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正角膜消融偏心

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正角膜消融偏心

一、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治角膜切削偏心(论文文献综述)

蒋政[1](2020)在《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63例(126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散光度0-2.5 D)的患者,62只眼行SMILE手术,64只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的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残余散光度、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使用散光矢量分析法评估散光的矫正效果。以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作为评价视力恢复程度的指标。结果:术后3月,SMILE组和FS-LASIK组中分别有58眼(93.55%)和61眼(95.31%)的UDVA达到1.0,分别有18眼(29.03%)和14眼(21.88%)的CDVA提高1行。术后3月SMILE组和FS-LASIK组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术后3月,SMILE组的等效球镜及柱镜度分别为0.02±0.43D、-0.28±0.58D,FS-LASIK组的等效球镜及柱镜度分别为-0.05±0.46D、-0.10±0.45D;其中SMILE组柱镜度在±0.50 D之间的比例为60.00%,在FS-LASIK组中比例为83.3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周到术后3月等效球镜的变化分别为-0.35±0.17D和-0.46±0.44D,SMILE组术后1周到术后3月等效球镜的变化低于FS-LASIK组(P<0.05)。术后3月,散光矢量分析法显示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均以顺规散光为主,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CI均略高于1,SMILE组的IOS、CI、AE高于FS-LASIK组,但是SMILE组和FSLASIK组IOS、CI、A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月,SMILE组和FS-LASIK组的OSI值分别为0.91±0.58,0.83±0.44;MTF cutoff值分别为37.96±9.46,38.81±9.92,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在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矫正近视散光的精确性比SMILE手术更高,但两组术后散光均呈过矫趋势,且SMILE术后散光轴位偏差较FS-LASIK大;3.SMILE术后屈光稳定性比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高;4.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优于SMILE手术。

苏才培[2](2020)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WASCA)的切削中心分布以及治疗近视及散光的视觉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31例(55只眼),FS-WASCA术25例(45只眼)。使用Orbscan II地形图评价手术切削中心分布,并对比两组术后1月、6月的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1)SMILE组切削中心相对于目标中心(角膜顶点)的平均距离为0.218±0.162mm(范围:0.001-0.879mm)。FS-WASCA组切削中心相对于目标中心(角膜顶点)的平均距离0.438±0.208mm(范围:0.021-1.022mm)。SMILE组切削中心偏心平均距离小于FS-WAS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S-WASCA组的切削中心分布相较于SMILE组更为分散。SMILE组切削中心位置更接近术前kappa角方位(P=0.008)。(3)两组术后1月和6月的裸眼视力(UDVA)(P=0.239,0.738)、最佳矫正视力(CDVA)(P=0.164,P=0.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丢失超过两行。(5)术后6月,平均等效球镜SMILE组(-0.08±0.39D)和FS-WASCA组(0.09±0.28D)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90%的病例等效球镜度均在±0.50D范围内。(6)术后6月,SMILE组球差引入量小于FS-WAS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高阶像差引入量(P=0.089)和彗差引入量(P=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对切削中心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主观校准的SMILE比使用眼球跟踪校准的FS-WASCA,在目标切削中心和获得切削中心上有更好的相关性。(2)SMILE和FS-WASCA在矫治近视和散光方面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3)SMILE组的球差引入值显着低于FS-WASCA组,但在总高阶像差和彗差的引入值方面两者没有显着差异。

