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微处理器对应遥控发射器数据表

彩电微处理器对应遥控发射器数据表

一、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翔[1](2019)在《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设计》文中指出变电站智能巡检车是电力巡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涵盖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机械、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将开发的变电站巡检车用于电网运行的实际监测,但它们绝大部分仍然需要运维检修人员现场操作,抄录核实数据。因此,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设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采用TMS320F28335作为运算核心,以射频识别、磁导航定位和超声波测距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控制转向舵机和驱动电机,使变电站智能巡检车能够自动避障寻迹行驶;完成了变电站智能巡检车与遥控终端的无线视频通讯,使变电站智能巡检车达到所需的控制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软硬件设计过程。硬件设计包括电源模块、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舵机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软件设计主要完成了避障、无线通讯和导航定位控制等软件设计及算法的实现。此外,基于变电站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和变电站智能巡检车控制系统相互独立的现状,本文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扩展性强、可二次开发的巡检框架。通过该巡检框架,完成了变电站智能巡检车与变电站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的对接,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

李菁[2](2012)在《基于D-S证据理论的残疾人体育器材研发中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聋人篮球自制器材为例》文中认为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硬件之一,是进行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因此,合理地研发体育器材,是提高我国体育运动质量和竞技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单从体育器材研发的方法来看,无论是健全人、残障人、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在器材研发的步骤上都是大同小异的,都需要经过产品成型和生产改进这两大步骤,而在这两大步骤中“评价环节”始终贯穿其中,它对新器材的研发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Dempster和Shafer共同创立的D-S证据理论引入到体育器材的研发中,并基于该理论探讨我国体育器材研发过程中的群决策融合问题。论文基于D-S证据理论的分析方法,为体育器材的评价环节构建了一个评价模型,并建立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模型评价自行研发的聋人篮球遥控发光提示器,整个过程为我国体育器材研发中的评价环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另外,本研究自主研发了的发光提示器,能够帮助聋人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及时接到提示信息,并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改进和完善提示器的性能,尽可能的解决目前聋人篮球比赛中及时暂停比赛难的问题,为残障人运动尽一份绵薄之力。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D-S证据理论中挑选出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和公式,总结该理论所涵盖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从中选定一个适合于本研究的合成算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构建在体育器材研发中引入D-S证据理论的理论假设。(2)在聋人篮球比赛中,由于运动员自身的听力限制,使裁判员示意暂时停止比赛的信息不能够及时传达给比赛中的运动员,导致运动员和裁判员发生不必要体力浪费。本研究基于以上原因,利用无线遥控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款能够遥控发光并且便于携带在运动员身上的提示器,以替代传统的摇彩旗方式,达到快速、有效停止比赛的目的。(3)通过对被试者的视野差异分析,得到被试者和正常人的视野范围没有显着性差异和被试者对不同颜色的视野大小排序是:“黄色>红色>绿色”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不仅避免了被试者由于视野的异常使得实验数据无效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不同颜色的排序为提示器选用的LED颜色提供了理论依据。(4)通过10场比赛,对自制提示器和彩旗在比赛用时和裁判耗时方面进行比较,得到在听力障碍者的篮球比赛中,由于产生的违例和犯规次数不同,所以这两种方式在比赛用时(毛时间)方面无显着差异,但在每次裁判的耗时上存在显着差异,使用提示器的裁判耗时要明显短于使用彩旗。(5)建立群决策团队和自制遥控发光提示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S证据理论的方法获得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赋权,通过访谈得到专家的评价意见,量化后运用D-S证据理论的集结方式进行合成计算,最终得到专家群体对自制遥控发光提示器的评价结果。通过研究证明D-S证据理论的合成算法在专家赋权方面不但优于传统的专家赋权法,而且比起特征值法、序关系分析法(FMEA)、层次分析法(AHP)又相对简单,同时运用相同的算法能够完成群决策信息的合成,而且在数据的处理上也可以通过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公式编辑计算,效率相对较高。

