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胴体脂肪性状与蛋物理成分关系的研究

肉种鸡胴体脂肪性状与蛋物理成分关系的研究

一、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邹云峰[1](2018)在《彭县黄鸡种质资源特性与生产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彭县黄鸡是我国优秀家禽种资资源,其具有耐粗放、抗逆性强、味美可口等优点,是分布在成都平原和丘陵地区黄鸡类群中的代表鸡种。上世纪末,由于国外大量快大型肉鸡的引进,导致彭县黄鸡数量的骤减,市面上也出现了彭县黄鸡与其他鸡种混杂的情况,养殖规模的快速缩小,彭县黄鸡濒临灭绝,保护彭县黄鸡种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彭县黄鸡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以期为彭县黄鸡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全面了解彭县黄鸡的种质资源特性和基本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通过对彭县黄鸡保种群体进行mtDNA D-loop区测序,结合GenBank已有数据,分析彭县黄鸡遗传多样性和起源;比较彭县黄鸡保种群体中不同胫色群体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明确其选育开发方向;采用生长曲线拟合为彭县黄鸡制定一个合理化养殖程序和科学管理模式;分析180日龄彭县黄鸡体尺和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产蛋日龄的种蛋品质进行对比。主要结果如下:1.彭县黄鸡线粒体群体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504bp506bp,共检测到15个多态位点,分为7个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694±0.000758,单倍型多样性为(Hd)为0.713±0.041。NJ法构建系统系统发生树,发现彭县黄鸡有三个分支,可能来自3个母系起源。2.彭县黄鸡不同胫色群体屠宰率在88.04%89.47%,半净膛率在75.44%81.34%,全净膛率在60.71%63.64%,胸肌率在11.54%12.28%,腿肌率19.28%24.54%,表明彭县黄鸡优秀的产肉性能。除了腹指率指标白胫公鸡显着高于黄胫公鸡外(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都不显着。不同胫色群体间肉色、滴水损失、粗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和粗蛋白等指标差异不显着;黄胫母鸡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显着低于白胫母鸡(P<0.05),但公鸡间差异不显着;此外,脂肪酸含量在不同胫色间差异不显着,而黄胫群体肌苷酸含量显着高于白胫群体(P<0.05)。3.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Bertalanffy三种模型均能用于彭县黄鸡生长发育曲线的拟合,拟合度(R2)都超过0.995,,其中Gompertz模型与各个周龄实测体重更加吻合,表明Gompertz模型对彭县黄鸡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最优。4.彭县黄鸡180日龄的体尺参数与屠宰性能间大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彭县黄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间的第一对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71和0.927,贡献率分别为0.974和0.817,都达到极显着水平。在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中均是体斜长、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起决定因素。试验证明:可以将体斜长作为主要标准对彭县黄鸡进行屠宰性能的选择。5.彭县黄鸡蛋重、蛋壳重和蛋黄比率随产蛋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155日龄显着低于240日龄、300日龄和400日龄(P<0.05);155日龄和400日龄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显着低于240日龄(P<0.05),但与300日龄没有差异(P>0.05);240日龄与300日龄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较高,都显着高于155日龄(P<0.05),但与400日龄没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彭县黄鸡以产蛋中期(240-300日龄)最佳,并随着日龄的增高蛋品质逐渐降低。综上,本研究表明彭县黄鸡mtDNA D-loop区的多态性较丰富,有3个母系起源。在进行彭县黄鸡选育时,可利用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通过体斜长作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生长性能的间接选择,且尽量选择产蛋中期(240-300日龄)的种蛋进行早期留种,为彭县黄鸡选育方案制定和早期选育留种提供科学指导。

李云雷[2](2016)在《北京油鸡不同阶段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肉种鸡和地方鸡43周龄后产蛋量的迅速下降是生产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动物的繁殖性能强烈依赖于机体能量的动态平衡,能量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有待挖掘。人和其他试验动物的研究表明,脂质的合成和代谢能够引起机体内分泌的变化,进而引起生殖机能的改变。目前关于蛋种鸡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北京油鸡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测定个体脂肪沉积量及性发育和繁殖性能,分析不同阶段种鸡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实践和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全文共包括四个试验:试验一:研究了育成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量与性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5周龄北京油鸡(n=90)的腹脂重、腹脂率、脂带宽、尾脂厚等脂肪性状与性器官发育性状呈中等正相关。其中腹脂重量与卵巢重和卵巢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P<0.01)和0.25(P=0.02)。提示育成期脂肪沉积过量可能导致北京油鸡性发育提前。试验二:研究了开产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量与性成熟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5周龄北京油鸡(n=48)的腹脂重与卵巢重、卵巢指数和输卵管重均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P=0.04),-0.39(P=0.01)和-0.30(P=0.05)。低腹脂组与高腹脂组的平均体重没有差异,但是开产比例比高脂组高29%,提示低脂组性成熟一致性较好,腹脂沉积过量导致北京油鸡性成熟和开产延迟。试验三:研究了产蛋前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量与产蛋数、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间的相关。结果显示,43周龄北京油鸡(n=48)按照腹脂率分为三组,过量的脂肪沉积会导致北京油鸡输卵管重量和长度的下降(P=0.04,P=0.02),产蛋数下降(P=0.04)。高脂组的哈氏单位低于低脂组(P=0.04)。种蛋孵化性能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产蛋期脂肪的过度沉积影响产蛋数量。试验四:研究了产蛋后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量与产蛋数和蛋品质间的相关。结果显示脂肪沉积量与产蛋数相关性不显着,但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将65周龄北京油鸡(n=70)按照腹脂率分为三组,全期产蛋曲线显示中等组产蛋数最高。高脂肪沉积量可引起蛋形指数增大(P=0.08),不利于蛋的保存和运输以及种蛋的孵化。提示产蛋后期维持中低等脂肪水平,利于产蛋后期产蛋率的维持以及蛋品质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北京油鸡不同阶段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均存在紧密联系,合理控制北京油鸡脂肪沉积量能够调控育成期个体的性发育和性成熟,提高产蛋期产蛋性能和蛋品质,进而提高种鸡生产力和种用效率。

