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痹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鱼痹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一、愈痹丸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聂娇[1](2021)在《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病例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尪痹浸泡方+甲氨喋呤+白芍总苷胶囊)和对照组(甲氨喋呤+白芍总苷胶囊),每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同时评价总体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运用SPS 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未有患者脱落,两组最终纳入并完成本试验的一共60例,两组各30例。(1)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手X线分期、双手关节功能分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主观症状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晨僵时间(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客观指标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5)临床疗效对比:平均疗效,治疗组的平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4.4%,P<0.05,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短期应用安全可靠。结论:(1)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案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中西医结合方案更优,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2)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更有效地降低ESR、CRP炎性指标,减轻疾病的活动度,有效控制病情发展。(3)在治疗全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张博纶[2](2021)在《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本方的抗炎、促细胞凋亡作用,并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本方干预CIA大鼠的作用机制;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中医滋阴法为主的中药复方或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滋阴法干预RA提供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临床观察:通过分层区组的随机方式,将80例气阴两虚型RA患者,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模拟剂联合甲氨蝶呤,干预周期12周。观察指标:ACR反应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单项评分、RA相关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活动度(DAS 28)评分、医师及病人视觉模拟(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价及安全性评价。2.动物实验:选取5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大鼠,其余组别均接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构建。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加甲氨蝶呤组分别接受益气养阴通络方汤剂、甲氨蝶呤混悬液、益气养阴通络方汤剂加甲氨蝶呤混悬液,正常组、模型组接受灭菌注射用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通过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评价、关节病理切片、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评价大鼠关节炎症状态;通过滑膜组织PI3K、Akt、p-Akt、mTOR、Bcl-2、Bax蛋白表达的定性、定量情况,以及p-Akt/Akt、Bcl-2/Bax比值评价本方的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能力。3.Meta分析:采用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0年11月09日按照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EXCEL表格进行数据提取。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分(Jadad评分表)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栏),采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异质性检验。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症状学指标(关节肿胀数、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压痛指数和晨僵时间),血清学指标,包括ESR、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及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达到ACR 20、ACR 50和ACR 7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DAS28评分、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者总体VAS评分、医生总体VAS评分、受试者对体力功能HAQ评分随着干预时间逐渐减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上述各评分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水平明显减低,与组内基线水平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ESR、CRP水平明显下降,与组内基线水平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12周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94%、58.8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12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肿大、肌肉酸痛、气短乏力、自汗、口干、眼干、盗汗、手足心热、虚烦多梦、肌肤无泽、形体瘦弱)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证候评分(关节肿大、肌肉酸痛、气短乏力、自汗、口干、眼干、盗汗、手足心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项证候评分形体瘦弱、肌肤无泽、虚烦多梦证候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评价:两组干预均不同程度地损及受试者的消化系统、肝肾功能、造血系统,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西医联合干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均能够降低踝关节肿胀度、AI指数、IL-17、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善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破坏;益气养阴通络方组与甲氨蝶呤组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与甲氨蝶呤组或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降低踝关节肿胀度、AI指数、IL-17、IL-23水平的作用更加显着(P<0.05)。益气养阴通络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均能够下调滑膜组织PI3K、mTOR、Bcl-2蛋白过表达,上调Bax表达,降低p-Akt/Akt和Bcl-2/Bax比值,上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通络方组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甲氨蝶呤组或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下调滑膜组织PI3K、mTOR、Bcl-2蛋白过表达,上调Bax表达,降低p-Akt/Akt和Bcl-2/Bax比值,上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的作用更加显着(P<0.05)。3.