陈艳丽[3](2009)在《矿用投入式水位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矿井监控系统的检测中,矿井水仓水位是井下重要的安全参数之一,因此,对水仓水位实时监测在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方面以及在减灾防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矿用投入式水位传感器是为检测煤矿井下水仓水位而研制的,它可以连续将水位信号转换成标准频率信号传送给上位机,并具有实时显示水位值、超限声光报警、频率信号输出等功能。适宜于井下需设置水位传感器的场所固定使用。本文在分析目前市场上现有水位传感器基础上,结合矿用水位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的设计要求,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理论基础、实现方法、硬件和软件设计等做了详细的讨论。选择差压敏感元件,以单片微机AT89S52为中央处理单元,由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信号输出电路等单元组成。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软件程序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主要子程序有:主程序、数据采集子程序、数据处理子程序、信号输出子程序、红外遥控子程序等。同时,在软硬件设计时均采取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经过试验及测试证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强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张克祥[4](2003)在《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文中研究指明

朴仕然[5](1997)在《彩色电视机检修连载——彩色电视机工作原理分析与检修(19)》文中研究指明 十二、遥控系统电路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 1、遥控系统的基本组成电路及作用遥控彩色电视机的型号很多,根据所采用的遥控系统电路的不同而其功能有差别,但基本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却是基本相同的。遥控彩电的遥控系统电路,主要由红外遥控发射器(又称遥控指令器,或遥控手持机)、红外遥控接收器

罗泽涌[6](2020)在《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丘陵山区果园植保喷药作业设备还很缺乏,现有的喷药设备多以人工手动操作进行粗放式喷药为主,由于需要人工近距离的直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丘陵山区现有植保喷药作业方式的研究,结合丘陵山区果园的实际种植情况,将全景可视技术、遥控控制技术、对靶喷药技术等进行集成,设计出一套可视化远程遥控双向自动对靶喷药系统。系统以本团队自主研发的自走式履带电动转运平台为载体,以全景摄像头和4G网络传输构成全景可视模块,以超声波探头探测果树位置进行对靶喷药,以STM32C8T6为控制核心,NRF24L01为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控制系统,实现了100m远程可视化对靶喷药作业,并且为适应不同喷药作业需求,提供了3种喷药模式,可通过远程遥控切换,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提出一种将全景可视、远程遥控以及自动对靶喷药这3者相结合的可视化远程遥控自动对靶喷药作业方式,利用全景可视为操作者提供喷药系统周围作业环境,喷药作业采用自动对靶的方式,通过远程遥控下达喷药命令,使得操作者能够在远离农药覆盖范围的位置遥控喷药系统进行自动对靶喷药作业,为解决手动作业劳动强度大以及操作者近距离喷药身体健康受到农药危害的问题奠定了基础。(2)喷药系统搭载在本团队自主研发的自走式履带电动转运平台上,搭载喷药系统后整体长宽高为1.6×1.3×3m,整机尺寸较小,能够在丘陵山区果园内进行灵活作业,为实现喷药系统的自动作业提供了条件。采用4G网络传输与全景摄像头组成本文全景可视系统,为实现远距离遥控作业提供了条件。单侧采用4个超声波探头以0.65m的安装间距竖直安装进行靶标探测,为实现对靶喷药提供了条件。(3)为适应丘陵山区果园喷药作业的需求,本文喷药系统采用扇形喷头,由电磁阀控制,喷射幅宽为2.8m,水平射程为1.2m,并提出了手动遥控喷药、自动大药量喷药和自动精量喷药3种喷药模式,保证了喷药系统的适应性。(4)根据系统整体方案,完成了全景摄像头、4G网络传输模块、超声波探头、喷头、电磁阀、喷药泵的硬件选型以及喷药系统机架和对靶执行机构的设计,并以STM32C8T6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NRF24L01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控制系统硬件,通过对各用电器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计算,完成了电源模块的设计。(5)以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程序架构,结合STM32固件库函数编写软件程序。包括无线模块采用的SPI通信方式的配置,收发数据的处理;OLED显示模块采用的I2C通信方式的配置,文字库的建立;超声波模块采用的UART通信方式的配置,接收到的距离数据的处理,以及矩阵按键、电机驱动、电磁阀驱动程序的编写,为实现系统的远程遥控作业奠定了基础。(6)在西南大学校内以及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对喷药系统的关键参数以及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喷药系统的水平射程、喷幅均达到设计要求,喷药流量为3.07L/min。田间实验的结果表明,全景摄像头通过4G网络传回的图像清晰,摄像头前方可视区域平均长度为5.26m,后方可视区域平均长度为1.56m,可视区域平均总长为6.81m,可视区域平均宽度为1.99m,能够满足操作者对果树以及障碍物等进行判别的需求。在果园中对远程遥控测试结果表明,在35m内,遥控喷药系统切换作业模式以及喷药功能正常,遥控响应灵敏,几乎不存在滞后,满足作业需求。对超声波测距结果表明,探头测距的平均准确率为80%以上,能够满足本文对靶作业的需求。对3种喷药模式的测试结果表明,喷药模式2和3相对于连续喷药均减少了50%以上的喷药量,说明本文对靶喷药系统达到了通过对靶喷药以减少药液浪费的目的。

