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在线数学教与学的经验

一点关于在线数学教与学的经验

一、关于网上数学教学习题课的点滴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红[1](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北师大版和湘教版“几何与代数”内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采用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教材编写由“一纲一本”转变为“一标多本”。目前,我国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编制了多个版本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因此,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讨论的问题。本研究拟研究的问题是:(1)如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构建本土化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框架?(2)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总体一致性水平如何?(3)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下的一致性水平如何?(4)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在各数学核心素养维度下的一致性水平如何?(5)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分布有怎样的规律?本研究通过选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教育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以及选择性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以量化分析为主,质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式,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得到如下的结论:(1)在总体维度下,北师大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湘教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2)在认知水平维度下,北师大版、湘教版与课程标准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并且北师大版与课程标准的显着一致性水平较好。(3)在各数学核心素养维度下,在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三个维度,北师大版和湘教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在数学抽象维度,北师大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湘教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在逻辑推理维度,北师大版和湘教版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4)数学核心素养分布特征方面,总体而言,两个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都注重考查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其次是对逻辑推理素养的考查,最后是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考查。关于素养水平分布特征,总体维度下的素养水平分布较好,不同内容主题下的素养水平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提升教材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拟从提升教材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修订,重视素养的均衡分布及素养高级水平考查,深入研制本土化的一致性水平分析工具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田金虹[2](2021)在《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展教学创新,是教师因应多智时代教育生态重构需要的重要措施。当前,一线中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薄弱,学者们对教学创新研究开展较少。开展教师教学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必须突破的研究课题。因此,论文以中学化学课堂实录为研究对象,开展质性研究,提取教师教学创新行为,凝析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论文选取济宁市初、高中教学能手展评活动中分别获得前3名的课堂实录视频作为研究资料。首先,研究者带领某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的13名化学教育硕士,对6个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分析,提取6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提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初步凝析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要素。然后,从初步凝析出的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片段,编制教师创新情况访谈提纲,以6位课堂视频执教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查教师教学创新的思路、过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转录访谈资料,结合访谈提纲和研究需要处理访谈文字资料,使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人工浏览编码,补充、精致、结构化初步凝析出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厘定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研究显示:(1)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一种包含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等能力要素的综合能力;(2)构成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各种能力要素之间具有结构性关系。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实践出发,系统运用基于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质性研究方法,开展自下而上的探索性分析,提取能力结构要素的方法具有新颖性。(2)提出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为今后培养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供了新依据。

邢可可[3](2020)在《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互联网+教育”给高中阶段物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的动力和深刻的影响。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重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并在一定学科范围内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作为高中生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无法取得理想成绩,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甚至厌学。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产物,微课是物理学科重要的辅助教学模式。高质量的微课堂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更可以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促使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近些年来,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各地中小学均在积极倡导和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工作,微课在全国范围的初步发展已获得广大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但是在微课结合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教育方面,还缺乏细致深入的挖掘,相关研究还需要更加完善。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究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微课设计、制作和实践应用,以期获得一套适合高中物理的微课辅助教学方法,旨在为新时代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做出有益尝试。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首先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其次结合笔者长达两年的微课在高中物理的物理教学实践来探究微课的应用模式和分享模式;最后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研究来探究微课的设计制作,借助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微测试成绩分析来证明微课对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比较法。选择学生水平相近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组同学加入微课,将微课广泛应用于自主预习、教学重难点深化、典型习题归纳与总结、课外拓展、周末及假期复习,通过观察两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错题统计,分析比较两次月考的成绩,比较两个班的准确率情况,凸显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如下: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展现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教师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复习,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课改教学模式“三环六步”学习法,即引导、自学、交流、总结、巩固、提升,将微课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同时以学生的周末和假期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存在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微课。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或原先的学习经历导致学习习惯较差,甚至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微课堂要如何吸引他们?第二,个别学生自律性较差,他们使用手机究竟是微课学习还是玩游戏、看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何做到有效监管?第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丰富的微课资源,他们要如何选择、如何运用?瑕不掩瑜,借助微课辅助物理教学,实验班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基本达到了实验的预期。