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钙塑料在西安研发成功

铝钙塑料在西安研发成功

一、铝钙塑在西安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赵启亮[1](2020)在《铅锌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盐湖化工区铅锌矿储量丰富,铅锌冶炼产业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的同时,排出了大量的铅锌冶炼废渣。采用水淬冷却工艺形成的铅锌渣含有一定量的硅钙铝元素玻璃体,具有潜在的水化活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铅锌渣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微观形貌、粉磨工指数、毒性浸出等特性,研究铅锌渣的自身胶凝活性。同时,用少量的水氯镁石,钙基固废和水泥作为激发剂,制备铅锌渣基生态胶凝材料。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其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微观分析,研究铅锌渣基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和水化机理。基本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铅锌渣的毒性符合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废弃物鉴别标准规定的浓度;铅锌渣本身具有一定的活性,但是活性不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氯镁石掺量为3%,固废总掺量为70%,钙基固废16%,水灰比0.4,在常温养护该胶凝材料的28d抗压强度达到9.7MPa。蒸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其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该胶凝材料水化28天后呈现无序的蜂窝状网络结构,在水化过程中,硬化体结构密实,内部微孔多为<50nm的无害孔,>100nm有害孔较少;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发生了聚合反应,Si-O键逐渐聚合为Si-O-Si键,C-S-H中的硅氧四面体聚合度增加。

钱壮[2](2019)在《热活化水化高铝水泥颗粒的制备及其吸附氟化物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氟有利于骨骼和牙齿的钙化,但摄入氟含量过高会引起氟中毒,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以致死亡。在常用的除氟方法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现有吸附剂大多数存在吸附容量低、初期吸附速度较慢、价格高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吸附法的应用。本研究以水化高铝水泥(ALC)为原料,经过不同温度热活化改性制备成新型颗粒状吸附剂(ALCt),研究了所制备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氟离子的去除性能,以及热活化温度、粒径、接触时间、pH、共存离子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氟化物性能的影响,通过TGA、XRD、FT-IR、SEM等多种表征技术分析了其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吸附机理,并研究了所制备的吸附材料的脱附再生性能,探究高铝水泥作为新型廉价高效除氟吸附剂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活化使水化高铝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随温度升高,高铝水泥的水化产物逐渐发生脱水现象;样品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变化,600℃活化的样品表面变得粗糙,孔隙度增加,ALC600和ALC700比表面积较大,分别达到24.1 m2/g和24.8 m2/g;900℃焙烧后,样品表面出现大量裂缝,ALC900的比表面积减少至7.2m2/g。(2)ALCt对氟化物的吸附量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变化,ALC600对氟化物的吸附容量最大,为17.42mg/g(C0=100mg/L,投加量5g/L,T=25℃,pH=7,接触时间72h);同时其质量损失率相对较小为7.88%,在1h的吸附容量达到5.42mg/g,相比其他活化温度的ALC具备初期吸附速度快的优势,综合比较确定600℃为ALC的最佳活化温度;1-2mm粒径的ALC600颗粒吸附容量最大,同时1-2mm颗粒具备初期吸附速度快的优势,确定1-2mm为吸附剂最优粒径。(3)ALC600吸附氟离子在72h后达到平衡状态;ALC600在较大的pH(5-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除氟性能;水中常见阴离子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大小排列顺序:CO32->HCO3->PO42->NO3->SO42->Cl-;ALC600对氟化物的吸附性能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4)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ALC600对氟化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23.72mg/g,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结合吸附氟化物前后ALC600的晶体结构、化学键、表面形态的变化,确定其吸附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通过内部络合和表面沉淀来实现氟离子的去除,同时也涉及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5)多次再生后结果表明,0.25mol/LAl2(SO4)3溶液对ALC600的再生效果最好,再生时间为3h。ALC600在有限次数再生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宋蕾[3](2019)在《模拟月壤激光3D打印成型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壤作为月球表面随处可取的资源,其就地开发及有效利用对于减少月球开发过程中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月壤的利用离不开对其成型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激光3D 打印是一种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将数字化模型直接制造出实体零器件、艺术品等的先进工业技术,可实现高熔点材料的任意形状制造,因此可能成为未来月壤成型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地球上的真实月壤存量极少,难以满足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的大量需求,因此各种模拟月壤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科学研究。月表和地表的环境差异较大,而且月表各部分地理环境也有差别,从而导致模拟月壤和真实月壤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模拟月壤成型过程中的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演变规律及烧结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成型工艺和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为真实月壤在高真空月表环境下的成型技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低钛型玄武岩模拟月壤CLRS-1和高钛型玄武岩模拟月壤CLRS-2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在地球大气条件和真空条件下,采用常规管式炉烧结和激光烧结两种方式对两种模拟月壤进行成型试验,研究我国自主开发的玄武岩型模拟月壤在烧结过程中的成分演变规律以及成型特点。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总结如下:1)分别在地面真空条件和大气氛下,对模拟月壤CLRS-1和CLRS-2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分别为600、700、800、900、1000、1050、1 100和1 150℃。对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样品进行失重率和密度测量,研究了真空条件和大气氛对热处理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模拟月壤在真空高温(≥ 1100℃)条件下热处理时,均有大孔径孔隙产生,采用micro-CT、SEM、EDS、XRD和XRF等设备对不同温度热处理样品的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分析了真空条件下孔隙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两种模拟月壤在真空条件下热处理过程中的成分和微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测定了真空1100℃下制备的CLRS-1多孔样品分别在25℃(室温)、123℃(月表最高温度)和600℃下的热导率,最终可控获得了隔热性良好的模拟月壤烧结体,并研究了材料热处理前后的磁性变化。2)在大气条件下,对模拟月壤CLRS-1和CLRS-2进行了激光3D打印成型试验,研究了扫描速度、激光功率、激光工作距离等工艺参数对成型的影响。3)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气条件下及月表高真空条件下(无对流传热),粉末床温度场分布的差异。综合分析了高真空条件下激光3D打印过程中,月壤组分蒸发及粉末床的不良传热对样品成型的影响。