尹欣繁[7](2017)在《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设计与飞行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型无人机已然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微型无人直升机兼具高机动性、可悬停、隐蔽性强以及便于携带等独特优点,在单兵作战侦查中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相比常规微型无人直升机,新型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以其不具备复杂的斜盘机构,因而在重量上更加轻便、操纵起来也更加容易。但目前国内外对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研究工作较少,在研制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以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全系统,在对其非线性建模的基础上,设计了姿态自稳控制器并开展了相关试验。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1)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系统设计按照微型飞行器设计基本流程,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的具体原则,借鉴成熟商用无人直升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了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全系统并搭建了轻量化、低功耗的试验平台。此外,还针对集成飞控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合理优化,专门设计了用于测姿的独立航姿参考模块,并通过实飞测试验证了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建模针对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这一特殊多体动力学系统,采用分析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此外,通过测量和实验的手段得到了所设计的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的相关参数,为后面的数值仿真奠定了基础。(3)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增稳控制与试验研究围绕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的姿态控制问题,基于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姿态增稳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数值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此外,依托试验平台并利用Pixfalcon飞行控制器硬件进行了算法实现,最后通过桌面调试、自稳测试和悬停测试等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陈毅超[8](2012)在《用于ATV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文中指出ATV是车辆家族中的新生代,得益于其体积小巧、灵活机动、越野能力强的特点,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但是在某些危险场合下,不适合驾驶员冒生命危险亲自驾驶ATV,所以研究ATV的遥控驾驶是具有其价值的。而要实现遥控驾驶,视频的传输是基础。针对传统有线视频传输存在的使用环境限制、通信距离、成本高、布线不便等问题,本文根据ATV的特点和研制要求设计组建了一套由视频采集发射前端和数据接收后端组成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视频采集发射前端以计算处理能力强、功耗低的嵌入式平台为依托,选用ADI公司专门为音视频处理开发的Blackfin 561 DSP处理器为硬件核心,采用当今最先进的H.264压缩编码算法,实现实时视频的采集、压缩编码,同时使用低功耗的单芯片nRF24L01P无线收发模块实现短距离的视频数据的传输。接收端使用集成USB控制器的C8051F320单片机实现和PC机的USB总线通信,完成压缩视频数据的接收和传输工作,最终通过PC机保存压缩的视频数据。经过实验测试,各个模块都符合课题指标要求,系统总体能够满足CIF格式的实时视频的采集、压缩和传输要求。

