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传统宗教及其现代变迁

华侨传统宗教及其现代变迁

一、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元[1](2020)在《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调查研究 ——以马尼拉华人区为中心》文中指出受近代西方国家殖民的历史影响,菲律宾是一个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家,几乎全民信教,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菲律宾华人对宗教也体现出较高的热诚,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家庭关系、社会网络等许多方面都受到影响。华人除了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制度性宗教外,也有一些人信仰来自祖籍国的民间信仰,可以说,民间信仰也是认知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菲华宗教文化及菲华社会发展的认知,对于全面把握菲华侨情现状也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以实地田野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为主,以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为辅,结合马尼拉华人区民间信仰庙宇的典型个案,分庙宇性质、神只体系、仪式过程、传道方式等几个专题对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现状展开了深入剖析。一、庙宇性质:菲华民间信仰的庙宇分为公庙和私庙,公庙所有权、管理权归属庙宇隶属的社团,经营权部分下下放,但由于公庙不具有营利性,因此,在吸引信众方面并不积极,因此,随着代际更替,信众流失严重,公庙传承信仰方面的功能在弱化,作为社团联谊平台的功能还在维持。私庙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均归属个人,庙主将其作为生计,经营颇为积极,服务内容也比较丰富,因此,尽管动机比较功利,但在维持信众、传承信仰方面有较好效果。二、神只体系:菲华民间信仰的神只体系多元而杂糅,神只不仅数量多且背景多元,东方与西方、制度性与非制度性、自创性神只混杂在一起。造成多元与杂糅的原因除了功利的考虑外,还与菲华在多元宗教背景下,信仰业已融合有关。多元与杂糅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信众,但是否能达成乃由多方面因素决定,除了庙宇的性质外,神只的功能最为重要,在菲华这个典型的商业社会里,具有“求财”功能的神只最受青睐,功能随时代发展弱化的神只则被冷落。三、仪式过程:菲华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虽然多样,但总体来说仪式过程较为简单化和灵活化,仪式的简化和变通不仅是受宗教信仰世俗化的影响,同样也受制于专业神职人员的缺乏。仪式变迁中的去神圣化、生活化的趋势日益突出,一方面它降低了信仰的门槛,便利了参与,但另一方面神圣感的淡化也成为致命伤,会失去对信众的吸引力,导致信众的疏离。四、传道方式:菲华民间信仰的传承方式多沿袭传统,并无主动的传道方式,信仰的代际传递依赖惯习,因此,在传统宗教信仰式微的大趋势下,民间信仰诸多庙宇前景堪忧。其中有一个特例,由台湾地区传入的一贯道近年来在菲发展较快,主要与其较为积极外向、有组织的传道方式有关,此外还与其将目标人群拓展到主流社会,以及将一些时新的内容融汇到传统教义中有关。总的来说,受融合发展、代际更替、科技进步及教育的影响,加之民间信仰本身资源的匮乏,目前,菲律宾华人的民间信仰正呈现明显萎缩的现象,主要表现包括:信众明显很少;庙宇减少;现存的庙宇大都香火和人气比较萧条;专职的人员尤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神职人员极少。总体看来,这种衰落的势头还会加剧发展。

孟庆梓[2](2019)在《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初以来的百年历程中,不同学科背景的东西方学者纷纷进入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研究的广阔领域,经历了一个从关注、论述到逐步深入的过程,并取得丰富成果。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以华人文献和田野资料为基础,采用宏观考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并在跨境和多元的视野下对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的宗教内涵、文化仪式、庙宇组织、多神崇拜等主题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这些成果既为我们当下的相关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又为我们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杨亚红[3](2018)在《新加坡建国后华族文化发展的困境 ——以国家和社会二重视角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近代历史上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由于港口经济的需要,大批外国移民蜂拥而至,中国华南移民便是最早踏上此地的移民。在与当地居民漫长的融合中,新加坡华族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他族的种族特性。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华族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但不同以往的经济背景、政治环境、身份认同给当代华族文化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建国后政府以国族建构的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华族文化进行指导,包括华文教育等对华社发展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让华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许文化“迷失感”;另一方面,华社对国家的文化政策作出自己的应对,民众态度从颇多争议到积极调适,呈现出华族顺应国族建构、国家发展的大局意识。当代新加坡政府与华族在文化领域的互动,实际也反映出新加坡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从华族文化发展困境为切入点,得以进一步探析其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模式,并试图对未来华族文化发展的趋势加以分析。