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和症状体征分析结果:滋阴法为主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干预RA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滋阴法为主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关节肿胀数、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压痛指数和晨僵时间评价滋阴法对RA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在改善关节炎症状体征方面,滋阴法为主的干预措施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分析:在降低血清学指标方面,滋阴法为主在降低ESR、CRP、RF滴度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1);在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滋阴法为主降低IgG水平的作用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低IgM水平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滋阴法为主降低TNF-α水平的作用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降低IL-1水平的作用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滋阴法为主干预R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降低白细胞减少、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研究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在提高ACR 20/50/70达标率,降低DAS28、VAS、HAQ评分,改善关节症状体征,降低血清ESR、CRP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在提高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的临床疗效及中医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甲氨蝶呤;(4)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安全性明显优于甲氨蝶呤。2.动物实验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性状态,且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疗效最显着。(2)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干预RA,干预机制包括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3.Meta分析结论滋阴法为主治疗RA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改善关节症状体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陈易[3](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广泛、病程长、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次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各证型中医药参与治疗所获疗效得出的分析结果,比较中药治疗RA各证型间的疗效差异,初步得出各证型间中医药介入的获益差别,为临床更规范、有效的应用中医药治疗R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的相关RCT文献;检索内容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类风湿关节炎的8种主要中医临床证型,分别是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对各证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Meta系统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效应值合并和漏斗图分析;比较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并在亚组分析中分别对纯中药与西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最后对8种证型中药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疗效做对比。结果:此研究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88篇,参与对比总样本16615例,治疗组即中药组(含中西药联合用药)8680例、对照组即西药组7935例。亚组分析中纯中药组4416例、对照西药组3778例;中西药联合组4264例、对照西药组4157例。(1)风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20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24%和77.26%,[OR(95%CI)=3.62(2.54,5.17),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8篇,病例总数1006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3%和 78.19%,[RR(95%CI)=1.19(1.3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3.00%,[RR(95%CI)=1.23(1.08,1.41),P=0.002]。(2)寒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66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56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6.43%,OR(95%CI)=3.08(2,64,3.61),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4篇,病例总数330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1%和 78.23%,[RR(95%CI)=1.18(1.1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2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50%和 75.26%,[RR(95%CI)=1.16(1.13,1.20),P<0.00001]。(3)湿热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4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3570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73.50%,OR(95%CI)=3.45(2.85,4.1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8篇,病例总数244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65%和 75.67%,[RR(95%CI)=1.17(1.12,1.23),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4篇,病例总数1129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8.99%和 69.12%,[RR(95%CI)=1.26(1.19,1.33),P<0.00001]。(4)痰瘀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5%和73.77%,OR(95%CI)=4.09(3.08,5.42),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00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81%和 76.87%,[RR(95%CI)=1.18(1.04,1.34),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7篇,病例总数1517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4%和 73.16%,[RR(95%CI)=1.21(1.14,1.29),P<0.00001]。(5)瘀血阻络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7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612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3%和74.75%,OR(95%CI)=3.77(2.80,5.0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94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20%和 81.28%,[RR(95%CI)=1.14(1.03,1.27),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2篇,病例总数1218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 72.73%,[RR(95%CI)=1.23(1.16,1.31),P<0.00001]。