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废气中甲醛危害性试验调查

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废气中甲醛危害性试验调查

一、某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尾气甲醛危害试验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1](2021)在《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量大,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在建项目众多。近些年来,铁路建设项目愈发重视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铁路线路中桥隧比越来越高,弃渣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弃渣堆积体受自身重力或地震、降水等因素影响易引发水土流失、失稳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对铁路的建设、运营和沿线生态危害极大。因此,弃渣场成为铁路建设项目中衍生的资源浪费较多对周边环境破坏较大的附属工程,与之相关的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研究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建设项目弃渣场施工、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的基础上,针对铁路线路长、桥隧比高、弃渣量巨大的特点,详细分析铁路弃渣场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行为,找出影响弃渣场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弃渣场绿色施工的主要措施。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一套包含水土保持、弃渣综合处理、资源节约及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每个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给出指标的量化公式,深入分析现有国内外评价标准,确定了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标准和各个指标的评级标准。铁路弃渣场施工是一个动态随机的过程,施工期间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考虑到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评价随机性、非线性的特点,采用一种自学习自调整模型的机器学习语言—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作为评价模型。支持向量回归适用于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问题的回归拟合,能够更好的评价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为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但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效果受参数影响较大,当评价模型的参数选取不够好时,将导致评价模型运行速度变慢,预测效果失去准确性。为此,本文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数据间量级影响,然后使用遗传算法选取最优参数正则化常数C和核函数高斯径向基函数(RBF)的gamma值,建立GA-SVR评价模型。最后,选取银西铁路甘宁段永乐隧道出口弃渣场、早胜二号隧道出口三号隧道进口弃渣场、上阁村隧道1#斜井弃渣场进行实例验证,在训练好的GA-SVR模型中输入无量纲化后的各指标实测值,运行得到输出值为3.483、3.292、4.203,即三座弃渣场的绿色施工等级分别为Ⅲ级、Ⅲ级、Ⅳ级。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对比,结论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后续铁路弃渣场的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许锟[2](2019)在《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西北地区的铁路建设在近些年快速发展,为西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好处。但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铁路施工尤其是像铁路隧道这样的大型施工行为对沿线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造成影响及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西北大部分区域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该地区进行铁路隧道的施工更会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突显。因此,研究在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技术上最为合理、经济上最为节约并适宜本地区的绿色施工措施,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目标的同时尽量减少施工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节约资源,对西北寒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进铁路绿色施工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在分析西北寒旱地区区域特点以及铁路隧道施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内外关于隧道施工及环境影响、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参考铁路定额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以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的隧道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了隧道绿色施工效果综合评价模型,以实际铁路隧道项目进行验证。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绿色施工以及铁路隧道施工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此界定了绿色施工的内涵以及铁路隧道绿色施工的概念。针对研究内容选择了市场交易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及防护费用法等作为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选择集对分析理论为核心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其次,通过对西北寒冷干旱地区具体地域特征的分析,结合铁路隧道的施工流程以及特点,基于过程分解找出影响隧道绿色施工的主要因子为弃碴处理、废水处理、材料损耗、节能排放,并结合西北寒旱地区生态脆弱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子归纳出了共6类20项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再次,以价值工程理论为基础,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以兰新二线大阳山隧道、雁塔台隧道、青藏铁路关角隧道XGZHQ5-2标、宝兰客专郭嘉镇隧道作为基础数据来源,对比分析了各项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的措施效益以及实施成本,根据效益、成本计算结果及措施价值系数选出了适宜西北寒旱地区的9项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最后,根据相关绿色铁路、绿色建筑的规范标准以及对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的分析,构建了西北寒旱地区的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评价模型并以实际铁路隧道项目为实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为关角隧道XGZHQ5-2标措施效果“较好”、大阳山隧道措施效果“一般”、雁塔台隧道措施效果“合格”。