刘璐,郑江霞,徐桂云[3](2014)在《鸡蛋蛋黄比例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黄是鸡蛋的精华部分,蛋黄比例是衡量鸡蛋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市场中不同消费群对鸡蛋中蛋黄的含量需求有所不同。掌握蛋黄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产品质量和市场销售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蛋黄比例的相关概念、研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蛋黄比例近几年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对蛋黄比例研究和育种的思考,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孙瑛瑛[4](2013)在《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用性能、肉品质及各组织中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京海黄鸡为试验素材,从1日龄开始饲养,育雏期(0-6周龄)在同一饲养条件和营养水平(代谢能11.75MJ/kg,粗蛋白质19.32%)下饲养,分别在0、2、4和6周龄称重。43日龄时,随机分成四个处理组,即两个低蛋白、能量水平试验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试验对照组(试验3组)、高蛋白、能量组(试验4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15只)。四个试验组日粮的代谢能水平依次为9.95MJ/kg、10.95MJ/kg、12.65MJ/kg和13.95MJ/kg,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16%、17%和18%。饲养至16周龄,并分别于8、10、12、14和16周龄对每个试验组全群称重。在0、2、4和6周龄分别选取公、母各4只鸡,取心脏、肝脏、胸肌、肌胃、小肠和肾脏六种组织用于总RNA的提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载脂蛋白B (ApoB)基因在心脏、肝脏、胸肌、肌胃、小肠和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于试验分组后的8、10、12、14和16周龄的鸡每个试验组分别选取公、母各4只,分别取上述六个组织进行Apo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16周龄时每个试验组选取公、母各20只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取每个试验组的胸肌和腿肌测定常规肉品质,每个试验组选取公、母各4只进行翅静脉采血,12000r/min离心,将血清样品编号分装保存于液氮,用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体重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公鸡生长速度分组后(育成期)较分组前(育雏期)生长速度快,分组初期(56日龄至70日龄)不论公母,各试验组的公、母鸡均表现为高蛋白能量日粮组的体重显着或极显着高于低蛋白能量日粮组(P<0.01或P<0.05)。112日龄时,各试验组鸡的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2.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4个蛋白、能量水平试验组中,不论公母,屠宰性能的各指标(宰前活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在各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3.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中,试验4组的母鸡胸肌的肉色与试验1组、2组和3组母鸡胸肌肉色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2组母鸡腿肌的肉色与试验1组、3组和4组腿肌的肉色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试验3组母鸡胸肌的系水力显着大于试验4组(P<0.05)。其他常规肉品质指标(水分、失水率、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和pH)在不同蛋白、能量水平日粮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肌肉风味、鲜味等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肌苷酸含量结果显示,不同部位,不论公母,肌肉中校正肌苷酸含量各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公、母混合后,整体表现出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水平肌肉中校正肌苷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差异不显着(P>0.05)。氨基酸结果显示,总体看来,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胸肌、腿肌中TAAβ1EAA和DFAA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脂肪酸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水平的增加,胸、腿肌中脂肪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各组不同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棕榈油酸(C16:1)组分和油酸(C18:1)组分含量较高。胆固醇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肌肉中胆固醇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硫胺素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母鸡肌肉中硫胺素含量和公鸡腿肌中硫胺素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3组公鸡胸肌中硫胺素含量显着大于试验2组(P<0.05)。5.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中,不论公母,饲喂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日粮对京海黄鸡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母鸡血液中,试验1组甘油三酯含量与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差异极显着(P<0.01),公、母混合后,试验1组甘油三酯含量与试验4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6.载脂蛋白B(ApoB)基因在各组织中表达结果表明:不论公母,ApoB基因在京海黄鸡的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相对于其它组织高,在心脏中只有微量表达,小肠中表达量也相对较少,母鸡的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公鸡。母鸡的肝脏中,试验4组ApoB基因的表达量极显着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1),在公鸡的肝脏中试验4组的表达量极显着高于试验1组(P<0.01)。