叶舒,徐华炳[4](2017)在《新加坡基督教京华青年会的发展及本土化探析》文中认为宗教的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社会的变迁,海外华人宗教本土化问题是学术界所探讨的焦点之一。新加坡基督教华人/京华青年会在七十年(1946-2016)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适应新加坡社会的变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华人/京华青年会在基督教本土化行程中,展示出多元与双向的两大面相。多元性表现为在保留其传统中华文化的同时,主动汲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文化。双向性则既体现在其为能融入在地社会,在服务方式、组织管理、文化活动等方面主动调适,又表现为其在受社会及时代因素影响中能借助所开展的各项服务及事业,与当地社会开展有效之互动,并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邱少华[5](2017)在《传承与变异:印尼美达华人宗教信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海外移民,华人在踏上印尼国家的土地之时,面对迷茫未知的未来世界,充满恐惧的内心只能依靠宗教信仰排解,寻求心理慰藉。特别是经过“9·30”事件,被逼迁至棉兰之后,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困境,美达华人侧重于依托精神世界的解放与满足,宗教信仰体系逐渐完善。在国内政治环境和祖籍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美达华人形成了多元神灵信仰体系,大传统下的佛道信仰、小传统下的民间信仰、异族鬼神崇拜等共同组成了美达华人的宗教信仰。其中,佛教体系的宗教观念承袭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道教体系下的乩童和宗教仪式为宗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间信仰中的诸崇拜均受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美达华人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佛、道一体的神灵祭祀、沟通人神的道教仪式、实用主义的多元崇拜等宗教文化,但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印尼主流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美达华人的宗教信仰也进行了一定的变异,如出现了就地造神祭祀、异族鬼神崇拜等。美达华人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承,是华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凸显,但无论是传承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抑或对宗教信仰做出调适,均出自美达华人为在异国他乡求得稳定发展的功能需要。

密素敏[6](2016)在《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基督教——以北美和东南亚为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琳璠[7](2015)在《19世纪澳大利亚华人与宗教》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以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是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第一代踏上澳大利亚土地的华人为了在激烈的谋生环境中站稳脚跟,通过社团等形式结成帮群,为了将多样化的个体利益整合在一起,单靠世俗力量是无法约束,因此宗教因素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儒、道、释的文化遂成为了澳大利亚当地华人身份认同的标识;同时,受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亦在华人群体中广泛传播,这对于华人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礼仪产生了积极影响。

张健[8](2014)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清末始一百年来,中国人大规模南下移民马来半岛,面对陌生的地域环境、多元的文化的冲击和多种言语的选择,逐步由“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变成了今天马来西亚华人族群。他们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生存境地,始终坚守华夏文化传统,从食衣住行、节日活动到思维模式、情感价值观,无不保持着强烈的华夏文化认同感。一百年里,华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为了保护华人族根,誓死扞卫华文教育事业。在东南亚众多国家中,汉字教育几起几落,甚至被消灭殆尽,但是在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在华社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仍然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态势,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现象引发笔者思考:马来西亚华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否与其绵延不绝的汉字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汉字习得和使用及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形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的?这对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华夏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有何启示?为了厘清以上问题,笔者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为背景,在马来西亚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对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历史、华文教育斗争、华人族群意识、传统思维习惯、衣食住行、节日活动及基本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笔者首先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考察对马来西亚汉字教育1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作为华社三大支柱(华团、汉字教育和华文报纸)之一的汉字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而从文化认同的主体出发对作为华文教育的核心——汉字学习和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感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采用人类学问卷、实地考察、口语报告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作为认同主体的华社和个人、物质和精神、受汉字教育和受英文与马来文教育的华人几个维度,分析汉字使用对华人文化认同感、思维模式、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得出结论,马来西亚华人认同感之所以能长期不断生长,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汉字习得及其产生的思维意义及情感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关系,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人华夏文化认同中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那么,汉字学习及其由此产生的字思维特征在东西文化交融中对马来西亚华人华夏文化认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的?汉字所表征的具象、比类和自反的思维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进而凝聚文化认同的?于是,笔者聚焦于汉字的独特性,使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关于汉字的思维意义、汉字心理认知、汉字符号学特征、汉字的文化功能与汉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等文献之后,发现马来西亚华人族群文化特征是通过文化的符号化而得到保持的,特别是通过华文教育的核心汉字习得和使用来发挥作用。语言是文化认同最基本和首要因素,而文字又是语言的物质基础。笔者从汉字的源生意义出发,阐释汉字的创生性、包容性、文化功能和汉字与思维的关系,对比东西方文字产生的背景及其形成的思维、价值观差异,得出汉字思维的独特性:汉字作为华夏文化的基因,在运行了几千年之后仍然保留着初始时期的意象特征,兼物化形态的民族思维模式并融人文风情与自然风貌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思维特色和情感价值观,进而影响了华夏民族文化心理场,强化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最后笔者针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寻根中汉字教育的优势与困境,提出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未来出路。研究通过对比在汉字习得和拼音文字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探索华校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利弊条件,分析以汉字为核心的华文教育中如何取长补短,既能汲取以汉字为基因的华夏文化养分,又能捕获西方拼音文字习得过程中对人脑理性逻辑的形塑作用,以达到“中西合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从根本上保护华人的文化认同。汉字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基因,以汉字为核心的华文是华人文化认同的主要标志,更是华人族群寻求认同、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重要手段和精神动力,并在某种意义上关乎着华人族群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多学者从方言口语使用的角度来说明语言对文化认同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汉字习得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取向,在多语环境中和东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阐释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中深刻的汉字思维成因。一方面丰富了文化认同理论,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化背景下与多语环境中的华人文化身份认同与确认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