因此,将微课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希望本研究能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借鉴,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微课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范洋[4](2020)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文中认为初中三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是初中阶段所有课程里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的成绩,也影响学生是否能进入一所好的高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复习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目前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还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好一堂数学复习课,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数学课型中,复习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有些年轻教师复习课教学设计里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往往不符合自己班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等等,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与学之间呈现脱节,学生在复习课上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因为复习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题海战术也使学生感到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渐渐的丧失学习的兴趣。面对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师在复习课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怎么样有效的引导学生复习以及如何精心设计复习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初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岳阳市第九中学和岳阳市第六中学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种方法,然后分析出来了这二所学校存在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运用思维导图,很少创设情境,很少讲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忽视教学评价,学生易错共性问题很少强调,没有分层布置作业,不重视课本题目,缺乏对解题的总结和提炼,很少用“问题串”的方式提问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构建整体框架、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氛围、一题多解,多种解法探究、一题多变,变式训练强化、合理评价,师生共同激励、共性问题,着重重点强调、分层作业,布置重在落实、课本题目,重视深挖讲解、题目归类,总结解题方法及规律、问题串联,启发学生思维这十二条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策略,最后根据里面的八条策略设计了一份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和一份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晗[5](2020)在《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观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主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已经产生了变革。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改变将信息技术仅仅视为“辅助性手段”的观念,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直观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的背景下,职前数学教师如何看待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前数学教师能否准确认识课程标准的理念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观念现状,进而为职前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以北京两所高校的18位职前数学教师(在读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从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基础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途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研究框架,编制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流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功能认识不足;(2)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认知的范围在扩大,但在概率与统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不强;(3)职前数学教师缺乏通过校内活动与校外交流(研讨会、报告会等)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意识,对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关注不足;(4)职前数学教师过于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金钱成本,对信息技术能力认识不全面。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鼓励职前数学教师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加强信息技术融入;(2)加强职前数学教师对概率与统计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认识;(3)积极开展校内活动和校外交流,提升职前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4)保障信息技术软件的获取便利性,提升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

张萌[6](2020)在《思维导图视域下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立体几何是初中平面几何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存在着困难,这也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学习立体几何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立体几何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思维导图理论,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导,首先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某高中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高中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书面表达能力存在障碍以及建立知识结构不完善等等,最后探究在新授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立体几何知识。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也为数学教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提供教学策略,更好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王衍春[7](2020)在《初中数学教学板书行为研究 ——基于24节录像课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必备工具,也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载体。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开始变深,很多思维过程需要通过板书来呈现,很多解题细节需要通过板书来示范,很多复杂图形需要通过板书来简化。因而,初中数学的板书研究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通过研究24节录像分析课,研究教师群体在数学教学中板书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教学内容、教学课型和地域之间的板书行为是否存在着差异性和相关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首先明确了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词的内涵,然后结合文献研究的结果和初步的录像观察,形成了初中数学板书行为的三级评估框架,包括3个一级编码、8个二级编码,19个三级编码。然后,进行编码的预处理,选取两节录像课,请一位同学按照编码标准对这节录像课编码,与本人的编码结果进行对比,利用SPSS22软件,检验得到两人的编码结果一致性程度大于0.75,则认为在统计意义上编码是可行的。利用NVivo11 Plus软件对24节录像课观察,编制脚本,创立三级树状节点,再利用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对板书行为的编码情况进行整体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纵向的编码指标领域来看,初中数学教师群体的板书行为存在着学生板书参与程度不够、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创新意识低下、板书后不能留给学生适当时间消化等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板书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特别是在新知引入环节,许多教师逐渐将其交付给电子设备。从横向的教师板书行为编码总量来看,教学的板书行为存在着很大差别的,板书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的板书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不同的授课内容,在教学支持和视觉支持领域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不同的授课类型,在教学支持方面的差异性较大,且教师板书行为与授课类型之间在统计意义上有着显着的相关性。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板书行为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合理使用辅助板书;(2)提升板书设计的创新意识;(3)增加学生在课堂中板书的比例;(4)在板书后给学生适当时间整理消化;(5)提升教师对板书行为的重视程度;(6)合理发挥板书作用;(7)优化板书载体安置方式。以期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行为,帮助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和进行。

