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亚甲基蓝改性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能及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聚亚甲基蓝改性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能及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一、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1](2020)在《咪唑类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坏血酸(AA)是一种可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动物体液及组织以及药品中。由于其具有抗氧化性,故可以用于精神疾病、不孕不育和艾滋病的防治和治疗。多巴胺(DA)是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它属于儿茶酚胺类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心肌梗死、创伤、肉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的治疗。尿酸(UA)是核酸组成单位中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其在人体中含量的变化常常是一些疾病的征兆,如高血压、白血病、肺炎等。酪氨酸(Tyr)是蛋白质的重要组合之一,对于维护营养均衡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人体如果摄入酪氨酸失衡会引起某些疾病如白化病、黑尿症、抑郁症以及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黄嘌呤(XN)和次黄嘌呤(HXN)是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它们的含量变化异常时会引发痛风、黄嘌呤尿和高尿酸血等疾病。AA、DA、UA、Tyr、XN以及HXN这几种生物分子在传统玻碳电极上具有极高的且相互接近的氧化过电位,并且它们本身及自身的氧化产物会污染电极表面,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检测的分析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各种各样的修饰电极已经被制备并应用于AA、DA、UA、Tyr、XN和HXN的选择性或同时测定。由于聚合物修饰电极有较强的选择性、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重现性以及在电极表面的厚度可控制等优点而始终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采用循环伏安法(CV)将1H-咪唑-4-甲酸(HIMC)聚合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聚1H-咪唑-4-甲酸修饰的玻碳电极(PHIMC/GCE)。实验结果表明,PHIMC/GCE不仅能很好地改善DA、UA和Tyr的电化学行为,而且能将其重叠的氧化峰分开,呈现出三个尖锐的氧化峰,故该修饰电极能够用于混合液中DA、UA和Tyr的同时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A、UA和Tyr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0.5-40、2-310、8-420μmol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9、0.9951、0.9989,检出限(S/N=3)分别为0.03μmol L-1、0.30μmol L-1、0.10μmol L-1。DA、UA和Tyr在不同扫速下的电化学行为表明,三者的电极反应受吸附过程控制。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人体尿样样本中DA、UA和Tyr的同时测定,结果显示令人满意。2.采用电化学法在滴涂纳米氧化锌(ZnO)的玻碳电极(GCE)上聚合修饰1H-咪唑-4-甲酸(HIMC),制得聚1H-咪唑-4-甲酸-纳米ZnO(PHIMC-ZnO)复合膜修饰的GCE(PHIMC-ZnO/GCE),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的形貌和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PHIMC-ZnO/GCE对AA、DA和UA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与其在聚1H-咪唑-4-甲酸修饰的GCE(PHIMC/GCE)和纳米ZnO修饰的GCE(Zn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三者的氧化峰电流均明显增加,峰电位差(ΔEpa)均为0.14V,可对三者进行同时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DA和UA的物质的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80-1400,0.15-45.00和2-120μmol·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0.9937和0.9983,检出限(S/N=3)分别为0.50,0.03和0.09μmol·L-1。AA、DA和UA在不同扫速下的电化学行为表明:AA,DA和UA在PHIMC-ZnO/GCE上的电极过程受吸附过程控制,将PHIMC-ZnO/GCE应用于尿样和血清中,AA,DA和UA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采用电化学方法将1H-咪唑-4-甲酸聚合到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修饰到玻碳电极(GCE),制得PHIMC-MWCNT/GCE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可用于UA、XN和HXN的同时测定。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用于表征复合膜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特征。由于MWCNT和PHIMC复合膜的特性使得在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可同时测定UA、XN和HXN,并呈现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灵敏度。采用DPV法测定UA-XN和XN-HXN的阳极峰电位的差值分别为0.38V和0.35V。在最优条件下UA、XN和HXN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600、1.0-340和2.0-500μmol L-1;检出限(S/N=3)分别为0.02μmol L-1、0.10μmol L-1、0.25μmol L-1。PHIMC-MWCNT/GCE修饰电极可用于在尿样和血清中UA、XN和HXN的同时测定并获得满意的结果。

宋相孟[2](2017)在《碳纳米管/染料复合修饰电极检测水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文中研究表明以盐酸环丙沙星(CPLX)为代表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和以磺胺(SA)为代表的磺胺类化合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大类抗生素。过多的使用这些药物,会使得环境受到该类药物的污染,进而也会导致这些药物在食品中的残留,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本论文采用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甲基红(MR)、亚甲基蓝(MB)两种染料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多种修饰电极。针对两类代表性抗生素-盐酸环丙沙星和磺胺,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步探索了盐酸环丙沙星和磺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且研究了相关实验条件对电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滴涂法和恒电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五种修饰电极,分别为MWNTs/GCE、PMR/GCE、PMR/MWNTs/GCE、PMB/GCE、PMB/MWNTs/GCE,并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修饰量。对于MWNTs/GCE电极,最佳修饰量在10μL左右;对于PMR/GCE、PMB/GCE,最佳聚合圈数分别为10圈和15圈。另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五种电极的表面形貌具有显着差异。2.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法(LSV)分别考察了CPLX在MWNTs/GCE、PMR/GCE、PMR/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扫描速率、支持电解质种类、浓度和酸碱度、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对比结果发现,PMR/MWNTs/GCE对CPLX的催化作用最明显。在8.0×10-6-1.0×10-3 mol/L浓度范围内,CPLX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mA)=4.6381C(μmol/L)+0.2678,相关系数为R=0.9936,检出限为3.0×10-7 mol/L。3.选用CV法和LSV法,分别以MWNTs/GCE、PMB/GCE、PMB/MWNTs/GCE为工作电极,考察了SA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A在三种修饰电极检测体系中均具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其中PMB/MWNTs/GCE效果最佳。在8.0×10-6 mol/L-6.0×10-4 mol/L范围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9339C(μmol/L)+71.7152,R=0.9967,检出限达2.0×10-8 mol/L。

