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PRIN、MMP_1、MMP_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EMMPRIN、MMP_1、MMP_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一、结直肠癌EMMPRIN、MMP_1和MMP_9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梁裕琪[1](2021)在《虚实证候结直肠癌基质胶原重塑特征的差异分析及预后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前三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具有异质性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基于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改善CRC患者预后的重点。中医基于整体观念的辨证分型,从整体层面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并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CRC的术后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然而,目前对于中医证候分型评估肿瘤进展的背后机理尚不明确。近代医学研究表明,CRC发生发展的过程,是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该过程宏观上可表现为中医证候的各种体征,其微观和客观层面则可表现为肿瘤细胞及其所处的微环境变化。因此,以肿瘤微环境为切入点,研究CRC中医证候的实质,符合中医“整体观”的诊治原则。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医证候对CRC生长及肠组织的硬度、长度均存在不同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证候分型下,机体微环境成分亦存在差异。基质胶原是肿瘤基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胶原排列和分布的异常重塑构成了特异的肿瘤微环境,对CRC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基质胶原也是调节组织硬度、弹性等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肠组织中,胶原含量的变化,会影响肠道硬度、厚度等的改变。由此,我们推断基质胶原重塑特征可以为我们探寻中医证候分型与CRC发展间的潜在联系提供方向。虚、实证候作为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类型,是CRC辨证论治所必须辨明的诊断要素之一。本课题以CRC虚、实证候为例,①对虚、实证CRC患者的组织病理特征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探讨证候分型与肿瘤恶性进展程度的关联性;②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组织标本的基质胶原重塑特征(胶原表达、排列形态、相关胶原调节酶水平及肿瘤-基质比)进行检测,分析CRC虚、实证候间基质胶原重塑特征的差异性;③根据组织病理特征对CRC进行分型,分析基质胶原重塑特征与CRC恶性程度的关系,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基质胶原重塑对于CRC进展及预后的意义。以期阐明不同证候分型,肿瘤恶性进展不同的潜在原因;为CRC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同时也为中医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基于基质胶原重塑特征在虚、实证CRC的差异性及其对于CRC进展及预后的意义,探讨不同证候间,肿瘤恶化程度存在差异的潜在因素,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3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及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根据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中医证候、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三者间的关系。组织学分析:收集63名CRC患者的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肠组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分析基质胶原的排列形态、胶原参数(宽度、长度、僵直度、排列角度和密度)以及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面积。COLⅠ、Ⅲ、Ⅳ与胶原调节酶(MMP-1、-2、-7、-9和LOX、LOXL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HE染色法观察不同部位的肿瘤-基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通过中医虚、实证候分组,探讨基质胶原重塑特征与CRC中医证候的关系。通过转移、非转移及正常分组,分析基质胶原重塑特征对于CRC进展的意义,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候与CRC发生发展相关的潜在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Oncomine的CRC数据,对胶原重塑相关编码基因在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采用STRING蛋白数据库获取MMP-1、-2、-7、-9和LOX、LOXL2间的蛋白互作网络。通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探索胶原重塑相关编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于GSE17536和GSE39582数据集,采用生存分析软件包检测胶原重塑相关编码基因在CRC中的预后意义,构建预后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独立预测性能。进一步验证基质胶原重塑特征对CRC的预后意义。结果:1.临床研究表明,虚证CRC患者的肿瘤晚期发生率更高,且血清CEA、CA19-9水平显着高于实证CRC患者(P<0.05)。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升高与肿瘤晚期、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及肿瘤转移相关(P<0.05)。2.虚、实证候组织学检测表明,CRC组织中胶原排列形态具有轻、中、重度改变:除了密度较高外,轻度变化与正常胶原蛋白的排列形态相似;中度变化的胶原密集性与僵直度较轻度变化高;重度变化的胶原呈不规则且密集的排列,胶原间交联呈板块状。虚证组发生中、重度重塑的比例较实证组高。癌组织中,虚证患者的胶原宽度、长度和密度、COLⅠ的表达与面积、COLⅠ/COLⅢ、COLⅠ面积/COLⅢ面积、胶原调节酶(MMP-1、-2、-7、-9,LOX和LOXL2)的表达以及TSR均高于实证患者(P<0.05);正常组织中,虚证患者的COLⅠ面积/COLⅢ面积高于实证患者(P<0.05)。3.肿瘤进展程度组织学检测表明,伴有转移的癌组织中,胶原形态呈现重度重塑的比例较高,胶原的宽度、长度和密度显着增加(P<0.05)。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 COLⅠ、COLⅢ、TSR 以及胶原调节酶(MMP-1、-2、-7、-9,LOX 和 LOXL2)均明显增加(P<0.05),且与转移状态呈正相关(P<0.05)。在不伴有远处转移的癌组织中,COL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在伴有远处转移的癌组织中,COLⅣ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胶原和胶原调节酶的相关编码基因上调与CR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短相关(P<0.05)。编码基因COL1A1、COL3A1、LOX、LOXL2、MMP2、COL4A3、COL4A5和COL4A6可构建CRC患者预后评估模型。此外,GO和KEGG的分析结果表明,基质胶原的异常重塑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等途径来促进CRC发展。结论:虚、实证CRC间,肿瘤恶性程度及基质胶原重塑特征均存在差异。与实证相比,虚证CRC恶性程度更大,并表现出更为活跃,胶原沉积和交联程度更明显的重塑特征。而基质胶原过度沉积、交联的重塑特征预示着肿瘤更强的侵袭潜能及不良预后。因此基质胶原重塑特征的差异性是导致虚、实证CRC恶化程度不同的实质原因之一,亦表明中医证候对于评估肿瘤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张冬[2](2020)在《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癌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所有癌症中肺癌是病死率最高的,肺癌的病死率高是由于肺组织中癌细胞的增殖失控和早期转移。目前认为,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遗传因素、空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肺癌通过不同遗传途径、分子表达谱及治疗反应性呈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遗传异质性,现已确定许多基因和蛋白质在癌症发生的复杂信号通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肺癌发生的确切机制仍知之甚少。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IFITM)基因家族是1984年首次在IFN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DNA中被发现,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五个 IFITMs(IFITM1、IFITM2、IFITM3、IFITM5 及 IFITM10)亚基因。IFITM蛋白家族的成员均由大约130个氨基酸构成,有两个跨膜蛋白区域穿插在一个保守的细胞质区。以往的研究表明,他们属于一个小鼠基因的家族成员,由2个短的具有高度相似性但由不同N末端和C端的核心序列的跨膜结构域蛋白组成。人类的同源基因(IFITM1,IFITM2,IFITM3)都聚集在11号染色体上,IFITM家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合成或复制,调节成骨细胞骨矿化,IFITM蛋白还被认为在细胞周期控制和细胞凋亡中起作用。其中,IFITM3又称1-8U,首先在结肠肿瘤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粘膜中分离,研究证实其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首选标记物,并且IFITM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IFITM3的表达水平也被证实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中的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水平,IFITM3上调可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已被认为是脑胶质瘤发生和侵袭的关键因素;其它研究显示IFITM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胃癌、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在上述癌组织中IFITM3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而基因敲除技术能显着下调IFITM3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显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衰老和凋亡;IFITM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显着相关。因此,IFITM3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目前关于IFITM3在癌症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而对于IFITM3在肺癌中的研究目前更是鲜为人知。在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今天,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IFITM3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IFITM3基因为切入点,通过检测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肺腺癌组织中IFITM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及过表达技术,沉默及过表达肺腺癌细胞IFITM3基因,观察其对肺腺癌细胞株生长、迁移及侵袭的调节作用,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也发生于肺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如何,p38-MAPK信号通路是否在肺腺癌进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激动剂TNF-α和抑制剂SB203580是否可改变这一进程,同时通过裸鼠成瘤能力进一步验证IFITM3基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研究目的明确IFITM3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通过分析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观察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IFITM3在肺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并为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肺腺癌癌组织中IFITM3蛋白的表达:收集50例肺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IFITM3的表达,分析肺腺癌中IFITM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采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 16HBE、H1299、H1395、H1437、H1975 及 A549细胞中IFITM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选择高表达的的细胞株,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构建IFITM3特异性沉默表达载体,转染至高表达IFITM3的肺腺癌细胞株;选择低表达的的细胞株,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构建IFITM3特异性过表达载体,转染至低表达IFITM3的肺腺癌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沉默及过表达的效率。3.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ol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癌细胞早期凋亡。