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拔除后胆源性腹膜炎3例经验教训

T管拔除后胆源性腹膜炎3例经验教训

一、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教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泉[1](2021)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三科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传统T管拔除组和分段T管拔除组,每组各30例。就两组患者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WBC、ALT、TBIL)、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用分段T管拔除法,其中2例出现胆漏,其余28例无异常,胆漏率6.67%;胆漏病例中有1例发生腹膜炎。对照组用常规T管拔除法,其中3例出现胆漏,其余27例无异常,胆漏率为10%;胆漏病例中有2例发生腹膜炎,1例再次手术。试验组住院天数2.37±1.30天,住院费用1374.66±943.45元;对照组住院天数2.53±1.78天,住院费用2531.15±7196.18元。试验组拔管后 WBC:7.19±2.56*10^9/L,TBIL:13.90±3.99umol/L,ALT:27.30±15.32IU/L;对照组拔管后 WBC:7.72±3.99*10^9/L,TBIL:14.10±5.79umol/L,ALT:27.17±14.21IU/L。以上各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管分段拔除法是安全可行的,能避免一些T管拔除后中远段窦道缺损的胆漏发生,降低胆漏率。2、T管分段拔除法可对部分胆漏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3、留在窦道中段的T管在发生胆漏后也能起到一部分引流作用,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和减轻腹膜炎的发展,降低再手术率,改善患者的预后。4、T管分段拔除法并不增加住院天数及费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实践研究。

牛浪[2](2020)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两种不同T管引流位置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的不同引出位置可能在患者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经腹直肌置出与经右锁骨中线置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从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38例胆总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分为A组(T管经右锁骨中线置出)和B组(T管经腹直肌置出),分析所有患者的住院资料,来比较两组以下几方面:1.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情况、胆总管下段是否结石嵌顿、是否合并胆管炎和胰腺炎);2.两组术后的近期资料(出血、切口感染、胆道感染、胆漏、穿孔、急性胰腺炎、残余结石、拔除T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和行胆道镜所用时间);3.两组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4.两组的住院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5.远期效果包括有无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和是否出现慢性胆管炎。结果:1.术前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资料中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胆道感染、胆漏、穿孔、急性胰腺炎、残余结石、胆管狭窄、胆汁性腹膜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T管后胆漏A组发生8例,B组患者拔除T管后胆漏1例;A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B组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1例;A组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43.6±2.5min),B组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34.2±2.7min);两组术后拔除T管后胆漏及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的住院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远期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经腹直肌引出并未增加术后胆漏的风险,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也并未延长;在术后行胆道镜检查时所用胆道镜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因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经腹直肌口置出较经右锁骨中线口引出较为安全可靠,有明显的优势且性价比高,值得为广大临床医生推荐。

彭雄兵[3](2020)在《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将斑马导丝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 T 管拔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所完成的LCBDE术后T管拔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30例,在医师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愿非随机分为常规组(180例)与斑马导丝组(150例),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管窦道缺损状况、术后第一天主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斑马导丝组为(21.93±10.32)min,较常规组(23.34±11.02)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管窦道发生缺损情况:斑马导丝组为4例(2.6%),较常规组9例(5%)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斑马导丝组(6.82±1.96)10^9/L,较常规组(7.23±3.45)10^9/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斑马导丝组(17.52±5.59)umol/l,较常规组(18.24±6.01)umol/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斑马导丝组(27.87±10.92)IU/L,较常规组(28.94±10.76)IU/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斑马导丝组(27.13±10.74)IU/L,较常规组(26.42±11.25)IU/L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斑马导丝组(39.01 ±4.98)g/L,较常规组(39.38±5.21)g/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率:斑马导丝组再手术0例(0%)较常规组7例(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斑马导丝组(5.24±1.86)天,较常规组(4.97±2.45)天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斑马导丝组(5.12±1.34)千元,较常规组(4.68±2.27)千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马导丝应用于LCBDE术后拔出T管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拔管后胆道镜诊疗的操作效率,便于胆漏发生后的再次置管,有效避免胆漏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拔管后的再手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柴乃俊[4](2019)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决策,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临床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并发症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1、2、3、4、5组;同时按观察组各组相对应手术方式随机选取99例肝胆外科术后无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1、2、3、4、5组;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胆漏原因,探讨治疗方法。结果:观察1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32例,观察2组(正常拔除T管后胆漏)12例,观察3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T管引流术/胆管一期缝合术后早期(<6d)胆漏)11例,观察4组(胆肠吻合术后胆漏)11例,观察5组(肝切除术后胆漏)7例。观察1-5组与对照1-5组相比较胆漏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MI、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和对照1组相比较术前CRP、Hb、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2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T管长度、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2-5组与对照2-5组相比较术后ALB、TBIL、DBIL、Hb、WBC、NEUT%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科治疗(抗炎、奥曲肽或生长抑素、止痛、抑酸、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前提下,单纯性腹腔引流治疗17例,占23.3%,13例治愈,治愈率76.5%;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18例,占24.7%,16例治愈,治愈率88.9%;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疗15例,占20.5%,15例均治愈,治愈率100%;PTCD+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8例,占10.9%,8例均治愈,治愈率100%;ERCP治疗1例,占1.4%,治愈率100%;ENBD治疗4例,占5.5%,4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经保守治疗1周无好转,行二次手术治疗10例,占13.7%,9例均治愈,治愈率90%。结论:1.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BMI、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不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必然因素,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与胆漏有直接关系;2.胆漏患者部分实验室检验结果随胆漏并发症的发生而出现异常,但无法给予临床预警信号;3.ERCP、MRCP、PTCD引流管造影、T管造影和引流胆汁量是判断胆漏位置和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4.应用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PTCD、ERCP、ENBD等方法治疗胆漏安全、有效;5.胆漏的发生以手术技术等主观因素为主,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关键。