甘静妮[3](2012)在《碳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了碳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成分含量分析测定中的应用,并初步探讨了药物成分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反应机理。主要工作如下:1.制备了石墨烯(GR)样品,对原料石墨、氧化石墨及石墨烯进行了红外表征。利用L-半胱氨酸(L-Cys)中的羧基与石墨烯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制备了石墨烯与L-半胱氨酸复合膜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形成新的化学修饰电极(GR-L-Cys/GCE)。研究了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含量测定方法。实验表明,在0.0mol·L-1NaH2PO4-Na2HPO4(pH6.7)溶液中,GR-L-Cys/GCE对岩白菜素在电极上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增敏作用,其氧化峰电流相对于裸电极增加约9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3.0×10-6~1.2×10-4mol-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3919C(μmol·L-1)+0.3236,相关系数r为0.9988,方法检出限(S/N=3)为6.7×10-7mol·L-1探讨了岩白菜素在GR-L-Cys/GCE上的电催化过程及反应机理,测得在选定体系中参与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和质子数均为1,对复方岩白菜素片进行含量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在97.6%-102%之间。2.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与L-半胱氨酸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GR-L-Cys/GCE)。研究了左旋多巴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在该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各种实验条件,建立了左旋多巴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最佳测定方法。研究表明,在0.20mol·L-1Na2HPO4-柠檬酸(pH2.2)溶液中,GR-L-Cys/GCE对旋多巴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流相对于裸电极可增加约15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左旋多巴浓度在4.0×10-6-2.0×10-4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a (μA)=-0.0568C(μmol·L-1)-0.6628,相关系数r为0.9958,方法检出限(S/N=3)为8.7×10-7mol·L-1。对左旋多巴在GR-L-Cys上的电催化过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在选定体系中左旋多巴在GR-L-Cys/GCE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为单电子单质子参与的反应过程。此法用于对左旋多巴片的含量测定,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无显着差异。回收实验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1%-104%之间。3.研究了石墨烯(GR)与胱氨酸(L-CysS)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制备了石墨烯/胱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GR-L-CysS/GCE).采用红外光谱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GR-L-CysS/GC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同时建立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在0.20mol·L-1Na2HPO4-柠檬酸(pH7.4)溶液中,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GR-L-CysS/GCE上氧化峰电流相对于在裸玻碳电极上增加约13倍,显示出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氧化峰与其浓度在4.0×10-6~1.6×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0.3088C(μmol·L-1)+1.4129,相关系数r为0.9977,方法检出限(S/N=3)为8.4×10-7mol·L-1。探讨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GR-L-CysS上的氧化过程和反应机理,发现在本体系中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发生的是单电子单质子参与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4.9%-105%之间。4.研究了黄豆苷元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黄豆苷元的电化学新方法。结果表明,在NaCl(0.50m01·L-1)-H2S04(pH=3.7)底液中,MWNTs/GCE电极对黄豆苷元在电极上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增敏作用;黄豆苷元在6.0×10-6~1.0×10-4mol·L-1浓度范围与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1.4792C(μol·L-1)+11.819,相关系数r=0.9991(n=8),方法检出限(S/N=3)为7.2×10-7mol·L-1.对黄豆苷元片中黄豆苷元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5%-105%。初步反应机理探讨的结果显示,在本体系中黄豆苷元在MWNTs/GCE上的反应是1电子和1质子转移的氧化过程。

姚慧,刘欢,王晓婷[4](2011)在《基于氧化铝模板亚甲基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聚亚甲基蓝(PMB)修饰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a oxide,AAO)纳米电极(PMB/AAO),并研究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对抗坏血酸(AA)的催化氧化.结果表明:PMB/AAO纳米电极对AA有明显的催化氧化作用,其催化活性强于PMB/Au电极的催化作用.同时,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对AA进行定量分析,其氧化峰电流与AA的浓度在5.0×10-6~1.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 mol/L.该电极重现性良好,并将PMB/AAO用于维生素C片剂中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庞海丽[5](2011)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文中认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以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低污染、液体醇类燃料能量密度高、储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DAFC发展过程中,电极催化剂活性较低及价格高昂严重阻碍其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电极催化剂是DAFC的重点研究方向。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是一类直接利用生物酶为电极催化剂,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燃料电池。近来,EBFC以其低成本、电解质无腐蚀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工作条件温和等优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兴趣。然而,目前EBFC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输出功率低和使用寿命短,而这两个问题都与酶催化剂的固定直接相关。