郭小庭[9](2009)在《基于Rabbit的微小型水下机械手关关伺服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下机械手是水下机器人执行水下作业的重要工具,探索和研制性能优良、控制准确的水下机械手控制器对于机械手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下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已有很多的研究和实例。本文针对某具体的微小型水下机械手完成了三关节驱动电机的选型、驱动控制电路的研制以及控制程序的初步设计和编写。其中选择的电机经过现场测试,能够满足机械手的工作要求,并且效果良好;驱动控制电路经过多次修改之后也能够非常稳定可靠地完成驱动控制功能,并且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电路设计和芯片使用方法,试验效果良好;基于Rabbit3000所编写的控制程序,结构紧凑、思路清晰,经调试,发现其控制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能够很好地配合硬件电路驱动机械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论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背景来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为机械手本体介绍和电机选型;第三章为驱动控制电路研制,选用了带电流截止环的位置负反馈结构,采用单片机加控制芯片实现电机的控制功能,采用H桥电路作为电机的驱动电路。第四章基于Rabbit3000微处理器,选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进行了控制程序的设计。第五章为系统调试,分别进行了机械手的单项调试试验和电机空载情况下的硬件电路仿真抓取试验。第六章为总结。

朱俊杰[10](2008)在《煤矿监控工作站的智能终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智能终端是一种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面向煤矿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站的智能终端,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终端的体积、输入方式、通讯方式、图形显示能力等提出了特殊要求。通过对现有的终端和具体的工作状况的分析与研究,针对现有终端的体型较大,转移和携带不便,以及输入方式和通讯方式单一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微型的、多输入方式(标准键盘、红外、触摸屏)、多通讯方式(RS232、485、Ethernet)、具有独立字库模块和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图形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结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在特殊环境下人机间的交互提供了良好的界面和手段。完成了智能终端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对智能终端的硬件与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与调试;实现了智能终端的硬件与软件良好的协调运行;完成了中文字库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国标二级字库和自定义字库;对现有的图形功能进行分析改进,完成了面向工业控制的图形功能。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新型智能终端可以实时准确地进行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数据通讯,达到了设计的基本构想。为进一步的改进与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终端可作为独立的输入输出设备也可作为煤矿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站的输入输出模块,进一步完善了新型煤矿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站的输入输出功能。

二、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整体设计方案
    2.1 微处理器选型
    2.2 驱动执行机构选型
    2.3 避障传感器选型
    2.4 方向控制与定位方式的选择
    2.5 通讯方式选择
    2.6 图像采集方式选择
    2.7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总体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系统软件设计
    3.1 避障模块的软件设计
    3.2 WIFI无线通讯软件设计
    3.3 导航定位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硬件电路设计
    4.1 信号隔离电路
    4.2 电机控制模块
    4.3 电源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与变电站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的融合
    5.1 变电站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5.2 变电站智能巡检车控制系统与变电站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的接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调试与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D-S证据理论的残疾人体育器材研发中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聋人篮球自制器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器材开发研究的重要性
        1.1.2 在体育器材研发中引入 D-S 证据理论的合理性
        1.1.3 聋人体育运动的特殊性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1.7 本文结构的说明
2 文献研究
    2.1 决策与 D-S 证据理论
    2.2 国内外体育器材开发的回顾及现状
    2.3 体育器材在体育发展中的定位
    2.4 我国体育器材研发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2.5 国外体育器材的研发成果对我国的启示
    2.6 我国体育仪器器材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2.7 残障人体育方面的研究
    2.8 远程遥控方面的研究