5.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6.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将沉默IFITM3基因的H1299细胞及过表达IFITM3基因的A549细胞和对照组H1299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左侧腋下接种观察出瘤,接种后第30天处死,测量瘤重量及瘤体体积。7.通过Western Bol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及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MMP-2及MMP-9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EMT标记物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表达的影响。8.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在IFITM3诱导EMT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IFITM3基因组加入p38-MAPK通路激活剂TNF-α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过表达IFITM3基因组加入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IFITM3蛋白在人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50例肺腺癌组织中的IFITM3蛋白表达呈阳性的有41例(82.00%)。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肺癌组织内IFITM3的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内IFITM3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提示IFITM3蛋白在肺癌组织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肺腺癌细胞IFITM3的表达及转染效率。采用了实时定量 PCR 检测 16HBE、H1299、H1395、H1437、H1975 及 A549细胞中IFITM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株IFITM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FITM3在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16HBE仅有少量表达,在H1299和H1975细胞表达较高,在H1395和A549细胞表达较低,因此,选择H1299和H1975细胞行基因沉默,选择H1395和A549细胞行基因过表达进行下一步研究。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1v-shIFITM3转染H1299和H1975细胞后IFITM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过表达质粒转染H1395和A549细胞后IFITM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增加。3.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沉默IFITM3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提示过表达IFITM3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4.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周期蛋白及肺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随着IFITM3的下调,处在G0/G1期的细胞数量显着增加,而在G2/M期及S期的细胞减少,这些结果表明,沉默IFITM3表达,可将H1299和H1975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随着IFITM3的过表达,处在G0/G1期的细胞数量显着减少,而在G2/M期及S期的细胞增加,过表达IFITM3促进H1395和A549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结果显示沉默IFITM3表达,可降低H1299和H1975细胞CDK4及cyclin D1的表达,而P21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CDK4及cyclin D1的表达,P21则表达降低。Annexin V-FITC及PI复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早期凋亡结果显示沉默IFITM3促进H1299和H1975细胞早期凋亡,过表达IFITM3抑制H1395和A549细胞早期凋亡。5.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6.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裸鼠成瘤能力的的作用沉默IFITM3基因可抑制H1299细胞裸鼠成瘤能力,过表达IFITM3基因可增强A549细胞裸鼠成瘤能力。7.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及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对MMP-2及MMP-9的表达结果显示,沉默IFITM3表达可降低H1299和H1975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对EMT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可降低H1395和H1975细胞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降低。8.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在IFITM3诱导EMT中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沉默IFITM3基因,非磷酸化p3 8表达无明显改变,磷酸化p38的表达显着下降,在沉默IFITM3基因的H1299和H1975细胞中加入TNF-α,p38-MAPK通路激活后E-cadherin的表达降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基因,非磷酸化p38表达无明显改变,磷酸化p38的表达显着增加,在过表达IFITM3基因的H1395和A549细胞中加入SB203580特异性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E-cadherin的表达升高,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的表达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IFITM3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EMT的发生。研究结论1.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内呈现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沉默IFITM3基因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并促进其凋亡;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并减少其凋亡。3.沉默IFITM3基因导致肺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导致肺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4.沉默IFITM3基因可抑制肺腺癌细胞裸鼠成瘤能力,过表达IFITM3基因可增强肺腺癌细胞裸鼠成瘤能力。5.沉默IFITM3基因导致MMP-2、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MMP-2、MMP-9蛋白的表达升高,IFITM3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以上结果提示IFITM3在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IFITM3表达与肺腺癌的病情发展有关,IFITM3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孟子琦[3](2020)在《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肝癌、胰腺癌、肺癌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功能的特点,导致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国际化的进程。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伴随着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涌现,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成为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认肝癌、胰腺癌中的关键基因。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筛选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进行网络构建,从系统层面揭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机制。研究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肝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之后采用RobustRankAggreg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共同被确认为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STRING获取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信息,导入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使用MCODE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表达水平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在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TCGA数据库下载转录组测序数据和患者的临床信息,利用WGCNA包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基因模块并与临床信息相关联。通过Cytoscape对模块进行可视化,并使用CytoHubba确定关键基因。通过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并通过DAVID进行KGEE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随后根据单因素的P值筛选基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生存相关的线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高、低风险组样本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情况。采用survivalROC包绘制ROC曲线,评价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2.网络药理学分析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GEO、TCGA获得肝细胞癌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肝细胞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合并TTD、TCGA以及WGCNA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得到胰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靶点-胰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药物-化合物-蛋白互作靶点-通路网络”,并使用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OMIM获得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化合物-肺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systems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13个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得到380个差异基因,包括293个下调基因和87个上调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与模块分析得到1 1个关键基因(CDK1、CCNB2、CDC20、CCNB1、TOP2A、CCNA2、MELK、PBK、TPX2、KIF20A、AURKA)和2个重要模块。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相关通路有关,关键基因和模块1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关键基因均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表达水平分析表明关键基因均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关联性分析表明CDK1的表达与其他关键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对TCGA胰腺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共得到177个样本和5000个基因用于WGCNA分析,并得到11个基因模块。通过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患者的生存状态最终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作进一步研究。GO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蓝色模块与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通路上。蓝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粘蛋白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等通路上。通过网络分析,分别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中的5个关键基因(NCAPG、BUB1、CDK1、TPX2、DLGAP5;INAVA、MST1R、TMPRSS4、TMEM92、SFN),且这些基因均在胰腺癌中高表达。生存分析得到5个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其中TSPOAP1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ADGRG6、GPR87、FAM111B、MMP28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2.