所以,创新和优化酶在电极上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寻求新型的固定化材料是目前EBFC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上述DAFC和EBFC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用于DAFC的新型阳极电催化剂和用于EBFC的新型酶电极的探索研究,并通过经典的电化学测量技术详细考察了各种催化剂和酶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相应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化学沉积和在550℃下焙烧的方法制备了Ru掺杂的SnO2纳米颗粒(Ru-SnO2),以其为载体成功负载了Pt纳米颗粒并应用于甲醇的电催化氧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谱和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等方法对所制备的Pt/Ru-SnO2纳米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在酸性电解质中研究了Pt/Ru-SnO2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t担载量和其他实验条件下,Pt/Ru-SnO2催化剂有着比Pt/SnO2催化剂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并且当Ru-SnO2纳米颗粒中Ru和Sn的原子比为1/75时,Pt/Ru-Sn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同时,Pt/Ru-SnO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2)利用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氧化锡(PANI-SnO2)纳米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PANI-SnO2负载Pt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位法在酸性电解质中研究了Pt/PANI-SnO2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t担载量下,Pt/PANI-SnO2催化剂具有比Pt/SnO2催化剂更好的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和抗中毒能力。(3)考虑到ZSM-5分子筛的耐酸性,以(ZSM-5)分子筛-C复合物作为Pt催化剂的载体材料和助催化剂,制备了用于乙醇电催化氧化的Pt/(ZSM-5)-C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对制得的Pt/(ZSM-5)-C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酸性电解质中考察了Pt/(ZSM-5)-C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及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发现在相同的Pt担载量和其他实验条件下,Pt/(ZSM-5)-C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要比Pt/C催化剂高。同时,Pt/(ZSM-5)-C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长期循环稳定性。(4)通过在SnO2的制备过程中加入CNTs,制备了SnO2-CNTs复合物,以其为载体负载Pt纳米颗粒并用于乙醇的电催化氧化。采用扫描电子扫描和X-射线衍射谱观察了它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采用经典的电化学测量技术在酸性电解质中详细研究了Pt/SnO2-CNTs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及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t担载量下,Pt/SnO2-CNTs催化剂具有比Pt/SnO2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长期循环稳定性。此外,还考察了SnO2-CNTs复合物中CNTs和SnO2的质量比对电极催化活性的影响。(5)利用1-氨基芘(1-AP)通过π-π堆积作用对CNTs表面进行非共价修饰,实现了漆酶(Lac)在CNTs上的固定,考察了该酶电极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AP已成功修饰到CNTs上。用循环伏安法在含2,2-偶氮-双-(3-乙基苯并噻吡咯啉-6-磺酸盐)(ABTS)的B-R缓冲液(pH 3.0)中研究了Lac-AP-CNTs电极对EBFC阴极O2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Lac-AP-CNTs电极具有比Lac-CNTs电极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考察了AP-CNTs中1-AP和CNTs的质量比、Lac-AP-CNTs催化剂在电极表面的担载量和电解质pH值对Lac-AP-CNTs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6)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电极介体在CNTs上的共固定及其不同固定化路径对酶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共价键合法采用不同路径将GOD和氨基二茂铁(Fc)共固定到1-AP和1-芘羰醛(1-PA)非共价修饰后的CNTs上。用循环伏安法在含葡萄糖的PBS缓冲液(pH 7.0)中研究了不同类型的GOD-Fc/CNTs电极对EBFC阳极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OD和Fc在电极上的不同固定化路径会对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当Fc、GOD分别通过1-PA、1-AP/戊二醛共固定在CNTs上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最佳。

梁克中[6](2010)在《壳聚糖纳米球和纳米金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造了一种以碳纳米管接枝的壳聚糖为基底,然后将羧基二茂铁电聚合在其氨基化的表面,利用负电荷的表面组装PDDA保护的纳米金,最后通过静电吸附葡萄糖氧化酶,制得了新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62.9×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10-6mol/L。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陈文静[7](2010)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制备方法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电极材料,对生物材料的固定化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构筑了多种性能良好的生物传感器,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各项研究工作简述如下:1.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1.1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以中性红为电子传递介质,电聚合于Nafion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以戊二醛作交联剂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最后覆盖一层Nafion膜防止酶流失,构建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详细探讨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对葡萄糖的最佳响应条件,结果表明,30℃时,传感器在pH 7.0的PBS中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5~5.0×10-3 mol·L-1。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性能优良,有潜在应用前景。1.2基于静电吸附碳纳米管和壳聚糖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本文以Nafion-聚中性红修饰电极为基底,自组装多壁碳纳米管和壳聚糖之后,再固定上葡萄糖氧化酶,制成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在30℃的PBS (pH 7.0)中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6~2.0×10-3 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8,检出限为1.0×10-6 mol/L,达到95 %稳态电流所用的时间<10 s,于4℃环境保存30 d后峰电流值约为原来的84.3 %,且具有较低的工作电位,能有效地消除抗坏血酸等的干扰。2.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2.1明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H2O2传感器用明胶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和茜素红(AR)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制成HRP生物传感器(HRP/AR/MWNT/GC),然后在3 %戊二醛(GA)中进行交联改性,以克服明胶膜易溶胀的缺点并提高膜的稳定性。同时详细探讨了该传感器对H2O2的响应性能,并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6~1.0×10-3 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2,检出限为1.0×10-7 mol/L,且放于4℃环境30 d后,峰电流值约为原来的72.1 %。该传感器响应快速,灵敏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2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为基底,自组装一层带负电荷的电子媒介体茜素红(AR),再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力吸附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HRP/AR/MWNT/GC)。探讨了媒介体组装时间、pH、温度、工作电位对电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还原峰电流与H2O2的浓度在1.0×10-6~1.0×10-3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ip=139.4811+1.0537c,R = 0.9953,检出限为2.0×10-8 mol/L。该传感器响应快速,灵敏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细胞色素c在纳米杂化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GC)电极为基底,自组装金纳米粒子(AuNPs)及L-半胱氨酸(L-Cys)研制杂化膜修饰电极(L-Cys/AuNPs/MWNT/GC)。实验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在PBS(pH 7.0)中对细胞色素c(Cyt c)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行为,于0.121 V(vs. Ag/AgCl)附近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浓度在4.037×10-5~3.23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57,检出限是2.423×10-5 mol/L。该传感器响应快速,性能优良。