    2.9 电子信息系统用于体育领域的情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D-S 证据理论分析法
        3.2.3 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3.2.4 数据统计法
4 体育器材研发引入 D-S 证据理论的假设及理论构想
    4.1 D-S 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4.2 D-S 证据理论的集结规则
    4.3 D-S 证据理论的核心、优点、局限性及计算方法
    4.4 案例演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自制器材群决策融合模型的构建
    5.1 自制器材群决策融合模型
    5.2 自制器材群决策融合模型的构建原则
    5.3 构建自制器材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型
    5.4 群决策团队的建立
    5.5 自制器材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5.6 自制器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7 本章小结
6 体育器材研发的方法及自制器材的研制
    6.1 体育器材研发的方法及原理
    6.2 自制器材的研制
        6.2.1 理论构想
        6.2.2 自制遥控发光提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及材料选择
    6.3 本章小结
7 自制器材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7.1 被试者视野的差异分析
        7.1.1 研究假设
        7.1.2 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7.1.3 结果与分析
        7.1.4 小结
    7.2 被试者使用提示器前后的反应时间差异分析
        7.2.1 实验目的
        7.2.2 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7.2.3 结果与分析
        7.2.4 小结
8 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自制器材决策融合结果
    8.1 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专家权重赋权
        8.1.1 问题的描述
        8.1.2 各专家的基本可信度分配
        8.1.3 各专家的相似度指数和权重
        8.1.4 专家权重调整后的指标权重
    8.2 群决策融合结果
        8.2.1 相关问题的描述
        8.2.2 各专家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
        8.2.3 群决策意见的融合及评价结果
    8.3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习经历
就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3)矿用投入式水位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水位传感器国内外现状
    1.3 水位传感器的概况
        1.3.1 浮子式水位传感器
        1.3.2 超声波水位传感器
        1.3.3 电容型水位传感器
        1.3.4 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
        1.3.5 投入式水位传感器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 论文的内容组织
    1.6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矿用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工作原理
        2.1.1 液位敏感部件(CYX-32)结构
        2.1.2 传感器工作原理
    2.2 系统设计思路
    2.3 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
    2.4 开发平台的选择
        2.4.1 Protel 99SE
        2.4.2 C51 语言
        2.4.3 Keil C51
    2.5 系统功能确定
    2.6 系统输出信号的设计选择
    2.7 本章小结
3 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研究
    3.1 传感器硬件设计原则
    3.2 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3.2.1 AT89S52 单片机
        3.2.2 时钟电路
        3.2.3 复位电路
        3.2.4 稳压电源电路
    3.3 放大电路
    3.4 A/D 转换电路
        3.4.1 TLC1549 概述
        3.4.2 TLC1549 的工作方式
        3.4.3 TLC1549 与 AT89S52 的接口电路
    3.5 显示电路
    3.6 声光报警电路
    3.7 频率输出电路
    3.8 红外遥控系统
        3.8.1 发射电路
        3.8.2 接收电路
        3.8.3 译码
    3.9 传感器本质安全性设计计算
        3.9.1 传感器本安设计的依据
        3.9.2 设计中使用电容安全性计算
        3.9.3 通讯电缆电感量安全性计算
        3.9.4 输出频率脉宽度计算
    3.10 印刷电路板PCB 的设计研究
    3.11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方法的确定
    4.2 主程序
    4.3 数据采集子程序
    4.4 数据处理子程序
        4.4.1 数字滤波
        4.4.2 零点漂移修正子程序
        4.4.3 非线性修正
    4.5 显示子程序
    4.6 信号输出子程序