刘鹏[4](2018)在《二灰改良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为了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需对黄土进行改良以增大地基对于荷载的承受能力,保证稳定性能。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于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中不乏有运用到实际施工中的理论成果,而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在诸如地基、深基坑坑壁、大坝坝体、路基和挡土墙等这类平面应变问题中却研究甚少,因此开展平面应变状态下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力学强度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西安市白鹿原的黄土掺入不同比例石灰和粉煤灰进行改良,通过改造而来的平面应变仪进行轴向加载试验以研究改良后黄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随石灰在二灰改良黄土中的比例增大,其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2)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配合比和不同固结应力初始条件下的二灰改良黄土进行了平面应变试验,结果显示:当配合比K和固结应力σ3一定时随着含水率ω的减小,土体强度变大;当含水率ω、固结应力σ3及粉煤灰含量一定时,随着石灰含量的变大,土体强度增大;当含水率ω和配合比K 一定时,随着固结应力σ3增加,土体强度得到强化。(3)随着土体的主应力差值σ1-σ3增大,二灰改良黄土的强度也越大。随石灰含量增大,二灰改良黄土的σ1-σ3~ε1关系曲线先表现为硬化型,随后又进一步表现出软化型的特征。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变值约在3%附近,达到峰值后强度降低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石灰含量不宜过高,得到石灰最优含量值为10%~15%。(4)二灰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会随着初始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研究得:随含水率ω增大,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ψ会随之减小,当石灰含量增大时,它的粘聚力c变大,内摩擦角ψ增大幅度较小。

王欢[5](2017)在《钒氧化物短流程制备氮化钒铁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钒加入钢中可起到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作用,是钢中进行微合金化重要的添加剂,其添加形式有钒铁、氮化钒和氮化钒铁等钒基合金。相对而言氮化钒铁含有铁,比重较大,因而可以更有效的穿过渣层,微合金化效果较好。传统氮化钒铁的制备工艺是对钒铁进行液态或者固态渗氮,而钒铁的生产过程能耗和成本较高,且会产生大量钒渣,造成钒损失。本文以工业片钒(V2O5)为原料,铁粉作为铁源,碳粉为还原剂,在管式炉中通入氮气进行氮化钒铁的短流程制备过程。此工艺具有流程简单,生产过程无钒渣产生,钒利用率高等优点,不仅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热力学分析表明,V2O5在温度低于其熔点时可以被还原为高熔点的低价钒氧化物,且其还原过程是逐步进行的;碳化钒发生氮化反应生成氮化钒时,增大N2的压力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在常压下温度高于1544.81K(1271.03℃)时氮化钒开始转化为碳化钒。Fe氧化优先生成Fe3O4,再被还原为铁单质。动力学结果显示钒氧化物制备氮化钒铁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机制函数,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反应初期氮气仅起保护气的作用,高温下还原反应和氮化反应同时进行,且氮化反应可促进还原反应发生;不同温度下产物的XRD检测结果显示,试样在1000℃有碳化钒生成,1200℃氮化反应已经开始。预还原试验结果显示,650℃保温4h为最佳预还原条件。在相关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钒氧化物短流程制备氮化钒铁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由单因素试验可知:原料配碳系数0.35,氮化温度1400℃,氮化时间120min,氮气流量150L/h,反应物的粒度大小200目,试样成型压力8MPa时,产物的氮含量达到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氮化钒铁氮含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氮化时间>粒度大小>氮化温度>配碳系数>氮气流量,稳定试验得到的产物氮含量达到12.04%。采用现有推板窑工艺进行了半工业探索试验,四组试验结果显示产物钒含量>43%,氮含量>9%,且V:N>0.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896-2014中FeV45N10-B牌号的要求。

马福栋[6](2017)在《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和高延性混凝土(HDC)都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RPC具有超高的强度、韧性和优异的耐久性能;HDC是一种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久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作用下具有多裂缝开展和应变硬化特征。工程中经常出现梁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将HDC和RPC用于混凝土梁的加固,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1)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破坏过程,并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石英粉、粉煤灰、纤维掺量和养护条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不同影响,并对低水胶下获得超高强度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配制出了7天龄期常温养护条件下达105MPa和高温蒸汽养护条件下达193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2)采用HDC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试件和RPC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试件,加固后梁的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RPC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更加明显,在10%以上;对HDC加固混凝土梁受拉区试件,由于受拉区增加了钢筋,使加固后的梁承载力提高了50%以上,最大提高到原承载力的2.7倍;HPC加固混凝土梁试件的破坏模式仍然是普通混凝土梁典型的受弯破坏模式。(3)HPC加固混凝土梁试件在两点对称荷载作用下能很好的满足平截面假定。在平截面假定的前提下对试件的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方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有实际值吻合较好。(4)当配筋率较小时,采用HDC对梁进行受拉区加固,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梁延性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并分散混凝土上裂缝的发展,延缓梁有害裂缝的出现;当配筋率较大时,如仍采用受拉区加固的方法将会大幅降低混凝土梁的延性,并且梁的受弯承载力提高有限,而采用HDC或RPC加固梁的受压区则能显着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并大幅提高梁的延性。