(6)气血亏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9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904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5.06%,OR(95%CI)=3.56(2.41,5.2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篇,病例总数168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3.10%和 77.78%,[RR(95%CI)=1.20(1.05,1.37),P=0.006];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7篇,病例总数736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74.46%,[RR(95%CI)=1.22(1.14,1.31),P<0.00001]。(7)肝肾不足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0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88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1%和69.97%,OR(95%CI)=3.32(2.59,4.26),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16篇,病例总数1575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3%和 71.33%,[RR(95%CI)=1.26(1.19,1.32),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313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3%和 63.69%,[RR(95%CI)=1.25(1.10,1.43),P=0.0010]。P 值小于 0.05 说明疾病疗效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8)气阴两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0篇,因为无法检索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则最终无法进行Meta分析,也无数据参与证型间的疗效对比。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证型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纯中药组治疗RA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纯中药组。

张伟峰[4](2019)在《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为期12周观察。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片7.5mg qw开始,此后每周递增2.5mg,至15mg qw维持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qd,仅关节疼痛明显时服用,疼痛缓解停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妙散加味煎煮汤剂口服治疗,日1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ESR、CRP、RF、抗CCP抗体、中医症候积分、DAS28评分等观察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78例完成临床观察,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脱落1例,脱落率为2.5%。2.两组内比较,治疗6周、12周后两组ESR、CRP、RF、抗CCP抗体、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等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12周后除抗CCP抗体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0.05)外,其余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判定方面,DAS28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4.两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用时和用量组间比较,观察组使用天数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05)。5.安全性生化指标方面,两组内比较,治疗2周、6周、12周后两组WBC、ALT、AST、BUN、Cr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后、6周、12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5)。结论:以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为治疗基础,加用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ESR、CRP、RF、抗CCP抗体,在改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治疗,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明四妙散加味有增强疗效、安全性较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赵夜雨[5](2019)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而发病后一年RA患者的致残率高达20%,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制剂等。对于RA的治疗,我国RA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及临床缓解率远低于预期,开发安全有效低毒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可改善症状,协助西药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吾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超过5年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易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表现,这些表现不能用以往的证型分类解释。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吾师主要负责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型诊治部分的撰写工作。基于益气养阴法的理论与临床依据,并结合导师多年临证经验,最终确立治则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方药为四神煎。四神煎收载于清代鲍相之《验方新编》,具有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晨僵、乏力、继发的口眼干燥等症状,在大量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着,但目前国外尚无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国内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较少。RA的近年机制探索,多集中在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上,众多炎症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而起主要作用的是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等。核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是主要参与发病的炎症通路,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研究以上述现状为出发点,首先验证四神煎治疗效果,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并通过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探讨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作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为未来新药创制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SD大鼠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IRAK1/IKK/NF-κB、JAK2-STAT3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50只,雄性,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煎组、四神煎加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组,用佐剂关节炎法造模成AIA大鼠,持续给药8周。