    4.7 遥控程序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抗干扰设计
    5.1 煤矿环境常见的干扰源及其危害
    5.2 硬件抗干扰设计
        5.2.1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5.3 软件抗干扰设计
        5.3.1 软件抗干扰的前提条件
        5.3.2 看门狗技术
        5.3.3 软件抗干扰一般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传感器试验
    6.1 传感器试验方法的依据
    6.2 试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6.3 传感器脉冲频率输出试验
    6.4 样机技术指标
    6.5 遥控使用说明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丘陵山区果园喷药面临的问题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意义及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3.1 整机方案的研究
        3.1.1 设计原则
        3.1.2 丘陵山区果园喷药作业方式研究
        3.1.3 整机方案的确定
        3.1.4 喷药系统参数的确定
        3.1.5 喷药系统的组成
        3.1.6 整机工作原理
    3.2 喷药模式研究
        3.2.1 手动遥控模式
        3.2.2 自动大药量喷药模式
        3.2.3 自动精量喷药模式
    3.3 全景可视方案设计
        3.3.1 视频传输方式的选择
        3.3.2 摄像头安装位置的确定
    3.4 靶标探测方案设计
        3.4.1 传感器的选择
        3.4.2 探头布置方案设计
    3.5 喷药方案设计
        3.5.1 喷头布置方案设计
        3.5.2 喷头控制及连接方式
        3.5.3 喷药延迟时间测算
    3.6 对靶方案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各部分硬件选型与设计
    4.1 全景可视模块硬件选择
        4.1.1 摄像头的选择
        4.1.2 4G模块的选用
    4.2 靶标探测模块硬件选择
    4.3 喷药模块的硬件选择
        4.3.1 喷头的选择
        4.3.2 喷药泵的选择
        4.3.3 电磁阀的选择
        4.3.4 电磁阀控制器的选择
    4.4 对靶执行模块设计
        4.4.1 机架设计
        4.4.2 运动机构设计
        4.4.3 电机驱动器选择
    4.5 控制系统硬件选择及电路设计
        4.5.1 遥控器硬件电路结构
        4.5.2 主控板硬件电路结构
        4.5.3 主控MCU的选择
        4.5.4 无线收发模块选择
        4.5.5 显示模块选择
        4.5.6 按键模块设计
        4.5.7 硬件连接电路设计
        4.5.8 实物连接与展示
    4.6 电源模块选择
        4.6.1 系统各模块所需供电电压
        4.6.2 降压模块选择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5.1 程序编写准备
        5.1.1 程序编写软件
        5.1.2 Free RTOS实时操作系统
    5.2 软件程序设计
        5.2.1 无线模块软件程序
        5.2.2 矩阵按键程序设计
        5.2.3 液晶显示驱动及字库
        5.2.4 超声波模块数据接收子程序
        5.2.5 对靶执行程序设计
        5.2.6 电磁阀控制程序设计
        5.2.7 遥控器软件程序流程
        5.2.8 主控板软件程序流程
    5.3 程序烧录与调试
        5.3.1 程序烧录
        5.3.2 程序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测试
    6.1 喷药系统关键参数测定
        6.1.1 测试条件
        6.1.2 水平射程与喷幅测定
        6.1.3 喷药流量测定
    6.2 田间实验
        6.2.1 田间实验条件
        6.2.2 全景可视效果测试
        6.2.3 遥控效果测试
        6.2.4 超声波测距效果测试
        6.2.5 喷药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7)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设计与飞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型无人机平台技术
        1.2.2 微型无人直升机精确建模技术
        1.2.3 无人直升机自主控制技术
    1.3 本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主要内容
        1.3.2 组织结构
        1.3.3 主要贡献
第二章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系统设计
    2.1 无斜盘MUH的飞行原理
    2.2 无斜盘MUH设计流程
    2.3 无斜盘MUH系统框架
        2.3.1 机体设计
        2.3.2 动力系统
        2.3.3 飞控系统
        2.3.4 遥控系统
        2.3.5 遥测通信系统
        2.3.6 系统载荷
    2.4 系统组装及调试
        2.4.1 系统组装
        2.4.2 系统调试
        2.4.3 系统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建模
    3.1 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
        3.1.1 坐标系定义