陈碧[9](2010)在《近30年来中国学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与展望》文中提出

汪鲸[10](2010)在《从宗教看东南亚华人与土着民族的族群关系——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着民族的族群关系受殖民史、当地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深。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宗教信仰是华人与土着民族的族群关系的缩影,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华人宗教信仰的变迁反映了华人与土着民族族群关系的变化。

二、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调查研究 ——以马尼拉华人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研究
        二、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研究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重点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民间信仰的定义
        二、民间信仰的特点
第二章 马尼拉华人区及田野工作概况
    第一节 华人区概况及历史沿革
        一、马尼拉华人区概况
        二、马尼拉华人区历史沿革
    第二节 田野点及田野工作概况
        一、田野点概况
        二、田野工作概况
第三章 庙宇性质:公与私
    第一节 菲华庙宇的形成与发展
        一、公庙的形成与发展
        二、私庙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菲华庙宇的特点与功能
        一、庙宇的特点
        二、庙宇的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神只体系:多与少
    第一节 菲华神只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一、神只体系的构成
        二、神只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菲华神只体系的成因及影响
        一、神只体系的成因
        二、神只体系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仪式过程:繁与简
    第一节 菲华庙宇仪式活动的内容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仪式的分类
        二、民间信仰仪式的特点
    第二节 菲华仪式变迁的动因及影响
        一、民间信仰仪式变迁的动因
        二、民间信仰仪式变迁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传道方式:静与动
    第一节 民间信仰传播方式与特点
        一、传统民间信仰的传播方式
        二、一贯道的传道方式
    第二节 一贯道传道方式的由来及影响
        一、一贯道传道方式的成因及特点
        二、传道方式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受访者信息列表
    附录B:访谈资料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回眸: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
二、多元面向: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的主题范畴
    (一)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的宗教内涵研究
    (二)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的宗教仪式研究
    (三)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的庙宇组织研究
    (四)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的多神崇拜研究
三、多重与多样: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
    (二)整体考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三)在跨境多元视野中开展研究
    (四)文献与田野资料的综合分析
四、小结与思考

(3)新加坡建国后华族文化发展的困境 ——以国家和社会二重视角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缘起及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新加坡语境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新加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简析
        一、威权政治体系下的政府强势地位
        二、华族社群的自身特质与弱势地位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下华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一、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
        二、“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被固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家主导下的华族文化重新建构
    第一节 政府制定文化政策的原因
        一、建国初期国内外影响因素
        二、人民行动党领导下的国族建构的需要
    第二节 政府在文化领域的改革及影响
        一、政府对华校的政策及影响
        二、政府的语言政策及其影响
        三、国家宗教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社的态度及挣扎中嬗变的华族文化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牺牲品——南洋大学
        一、南大建立及获得学位认可的艰辛之路
        二、南洋大学与政府的角力及落幕
    第二节 新式英语与标准英语——政府与草根的对决
        一、语言文化矛盾的调和产物
        二、华族在语言文化中的自觉表现
        三、新式英语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华族精神世界的全新构建——以城市丰收教为例
        一、新加坡华人社会基督教的发展概况
        二、城市丰收教的信仰奇观
        三、城市丰收教会案及信众的态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华文书局——国家与社会的文化“战场”
    第一节 新加坡华文书局百年兴衰
        一、从初现到辉煌的短暂时光
        二、在社会变革中走向落寞
    第二节 当代文化绿洲中的沙漠——百胜楼
        一、百胜楼概况
        二、百胜楼华文书局的商业运作
        三、华文书局的坚守者
    第三节 新时期华文书局何去何从
        一、新时期华文书局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二、华文书局的持续转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当代华族文化困境的思考
    第一节 当代华族文化面临的困境
        一、不可逆转的被边缘化
        二、年轻华族淡薄的民族文化观念
    第二节 华族文化发展困境映射下的国家与社会
        一、政府领导机制在文化构建中的两个阶段
        二、华社对国家文化政策的对抗与调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加坡华文书局人物访谈录
附录2: 新加坡华文书局考察报告
附录3: 考察照片
致谢