本实验分三部分。实验一: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1.测定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肿胀度。2.用光镜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3.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4.ELISA法测不同组别SD大鼠血清CRP、ESR、IL-1、IL-6、TNF-α水平。实验二: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实验三: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与甲氨蝶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组大鼠细胞排列整齐,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无破坏,滑膜组织结构完整无破坏,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性症状;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滑膜细胞增生变形、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滑膜血管翳形成;大鼠滑膜组织表面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有血管翳形成及少数软骨破坏;四神煎组、甲氨蝶呤组软骨破坏减轻,其滑膜组织增生较前减轻,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稍有紊乱,血管翳形成减轻;四神煎+甲氨蝶呤组大鼠软骨组织相对光滑无破坏,滑膜细胞结构与形态相对正常,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无血管翳形成。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TNF-α、IL-1、IL-6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KB 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p65NF-κ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益气养阴通络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与甲氨蝶呤疗效大致相同;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IL-6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类风关节炎大鼠炎症。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反馈因子SOCS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6](2019)在《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探讨RA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与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数据库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系统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舌脉表现、方药使用等信息,进行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舌脉、方剂、中药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9494篇,纳入研究247篇;共出现9种舌质,8种舌苔,21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15种证候,最常见的前五位证型为风湿痹阻、肝肾不足、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得到10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风、寒、湿、肾虚、瘀;除自拟方外,治疗RA方剂共计37首,主要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中医经典;共使用了171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24次,平均每处方使用13.6味中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壮骨药、利湿药为最常用。结论:综合证候分型与方药使用两方面,得出RA的核心病理要素为(肾)虚、湿、瘀。

左进红[7](2018)在《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梳理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南,并整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成药,结合现临床中成药使用情况,选择临床常用中成药进行网状meta分析,对其相对疗效进行定量比较和排序,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临床指南文库、医脉通临床诊疗指南。检索起止日期为该数据库收录期刊文献起始时间至2017年6月21日。全面地收集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南,并整理相关中成药,通过风湿科临床医生讨论,结合现临床中成药使用情况,选择临床常用中成药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主要包括CBM、CNKI、Wanfang、CQVIP、PubMed、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检索起止日期为该数据库收录期刊文献起始时间至2017年8月30日。全面地收集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Epidata3.1软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 handbook 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最后,Stata 13.1软件用于制作网状Meta分析证据关系图、环路一致性检验;WinBUGS1.4.3软件和R软件gemtc程序包用于节点分析法检验一致性、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统计分析和排序等。结果:最终纳入10篇有关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南和5部医学书籍,共涉及20种中成药,与风湿科临床医生讨论后将临床常用中成药:雷公藤提取物、白芍总苷、青藤碱、昆仙胶囊、痹祺胶囊、尪痹片、益肾蠲痹丸、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34个研究有关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直接比较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ACR20方面:纳入18篇文献,涉及12种干预措施。直接比较Meta分析显示:白芍总苷+MTX VS MTX(OR=3.63,95%CI[1.08,12.18])、昆仙胶囊+MTX VS MTX(OR=3.10,95%CI[1.57,6.12])、LEF VS MTX(OR=3.63,95%CI[1.08,12.18])、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LEF(OR=0.50,95%CI[0.26,0.94])、MTX VS MTX+LEF(OR=0.07,95%CI[0.01,0.52])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MTX+LEF VS MTX(OR=10.07,95%CrI[2.98,31.99])、白芍总苷+MTX+LEF VS MTX(OR=18.73,95%CrI[3.63,98.11])、昆仙胶囊+MTX VS MTX(OR=3.15,95%CrI[1.07,9.07])、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OR=4.61,95%CrI[1.74,11.54])、青藤碱+MTX+LEF VS MTX(OR=28.91,95%Cr I[3.23,291.58])、青藤碱+MTX VS白芍总苷+MTX+LEF(OR=0.12,95%Cr I[0.02,0.93])、青藤碱+MTX+LEF VS青藤碱+MTX(OR=12.55,95%Cr I[1.09,163.68])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2种治疗措施进行排序,其疗效依次为:青藤碱+MTX+LEF;白芍总苷+MTX+LEF;MTX+LEF;白芍总苷+LEF;雷公藤多苷+MTX;白芍总苷+MTX;LEF;益肾蠲痹丸+MTX;昆仙胶囊+MTX;痹祺胶囊+MTX;青藤碱+MTX;MTX。(2)ACR50方面:纳入15篇文献,涉及11种干预措施。