        3.1.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3.2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运动学方程
        3.2.1 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
        3.2.2 广义坐标的选取
        3.2.3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刚体系各部分运动状态描述
    3.3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
        3.3.1 主旋翼升力动力学
        3.3.2 尾旋翼升力动力学
    3.4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学方程
        3.4.1 刚体定点运动的动能
        3.4.2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刚体系的动能与势能
        3.4.3 各广义坐标所对应的广义力
        3.4.4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运动微分方程
    3.5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简化模型
    3.6 微型无斜盘无人直升机模型参数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与试验研究
    4.1 无斜盘MUH姿态控制原理
    4.2 PID控制器设计
        4.2.1 经典PID控制原理
        4.2.2 PID控制器设计
    4.3 数值仿真
    4.4 飞行试验研究
        4.4.1 试验环境介绍
        4.4.2 基于PID控制的飞行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建模Mathematica代码
附录B 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建模部分计算结果

(8)用于ATV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ATV遥控驾驶的必要性
        1.2.2 ATV上使用无线视频传输的必要性
        1.2.3 ATV上使用嵌入式系统平台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模拟视频传输技术
        1.3.2 数字视频传输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组织结构
2 无线视频传输相关知识
    2.1 颜色模型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2.1.1 RGB模型
        2.1.2 YCbCr模型
    2.2 视频图像采样格式
        2.2.1 4:2:2格式
        2.2.2 4:2:0格式
    2.3 ITU-R BT.601/BT.656格式
    2.4 视频编码标准
        2.4.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2.4.2 视频编码标准
    2.5 无线通信技术
        2.5.1 RF通信技术
        2.5.2 WLAN通信技术
        2.5.3 无线广域网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方案选择
    3.1 系统平台的选型
    3.2 压缩编码标准的选择
    3.3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3.6 本章小结
4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4.1 视频采集发射端平台确定
    4.2 DSP处理器平台
        4.2.1 BF561的结构和特点
        4.2.3 ADSP-BF561 EZ-KIT Lite评估板
    4.3 视频采集模块
        4.3.1 摄像头
        4.3.2 ADV7183B视频解码芯片
    4.4 无线RF模块
        4.4.1 RF芯片的选型
        4.4.2 nRF24L01P芯片
        4.4.3 Enhanced ShockBurst协议
        4.4.4 无线模块
    4.5 视频接收显示端硬件平台的确定
        4.5.1 单片机的选型
        4.5.2 C8051F320单片机结构及特点
        4.5.3 视频信号接收板
    4.6 系统总体结构
    4.7 本章小结
5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5.1 概述
    5.2 视频采集发射端软件
        5.2.1 主程序模块
        5.2.2 图像采集模块
        5.2.3 压缩编码模块
        5.2.4 比特流输出模块
        5.2.5 数据无线发射模块
        5.2.6 系统硬件初始化模块
        5.2.7 系统软件初始化模块
    5.3 PC机和接收板之间USB通信的实现
        5.3.1 Windows系统驱动程序模型
        5.3.2 C8051F320和PC机USB通信实现
    5.4 接收板软件
        5.4.1 主程序模块
        5.4.2 无线接收模块
        5.4.3 USB通信模块
    5.5 PC机软件
    5.6 本章小结
6 实验测试和结果分析
    6.1 视频采集测试
    6.2 压缩编码测试
        6.2.1 监视级别(Surveillance Profile)设置压缩输出结果
        6.2.2 电影级别(Movie Profile)设置压缩输出结果
        6.2.3 测试结果分析
    6.3 数据传输测试
        6.3.1 传输速率测试
        6.3.2 传输距离测试
    6.4 系统总体测试