陈文静,屈建莹,于高磊[8](2009)在《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中性红为电子媒介体,电聚合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以戊二醛作交联剂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最后覆盖一层Nafion膜防止酶流失,构建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详细探讨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对葡萄糖的最佳响应条件.结果表明,30℃时,传感器在pH 7.0的PBS中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55.0×10-3mol.L-1.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性能优良,有潜在应用前景.

曹艳秀[9](2009)在《氨基酸及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利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L-脯氨酸和铁氰根复合膜修饰电极、PB/CTAB-MWNTs/GC电极和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及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它们分别对多巴胺、过氧化氢及酚类化合物的电催化性能。第一:利用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L-脯氨酸和铁氰根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对多巴胺(DA)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实验表明,该电极对DA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能力,且能在抗坏血酸共存下实现对DA的测定。DA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71.14×10-4 M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令人满意。第二:利用电化学方法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聚合普鲁士蓝(PB)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H2O2)传感器(PB/CTAB-MWNTs /GC),并研究了其对H2O2的电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该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能力明显增强,灵敏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第三: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上聚合L-半胱氨酸膜,构建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电极(PL-cys/GC),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对酚类化合物电化学催化作用。在PBS 4.0介质中,PL-cys/GC电极对苯酚和邻苯二酚有明显的氧化催化作用,并能实现两者的同时测定。实验还发现,该电极在PBS缓冲溶液中对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袁晨光[10](2009)在《电化学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测定是生命科学、临床检验、生化研究、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悬汞电极(HMDE)和活化玻碳电极(AGCE),利用三电极电化学系统,针对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研究了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对以对硝基苯酚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阐述了DNA测定对电分析化学的挑战,并对DNA分析测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2.研究了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在悬汞电极(HMDE)上以孔雀石绿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间接测定DNA的方法,并对其测定条件(pH值、支持电解质、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与DNA浓度在4.0~120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6)为1.43μg 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5%-4.33%。此法应用于模拟DNA样品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6.0%-106.5%。3.研究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玻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对DNA的电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在活化玻碳电极(ACCE)上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DNA有更好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并且活化玻碳电极有很好的稳定性,适于连续多次的测定。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强度与DNA浓度在2.5μgmL-1~200μg 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36)为0.184μg 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4%~4.43%。此法应用于DNA样品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4%~104.9%。4.研究了在玻碳电极上对硝基苯酚(p-NP)与DNA的相互作用,求解得出反应的结合比为2:3和结合常数为7.4×106。并对结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在最佳条件下p-NP峰电流的降低值与DNA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以p-NP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DNA样品的测定。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与DNA浓度在1.0~50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6)为0.21μg 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3%~4.16%。将此法应用于DNA样品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6.4%~104.9%。

二、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咪唑类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分析法
    1.2 纳米氧化锌概述
    1.3 多壁碳纳米管概述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2章 聚1H-咪唑-4-甲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尿酸和酪氨酸的同时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2.3 结果和讨论
        2.3.1 HIMC在 GCE上的电化学聚合
        2.3.2 PHIMC/GCE的表面形貌
        2.3.3 PHIMC/GCE的电化学阻抗(EIS)表征
        2.3.4 DA、UA和 Tyr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2.3.5 PHIMC/GCE对混合液中DA、UA和 Tyr的电化学区分
        2.3.6 溶液酸度的选择
        2.3.7 DA、UA和 Tyr在 PHIMC/GCE上的选择性测定
        2.3.8 DA、UA和 Tyr在 PHIMC/GCE上的同时测定
        2.3.9 DA、UA和 Tyr在不同扫速下的电化学氧化
    2.4 干扰研究
    2.5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6 样品的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聚1H-咪唑-4-甲酸-纳米氧化锌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3.3 结果和讨论
        3.3.1 HIMC在 ZnO/GCE上的电化学聚合
        3.3.2 PHIMC-ZnO/GCE的表面形貌
        3.3.3 PHIMC-ZnO/GCE的电化学阻抗(EIS)表征