(4)新加坡基督教京华青年会的发展及本土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加坡基督教京华青年会的演进
    (一) 成立背景
        1. 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提供创会根基。
        2. 固有的种族歧视成为反向推力。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最终促成创会。
    (二) 成立及内部构成
    (三) 周遭中转型
二、华人社会变迁中的京华青年会之实态
    (一) 人口及其构成
    (二) 社会团体及其特点
    (三) 华人社会的不良症状
三、京华青年会本土化之困境
    (一) 与青年会的关系
    (二) 与华人社会的关系
四、京华青年会的本土化调适
    (一) 转变服务方式
    (二) 调整组织管理
    (三) 创新文化活动
五、海外华人宗教团体本土化的路径
    (一) 坚守善爱宗旨
    (二) 变通传播模式
    (三) 塑造多元角色
    (四) 关爱在地社会

(5)传承与变异:印尼美达华人宗教信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东南亚华人宗教研究现状
        (二)印尼华人宗教研究
        (三)关于棉兰华人的研究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印尼美达村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美达村地理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气候概况
    第二节 美达村的历史与现状
        一、美达村历史
        二、美达村现状
    第三节 美达村的经济建设与族群关系
        一、美达村的经济建设
        二、美达华人的族群关系
第二章 美达华人的迁徙史
    第一节 亚齐时光
        一、初入印尼
        二、亚齐逼迁
    第二节 南下棉兰
        一、难民集中营
        二、棉中岁月
        三、入住老人院
        四、烟寮时光
        五、定居美达村
第三章 美达华人的佛教信仰
    第一节 美达华人佛教信仰之释迦堂
        一、释迦堂之缘起
        二、释迦堂概况及神灵
        三、释迦堂里的青少年班
    第二节 美达华人佛教信仰之大爱佛堂
        一、大爱佛堂之缘起
        二、大爱佛堂之概况及其神灵
        三、大爱佛堂的拜祭
    第三节 佛教信仰体系之下的美达华人宗教观与信仰圈
        一、佛在心中的宗教观
        二、佛教体系下的美达华人信仰圈
第四章 美达华人的道教信仰
    第一节 美达华人道教信仰之谭林庙
        一、谭林庙之缘起
        二、谭林庙概况及其神灵
        三、谭林庙轶事
    第二节 美达华人道教信仰之太天地宫
        一、太天地宫之缘起
        二、太天地宫之概况及其神灵
        三、太天地宫新庙
    第三节 美达华人道教信仰下的乩童与仪式
        一、太天地宫与谭林庙的乩童
        二、美达华人道教信仰下的宗教仪式
    第四节 道教信仰体系下的美达华人信仰圈
        一、阿海及他的朋友们
        二、太上老君的孙子们
第五章 美达华人的民间信仰
    第一节 自然崇拜
        一、天神崇拜
        二、土地神崇拜
    第二节 祖先崇拜
        一、祖先神龛的设置
        二、祖先拜祭
    第三节 美达华人民间信仰体现的宗教观念
        一、万物有灵观念
        二、祖灵观念
第六章 美达华人宗教信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第一节 美达华人宗教信仰文化的传承
        一、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承继
        二、佛、道一体的神灵祭祀
        三、沟通人神的道教仪式
        四、实用主义的多元崇拜
    第二节 美达华人宗教信仰的变异
        一、维系联系之土地神
        二、就地造神祭祀
        三、异族鬼神崇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基督教——以北美和东南亚为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外华人基督教发展概览
    ( 一) 北美华人基督教
    ( 二) 东南亚华人基督教
二、海外华人基督教特征
    ( 一) 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
    ( 二) 华人基督徒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 三) 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7)19世纪澳大利亚华人与宗教(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与中华传统宗教
二、华人与基督教
三、宗教文化对早期华人的影响

