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

一、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1](2021)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Ⅰ-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凝血功能(术前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1)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2)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中两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罗彪[2](2021)在《三维立体外固定架结合早期运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式外固定架结合早期运动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20例,其中12例采用单臂式外固定架治疗且术后常规卧床为对照组,8例采用三维立体外固定架治疗术后48h早期下地活动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Evans-Jensen分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受伤时间、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并利用电话及微信方式随访3个月到6个月,根据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受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VAS术后得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钉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6.67%、8.33%和12.5%、0%、25%。结论:单臂外固定架和三维立体外固定架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但三维立体外固定架并结合早期下地活动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

洪钱[3](2020)在《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随访,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或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共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56例采用PFNA方式治疗,38例采用InterTAN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非负重活动的时间、住院天数。患者出院后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所得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分析。结果:对纳入标准的94例患者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FN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InterTAN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指标值低于InterTAN组(P<0.05);InterTAN组术后离床非负重活动的时间比PFNA组早(P<0.05);PFNA组术后内科并发症与InterTAN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手术切口感染、螺钉退钉、内固定断裂以及内固定周围股骨骨折的并发症,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InterTAN组患者的螺钉切出率低于PFNA组(P<0.05),PFNA组的髋内翻发生率高于InterTAN组(P<0.05)。结论:PFNA和InterTAN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均能提供良好的临床效果。PFNA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组织损伤更小,对手术耐受力相对较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合适。InterTAN因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更适用于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助于患者术后更早下地功能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王瑞雄[4](2020)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PFNA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术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类型?骨折部位,以及美国麻醉协会术前ASA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5天大腿肿胀程度和术后第1?2?3?5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并发症,骨折并发症包括: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断裂?骨折继发移位?再次手术。X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2?3?6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死亡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平均年龄78.6岁,男22例,女38例。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部位?ASA麻醉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手术和住院情况:对照组(PFNA)和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8.33分钟和36.03分钟。对照组中术后14例输血,试验组中术后1例输血。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6万元,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1.4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6万元。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和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3.骨折并发症和死亡率:对照组中1例PFNA螺钉刀片向近端切割?1例螺旋刀片松动,试验组中无外支架针道松动和退针的病例,两组中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的病例,两组骨折并发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共死亡5例,其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两组死亡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4.感染: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试验组术后24例患者外支架针眼无明显分泌物,不需要门诊定期换药,自行在家用壳聚糖伤口护理液外喷处理。5例患者患肢活动后针道处皮肤刺激伴分泌物,予加强换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不需要拔出外支架,外支架去除后所有患者针眼愈合。对照组术后随访未发现感染病例。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两组深部感染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5.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57.55分和56.23分,术后第6个月分别为67.00分和66.80分,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分别为4例和3例,术后第3个月分别为21例和19例,随访发现对照组1例PFNA螺旋刀片切割导致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两者术后并发症无差异。2.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具有安装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要输血,住院时间和花费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应用。3.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创伤小,对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和高危麻醉风险的A1型和A2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尝试应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