柴乃俊,高鹏,蒋泽斌,马炳强,李靖,杨光明,侯亚勃,杨晓军[5](2019)在《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1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韩晓玉,吕云福[6](2013)在《拔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与管控》文中指出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T管是一种引流感染的胆汁,减轻胆道压力,防止胆汁渗漏和胆管狭窄,也利于取净胆管内残余结石的常用方法。但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国外发病率为0.8%,国内发病率为0.97%~5.6%,若治疗不当,可致患者死亡。2000年6月-201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患者6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原因与管控措施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47~68岁,平均58岁,术前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炎4例,单纯胆管结石2例。皮肤黄染合并糖尿病2例,低蛋白

牛锦全,张震波[7](2013)在《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2012年11月胆总管手术术后拔T管发生胆漏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再引流,4~6周后逐日退管至拔管后痊愈。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创面粘连不佳、窦道未形成等。拔管后严密观察,如有腹痛症状首先考虑胆漏可能,经开腹或腹腔镜探查再引流延迟拔管方可治愈。

竺来法,李建平[8](2011)在《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16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和补救措施。方法再次行腹腔穿刺引流置管术联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保守治疗患者给予禁食、山莨菪碱等解痉、抑制分泌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再次剖腹探查行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6例,分别于术后1.5~2个月拔除引流管,无再次胆漏发生。保守治疗8例无腹腔积液后2个月试夹管,再次拔管成功。另2例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本组无死亡患者。定期随访无明显后遗症、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常规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果断实施手术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及正确处理术后胆漏,以避免造成的严重后果。

张新义,刘丽珍,邢建桥[9](2010)在《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临床上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术后并发症,笔者在2002~2007年临床工作期间曾遇到5例,并对这5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韩必亮,温培标,李道快,杨琼柳[10](2007)在《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经从T管窦道口重新插入导尿管引流和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经开腹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T管窦道形成不全,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二、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教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教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管拔除后胆漏的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两种不同T管引流位置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材料
    1.3 手术方式及步骤
    1.4 术后管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近期资料比较
    2.3 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比较
    2.4 住院情况的比较
    2.5 远期效果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胆总管的解剖学特点
    3.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讨论
    3.3 两组手术前后主要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3.4 住院情况的比较
    3.5 术后长期并发症的随访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3)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肝胆外科概述
    1.2 胆漏原因
    1.3 胆漏的诊断
    1.4 胆漏的治疗
    1.5 胆漏的预防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病史采集
        2.2.2 观察指标
        2.2.3 参考值
        2.2.4 腹腔双套管的制作及连接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
        3.1.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手术相关性分布情况
        3.1.2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2 观察1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相关性胆漏
        3.2.1 观察1 组与对照1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前实验室检查情况
        3.2.2 观察1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3.2.3 观察1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3 观察2组T管拔除后相关性胆漏
        3.3.1 观察2 组与对照2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3.3.2 观察2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3.3.3 观察2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4.1 观察3 组与对照3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3.4.2 观察3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3.4.3 观察3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5 观察4组胆肠吻合术后相关性胆漏
        3.5.1 观察4 组与对照4 组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3.5.2 观察4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3.5.3 观察4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6 观察5组肝组织切除术后相关性胆漏
        3.6.1 观察5 组与对照5 组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3.6.2 观察5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3.6.3 观察5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3.7 诊疗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
        4.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
        4.1.2 T管正常拔除后胆漏原因
        4.1.4 胆肠吻合术后胆漏原因
        4.1.5 肝切除术后胆漏原因
    4.2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
        4.2.1 胆漏漏口位置和大小的判定
        4.2.2 二次手术探查的指证
        4.2.3 保守治疗
    4.3 胆漏的预防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1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双套管的制作及负压连接
    2.2 治疗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7)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拔T管时间
    1.3 临床诊断
    1.4 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胆漏原因分析
    3.2 预防措施

(8)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1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2.1 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
    2.2 胆汁性腹膜炎的预防
    2.3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

(9)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1.3 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2.2 治疗
    2.3 预防

(10)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T管拔除时间
    1.3 临床表现
    1.4 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
    3.2 治疗
    3.3 预防

四、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教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D]. 赵海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两种不同T管引流位置的临床对比研究[D]. 牛浪. 延安大学, 2020(12)
  • [3]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D]. 彭雄兵.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D]. 柴乃俊. 兰州大学, 2019(09)
  • [5]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12例疗效观察[J]. 柴乃俊,高鹏,蒋泽斌,马炳强,李靖,杨光明,侯亚勃,杨晓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6]拔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与管控[J]. 韩晓玉,吕云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05)
  • [7]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 牛锦全,张震波. 当代医学, 2013(03)
  • [8]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16例分析[J]. 竺来法,李建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3)
  • [9]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临床分析[J]. 张新义,刘丽珍,邢建桥. 当代医学, 2010(14)
  • [10]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分析[J]. 韩必亮,温培标,李道快,杨琼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05)

标签:;  ;  ;  ;  ;  

T管拔除后胆源性腹膜炎3例经验教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