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BCHE、SRD5A2、EPHX2、ADH1C、ADH1A、CDK1),其中 CDK1 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余5个均为低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肝细胞癌有关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凋亡过程调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有关。此外,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SRD5A2、EPHX2、ADH1C、ADH1A的表达与CDK1的表达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K1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SRD5A2、EPHX2、ADH1C、ADH1A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与模块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AKT1、MAPK1、MAPK3、EGFR、CDK1、JAK1)和3个重要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3个重要模块主要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JAK-STAT级联、MAPK级联、磷酸化,凋亡过程调控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3个重要模块显着富集在细胞周期、Erb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通路上。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CHRNA3、DRD2、PRKCA、CDK1、CDK2、CHRNA5、MMP1、MMP9)。GO 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肺癌有关的靶点显着富集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1/S转换、蛋白质磷酸化、ERK1和ERK2级联的调控、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通路。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系统层面揭示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初步阐释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调控多个关键靶点和通路有关。本研究可为中药注射剂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为进一步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基础实验研究以及促进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炜伟[4](2020)在《US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US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肿瘤侵袭转移因子的相关性,初步探讨USP4在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机制,分析USP4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USP4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随机选取、收集并整理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为结直肠癌,经手术切除石蜡标本120例,同时随机选取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SP4、Ki67、VEGF和MMP2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这些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将si RNA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系后,运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下调USP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明确USP4在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1、USP4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差异性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值<0.001);2、USP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Ki67、VEGF和MMP2的表达密切相关,差异性均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3、USP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下调USP4的表达后,划痕实验发现肿瘤细胞转染组的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增殖实验发现肿瘤细胞转染组细胞贴附性降低,细胞增殖数目减少。结论:1、USP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与侵袭性密切相关;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USP4的表达与VEGF、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协同促进了肿瘤的演变和进展,联合检测USP4、VEGF、MMP2的有望成为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的潜在标记物;3、下调USP4蛋白的表达后,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表明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刘朝俊[5](2020)在《凋亡信号调节激酶2促进脑胶质瘤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脑胶质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脑胶质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无显着性进展,患者的生存期依然较短。快速增殖,较强的迁移/侵袭能力和降低的凋亡率是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特点。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SK)家族分子可以诱导多种细胞的凋亡,ASK分子在脑胶质瘤中尚无研究报道,本课题主要研究ASK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价值,从体外细胞系水平和小鼠体内实验探究ASK2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ASK2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参数分析目的探索ASK家族分子在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SK2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征,并评估其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1)分析GEO4290数据集和本院脑胶质瘤和脑外伤标本,对比肿瘤组织与非肿瘤正常组织中ASK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2)在GEO4290,CGGA和TCGA数据库以及本院脑胶质瘤患者中分析ASK2基因表达与胶质瘤WHO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ASK2基因表达在CGGA,TCGA和本院胶质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3)通过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本院脑胶质瘤患者中ASK2的表达,从蛋白水平进一步验证ASK2在不同WHO分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SK2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ASK2基因在GEO4290数据库和本院的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非肿瘤组织;而ASK1和ASK3的基因表达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无差异;(2)ASK2的基因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ASK2基因在GBM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WHO Ⅱ-Ⅲ胶质瘤;(3)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ASK2蛋白水平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ASK2在GBM中的蛋白表达显着高于WHO Ⅱ-Ⅲ胶质瘤;(4)在CGGA和TCGA数据库及本院患者中,ASK2基因高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更差;(5)免疫组化检测证实在本院胶质瘤患者中ASK2蛋白水平高表达者预后更差。结论ASK2基因在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显着高表达;在GBM患者中ASK2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着高于WHO Ⅱ-Ⅲ胶质瘤患者;ASK2高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更差。第二部分 探究ASK2对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通过体外细胞系实验,探索ASK2基因对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探究通过siRNA抑制AS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2)探究通过shRNA抑制AS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3)设计携带人ASK2基因CDS区全长序列的质粒,经慢病毒包装,转染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构建稳定过表达ASK2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系;(4)在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的细胞系和相应对照组细胞系中,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5)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抑制或提高AS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系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ASK2基因表达的改变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6)应用流式细胞术通过Annexin-V和PI双染法检测抑制或提高ASK2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系的凋亡的影响。结果(1)siRNA或shRNA敲低ASK2基因显着降低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在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450nm处的吸光度,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2)过表达ASK2基因明显增强U87和U251细胞系在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450nm处的吸光度,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3)利用siRNA,或shRNA敲低ASK2基因显着抑制U87和U251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减少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到达下室的细胞数量;(4)过表达ASK2基因促进U87和U251细胞系的划痕愈合能力,增加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到达下室的细胞数量;(5)siRNA或shRNA敲低ASK2基因,或过表达ASK2基因均不影响U87和U251细胞系的凋亡。结论抑制ASK2基因降低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ASK2基因促进U87和U251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或增加ASK2的基因表达并不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系的凋亡。