论开始,找出合作性竞争的支撑理论即竞争合作理论与博弈论。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现状,以及双方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指出中资银行应该在哪些方面与外资银行合作。此外,从外部环境基础与内部战略基础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条件。第四部分,围绕具体问题,提出处于前期的中资银行采取合作性竞争的详细策略,比如引入外资银行参股策略,全面业务方面的合作性竞争策略等,并做以相应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阐述了合作性竞争过程中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危机防范思路与建议。最后,从整体的论证中得出“合作性竞争”是目前中资银行应该采取的最理性、最合理选择的结论。

符飞[4](2006)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组建与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演进有了明显变化,最显着的趋势在于各种金融业间的区别及差异日渐模糊化,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界限已逐渐消除,金融机构跨行业进行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并朝大型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发展。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国际金融经营体制的重要创新,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采用。目前,我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根据WTO协议,到2006年末,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金融机构均可依法在我国开展业务。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大量涌入,他们不但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技高一筹,还可以利用其综合经营的优势,谋取分业经营条件下难以获取的综合效益。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国金融机构要想获得生存,就必须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通过对现有金融机构进行改制、重组、并购等途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实力的一种现实选择。虽然我国目前仍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但作为金融综合经营重要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已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环境下孕育,它代表了我国金融经营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论文选择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与监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金融创新理论和监管理论,从微观层面研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策略、组建方案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和治理,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探讨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环境和战略规划,以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论文研究对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直接的现实指导作用。论文的研究主题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与监管,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即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潮流。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是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果,是金融业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外在整体金融环境改变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与政府的推动作用分不开。在分析影响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因素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政府管理水平与金融业管制及金融综合经营的关系,指出政府纪律与管理能力较差的国家,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愈多,造成的利润损失愈大。论文随后分别阐述了金融综合经营的四种模式及其优缺点,认为在我国目前体制

王晶[5](2003)在《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文中研究说明 2000年10月,第一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首次将金融策划和注册金融策划师的概念介绍到中国。2002年11月,第二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为中国金融策划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金融策划师”,这一新名词再次引起了金融界的关注。中国需要金融策划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尤其是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

二、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论文提纲范文)