谢松[7](2016)在《抗弯拉路面水泥混凝土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由于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重载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超重载、大流量”等交通问题日益显着,路面出现过早破坏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弯拉结构,以抗折强度为指标设计,所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其抗弯拉强度(抗折强度)是防止路面过早破坏的必要途径。本文应陕西交建机械化养护公司要求以C35混凝土为基础,尝试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掺加矿物掺合料、高分子掺和料等方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重载能力,开发可用于道路的抗弯拉路面水泥混凝土,系统研究了上述技术途径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与机理,评价了所开发的抗弯拉路面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抗冻性和经济性。研究表明:采用剔除形貌不良集料,构造集料框架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不损失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制作成本;BSF复合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改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增强混凝土的抗重载能力,但对混凝土的耐磨性和抗压强度有少许不利影响。BSF复合粉内的砖粉和矿渣可以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大量纤维状物质,这些纤维状物质的生成是混凝土抗折强度和脆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在混凝土中掺入废旧沥青混合料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并降低混凝土的脆性,并改善混凝土的耐磨性和抗冻性;在混凝土中掺入微量碳纳米管可以全面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抗冻性等各项性能。

冯军[8](2014)在《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具有瓦楞纸板良好的印刷性能和缓冲性能等优点,又具有钙塑板的防水、抗压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在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包装材料,所以对此种新型包装生产工艺参数和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实验方法,对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平压强度、边压强度和戳穿强度的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将钙塑瓦楞复合纸板与普通5层瓦楞纸板进行对比;最后对钙塑瓦楞复合纸板作了平压准静态和碰撞冲击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下:对钙塑片材和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生产温度和生产速度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生产钙塑片才时,当生产温度为时195C,生产的钙塑片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是最高的;当温度为195C,螺杆的转速为245r/min时,生产出的钙塑片材的拉伸强度最大。B.生产钙塑瓦楞复合纸板时,当生产温度为160oC时,其平压强度最高;当生产速度为3.5m/min,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平压强度最大。通过实验方法,对3层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平压强度、边压强度和戳穿强度的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将钙塑瓦楞复合纸板与普通5层瓦楞纸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层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边压强度为0.650kN,平压强度为1.274kN,戳穿强度为7.5J;5层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为0.378kN,平压强度为0.437kN,戳穿强度为6.75J。3层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可以代替5层瓦楞纸板来进行产品的包装。通过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平压准静态和碰撞冲击试验,得到了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准静态及半正弦脉冲激励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应力-应变曲线呈线弹性区域、波动式上升屈服区域和压实区域;考虑粘滞性的因素,建立了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静态、动态非线性本构关系,成功识别出模型中的参数。以上的研究成果对于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其动态模型可直接应用于考虑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箱缓冲作用的产品跌落冲击响应与优化设计,并且本文所用的碰撞冲击试验方法为表征缓冲材料的力学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李廷取[9](2011)在《Mg-5Li-3Al-2Zn-X(RE,Cu,Sn)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镁锂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它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震性好、易切削加工等优点,被认为是航天器和汽车轻量化的最佳材料。当镁合金使用温度超过120℃时,由于合金中相的软化导致高温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这极大地阻碍了镁锂合金大规模地应用。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耐热镁合金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主要通过降低合金中A1元素的含量,引入高熔点的第二相,减少或抑制低熔点相的形成。已研究和开发的合金体系主要包括:Mg-Al-Sr、Mg-Al-RE和Mg-Al-Ca-Sr系等。因此稀土、铜和锡元素同样可以应用在镁锂合金中,提高合金的耐高温性能。此外,Mg-Zn-Al系合金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温抗蠕变镁合金。该体系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裂倾向对成分非常敏感,而且组织中通常存在大量网状的共晶相,导致合金的塑性较差。除少数合金可用于装饰外,关于该体系商业化应用的报道非常少。本论文把RE、Cu和Sn作为合金强化元素添加到Mg-Li-Al-Zn体系合金中,对于已设计优化出的LAZ532-2RE、LAZ532-2Cu和LAZ532-1Sn合金分别进行了热挤压变形加工,研究了合金热挤压变形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挤压态LAZ532-2RE合金在150℃以下,高温拉伸变形机制是孪晶和位错协调的变形机制,当温度升高到200℃左右时,晶粒发生软化,发生的是位错和晶界滑移协调的变形机制,但温度继续升高时,固溶在a-Mg中的Li脱溶析出形成p相,在高温条件下软化的β相变形能力强,它与α相协调发生较大的变形,此时的高温拉伸变形机制是以晶界滑移机制为主要机制,并伴随着脱溶析出的第二相协调变形机制。挤压态LAZ532-2RE合金,在398K、423K和448K温度蠕变测试时,应力指数n值分别为4.25、4.98和6.23,蠕变激活能Qc值在60MPa、80MPa和100MPa的应力条件时分别为104kJ/mol、118kJ/mol和134kJ/mol,其对应的蠕变机制,应力指数在4.25~4.98之间时,蠕变机制是位错攀移型蠕变。