章玲玲[5](2013)在《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试验选用高邮鸭和金定鸭为研究素材,经过0-8周龄的养殖观察试验、养分表观代谢利用率测定试验、屠宰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对高邮鸭和金定鸭的生长、肉质性状、养分表观利用率、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基因表达的差异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为研究两品种鸭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部分有关的营养学与遗传学证据,并为今后潜在的营养调控措施及选种选育提示了方向。(1)试验鸭的生长性能与生产性能高邮鸭和金定鸭0-8周龄的体重累积生长曲线均呈S型曲线,高邮鸭各周龄的体重均极显着高于金定鸭(P<0.01),高邮鸭生长速度极显着快于金定鸭(P<0.01),高邮鸭和金定鸭分别在3周龄和4周龄生长速度最快。8周龄鸭体尺指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品种差异和性别差异(P<0.05或P<0.01);两品种鸭除体斜长外,其他体尺指标间均表现为极显着的正相关(P<0.01),胫长、胫围、龙骨长、胸宽与屠宰性能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高邮鸭和金定鸭产肉性能良好,两品种鸭除屠宰率和半净膛率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均差异极显着(P<0.01),脂肪性状差异极显着(P<0.01),母鸭对腹脂的沉积能力高于公鸭,大多数屠宰性能指标间极显着正相关(P<0.01);品种间肉品质差异不大(P>0.05),鸭肉品质与屠宰性能之间相关性程度较低(P>0.05),两品种腿肌中脂肪含量差异显着(P<0.05)。(2)试验鸭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养分表观利用率鸭外周血浆VLDL和TG浓度未呈现明显的品种差异和性别差异(P>0.05),高邮鸭血浆TG浓度与胸肌重、胸肌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VLDL浓度与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重、腹脂率、皮脂厚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生长速度快的高邮鸭对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比生长速度慢的金定鸭高36.97%(P<0.05),对粗纤维的表观利用率高于金定鸭71.96%(P<0.01),对无氮浸出物的表观利用率高于金定鸭44.24%(P<0.05),两品种鸭对粗脂肪和能量表观利用率的差异虽未达到显着水平,但高邮鸭对粗脂肪的表观利用率有高于金定鸭的趋势,金定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有高于高邮鸭的趋势。两品种鸭对干物质、粗灰分及钙、磷的表观利用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3)鸭体内GHR基因表达及其与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具有发育性变化,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呈现品种差异和组织差异。两品种鸭肝脏GHR mRNA表达与生长速度呈显着的正相关性(P<0.05),高邮鸭腿肌GH mRNA表达与体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金定鸭腿肌GHRmRNA表达与体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两品种鸭肝脏GH mRNA表达与肝脏重显着正相关(P<0.05),高邮鸭腿肌GH表达与宰前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肝脏GHR mRNA表达与肝脏重、瘦肉率、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P<0.05或P<0.01);金定鸭肝脏GHR mRNA表达仅与全净膛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高邮鸭腿肌GHR表达与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瘦肉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金定鸭腿肌GHR mRNA表达与全净膛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高邮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与腹脂重、腹脂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肝脏GHR mRNA表达与腹脂重、皮脂厚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两品种鸭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与VLDL浓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性(P<0.05)。