周跃华[3](2019)在《重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精准个性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矫治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方式。近年来,中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临床应用使准分子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的开展也使得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传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相比,上述手术方法具有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等优点。Trans PRK、SMILE或飞秒制瓣LASIK联合核黄素角膜交联也为薄角膜、角膜地形图异常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在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时代,如何依据术眼术前影响因素和各种手术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成为眼科医师新的挑战,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患眼的解剖因素、患者的个体需求、手术设备的特点以及各种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重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精准个性化选择,努力提高屈光不正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陈开建[4](2018)在《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散光是由于眼球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在空间形成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散光不仅降低了视觉质量,还降低了人们对高视觉需求工作的执行能力。随着屈光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术矫正散光。目前,中高度散光矫正方法常常采用眼内手术如:Toric ICL,Toric IOL等或者角膜消融手术如:FS-LASIK,SMILE,以及非角膜消融术如:LRIs,AK等。眼内手术与角膜消融手术在手术原理,技术以及设计等均不同,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矫正散光效果的比较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低度散光的矫正大多采用角膜消融手术。但是低度散光矫正如果出现轴向偏移,不仅不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还可能形成新的散光。而且个体间对散光的耐受不同,长期习惯低度散光的患者适当保留其生理的散光可能更有利于其术后快速恢复,因此低度散光的手术矫正仍存在争议。非角膜消融手术具有不消融角膜组织的优点,但是手术预期效果不确定。飞秒激光辅助AK提高了弧形切口制作的准确性,近年来逐渐成为矫正散光的有效辅助手段。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观察了散光在近视手术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对于中高度散光,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评价了FS-LASIK与Toric ICL矫正散光的效果。而对于低度散光,不仅探讨了低度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观察了手术矫正低度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探索了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减少了角膜组织的切削量,为矫正散光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为不同程度散光的手术矫正策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第一部分近视手术患者中屈光状态的分布及特点观察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中近视和散光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患者的患者834例(834眼),年龄20.83±3.88岁(1843岁),其中男性606例(72.7%),女性228例(27.3%)。采用0.1%复方托品卡胺眼液麻痹睫状肌后由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行检影验光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的球镜,柱镜度数以及轴向,以负柱镜形式记录并纳入研究。分析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人群中近视,散光以及近视复合散光的分布特点。结果:1.1本研究中近视度数为-4.76±1.79D,其中男性:-4.51±1.77D,女性:-5.41±1.6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与高度近视分别为:19.3%,57.8%和22.9%,男性组中为23.43%,57.92%和18.65%,女性组中为:8.33%,57.46%和34.21%,不同性别组间近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09,p<0.01)1.2本研究中散光度数为-0.74±0.71D,其中男性:-0.73±0.70D,女性:-0.78±0.73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分别为692眼(83%),27眼(3.2%)和115眼(13.8%),在男性组中分别为:84.82%,2.14%和13.04%,女性组中分别为:78.07%,6.14%和15.79%,不同性别组间散光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9,p<0.01)。1.3 77.9%的近视患者复合不同程度的散光。在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中,散光分别为-0.58±0.57D,-0.69±0.70D和-1.00±0.77D,高度近视组中散光明显高于中低度近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8,p<0.01)。随着近视程度加深,低于0.5D散光比例逐渐减小而高于1.0D散光比例逐渐增加,不同程度近视组间,散光程度的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χ2=49.78,p<0.01)。第二部分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和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目的:通过矢量分析方法评价FS-LASIK和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近视手术且术前散光≥1.0D的患者44眼(44例),其中FS-LASIK组22眼(22例),Toric ICL组22眼(22例)。FS-LASIK和Toric ICL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2.72±4.85岁和25.27±5.49岁。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月检查均由经验丰富的验光师完成主觉验光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的球镜,负性柱镜,轴向以及等效球镜。等效球镜=球镜+1/2柱镜。将散光度数高的眼纳入研究,如果双眼相同,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2.1术后3月,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患者均为6眼(27.27%),且均未出现最佳视力下降2行的患者。2.2术后3月,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术后等效球镜在0D,±0.5D,±1.0D和±1.5D的比例分别为18.18%和36.36%,77.27%和95.45%,95.45%和95.45%,100%和100%,术后散光在0D,±0.5D,±1.0D和±1.5D分别为45.49%和59.09%,86.36%和81.82%,100%和95.45%,100%和100%。术后等效球镜和术后散光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1.09;p>0.05)。