第三部分ASK2通过调控ERK-CDK1/MMP2/MMP9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目的探讨ASK2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抑制或过表达ASK2对其下游可能调控的分子ERK,p38和JNK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影响;(2)使用ERK抑制剂验证抑制ERK分子对过表达ASK2脑胶质瘤细胞系的CCK8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3)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分析ASK2与CDK家族基因的相关性,筛选与ASK2基因呈显着正相关的CDK基因作为备选;经qPCR检测在敲低ASK2基因后降低最显着的CDK基因和过表达ASK2基因后升高最显着的CDK基因,进而得到与ASK2基因同步变化最显着的CDK1基因;(4)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分析ASK2和MMP家族基因的相关性,初步筛选与ASK2基因呈显着正相关的MMP基因作为备选;通过qPCR检测在敲低ASK2基因U251细胞系中降低最显着的MMP基因和过表达ASK2基因后升高最显着的MMP基因,进而得到与ASK2基因同步变化最显着的MMP2/MMP9 基因;(5)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对CDK1和MMP2,MMP9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6)在过表达ASK2的脑胶质瘤细胞系中使用ERK抑制剂,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ERK抑制剂是否可以抑制CDK1和MMP2,MMP9的蛋白表达;(7)检测CDK1抑制剂是否抑制ASK2基因过表达导致的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提高;检测MMP2/MMP9抑制剂是否抑制ASK2基因过表达导致的胶质瘤细胞的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结果(1)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后,磷酸化ERK蛋白水平出现显着地降低或升高;而磷酸化p38和磷酸化JNK以及三者的总蛋白水平均无明显改变;(2)ERK抑制剂显着削弱ASK2基因过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增强;(3)数据库筛选发现CDK1,CDK2,CDK6和CDK7的基因表达均与ASK2的基因表达呈显着地正相关,在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后对应降低或升高最显着的是CDK1;CDK1抑制剂显着降低过表达ASK2基因导致的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增强;(4)数据库筛选发现 MMP1,MMP2,MMP7,MMP9,MMP10,MMP11,MMP13和MMP14的基因表达均与ASK2基因表达呈显着地正相关,在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后对应降低或升高最显着的MMP分子是MMP2和MMP9;(5)ERK抑制剂显着降低ASK2过表达的脑胶质瘤细胞中CDK1和MMP2/MMP9的蛋白表达;(6)CDK1抑制剂显着降低过表达ASK2基因导致的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增强;MMP2/MMP9抑制剂显着降低过表达ASK2基因导致的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结论ERK是ASK2下游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ASK2-ERK-CDK1通路的活化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ASK2-ERK-MMP2/MMP9通路的活化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第四部分体内动物实验验证ASK2促进脑胶质瘤的进展目的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探讨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对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体内模型中验证磷酸化ERK,CDK1和MMP2/MMP9的蛋白表达与ASK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1)将稳定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的脑胶质瘤细胞系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系分别注射至小鼠皮下,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量肿瘤大小和小鼠体重;(2)观察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3)对上述小鼠皮下成瘤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探讨敲低或过表达ASK2基因在体内对磷酸化ERK,CDK1,Ki67和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稳定敲低ASK2基因明显降低U87和U251细胞系皮下成瘤的大小,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2)稳定过表达ASK2基因显着增加U87和U251细胞系的皮下成瘤的肿瘤大小,缩短小鼠的生存期;(3)稳定敲低ASK2基因明显抑制U87和U251细胞系皮下移植瘤中磷酸化ERK,CDK1,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4)稳定过表达ASK2基因显着提高U87和U251细胞系皮下移植瘤中磷酸化ERK,CDK1,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抑制ASK2基因表达显着降低脑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系体内成瘤能力,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反之,过表达ASK2基因明显增加U87和U251细胞系体内成瘤能力,缩短小鼠的生存期。同时,从体内实验证实,ASK2通过调控下游ERK-CDK1,ERK-MMP2/MMP9通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进展。

赵津[6](2020)在《MMP-9、Ki-67、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MP-9、MVD、Ki-67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为临床发现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检测方便的大肠癌肿瘤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肠粘膜组织(距癌组织至少5cm)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9的表达,分析MMP-9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有无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CD34-MVD和Ki-67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分析MMP-9、CD34-MVD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MP-9、CD34-MVD、Ki-67表达的相关性。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6.6%)(P<0.05)。2 MMP-9、Ki-67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3 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肿瘤直径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4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Ki-67、CD34-MVD具有相关性(P<0.05),同样结直肠癌中Ki-67与CD34-MVD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 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提示MMP-9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局部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2 MMP-9、Ki-6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MVD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Ki-67和CD34-MVD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单独检测其表达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3肿瘤组织中MMP-9、Ki-67表达呈正相关,CD34-MVD值随着MMP-9表达的增加、Ki-67的过表达而增加,表明MMP-9、Ki-67和MVD在结直肠癌的发展浸润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9、Ki-67及MVD值对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及对患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龚海波[7](2020)在《卡波西肉瘤病毒编码的miR-K12-3p生物学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认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KSHV)是导致卡波西肉瘤等肿瘤发生的关键病原体。KSHV在卡波西肉瘤等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我们发现,各个类型的卡波西肉瘤患者发病情况都是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其背后的机制不明。由于对于卡波西肉瘤来讲,目前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细胞株可供研究,卡波西肉瘤目前认为是内皮细胞来源的肿瘤,研究KSHV致瘤作用可以用的模型是感染KSHV的内皮细胞。KSHV基因组编码25个成熟miRNA,这些miRNA的具体作用不明。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在感染KSHV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偏好,即男性相较于女性在感染KSHV方面是否是个危险因素(2)内皮细胞感染KSHV后,会产生哪些差异表达基因(3)kshv-miR-k12-12-3p有多少可能的靶基因。(4)kshv-miR-k12-12-3p会对内皮细胞有什么样的生物学作用。(5)kshv-miR-k12-12-3p改变生物学表型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方法:(1)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并纳入全世界所有KSHV血清流行病学的文献,时间跨度从1994年1月到2019年11月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男性和女性在发病中的合并优势比(ORs)和95%置信区间(95%CI)。(2)从GEO数据库下载相关数据集,采用在线的工具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富集分析,关键基因模块分析。(3)采用2个在线的分析软件Target Scan Human Custom、miRDB预测kshv-miR-k12-12-3p靶基因,并对结果进行取交集获取共同的靶基因,并进一步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关键基因模块的获取。(4)采用细胞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将kshv-miR-k12-12-3p转染进入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5)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稳定转染kshv-miR-k12-12-3p的内皮细胞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改变。结果:(1)对全人群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女性的KSHV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男vs.女,OR=1.07,95%CI:0.99-1.17,P=0.10);对纳入的成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发病情况较女性高(男vs.女,OR=1.11,95%CI:1.03-1.19,P=0.004);纳入的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儿童相较于女性儿童没有统计学差异(男vs.女,OR=0.87,95%CI:0.77-0.99,P=0.03)。(2)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得到1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1个最关键基因。(3)生物信息学预测共得到kshvmiR-k12-12-3p的78个靶基因,其中有4个最关键基因。(4)划痕实验和血管生成实验可以观察到kshv-miR-k12-12-3p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5)RT-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可以检测到关键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改变。结论:(1)在KSHV感染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但尚不足以解释卡波西肉瘤发病男性远远多于女性的现象。(2)KSHV感染可以使内皮细胞产生差异表达的基因。(3)生物信息学预测可得到kshv-miR-k12-12-3p最可能的靶基因。(4)kshv-miR-k12-12-3p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5)kshv-miR-k12-12-3p可以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的改变。

谭文佳[8](2019)在《CypA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通常是以腹泻、腹痛、血便、下腹包块来就诊,此时已发展到该疾病的中晚期,往往患者生存质量较低,且预后大多较差。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改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急需找出一些新的、无创性的方法诊断、治疗癌症。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在努力的寻找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胞内蛋白,具有催化和分子伴侣活性,在蛋白质折叠和运输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CypA蛋白在多种癌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参与癌症的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但其在结直肠癌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同时,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以下问题:Cyp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何影响?