陈媛媛[6](2011)在《VLDL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血清VLDL浓度对肉种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在卵黄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作为载体,与卵泡膜上的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转运进入卵泡膜。在VLDL的合成与转运过程中,Apo-VLDL II基因、Apo-B基因和OVR基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本试验以肉种母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血清VLDL浓度、这三个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如下:本试验检测了148份QM母鸡的血清VLDL浓度,按浓度大小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Ⅳ组(44~200、201~380、381~720、720~1070mg/ml血清),各组对应的产蛋量依次为:97.30、100.35、98.19、98.12。其中,Ⅱ组与其他组的产蛋量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组之间的产蛋量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中等血清VLDL浓度组(200-380mg/ml)的产蛋量最高。各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雏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采用PCR-SSCP和PCR-RFLP的方法,在三个基因上共检测到四个变异位点。在Apo-B基因上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SNP1(26732bp,T/G)和SNP3(38349bp,9bp的插入缺失)为高度多态(PIC>0.5),SNP2(4578bp,A/G)为中度多态(0.25<PIC<0.5);在OVR基因上检测出SNP4(3967bp,T/G),为高度多态(PIC>0.5);在Apo-VLDL II基因上进行全序列扩增,未发现多态位点。Apo-B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在300日龄产蛋量性状中,SNP1和SNP3的不同基因型差异显着(0.01<P<0.05),AB型比AA型高4.38个,HH型比GG型高3.25个。在300日龄蛋重中,SNP3的HH型比GG型高2.50g,差异达到显着水平(0.0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单倍型组合在300日龄产蛋量、300日龄蛋重和受精蛋健雏率中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0.01<P<0.05):300日龄产蛋量的最好单倍型组合为H1H3(ACE-ADE,92.83),最差单倍型组合为H3H4(ADE-ADF,85.52),二者相差7.21枚蛋,大于前面单位点变异所显示出的效应;300日龄蛋重的最好单倍型组合为H4H6(ADF-BCF,54.17),最差单倍型组合为H1H3(ACE-ADE,50.46),相差3.71g,也大于前面单位点变异所显示出的效应;受精蛋健雏率的最好单倍型组合为H4H6(ADF-BCF,0.97),最差单倍型组合为H2H6(ACF-BCF,0.89),二者相差0.08。OV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MM型和KK型在300日龄产蛋量和开产日龄上的差异显着(0.01<P<0.05)。在300日龄产蛋量上,KK型比MM型高6.86个;在开产日龄上,KK型比MM型早2.84天;表明KK型是高产蛋量和早开产的优势基因型。MM型和MK型在受精蛋健雏率上的差异显着(0.01<P<0.05),MM型比MK型高0.04,表明MM基因型是高受精蛋健雏率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多态性与血清VLDL浓度的关联分析发现:SNP1中BB型(234.75 mg/ml)的血清VLDL浓度极显着(P<0.01)低于AA型(349.23mg/ml),并且两基因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雏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因此,BB型是较低VLDL浓度的优势基因型。综上所述,中等血清VLDL浓度组(201~380mg/ml)的产蛋量最高。Apo-B基因SNP1的AB型是高产蛋量的优势基因型,SNP3的HH型是高产蛋量和高蛋重的优势基因型。OVR基因SNP4的KK型是高产蛋量和早开产的优势基因型。对于Apo-B基因和OVR基因多态性、血清VLDL浓度水平和繁殖性状三者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郑云[7](2007)在《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肌肉生长抑制素是控制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Myostat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浙东白鹅、五龙鹅、扬州鹅、朗德鹅、莱茵鹅、豁眼鹅、吉林农大白鹅、狮头鹅、皖西白鹅、籽鹅等不同鹅品种(品系)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同时利用狮头鹅、皖西白鹅、籽鹅对Myostatin基因基因型与1~11周龄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等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如下:(1)在检验的12对Myostatin基因的引物中,我们发现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分别为启动子区域760bp处的T-G,542bp处的C-T,498bp处的A-C的突变,内含子1的1632bp处的A-G的突变。(2)不同鹅品种(品系)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引物P3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各群体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高于等位基因B,且基因频率均高于0.77,表现为优势基因。引物P4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扬州鹅、朗德鹅、狮头鹅群体中等位基因D的频率均高于等位基因C的频率,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0.6250、0.5488、0.6474,而在其余群体中均表现为等位基因C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D的频率。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等位基因D可能与肌肉生长有关,其结果需进一步验证。引物P5、P11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各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表现为等位基因E均高于等位基因F的频率,等位基因J的频率均高于等位基因K的频率。(3)对MSTN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皖西白鹅、籽鹅、狮头鹅检测个体的生产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在P3位点上狮头鹅1周龄、6周龄、8周龄、9周龄、10周龄、11周龄体重,具有BB型的个体体重显着高于AB型个体的体重(P<0.05),具有BB型个体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显着高于AB型和AA型,在皖西白鹅群体中的P3位点不同基因型BB型显着高于AB型和AA型。在P4位点上,在狮头鹅群体中的具有DD型的个体各周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显着高于CC型和CD型(P<0.05);在皖西白鹅群体中具有CC型的个体3、4、5、6、7、8、9、10、11周龄体重显着高于CD型(P<0.05),具有CC型个体的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着高于DD型(P<0.05);在籽鹅群体中具有CC型的个体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着高于DD型(P<0.05)。在P5位点上,在狮头鹅群体中的具有EE型个体的3、4、5、6周龄体重显着高于EF型和FF型(P0.05),具有EF型个体的屠体重、半净膛重、腿肌重、全净膛重、胸肌重显着高于FF型(P<0.05);在皖西白鹅群体中的具有EE型个体11周龄体重显着高于FF型(P<0.05),具有FF型个体的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着高于EF型(P<0.05)。