曹正卯[3](2016)在《长大隧道与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通风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长大隧道与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诸如高温高湿、高海拔地区、瓦斯隧道、陡坡斜井多工作面等复杂条件下更为重要。施工通风技术的优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需要先进的理论方法对通风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以达到制定合理进行通风设计的目的。本文融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流体力学、网络图论学、软件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长大隧道及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期通风特性和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对实际工程的施工通风技术进行优化。以压入式通风为主,多种通风方式结合的思路,对斜井多工作面条件下隔板风道式通风关键技术、TBM超长距离条件下多阶段联合通风关键技术、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条件下网络通风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现场测试,得到独头压入式通风条件下初始风量对风管漏风率影响系数KQ与初始风量Q0关系。(2)根据模型试验对不同风速大小及不同风管弯曲角度情况下风管局部压力损失及风管百米漏风率测试结果,得到风管弯曲角度对风管漏风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3)对高海拔地区实测气象资料的计算分析,在进行相关通风计算时,湿度对空气密度的计算结果影响误差在0.3%左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隧道,有害物质浓度分布特性有差异,随着海拔的增加,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大致呈指数分布。得到不同海拔高度h处的控制有害气体海拔修正系数Kh、粉尘浓度修正系数Kd的计算公式。(4)建立能量方程模型对隧道内温度分布进行模拟,得到隧道内温度随风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规律,进一步得到供风量Q与隧道内温度t分布呈负幂函数规律变化关系,并得到供风温度ti与隧道内温度t的计算公式。(5)对长洪岭隧道1号斜井及关角隧道7号斜井隔板通风现场实测,隔板风道内漏风率在4%以内,隔板风道平均摩擦阻力系数约为0.02。不同风仓结构形式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风仓长度对隔板风道联合风仓式通风的通风效果影响较大,得到风仓长度影响系数Ka、风仓宽度影响系数Kb、风仓高度影响系数Kc的计算公式。长洪岭隧道1号斜井施工区通风方案优化前后对风量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风仓式通风技术,进口方向各测点风量增加平均值为29.2%,出口方向各测点风量增加平均值为19.9%。(6)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现场测试等手段,建立TBM超长距离通风模型,包括分阶段联合通风方案、污风回流控制方法、风机控制策略等,对中天山隧道TBM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对多阶段巷道式超长距离施工通风长度与能耗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掘进距离的增加,隧道内通风阻抗力升高,需提供的风机功率越大,两者大致呈线性关系,且双线供风情况下的功率远大于单线供风情况下的功率。(7)依托烟台万华工业园地下洞库对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网络施工通风技术进行优化,利用网络通风软件对分支风压、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整个通风网络。并利用自动控制调节系统实时对工作面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通过变频系统自动控制调节风机转速,进而通过风量闭环控制调节风机风量,在通风网络平衡被打破后,网络通风计算程序自动对各分支计算进行风量重分配,从而形成新的通风网络平衡,使各工作面满足风量需求,并达到节能的效果。

杨健民[4](2014)在《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奥法钻爆施工与盾构法(TBM)是当前公路隧道主要的施工方法,钻爆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应用较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隧道的施工方式不断走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本文以典型公路隧道钻爆施工为基础,以广东省连江口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为研究对象,依托“山岭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机械化施工作业与管理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对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在隧道洞身智能化开挖和湿喷机组在洞身初期支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分析和总结了智能化设计、台车钻孔的准备(包括人、材、机准备、台车定位、超前地质预报方面)、施工工艺和工序。对影响施工的因素,如施工精度、围岩情况、设计参数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等进行研究。旨在提出提高隧道机械化开挖施工的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措施。基于湿喷机组的洞身初期支护作业,从施工准备(人、材、机)、施工工艺以及工序流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影响喷射施工作业的工艺参数,如一次喷射厚度、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速度和喷射间隔时间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最佳喷射参数,旨在降低回弹、减少初支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对连江口隧道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施工和CIFA-CSS3湿喷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与人工钻爆方法在Ⅲ级围岩段的施工跟踪,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认为,电脑台车开挖成本较高,但由于提高了钻爆精度降低了初期支护成本,使得综合成本相差不大;在施工进度方面,两种方式在开挖支护作业效率上,电脑台车开挖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相对关联度综合评判模型,从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有效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加快作业效率、提高钻爆精度减少了超欠挖,对施工的进度和施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与湿喷机组相结合的开挖支护作业方式,在大断面、长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刘会钢[5](2013)在《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独头施工通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是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规模最大的一项骨干工程,全长81.58km,其中钻爆段独头施工最长距离达6.5kmn,通风距离较长。施工过程中,随着独头掘进距离的不断增加,爆破及出渣等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不易排出,严重威胁洞内施工安全。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的施工通风问题是制约其施工进度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通风方案及措施以快速排出洞内有害气体,是保障洞内良好工作环境及人员安全的前提。因此,对该引水隧洞钻爆段的施工通风方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对独头钻爆施工通风技术的调研基础之上,一方面对施工通风相关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另一方面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洞内风流分布规律及有害气体或炮烟的扩散规律,最终确定隧洞施工通风方案。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了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最长掘进距离6.5km情况下的施工通风方式、控制标准、炮烟稀释公式、掌子面需风量及有效漏风率计算公式。2、通过现场测试确定了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通风风管的实际漏风率及洞内环境参数分布情况。3、在理论与实测两种风量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洞内风流、CO稀释及炮烟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4、确定了引汉济渭输水隧洞独头钻爆段的有效施工通风方案。