当n大于6时,属于受非基面位错运动控制的蠕变,稀土相在高温蠕变过程中阻碍了位错运动,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挤压态LAZ532-2Cu合金在150℃以下时仍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当温度达到200℃时强度下降很多,但是在应变速率1×10-2时延伸率高达44%。挤压态LAZ532-2Cu合金,在125℃~175℃温度范围,应力在60MPa-100MPa范围蠕变测试时,应力指数n值分别为3.72、4.8和6.1,蠕变激活能Qc值在60MPa、80MPa和100MPa的应力条件时分别为94.8kJ/mol、123.9kJ/mol和128kJ/mol,其对应的蠕变机制,在125℃~150℃之间时,蠕变机制是位错攀移型蠕变。当温度达到175℃时,属于受非基面位错运动控制的蠕变,铜化合物相在高温蠕变过程中阻碍了位错运动,该合金在蠕变过程中发生了时效强化作用,使得挤压态LAZ532-2Cu合金的蠕变性能与挤压态LAZ532-2RE合金非常接近。挤压态LAZ532-1Sn合金在150℃以下时仍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当温度达到200℃时强度下降很多,应变速率1×10-2时延伸率达到75%。挤压态LAZ532-1Sn合金,在125℃~175℃温度范围,应力在60MPa~100MPa范围蠕变测试时,应力指数n值分别为2.5、3.7和5.8,蠕变激活能Qc值在60MPa、80MPa和100MPa的应力条件时分别为104kJ/mol、118kJ/mol和135kJ/mol,其对应的蠕变机制,在应力指数n≈2,蠕变激活能在100kJ/mol左右,为晶界滑移型蠕变。当温度达到150℃时,当应力指数n≈3~4时,为位错滑移型蠕变,当温度继续升高,应力指数n≈6时,此时蠕变激活能Qc=135kJ/mol,为受非基面位错运动控制的蠕变。挤压态LAZ532-2RE合金拉伸曲线中出现了两种塑性失稳现象:第一种小锯齿形波动的失稳现象是由固溶原子与位错相助作用引起的,即是“动态应变时效”机制;第二种大锯齿形波动的失稳现象是由切变变形孪晶诱发的,这种稳态塑性失稳现象的机制是由变形孪晶所造成的“孪晶稳态塑性失稳”机制。挤压态LAZ532-2RE合金常温拉伸出现的异常应变速率敏感现象可以解释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是应变硬化作用引起,负的应变速率敏感是稳态塑性失稳导致的。锂元素的加入降低了镁合金中镁的晶格常数c值,根据X射线步进式扫描计算结果得出LAZ532-2RE合金中a-Mg的晶轴比c/a值从1.624降低到了1.6074,这会导致该合金在常温拉伸时产生较多的变形孪晶,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该合金的延伸率。挤压态LAZ532-2RE合金拉伸变形时产生的切变变形孪晶主要是{1012}和{1011}孪晶。

杨开忠[10](2009)在《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前人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研究,深入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上方古建筑(构)物的影响。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施工项目为依托,研究隧道盾构施工对古建(构)筑的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古建(构)筑物保护措施及效果。土压平衡盾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现已大量应用于城市地下隧道建设中,并在改进和完善中。土压平衡盾构机应用于西安黄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解决有水条件下黄土区盾构施工难题,并能实现转弯始发、小半径连续转弯。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钟楼区间施工难度大,盾构要下穿护城河浅覆土区,下穿西安南城墙,旁穿钟楼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施工时地表沉降和盾构土压平衡控制是难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钟楼区间施工时,对护城河采取河水截流、河道堆载、盾构参数调节等措施;对南城墙采取围护桩加袖阀管注浆加固、城墙门洞钢结构加固等措施;钟楼及地下通道采取围护桩加固等措施。盾构隧道开挖地层位移机理包括:先行沉降—盾构到达前、开挖面前的沉降或隆起—盾构到达时、推进沉降—盾构通过时、盾尾空隙沉降—盾构通过后、后续沉降—长期。地面沉降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Peck理论,并对其横向沉降槽、纵向沉降槽、地层水平位移及地层损失率等理论。盾构隧道施工中建筑物沉降的几个影响因素包括:隧道轴线夹角的影响、隧道相对于建筑物偏心的影响、位移历史的影响、基础埋深的影响、建筑物自重的影响等。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对地铁隧道沿线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监测点进行了定期监测,得到了大量的可靠的沉降及变形数据。应用前面所述理论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北大街区间盾构施工中的地面及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盾构施工中护城河、南城墙及钟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沉降及变形。对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做了简单的分析评价。

二、铝钙塑在西安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钙塑在西安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铅锌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铅锌矿现状
        1.1.2 铅锌冶炼工艺
        1.1.3 铅锌冶炼尾渣污染与治理
        1.1.4 生态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冶炼尾渣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1.2.2 生态凝胶材料的国内外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技术思路
2 试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毒性浸出实验
        2.3.2 比表面积测定
        2.3.4 铅锌渣活性试验
        2.3.5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
        2.3.6 抗压、抗折强度测定办法
        2.3.7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流动度测定
        2.3.8 铅锌渣胶凝材料净浆制备方法
        2.3.9 铅锌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微观结构方法
3 铅锌渣基本物料化学性质分析
    3.1 铅锌渣化学矿物组成
    3.2 毒性浸出实验
    3.3 比表面积分析
    3.4 铅锌渣胶凝活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制备
    4.1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正交试验
        4.1.1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正交实验方案
        4.1.2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正交实验结果
    4.2 水灰比实验
        4.2.1 水灰比试验实验方案
        4.2.2 水灰比实验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养护方式实验
        4.3.1 养护试验实验方案
        4.3.2 养护试验结果以及数据分析
    4.4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4.5 本章小结
5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微观分析
    5.1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SEM分析
    5.2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MIP分析
    5.3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XRD分析