其在结直肠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结直肠癌为模型,CypA蛋白为核心,从临床患者组织水平,体外、体内细胞水平,蛋白分子水平开展以下研究:第一章Cyp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意义查阅大量文献发现,CypA在多种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为了研究CypA是否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工具,观察CypA基因在结肠、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Cyp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8对配对的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ypA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结果发现,Cyp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健康体检者(60例)和结直肠癌患者(70例)血清中Cyp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Cyp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1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病理切片中CypA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CypA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yp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CypA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浸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ypA的表达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直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CypA在癌组织中高表达;Cyp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Cyp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浸润存在正相关。第二章体外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前面实验证实了Cyp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为了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否存在影响,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ypA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细胞FHC和3种结直肠癌细胞的内源性表达。结果发现:Cyp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呈高表达。2.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CypA质粒,设计CypA-siRNA,应用普通光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发现:转染CypA质粒后的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CypA质粒、CypA-siRNA后CypA蛋白表达含量。结果发现:转染CypA质粒后细胞内有GFP-CypA融合蛋白的表达,转染siRNA后细胞内CypA蛋白表达降低,可应用于后续实验。3.采用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发现:CypA过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1);CypA沉默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低(p<0.01)。4.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发现:CypA过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加(p<0.01);CypA沉默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低(p<0.01)。5.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发现:CypA过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加(p<0.01);CypA沉默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低(p<0.0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CypA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第三章体内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体外研究证实CypA过表达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为了研究CypA在体内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将成功筛选的稳转细胞株pEGFP-N1和pEGFP-CypA经皮下注入到裸鼠体内(每组5只),每5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皮下瘤体的大小,计算瘤体体积。25天后处死裸鼠,取出裸鼠体内瘤体,测量并称重。结果发现:与pEGFP-N1组比较,pEGFP-Cyp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大、重量增加(p<0.05);同时,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曲线,与pEGFP-N1组比较,15天后,pEGFP-CypA组肿瘤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2.免疫印迹法验证裸鼠瘤体中GFP-CypA的表达。结果发现:在pEGFP-CypA组中,GFP-CypA蛋白持续表达。3.组织化学法测定裸鼠瘤体中CypA及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发现:与pEGFP-N1组对比,CypA在pEGFP-CypA组中表达更强,同时Ki67增殖指数在pEGFP-CypA组更高,即pEGFP-CypA组增殖更活跃。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CypA过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第四章CypA调节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的机制体外、体内研究证实,CypA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为了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机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选取10对TNM 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提取总蛋白、分析蛋白质浓度,制备蛋白水解多肽混合物,采用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法分离、鉴定多肽混合物。结果发现: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有28个,其中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显着上调的有20个,下调的有8个。2.对结直肠癌中差异蛋白进行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蛋白与细胞运动、增殖、侵袭、迁移等方面的功能相关;结直肠癌增殖功能中密切相关的ERK/MAPK通路可能被激活。3.我们将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CypA,与IPA分析中发现的增殖功能相关的ERK/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发现:CypA过表达后CD147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p-ERK1/2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p-ERK1/2与ERK1/2的表达量的比值增加(p<0.05)。CypA沉默后CD147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p-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ERK1/2与ERK1/2的表达量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ERK1/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p-p38蛋白、p38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CypA通过调节ERK/MAPK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我们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Cyp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高表达,Cyp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浸润存在正相关。2.CypA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3.CypA通过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增殖。

陈小梦[9](2019)在《MMPs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了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与食管癌之间的关联性,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多种研究,但结果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确定MMPs基因表达改变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MMP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19年3月间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使用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研究需要,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相关资料和数据。应用StataMP 14软件绘制森林图,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选择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作为统计指标进行合并效应量。采用Q检验,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Z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显着性检验。根据异质性选择效应模型,并对存在异质性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在MMPs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了77篇文献,90项研究,包括4901例食管癌组织,2215例非癌对照组织。在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时,我们发现MMPs的总体阳性表达情况为:食管癌病例组高于对照组,TNM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浸润深度T3-T4组高于T1-T2组,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分组高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分组。MMPs的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MMP-1、MMP-2、MMP-7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于对照都显着升高。在亚组分析中未发现影响异质性的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也进一步确定了结果的稳定性。MMPs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如下:MMP-1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OR=0.497,95%CI:0.359-0.688)显着相关;MMP-2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OR=0.340,95%CI:0.214-0.542)、浸润深度(OR=0.376,95%CI:0.189-0.746)、淋巴结转移(OR=2.126,95%CI:1.247-3.625)、分化程度(OR=1.386,95%CI:1.044-1.839)显着相关;MMP-7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OR=0.230,95%CI:0.145-0.365)、浸润深度(OR=0.405,95%CI:0.236-0.695)、淋巴结转移(OR=2.358,95%CI:1.603-3.470)显着相关;MMP-9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OR=0.302,95%CI:0.150-0.608)、浸润深度(OR=0.284,95%CI:0.163-0.494)、淋巴结转移(OR=3.023,95%CI:2.031-4.500)、分化程度(OR=0.528,95%CI:0.354-0.789)显着相关。在MMP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14篇文献,20项研究,包括3296例食管癌患者,4464例对照者。Meta分析的主要结果显示:MMP-2 1306 C/T和MMP-9 279 R/Q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显着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出现可能会降低食管癌患病几率。MMP-2 1306 C/T显着性差异主要存在于等位基因(C vs T:OR=1.313,95%CI:1.137-1.518)、显性基因(CC vs(CT+TT):OR=1.361,95%CI:1.156-1.601)、超显性基因((CC+TT)vs CT:OR=1.329,95%CI:1.124-1.570)和共显性基因(CC vs CT:OR=13.643,95%CI:4.993-37.281)模型下。MMP-9 279 R/Q显着性差异主要存在于隐性基因(R vs Q:OR=1.251,95%CI:1.020-1.534)、共显性基因(RR vs(QQ+RQ):OR=4.545,95%CI:1.243-16.621)和超显性基因(RR vs RQ:OR=4.545,95%CI:1.243-16.621)模型下。MMP-7 181 A/G和MMP-9 1562 C/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显着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出现可能会增加食管癌患病几率。MMP-7 181 A/G显着性差异主要存在于等位基因(A vs G:OR=0.566,95%CI:0.425-0.753)、显性基因(AA vs(AG+GG):OR=0.495,95%CI:0.344-0.712)、超显性基因(AG vs(AA+GG):OR=0.591,95%CI:0.410-0.853)和共显性基因(AA vs GG:OR=0.439,95%CI:0.237-0.813)模型下。MMP-9 1562 C/T显着性差异主要存在于等位基因(C vs T:OR=0.755,95%CI:0.612-0.931)、隐性基因((CC+CT)vs TT:OR=0.451,95%CI:0.250-0.811)和共显性基因(CT vs TT:OR=0.439,95%CI:0.243-0.795)模型下。