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苷+MTX VS MTX(OR=2.11,95%CI[1.12,3.97])、白芍总苷+LEF VS LEF(OR=3.44,95%CI[1.10,10.78])、昆仙胶囊+MTX VS MTX(OR=2.05,95%CI[1.19,3.54])、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OR=3.21,95%CI[1.82,5.65])、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LEF(OR=0.47,95%CI[0.28,0.79])、青藤碱+MTX+LEF VS MTX+LEF(OR=4.00,95%CI[1.37,11.70])、青藤碱+MTX VS MTX(OR=2.12,95%CI[1.13,4.35])、MTX VS MTX+LEF(OR=0.31,95%CI[0.12,0.80])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MTX+LEF VS MTX(OR=6.19,95%Cr I[2.48,14.95])、白芍总苷+MTX VS MTX(OR=2.54,95%Cr I[1.13,5.43])、白芍总苷+LEF VS MTX(OR=10.94,95%Cr I[1.77,63.46])、白芍总苷+MTX+LEF VS MTX(OR=9.84,95%Cr I[2.65,32.71])、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OR=3.22,95%Cr I[1.44,7.17])、青藤碱+MTX+LEF VS MTX(OR=25.60,95%Cr I[5.06,125.81])、青藤碱+MTX+LEF VS LEF(OR=8.50,95%Cr I[1.44,53.52])、青藤碱+MTX+LEF VS MTX+LEF(OR=4.13,95%Cr I[1.11,17.22])、青藤碱+MTX+LEF VS白芍总苷+MTX(OR=10.15,95%Cr I[1.88,55.73])、青藤碱+MTX+LEF VS昆仙胶囊+MTX(OR=12.49,95%Cr I[2.12,75.23])、青藤碱+MTX+LEF VS雷公藤多苷+MTX(OR=7.97,95%Cr I[1.83,36.47])、青藤碱+MTX+LEF VS益肾蠲痹丸+MTX(OR=16.04,95%Cr I[2.16,119.14])、青藤碱+MTX+LEF VS青藤碱+MTX(OR=11.45,95%Cr I[1.85,69.72])、白芍总苷+MTX+LEF VS白芍总苷+MTX(OR=3.99,95%Cr I[1.04,14.75])。对11种治疗措施进行排序,其疗效依次为:青藤碱+MTX+LEF;白芍总苷+LEF;白芍总苷+MTX+LEF;MTX+LEF;白芍总苷+MTX;LEF;雷公藤多苷+MTX;青藤碱+MTX;昆仙胶囊+MTX;益肾蠲痹丸+MTX;MTX。(3)ACR70方面:纳入10篇文献,涉及10种干预措施。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苷+MTX VS MTX(OR=2.90,95%CI[1.19,7.07])、痹祺胶囊+MTX VS MTX(OR=2.46,95%CI[1.23,4.92])、昆仙胶囊+MTX VS MTX(OR=3.82,95%CI[1.15,12.71])、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OR=2.60,95%CI[1.47,4.59])、MTX VS MTX+LEF(OR=0.23,95%CI[0.10,0.56])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MTX+LEF VS MTX(OR=4.58,95%Cr I[1.59,13.58])、白芍总苷+MTX+LEF VS MTX(OR=6.37,95%Cr I[1.46,27.02])、痹祺胶囊+MTX VS MTX(OR=2.67,95%Cr I[1.02,6.89])、雷公藤多苷+MTX VS MTX(OR=2.60,95%Cr I[1.09,6.22])、青藤碱+MTX+LEF VS MTX(OR=9.37,95%Cr I[1.38,73.99])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0种治疗措施进行排序,其疗效依次为:青藤碱+MTX+LEF;白芍总苷+MTX+LEF;MTX+LEF;昆仙胶囊+MTX;白芍总苷+LEF;白芍总苷+MTX;痹祺胶囊+MTX;雷公藤多苷+MTX;LEF;MTX。(4)DAS28评分报道该结局的文献量较少,无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直接比较Meta分析。白芍总苷+LEF VS LEF(SMD=-0.33,95%CI[-0.64,-0.01])、昆仙胶囊+MTX VS MTX(SMD=-0.72,95%CI[-1.25,-0.1])、青藤碱+MTX VS MTX(SMD=-0.59,95%CI[-0.79,-0.39])具有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评价有17篇研究报道不良反应总例数,通过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苷+MTX+LEF VS MTX+LEF(OR=0.29,95%CI[0.14,0.5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R方面直接比较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中成药联合MTX和/或LEF为主的治疗措施优于MTX的治疗组。按照各干预措施疗效排序大概一致,前三位为:青藤碱+MTX+LEF;白芍总苷+MTX+LEF;MTX+LEF。DAS28评分方面,白芍总苷+LEF为主的治疗措施优于LEF的治疗组;昆仙胶囊+MTX、青藤碱+MTX为主的治疗措施优于MTX的治疗组。安全性评价方面,白芍总苷+MTX+LEF为主干的治疗措施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MTX联合LEF为主的对照组。其余干预措施与对照组相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纳入的针对每个干预措施的研究数偏少,并且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故临床实践时使用该证据进行临床决策时尚需谨慎对待,有待方法学质量高,样本量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张晓朦,金勇男,张冰,李宁[8](2018)在《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较难治愈,常规治疗用药周期长、易诱发不良反应,特别需要考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毒性中药川草乌作为RA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用药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切入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量化评估川草乌中药单独应用以及联用西药的效益与风险。采用Rev Man 5.2软件分别综合21项川草乌单独应用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49项川草乌联用西药治疗RA的RCT各指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用西药,川草乌均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合RA治疗的效益-风险评价指标决策体系,应用Hiview 3软件以及Crystal Ball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川草乌单独应用与联用西药的效益值、风险值、效益-风险总值。结果显示川草乌联用西药的效益高于其单独应用(效益差=15,95%CI[9.72,20.25]),但其风险也相对更高(风险差=23,95%CI[15.57,30.55]),当效益与风险对RA患者同等重要时,川草乌单独应用的效益-风险总值为58,联用西药为55,且单独应用优于联用西药的概率为81.07%。由此可见,川草乌是RA临床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且当患者对于风险的可接受性较低时,则不推荐中西药联用。

黄耀连,罗桂青,李磊[9](2017)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总结分析近5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结果发现:(1)大多数文献为疗效观察研究,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镇痛机理研究报道尚不多见;(2)多数研究均未设置随访,疗效评定尚欠充分;(3)临床上大多采用综合治疗,以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为主;(4)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局部取穴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取穴法,其中又以阿是穴最为多选,疗效肯定;(5)国外文献报道中单纯毫针针刺1篇、温针灸1篇、电针1篇。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贺志力[10](2017)在《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观察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临床选取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RULAR)2010年联合推出RA分类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中度以上活动期(DAS28评分>3.2)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8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后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t GA)、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h GA)、健康评估问卷(HAQ)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治疗后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及治疗前后DAS28平均值的变化。