    5.4 铅锌渣生态胶凝材料的FTIR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热活化水化高铝水泥颗粒的制备及其吸附氟化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2.1 氟污染现状(成因及分布)
        1.2.2 高氟水的危害
    1.3 国内外除氟技术研究进展
        1.3.1 电化学法
        1.3.2 混凝沉淀法
        1.3.3 膜过滤法
        1.3.4 离子交换法
        1.3.5 吸附法
    1.4 除氟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1.4.1 天然粘土矿物类吸附剂
        1.4.2 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
        1.4.3 废弃物类吸附剂
    1.5 高铝水泥
        1.5.1 高铝水泥简介
        1.5.2 高铝水泥作为除氟吸附剂的潜力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课题来源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仪器和试剂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药剂
    2.2 含氟溶液的配制及氟离子浓度的测试方法
        2.2.1 含氟溶液的配制
        2.2.2 氟离子浓度测试的方法
    2.3 吸附材料的表征方法
    2.4 吸附材料的比选
        2.4.1 最优热活化温度的比选
        2.4.2 最优粒径的比选
    2.5 运行参数对ALC600吸附性能的影响
        2.5.1 接触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5.2 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5.3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5.4 共存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5.5 离子强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5.6 pH对吸附剂溶出铝、铁的影响
    2.6 吸附动力学实验
    2.7 吸附热力学实验
    2.8 吸附再生实验
    2.9 ALC600 对氟化物吸附机理的研究
3 吸附材料制备与比选
    3.1 水化高铝水泥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
    3.2 表征结果分析
        3.2.1 XRD和 TGA
        3.2.2 SEM
        3.2.3 BET
    3.3 ALCt最优制备条件的比选
        3.3.1 最优热活化温度的比选
        3.3.2 最优粒径的比选
    3.4 本章小结
4 运行参数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1 接触时间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2 投加量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3 初始pH对 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4 共存阴离子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5 离子强度对ALC600吸附氟化物影响
    4.6 pH对吸附剂溶出铝、铁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ALC600 吸附氟化物机理探讨
    5.1 吸附动力学分析
    5.2 吸附等温线
    5.3 吸附热力学
    5.4 zeta电位分析
    5.5 FTIR分析
    5.6 XRD分析
    5.7 SEM分析
    5.8 本章小节
6 ALC600 脱附再生性能研究
    6.1 再生条件的选择
        6.1.1 再生剂的确定
        6.1.2 再生时间的确定
    6.2 再生后吸附剂XRD表征
    6.3 再生次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图表附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3)模拟月壤激光3D打印成型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拟月壤研究现状
        1.2.2 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机理研究现状
        1.2.3 模拟月壤成型研究现状
        1.2.4 激光3D打印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内容
    2.1 试验材料及预处理
    2.2 试验设备及样品制备
        2.2.1 常规烧结设备及样品制备
        2.2.2 3D打印设备及样品制备
    2.3 表征技术及设备说明
    2.4 性能测试
    2.5 数值模拟条件
        2.5.1 材料特性
        2.5.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5.3 相变热
        2.5.4 激光热源
第3章 模拟月壤CLRS-1/CLRS-2真空条件和大气氛烧结特性对比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两类模拟月壤热处理对比研究
        3.2.1 低钛型玄武岩模拟月壤CLRS-1烧结特性
        3.2.2 高钛型玄武岩模拟月壤CLRS-2烧结特性
    3.3 模拟月壤热处理前后物相变化
        3.3.1 模拟月壤CLRS-1热处理前后物相变化
        3.3.2 模拟月壤CLRS-2热处理前后物相变化
    3.4 模拟月壤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及微区成分分布特征
        3.4.1 模拟月壤CLRS-1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及微区成分分布特征
        3.4.2 模拟月壤CLRS-2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及微区成分分布特征
    3.5 模拟月壤热处理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3.6 孔隙形成机理及成分演变
    3.7 热处理样品物理性能分析
        3.7.1 磁学特性
        3.7.2 力学性能
        3.7.3 导热性能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拟月壤CLRS-1/CLRS-2激光3D打印成型工艺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基础工艺特性
        4.2.1 激光焦点的确定
        4.2.2 加工工艺参数对打印单层的影响
        4.2.3 模拟月壤多层成型控制工艺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二灰改良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二灰改良土研究现状
        1.2.1 二灰改良土国外研究现状
        1.2.2 二灰改良土国内研究现状
    1.3 平面应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平面应变国外研究现状
        1.3.2 平面应变国内研究现状
    1.4 二灰改良黄土强度形成机理
    1.5 影响二灰土加固强度的因素
    1.6 本文研究意义
    1.7 本文研究内容
2 试验设备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基本性质
        2.1.1 试验黄土样物理性质指标
        2.1.2 粉煤灰的性质
        2.1.3 二灰改良黄土的击实试验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平面应变状态下的二灰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3.1 二灰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
        3.1.1 含水率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3.1.2 固结围压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3.1.3 配合比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3.2 二灰改良黄土的侧向变形特性
        3.2.1 含水率对σ1-σ3~-ε3关系的影响
        3.2.2 配合比对σ1-σ3~-ε3关系的影响
        3.2.3 固结围压对σ1-σ3~-ε3关系的影响
    3.3 二灰改良黄土的强度特性