        3.3.4 AA、DA和 U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3.3.5 PHIMC-ZnO/GCE对混合液中AA、DA和 UA的电化学区分
        3.3.6 介质酸度的选择
        3.3.7 AA、DA和 UA在 PHIMC-ZnO/GCE上的选择性测定
        3.3.8 AA、DA和 UA在 PHIMC-ZnO/GCE上的同时测定
        3.3.9 AA、DA和 UA在不同扫速下的电化学行为
    3.4 干扰研究
    3.5 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3.6 样品分析
    3.7 结论
第4章 聚1H-咪唑-4-甲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HIMC-MWCNT/GCE)的制备及其用于尿酸、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同时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3 结果和讨论
        4.3.1 PHIMC-MWCNT/GCE的表面形貌
        4.3.2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EIS)表征
        4.3.3 UA、XN和 HXN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4.3.4 PHIMC-MWCNT/GCE对混合液中UA、XN和 HXN的电化学区分
        4.3.5 溶液酸度的选择
        4.3.6 UA、XN和 HXN在 PHIMC-MWCNT/GCE上的选择性测定
        4.3.7 UA、XN和 HXN在 PHIMC-MWCNT/GCE上的同时测定
        4.3.8 UA、XN和 HXN在不同扫速下的电化学行为
    4.4 干扰研究
    4.5 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4.6 样品分析
    4.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碳纳米管/染料复合修饰电极检测水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修饰电极概述
        1.1.1 化学修饰电极的定义
        1.1.2 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概况
        1.1.3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类型
        1.1.4 化学修饰电极的表征
    1.2 碳纳米管概述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
        1.2.2 碳纳米管的性质
        1.2.3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
        1.2.4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应用
    1.3 染料概述
        1.3.1 染料的种类和性质
        1.3.2 染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1.4 碳纳米管/染料修饰电极的兴起与发展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依据、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依据
        1.5.2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溶液的配制
        2.2.1 MWNTs悬浊液的配制
        2.2.2 铁氰化钾溶液的配制
        2.2.3 染料的配制
        2.2.4 待测物标准溶液的配制
        2.2.5 缓冲溶液的配制
    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2.3.1 MWNTs/GCE电极
        2.3.2 甲基红/GCE电极
        2.3.3 亚甲基蓝/GCE电极
        2.3.4 甲基红/MWNTs/GCE电极
        2.3.5 亚甲基蓝/MWNTs/GCE电极
    2.4 SEM表征
    2.5 结论
第三章 环丙沙星的电化学检测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3.2.3 电极的SEM表征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PLX在MWNTs/GC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3.3.2 CPLX在PMR/GC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3.3.3 CPLX在PMR/MWNTs/GC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3.3.4 三种电极检测结果的对比
        3.3.5 重现性、稳定性、干扰性实验
        3.3.6 回收率实验
        3.3.7 反应机理的探讨
    3.4 结论
第四章 磺胺的电化学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电极的SEM表征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4.3.2 修饰电极对磺胺的电催化作用
        4.3.3 检测条件的优化
        4.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4.3.5 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4.3.6 回收率实验
        4.3.7 反应机理的探讨
    4.4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碳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修饰电极特性及修饰材料
        1.1.1 化学修饰电极的特性
        1.1.2 电极修饰材料
    1.2 石墨烯
        1.2.1 石墨烯的结构
        1.2.2 石墨烯的制备
        1.2.3 石墨烯的功能化
        1.2.4 功能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分析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石墨烯/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对岩白菜素的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R样品的红外光谱表征及分析
        2.3.2 修饰电极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选择
        2.3.3 岩白菜素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
        2.3.4 底液介质的选择
        2.3.5 修饰剂用量
        2.3.6 介质pH的选择
        2.3.7 扫描电位与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2.3.8 扫描速度的影响
        2.3.9 体系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3.10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3.11 干扰实验
        2.3.12 复方岩白菜素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2.3.13 GR-L-Cys/GCE对岩白菜素的电催化机理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表面活性效应石墨烯/L-半胱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左旋多巴的测定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修饰电极(GR-L-Cys/GCE)的制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左旋多巴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3.2 L-Cys在GR/GCE电极表面的聚合修饰
        3.3.3 缓冲体系的选择
        3.3.4 扫描电位与时间的影响
        3.3.5 pH的选择
        3.3.6 扫描速度的影响和选择
        3.3.7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3.8 体系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3.3.9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及电极活性的恢复
        3.3.10 干扰实验
        3.3.11 左旋多巴片中左旋多巴含量的测定
        3.3.12 左旋多巴在GR-L-Cys/GCE上的电催化机理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L-胱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GR-L-CysS/GCE的制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修饰电极复合膜的红外表征
        4.3.2 修饰电极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选择
        4.3.3 不同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电催化行为
        4.3.4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4.3.5 修饰剂用量的选择
        4.3.6 pH分别对峰电流与峰电位的影响
        4.3.7 扫描电位及富集时间的影响
