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论周梅森的《全民公诉》

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论周梅森的《全民公诉》

一、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娅[1](2021)在《周梅森反腐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审美转型》文中研究指明文学是作者用独特的话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近些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构建清正廉洁的现代化社会期待也越来越高。在文学上一方面反应为反腐类作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反应为人民群众对反腐类作品的鉴赏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此,笔者以伦理叙事为落脚点,对新时期周梅森反腐作品里的“自我与知识分子伦理”、“个体与历史伦理”、“父子伦理”等伦理叙事进行了分析,在“知识分子角色意识与自我表达”、“英雄个体与历史发展规律”,“国大于家、正必压邪与客观现实”这三组冲突中指出反腐小说在伦理叙事中遇到的困境,进而讨论其反腐小说在丰富多彩的人性抒写、悲剧意识的重塑、政治文化的审美表达等方面的审美转型。在新时期文化背景下,研究反腐小说的发展规律,发掘其独特文化内涵,对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形式、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百花齐放具有重大意义。

王婕[2](2019)在《我国反腐小说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研究》文中指出语用身份是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建构的自我身份、对方身份或他者身份。现有对语用身份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展开,对其策略的研究稍显不足。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至少有一方隐蔽地威胁对方面子的话语。现有对隐性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发展、理据和语言特征等展开,对于其中的身份建构情况尚未关注。从另一方面看,语用身份的研究也尚未涉及隐性冲突话语。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语料分析探讨:在隐性冲突话语中,交际者采取哪些策略建构语用身份隐蔽地与对方博弈,并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本文从周梅森创作的八部中文反腐系列小说中搜集了85段隐性冲突话语,其中有129个话轮隐蔽地威胁了听话人的面子,共171次建构了语用身份,这些成为本文的语料。首先依据语用身份建构所涉及的交际者个数,将语用身份策略划分为为一方、两方、三方建构语用身份的策略。然后结合陈新仁(2018:25)提出的语用身份三分法,将以上三类语用策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子策略:为一方建构身份的策略分为为听话人、为说话人、为第三方建构身份的子策略;为两方建构身份的策略分为为听话人和说话人、为听话人和第三方、为说话人和第三方建构身份的子策略;为三方建构身份的语料不多,在此从略。此外,再依据语料观察,结合隐性冲突话语的特征,依据各策略的特点将它们再分为多种策略,如建构有利身份、不利身份、积极身份、消极身份等的策略。通过语料统计分析,本文发现:1)说话人为一方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两方其次;为三方最少。2)在为一方建构身份的策略中,为听话人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说话人自我其次,为第三方最少。3)在为两方建构身份的策略中,为听话人和说话人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听话人和第三方其次,为说话人和第三方最少。除以上倾向外,语料还显示出一个共性:为一方建构的身份常常被交际者用作施为资源,而为两方或三方建构的身份常常被其用作关系资源。究其原因,说话人使用不同的语用身份策略,是出于自己的“交际需要”:当说话人试图隐蔽地攻击听话人时,建构听话人的身份最为直接;也可以通过建构说话人自己的身份从而间接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利用第三方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身份关系,也成为了隐蔽地攻击对方的策略。本研究通过一手语料,观察到隐性冲突话语中多种类型的语用身份策略,拓展了语用身份的应用范围,也扩展了对隐性冲突话语的研究。在我国大力反腐的背景下,研究反腐类小说中的对话也有一定实践意义。

姜青山[3](2018)在《论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的人性书写》文中研究说明素有“政治小说第一人”的周梅森是当代文坛上非常杰出的作家,曾着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等多部作品,并由其亲自执笔改编成电视剧,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的名义》是他时隔8年,继《梦想与疯狂》之后的又一长篇力作,是与十八大以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败精神应运而生的佳作,突破了以往“写到副省级为止”的红线,首次在这类题材中涉及到副国级领导干部的贪腐问题。由该小说改编后的电视剧自搬上荧屏后也一度走红,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热点,并荣获诸多奖项。该小说主要以检查机关反腐办案为切入点,以被卷进腐败案的各级官员斗争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种种遭遇为辅线,不仅揭露了腐败对人民的伤害,同时还进一步深化了反腐斗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既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的反腐征程的艺术再现,又是对反腐斗士坚定信仰的讴歌,深刻地揭示了党的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该小说基本脱离了狭小的反腐叙事,不回避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从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以更为深邃的目光、哲理性的思考对反腐败进行超越性反思,展现了一幅官场世相、人生世相图,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生态下的人心和人性,同时又从更为深刻的层面挖掘出人性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小说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同时还延伸了反腐的深度,即对人性的书写。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在物欲与情欲下以及在命运与权力下摇摆不定挣扎的复杂状态的着力刻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反面人物也不完全作为一个符号化的恶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恨情仇的鲜活个体,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刻画上,对细节尤其是心理细节的描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人性书写中对人性挖掘的深度。不过,该作品能够扎根人民,亲临现实社会创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将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进行文艺创作的一种有益尝试。