魏敏[8](2020)在《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组织和实施达成其自身设定的物理学习成就目标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信念。良好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目前,国内将自我效能感和具体的物理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注重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拓展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解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和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自我效能感、建构主义及归因理论为指导,借鉴已有的相关问卷,编制了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高一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量表,并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没有达到较好程度。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要给予必要关注。三个维度中,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一般学习效能和具体学习效能较好,学习意志效能较弱。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以讲授为主,课堂缺少互动;习题未经编排且量大;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后师生沟通少,没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情;部分学生缺少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计划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备受打击,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的四个策略:累积成功经验,增强学习自信策略;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良好学习心情策略;实施言语劝说,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策略;利用榜样效应,激励学生自我坚持策略。教学实践研究表明(1)该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在物理具体学习效能和学习意志效能两个方面得到显着性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愿意自我展示,遇到困境会主动找老师谈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并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预期;能够为自己树立学习榜样,调整学习策略,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实现自我激励。(2)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成绩具有显着正相关,有助于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3)学生整体水平尚未达到良好,且少部分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仍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心理,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长期研究观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加以更多的关注,以期改进策略。

丁小娟[9](2020)在《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因为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学中仍存在教师课堂灌输,学生题海战术,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现象。如何针对高三的教学现状,改进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在高三年级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简称“三教”)理念为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在高三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三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构建了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课堂教学方式,并通过案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三教”是促进学生长见识,悟道理的教育理念,也是培育核心素的途径,而学生“说题”教学是“三教”理念在高三数学教学中落实的有效方式。(2)基于“三教”理念的学生“说题”教学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学生“说题”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又可以通过“教思考”,“教体验”,“交表达”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

孙晴晴[10](2020)在《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情况的调查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编习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编制高质量的物理习题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习题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程度,还能体现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水平,因此编制习题应该成为物理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 181名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的现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自编习题方面的差异性分析,结合自编习题案例的初步实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师有自编习题,以学生的日常错误作为编题素材是教师编题的主要方法;教师自身比较注重提升自己的编题能力,通过同行之间合作交流,可以提升编制习题的科学性和新颖性;教师的自编习题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多数教师认为自编习题存在困难,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等。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为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编题能力,笔者分别对物理教师、中学学校、师范院校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教师应注重搜集学生的日常解题错误等素材,尝试自编习题;教师之间积极合作交流,提升编制习题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学校内部组建命题组,对教师自编习题采取奖励制度;加强教师自编习题的培训,完善自编习题的评价措施;师范院校增设习题编制相关课程,注重习题研究的教学实践等。综合来看,文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搜集了国内外对于自编习题、习题编制原则策略以及教师自编习题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接下来阐述了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第二部分对物理习题、自编习题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习题编制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师的习题来源情况、自编习题现状、自编习题的问题难处及需要的帮助指导等,并研究了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地区、城乡的物理教师在自编习题方面的差异性。第四部分基于文献综述以及问卷数据分析,总结了自编习题的五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接下来将搜集到的一线物理教师的自编题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初步的实践研究,得出自编题具有较好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但新颖性方面还有待加强等评价结果。第五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了提升物理教师的编题能力,分别对物理教师、中学学校、师范院校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并通过反思总结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关于网上数学教学习题课的点滴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网上数学教学习题课的点滴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北师大版和湘教版“几何与代数”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材
        2.1.2 习题
        2.1.3 课程标准
        2.1.4 一致性
    2.2 文献综述
        2.2.1 高中数学教材研究现状
        2.2.2 高中数学教材习题研究现状
        2.2.3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2.4 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现状
        2.2.5 已有研究的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模型
    3.1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3.1.1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的理念
        3.1.2 SEC一致性分析程序和方法
    3.2 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
        3.2.1 几个学习评价模型的分析
        3.2.2 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框架
    3.3 理论模型的应用
        3.3.1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的应用
        3.3.2 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的应用
    3.4 理论模型的融合
        3.4.1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SEC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构建
        3.4.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SEC一致性分析模型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1.1 教材与课标的选取
        4.1.2 具体内容的选取
    4.2 研究工具
        4.2.1 内容主题的划分
        4.2.2 认知水平的划分
        4.2.3 一致性分析框架的确定
    4.3 研究对象的编码
        4.3.1 课程标准的编码
        4.3.2 高中数学教材习题的编码
    4.4 研究信度与效度
        4.4.1 研究信度
        4.4.2 研究效度
    4.5 数据整理
        4.5.1 课程标准的数据统计
        4.5.2 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数据统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一致性系数分析
        5.1.1 一致性系数P值的计算
        5.1.2 临界值P0 的确定