曾灼祥[8](2006)在《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后代肉质和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包含三方面内容:(1)把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分成20%、15%、10%三个处理组,研究母体不同蛋白水平对其生产性能和种蛋品质的影响。(2)将三个处理组的鸡蛋孵化,相同蛋白和能量水平下饲养至84日龄进行屠宰实验,对其胴体品质和肉质进行测定,观察母体不同蛋白水平对子代肉质的影响。(3)采用单因子试验分析了三个处理组后代的肌肉在不同pH条件下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功能特性的变化。 第一章:在母体蛋白水平不同而能量和其它营养环境一致的情况下,高蛋白组、低蛋白组和对照组的产蛋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蛋白组要高于低蛋白组。母体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种蛋的大小、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影响。高蛋白组蛋重显着比低蛋白组大3.95%(p<0.05)。实验结果还表明蛋的品质和大小对子代鸡的生长发育有影响:高蛋白组的蛋重,蛋自含量高,子代生长速度较快,体重较大。 第二章:母体营养环境不同,子代的胴体品质表现出一定的差别:高蛋白组后代和对照组后代的宰前活重显着(p<0.05)大于低蛋白组。高蛋白组后代和对照组后代的腿肌压榨损失明显高于低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后代和对照组后代的腿肌剪切力明显高于低蛋白组(p<0.05)。胸肌中,高蛋白组和对照组后代的压榨损失高于低蛋白组。肌肉组织学数据表明:高蛋白组后代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着大于低蛋白组(p<0.05),而肌纤维密度高蛋白组显着小于低蛋白组(p<0.05),肌纤维间距三个处理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高蛋白组后代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着大于低蛋白组(p<0.05),而肌纤维密度高蛋白组后代显着小于低蛋白组(p<0.05),肌纤维间距高蛋白组后代显着大于低蛋白组。各种游离脂肪酸在三个处理组中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高蛋白组后代和对照组后代的含量均高于低蛋白组。 第三章:胸肌中,pH为6.0,7.0时高蛋白组后代鸡肌原纤维蛋白溶液的活性巯基含量显着高于低蛋白组(p<0.05),总巯基含量高蛋白组显着大于低蛋白组和对照组(p<0.05);高蛋白组腿肌肌原纤维蛋白溶液pH为5.5,7.0时,总巯基含量显着大于低蛋白组(p<0.05)。pH为6.5时,胸肌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三个处理组间差异显着(p<0.05),低蛋白组的凝胶强度较小。胸肌肌原纤维蛋白溶液pH为6.5,7.0时高蛋白组的凝胶保水性显着高于低蛋白组(p<0.05);腿肌中,pH为5.5,6.5,7.0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差异显着(p<0.05),高蛋白组的凝胶保水性显着高于对照组。

龚道清,张军,郑云,董飚[9](2004)在《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以肉种鸡为素材,测量其42周龄蛋的物理组成和54周龄肉种鸡腹脂重(率),研究肉种鸡屠体肥度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结果表明:腹脂重(率)与蛋重、蛋黄重、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相关不显着;蛋重与蛋黄重、蛋白重存在极显着的正表型相关,与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呈显着的负表型相关;蛋黄重与蛋白重呈极显着的正表型相关,与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呈极显着的正表型相关;蛋白重与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呈极显着的负表型相关;蛋黄比例与蛋黄蛋白比例呈极显着正表型相关。

朱晓萍,尚秀国,李辉[10](2004)在《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以雅发褐壳蛋鸡为供试材料 ,在零世代和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 ,应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体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 ,比较了高低脂系的生产性能 ,并研究了二世代母鸡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上述性状的相关程度 ,进一步探讨了血浆VLDL浓度的双向选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二世代前期(19~ 4 3周 )产蛋量高脂系较高 (P <0 .0 5 ) ,在中后期 (44~ 6 2周 )低脂系产蛋量较高 (P <0 .0 5 ) ,全期 (19~ 6 2周 )产蛋量高、低脂系间差异不显着 (P >0 .0 5 ) ;二世代母鸡血浆VLDL与前期 (19~ 4 3周 )产蛋量呈显着的正表型相关 (P <0 .0 5 )和中等程度的正遗传相关 ,与中后期 (44~ 6 2周 )产蛋量呈显着的负表型相关 (P <0 .0 5 )和中等程度的负遗传相关 ,与全期产蛋量呈极低的正表型相关 (P >0 .0 5 )和正遗传相关。二世代母鸡蛋重低脂系较高 ,但两系间差异不显着 (P >0 .0 5 )。血浆VLDL浓度与蛋重呈较低的负表型相关和中等程度的负遗传相关 ,表明对血浆VLDL浓度的低向选择有可能使中后期蛋重提高。