(1)碳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研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
    1.3 碳金融市场的功能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与不足
2 碳金融交易原理
    2.1 碳金融交易架构
        2.1.1 碳金融市场参与者
        2.1.2 碳金融交易工具
        2.1.3 碳金融交易形式
    2.2 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条件
        2.2.1 合理分配碳排放权
        2.2.2 完善的市场
        2.2.3 政府管理的能力
    2.3 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模式
        2.3.1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
        2.3.2 碳排放权交易模式
    2.4 碳交易市场结构
        2.4.1 强制性减排市场
        2.4.2 自愿性减排市场
3 国际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3.1 国际碳金融发展历程
    3.2 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
    3.3 国际主要国家碳金融经验借鉴
        3.3.1 美国
        3.3.2 欧盟
        3.3.3 印度
4 中国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4.1 中国碳金融政策的产生
    4.2 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2.2 实证过程
        4.2.3 结果分析
        4.2.4 结论
    4.3 中国碳金融的现状
        4.3.1 能源紧缺导致碳金融需求增加
        4.3.2 碳金融市场潜能和话语权不成正比
        4.3.3 中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在初步形成
        4.3.4 中国碳金融相关机构正逐步介入
    4.4 中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
        4.4.1 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
        4.4.2 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4.4.3 与国际接轨程度不够深入
        4.4.4 金融创新力度及人才的培养还不到位
5 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5.1 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扶植
    5.2 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适应发展需求
    5.3 借鉴国际发展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5.4 积极创新,培养人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和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基础理论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特点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概念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些特点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发展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2.2.1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2.2.2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2.2.3 金融创新理论
        2.2.4 市场营销理论
3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特点
    3.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1.1 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3.1.2 瑞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3.1.3 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
    3.2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和趋势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存的在问题
    4.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4.1.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环境研究
        4.1.2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分析
    4.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4.2.1 "分业经营"造成的限制
        4.2.2 居民缺乏理财知识
        4.2.3 金融市场不完善
        4.2.4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念问题
        4.2.5 缺少专业化的理财人员
        4.2.6 信息系统的不足
        4.2.7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滞后
5 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5.1 创建良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环境
        5.1.1 进行"混业经营"的制度研究和尝试
        5.1.2 普及个人理财专业知识
        5.1.3 引导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5.2 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5.2.1 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目标市场
        5.2.2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5.2.3 专业人才的培养
        5.2.4 银行品牌策略
        5.2.5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5.3.1 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
        5.3.2 个人理财人员的管理
        5.3.3 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
        5.3.4 市场风险控制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理论基础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竞争与合作的理论
        一、有关竞争理论的阐述
        二、合作性竞争思想的出现
        三、以合作求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中外资银行博弈理论
        一、中外资银行不应恶意竞争
        二、理性定位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
        三、营造理性博弈模型适宜的环境
    第三节 中外资银行阶段性合作与竞争理论
第三章 中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中外资银行竞争状况
        一、地域竞争
        二、方式竞争
        三、业务领域竞争
        四、客户竞争
        五、人民币业务
        六、专业人才
    第二节 中资银行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
        一、中资银行的现状
        二、中资银行的比较优势
    第二节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
        一、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二、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
第四章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基础
    第一节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外部基础
        一、国内环境
        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
    第二节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内部基础
        一、中资银行的内部战略基础
        二、外资银行的内部战略基础
第五章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主要策略
    第一节 引入外资银行参股策略
        一、相关政策要求
        二、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现状及特点
        三、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积极影响
        四、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绩效实证分析
    第二节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的其他策略
        一、建立合资专业附属机构策略
        二、QDII 业务方面的策略
        三、中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及全面业务方面的策略
        四、人员培训方面的策略
第六章 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主要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 合作性竞争背后隐藏的风险
    第二节 中资银行应以竞争思维防范风险
        一、与外资银行建立审慎的战略联盟
        二、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加强市场营销
        四、推动金融创新,实现银行经营多元化
        五、提高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六、推行人才立行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组建与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研究现状和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四、几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概述
    第一节 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体制分析
        二、政府管理水平与金融综合经营关系研究
        三、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及其优缺点
        五、本节小结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概况
        一、金融控股公司概述
        二、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演进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一、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进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金融创新理论分析
        一、金融制度创新理论
        二、金融组织创新理论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析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益分析
    第三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一、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路径研究
        一、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策略分析
        二、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方式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外主要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二、不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比较和总结
        三、总结——未来金融控股公司最佳发展模式
    第三节 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一、产融结合模式
        二、产融结合模式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风险比较分析
        三、产融结合风险的特征
        四、我国产融结合的“类”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分析
        五、结论
第四章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组建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模式选择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第二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方案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策略选择
        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改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策略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改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策略
        四、产融结合模式的“类”金融控股公司的改造策略
第五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治理研究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失当的例子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
        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实例——瑞士信贷集团风险管理框架
        四、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制度
    第二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二、构建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与稽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三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
        一、国际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相关规范
        二、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特点
        三、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
        四、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与协调
        五、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概况及其完善
第六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理论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与目标
        二、金融监管的效果评价
        三、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理论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研究
        一、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分析
        二、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经验借鉴
        三、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与综合监管体制比较分析
    第三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选择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选择
    第四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研究
        一、国际上关于金融风险监管的规范
        二、构建以风险为本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第五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建议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的现状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碳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研究与建议[D]. 张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D]. 邢剑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01)
  • [3]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合作性竞争问题研究[D]. 葛延青. 河南大学, 2008(09)
  • [4]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组建与监管问题研究[D]. 符飞. 中共中央党校, 2006(01)
  • [5]中国金融策划业:蓄势待发[J]. 王晶. 中国金融, 2003(01)

标签:;  ;  ;  ;  ;  

中国理财规划行业:蓄势待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