        3.3.1 确定二灰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
        3.3.2 抗剪强度指标和不同的初始条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
        3.3.3 二灰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指标受含水率的影响
        3.3.4 二灰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指标受配合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平面应变条件下二灰改良黄土主应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4.1 二灰改良黄土的中主应力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4.1.1 二灰改良黄土中主应力变化受含水率的影响
        4.1.2 二灰改良黄土中主应力变化受固结围压的影响
    4.2 二灰改良黄土的中主应力与大、小主应力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钒氧化物短流程制备氮化钒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钒及其氧化物
        1.1.2 钒资源概况
        1.1.3 钒的应用
    1.2 钒和氮的微合金化作用
        1.2.1 钒在钢中作用
        1.2.2 氮在钢中作用
        1.2.3 含钒氮合金应用及优点
    1.3 含钒氮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钒铁
        1.3.2 氮化钒
        1.3.3 氮化钒铁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钒氧化物制备氮化钒铁的热力学基础
    2.1 钒和铁的氧化物的预还原热力学
        2.1.1 钒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热力学
        2.1.2 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热力学
    2.2 碳化反应热力学
    2.3 氮化反应热力学
    2.4 一氧化钒的反应热力学
    2.5 三氧化二钒氧化反应热力学
    2.6 本章小结
3. 试验原料、设备和方法
    3.1 试验原料
    3.2 试验试剂和设备
        3.2.1 试验试剂
        3.2.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4 产物中元素的分析方法
        3.4.1 钒元素的检测及计算
        3.4.2 氮元素的检测及计算
        3.4.3 其他元素的分析
    3.5 表观密度的测量
    3.6 结果测试及表征
        3.6.1 XRD分析
        3.6.2 SEM表征
        3.6.3 TG/DTG/DSC分析
4. 钒氧化物制备氮化钒铁动力学分析
    4.1 动力学计算过程及原理
    4.2 热重曲线分析
    4.3 失重分析
    4.4 还原反应动力学分析
    4.5 复合反应动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钒氧化物短流程制备氮化钒铁试验研究
    5.1 预还原实验
    5.2 单因素试验
        5.2.1 试样成型压力影响
        5.2.2 氮化温度影响
        5.2.3 氮化时间影响
        5.2.4 配碳系数影响
        5.2.5 反应物粒度影响
        5.2.6 氮气流量影响
    5.3 实验参数的优化
        5.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3.2 正交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3.3 稳定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推板窑中的半工业探索试验
    6.1 半工业探索试验设备
    6.2 半工业探索试验的过程及参数
    6.3 试验结果及检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6)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0 研究背景
    1.1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
        1.1.1 RPC配合比研究
        1.1.2 RPC力学性能研究
        1.1.3 RPC构件研究
        1.1.4 HDC研究现状
    1.2 加固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3.1 HPC加固梁的提出
        1.3.2 HPC加固混凝土梁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原料
        2.2.2 试件设计及养护制度
        2.2.3 试验配合比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过程及现象
        2.3.2 水胶比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3.3 石英粉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3.4 粉煤灰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3.5 纤维掺量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3.6 养护条件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3.7 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目的与试件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件设计
    3.3 材料力学性能
    3.4 试件制作与加载方案
        3.4.1 试件制作
        3.4.2 试验加载方案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现象
        3.5.2 试件承载力分析
        3.5.3 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
        3.5.4 钢筋的应变分析
        3.5.5 沿梁高截面的应变分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
    4.1 基本假定
    4.2 材料的特性
    4.3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方程
        4.3.1 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3.2 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
        4.4.1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及承载力计算
        4.4.2 HPC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梁的受弯承载力简化算法
        4.4.3 HDC加固混凝土梁受拉区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4.4 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
    4.5 加固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与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三 硕士期间获得的奖项

(7)抗弯拉路面水泥混凝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水泥混凝土路面
        1.2.2 路面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使用
        1.2.3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1.2.4 碳纳米管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2 实验原料及性能检测
    2.1 实验原料
        2.1.1 粉煤灰
        2.1.2 矿渣微粉
        2.1.3 废砖粉
        2.1.4 BSF复合粉
        2.1.5 废旧沥青混合料
        2.1.6 碳纳米管(CNT)
        2.1.7 水泥
        2.1.8 粗集料
        2.1.9 细集料
        2.1.10 外加剂
    2.2 材料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2.2.1 集料物理性能的检测