(8)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华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否与其绵延不绝的汉字教育有密切关系
        (二)汉字习得和使用及形成的思维模式如何形构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华人
        (二)文化认同
        (三)汉字
    四、文献综述
        (一)汉字源生及其发展研究
        (二)汉字心理学研究
        (三)汉字符号学研究
        (四)汉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人类学调查方法
        (三)口语报告法
        (四)对比研究法
第一章 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历史与现状
    一、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历史
        (一)薪火相传——从私塾到新式学堂(1819 年-1919 年)
        (二)寄人篱下——英殖民时期的汉字教育(1920-1940)
        (三)暗无天日——日本占领时期(1941-1945)
        (四)危机四伏——战后重建时期(1946-1960)
        (五)夹缝生长——大马单元化教育时期(1961-1980)
        (六)抗争与复兴(1981-1990)
        (七)危机与契机(1991- 现今)
    二、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现状
        (一)马来西亚现有华文学校类型
        (二)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经济来源
        (三)马来西亚社会各界对汉字教育的看法
第二章 汉字使用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一、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一)汉字使用对华团影响
        (二)汉字使用对于华文报纸的影响
        (三)汉字使用对寺庙、会馆、宗祠的影响
        (四)汉字使用对宗教团体的影响
    二、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个体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一)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个体文化认同调查与分析
        (二)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思维模式的影响
        (三)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情感的影响
        (四)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 汉字影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
    一、汉字与华夏文化
        (一)汉字的源生
        (二)汉字的独特性
        (三)汉字的文化功能
    二、汉字的深层思维结构
        (一)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二)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三)汉字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凝结的思维模式
        (四)汉字思维的特征
    三、汉字构筑了华夏文化认同的心理场
        (一)汉字原型与华夏文化认同的心理意义
        1. 汉字原型的内涵
        2. 汉字的原型心理意义
        3. 汉字原型与文化认同
        (二)汉字思维的和谐共生性
        1. 东西思维的差异与优势
        2.汉字思维的包容性与创生性
        3. 文化交融中和谐共生的汉字思维
        (三)汉字形构了华人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第四章 文化寻根中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优势、困境与出路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优势
        (一)具备了完整的汉字教育体系
        (二)华语国际环境的支持
        (三)华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困境
        (一)教育仍在夹缝中生长
        (二)多语环境下所造成的思维问题
        (三)“独中生”考试问题
    三、文化寻根中汉字教育的未来出路
        (一)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
        (二)重新定位汉字教育的目标
        (三)成立专门的华文教材编写小组
        (四)培养优秀华文教师
        (五)追溯文化根源,开拓字源识字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问卷
    附件 2:MIRIPS QUESTIONNAIRE FOR MALAYSIA CHINESE
    附件 3:比类思维测试图
    附件 4:截至2010年 6 月30日国民型中学老师和学生人数统计数据
致谢

(9)近30年来中国学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的取径
三、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的缺失与前瞻

(10)从宗教看东南亚华人与土着民族的族群关系——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人传统宗教的思想体系与社会根源
二、菲律宾华人的宗教与族群关系
三、马来西亚华人宗教与族群关系
四、结论

四、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调查研究 ——以马尼拉华人区为中心[D]. 刘润元. 华侨大学, 2020(02)
  • [2]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述评[J]. 孟庆梓. 理论观察, 2019(10)
  • [3]新加坡建国后华族文化发展的困境 ——以国家和社会二重视角的考察[D]. 杨亚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4]新加坡基督教京华青年会的发展及本土化探析[J]. 叶舒,徐华炳. 八桂侨刊, 2017(04)
  • [5]传承与变异:印尼美达华人宗教信仰研究[D]. 邱少华. 广西民族大学, 2017(02)
  • [6]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基督教——以北美和东南亚为例的分析[J]. 密素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6(01)
  • [7]19世纪澳大利亚华人与宗教[J]. 唐琳璠.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5)
  • [8]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D]. 张健. 西南大学, 2014(06)
  • [9]近30年来中国学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与展望[J]. 陈碧. 世界民族, 2010(03)
  • [10]从宗教看东南亚华人与土着民族的族群关系——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J]. 汪鲸.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标签:;  ;  ;  ;  ;  

华侨传统宗教及其现代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