2.2术后3月,预期矫正散光,手术矫正散光,矢量误差,有效矫正率,误差矫正率,屈光度误差和轴向误差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间分别为2.00?0.50D和1.86?0.76D,1.95?0.48D和1.76?0.81D,0.25和0.00(中位数),1.00和1.00(中位数),0.12和0.00,0.00(中位数)和0.00,0.00和0.00(中位数),两组间矢量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术后3月,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散光的欠矫,足矫与过矫比例分别为36.36%和27.27%,45.45%和59.09%,18.18%和13.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66)。2.4在发生散光矫正轴向偏移中,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为27.27%和27.27%,9.1%和1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但是,偏移角度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分别为4.11±3.02°和8.11±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第三部分0.25D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0.25D散光对主觉和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散光为0.25D的患者20眼(20例)。完善角膜屈光手术常规检查后,分别在矫正与未矫正0.25D散光状态下,行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检查,OQAS检查,分别记录对比敏感度值,OSI值,PVA值,MTFcutoff值,SR值。在双眼患者中,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3.1对比敏感度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暗环境对比敏感度值分别为:3c/d:1.64±0.20与1.65±0.18;6c/d:1.88±0.15与1.91±0.19;12c/d:1.58±0.24与1.62±0.18;18c/d:1.07±0.21与1.12±0.25。散光矫正组均略低于散光未矫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80,-0.9,-1.28,p>0.05)。3.2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MTFcutoff分别为:48.07±8.00与43.94±10.27,PVA分别为:1.61±0.27与1.48±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2,0.23,p<0.05);OSI与SR在两组间分别为:0.41±0.37与0.45±0.37,0.28±0.06与0.25±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05,p>0.05)。3.3 PVA100,PVA25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分别为:1.63±0.26与1.48±0.34;1.29±0.26与1.13±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5,p<0.05),PVA9在两组间分别为:0.77±0.20与0.70±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第四部分:角膜屈光手术矫正0.25D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矫正0.25D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收集2018年7月到2018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并且术前散光0.25D的患者22眼(22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散光矫正组和散光未矫正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月完成视力,裂隙灯和验光检查,并行OQAS以及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检查。如果双眼散光相同,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4.1视力与屈光状态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术后视力分别为:5.05±0.07与5.01±0.06;术后球镜分别为:0.21±0.60D与0.18±0.49D,术后柱镜分别为:-0.25±0.21D与-0.35±0.24D。术后视力,球镜与柱镜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0.14,1.03,p>0.05)。两组内术前散光与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31,p>0.05)。两组均未出现视力下降2行的患者。4.2 OQAS检查术后OSI,MTFcutoff,SR以及PVA100,PVA20,PVA9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分别为:0.73±0.35与1.03±0.59,37.06±9.52与32.14±13.78,0.19±0.04与0.17±0.07,1.25±0.31与1.06±0.46,0.9±0.26与0.77±0.39,0.51±1.38与0.46±0.2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0.99,1.07,1.16,0.93,0.24,p>0.05)。4.3对比敏感度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在暗环境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值分别为:1.59±0.19与1.56±0.12,1.89±0.21与1.87±0.09,1.55±0.24与1.54±0.29,1.22±0.21与1.15±0.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0.12,0.69,p>0.05)。第五部分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的患者10眼(5例),所有患者均先接受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散光,术后观察至少3月后行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手术治疗。记录患者飞秒激光辅助AK手术前,AK术后3月,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手术后视力,验光结果并纳入研究。采用矢量分析法评价散光矫正效果。结果:5.1飞秒激光辅助AK术前与术后3月球镜,柱镜与等效球镜分别为:-6.13?2.15D和-6.47?2.02D,-3.55?1.39D和-1.53?0.57D,-7.90?2.26D和-7.24?2.23D。球镜较术前有轻度升高,柱镜与等效球镜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5.04,-2.45,p<0.05)。飞秒激光辅助AK预期矫正散光:2.95?1.14D,手术矫正散光:1.68?0.38D,矢量误差:1.80?1.10D,有效矫正率:0.63?0.17,屈光度数误差:1.27?0.77D,角度误差:6.86?10.17°。5.2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术前与术后球镜,柱镜与等效球镜分别为:-6.47?2.02D和-0.23?0.49D,-1.53?0.57D和-0.40?0.41D,-7.24?2.23D和-0.34?0.57D,球镜,柱镜及等效球镜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65,-12.37,p<0.0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为4.92?0.10和4.9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5.3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预期矫正散光:2.95?1.14D,手术矫正散光:2.64?1.12D,矢量误差:0.30?0.48D,有效矫正率:0.89?0.13,误差率:0.09?0.13,屈光度数误差:0.31?0.38D,角度误差:-1.10?2.33°。结论:1.77.9%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并且随着近视度数增加,散光度数和高度散光的比例都增加。2.FS-LASIK和Toric ICL均能安全,有效的矫正近视复合中高度散光,但是,当发生散光矫正轴向偏移时,Toric ICL出现的角度误差可能更大。3.矫正0.25D散光有利于提高视觉质量和日间生活视力,但0.25D散光可能有利于改善暗环境下视觉质量。4.矫正0.25D散光对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无影响,这可能与手术因素有关。5.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术能安全,有效地矫正近视复合散光,并且减少了角膜组织的切削量。但是,手术治疗周期较长且手术设计要求更高。