        4.3.8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4.3.9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的测定
        4.3.10 重现性和稳定性
        4.3.11 干扰试验
        4.3.12 注射液样品中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
        4.3.13 GR-L-CysS/GCE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电催化机理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黄豆苷元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2.2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s/GCE)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黄豆苷元在MW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5.3.2 支持电解质及其浓度的选择
        5.3.3 修饰剂用量的影响
        5.3.4 底液pH值对峰电位及峰电流的影响
        5.3.5 富集电位及富集时间的影响
        5.3.6 扫速的影响
        5.3.7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稳定性
        5.3.8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5.3.9 干扰实验
        5.3.10 样品分析
        5.3.11 电极反应的机理探讨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氧化铝模板亚甲基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PMB/AAO修饰电极的制备
    1.3 PMB/Au电极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亚甲基蓝的电化学聚合
    2.2 PMB/AAO的电化学性质
        2.2.1 电化学行为
        2.2.2 扫速影响
        2.2.3 PMB/AAO电极对溶液pH值的响应
    2.3 PMB/AAO电极对AA的催化氧化
    2.4 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范围
    2.5 干扰实验
    2.6 样品的测定
3 结 论

(5)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燃料电池概述
        1.1.1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1.2 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1.1.3 燃料电池的种类
    1.2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1.2.1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1.2.2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
        1.2.3 影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性能的因素
        1.2.4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研究现状
    1.3 酶生物燃料电池
        1.3.1 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和特点
        1.3.2 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研究状况
        1.3.3 影响酶生物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
        1.3.4 酶生物燃料电池的酶电极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选择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Ru 掺杂SnO_2 负载Pt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所需溶液
        2.2.4 电极的制备
        2.2.5 催化剂形貌表征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Ru-SnO_2 纳米颗粒和Pt/Ru-SnO_2 催化剂的表
        2.3.2 Pt/Ru-SnO_2 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2.3.3 Ru 与Sn 的原子比对Pt/Ru-SnO_2 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2.3.4 Pt/Ru-SnO_2 催化剂的长期循环稳定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ANI-SnO_2纳米复合物负载Pt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醇电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所需溶液
        3.2.4 电极的制备
        3.2.5 催化剂形貌表征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NI-SnO_2 纳米复合物和Pt/PANI-SnO_2 催化剂的表
        3.3.2 Pt/PANI-SnO_2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乙醇在Pt/ZSM-5 分子筛-C 催化剂上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所需溶液
        4.2.4 电极的制备
        4.2.5 催化剂形貌表征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t/(ZSM-5)-C 催化剂的表征
        4.3.2 Pt/(ZSM-5)-C 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4.3.3 Pt/(ZSM-5)-C 催化剂的长期循环稳定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nO_2-CNTs 负载Pt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乙醇氧化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所需溶液
        5.2.4 电极的制备
        5.2.5 催化剂形貌表征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nO_2-CNTs 复合物和Pt/SnO_2-CNTs 催化剂的表
        5.3.2 Pt/SnO_2-CNTs 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5.3.3 Pt/SnO_2-CNTs 催化剂的长期循环稳定性研究
        5.3.4 CNTs 与SnO_2 的质量比对Pt/SnO_2-CNTs 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漆酶在1-氨基芘功能化碳纳米管上的固定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药品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所需溶液
        6.2.4 酶电极的制备
        6.2.5 AP-CNTs 的表征及酶电极对02 还原的电催化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AP-CNTs 复合物的表征
        6.3.2 Lac/AP-CNTs/玻碳电极对02 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6.3.3 1-AP 与CNTs 的质量比、AP-CNTs 在电极上的担载量和电解液的pH 值对Lac/AP-CNTs 酶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6.3.4 Lac/AP-CNTs 酶电极的稳定性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葡萄糖氧化酶与介体在碳纳米管上的共固定及其性能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药品
        7.2.2 实验仪器
        7.2.3 实验所需溶液
        7.2.4 电极的制备
        7.2.5 功能化CNTs 的表征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功能化CNTs 的表征
        7.3.2 固定化 Fc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7.3.3 固定化 GOD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7.3.4 固定化 GOD-Fc 电极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1.1 生物传感器的历史发展及分类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及制备
        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2.2.1 交联法
        2.2.2 吸附法
        2.2.3 电化学聚合法
        2.2.4 自组装法
        2.2.5 共价键合法
        2.2.6 包埋法
        2.2.7 溶胶-凝胶法
    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3.1 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3.2 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