        2.2.2 活性指数的测定
        2.2.3 微观分析
        2.2.4 水泥砂浆试验方法
        2.2.5 混凝土试验方法
3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3.1 实验目的
    3.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3.3 配合比优化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4 BSF复合粉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BSF复合粉的掺量对胶砂试块强度的影响
    4.2 BSF复合粉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1 BSF复合粉的掺入对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BSF复合粉的掺入对混凝土脆性(压折比)的影响
    4.3 掺BSF复合粉混凝土的微观分析
        4.3.1 扫描电镜观察(SEM)
        4.3.2 压汞测试(MIP)
    4.4 小结
5 废旧沥青混合料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量对胶砂试块强度的影响
    5.2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2.1 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变化
        5.2.2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脆性(压折比)的影响
    5.3 掺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凝土的微观分析
        5.3.1 扫描电镜观察(SEM)
        5.3.2 压汞测试(MIP)
    5.4 小结
6 掺加碳纳米管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6.1 碳纳米管分散剂的选择及分散方法的研究
        6.1.1 超声处理的分散效果
        6.1.2 超声+表面修饰的分散结果
    6.2 胶砂试验
    6.3 掺加碳纳米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4 掺碳纳米管混凝土的微观分析
        6.4.1 扫描电镜观察(SEM)
        6.4.2 压汞测试(MIP)
    6.5 小结
7 抗弯拉路面混凝土的试制及其性能研究
    7.1 力学性能测试
    7.2 耐磨性测试
    7.3 抗冻融性测试
    7.4 抗弯拉路面混凝土的经济性分析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8)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课题的来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力学模型的基础
    2.1 复合材料的本构理论的相关概念
        2.1.1 本构理论
        2.1.2 材料的粘性和塑性
    2.2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粘弹性理论
        2.2.1 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2.2.2 粘弹性及其基本组成原件
        2.2.3 经典的粘弹性理论
    2.3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弹塑性理论基础
        2.3.1 运动方程
        2.3.2 几何方程与应变协调方程
        2.3.3 本构方程
    2.4 缓冲包装材料力学模型参数识别方法
        2.4.1 共轭梯度法及其原理
        2.4.2 模型参数识别—Matlab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研制
    3.1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结构
    3.2 钙塑片材的研制
        3.2.1 原料的选择及配方优化
        3.2.2 钙塑片材的生产主要仪器及设备
        3.2.3 钙塑片材的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
    3.3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生产及工艺流程
        3.3.1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生产仪器及设备
        3.3.2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生产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性能的实验研究
    4.1 试验的准备
        4.1.1 试验的材质
        4.1.2 试样的制备
        4.1.3 试样的种类
        4.1.4 实验设备
        4.1.5 实验原理
    4.2 试验的类型及强度分析
        4.2.1 平压强度试验
        4.2.2 侧压强度试验
        4.2.3 戳穿强度试验
    4.3 静态压缩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实验现象
        4.3.2 平压强度试验实验数据及其强度曲线
        4.3.3 侧压强度试验实验数据及其强度曲线
        4.3.4 戳穿强度试验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的本构模型
    5.1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5.2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静态平压实验及模型的建立
        5.2.1 实验原理
        5.2.2 实验设备
        5.2.3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静态平压实验结果及模型的建立
    5.3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动态平压特性及其模型
        5.3.1 动态平压测试仪器
        5.3.2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动态平压测试原理
        5.3.3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动态平压测试结果
        5.3.4 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动态平压实验结果及模型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9)Mg-5Li-3Al-2Zn-X(RE,Cu,Sn)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镁锂合金概述
        1.1.1 镁锂合金的发展历程
    1.2 镁锂合金的应用
        1.2.1 镁锂合金中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2.2 镁锂合金在军民领域的应用
        1.2.3 镁锂合金展望
    1.3 二元及多元镁锂合金
        1.3.1 镁锂二元合金
        1.3.2 多元镁锂合金
    1.4 镁锂合金熔炼方法
    1.5 镁合金塑性成型工艺
        1.5.1 镁合金的锻造成型技术
        1.5.2 镁合金的轧制成型技术
        1.5.3 镁合金挤压成型技术
        1.5.4 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技术
    1.6 镁合金的变形机制
        1.6.1 镁合金的滑移
        1.6.2 镁合金的孪生形变
        1.6.3 晶界滑动
        1.6.4 镁合金的动态再结晶
    1.7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合金制备和实验方法
    2.1 合金成分设计
    2.2 合金制备工艺
        2.2.1 合金选材
        2.2.2 铸造态合金熔炼
        2.2.3 铸造态合金均匀化处理
        2.2.4 合金的挤压变形
    2.3 合金实际成分分析
    2.4 显微组织观察和分析
        2.4.1 金相显微组织
        2.4.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2.4.3 扫描电镜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
        2.4.4 透射电镜显微观察
    2.5 性能测试