王谨[5](2020)在《PFNA治疗不同骨折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文中提出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是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最常见的手术固定方式,其优势包括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但对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忽略,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轻则造成贫血并阻碍骨折愈合和术后康复,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差异。目的:对比分析PFNA治疗不同骨折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差异。方法:对由同一组医师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完成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vans-Jensen分型,将患者分为ⅠB型,ⅡA型,ⅡB型,Ⅲ型(ⅠA型为骨折无移位不行手术治疗,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并进行分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伤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输血情况、红细胞压积(HCT)、围手术期失血、住院天数等资料,分析评估不同骨折类型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其中符合入选标准共37例,其中男13例,女24例,年龄65~94岁之间,平均年龄78.35±7.07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其中ⅠB型19例,ⅡA型4例,ⅡB型11例,Ⅲ型3例。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伤侧别、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在失血量方面,ⅠB型患者总失血量为730.12±71.63ml,显性失血量为153.16±46.91ml,隐性失血量为576.96±64.63ml;ⅡA型患者总失血量为702.19±109.93ml,显性失血量为192.50±45.00ml,隐性失血量为509.69±65.01ml;ⅡB型患者总失血量为970.95 ±204.81ml,显性失血量为 163.64±45.01ml,隐性失血量为 807.32±169.43ml;Ⅲ型患者总失血量为1166.54±96.87ml,显性失血量为186.67±35.12ml,隐性失血量为979.87±85.39ml。Ⅲ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ⅡA型,ⅠB型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与ⅡB型患者相比,ⅡA型及ⅠB型隐性失血量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O.05);Ⅲ型与ⅡB型相比,ⅡA型与ⅠB型相比,患者隐性失血量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及输血量上,Ⅲ型患者住院时间及输血量与ⅡA型,ⅠB型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与ⅡB型患者相比,ⅡA型及ⅠB型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Ⅲ型与ⅡB型相比,ⅡA型与ⅠB型相比,患者住院时间及输血量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主要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不同骨折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Ⅲ型与ⅡB型在围手术期应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复查血常规,避免因严重贫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齐昊[6](2019)在《PFNA治疗老年性外侧壁骨折型或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性外侧壁骨折型与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应用PFNA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否受外侧壁完整这一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股骨粗隆外侧壁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用PFNA治疗的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根据骨折类型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A组(原发外侧壁骨折型)和B组(外侧壁危险型);其中A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67-95岁,平均82.6±8.1岁;B组49例,男15例,女34例,年龄66-93岁,平均80.7±7.4岁。再根据术后X线片将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B1组(术中医源性外侧壁骨折)和B2组(术中外侧壁未骨折);其中B1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67-93岁,平均78.8±8.7岁;B2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66-93岁,平均81.2±7.1岁。比较A、B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复位质量、TAD、手术之后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偏心距短缩、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之间的差异;比较B1、B2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复位质量、TAD、手术之后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侧壁厚度、颈干角丢失、偏心距短缩、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骨折复位质量、TA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长(99.8±27.5)min、术中出血量(233.6±56.1)ml、住院时长(21.0±5.8)d;B组手术时长(66.2±9.1)min、术中出血量(184.9±25.9)ml、住院时长(15.9±3.3)d;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手术时长(69.8±10.6)min、术中出血量(190.6±40.7)ml、住院时长(16.0±3.6)天;B2组手术时长(65.4±8.6)min、术中出血量(183.6±21.9)ml、住院时长(15.8±3.3)天;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部分负重时间(10.6±1.9)周、完全负重时间(13.7±1.8)周、骨折愈合时间(16.2±1.6)周;B组部分负重时间(8.5±1.4)周、完全负重时间(11.5±1.3)周、骨折愈合时间(14.4±1.2)周;两组患者手术后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部分负重时间(9.9±1.2)周、完全负重时间(12.8±1.2)周、骨折愈合时间(15.4±1.1)周;B2组部分负重时间(8.2±1.2)周、完全负重时间(11.2±1.1)周、骨折愈合时间(14.3±1.1)周;两组患者手术后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外侧壁厚度(21.52±3.23)mm;B2组外侧壁厚度(27.02±4.24)mm;两组患者外侧壁厚度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干角丢失(3.88±0.93)°、偏心距短缩(5.60±2.33)mm;B组颈干角丢失(2.33±1.27)°、偏心距短缩(3.71±1.78)mm;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颈干角丢失(3.33±1.23)度、偏心距短缩(5.11±1.76)mm;B2组颈干角丢失(2.10±1.17)度、偏心距短缩(3.40±1.65)mm;两组患者颈干角丢失度、偏心距短缩距离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2.0%、91.8%,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两组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7.8%、95.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外侧壁骨折型或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疗效满意,但外侧壁的骨折会削弱其治疗效果,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优于外侧壁骨折型患者;对于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医源性外侧壁骨折的风险受外侧壁厚度及骨折分型的影响,术前应对骨折进行分型并常规测量外侧壁厚度,术中应注意保护外侧壁,防止发生医源性外侧壁骨折。

刘学刚[7](2019)在《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挑选出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为实验对象。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5.51岁。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中药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抗感染,消肿镇痛,预防血栓等治疗,中药治疗组除予上述治疗外,结合骨折三期辨证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通过观察分析完全负重时间、骨痂生长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评价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的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痂生长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予促进骨痂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使患者能够尽早的离床负重,从而相应的避免了高龄患者因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石航[8](2019)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住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65岁)。入院后1d、3d分别检测血钠水平。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135 mmol/L,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年龄、侧别、骨折类型、性别和多种内科合并症的关系。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72例,男性56例,女性116例。左侧骨折94例,右侧骨折78例。根据AO骨折分型,31A1型65例,31A2型96例,31A3型11例。165例患内科疾病:62例合并高血压病,38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肺部疾病,23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脑血管疾病。79例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与正常组相比,性别、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或骨折类型无显着差异。有无脑血管疾病与有无糖尿病也无显着差异。然而,合并肺疾病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无肺疾病的患者。结论: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现已明确为不良预后的标志,低钠血症常见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本研究发现合并肺部疾病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在临床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应该注重意肺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刘殿奎[9](2019)在《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联合顺行股骨髓内钉(Intertrochanteric Antegrade Nail,INTERTAN)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需手术治疗的病人120例(AO/OTA 31A2)。其中男性38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72.51岁。按照术后双髋正位X线片上股骨头颈骨块前内侧皮质与股骨近端骨块前内侧皮质的对位关系,分为3组:A组为正性支撑组(80例)、B组为中性支撑组(23例)和C组为负性支撑组(17例)。分析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BMI等情况差异,测量并比较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的颈干角、股骨颈长度,记录术后第一次下地负重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将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无差异。依据影像学资料,将术后即刻、3个月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组的颈干角和股骨颈长度丢失平均0.80°±0.11°和2.00±0.30mm,B组平均3.31°±0.61°和2.78±0.53mm,C组平均4.47°±1.21°和5.64±1.1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下地部分负重时间A组患者明显比B组和C组缩短,3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后3个月均明显升高,其中A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其余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联合INTERTAN固定,可使骨折两端骨块充分接触,提高术后骨折的稳定性,恢复力线,减少术后并发症,如丢失颈干角、股骨颈长缩短等,患者可尽早床上及下地功能锻炼。