        3.3 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3.4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前景与展望
    5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第一节 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
        2.2.1 GC 电极的预处理
        2.2.2 中性红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酶电极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
        3.1.1 GC 和Nafion/GC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1.2 酶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1.3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
        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3.2.1 pH 的选择
        3.2.2 温度的影响
        3.3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静电吸附碳纳米管和壳聚糖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2 PH 和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3.3 峰电流和扫速的关系
        3.4 响应时间
        3.5 传感器的稳定性
        3.6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及其检出限
        3.7 样品分析
        3.8 干扰物质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第一节 明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H_2O_2传感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的制备
        2.2.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2.2.2 AR/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
        2.3 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条件的优化
        3.1.1 明胶浓度的选择
        3.1.2 戊二醛浓度及交联时间的影响
        3.1.3 pH 对传感器的影响
        3.1.4 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3.2 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
        3.2.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2.2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
        3.2.3 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关系
        3.2.4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3.2.5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3.2.6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及其检出限
        3.3 回收率实验
        3.4 干扰实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的制备
        2.2.1 GC 电极的预处理
        2.2.2 AR/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
        2.3 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修饰电极的催化行为
        3.2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对H_2O_2 的电催化还原
        3.3 条件的选择
        3.3.1 溶液PH 的影响
        3.3.2 温度的影响
        3.4 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3.4.1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3.4.2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
        3.4.3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及其连续稳定性
        3.4.4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3.5 回收实验
        3.6 干扰试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细胞色素c 在纳米杂化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L-Cys/AuNPs/MWNT/GC 电极的制备
        2.2.1 GC 电极的预处理
        2.2.2 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AuNPs 溶胶的制备
        2.2.4 AuNPs/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5 L-Cys/AuNPs/MWNT/GC 电极的制备
        2.3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AuNPs 离子的表征
        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3.2.1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2.2 Cyt c 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2.3 Cyt c 在L-Cys/AuNPs/MWNT/GC 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3.3 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束语
    1. 结论
    2. 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
致谢

(8)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GOD传感器的制备
        1.2.1 GC电极的处理
        1.2.2 NR/nation/GC电极的制备
        1.2.3 GOD传感器的制备
    1.3 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GOD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
        2.1.1 GOD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2.1.2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
    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2.1 pH的选择
        2.2.2 温度的影响
    2.3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

(9)氨基酸及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化学修饰电极
        1.1.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1.1.1.1 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极表面的预处理
        1.1.1.2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1.1.2 化学修饰电极的表征
        1.1.3 化学修饰电极的功能与意义
        1.1.3.1 化学修饰电极的功能
        1.1.3.2 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的意义
        1.1.4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1.4.1 化学修饰电极在生物样品分子中的应用
        1.1.4.2 化学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1.1.4.3 化学修饰电极在金属离子分析中应用
        1.1.4.4 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检测中应用
    1.2 碳纳米管
        1.2.1 碳纳米管的特征
        1.2.2 碳纳米管的纯化
        1.2.3 碳纳米管的修饰
        1.2.3.1 有机共价化学修饰
        1.2.3.2 有机非共价化学修饰
        1.2.4 碳纳米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2.4.1 显微镜探针针尖
        1.2.4.2 化学修饰电极
        1.2.4.3 气体传感器
        1.2.4.4 分离与检测
    1.3 论文选题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 L-脯氨酸和铁氰根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聚 L-脯氨酸和铁氰根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2.3.2 底液及溶液pH 值的影响