杨森森[6](2012)在《高原特长隧道快速施工及机械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铁路长大隧道的日渐增多,其快速施工成为隧道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隧道的施工是整条铁路线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长大隧道的建设工期一般会比较长,往往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实现隧道快速施工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工程调研、现场试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影响隧道快速施工因素入手,对各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总结了一些实现高原长大隧道快速施工的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工程调研,总结出影响隧道快速施工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高原长大隧道快速施工的影响因素。高原长大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复杂,本文主要考虑的有高原状况下施工人员及机械效率、整个施工作业线工效、不良地质地层施工等。(2)通过对关角隧道施工作业线进行工效分析,对比各作业线耗时比例,发现钻孔、支护作业线为整条作业线中的关键环节,需加以重视。因此将开挖作业线、支护作业线细化,分析每一个工序的工作效率,对耗时低效的步骤进行优化。(3)通过实验不仅验证了非增压柴油机耗油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验证了其标定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一定的折减。最后,根据三地柴油发电机实验结果基本可以推断出随着柴油发电机负载的增加,柴油发电机耗油率增大系数也随之增大。因此,在高原施工时应考虑“大马拉小车”的思想。(4)本文统计了关角隧道部分工区北奔车、装载机、挖掘机月工作台班和耗油率的关系,为高原隧道施工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本文统计出了北奔车在使用0#柴油、负35#柴油汽油每出渣10立方土需人民币,对使用两种型号汽油经济情况进行了对比。可以基本判断,北奔车在使用0号柴油最经济。(5)本文对关角隧道3#斜井和4#反坡排水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水泵配备方案,并且配备了合理的供电系统。实际施工中,3号和4号斜井工区多次发生了淹井事故。根据现场补充勘查实验,找出了涌水量大增的原因。根据现场观测最大涌水量,及时对3号和4号斜井施工阶段和正洞隧道施工阶段斜井的反坡排水系统进行了调整,制定了相应的水泵配备方案,并且配备了合理的供电系统。

孙良金[7](2012)在《山区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的多座山区隧道,如中梁山隧道、大巴山隧道、大瑶山隧道等在建设施工期间均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地表水源枯竭、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环问题;隧道施工长期、大量排水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相比隧道建设的安全风险,隧道建设施工环境风险则不够重视。同时山区隧道建设施工环境风险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生态环境影响风险,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政策不相符。因此,对山区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分析了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包括风险内涵、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并根据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建立了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兰渝铁路紫竹园隧道,使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进行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评价。最后得出的风险评价结果为“风险大”。分析结果显示在施工期间,风险较高的指标有理化影响风险C1(权重为0.188)、洞外粉尘风险C4(权重为0.0791)、洞内粉尘风险C6(权重为0.0764)、水土流失风险C18(权重为0.2006)和地表水源枯竭风险C19(权重为0.107),引起的原因主要有施工废水、弃碴、涌水和爆破等,对此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顾晶彪[8](2012)在《公路隧道不同钻爆法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钻爆法和TBM法是当今岩石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钻爆法施工比较盛行。钻爆法的核心工序之一就是钻孔爆破,目前常用的钻孔机具为气动凿岩机配合自制开挖台架和多臂凿岩台车。人工钻爆法施工成本较低,但是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施工效率低下;而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法具有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施工质量高、隧道开挖作业工作环境好等优点,但自身造价较高。本文结合广东博深高速石鼓隧道项目,对该项目采用的三种不同的钻爆方案:方案Ⅰ人工钻爆法、方案Ⅱ一台凿岩台车独自作业,方案Ⅲ两台凿岩台车协同作业进行技术对比、进度对比、成本对比、安全性对比等,最终通过评价理论灰色综合评价法确定方案Ⅲ为最优方案。首先本文进行了三种方案的技术对比,主要从施工流程、施工内容、作业特点等三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对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其次论文建立了进度模型,并采用循环网络仿真技术对三种不同的钻爆法进行模拟,采用横道图画出三种钻爆法施方案的单循环作业时间,并进行了多方面对比。得出:在钻孔环节双凿岩台车远优于单凿岩台车及人工钻爆法。通过成本分析,量化其组成部分,从而对三种不同钻爆方案进行成本差异比较。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法模型,使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及综合评价方法,验证不同钻爆法中,进度最优的方案。通过理论计算、现场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循环随机网络仿真技术的模拟,对单循环进度及施工现场实际开挖进度进行对比。确定进度最优方案为方案Ⅲ,双台车协同作业。根据现场实际成本的统计,分析三种钻爆方案在同条件下的成本差异,结果为:人工钻爆法成本最低,双凿岩台车其次。通过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其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综合评价,最终确定方案Ⅲ为最优方案。并对其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本文认为,三臂凿岩台车钻爆法是先进的隧道开挖方法,且对于大断面、长隧道、全断面开挖,两台凿岩台车协同作业更优,在未来的隧道施工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胡根友[9](2008)在《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建设中修建隧道(洞)的数量和长度日益增加、长隧道(洞)内的施工通风问题变的尤为重要,保证为隧道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越来越受到各国隧道施工人士的重视。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隧道施工通风不仅为洞内施工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粉尘及各种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而且是维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各种长隧道施工来说,施工通风常常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起不可忽视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状况、洞内废气排放、卫生标准等有关方面的技术现状,接着结合流体力学的一般原理,从理论上对不同通风方式中的压力、阻力计算逐一分析,并对风机处于不同位置以及风机的组合使用时的特性加以讨论,提出了减小风路的压力损失,提高风量的一些措施。