二、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彭县黄鸡种质资源特性与生产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家禽遗传资源概况
    1.2 我国家禽遗传资源现状
    1.3 我国家禽品种的起源和多样性研究
        1.3.1 我国家禽遗传品种的起源研究
        1.3.2 我国家禽品种资源多样性研究
    1.4 家禽品种特性与评价方法
        1.4.1 从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以及用途进行评价
        1.4.2 从生化、分子遗传学角度进行评价
        1.4.3 从肉品质、蛋品质角度进行评价
    1.5 家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1.6 彭县黄鸡概况
        1.6.1 外貌特征
        1.6.2 资源现状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彭县黄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彭县黄鸡DNA-Dloop区序列测定结果
        2.4.2 彭县黄鸡单倍型结果
        2.4.3 彭县黄鸡与其他品种间的系统发育结果
    2.5 讨论
        2.5.1 彭县黄鸡mtDNAD-loop区结构特征分析
        2.5.2 彭县黄鸡的母系起源
        2.5.3 彭县黄鸡的开发利用方向
    2.6 小结
3 彭县黄鸡不同胫色群体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体尺测定结果
        3.3.2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3.3.3 肉品质测定结果
    3.4 讨论
        3.4.1 彭县黄鸡体尺测定结果分析
        3.4.2 彭县黄鸡屠宰性能测定结果分析
        3.4.3 彭县黄鸡肉品质测定结果分析
    3.5 小结
4 彭县黄鸡生长体重及生长曲线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饲养管理
        4.1.3 数据收集
    4.2 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
        4.3.1 体重生长发育结果
        4.3.2 生长曲线拟合结果
    4.4 讨论
        4.4.1 彭县黄鸡体重生长发育分析
        4.4.2 彭县黄鸡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5 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相关性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2 数据处理
    5.3 试验结果
        5.3.1 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简单相关结果
        5.3.2 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典型相关结果
    5.4 讨论
        5.4.1 彭县黄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简单相关性分析
        5.4.2 彭县黄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典型相关性分析
6 彭县黄鸡不同产蛋日龄蛋品质比较分析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蛋品质测定结果
        6.3.2 蛋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
    6.4 讨论
        6.4.1 彭县黄鸡蛋品质测定结果分析
        6.4.2 彭县黄鸡蛋品质性状相关性结果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北京油鸡不同阶段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母鸡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1.1 母鸡的生殖系统与性成熟
        1.1.2 影响母鸡繁殖性能的因素
    1.2 家禽脂肪代谢规律
        1.2.1 家禽脂肪的合成和降解
        1.2.2 家禽体脂分布
    1.3 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
        1.3.1 脂肪代谢与人类生殖健康
        1.3.2 脂肪代谢与家禽繁殖性能
    1.4 脂肪因子对家禽繁殖性能的影响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北京油鸡育成期脂肪沉积与性发育的关系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动物
        2.2.2 试验方法
        2.2.3 主要仪器
        2.2.4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1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性发育指标测定结果
        2.3.2 1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性发育指标相关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北京油鸡开产期脂肪沉积与性成熟的关系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
        3.2.2 试验方法
        3.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2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性发育指标测定结果
        3.3.2 2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性发育指标相关分析
        3.3.3 已开产和未开产北京油鸡脂肪性状对比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北京油鸡产蛋前期脂肪沉积与产蛋数及孵化性能的关系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
        4.2.2 试验方法
        4.2.3 主要仪器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35周龄北京油鸡蛋品质状况
        4.3.2 43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繁殖性能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4.3.3 43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
        4.3.4 43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对蛋品质的影响
        4.3.5 43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产蛋前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与种鸡产蛋性能
        4.4.2 产蛋前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与蛋品质
        4.4.3 产蛋前期北京油鸡脂肪沉积与种蛋孵化特性
    4.5 小结
第五章 北京油鸡产蛋后期脂肪沉积与产蛋性能的关系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
        5.2.2 试验方法
        5.2.3 主要仪器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北京油鸡 63-64周龄蛋品质与35周龄高峰期蛋品质的对比
        5.3.2 6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繁殖性能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5.3.3 6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5.3.4 65周龄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蛋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4.1 产蛋后期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产蛋性能
        5.4.2 产蛋后期北京油鸡脂肪性状与蛋品质
        5.4.3 产蛋前期和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变化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鸡蛋蛋黄比例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蛋黄比例的概念
2 研究蛋黄比例的意义
    2.1 提高蛋黄比例的意义
        2.1.1 蛋黄比例影响鸡蛋营养水平
        2.1.2 提高蛋黄比例可增加鸡蛋加工行业的产值
        2.1.3 高蛋黄比例可作为蛋鸡选育的主要指标
    2.2 降低蛋黄比例的意义
        2.2.1 降低蛋黄比例能够降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
        2.2.2 降低蛋黄比例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3 蛋黄比例的遗传参数
    3.1 遗传力
    3.2 蛋黄比例与其他性状的遗传相关
        3.2.1 蛋黄比例与蛋黄重
        3.2.2 蛋黄比例与蛋重
        3.2.3 蛋黄比例与产蛋等性状的关系
4 影响蛋黄比例的因素
    4.1 鸡本身因素
        4.1.1 不同品种鸡的蛋黄比例不同
        4.1.2 日龄影响蛋黄比例
    4.2 饲料因素
        4.2.1 饲料蛋白水平
        4.2.2 饲料矿物质水平
        4.2.3 饲料中亚麻籽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水平
        4.2.4 其他添加物
    4.3 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
    4.4 其他因素
        4.4.1 饲养方式
        4.4.2 光照
        4.4.3 储存时间
5 总结与思考