MMP-1 1607 1G/2G、MMP-2 735 C/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MMP-1、MMP-2、MMP-7和MMP-9在食管癌中过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之一。MMP-2 1306 C/T、MMP-7 181 A/G、MMP-9 279 R/Q和MMP-9 1562 C/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显着相关,对食管癌易感人群的早期筛选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李娜[10](201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MFG-E8与CD133表达及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约90%的卵巢癌是通过上皮细胞转化而来的,因此这类肿瘤称之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EOC)。由于早期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超过70%的EOC患者初步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病变阶段,而晚期治疗方案有限,并且易出现化疗耐药,因此EOC预后较差。尽管有效的治疗策略在发展,然而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仍有超过2/3的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复发。卵巢癌一旦发生转移,手术将不可能切除所有病变,化疗是唯一的治疗策略。因此,如何对卵巢癌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如何提高术后化疗效果一直是卵巢癌临床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深入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对于EOC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大意义。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GF factor 8,MFG-E8),又称之为乳凝集素,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研究发现MFG-E8在伤口愈合、动脉重塑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MFG-E8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表明,MFG-E8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增高,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癌和淋巴瘤,MFG-E8过表达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进展。研究发现MFG-E8可通过Hedgehog和STAT3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化疗耐药,协助维持其干细胞特性。目前有关MFG-E8在EOC中的作用、相关机制及其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EOC中表达的相关性等问题尚无深入研究。本课题中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上皮性卵巢癌中MFG-E8和CD13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2)探讨沉默MFG-E8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第一部分上皮性卵巢癌中MFG-E8和CD133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目的:以MFG-E8及CD133为研究对象,揭示MFG-E8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研究MFG-E8和CD13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8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石蜡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FG-E8在EOC及良性卵巢肿瘤的表达,以及CD133蛋白在EOC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MFG-E8、CD133与EO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以及MFG-E8和CD13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着差异结果:1.EOC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本实验共纳入8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善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蜡块组织标本,其中绝经前患者共40例(45.5%),绝经后为48例(54.5%)。根据组织学分类,其中浆液性卵巢癌为最常见组织类型,共64例(72.7%),其次为子宫内膜样卵巢癌14例(15.9%),粘液性卵巢癌最少见,共10例(11.4%)。44例(50%)患者合并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为G3共58位(65.9%),在88例患者中,64例(72.7%)对铂类敏感,24例(27.3%)对铂类化疗原发耐药。2.MFG-E8在良性肿瘤、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CD133蛋白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FG-E8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的胞浆内和或胞膜上,在38例良性肿瘤中,34例MFG-E8低表达(89.5%;SI≤6),在88例EOC患者中,64例高表达MFG-E8(72.7%;SI>6),24例低表达(27.3%;SI≤6),EOC卵巢组织MFG-E8蛋白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中MFG-E8表达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质膜中。CD133+患者共54例(61.4%),CD133-34例(38.6%)。其中同时存在MFG-E8高表达和CD133+的患者共50例(56.9%),MFG-E8低表达合并CD133-占20例(22.7%)。3.MFG-E8蛋白的表达与E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在8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MFG-E8表达与年龄、患者绝经状态、淋巴转移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FIGO III和IV患者中MFG-E8的表达明显高于FIGO I和II患者(P<0.001);MFG-E8表达水平与腹水状态显着相关(P<0.001);同时MFG-E8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及铂类敏感密切相关(P<0.001,P<0.05)。4.CD133表达与E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CD133表达与年龄、患者绝经状态、淋巴转移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与FIGO分期、腹水状态、病理分级及铂类敏感显着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EOC中MFG-E8与CD133表达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OC组织中MFG-E8的高表达与CD13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353,P<0.001)。6.MFG-E8、CD133白的表达与EOC患者生存结果的分析对该88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84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MFG-E8高表达或CD133+与EOC患者的总体存活率显着负相关,与MFG-E8低表达或CD133-的患者相比,MFG-E8高表达或肿瘤中CD133+的患者总体存活时间较短,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小结:MFG-E8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MFG-E8与CD133在EOC中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腹水状态和对化学敏感性相关;MFG-E8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CD133的表达显着正相关;MFG-E8的高表达或CD133阳性表达同卵巢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MFG-E8可能为上皮性卵巢癌潜在肿瘤标志物,MFG-E8及CD133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沉默MFG-E8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目的:从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粘附、侵袭、迁移及对顺铂药物反应等方面观察MFG-E8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不同细胞株SKOV3及A2780中MFG-E8蛋白的表达,筛选MFG-E8表达高的细胞株转染MFG-E8siRNA,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转染效率进行测定,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沉默MFG-E8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粘附、侵袭、迁移及对顺铂毒性等方面的影响,检测基因沉默后CDK4、Cyclin D1以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及多重耐药蛋白ABCB1及ABCC1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在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沉默MFG-E8对ETM相关蛋白、MMP1、MMP2、MMP9及AKT/m TOR/p70 S6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每组实验重复三次。所有数据应用Graph Pad Prism5.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有显着差异。结果:1.MFG-E8在两种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MFG-E8基因沉默靶点筛选及转染效率测定SKOV3细胞中的MFG-E8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A2780细胞,应用SKOV3做相关后续试验。qRT-PCR结果显示,SKOV3细胞转染MFG-E8 siRNA后,三条干扰转染序列均有效抑制MFG-E8 mRNA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RNA分别下降约74.98%,46.22%,88.3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FG-E8蛋白的表达在MFG-E8 siRNA#3中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细胞(P<0.01)。表明MFG-E8 siRNA#3序列可以有效干扰MFG-E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MFG-E8 siRNA#3完成后续试验。2.MFG-E8 siRNA转染对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1)CCK8检测结果显示:MFG-E8 siRNA转染24小时后,MFG-E8siRNA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的增殖活性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72、96和120小时后,MFG-E8 siRNA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MFG-E8 siRNA转染组SKOV3细胞克隆形成的数目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FCM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FG-E8 siRNA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同时相应的S期和G2/M细胞比例降低(P<0.01,P<0.05),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4)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FG-E8 siRNA转染组CDK4、Cyclin D1及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在SKOV3细胞中沉默MFG-E8基因后CDK4、Cyclin D1及Caspase3表达均下调。Cyclin D1/CDK4复合物表达在细胞周期G1/S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沉默MFG-E8基因可通过抑制周期蛋白表达调控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3..MFG-E8 siRNA对SKOV3细胞粘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1)SKOV3细胞转染MFG-E8 siRNA后,MFG-E8 siRNA转染组对Matrigel及FN的粘附率均明显降低,结果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表明沉默MFG-E8基因后,可抑制SKOV3细胞对人工基底膜的粘附能力。