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八字岭长大隧道,对其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最佳的通风方案。本论文的成果丰富了我国对隧道纵向通风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对目前隧道施工通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袁庸瑄[10](2007)在《乌鞘岭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文中指出铁路隧道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污染和破坏着环境,尤其是特长、大断面隧道的出现,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结果造成了诸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繁、生态平衡破坏等重大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铁路隧道工程环境影响问题日益倍受人们关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作业,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原有的环境状态,并可能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或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这些影响往往是很难恢复甚至是不可恢复的。由于隧道修建于地下,在开挖中势必造成周围应力场的改变,造成岩体结构松散及地表水、地下水重新分布,在施工中带来强烈的噪声、冲击、震动、大气污染、弃碴污染,对施工人员的身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隧道的施工阶段必须考虑施工给环境及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施工管理,根据工程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隧道工程的研究资料基础上,针对乌鞘岭铁路长隧道环境影响的特点,详细分析该隧道在其施工阶段和环境的关系,找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研究该隧道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某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尾气甲醛危害试验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尾气甲醛危害试验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理论研究
    2.1 弃渣场特性分析及类型划分
        2.1.1 弃渣场特性分析
        2.1.2 弃渣场类型划分
    2.2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的概念
        2.2.1 绿色施工内涵及要点
        2.2.2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的特点及内涵
    2.3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低碳经济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2.3.4 环境承载力理论
    2.4 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方法
        2.4.1 常用评价方法概述
        2.4.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及绿色施工措施
    3.1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3.1.1 弃渣场选址布设工程
        3.1.2 装渣运输工程
        3.1.3 土地复垦工程
    3.2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作用形式
    3.3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的主要措施
        3.3.1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3.3.2 弃渣综合处理的主要措施
        3.3.3 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主要措施
        3.3.4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评价标准
        4.2.2 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支持向量回归
        5.1.1 支持向量机求解二分类问题
        5.1.2 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超平面
        5.1.3 核函数的选择
        5.1.4 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软化”
        5.1.5 支持向量回归参数选择与模型评价
    5.2 遗传算法
    5.3 基于GA算法的SVR参数优化设计
        5.3.1 数据归一化
        5.3.2 GA-SVR算法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实例研究
    6.1 研究概况
        6.1.1 研究项目背景
        6.1.2 研究对象选取
        6.1.3 工程地质及特征
    6.2 数据处理
    6.3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综合评价
        6.3.1 遗传算法选取最优参数
        6.3.2 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及评价理论研究
    2.1 铁路隧道绿色施工的概念
        2.1.1 绿色施工概述
        2.1.2 铁路隧道绿色施工内涵
    2.2 铁路隧道绿色施工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3 绿色施工措施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2.3.1 常用措施效益测算方法概述
        2.3.2 “有无”对比法
        2.3.3 价值工程理论
    2.4 措施效果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2.4.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2.4.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 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及绿色施工措施
    3.1 西北寒旱地区区域特点及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3.1.1 西北寒旱地区区域特点
        3.1.2 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3.2 铁路隧道绿色施工影响因素识别
        3.2.1 洞口工程
        3.2.2 开挖工程
        3.2.3 装碴运输工程
        3.2.4 支护工程
        3.2.5 衬砌工程
        3.2.6 汇总分析铁路隧道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
    3.3 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工程绿色施工措施
        3.3.1 弃碴处理及土地资源利用类措施
        3.3.2 废水处理及水资源利用类措施
        3.3.3 材料节约及综合利用类措施
        3.3.4 节能及大气排放类措施
4 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技术经济分析
    4.1 绿色施工措施的效益分析
        4.1.1 措施效益构成及测定方法
        4.1.2 弃碴处理及土地资源利用类措施效益分析
        4.1.3 废水处理及水资源利用类措施效益分析
        4.1.4 材料节约及综合利用类措施效益分析
        4.1.5 节能及大气排放类措施效益分析
    4.2 绿色施工措施的成本分析
        4.2.1 措施成本构成及估算方法
        4.2.2 弃碴处理及土地资源利用类措施成本估算
        4.2.3 废水处理及水资源利用类措施成本估算
        4.2.4 材料节约及综合利用类措施成本估算
        4.2.5 节能及大气排放类措施成本估算
    4.3 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施工措施成本效益分析