    6.5 系统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Rabbit的微小型水下机械手关关伺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课题背景及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水下机械手伺服驱动技术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微小型水下机械手及电机选型
    2.1 微小型水下机械手机械本体
    2.2 关节电机选型
3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研制
    3.1 电路方案设计
    3.2 电路主要芯片选择
    3.3 电路原理分析
    3.4 电路设计成果展示
4 软件控制程序设计
    4.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4.2 编译平台Dynamic C
    4.3 控制程序
5 试验
    5.1 机械手本体试验
    5.2 电机遥控试验
    5.3 仿真抓取试验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10)煤矿监控工作站的智能终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智能终端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智能终端的分析
    2.2 终端的实现方案
    2.3 终端存在的问题
    2.4 新型智能终端技术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新型智能终端功能的分类与实现方法的研究
    3.1 字符功能
    3.2 图形功能
        3.2.1 图形功能的分析与研究
        3.2.2 图形显示功能
        3.2.3 图形功能的设计方案及实现
        3.2.3.1 三缓冲区处理
        3.2.3.2 缓冲区到屏幕的映射机制
        3.2.3.3 坐标图功能
    3.3 数据通讯
        3.3.1 查询方式
        3.3.2 中断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中文字库存储方式和中文显示的研究与实现
    4.1 中文字库存储的分析与研究
    4.2 字符动态编码显示方案分析
    4.3 中文字库存储的实现方案
    4.4 中文字库存储的校验
    4.5 I~2 C总线字库存储技术
        4.5.1 硬件设计
        4.5.1.1 存储功能实现
        4.5.1.2 硬件电路设计
        4.5.2 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智能终端硬件技术研究与设计
    5.1 显示控制电路
    5.2 PS/2 接口的硬件实现
        5.2.1 硬件电路实现方式的分析
        5.2.1.1 串口连接方式
        5.2.1.2 中断连接方式
        5.2.2 硬件电路
    5.3 遥控发射接收技术
        5.3.1 发射电路设计
        5.3.2 接收电路设计
    5.4 RS232 接口控制电路
        5.4.1 智能终端与工作站的串口通信的基本方法
        5.4.2 硬件电路设计
    5.5 触摸屏技术分析与电路实现
        5.5.1 触摸屏的分类
        5.5.2 触摸屏的原理
        5.5.3 触摸屏的控制的实现
        5.5.4 硬件电路
    5.6 本章小结
6 智能终端软件技术的实现
    6.1 显示模块软件技术分析与控制
        6.1.1 控制器指令
        6.1.2 软件设计
    6.2 键盘模块软件的设计
    6.3 遥控收发控制的实现软件
    6.4 RS232 接口软件设计与通信
        6.4.1 通信检测
        6.4.2 工作站端通信程序
        6.4.3 终端端通信程序
    6.5 触摸屏驱动软件
    6.6 本章小结
7 实验与测试结果
    7.1 开发环境
    7.2 字符显示测试
    7.3 汉字显示测试
    7.4 图形显示测试
    7.5 数据通讯测试
    7.6 系统测试结果
        7.6.1 系统软件测试
        7.6.2 系统硬件电路测试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与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一览表
    附录Ⅱ: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智能巡检车的设计[D]. 王志翔. 青岛大学, 2019(03)
  • [2]基于D-S证据理论的残疾人体育器材研发中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聋人篮球自制器材为例[D]. 李菁. 上海体育学院, 2012(04)
  • [3]矿用投入式水位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D]. 陈艳丽. 河南理工大学, 2009(S2)
  • [4]遥控发射器对应彩电微处理器资料一览表[J]. 张克祥. 家电检修技术, 2003(01)
  • [5]彩色电视机检修连载——彩色电视机工作原理分析与检修(19)[J]. 朴仕然. 家电检修技术, 1997(06)
  • [6]丘陵山区果园遥控多模式对靶喷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 罗泽涌. 西南大学, 2020(01)
  • [7]无斜盘微型无人直升机设计与飞行控制研究[D]. 尹欣繁.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用于ATV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D]. 陈毅超.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9]基于Rabbit的微小型水下机械手关关伺服控制研究[D]. 郭小庭.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2)
  • [10]煤矿监控工作站的智能终端的研究与实现[D]. 朱俊杰. 河南理工大学, 2008(02)

标签:;  ;  ;  ;  

彩电微处理器对应遥控发射器数据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