        2.3.3 扫描速度对 DA 响应的影响
        2.3.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2.3.5 干扰实验
        2.3.6 回收率的测定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B/CTAB-MWNTs/GC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其对 H_2O_2的电催化还原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3.2.2.1 MWNTs 的纯化
        3.2.2.2 MWNTs 的羧基化
        3.2.2.3 电极的预处理
        3.2.2.4 CTAB-MWNTs/GC 电极的制备
        3.2.2.5 PB/CTAB-MWNTs/GC 电极的制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B 膜在裸玻碳和 CTAB-MWNTs/GC 电极上的沉积
        3.3.2 PB/CTAB-MWNTs/GC 电极对 H_2O_2的电化学催化
        3.3.3 PB/CTAB-MWNTs/GC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3.3.1 底液的选择
        3.3.3.2 酸度的选择
        3.3.3.3 扫描速度的影响
        3.3.3.4 PB/CTAB-MWNTs/GC电极对H_2O_2的电化学测定
        3.3.3.5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3.3.3.6 电极的稳定性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酚类化合物在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2.1 电极的预处理
        4.2.2.2 L-cys/GC 电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cysteine 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聚合
        4.3.2 苯酚和邻苯二酚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2.1 苯酚和邻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
        4.3.2.2 测定底液的选择
        4.3.2.3 电极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4.3.2.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4.3.2.5 干扰试验
        4.3.3.CC、RC 和 HQ 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4.3.3.1 CC、RC 和 HQ 在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
        4.3.3.2 底液pH 值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4.3.3.3 扫描速度的影响
    4.4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电化学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摘要
    1.1 概述
    1.2 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的研究进展
    1.3 脱氧核糖核酸电化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1.3.1 电分析化学发展现状
        1.3.2 电化学分析脱氧核糖核酸研究现状
第2章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间接测定DNA的研究
    摘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实验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孔雀石绿与DNA作用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伏安响应
        2.3.2 探针物质的选择
        2.3.3 pH值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2.3.4 孔雀石绿浓度的影响
        2.3.5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2.3.6 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的影响
        2.3.7 重现性
        2.3.8 干扰试验
        2.3.9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3.10 模拟样品分析及回收率
第3章 强碱溶液活化粗糙玻碳电极测定DNA的研究
    摘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
        3.2.2 试剂
        3.2.3 活化粗糙电极的制备
        3.2.4 分析过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DNA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伏安响应
        3.3.2 活化试剂的选择
        3.3.3 氢氧化钠的影响
        3.3.4 pH值的影响
        3.3.5 扫描速率对DN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6 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的影响
        3.3.7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3.3.8 干扰实验
        3.3.9 模拟样品分析和回收率
    3.4 电极催化机理初探
第4章 对硝基苯酚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应用
    摘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
        4.2.2 试剂
        4.2.3 实验过程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对硝基苯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
        4.3.2 对硝基苯酚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探讨
        4.3.3 pH值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4.3.4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4.3.5 对硝基苯酚浓度的影响
        4.3.6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4.3.7 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的影响
        4.3.8 结合比与结合常数的计算
        4.3.9 干扰试验
        4.3.10 离子强度对测定的影响
        4.3.11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4.3.12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咪唑类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 赵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碳纳米管/染料复合修饰电极检测水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D]. 宋相孟. 渤海大学, 2017(08)
  • [3]碳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 甘静妮. 广西大学, 2012(03)
  • [4]基于氧化铝模板亚甲基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J]. 姚慧,刘欢,王晓婷.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1(03)
  • [5]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D]. 庞海丽. 湖南大学, 2011(07)
  • [6]壳聚糖纳米球和纳米金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 梁克中.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0(12)
  • [7]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D]. 陈文静. 河南大学, 2010(12)
  • [8]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 陈文静,屈建莹,于高磊. 化学研究, 2009(04)
  • [9]氨基酸及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曹艳秀. 吉林大学, 2009(09)
  • [10]电化学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D]. 袁晨光. 河北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聚亚甲基蓝改性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能及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