        2.5.1 拉伸性能试验
        2.5.2 高周疲劳性能试验
        2.5.2.1 疲劳试验方法
        2.5.2.2 疲劳强度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2.5.3 抗蠕变性能
第3章 Mg-5Li-3Al-2Zn-2RE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3.1 LAZ532-2RE合金的显微组织
    3.2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疲劳性能
        3.2.1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疲劳试验
        3.2.2 疲劳断口
    3.3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高温力学性能
        3.3.1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高温拉伸性能
        3.3.2 合金断裂分析
    3.4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高温蠕变性能
    3.5 分析与讨论
        3.5.1 稀土对LAZ532-2RE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6 稀土对LAZ532-2RE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结论
第4章 Mg-5Li-3Al-2Zn-2Cu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4.1 挤压态LAZ532-2Cu合金的力学性能
    4.2 挤压态LAZ532-2Cu合金高温蠕变性能
    4.3 分析与讨论
        4.3.1 铜对Mg-5Li-3Al-2Zn-2Cu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3.2 铜对Mg-5Li-3Al-2Zn-2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Mg-5Li-3Al-2Zn-1S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5.1 Mg-5Li-3Al-2Zn-1Sn合金的组织
        5.1.1 挤压态LAZ532-1Sn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
        5.1.2 挤压态LAZ531-1Sn合金高温蠕变性能
    5.2 分析与讨论
        5.2.1 锡对LAZ532-1S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5.2.3 锡对LAZ532-1S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稀土挤压态LAZ532-2RE合金稳态塑性失稳现象
    6.1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的稳态塑性失稳现象
    6.2 挤压态LAZ532-2RE合金分段拉伸测试
    6.3 失稳现象分析讨论
        6.3.1 失稳现象模拟分析
        6.3.2 塑性失稳导致异常应变速率敏感现象
        6.3.3 塑性失稳过程中的孪晶分析
    6.4 本章结论
第7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盾构施工土体扰动理论研究
        1.2.2 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研究
        1.2.3 地表沉降的智能预测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土压平衡盾构技术概述
    2.1 土压平衡盾构技术的发展及工艺原理
        2.1.1 盾构工法的现状与发展
        2.1.2 土压平衡式盾构概述
        2.1.3 土压平衡盾构的施工原理
        2.1.4 盾构掘进流程
        2.1.5 土压平衡盾构碴土改良工作原理
        2.1.6 土压平衡盾构盾构姿态控制工作原理
    2.2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一般特点
        2.2.1 刀具形式、刀盘布局的特点及其对区间不同地质的适应性
        2.2.2 盾构机不同开挖模式及工作原理
        2.2.3 盾构机各部位功能描述
    2.3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通过古建(构)筑物施工方案
    3.1 西安地铁二号线概况
        3.1.1 二号线总体概况
        3.1.2 盾构通过古建(构)筑物段概况
    3.2 盾构穿越护城河浅覆土地段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
        3.2.1 盾构穿越护城河工程概述
        3.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2.3 护城河加固措施
        3.2.4 盾构下穿护城河主要施工措施
    3.3 盾构下穿西安南城墙的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3.3.1 工程概述
        3.3.2 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3.3.3 南城墙加固保护及施工措施
    3.4 盾构旁穿钟楼方案及加固措施
        3.4.1 工程概述
        3.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3.4.3 钟楼加固保护措施
        3.4.4 施工技术措施
        3.4.5 监控量测
    3.5 本章小结
4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与古建筑加固效果
    4.1 地层位移规律
        4.1.1 盾构隧道开挖地层位移机理
        4.1.2 Peck 理论
    4.2 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预测
        4.2.1 采用高斯曲线描述建筑物沉降分布
        4.2.2 对建筑物沉降的几个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4.3.1 现场监测方案
        4.3.2 主要建(构)筑物及地面沉降情况
    4.4 古建(构)筑物加固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5.1.1 土压平衡盾构
        5.1.2 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及其效果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铝钙塑在西安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铅锌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D]. 赵启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热活化水化高铝水泥颗粒的制备及其吸附氟化物行为研究[D]. 钱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模拟月壤激光3D打印成型机理研究[D]. 宋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019(06)
  • [4]二灰改良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D]. 刘鹏. 西安工业大学, 2018(01)
  • [5]钒氧化物短流程制备氮化钒铁的实验研究[D]. 王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6]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 马福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7]抗弯拉路面水泥混凝土实验研究[D]. 谢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8]钙塑瓦楞复合纸板力学性能的研究[D]. 冯军.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9]Mg-5Li-3Al-2Zn-X(RE,Cu,Sn)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 李廷取. 吉林大学, 2011(09)
  • [10]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D]. 杨开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标签:;  ;  ;  ;  ;  

铝钙塑料在西安研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