(4)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用性能、肉品质及各组织中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京海黄鸡品种简介
        1.1 品种来源
        1.2 品种的主要特性、特征
    2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畜禽影响的研究进展
        2.1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鸡肉质的影响
    3 鸡肉品质的相关研究
        3.1 鸡屠宰性能的研究
        3.1.1 屠宰性能的影响因素
        3.2 鸡肉物理、化学指标的研究
        3.3 鸡肉风味、鲜味指标的研究
        3.3.1 日粮营养水平对鸡肉风味、鲜味指标的影响
    4 家禽脂肪代谢
        4.1 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
        4.1.1 营养水平
        4.1.2 饲养方式
    5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5.1 血液生化指标与家禽脂肪代谢的关系
        5.2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家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 鸡脂肪代谢相关的载脂蛋白B基因研究进展
        6.1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鸡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
        7.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7.2 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解析方法(2~(-ΔΔCt))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用性能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方
        1.2 体重测量方法
        1.3 屠宰性能测定方法
        1.3.1 屠宰与取样
        1.3.2 屠体重
        1.3.3 屠宰率
        1.3.4 半净膛重
        1.3.5 半净膛率
        1.3.6 全净膛重
        1.3.7 全净膛率
        1.3.8 腿肌率
        1.3.9 胸肌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别公鸡1-112日龄体重测定结果
        2.2 母鸡不同组间1-112日龄体重测定结果
        2.3 公、母混合后不同组间1-112日龄体重测定结果
        2.4 不同组别公、母鸡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2.5 公、母鸡混合后不同组别的屠宰性能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方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1 主要试剂
        1.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肉品质指标的测定
        1.4.1 常规肉品质指标的测定
        1.4.2 肌肉中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1.4.3 肌肉中鲜味、风味等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肉品质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2.1.1 不同组别常规肉品质测定结果
        2.1.2 公、母鸡混合后不同组别胸、腿肌常规肉品质测定结果
        2.2 肌肉中常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2.2.1 同一性别相同部位、不同组别肌肉常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2.2.2 公、母鸡混合后不同组别肌肉常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2.3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质风味指标的影响
        2.3.1 不同组别公、母鸡IMP及其它ATP代谢物测定结果
        2.3.2 公、母鸡不同组别氨基酸测定结果
        2.3.3 公、母鸡不同组别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2.3.4 公、母鸡不同组别胆固醇含量测定结果
        2.3.5 公、母鸡不同组别硫胺素含量测定结果
        2.3.6 公、母混合后不同组别硫胺素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3.2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3.3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风味、鲜味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各组织中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方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1 试剂药品
        1.3.2 仪器与设备
        1.4 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
        1.4.1 脂肪代谢相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及指标
        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poB基因相对表达量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生长阶段ApoB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2.2.1 组织总RNA提取
        2.2.2 对照组ApoB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各组织相对表达量
        2.2.3 16周龄时ApoB基因在不同组别、不同性别、各组织相对表达量
        3 讨论
        3.1 日粮中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各组织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专利情况