杨浩江[5](2018)在《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治近视散光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治近视散光疗效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治近视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计性、稳定性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的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只眼),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21±4.52岁,术前球镜为-4.37±1.52D,平均散光1.43±1.03D,平均等值球镜为-5.05±1.42D。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主、客观验光、最佳矫正视力、眼位、主视眼、外眼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后极及周边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Orbscan,博士伦)、对比敏感度检查(CSV-1000,Vector vision,美国)、波前像差检查(Zywave,博士伦)、泪液功能检查、瞳孔直径测量(Zywave,博士伦)等。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常规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对比敏感度、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检查等,并记录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PASW Statistic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并发症:本项研究中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2、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og MAR裸眼视力平均为-0.07±0.04,裸眼视力达到20/20以上的术眼比例为91%,裸眼视力达到20/32以上的术眼比例为99%,裸眼视力达到20/40以上的术眼比例为100%。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等于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93%,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差1行以内者占99%。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01。3、安全性:对比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情况。无一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两行或两行以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1行者占6%,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无变化者占4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1行者占4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2行者占9%。安全性指数为1.16。4、可预计性:术后等值球镜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欠矫或过矫(等值球镜超过±1D)。术后12个月的球镜度数为-0.06±0.05D,等值球镜在±0.5D内术眼占92%,等值球镜在±1.0内术眼占100%。5、稳定性: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等效球镜相差超过0.5D者占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高阶像差:术前总高阶像差为0.39±0.18μm,术后12个月为0.40±0.15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术前球差平均为0.18±0.08μm,术后12个月平均为0.22±0.1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8只眼(70.3%)术后总高阶像差较术前不变或下降。慧差、三叶草像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0.07,0.06)。7、散光的矢量分析:术前散光0.5D内的占34%,在1.0D内的占58.7%。术后12个月时散光在0.5D内的占87%,在1.0D内的占98.7%,本次研究散光矫正效果良好。TIA(目标矫正散光矢量)平均为1.43±1.03D,SIA(手术矫正散光)平均为1.60±1.16D。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1.09,CI(矫正指数)为1.10。术后AE(误差角)平均为-4.1±3.9度,在±5度范围内AE占49%,在±15度范围内AE占82%。8、对比敏感度:术前3、6、12和18c/d空间频率分别为1.65±0.10、1.81±0.15、1.59±0.14、1.41±0.11,术后12个月分别为1.69±0.12、1.80±0.16、1.61±0.15、1.40±0.13,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7,0.07,0.07)。结论: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正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可预计性好且疗效稳定,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第二部分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和非球面切削手术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与非球面切削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40例(80只眼),所有人都能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愿意且能够执行手术后随访时间表。其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6.28±3.72岁,术前球镜为-4.82±1.42D,平均散光-0.46±0.41D,平均等值球镜为-5.01±1.30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收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另一组接收非球面LASIK。结果:1、所有患者都完成12个月的随访。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共20例(40只眼),接受非球面LASIK共20例(40只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术前球镜为-4.79±1.62D,平均散光-0.42±0.36 D,平均等值球镜为-5.02±1.41D,平均切削区直径为6.5±0.31mm。非球面LASIK组术前球镜为-4.85±1.31D,平均散光-0.52±0.41D,平均等值球镜为-5.00±2.01D,平均切削区直径为6.3±0.42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有效性: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0,0.01)。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术后12个月Log MAR裸眼视力平均为-0.08±0.05,非球面组Log MAR裸眼视力平均为-0.07±0.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裸眼视力达到20/20以上的术眼比例92%,非球面组裸眼视力达到20/20以上的术眼比例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两组手术有效性指数分别为0.92(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89(非球面组)。3、安全性: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和非球面组均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12个月无一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两行或两行以上,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1行者均为2.5%。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无变化者分别为58%(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67.5%(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1行者分别为27%(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25%(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2行者分别为12.5%(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5%(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15(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1.14(非球面组)。4、可预计性:两组术后等值球镜术前明显下降(P=0.01,0.00)。术后12个月的两组球镜度数分别为-0.27±0.16D(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21±0.19D(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术后12个月等值球镜在±0.5D内术眼分分别占91%(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90%(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等值球镜在±1.0D内术眼均占100%,未发现1D以上明显的欠矫或过矫。5、稳定性: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等效球镜相差超过0.5D者分别占5%(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7.5%(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高阶像差:两组术前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41±0.18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39±0.15μm(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12个月分别为0.48±0.24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62±0.21μm(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球差平均为0.16±0.08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17±0.07μm(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术后12个月平均为0.17±0.11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16±0.12μm(非球面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术前两组慧差平均为0.08±0.07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08±0.03μm(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术后12个月慧差为0.07±0.03μm(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0.08±0.03μm(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比敏感度:术前两组对比敏感度在3、6、12和18c/d空间频率分别为1.50±0.12、1.61±0.15、1.61±0.14、1.48±0.11(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1.47±0.11、1.59±0.12、1.60±0.15、1.48±0.09(非球面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20,0.18,0.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1.60±0.12、1.71±0.15、1.58±0.11、1.41±0.12(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组);1.57±0.11、1.65±0.12、1.30±0.12、1.28±0.03(非球面组),3c/d空间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而在6、12和18c/d空间频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0.00)结论: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手术和非球面切削均能有效矫治近视,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手术比非球面切削更能减低术后像差,改善视觉质量。