        4.3.1 价值工程理论及措施综合价值计算模型
        4.3.2 措施价值计算结果分析
5 基于SPA的铁路隧道工程绿色施工措施效果评价模型
    5.1 绿色施工措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选取原则
        5.1.1 措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5.1.2 措施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5.2 效果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及评价等级
        5.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评价标准
        5.2.2 措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2.3 评价指标的量化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5.3 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的构建
        5.3.1 指标权重确定
        5.3.2 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6 实例分析
    6.1 工程项目概况
        6.1.1 工程项目背景
        6.1.2 施工条件及项目地域特点
        6.1.3 项目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
    6.2 基于集对分析的绿色施工措施效果评价模型
    6.3 措施效果评价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长大隧道与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通风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下工程施工通风特点及计算模型
    2.1 地下工程施工通风分类
    2.2 地下工程施工通风影响参数分析
    2.3 地下工程施工通风卫生控制标准研究
        2.3.1 国内标准
        2.3.2 国外标准
        2.3.3 各标准之间比较
        2.3.4 地下工程环境控制标准
    2.4 流体动力学计算数学模型
        2.4.1 地下工程温度场计算数学模型
        2.4.2 地下工程有害气体扩散计算数学模型
        2.4.3 地下工程粉尘运移计算模型
    2.5 网络通风计算模型
        2.5.1 通风网络基本规律
        2.5.2 通风网络中风流参数关系
        2.5.3 复杂地下洞室群通风网络数学模型
        2.5.4 复杂地下洞室群通风网络解算方法
第3章 地下工程施工通风设备关键参数研究
    3.1 柔性风管百米漏风率计算公式
        3.1.1 柔性风管特点
        3.1.2 现有风管漏风率计算公式
        3.1.3 现场测试分析
        3.1.4 模型试验分析
        3.1.5 百米漏风率影响参数
    3.2 隔板风道关键参数研究
        3.2.1 隔板参数分析
        3.2.2 隔板风道摩擦阻力系数
        3.2.3 隔板风道漏风率
    3.3 风仓关键参数研究
        3.3.1 风仓长度影响系数K_a
        3.3.2 风仓宽度影响系数k_b
        3.3.3 风仓高度影响系数K_c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工程施工环境控制关键参数研究
    4.1 控制施工环境温度需风量计算方法
        4.1.1 施工环境温度影响种类
        4.1.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4.1.3 不同施工环境温度下通风量分析
        4.1.4 控制施工环境温度需风量计算公式
    4.2 控制有害气体需风量海拔高度系数
        4.2.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4.2.2 隧道内流场特性
        4.2.3 隧道内CO运移特性
        4.2.4 海拔高度对CO浓度分布的影响
        4.2.5 控制有害气体需风量海拔高度系数
    4.3 施工通风粉尘浓度海拔高度系数
        4.3.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4.3.2 地下工程爆破产生粉尘基本运动特性
        4.3.3 不同风速条件下粉尘分布特性
        4.3.4 不同海拔条件下粉尘分布特性
        4.3.5 施工通风粉尘海拔高度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通风优化
    5.1 隔板风道式通风关键技术优化研究
        5.1.1 依托工程
        5.1.2 既有通风方案
        5.1.3 施工通风技术优化
        5.1.4 风机布置形式分析
        5.1.5 隔板风道内射流风机参数研究
        5.1.6 改进效果测试分析
    5.2 TBM超长距离多阶段联合通风关键技术优化研究
        5.2.1 TBM通风方式适用长度研究
        5.2.2 TBM掘进环境测试及分析
        5.2.3 TBM多阶段联合式通风方式优化
        5.2.4 TBM多阶段联合通风风机功率与掘进距离关系
    5.3 复杂地下洞室群网络施工通风关键技术优化研究
        5.3.1 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特性
        5.3.2 依托工程概况
        5.3.3 既有施工通风方案
        5.3.4 施工通风现场测试及分析
        5.3.5 网络施工通风技术优化
        5.3.6 网络通风自动控制调节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4)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项目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钻爆施工的发展现状
        1.2.2 凿岩台车的发展使用现状
        1.2.3 混凝土喷射机的国内外发展使用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第二章 传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概述
    2.1 典型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
        2.1.1 钻爆法简介
        2.1.2 隧道洞身传统钻爆施工方法
        2.1.3 钻爆法施工技术的特点
    2.2 隧道洞身支护施工技术
        2.2.1 隧道洞身衬砌施工技术
        2.2.2 传统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2.2.3 喷射混凝土施工原理
    2.3 传统钻爆法施工其它相关工序要求
        2.3.1 施工排水
        2.3.2 出渣
        2.3.3 二衬施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的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研究
    3.1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钻爆设计方法
        3.1.1 钻爆参数的选择
        3.1.2 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智能钻爆设计
    3.2 施工准备
        3.2.1 隧道机械化施工机组的建立
        3.2.2 水、电、通风降尘的准备
        3.2.3 人员准备
        3.2.4 超前地质预报
        3.2.5 台车定位的方法
        3.2.6 台车钻孔精度实现的方式
    3.3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钻孔的隧道开挖施工工艺与工序
        3.3.1 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开挖施工工艺
        3.3.2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开挖施工工序流程
    3.4 影响开挖的主要因素
        3.4.1 施工速度的影响因素
        3.4.2 影响施工精度的因素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3.4.3 施工超欠挖的影响
        3.4.4 施工组织措施
        3.4.5 围岩的性质和钻爆设计
    3.5 开挖作业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研究
    4.1 施工准备
        4.1.1 混凝土材料
        4.1.2 作业人员安排
        4.1.3 喷射机群组建
    4.2 隧道洞身支护设计的内容
    4.3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与工序流程