2)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侵袭实验中还是迁移实验中,MFG-E8 siRNA转染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果:SKOV3细胞转染MFG-E8 siRNA 24、48小时,MFG-E8siRNA转染组划痕两侧的愈合速度明显弱于阴性对照组,同时对划痕面积愈合率进行定量分析,24、48小时MFG-E8 siRNA转染组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FG-E8 siRNA对SKOV3细胞中EMT进程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沉默MFG-E8基因可下调N-Cadherin、Vimentin、Snail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表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与MFG-E8 siRNA转染组N-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67±0.030)和(0.47±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nail+slug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20)和(0.1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MFG-E8 siRNA转染组中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0.033)和(0.61±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及两组中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81)和(0.27±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沉默MFG-E8可抑制SKOV3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ag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沉默MFG-E8基因可抑制EMT过程。4)MFG-E8 siRNA对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MFG-E8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MP1、MMP2及MMP9在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果表明,沉默MFG-E8可抑制SKOV3细胞中MMP1、MMP2及MMP9的表达。以上实验结果提示沉默MFG-E8基因可以通过抑制EMT进程、降低MMPs的表达,进而抑制SKOV3细胞的粘附、侵袭及迁移能力。4.MFG-E8 siRNA转染对SKOV3细胞顺铂毒性影响及分子机制1)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顺铂药物浓度的增高,两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上升,以MFG-E8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明显(P<0.01)。应用Graph Pad Prism 5.0统计软件计算两组细胞顺铂的IC50,MFG-E8siRNA转染组的IC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OV3细胞给予MFG-E8 siRNA联合顺铂处理后24小时,两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处理后48、72小时,可见MFG-E8 siRNA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qRT-PCR检测MFG-E8 siRNA对相关多重耐药蛋白ABCB1、ABCC1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FG-E8 siRNA转染组中ABCB1及ABCC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表明沉默MFG-E8可通过降低ABCB1及ABCC1的表达进而增加顺铂的敏感性。5.MFG-E8 siRNA对SKOV3细胞中AKT/m TOR/p70 S6k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与MFG-E8 siRNA转染组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77±0.031)和(0.76±0.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28)和(0.25±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m 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75±0.044)和(0.31±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MFG-E8 siRNA转染组p70 S6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105)和(1.25±0.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中p-p70 S6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036)和(0.1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沉默MFG-E8可抑制AKT,m TOR以及p70 S6磷酸化,进而抑制AKT/m TOR/p70 S6K信号通路的活性。小结:1.MFG-E8参与调控SKOV3细胞的增殖过程,沉默MFG-E8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与其调控G0/G1期相关调节蛋白有关,沉默MFG-E8基因能降低Cyclin D1及CDK4的表达。同时沉默MFG-E8基因的表达可降低Caspase3的表达,支持凋亡可诱导肿瘤细胞增殖的观点。2.MFG-E8基因参与调控SKOV3细胞粘附、迁移及侵袭过程,沉默MFG-E8基因可降低SKOV3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能力,并对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沉默MFG-E8抑制EMT进程及降低MMPs表达有关。3.沉默MFG-E8基因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下调多重耐药蛋白ABCB1及ABCC1 mRNA水平的表达,说明MFG-E8与化疗耐药相关。4.沉默MFG-E8基因的表达可抑制AKT、m TOR及p70 S6K磷酸化水平,从而使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及提高顺铂敏感性。结论:1.MFG-E8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增高,MFG-E8和CD133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腹水状态和对铂类敏感性相关,两者可作为卵巢癌预后指标;MFG-E8可能为上皮性卵巢癌潜在细胞肿瘤标志物。2.MFG-E8参与调控EOC细胞的增殖,沉默MFG-E8可以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并下调CDK4、Cyclin D1、Caspase3蛋白的表达。3.沉默MFG-E8基因可以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调多重耐药蛋白ABCB1及ABCC1 mRNA的表达,针对MFG-E8的抑制剂有可能成为EOC治疗的新靶点。4.沉默MFG-E8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KT/m TOR/p70 S6K信号通路,下调MMP1、MMP2、MMP9的表达,抑制EMT进程,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迁移能力及铂类耐药性。MFG-E8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增高,MFG-E8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潜在肿瘤标志物。同时我们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FG-E8基因,在一系列体外研究中证实了MFG-E8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转移过程及铂类耐药性,从而为MFG-E8表达阳性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二、结直肠癌EMMPRIN、MMP_1和MMP_9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癌EMMPRIN、MMP_1和MMP_9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虚实证候结直肠癌基质胶原重塑特征的差异分析及预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于结直肠癌的认识
        1.1.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1.1.2 结直肠癌的微环境学说
    1.2 基质胶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1 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影响肿瘤进展
        1.2.2 基质胶原重塑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1.2.3 Ⅰ、Ⅲ、Ⅳ型胶原异常重塑对于ECM失调及肿瘤恶化的影响
        1.2.4 胶原调节酶对于基质胶原重塑及肿瘤恶化的影响
    1.3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1.3.1 中医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认识
        1.3.2 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3.3 中医证候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1.4 中医证候与肿瘤微环境
第二章 虚、实证结直肠癌肿瘤恶性进展程度的差异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资料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检测资料收集
        2.2.2 分组方法
        2.2.3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中医虚、实证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2 肿瘤标志物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3 中医虚、实证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基质胶原重塑特征探讨虚、实证结直肠癌分子差异
    3.1 实验材料
        3.1.1 病例资料及组织标本收集
        3.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组化法检测
        3.2.2 天狼猩红染色具体操作步骤
        3.2.3 HE染色
        3.2.4 统计学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虚、实证候肠组织的胶原排列形态
        3.3.2 虚、实证候肠组织胶原形态参数定量分析
        3.3.3 虚、实证候肠组织Ⅰ型、Ⅲ型和Ⅳ型胶原蛋白分布
        3.3.4 虚、实证候肠组织胶原调节酶的表达
        3.3.5 虚、实证候癌组织的肿瘤-基质比
    3.4 小结
第四章 基质胶原异常重塑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4.1 实验材料
        4.1.1 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4.1.3 仪器和器材
    4.2 实验方法
        4.2.1 组织学分析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3 统计学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基质胶原排列形态
        4.3.2 胶原排列形态的定量分析
        4.3.3 Ⅰ型、Ⅲ型及Ⅳ型胶原在不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分布
        4.3.4 不同组织样本中肿瘤-基质比的比较
        4.3.5 胶原调节酶在不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
        4.3.6 基质胶原重塑特征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3.7 胶原相关编码基因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4.3.8 胶原相关编码基因潜在的生物学信号通路
        4.3.9 预后基因的鉴定和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
        4.3.10 预后评分模型可作为CRC独立预后因素
        4.3.11 基于预后评分模型的诺模图的建立和验证
        4.3.12 外部数据库生存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中医虚、实证候与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程度相关
    5.2 基质胶原重塑特征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亦是导致虚、实证候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程度存在差异的内在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2)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及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及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FITM3基因对MMP及对EMT的影响及机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综述: 肺癌的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3)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一、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肝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五、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1 研究成果
    2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US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USP4、VEGF和 MMP2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石蜡标本的收集
        1.1.2 主要实验仪器
    1.2 主要实验试剂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主要试剂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一般试剂及耗材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方法
        1.3.1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备
        1.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操作
    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的判定
    1.5 SPSS统计分析
    1.6 结果
        1.6.1 USP4、Ki67、VEGF和 MMP2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1.6.2 USP4和VEGF、MMP2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关联性