(5)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品种简介
        1.1 高邮鸭
        1.2 金定鸭
    2 禽类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
        2.1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2.2 脂质的运转
        2.3 基因调控脂肪代谢
        2.4 营养因素影响体脂沉积
    3 家禽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GH、GHR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2 家禽GH、GHR基因序列的研究
        3.3 家禽GH、GHR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3.4 家禽GH、GHR基因表达的研究
    4 禽类代谢试验
    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试验部分
    试验一 鸭生长性能与生产性能的测定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饲养管理
        1.2 试验仪器
        1.3 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测定
        1.4 肉品质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速度
        2.2 体尺指标
        2.3 屠宰性能
        2.4 肉质性状
        2.5 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生长速度
        3.2 体尺与肉用性能
        3.3 屠宰性能、脂肪性状与肉品质
        4 小结
    试验二 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养分表观利用率的测定与分析
        1 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仪器
        1.1.3 外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测定
        1.1.4 外周血浆总甘油三酯的测定
        1.1.5 数据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TG、VLDL测定标准曲线
        1.2.2 鸭外周血浆TG、VLDL浓度分析
        1.2.3 鸭外周血浆TG、VLDL含量与肉用性能的相关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2 鸭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代谢试验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试验仪器
        2.1.5 计算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鸭养分表观利用率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试验三 鸭GH、GHR基因表达及其与生长及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1.4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1.5 引物设计、目的片段标准品的制备
        1.6 荧光实时定量PCR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2.2 鸭腿肌GH、GH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2.3 高邮鸭和金定鸭肝脏与腿肌GHR mRNA表达的比较
        2.4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体重及生长速度的相关分析
        2.5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屠宰性能的相关分析
        2.6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脂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7 鸭肝脏和腿肌GHR mRNA表达与血浆TG、VLDL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
        3.2 鸭肝脏和胸肌GH、GHR mRNA表达与屠宰性能
        3.3 鸭肝脏和胸肌GH、GHR mRNA表达与脂肪性状
        3.4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血浆TG、VLDL浓度
        4 小结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1 全文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VLDL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血清VLDL浓度对肉种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产蛋鸡VLDL研究进展
        1.1.1 VLDL的结构及合成
        1.1.2 VLDL的转运及代谢机制
        1.1.3 Apo-VLDLⅡ结构与功能
        1.1.4 Apo-B结构与功能
        1.1.5 OVR结构与功能
    1.2 本研究涉及的候选基因
        1.2.1 Apo-VLDLⅡ基因
        1.2.2 Apo-B基因
        1.2.3 OVR基因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样本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试验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血样采集
        2.2.3 血清VLDL浓度的测定
        2.2.4 总DNA的提取
        2.2.5 DNA样品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2.2.6 引物设计和引物稀释
        2.2.7 PCR扩增
        2.2.8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2.2.9 PCR-RFLP分析
        2.2.10 SSCP分析和基因型判定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 血清VLDL浓度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2.3.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2.3.3 多态信息含量(PIC)
        2.3.4 基因SNPs与血清VLDL浓度及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2.3.5 单倍型的构建
        2.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体间的繁殖性能分析
    3.2 VLDL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3.2.1 血清VLDL浓度与产蛋量的显着性分析
        3.2.2 血清VLDL浓度与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雏率的显着性分析
    3.3 总DNA提取结果
    3.4 PCR扩增结果
        3.4.1 Apo-VLDLⅡ基因PCR扩增结果
        3.4.2 Apo-B基因PCR扩增结果
        3.4.3 OVR基因PCR扩增结果
    3.5 Apo-B基因的结果分析
        3.5.1 Apo-B基因酶切结果分析
        3.5.2 Apo-B基因PCR-SSCP多态检测结果
    3.6 OVR基因结果分析
    3.7 突变位点统计
    3.8 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3.8.1 Apo-B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3.8.2 基因单个多态位点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3.8.3 Apo-B基因单倍型的构建及其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3.8.4 单个多态位点对血清VLDL浓度的遗传效应分析
    3.9 生物信息学分析
4 讨论
    4.1 血清VLDL浓度与产蛋量的相关分析
    4.2 血清VLDL浓度与孵化率的相关分析
    4.3 鸡Apo-B基因的多态性及遗传效应
        4.3.1 Apo-B基因变异的鉴定
        4.3.2 Apo-B基因与繁殖性状及血清VLDL浓度的关联分析
    4.4 鸡OVR基因的多态性及遗传效应
    4.5 SNP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Myostatin基因研究进展
        1.1 Myostatin基因的结构和特点
        1.2 Myostatin基因的表达
        1.3 Myostatin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
        1.4 Myostatin基因的研究
    2 候选基因SNPs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鹅Myostatin基因SNPs多态性检测
        1.1 鹅Myostatin基因P3位点的SNPs多态性分析
        1.2 鹅Myostatin基因P4位点的SNPs多态性分析
        1.3 鹅Myostatin基因P5位点的SNPs多态性分析
        1.4 鹅Myostatin基因P11位点的SNPs多态性分析
    2 不同品种鹅的Myostatin基因的不同位点的遗传特性分析
        2.1 不同鹅品种Myostatin基因P3位点的遗传特性分析
        2.2 不同鹅品种Myostatin基因P4位点的遗传特性分析
        2.3 不同鹅品种Myostatin基因P5位点的遗传特性分析
        2.4 不同鹅品种Myostatin基因P11位点的遗传特性分析
    3 鹅的Myostatin基因的不同位点与鹅生产性状的关系
        3.1 鹅Myostatin基因P3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3.2 鹅Myostatin基因P4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3.3 鹅Myostatin基因P5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群体遗传学分析
    2 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8)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后代肉质和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母体效应的研究
    2 肌肉的组织学特性与肉质
    3 巯基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4 肌肉蛋白质的氧化特性
    5 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
第二章 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种蛋品质和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后代肉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后代鸡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鸡群及饲养管理
    1.2 各项指标的测定
        1.2.1 蛋重及蛋组成测定
        1.2.2 屠宰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性状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2.2 腹脂重(率)与蛋物理组成间的相关
    2.3 蛋物理组成间的相关
3 讨论

(10)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鸡群和育种方案
    1.2 血浆VLDL浓度测定
    1.3 蛋重测定
    1.4 产蛋量记录统计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低脂系产蛋量的比较
    2.2 血浆VLDL浓度与产蛋量的相关
    2.3 二世代母鸡中后期高、低脂系蛋重的比较
    2.4 血浆VLDL浓度与蛋重的相关
3 分析与讨论
    3.1 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对产蛋量的影响
    3.2 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对蛋重的影响

四、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彭县黄鸡种质资源特性与生产性能分析[D]. 邹云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2]北京油鸡不同阶段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 李云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2)
  • [3]鸡蛋蛋黄比例研究综述[J]. 刘璐,郑江霞,徐桂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08)
  • [4]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肉用性能、肉品质及各组织中ApoB基因表达的影响[D]. 孙瑛瑛. 扬州大学, 2013(04)
  • [5]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D]. 章玲玲. 扬州大学, 2013(04)
  • [6]VLDL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血清VLDL浓度对肉种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D]. 陈媛媛.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4)
  • [7]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的研究[D]. 郑云. 扬州大学, 2007(02)
  • [8]母鸡日粮蛋白水平对后代肉质和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D]. 曾灼祥.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9]肉种鸡屠体肥度性状与蛋物理组成关系研究[J]. 龚道清,张军,郑云,董飚. 中国家禽, 2004(S1)
  • [10]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朱晓萍,尚秀国,李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04(05)

标签:;  ;  ;  

肉种鸡胴体脂肪性状与蛋物理成分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