        4.3.1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4.3.2 基于湿喷机组的洞身喷射施工工序
    4.4 喷射作业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4.5 喷射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4.5.1 材料对喷射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5.2 喷射工艺参数对喷射质量的影响
    4.6 CIFA-CSS3 湿喷机械手用于隧道初支作业
        4.6.1 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势
        4.6.2 初期支护成本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连江口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5.1.2 设计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5.1.3 工程地质概况
        5.1.4 围岩分级
        5.1.5 连江口隧道钻爆设计情况
    5.2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作业
        5.2.1 人、材、机准备
        5.2.2 钻爆施工
        5.2.3 水、电、通风降尘
        5.2.4 出渣场布置
        5.2.5 隧道开挖质量监控
    5.3 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作业
        5.3.1 工、料、机的准备
        5.3.2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3.3 洞身初期支护喷射作业
        5.3.4 隧道初支质量监控
    5.4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现场组织管理
    5.5 隧道智能机械化开挖支护综合评价
        5.5.1 施工精度控制
        5.5.2 施工进度控制
        5.5.3 施工成本控制
        5.5.4 超欠挖对施工的影响
        5.5.5 隧道开挖支护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5)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独头施工通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概述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情况
        1.3.2 国外研究情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施工通风影响因素及控制标准研究
    2.1 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
    2.2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
    2.3 隧道施工通风影响因素
        2.3.1 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
        2.3.2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施工通风影响因素
    2.4 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2.4.1 相关行业标准
        2.4.2 国内外有害气体相关标准
        2.4.3 其他相关标准调研
        2.4.4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施工通风控制标准综合确定
    2.5 小结
第三章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独头施工通风方式及计算
    3.1 隧道施工通风方式选择
        3.1.1 隧道施工常用通风方式
        3.1.2 隧道独头施工通风长度及方式调研
        3.1.3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施工通风方式
    3.2 炮烟稀释计算
        3.2.1 现有炮烟计算公式
        3.2.2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炮烟计算公式确定
    3.3 钻爆段施工掌子面需风量
        3.3.1 掌子面需风量计算
        3.3.2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掌子面需风量
    3.4 风管漏风率计算
        3.4.1 现有漏风率计算公式
        3.4.2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漏风率计算公式确定
    3.5 小结
第四章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现场测试研究
    4.1 现场测试情况概述
        4.1.1 测试区段施工方案
        4.1.2 测试区段现场施工通风情况
    4.2 现场测试方案实施
        4.2.1 测试内容
        4.2.2 风管断面测点布置
        4.2.3 风管及洞内参数纵向测点布置
        4.2.4 测试工况
        4.2.5 测试所用仪器
        4.2.6 现场测试照片
    4.3 第一次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工况一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工况二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工况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4.3.4 工况四测试结果与分析
        4.3.5 工况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4.3.6 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4.4 第二次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2#斜井出口段测试结果及分析
        4.4.2 3#斜井进口段测试结果及分析
        4.4.3 测试结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施工通风数值模拟
    5.1 通风数值模拟理论
        5.1.1 CFD概述
        5.1.2 计算数学模型
        5.1.3 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
    5.2 几何模型的建立
        5.2.1 工程概况
        5.2.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3 独头压入式通风洞内风流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5.3.1 边界条件
        5.3.2 开挖工作面附近流场分析
        5.3.3 开挖工作面附近风速及风压分布
        5.3.4 洞内风流沿程分布
    5.4 洞内CO浓度稀释的通风模拟研究
        5.4.1 初始条件的设置
        5.4.2 边界条件
        5.4.3 开挖工作面附近CO浓度分布
        5.4.4 CO浓度沿程分布
    5.5 爆破后炮烟通风扩散模拟研究
        5.5.0 初始条件
        5.5.1 边界条件
        5.5.2 开挖工作面附近炮烟扩散模拟分析
        5.5.3 洞内炮烟扩散沿程沿时分布
    5.6 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施工通风方案
    6.1 风管适用长度研究
    6.2 风管通风方式经济性研究
    6.3 风管选型研究
        6.3.1 国内风管情况
        6.3.2 国外风管情况
        6.3.3 风管工程应用情况
        6.3.4 风管材料的选型分析
    6.4 引汉济渭隧洞钻爆法施工通风方案
        6.4.1 进口、出口施工通风方式
        6.4.2 斜井施工通风方式
        6.4.3 钻爆法施工段通风方案确定
        6.4.4 施工通风方案分析
    6.5 施工通风能力保障工程措施
    6.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高原特长隧道快速施工及机械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特长隧道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长大隧道的发展研究现状
        1.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关角隧道快速施工工序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地质