        1.6.3 USP4和VEGF、MMP2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2 USP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作用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结肠癌细胞株
        2.1.2 实验转染材料
    2.2 主要实验试剂
        2.2.1 实验主要试剂
        2.2.2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2.3 主要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
        2.4.2 细胞转染
        2.4.3 蛋白的提取和定量
        2.4.4 Western Blot实验
        2.4.5 细胞增殖实验(MTT法)
        2.4.6 细胞划痕实验
    2.5 SPSS统计分析
    2.6 结果
        2.6.1 USP4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转染情况
        2.6.2 下调USP4蛋白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6.3 下调USP4蛋白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USPs? MMPs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2促进脑胶质瘤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ASK2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参数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ASK2基因在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高表达
        3.2 ASK2基因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高表达
        3.3 ASK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
        3.4 ASK2基因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3.5 高表达ASK2预示脑胶质瘤患者的不良预后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探究ASK2对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瞬时敲低ASK2基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3.2 稳定敲低ASK2基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3.3 过表达ASK2基因增加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3.4 瞬时敲低ASK2基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5 稳定敲低ASK2基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6 过表达ASK2基因增加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7 改变ASK2基因表达不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ASK通过调控ERK-CDK1/MMP2/MMP9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ERK是ASK2下游的信号传导分子
        3.2 CDK1是ASK2-ERK下游调节细胞分裂增殖的关键分子
        3.3 ASK2-ERK-MMP2/MMP9通路调节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体内动物实验验证ASK对脑胶质瘤的促进作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敲低ASK2基因抑制U87细胞系小鼠体内成瘤能力
        3.2 敲低ASK2基因抑制U251细胞系小鼠体内成瘤能力
        3.3 敲低ASK2基因抑制体内肿瘤的ERK-CDK1/MMP2/MMP9信号通路
        3.4 过表达ASK2促进U87细胞系体内移植瘤的进展
        3.5 过表达ASK2促进U251细胞系体内移植瘤的进展
        3.6 过表达ASK2基因增强体内肿瘤中ERK-CDK1/MMP2/MMP9信号通路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MMP-9、Ki-67、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卡波西肉瘤病毒编码的miR-K12-3p生物学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血清阳性率与性别因素的meta分析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筛选过程和基本情况
        2.2 Meta分析的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KSHV感染内皮细胞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1.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和关键基因网络的获取
        1.5 关键基因的注释和数据库信息挖掘
    2.结果
        2.1 KSHV感染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3 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和关键基因的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kshv-miR-k12-12-3p靶基因预测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四部分 kshv-miR-k12-12-3p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提取与鉴定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五部分 kshv-miR-k12-12-3p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探索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与方法
        1.2 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CypA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1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2 CypA蛋白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小结
第三章 Cyp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意义
    1 前言
    2 试剂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CypA基因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4.2 CypA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
        4.3 CypA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4.4 CypA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体外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前言
    2 试剂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CypA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的内源性表达
        4.2 CypA过表达和沉默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的建立
        4.3 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增殖能力的影响
        4.4 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迁移能力的影响
        4.5 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侵袭能力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体内研究CypA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 增殖的影响
    1 前言
    2 试剂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观察CypA对裸鼠移植瘤模型皮下瘤体生长的影响
        4.2 检测裸鼠瘤体内GFP-CypA的表达
        4.3 测定裸鼠瘤体中CypA、Ki67 的表达
    5 讨论
    6 小结
第六章 CypA调节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 增殖的机制
    1 前言
    2 试剂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结直肠癌和癌旁多肽混合物及差异蛋白的鉴定
        4.2 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蛋白的IPA分析
        4.3 CypA蛋白的串联质谱的鉴定
        4.4 CypA过表达和沉默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关键蛋白变化的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MMPs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1 食管癌和MMPs概述
    2 MMPs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
    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一章 MMPs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研究的选择和纳入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的选择与特点
        2.2 MMPs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eta分析
        2.3 MMPs的表达与TNM分期关系的Meta分析
        2.4 MMPs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关系的Meta分析
        2.5 MMP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
        2.6 MMPs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关系的Meta分析
    3 讨论
        3.1 MM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3.2 MMP-2和MMP-9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3.3 MMP-7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3.4 Meta分析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二章 MMP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MMPs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MMP-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3.2 MMP-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3.3 MMP-7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3.4 MMP-9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3.5 Meta分析的局限性
    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上皮性卵巢癌中MFG-E8与CD133表达及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卵巢上皮性癌中 MFG-E8 和 CD133 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沉默 MFG-E8 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MFG-E8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结直肠癌EMMPRIN、MMP_1和MMP_9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虚实证候结直肠癌基质胶原重塑特征的差异分析及预后意义[D]. 梁裕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D]. 张冬. 山东大学, 2020(04)
  • [3]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 孟子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US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李炜伟.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2促进脑胶质瘤进展的机制研究[D]. 刘朝俊. 郑州大学, 2020(02)
  • [6]MMP-9、Ki-67、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赵津.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7]卡波西肉瘤病毒编码的miR-K12-3p生物学作用和机制研究[D]. 龚海波.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CypA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谭文佳. 吉林大学, 2019(02)
  • [9]MMPs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的Meta分析[D]. 陈小梦. 郑州大学, 2019(08)
  • [10]上皮性卵巢癌中MFG-E8与CD133表达及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李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EMMPRIN、MMP_1、MMP_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