        5.1.3 统计学上的显着一致性判断
    5.2 内容主题分布
        5.2.1 总体维度下的内容主题分布
        5.2.2 认知水平维度下的内容主题分布
        5.2.3 数学核心素养维度下的内容主题分布
    5.3 认知水平分布
        5.3.1 总体的认知水平分布
        5.3.2 认知水平维度下的认知水平分布
        5.3.3 数学核心素养维度下的认知水平分布
    5.4 曲面图分析
        5.4.1 总体维度的曲面图分析
        5.4.2 认知水平维度下的曲面图分析
        5.4.3 数学核心素养维度的曲面图分析
    5.5 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分布
        5.5.1 数学核心素养分布
        5.5.2 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分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思考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总体的一致性水平特征
        6.1.2 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特征
        6.1.3 各数学核心素养的一致性水平特征
        6.1.4 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分布特征
    6.2 思考
        6.2.1 影响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6.2.2 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6.2.3 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6.2.4 影响基础教育的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6.3 建议
        6.3.1 提升教材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
        6.3.2 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修订
        6.3.3 重视素养的均衡分布及素养高级水平考查
        6.3.4 深入研制本土化的一致性水平分析工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程标准编码表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1.2.2 能力结构构建的方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2.1.2 扎根理论
    2.2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3.3.2 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
    3.4 研究实施
    3.5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3.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4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4.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的凝析
        4.1.1 教师教学创新片段的处理
        4.1.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内容的提取
    4.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补充丰富
        4.2.1 建立项目
        4.2.2 建立节点
        4.2.3 确定编码
        4.2.4 探索分析
第5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
    5.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的构建
    5.2 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第6章 研究反思
    6.1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 一
    附录十 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对微课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2.2 微课概念的界定
    2.3 微课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3章 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3.4 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第4章 功能研究
    4.1 微课可以在不同类型课堂应用
    4.2 微课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应用
    4.3 微课资源共享形式的研究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案例一:知识生成型性微课《电源的功率与效率》
    5.2 案例二:解题研究型微课《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3 案例三:实验操作型微课《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问卷调查表(学生卷)
    附录二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三 :功能研究中的微课课例
    附录四 :2019年暑假开学考试物理成绩单
致谢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4)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2.1 复习课的界定
        2.1.1 复习课的定义与作用
        2.1.2 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2.1.3 复习课的基本理论
        2.1.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与应该注意的问题
        2.1.5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2.2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2.1 教学设计的概念
        2.2.2 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2.2.3 初中数学复习课与教学设计的联系
第3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关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査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4 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3.2 关于教师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査目的
        3.2.2 调査对象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4 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3.3 问卷调査的结果和分析
第4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4.1 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4.2 多媒体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4.3 思维导图,构建整体框架
    4.4 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4.5 一题多解,多种解法探究
    4.6 一题多变,变式训练强化
    4.7 合理评价,师生共同激励
    4.8 共性问题,着重重点强调
    4.9 分层作业,布置重在落实
    4.10 课本题目,重视深挖讲解
    4.11 题目归类,总结解题方法及规律
    4.12 问题串联,启发学生思维
第5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案例
    5.1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分类
    5.2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5.3 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中数学复习课学情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2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 3 《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致谢

(5)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
        二、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观念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
        二、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观念
    第三节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内容分析法
    第二节 访谈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访谈的实施
        四、访谈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具备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存在的劣势
        三、小结
    第二节 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
        一、适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
        二、适合备课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
        三、适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数学课题
        四、小结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对促进融合的基础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途径的观念
        一、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基础分析
        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对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流和自主探究功能认识不足
        二、技术认知范围扩大,在概率统计中应用技术的观念不强
        三、缺乏通过活动与交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意识,对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关注不足
        四、过于关注技术使用的金钱成本,对信息技术能力认识不全面
    第二节 提升职前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建议
        一、鼓励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加强信息技术融入
        二、加强职前教师对概率与统计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认识
        三、积极开展校内活动和校外交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四、保障信息技术软件的获取便利性,提升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