李珍,杜改萍,黄一飞[6](2017)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矫治LASIK术后偏中心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个体化切削矫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偏中心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的LASIK术后的偏中心患者8例(10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术后观察手术眼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Q值以及角膜曲率。结果:患者术前UCVA(LogMAR)为0.30.6,Z-调整切削术后UCVA(LogMAR)为-0.10.1。角膜Q值由手术前的1.26±1.55(0.262.25)减少到手术后的0.28±0.35(-0.270.50)。平均角膜曲率由手术前的40.98±3.56(39.2543.50)D减少到手术后的37.32±1.47(36.2538.50)D。角膜光学区直径由手术前的5.9±0.4(5.56.1)mm增大到手术后的6.8±1.1(6.07.4)mm。Z-值调整范围:X轴调整范围为+0.005+0.052 mm,Y轴调整范围为+0.007+0.045 mm。结论:Z-调整进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能使偏中心得到有效矫正,明显提高视觉质量。

张丽,周跃华,徐雯,李颖,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7](2016)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比较》文中提出目的评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临床效果、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角膜像差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44例(87眼)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Topography组(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FS-LASIK,22例44眼)及Wavefront组(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22例43眼)。Topography组应用Wavelight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采集角膜地形图数据。术后6个月,对2组视力、屈光度、角膜不规则指数、激光切削的居中性及角膜波前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出现术后BCVA低于术前。术后2组间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39.9±13.0)低于Wavefront组(44.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2组术后ISV均较术前增加(t=5.216、7.870,P<0.05)。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平均切削偏心量[(0.24±0.29)mm]低于Wavefront组[(0.29±0.31)mm],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5,P>0.05)。术后6个月,Topography组角膜水平彗差(Z31)及球差(Z40)[(-0.166±0.357)μm和(0.390±0.263)μm]均低于Wavefront组[(-0.362±0.353)μm和(0.486±0.16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2.096,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但前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引入的角膜高阶像差更低。

张钰,陈跃国,夏英杰,杨红玉[8](2016)在《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联合MMC治疗RK术后屈光不正》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RK术后视功能下降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的患者13例(16眼),分为远视组(11眼)和近视组(5眼)。对术前及术后1年等效球镜度(SE)及散光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角膜地形图指数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远视组手术前后UCVA中位数分别为0.22和0.09(logMAR)(Z=-1.732,P<0.05),术后9眼UCVA≤0.3,5眼UCVA≤0(logMAR);仅1眼BCVA下降1行,其余均等于或高于术前12行;术前平均SE为(+2.63±1.69)D,平均散光值为(-1.45±0.90)D,术后两者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5,P<0.01;t=-2.359,P<0,05)。远视组术后5眼SE≤±0.50 D,9眼SE≤±1.00 D;术后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角膜高度非对称性指数(IHA)及角膜像差系数(ABR)均较术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28、-2.135、-1.827,P<0.05)。近视组手术前后UCVA中位数分别为0.92和0.09(IogMAR)(Z=-1.863,P<0.05),术后5眼UCVA≤0.3(1ogMAR),2眼UCVA≤0(1ogMAR);所有眼BCVA均等于或高于术前1行;术前平均SE为(-3.63±2.26)D,平均散光值为(-1.55±0.70)D,术后两者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9、-3.143,P<0.05)。近视组术后2眼SE≤±0.50 D,5眼SE≤±1.00 D;术后ISV和IHA较术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27、-1.827,P<0.05)。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光学区偏小及偏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1年2眼有环形haze,BCVA并未下降。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联合MMC治疗RK术后屈光不正合并光学区偏小和(或)偏心安全、有效。