黄伟彦,彭杰威,万明,郑晓明,王康振[10](2019)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Gamma钉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引起的并发症类型及恢复情况各不相同,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缺少系统全面的总结。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和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n=41)、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n=44)、动力髋螺钉组(n=48)和Gamma钉组(n=45)。收集整理每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术后疗效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F=87.741,P=0.000),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其他3组(F=650.796,P=0.000),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其他3组(F=1890.363,P=0.000;F=452.550,P=0.000),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其他3组(F=24.731,P=0.000);(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χ2=4.571,P=0.033)、动力髋螺钉组(χ2=3.928,P=0.047)和Gamma钉组(χ2=4.398,P=0.036);(3)术后3个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Harris评分高于其他3组(F=24.842,P=0.000),疗效优良率高于其他3组(χ2=12.363,P=0.006);(4)结果表明,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均较满意,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的优点,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Gamma钉等内固定方式。

二、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设计
    2.时间和地点
    3.对象
        3.1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及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材料
    5.方法
        5.1 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
        5.2 PFNA组
        5.3 术后处理
        5.4 随访
    6.主要观察指标
        6.1 临床观察指标
        6.2 影像学观察指标
    7.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参与者数量分析
    2.患者分组流程图
    3.基本资料
    4.临床指标
    5.Harris功能评分表
    6.术后并发症情况
    7.典型病例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三维立体外固定架结合早期运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标准及骨折分型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典型病例
结果
    1 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比较
    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及评分
讨论
    1 股骨粗隆解剖及粗隆间骨折特点
    2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3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手术方式
    4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
    5 早期下地活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影响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内固定材料
    3. 术前准备
    4. 手术方法
    5. 手术后处理
    6.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7. 典型病例
结果
讨论
    1. 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
    2. PFNA髓内系统的设计特点
    3. InterTAN髓内系统的设计特点
    4. 手术操作要点
    5. PFNA和InterTAN的对比
    6. 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和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致谢

(4)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分型标准(AO分型)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1.8 试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估计
        2.2 治疗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
        2.6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2 观察指标
        2.1 手术和住院情况
        2.2 术后肿胀对比
        2.3 疼痛对比
        2.4 并发症
        2.5 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
    3 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疾病特点和危害
    2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隐性失血及危害
    3 三维外支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
    4 三维外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注意事项
    5 中医正骨手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6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PFNA治疗不同骨折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2.3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隐性失血的机制
    3.2 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
    3.3 隐性失血对患者的影响
    3.4 隐性失血的应对措施
    3.5 PFNA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点及注意点
    3.6 对本研究的分析
    3.7 总结及不足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6)PFNA治疗老年性外侧壁骨折型或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骨折复位质量
    2.3 尖顶距(TAD)
    2.4 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
    2.5 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2.6 外侧壁厚度
    2.7 颈干角丢失度、偏心距短缩距离
    2.8 术后1 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
    2.9 典型病例
3、讨论
    3.1 股骨粗隆部基本特征
    3.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损伤机制
    3.3 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作用及意义
    3.4 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与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3.4.1 外侧壁与髓外钉板系统
        3.4.2 外侧壁与髓内固定系统
4、小结
5、课题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7)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Gamma钉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对象
    1.5 方法
        1.5.1 术前准备
        1.5.2 手术方法
        1.5.3 术后处理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试验流程图 见图1。
    2.3 基线资料比较
    2.4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6 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疗效比较
3 讨论Discussion

四、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D]. 张建.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三维立体外固定架结合早期运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D]. 罗彪.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 洪钱. 苏州大学, 2020(02)
  • [4]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王瑞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PFNA治疗不同骨折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D]. 王谨. 长江大学, 2020(04)
  • [6]PFNA治疗老年性外侧壁骨折型或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齐昊.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7]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D]. 刘学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 石航.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D]. 刘殿奎. 承德医学院, 2019(02)
  • [1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Gamma钉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黄伟彦,彭杰威,万明,郑晓明,王康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12)

标签:;  ;  ;  ;  ;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