研究结果: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6周的研究,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组以下称治疗组及甲氨喋吟联合来氟米特组以下称对照组各39例。在疾病疗效方面,两组在疗程8周、16周时无显着性差异,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如:ESR、CRP、RF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抗CCP两组在治疗8周后无显着性差异,但在治疗16周后治疗组抗CCP平均值较对照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无显着差异。两组中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白细胞下降发生方面,治疗组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出现显着脱发6例,治疗组无脱发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二、愈痹丸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愈痹丸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RA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RA的治疗
        1.4 中医对RA的预防调护
    2 西医对RA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RA治疗
第2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取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器材与药物
    3 治疗方法
        3.1 一般治疗
        3.2 药物治疗
    4 观察时间
    5 观察指标
        5.1 关节肿胀数
        5.2 关节压痛数
        5.3 晨僵时间
        5.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5.5 血沉及C反应蛋白
        5.6 安全性指标
        5.7 病情活动程度评估
        5.8 常见不良事件处理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8 研究结果
        8.1 一般情况比较
        8.2 各项指标比较
        8.3 依从性及安全性评估
第3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西药用药分析
        2.1 血塞通
        2.2 甲氨蝶呤
        2.3 白芍总苷胶囊
    3 中药选方配伍分析
    4 组方药物分析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
        5.3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5.4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晨僵时间的影响
        5.5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DAS28 评分的影响
        5.6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5.7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5.8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6 创新性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尫痹浸泡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附录2 尫痹浸泡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病例观察表
    附录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综述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1 发表论文
    2 参加学术会议
    3 获奖
致谢

(2)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干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中医滋阴法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认识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3 类风湿关节炎辩证分型的认识及发展
        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法及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3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文献基本情况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5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1 文献筛选结果
        5.2 文献基本情况
        5.3 文献质量评价
        5.4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6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1 文献筛选结果
        6.2 文献基本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评价
    7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7.1 文献筛选结果
        7.2 文献基本情况
        7.3 文献质量评价
        7.4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8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1 文献筛选结果
        8.2 文献基本情况
        8.3 文献质量评价
        8.4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评价
    9 分析结果
        9.1 纳入文献总体情况统计
        9.2 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证型分布及常见的复合证型
    1 临床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2 临床常见的复合证型及论治方法
        2.1 湿热瘀阻证
        2.2 寒热错杂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Meta分析过程及结果
    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湿热痹阻证的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脱落标准
    4 临床研究方法
        4.1 随机分组
        4.2 临床治疗方案
        4.3 临床观察项目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关节压痛及肿胀数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DAS28 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ESR、CRP、RF、抗CCP抗体指标比较
    3 治疗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后ESR指标比较
        3.2 治疗前后CRP指标比较
        3.3 治疗前后RF指标比较
        3.4 治疗前后抗CCP抗体指标比较
        3.5 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比较
        3.6 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比较
        3.7 治疗前后DAS28 评分及疗效比较
        3.8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3.9 两组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情况比较
    4 安全性分析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ESR、CRP、RF、抗CCP抗体与RA关系
        1.3 西医治疗现状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当代医家辨治经验
    3 导师关于RA的学术经验