    第三节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思维导图视域下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分析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 思维导图在立体几何新授课中的应用
    4.2 思维导图在立体几何习题课中的应用
    4.3 思维导图在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4.4 实验总结
    4.5 访谈过程与结果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及教学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数学教学板书行为研究 ——基于24节录像课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的变革
        1.1.2 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1.1.3 学科特点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板书定义
        2.1.2 板书行为的定义
        2.1.3 初中数学教学板书行为的定义
    2.2 板书行为的研究现状
        2.2.1 板书的功能
        2.2.2 板书的类型
        2.2.3 板书设计的原则
        2.2.4 国内外关于板书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教学论原理
        2.3.2 心理学原理
        2.3.3 系统科学原理
    2.4 录像分析法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2.5 综述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的选择
        3.3.1 录像的观察工具
        3.3.2 录像的分析工具
4. 编码的解释
    4.1 对编码解释的课堂实录
    4.2 编码的测试
5.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5.1 数据的统计
    5.2 数据的分析
        5.2.1 总体性分析
        5.2.2 差异性分析
        5.2.3 相关性分析
    5.3 统计结果分析的小结
6. 思考与启示
    6.1 合理使用辅助板书
    6.2 提升板书设计的创新意识
    6.3 增加学生在课堂中板书的比例
    6.4 在板书后给学生适当时间整理消化
    6.5 提升教师对板书行为的重视程度
    6.6 合理发挥板书作用
    6.7 优化板书载体安置方式
7. 结语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本研究的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国内外相关研究
        1.3.2 物理习题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自我效能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归因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2.2.2 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2.2.3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第3章 调查研究
    3.1 调查的实施
        3.1.1 问卷的编制
        3.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3.1.3 交流与观察的实施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3.2.2 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
        3.2.3 交流与观察的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论与启示
第4章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4.1 累积解决习题的成功经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策略
        4.1.1 导学式预习方案预热成功体验
        4.1.2 梯度式习题设计创造成功体验
        4.1.3 差异化课堂提问助力成功体验
    4.2 营造愉悦的习题教学氛围,调动良好的学习心情策略
        4.2.1 施行“小导师”制度,调节课堂氛围
        4.2.2 合理分配讲练时间,把控课堂节奏
    4.3 实施言语劝说,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策略
        4.3.1 肯定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4.3.2 引导学生反思并进行正确归因
    4.4 利用榜样效应,激励学生自我坚持策略
        4.4.1 展现教师魅力,发挥榜样作用
        4.4.2 树立同伴榜样,发挥激励作用
第5章 习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过程
        5.1.1 实践目的及原则
        5.1.2 实践对象及过程
        5.1.3 实践工具
    5.2 案例分析
        5.2.1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教学案例分析
        5.2.2 《共点力平衡》习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5.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习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5.3 实践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数据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数据分析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5.3.4 实验班各维度效能水平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
附录3 《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后作业设计
附录4 《共点力平衡》导学式预习案及习题设计
附录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式预习案及习题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综述小结
    2.4 核心概念界定
    2.5 “三教”教学理念与学生“说题”教学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 高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高三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3.2 高三数学教学教师访谈
    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三教”理念的学生“说题”式教学预设策略
    4.1 学生“说题”教学基本原则
    4.2 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内容
    4.3 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式教学过程
    4.4 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教学的操作步骤
第五章 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教学实施及实践结果分析
    5.1 实证研究设计
    5.2 教学实施过程
    5.3 教学案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5 教学案例研究结果
    5.6 学生“说题”教学策略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6.3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三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情况的调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物理习题
        2.1.2 自编习题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情况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设计
    3.3 调查实施
    3.4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5 统计分析
        3.5.1 习题来源情况的统计分析
        3.5.2 教师自编习题的统计分析
    3.6 相关性分析
        3.6.1 性别差异相关性分析
        3.6.2 学历差异相关性分析
        3.6.3 教龄差异相关性分析
        3.6.4 地区差异相关性分析
        3.6.5 学校差异相关性分析
        3.6.6 城乡差异相关性分析
        3.6.7 相关性分析结论
4 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设计及实践分析
    4.1 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的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案例
    4.2 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案例的教学实施
        4.2.1 实施时间
        4.2.2 实施地点
        4.2.3 实施对象
        4.2.4 实施过程
    4.3 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的评价
        4.3.1 实践成果与反思
        4.3.2 教师代表访谈与分析
        4.3.3 评价结果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启示与建议
        5.2.1 对物理教师的建议
        5.2.2 对中学学校的建议
        5.2.3 对师范院校、培养单位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关于网上数学教学习题课的点滴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北师大版和湘教版“几何与代数”内容为例[D]. 吴晓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D]. 田金虹.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邢可可. 西南大学, 2020(05)
  • [4]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D]. 范洋.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职前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观念研究[D]. 关晗.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思维导图视域下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D]. 张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7]初中数学教学板书行为研究 ——基于24节录像课的分析[D]. 王衍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 魏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三教”理念的高三学生“说题”实践探究[D]. 丁小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物理教师自编习题情况的调查及实践研究[D]. 孙晴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一点关于在线数学教与学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