白继,刘莛[9](2016)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主要用于角膜外伤、手术和疾病导致的严重高阶像差以及先天性角膜不规整的治疗,随着设备性能与技术的提高,手术适应范围在不断扩大,尽管角膜屈光力占全眼屈光力2/3以上,但毕竟不是全眼的总体屈光状态,因此与常规手术相比,其手术设计存在着明显的特殊性。因此,了解其手术特点,理解手术设计原则,把握手术适应证是开展该项技术相关医技人员应该掌握的内容。

齐惠,蒋晶晶,姜严明,黄一飞[10](2012)在《个性化切削在近视激光矫治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无痛苦、恢复快、疗效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为广大眼科医师及近视患者所接受,但在提高患者裸眼视力的同时,部分患者也伴随出现夜间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等问

二、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治角膜切削偏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治角膜切削偏心(论文提纲范文)

(1)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实验分组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法
    2.7 术后用药及随访
    2.8 散光矢量分析
    2.9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致谢

(2)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术前检查
    2.3 手术方法
    2.4 切削中心的测量
    2.5 高阶像差测量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切削中心的对比
    3.2 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3.3 SMILE组及FS-WASCA组矫正屈光不正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3.4 两组术前和术后高阶像差的比较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原因分析及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近视与散光在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中的分布特点观察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和 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0.25D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矫正0.25D散光对角膜屈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5.1 研究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
    6.1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散光矫正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飞秒激光辅助散光角膜切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治近视散光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手术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备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术前检查
        2.6 手术流程:(使用博士伦217Z100准分子激光仪)
        2.7 术后用药
        2.8 术后随诊
        2.9 术后疗效评价指标
        2.10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并发症
        3.2 有效性
        3.3 安全性
        3.4 可预计性
        3.5 稳定性
        3.6 高阶像差
        3.7 散光
        3.8 对比敏感度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手术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检查
        2.5 手术过程
        2.6 术后用药
        2.7 术后随诊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有效性
        3.3 安全性
        3.4 可预计性
        3.5 稳定性
        3.6 高阶像差
        3.7 对比敏感度
    4.讨论
    5.结论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创新点
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个性化切削在近视激光矫治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角膜地形图为基础的CA
    1.1 原理
    1.2 特点和适应人群
    1.3 临床观察
2 波前像差引导的CA
    2.1 原理
    2.2 特点和适应人群
    2.3 临床观察
3 Q值引导的CA
    3.1 原理
    3.2 特点和适应人群
    3.3 临床观察 Somani
4 虹膜识别的CA
    4.1 原理
    4.2 特点和适应人群
    4.3 临床观察
5 修正Kappa角的CA
    5.1 原理
    5.2 特点和适应人群
    5.3 临床观察

四、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治角膜切削偏心(论文参考文献)

  • [1]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疗效的对比研究[D]. 蒋政.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D]. 苏才培. 浙江大学, 2020(02)
  • [3]重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精准个性化选择[J].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07)
  • [4]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D]. 陈开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5]波前像差引导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矫治近视散光的临床研究[D]. 杨浩江.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4)
  • [6]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矫治LASIK术后偏中心的临床分析[J]. 李珍,杜改萍,黄一飞.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11)
  • [7]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比较[J]. 张丽,周跃华,徐雯,李颖,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07)
  • [8]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联合MMC治疗RK术后屈光不正[J]. 张钰,陈跃国,夏英杰,杨红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07)
  • [9]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现状与进展[J]. 白继,刘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07)
  • [10]个性化切削在近视激光矫治手术中的应用[J]. 齐惠,蒋晶晶,姜严明,黄一飞. 临床误诊误治, 2012(10)

标签:;  ;  ;  ;  ;  

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一次性矫正角膜消融偏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