    4 四妙散加味组方的特点
        4.1 理法方药分析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四妙散加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录入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舌象分布特征
    2.3 脉象分布特征
    2.4 证候类型分布特征
    2.5 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2.6 用方分析
    2.7 用药分析
3 讨论

(7)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和流行病学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目前治疗措施及其存在的不足
        1.3.1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
        1.3.2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
        1.3.3 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arthritisdrugs,DMARDs)
        1.3.4 生物制剂(biololgicagents)
    1.4 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进展
        1.4.1 雷公藤多苷(Ripterygiumwilfordii,TG)
        1.4.2 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eony,TGP)
        1.4.3 青藤碱(Sinomenine,SN)
        1.4.4 痹祺胶囊(Biqicapsules,BQC)
        1.4.5 昆仙胶囊(Kunxiancapsule,KXC)
        1.4.6 尪痹片(Wangbitablets)
        1.4.7 益肾蠲痹丸(Yishenjuanbipills)
第二章 梳理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南并整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成药
    2.1 研究方案及目的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南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来源与检索
        2.3.1 文献来源
        2.3.2 检索词的制定和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
    2.5 资料提取
    2.6 统计分析
    2.7 结果部分
        2.7.1 文献筛选结果
        2.7.2 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
        2.7.3 结果分析
    2.8 中成药临床重要性判定
第三章 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3.1 研究方案及目的
    3.2 技术路线
    3.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文献来源与检索
        3.4.1 文献来源
        3.4.2 检索词的制定
        3.4.3 检索策略
    3.5 文献筛选
    3.6 资料提取
    3.7 质量评价
    3.8 统计分析
        3.8.1 直接比较Meta分析(Pairwisemeta-analysis)
        3.8.2 网状Meta分析(networkmeta-analysis)
    3.9 结果
        3.9.1 文献检索结果
        3.9.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10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3.11 结局评价结果
        3.11.1 ACR反应
        3.11.2 ACR50
        3.11.3 ACR70
        3.11.4 DAS28 评分
        3.11.5 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
        4.1.1 ACR反应结果
        4.1.2 DAS评分结果
        4.1.3 安全性评价
    4.2 优点及局限性
    4.3 二分类效应量的选择
    4.4 研究结果与现代药理
    4.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多准则决策模型的建立
        1.3.1 建立评价指标决策树
        1.3.2 数据合并
        1.3.3 指标评分
        1.3.4 灵敏度分析
    1.4 蒙特卡洛模拟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2.2 RCT合并结果
    2.3 效益值比较
    2.4 风险值比较
    2.5 效益-风险总值的比较
    2.6 权重的灵敏度分析
3 讨论
    3.1 川草乌治疗RA获益
    3.2 川草乌治疗RA风险
    3.3 川草乌治疗RA的效益-风险

(9)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毫针针刺
2 温针灸
3 火针
4 蜂针
5 热针
6 电针
7 三棱针
8 特殊针法
9 针灸结合中药
1 0 针灸结合西药
1 1 综合疗法
1 2 讨论

(10)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治疗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
        2.1 古代医家对痹证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3 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第2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地点
    3 临床研究方案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病例标准
        3.5 病例脱落标准
        3.6 病例的选择
        3.7 试验设计和方法
        3.7.1 随机对照法
        3.7.2 非盲法观察
        3.7.3 干预措施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两组基线指标比较情况
        4.2 治疗8周后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4.3 两组治疗16周后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4.4 两组在治疗8周、16 周后ACR20、ACR50、ACR70缓解率情况比较
        4.5 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3章 讨论
    1 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喋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2 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
    3 补肾通阳、化痰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4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愈痹丸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聂娇.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张博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D]. 陈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四妙散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张伟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夜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J].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9)
  • [7]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D]. 左进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J]. 张晓朦,金勇男,张冰,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2)
  • [9]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环球中医药, 2017(07)
  • [10]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D]. 贺志力. 南昌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鱼痹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