李守香[4](2009)在《周梅森政治小说主题意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被誉为“当代政治小说第一人”的周梅森,以他特有的政治模式,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抓住了转型期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对《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等一系列政治小说的描述,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责任感展现了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作家的良知和拓荒者的勇气揭露了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反腐问题、政绩工程问题、权力配置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下岗职工的生存现状等问题,既歌颂了一系列锐意进取、大胆开拓的人民公仆,也描摹了社会群丑图,以鲜明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周梅森政治小说的反腐主题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歌颂成绩和暴露问题两条线索入手,共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论文的相关研究状况以及“政治小说”概念的界定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结合具体文本从歌颂成就和揭露问题两个方面对周梅森政治小说的经济体制改革主题进行论述,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歌颂,进而歌颂了在改革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改革者,昭示了改革年代对改革者的呼唤。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揭露,不仅披露了腐败官员的腐败行为、政绩工程的祸国殃民、更将批判的视角聚焦在作为弱势群体的下岗职工的身上,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改革中的大中国千千万万个劳苦大众的代表,不仅揭露了他们生不如死的生存状态,更揭露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主观和客观的剖析。第三章:结合具体文本从歌颂成绩和揭露问题两个方面对周梅森政治小说的政治体制改革主题进行论述。在本章中,歌颂了中国在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改革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改革者,同时也揭露了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由权力配置和权力变异带来的腐败现象,并对产生这种腐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结合具体文本通过讴歌执法英雄、笔诛司法干预、呼唤依法治国三个方面对周梅森法制主题进行了分析,揭露了司法腐败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以及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治。第五章:通过以上几章对周梅森政治小说主题意蕴的研究,进而阐述了周梅森政治小说的现实意义,并对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周梅森政治小说主题意蕴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刻画,揭露违背人民利益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阴暗面,满足了文学反映现实的要求,迎合了大众的期望;另一方面通过对改革成绩及其改革者的歌颂影响并感动读者,使他们认同国家主流意志,从而对改革充满信心。

罗玉成[5](2004)在《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文中研究指明周梅森《国家公诉》触及了我国现实生活中权与法的斗争,表现我国法治进程中的艰难、希望与隐忧。揭示了在国家生活中,法律应处于唯一准绳的地位的主题,提出了法律与党的领导权和政府行政权是怎样一种关系和怎样处理这些关系等重大问题。

二、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1)周梅森反腐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审美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新时期反腐小说概述
    第二节 新时期反腐小说伦理叙事研究意义
第一章 伦理叙事在周梅森反腐小说中的表现
    第一节 自我与知识分子伦理关系
        一、周梅森在作品中对自我的表达
        二、周梅森的知识分子责任意识
    第二节 个体与历史伦理关系
        一、周梅森对个体的重新审视
        二、周梅森对历史的重新解读
    第三节 “父与子”伦理关系
第二章 反腐小说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英雄个体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冲突
    第二节 国大于家、正必压邪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第三节 知识分子角色意识与自我表达的冲突
第三章 反腐小说的审美转型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人性抒写
    第二节 发人深省的悲剧意识
    第三节 政治文化的审美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我国反腐小说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1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f PI
        1.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I
        1.1.2 Attributes of PI
        1.1.3 Identification of PI
        1.1.4 Functions of PI
        1.1.5 Application of PI
    1.2 Previous studies of ICT
    1.3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anti-corruption novels
2 Methodology
    2.1 Research questions
    2.2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PI construction for one party
        3.1.1 PI construction for hearer
        3.1.2 PI construction for speaker
        3.1.3 PI construction for third party
    3.2 PI construction for two parties
        3.2.1 PI construction for hearer and speaker
        3.2.2 PI construction for hearer and third party
        3.2.3 PI construction for speaker and third party
    3.3 PI construction for three parties
        3.3.1 PI for three parties of the same type
        3.3.2 PI for three parties of the varied type
    3.4 Discuss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3)论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的人性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欲望支配下的人性挣扎
    2.1 物质欲望下人性的背离
        2.1.1 “穷怕了”下的“一切向钱看”
        2.1.2 “私有化”下的“一切向己看”
    2.2 情感需求下人性的沉沦
        2.2.1 “离婚不离家”——精致的利己主义
        2.2.2 “离家不离婚”——赤裸的冷漠无情
第三章 现实社会下的人性探寻
    3.1 权力博弈下的人性转变
        3.1.1 权力博弈下的人性异化
        3.1.2 权力博弈下的人性升华
    3.2 现实困境挣扎中的人性追问
        3.2.1 “宿命”挣扎中的人性黑化
        3.2.2 现实困境下的人性坚守
第四章 《人民的名义》中人性书写的意义
    4.1 《人民的名义》中人性书写的价值
        4.1.1 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
        4.1.2 对法治人性价值的追求
        4.1.3 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呼唤
    4.2 《人民的名义》中人性书写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周梅森政治小说主题意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1.3 “政治小说”概念的界定及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主题
    2.1 歌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2.1.1 歌颂改革政绩
        2.1.2 颂扬改革者
    2.2 揭露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2.2.1 披露腐败官员
        2.2.2 批判政绩工程
        2.2.3 聚焦弱势群体
    2.3 小结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主题
    3.1 歌颂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3.1.1 颂扬“人民公仆”
        3.1.2 痛斥“腐败官僚”
    3.2 揭露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3.2.1 透视“权力配置”
        3.2.2 反思“权力变异”
    3.3 小结
第四章 法制建设主题
    4.1 讴歌执法英雄
    4.2 笔诛司法干预
    4.3 呼唤依法治国
    4.4 小结
第五章 周梅森政治小说的现实意义
    5.1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
    5.2 政治体制改革的刻不容缓
    5.3 建立法治社会的现实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法治推进的艰难
二 法治推进的希望
三 法治推进中的隐忧

四、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周梅森反腐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审美转型[D]. 赵娅. 湖北民族大学, 2021
  • [2]我国反腐小说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研究[D]. 王婕.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论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的人性书写[D]. 姜青山. 延边大学, 2018(12)
  • [4]周梅森政治小说主题意蕴研究[D]. 李守香. 延边大学, 2009(S1)
  • [5]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周梅森《国家公诉》简论[J]. 罗玉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标签:;  ;  ;  ;  ;  

法治推进中的希望与隐忧——论周梅森的《全民公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