        2.1.2 水文地质特征
        2.1.3 气象
        2.1.4 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分
        2.1.5 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
    2.2 影响因素
    2.3 施工方法的选择
        2.3.1 开挖机械化配套作业系统的选型
        2.3.2 衬砌机械化配套作业线系统的选型
        2.3.3 模版台车选型
    2.4 关角隧道施工工序分析
        2.4.1 开挖作业线系统工序分析
    2.5 浅埋河谷段区段施工工艺优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角隧道机械效率分析
    3.1 概述
    3.2 高海拔环境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3.2.1 高海拔环境气候的特点
        3.2.2 受高海拔环境影响的施工设备
        3.2.3 高海拔环境对内燃机的影响
    3.3 机械设备配套的原则
    3.4 机械设备配套的技术
        3.4.1 开挖设备
        3.4.2 扒渣、装渣及运渣设备
        3.4.3 喷锚设备
        3.4.4 通风设备
    3.5 机械设备的保养及其维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角隧道反坡排水技术
    4.1 综述
    4.2 3号4号斜井排水泵站设计参数
        4.2.1 3号斜井泵站
        4.2.2 4号斜井泵站
    4.3 移动排水泵方案
        4.3.1 移动排水泵扬程计算
        4.3.2 斜井建设阶段移动排水泵接力
        4.3.3 附加的低扬程移动排水泵
    4.4 水泵机械配套
        4.4.1 水泵参数
        4.4.2 水泵选型
    4.5 供电系统
        4.5.1 关角隧道现有施工用电负荷
        4.5.2 关角隧道施工供电方案
    4.6 3号和4号泵站配置调整
        4.6.1 3号斜井泵站配置调整
        4.6.2 4号斜井泵站配置调整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山区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风险评估理论
    2.1 风险的内涵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的特性
    2.2 风险辨识
        2.2.1 风险辨识的内涵
        2.2.2 风险辨识的过程
        2.2.3 风险辨识的常用方法
    2.3 风险估计
        2.3.1 风险估计的内涵
        2.3.2 风险估计的步骤
        2.3.3 风险估计的常用方法
    2.4 风险评价
        2.4.1 风险评价的内涵
        2.4.2 风险评价的目的
        2.4.3 风险评价的步骤
        2.4.4 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
    3.1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概述
        3.1.1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的定义
        3.1.2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的特点
    3.2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2 指标应具备的特征
        3.2.3 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3.3 山区隧道施工环境风险识别及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兰渝铁路紫竹园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4.1 建设项目概述
        4.1.1 紫竹园隧道概况
        4.1.2 自然环境的状况
        4.1.3 紫竹园隧道施工方法
    4.2 兰渝铁路紫竹园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评价
        4.2.1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判断矩阵群的建立、权重的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
        4.2.3 建立施工环境风险评价集
        4.2.4 建立施工环境风险模糊评价矩阵
        4.2.5 兰渝铁路紫竹园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模糊综合评判
    4.3 兰渝铁路紫竹园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公路隧道不同钻爆法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项目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
    2.1 钻爆法
        2.1.1 钻爆法定义
        2.1.2 钻爆法发展历程
    2.2 钻孔机具及钻爆法施工
        2.2.1 钻孔机具简介
        2.2.2 钻爆法分类
    2.3 钻爆法施工工序及关键工序的确定
    2.4 隧道钻爆法施工进度控制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人工钻爆法与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法技术对比
    3.1 人工钻爆法与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法施工流程对比
        3.1.1 人工钻爆法施工流程
        3.1.2 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法施工流程
    3.2 人工钻爆法与多臂台车钻爆法施工内容对比
        3.2.1 人工钻爆法单循环作业内容
        3.2.2 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法单循环作业内容
    3.3 人工钻爆法与多臂台车钻爆法施工特点对比
        3.3.1 钻孔设备的特点对比
        3.3.2 不同钻爆法施工特点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钻爆法进度、成本分析与评价
    4.1 网络计划技术
        4.1.1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4.1.2 网络计划的优化
        4.1.3 工期优化
        4.1.4 成本优化
    4.2 进度分析
    4.3 采用循环仿真随机网络建立隧道施工进度模型
        4.3.1 循环仿真随机网络
        4.3.2 采用循环仿真随机网络模拟钻爆法隧道施工
    4.4 成本分析
    4.5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深高速石鼓隧道施工方案评价
    5.1 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5.1.2 设计概况及设计标准
        5.1.3 工程地质情况
        5.1.4 围岩分级
        5.1.5 博深高速石鼓隧道施工情况概述
    5.2 不同钻爆法的施工进度
        5.2.1 方案Ⅰ的施工进度
        5.2.2 方案Ⅱ的施工进度
        5.2.3 方案Ⅲ的施工进度
        5.2.4 三种钻爆方案的进度对比
    5.3 不同钻爆法的施工成本
        5.3.1 方案Ⅰ的施工成本
        5.3.2 方案Ⅱ、方案Ⅲ的施工成本
        5.3.3 不同钻爆方案的成本对比
    5.4 隧道开挖的综合评价
    5.5 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技术优化
        5.5.1 施工作业
        5.5.2 钻爆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铁路隧道的发展情况
    1.2 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方法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1.2.1 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方法的发展历史
        1.2.2 我国铁路施工方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1.3 隧道通风的意义及方式
    1.4 我国隧道施工通风的现状
    1.5 论文选题意义
第2章 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的要求综述
    2.1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
    2.2 工作场地的卫生标准
    2.3 施工过程中各种气体的中毒症状
    2.4 我国隧道施工通风的现状考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通风的一般原理
    3.1 空气流动的基本假定和基本方程
        3.1.1 空气流动的基本假定
        3.1.2 空气流动的基本方程
    3.2 通风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
        3.2.1 有通风机工作时的能量方程式
        3.2.2 通风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
    3.3 通风阻力的计算及减小措施
        3.3.1 摩擦阻力的计算及减小措施
        3.3.2 局部阻力的计算及减小措施
        3.3.3 通风阻力的计算公式
    3.4 隧道施工通风的动力设备
        3.4.1 自然通风
        3.4.2 通风机的利用
    3.5 通风阻力和压力的关系及通风机的联合
        3.5.1 通风阻力和扇风机压力的计算关系
        3.5.2 扇风机的联合运转
    3.6 通风管道介绍
        3.6.1 风洞漏风及减小措施
        3.6.2 风筒的风阻及降低措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施工通风
    4.1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通风方法简介
        4.1.1 扩散通风
        4.1.2 引射器通风
        4.1.3 机械通风
        4.1.4 利用辅助坑道通风
    4.2 隧道施工通风计算
        4.2.1 按照排出炮烟计算所需的风量
        4.2.2 按排出粉尘计算风量
        4.2.3 按施工隧洞内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4.2.4 风压计算
    4.3 通风方式的选择
    4.4 通风机的选择
        4.4.1 风机的型号及性能
        4.4.2 风机选择
        4.4.3 风管的选择
    4.5 粉尘污染及防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八字岭长大隧道工况简介
    5.2 通风方案的设计
        5.2.1 方案的制定依据
        5.2.2 风机选型
        5.2.3 各阶段的施工通风设计
    5.3 通风方案的实施及问题处理
        5.3.1 通风方式的选择
        5.3.2 通风管理
    5.4 通风效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10)乌鞘岭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社会意义
        1.3.2 环境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状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
        2.1.3 气候
        2.1.4 河流、水文
        2.1.5 地震
        2.1.6 土壤与植被
        2.1.7 水土流失
        2.1.8 自然保护区
    2.2 社会和经济特征
第三章 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工艺分析
    3.1 建设项目概况
        3.1.1 现有线工程概况
        3.1.2 改建工程主要内容
        3.1.3 主要工程量
        3.1.4 施工组织安排
    3.2 工程分析
第四章 隧道工程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4.1 隧道工程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4.1.1 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4.1.2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4.1.3 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4.2 隧道工程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3 隧道工程过程中噪声与震动的影响
    4.4 隧道工程过程中废水的影响
        4.4.1 施工废水源强分析
        4.4.2 受纳水体现状及分析
        4.4.3 古浪河、庄浪河水质影响预测分析
    4.5 隧道涌水对隧道顶部植被的影响
    4.6 隧道涌水对居民生活水源的影响
        4.6.1 隧道涌水对水环境影响范围的确定
        4.6.2 区域水环境特征
        4.6.3 水资源量及利用情况
        4.6.4 开挖条件下涌水量计算
        4.6.5 隧道涌水对居民生活用水影响分析
    4.7 乌鞘岭特长隧道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第五章 为减少环境影响和危害所采取的措施
    5.1 隧道施工中的环保原则
    5.2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5.2.1 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
        5.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2.3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5.3 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5.4 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
    5.5 施工期废(污)水工程处理措施
    5.6 居民生活用水的保护措施
    5.7 减小乌鞘岭特长隧道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措施
        5.7.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5.7.2 施工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5.8 施工期污染控制管理措施
    5.9 环保投资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某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尾气甲醛危害试验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弃渣场绿色施工等级综合评价研究[D]. 张薇.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西北寒旱地区铁路隧道绿色施工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D]. 许锟.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3]长大隧道与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通风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 曹正卯.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 [4]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D]. 杨健民.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5]引汉济渭输水隧洞钻爆段独头施工通风技术研究[D]. 刘会钢.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2)
  • [6]高原特长隧道快速施工及机械配套技术研究[D]. 杨森森.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7]山区隧道工程施工环境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 孙良金.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8]公路隧道不同钻爆法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研究[D]. 顾晶彪.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
  • [9]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应用研究[D]. 胡根友.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10]乌鞘岭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D]. 袁庸瑄.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铁路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废气中甲醛危害性试验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